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舊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舊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1
關鍵詞 舊廠房改造 文化設施 案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6-000-01
一、調研背景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沈陽市文化局于《“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文化產業與建筑、設計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打造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產品品牌,以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二、調研目的與意義
本次調研以沈陽最典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1905文化創意產業園為對象,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分析其成功原因與不足。同時以總結的成功經驗,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提出建議,也為進一步做好工業遺產保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理論支撐。
三、企業信息
1905文化創意園是遼寧省、沈陽市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以鐵西區工業文化為基礎,在保留原工業車間建筑風格和主體結構的前提下,對建筑內部重新分割設計,賦予老工業區新的生命力。
創意園成立以來匯集了國內外知名的文化餐飲、主題酒吧、創意工作室,也是各大品牌新品會、文化節等活動的舉辦地,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重要窗口。除此之外,園區還策劃舉辦了各類公益文化活動,以此提升園區的整體文化氛圍。
四、成功分析
1905創意文化園的成功之處在于它對傳統工業廠房進行改造,使之成櫬匆馕幕園,留存工業文明,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一)留存工業文明
老廠房、老工業設備作為工業遺跡是沈陽工業文明的載體,一方面作為物質載體,能夠最大程度地記錄沈陽的工業歷史,是沈陽文化產業創新和發展的源泉。另一方面作為精神載體,是沈陽工業文化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記憶功能,記錄和還原沈陽工業歷史。
沈陽1905 創意文化園正是充分利用沈陽老工業資源,對老工業廠房進行合理規劃,使工業文明與創意元素相融合,借由文化創意的手段記錄沈陽工業歷史,豐富沈城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并且凸顯出老工業城市的新風貌。
(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當前,文化產業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又一重要領域。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繼承和創新,是一個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兩個重要輪子。
京報網(2007年)報道指出“保護工業遺產和一般古跡遺址的不同之處在于,往往要通過對其進行合理的再利用來實現其價值。工業遺產往往能催生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
沈陽1905文化創意園依托老工業廠房資源,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不斷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提高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把鐵西打造成歷史同現代完美融合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促進文化強區建設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五、調研思考
不置可否,1905文化產業園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目前產業園區內部店鋪翻新率較快,客流量呈現平穩狀態。基于以上問題,筆者經過思考提出以下建議:
(一)產業園區問題:定價偏高,游客年輕化
之所以有些店面鮮有人問津,是因為部分店面定價略高。店家為了多賺錢定價偏高,高價格自然降低了需求。另一方面,我們經過詢問與觀察參園游客,發現年輕化游客較多,而文化與創意的本意是面向大眾。
(二)解決方式:多輪次文化消費提高收入,全齡化消費
迪士尼文化消費為先電影與品牌,以優質動漫IP開發主題樂園,最后進行周邊設計。以文化為依托娛樂性消費的1905產業園可以借鑒其經驗:
1.先品牌:利用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家,依靠媒體曝光率與廣告吸引游客,打造品牌效應。基于沈陽市多數市民還是具有“文化即貴”的思想,在定價方面,先實行平民化價格,通過此方法吸引多數消費者。
2.1905產業園的多輪次收入:1905產業園店鋪為依托逐漸擴大影響力后,通過多次舉辦慶典活動或運用夾層開辟文化娛樂設施,全面商業化,通過此方式實現二輪收入。三輪收入來源于1905產業園各店面文化周邊設計與征集,利潤分成,并在此過程中同時逐步實現全齡化的收入。
(三)單一補貼模式不夠
政府在文創中的作用應當是引導而非主導,政策優惠應當是持續性激勵與多樣化措施并行。從現行措施看,產業園目前優惠政策主要是單一稅收優惠政策,而在南方已經相對成熟的企業跟蹤服務、設立引導基金、風險補償機制等在我省文化改造中均不常見。
舊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2
關鍵詞:城區舊路:改造;工程造價:合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7-0170-02
1 工程概況
長沙市曙光路(人民路――新建路)是長沙市一條重要的南北向城市主要道路,全長3532.36m,機動車道寬約14m,其原路面大部分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經過了10多年運營,隨著交通量的急劇增加,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損嚴重,大部分地段出現斷板、不均勻沉陷、錯臺、唧泥等病害,有些路段曾二次開挖,后用瀝青混凝土修復,但平整度達不到要求。
為了提高城市品質,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行車舒適性,經研究,對該道路進行改造,改造后的道路結構為:老路面處的路面結構組成從上到下為:4CM厚細粒式混凝土(AC一131+改性乳化瀝青粘層+10CM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TB-30)+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滿鋪玻纖網復合土工布+調平層+改性乳化瀝青粘層+舊混凝土板+原路面基層。加寬地段(主要是新增設的港灣式公交站)路面結構組成從上到下依次為:4CM厚細粒式混凝土(AC-13)+改性乳化瀝青粘層+10CM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TB一30)+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滿鋪玻纖網復合土工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新建25CM厚C30混凝土板+25CM厚C15商品混凝土。
2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提質改造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要點
2.1 在設計上采用港灣式公交站,減少拆遷量、節約拆遷成本
現在城市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拆遷難度大,特別是舊城區改造,拆遷就是難上難的事,發展成熟的城區可以說是寸土寸金之地,有時是給拆迂政策補償的上限,人家也不愿拆。曙光路是穿過老城區的南北主干道,為雙向四車道,沿途的單位、居民很多,行駛的車輛非常多,公交站也多。因公交車靠站上下客,也占用了車道,經常堵車,特別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常常是寸步難行。要想解決交通堵塞的現狀,最好的辦法是加寬車道,由原來的四車道變為六車道。加寬車道必須拆除兩邊的房屋建筑,光需增加拆遷房屋補償費近一億元,還有土地補償費則更高。這樣的話,要增加比工程造價高幾倍的拆遷成本費,考慮拆遷成本過高原因,設計上沒有采取增加車道,而是采用了港灣式公交站,公交車上下客時進港灣式公交站,公交車不再占用行車道,增加了車輛的行車道,只對沿線所有加寬公交站地方進行拆遷,這樣節約了拆遷成本。從現在運行情況看,基本上解決了交通堵塞的問題。
2.2 在工藝上采取科學合理的技術處理措施,節約工程造價
針對舊路混凝土板的不同破損情況,在工藝上采用不同的處理措施,減少土方換填工程量、避免大面積的路基換填及路面開挖,節約工程造價,降低工程成本。
城區改造工程,土方的運進運出,也是一個難題。土方工程量大,不但增加了工程造價,而且因土方工程施工影響城區環境衛生及居民生活。曙光路修建多年,加之行駛車輛多,導致路基、路面嚴重破損。常規處理辦法是采用挖除破損路面、換填不適路基,把破損路面全部挖除外運,把不適合的路基土方全部挖運出去,再把合適的路基土運進來,重新澆注路面混凝土。采取這樣的處理措施,要增加換填土方費用600多萬,澆注混凝土路面費用800多萬,增加外運渣土費用200多萬。
為了節約工程造價,縮短施TT期,保持城區的環境衛生,工藝上路基沒有采用換填土方方法,路面也沒有采取全部挖除外運重新澆注新板的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路養護技術規范》(JTJ073-96)和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及長沙理工大學公路工程學院對該道路檢測結果,曙光路處治和修復針對各種不同情況的破損板采用了不同處治及修復方法,具體如下:
2.2.1 接縫的修理:
清縫:用小扁鑿鑿除或清縫機具清除舊填縫料和其他雜物,再用吹塵器將縫內灰土吹干凈。
填縫:將填縫料(橡膠瀝青類)加熱至灌入溫度,濾去渣物,倒入填縫機內填灌。在填縫的同時,用鐵構來回鉤動,以增加與縫壁的粘結和填灌的飽滿。
2.2.2 裂縫的修理:
1)對于寬度在0,5cm以下的非擴展性的表面裂縫采用壓注灌漿法:
a用壓縮空氣清除縫隙中泥土雜物:
b每隔30厘米安置一個灌漿嘴,用膠布將縫口貼封,并涂上按1:2配合并加熱熔化的松香和石蠟:
c用壓力灌漿器在30-40min以內將聚硫環氧溶液壓人縫內o
2)局部性裂縫并且縫口較寬時(0.5-2.0cm),可采用擴縫灌漿法:
先順著裂縫用沖擊電鉆將縫口擴寬成2,0cm的溝槽,槽深根據裂縫深度確定,在深度不得超過2/3板厚;用壓縮空氣吹除混凝土碎屑,填入粒徑為0,5cm潔凈的小石屑(含泥量(1%);灌入聚硫環氧溶液;用遠紅外加熱增強2-3h o
對于貫穿全厚的中、重程度的橫向裂縫,采用條帶罩面法進行修補:順裂縫兩側各約15-20cm,平行縮縫方向鋸切兩條7cm深的橫縫;在兩鋸縫內側用風鎬鑿毛混凝土7cm;沿裂縫兩側10cm,每隔50cm鉆直徑為Icm、深為5cm的鈀釘孔;吹刷干凈后,均勻涂刷水泥漿或環氧水泥砂漿:將鈀釘孔填滿砂漿后,把去污除銹后的鈀釘插入孔內安裝:澆筑快硬混凝土,及時震搗密實,并抹平;噴灑養護劑,加深縮縫及灌注填縫料。
2.2.3 整塊板更換:
當路面板出現破碎板或交叉裂縫板,且有沉降影響行車安全的板塊,將整塊板鑿除,治好基層后,重新澆筑新的混凝土板塊。其材料要求、配合比、施工工藝、質量標準應符合有關設計與施工規范的規定o
2.2.4 板的局部修理
當路面板發生脫空斷裂、斷角等損壞,影響行車安全時,鑿除損壞部分,處理好基層后,進行修補。
2.2.4.1 角隅部分的修理
按破裂面的大小和深度,確定切割范圍:用切割機切開邊縫,鑿除破損部分,打成規則的垂直面:澆筑混凝土,當新澆筑的混凝土硬化后,用切縫機切出接縫槽,然后灌入填縫材料。
2.2.4.2 路面板的縱、橫向開裂的局部修理。
按破裂面的大小和深度,確定切割范圍:在邊縫邊緣兩側板厚中央鉆洞,深10cm,直徑2-4cm,水平間30-40cm:將洞內粉碎物清除并加以濕潤,填實水泥砂漿后插入一根直徑18-20mm,長約20cm的螺紋鋼筋;用水泥混凝土填塞搗實、抹平并噴曬養護劑。
2.2.5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基層之間,由
于出現脫空、空隙。空洞等現象的處理:
用鑿巖機在路面板鑿孔,孔的直徑一般采用5cm,灌漿孔的布設一般成為梅花形;灌注機械可用壓力灌漿機或壓力泵,灌注壓力為1.5-2.0MPa,灌漿為膨脹水泥和水調和組成的水泥漿(可以加入粉煤灰,一般的配比為水泥:粉煤灰:水:膨脹劑=1:0.5 0.5:0.07):灌漿作業先從沉陷量大的地方灌漿孔開始,逐步由大到小,當相鄰孔或接縫冒漿,停止泵送水泥漿,每灌完一孔應用木楔堵孔:待砂漿抗壓強度達到3Mpa時,用水泥砂漿堵孔,即可開放交通。
通過以上處理措施,避免了大量路基土方換填及路面混凝土的鑿除及開挖,加強路基抗壓強度,路面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大大的節約了工程成本。
2.3 造價管理上采用全過程工程造價控制
本工程從預算開始到現場簽證計量到結算審計,環環扣緊,層層把關,使造價得到有效控制,具體措施如下:
2.3.1 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合理確定工程預算價
A、在工程招標前工程造價人員要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熟悉道路工程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及舊路改造處理、補強措施和方法,避免定額已涵蓋的工作內容重復計量。如:市政下水管道基礎定額子目中已包括砂礫石墊層工程量,就不能再根據設計圖紙單獨計算砂礫石回填工程量。
B、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新工藝,結合定額包含內容,做準預算。如:為了便于檢修。以前市政工程設計的檢查井中部包括用于檢修下井去的梯子,定額子目中就包含梯子的鋼筋用量,而因考慮梯子用久后易腐蝕,腐蝕后,人踩上去反而易造成安全事故,故現在設計都取消了梯子,編預算時就要減去子目中鋼筋含量。
C、注明定額中可調整子目,指導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計量項目。如:地基加強處理方法中有一注漿子目,其中的水泥用量對工程造價影響很大,而不同地基不同部位注漿時水泥用量不同,施工中水泥用量也方便計量,故在預算編制說明時就要注明在施工中必須進行現場計量,確認水泥實際用量,便于以后工程結算,合理控制造價。
2.3.2 做好施工現場計量工作,為以后結算提供第一手資料。
道路工程特別是舊路改造工程,隱蔽工程多,工程竣工后,無法到現場核實工程量,這就要求現場工程師嚴把現場計量關,做到及時、準確計量,較大的工程量還必須拍攝一些現場資料照片,便于結算審計。
2.3.3 嚴格按照審計程序進行審計
2.3.3.1 評審資料齊全
做好舊路改造工程評審工作,應以工程施工圖、施工方案、施工規范、定額基價為依據。在審核工程預算時一定要有施工圖紙、施工方案、施工預算等審計資料。如缺少工程施工圖或施工圖上未標明部分,則應進行現場實測實量,確定工程量。
2.3.3.2 現場實地踏勘
通過對施工方案、施工圖紙、施工預算初審后,進行實地踏勘、測量,與施工圖紙相對照,看有無差異。踏勘現場了解施工方案內容與實際是否相符,并了解具體施工方法,與定額計價的內容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就要進行定額子目換算。
2.3.3.3 審核施工方案是否合理
舊路改造工程審計不同于新建工程預算審核,舊路改造要考慮沿線單位車輛、居民進出問題,所以施工方案上要考慮分兩幅施工,單邊放行,保證有一邊能通行。為了節約工程造價,加快工程進度,縮短施工工期,要針對該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如:該工程分三個標段施工,三個標段施工方案要相互配合、協調一致。鋪設瀝青油時必須三標段全部做完路基處理后才能進行,并且三標段作為~整體攤鋪瀝青油,這樣減少了攤鋪機進出場費,節約了工程造價,也縮短了全線封閉施工時間,方便居民出入。
2.3.3.4 現場變更及簽證的造價控制
在施工階段,嚴格控制施工單位提出的設計變更,除非施工單位能證明不采取變更措施,就會影響工程質量或項目就無法繼續進行下去等,否則不批準項目變更。工程確實需要變更之處,要經過一定程序,要有文字記錄,涉及到工程質量及其它實質性變更,一定要經相關單位同意,任何變更,都應及時現場簽證。一定要制定完善的隱蔽工程現場簽證制度,認真做好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嚴格控制施工現場的每一項隱蔽工程簽證。因此,合理控制和把握好舊路改造工程實施(施工)階段的現場變更和簽證工作是控制施工單位以舊路改造施工環境差等特殊性為由隨意擴大工程預算的重要環節。
2.3.3.5 做好工程結算評審工作
有些工程項目只是按照工程預算評審結果或按招投標價格進行資金撥付,對工程后期結算監管不嚴,甚至有些工程不做工程結算。應加強工程結算這一環節的工程造價的評審,審核是否完全按照工程預算內容進行施工、材料設備是否有高報低購問題、設計變更是否合理、有無超出工程預算范圍等現象。
舊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3
關鍵詞:CFG樁舊城改造地基處理應用
Abstract: in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foundation soil is collapsible loess, the CFG pile foundation treatment, after the examination, the proof using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collapsible of foundation soil,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CFG pile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urban renewal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及地質概況
太原鐵建小區(榆次)高層住宅樓工程,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迎賓街南側,屬于晉中市政府批準的舊城改造項目。該項目共5棟住宅樓,分別為1、5、6、7、8號樓,建筑面積90281m2,共756戶。其中1號樓為臨街商住樓,東西長為127.20m,南北寬15.30m。分為東樓和西樓,室外地面以上東樓19層、西樓15層,地下以下為1層地下室。
以下為該項目的地質資料:
根據工程勘察報告,其建筑場地地貌位于晉中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帶,次級地貌單元屬榆次貓兒嶺黃土層。
地基土從上至下分述如下:
第(1)層:素填土,具中等--高壓縮性,具濕陷性。該層層厚0.70―3.9m,層底標高791.80―794.84m。
第(2)層:濕陷性黃土,以黃土狀粉土為主、黃土狀粉質粘土為輔。該層層厚0.9―4.1m,層底標高789.40―791.40m。
第(3)層:粉土、粉質粘土。粉土:層厚1.10―4.10m,層底標高786.56―789.50m;粉質粘土:層厚1.4―2.70m,層底標高788.24―789.60m;
第(4)層:細中砂、粉土。細中砂:層厚0.9―4.70m,層底標高779.78―787.04m;粉土:層厚1.4―8.60m,層底標高779.87―786.43m;
第(5)層:粉土、粉質粘土互層。該層層厚2.30―5.90m,層底標高776.35―778.70m;
第(6)層:細中砂。該層層厚1.60―6.70m,層底標高770.24―775.61m;
第(7)層:粉質粘土、粉土互層。該層層厚1.70―17.30m,層底標高759.81―768.13m;
本場區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場地土,具有濕陷性,需要進行地基處理。結合地質勘查資料知,本工程的持力層位于第(3)層--粉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10 kPa,而設計要求:東樓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要求達到320kPa,西樓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要求達到270kPa,所以,實際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二、設計方案的比選
(一)、樁型的選擇
目前,樁的類型很多,所以,在選擇采用何種樁型時,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
因受力的不同、工程地質條件的不同、施工工藝的不同、現場環境情況的不同、工程造價的差異、工期的不同等等,都直接影響樁型的選擇。
綜合考慮本工程的實際情況以及以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最終在采用CFG樁復合地基方案和灌注樁基礎方案中進行最終的方案比選:
1、在受力方面:CFG樁利用其樁間土的作用,可以使地基的壓縮模量增大,復合地基沉降變形減小,且在樁徑、樁長相同的情況下,CFG樁復合地基每根樁所承擔的面積是灌注樁樁基礎的2倍以上。這就充分說明灌注樁樁基礎中樁間土的承載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易造成浪費。
2、在施工工藝方面:CFG樁的施工灌注方便,施工效率高,因此工程質量容易控制。而灌注樁樁基礎,則這方面的優勢不明顯。
3、在工程造價方面:CFG樁樁體材料摻入工業廢料粉煤灰、不用配鋼筋以及充分發揮樁間土的承載力,因此,在工程造價方面要明顯優于灌注樁樁基礎方案。
綜合以上因素,最終選定采用CFG樁復合地基進行地基處理。
(二)、主要參數確定
經與設計單位溝通,對1號樓地基采用CFG樁進行處理。共799根樁,樁徑0.4m,有效樁長15.0m,采用梅花形布樁。東樓樁間距1.6m,西樓樁間距1.8m。
(三)、樁體材料的選用
水泥: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入量不大于200kg/m3;
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滿足級配要求,松散堆積密度大于1500kg/m3,長螺旋鉆孔,泵壓法碎石最大粒徑不大于25mm。
砂:采用潔凈的中粗河砂,砂含泥量小于5%;
石屑:中等粒徑骨料;
粉煤灰:粉煤灰細度(0.045mm方孔篩篩余百分率)比不大于45%,等級要求III級或III級以上,摻量為70~90 kg/m3。
泵送劑:選用合適泵送劑,混和料坍落度為160~200mm。
(四)、綜合建筑場區周邊環境條件和場區土質情況,最終采用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砼灌注成樁工藝。
三、施工工序及方法
(一)、施工順序
結合CFG樁結構布局特點及現場地質條件,本工程采取:從一邊向另一邊推進施工,根據具體情況,更為了減小樁間土的擾動,控制施工工藝,如發現特殊情況,再適當改變相應的施工順序,必要時采取間隔跳打的施工方式。
(二)、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1、工藝流程圖
圖1 :CFG樁長螺旋鉆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施工流程圖
2、操作要點
(1)、鉆機就位
鉆機就位后,應使鉆桿垂直對準樁位中心,采用在鉆架上掛垂球的方法,在鉆架上刻上明顯的對照位置線,確保CFG樁垂直度容許偏差不大于1%。每根樁施工前都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樁位對中及垂直度檢查,滿足要求后,才可以開始施工。
(2)、混和料攪拌
按試驗配合比要求進行配料。每盤料攪拌時間按普通混凝土的攪拌時間進行控制,控制在60~120s,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
(3)、成孔
鉆孔先慢后快,同時檢查鉆孔的偏差并及時糾正。在成孔過程中,發現鉆桿搖晃或難鉆時,放慢進尺,防止樁孔偏斜、位移。根據鉆桿上的進尺標記,成孔達到設計標高時,停止鉆進。
為加強工程地質復核,加密設計地勘斷面,在施工前先在規劃好的斷面位置進行地質復核,并進行詳細記錄繪制成地質縱斷面圖,作為施工參考;或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第一個孔進行地質復核,作為本區域CFG樁施工的依據。
在鉆進時,記錄每米電流變化并記錄電流突變位置的電流值,作為地質復核情況的參考,樁尖必須鉆至持力層上并保證有效設計樁長。
(4)、灌注及拔管
鉆孔至設計標高后,停止鉆進,開始混和料泵送,每根樁的投料量應不少于設計灌注量。長螺旋鉆孔成樁邊灌注邊提鉆,泵送量應與拔管速度相配合,保持連續灌注,均勻提升,做到鉆頭始終埋入混凝土內1m左右。施工樁頂高程宜高出設計高程0.5m,灌注成樁后,樁頂蓋土封頂予以保護。
(5)、移機
上一根樁施工完畢,鉆機頭進行保護,移位,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施工時由于CFG樁排出的土較多,經常將臨近的樁位覆蓋,有時還會因鉆機支撐時支撐腳壓在樁位旁使原標定的樁位發生移動,因此,下一根樁施工時,還應根據軸線或周圍樁的位置對下一樁位進行復核,保證樁位準確。
(6)、現場試驗
對于每盤混和料,試驗人員都要進行坍落度的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和料的投料,在成樁過程中抽樣做混和料塊,每臺班做1組試塊,測定其28天抗壓強度。
(7)、清理樁頭
清土包括CFG樁鉆孔棄土清運和保護土層清運兩部分,現場采用人工清運的方式以防止對樁體和樁間土產生不良影響。
(8)、樁頭處理
CFG樁成樁后達到一定強度(3~7天)時,開挖表土先找出樁頂設計標高,然后人工用鋼釬等將多余樁頭鑿除,嚴禁用挖掘機抓斗觸碰樁頭,以免造成淺層斷樁。截樁時不得造成樁頂設計標高以下的樁體斷裂和擾動樁間土。
(9)、鋪設褥墊層
樁檢測合格、樁頭剃鑿完畢后鋪設200 mm褥墊層,采用靜力壓實法進行施工。材料選用碎石(最大粒徑不大于20mm),夯填度(即:夯實后的褥墊層厚度與虛鋪厚度的比值)為0.9。
(10)、其他
因在進行1號樓地基處理施工時,為當年的11月份,正處于冬季施工的特殊時期,因此,結合冬季施工的特點,在拌合物內加入了防凍劑,以防止在初凝前凍結。同時,利用草簾、草袋將樁頭和樁間土進行有效覆蓋,防止其凍裂;另外,對于機具設備如:泵頭、泵管也相應采取保溫措施,以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
四、處理效果
為了驗證采用CFG樁進行地基處理后,復合地基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在施工完28天后,對其進行了檢測。
主要進行了復合地基靜載試驗和低應變動力檢測,以下為檢測情況:
(一)、檢測目的:
通過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通過低應變測試,對樁身完整性進行評價,判定樁身缺陷程度及位置。
(二)、檢測數量
復合地基靜載試驗:9組,占工程樁總樁數的1.1%;
低應變動力檢測:86根,占工程樁總樁數的10.8%;
(三)、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檢測對1號樓東樓、西樓分別按照設計承載力進行了2組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
以東樓的檢測為例,其檢測結果如下:
東樓試1點: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P―S曲線為光滑平緩曲線,加荷至640kN時,累計沉降量為22.72mm。P―S曲線未出現明顯拐點,已達到設計承載力的2倍試驗終止。確定該試驗點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kPa。
東樓試2點: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P―S曲線為光滑平緩曲線,加荷至640kN時,累計沉降量為25.03mm。P―S曲線未出現明顯拐點,已達到設計承載力的2倍試驗終止。確定該試驗點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kPa。
東樓試3點: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P―S曲線為光滑平緩曲線,加荷至640kN時,累計沉降量為20.02mm。P―S曲線未出現明顯拐點,已達到設計承載力的2倍試驗終止。確定該試驗點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kPa。
按照上述方法,確定3組復合地基的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
PU1=640 kPa,PU2=640 kPa,PU3=640 kPa.
從3組復合地基豎向靜載荷試驗來看,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 kPa,其平均值為640 kPa。標準差為0,其級差為0,則該場地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特征值為640 kPa,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取其極限承載力特征值的一半為320 kPa,承載力特征值滿足設計要求。
低應變動力檢測:
本次低應變檢測采用錘擊反射波法對樁身進行質量檢測。根據檢測結果,該樓CFG樁樁身混凝土應力波速在1869―2815m/s之間,檢測樁大部分樁樁身完整性較好。
根據樁身完整性,檢測樁類別統計如下:
Ⅰ類樁:70根,占檢測樁總數的81.4%;
Ⅱ類樁:10根,占檢測樁總數的11.6%;
Ⅲ類樁:6根,占檢測樁總數的7%;
根據檢測結果,部分樁體上部斷裂,其原因是開挖或截樁時碰撞所致,建議將該部分樁斷裂部分挖除,清洗干凈后,采用混凝土灌至樁頂設計標高即可。
結論及建議:
1、工程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滿足設計要求;
2、綜合分析低應變檢測結果,說明樁身結構的完整性符合規范要求。
五、其余四棟樓的地基處理情況
根據整個小區的施工組織安排,先進行1號樓的地基處理施工,然后再進行其余四棟樓的地基處理施工。因此,在進行其余各樓的施工前,針對1號樓的成功經驗,對其施工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優化,使得其余四棟樓地基處理的施工進度、施工質量等都取得了更顯著的進步,各項檢測結果均達到了設計要求,為下一步的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結語
通過采用CFG樁對舊城改造中高層住宅樓進行地基處理,證明其對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的作用是有效的,既消除了處理深度范圍內土層的自重濕陷性,又提高了地基承載力,施工技術成熟、經濟快捷、工程質量保證,是一種進度快,造價低廉的地基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
舊城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4
Key words: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construction;steel engineering;concrete engineering
摘要:本文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高層建筑中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的施工工藝及施工過程,從樁基的開挖、護壁到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詳細闡述了地質情況較復雜時,采用人工挖孔樁的優勢,為類似工程的施工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人工挖孔樁施工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
中圖分類號:TU473.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工程概況
某街道辦事處片區舊城改造工程,位于某市中心城區,該工程為高層住宅,建筑總高為108.00M。建筑面積為31912m2。基礎由挖孔灌注樁、筏板基礎、基礎梁組成。基礎嵌入中風化砂巖或泥巖≥600mm,泥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11.60Mpa。本工程場地為回填土,地質情況較為復雜。
2 人工挖孔樁基礎施工
2.1 施工工藝流程
根據該地區地質情況,基礎為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
本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順序為:測量放線首段開挖土石方綁護壁鋼筋支護壁模板澆首段護壁砼首段護壁拆模第二段開挖土石方第二段綁護壁鋼筋第二段支護壁模板第二段澆護壁砼第二段護壁砼拆模第末段護壁砼拆模樁端土石方開挖樁端土石方取試樣試樣試壓指標滿足設計要求樁底喇叭端擴挖成型墊層封底挖孔樁樁身綁鋼筋質量檢查挖孔樁澆樁身砼測量收集資料。
測量定位后在井口設置固定標點,便于施工中的檢查,標點呈十字如下圖示:開挖護壁中途檢查中線是在井上口用廣線拉十字線,由十字線的交點(樁中心線)吊0.25kg垂球落至作業層處,以垂球為中心,以開挖(支模)尺寸為半徑劃圓檢查。
開挖時每樁坑內作業1~2人(視直徑大小安排),挖出的土方隨挖隨運。裝土采用鐵皮吊桶(尺寸Φ300,h=500)。每樁井口設置鋼筋轉盤輥轆,用人力(1~2人)搖動輥轆把垂直提升裝土吊桶。吊桶絞至井口后,再用人力運至樁口一米外堆放。考慮施工安全,為防井口重物墜落傷人,起吊繩索必須采用鋼絲繩,上部有防下滑制動裝置,第一節護壁上口應高出自然地面標高250,同時井口周邊應硬化0.8m一圈地面(防雨水、防跨坍、反掛井壁)。井內作業點的上方2米處應設防沖擊擋土安全板保護施工人員安全。井下作業、上下人員通過鋼筋爬梯上下,如果井太深或夜間作業,井下采用低壓行燈(12V)照明。開挖超過深度8m時,井內應設鼓風系統(空壓機壓風,φ20塑料管送風,新風直接送至作業點,每10分鐘吹送風一次,為安全考慮,且每班作業前井下應作小動物(如:鴿子)檢查井底氣體是否有毒,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挖孔樁挖至設計要求的巖層后,應按規范取巖石試塊送實驗室試壓,及時取回試驗報告,合格后及時封底。
開挖時如遇地下水,井下設潛水泵抽水,水排到地面施工的臨時排水溝內,嚴禁現場無組織排水影響施工。
挖孔樁護壁砼設計見下圖
挖孔樁護壁模板的面板采用-2厚鋼板,放大樣用機械卷曲成型,模板的背肋采用L50×5角鋼彎制:背肋間距@300,一圈模板做成4大塊,每段高度一米,吊在已挖成的井底將大塊模板拼裝,模板如下圖示:
2.2鋼筋制作和安裝
鋼筋在鋼筋加工房放樣制作,用人力運至現場。鋼筋工下井綁扎,運鋼筋時,應按設計要求規格、型號、數量一次性運到位,綁扎完一段護壁后,檢查一次通過交于木工支模。
當挖孔樁開挖到設計標高后,現場應及時與設計、地質、業主聯系,及時取樣試壓巖石軸心抗壓強度。施工組織時要求與實驗室聯系好,隨壓隨取資料。當試壓資料滿足設計要求時,通知現場挖孔樁擴底(喇叭頭)施工,完成擴底施工后,現場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會同業主、設計驗槽并作好施工記錄與簽證.
測實量樁身長度,據此收測的資料通知鋼筋工下料。
樁身豎向鋼筋的接長采用閃光對焊,在鋼筋房進行加工,下料時應注意滿足設計及施工規范,焊接接頭在同一斷在的接頭數不超過50%。
鋼筋箍的制作由鋼筋工下料,彎曲成型,焊工在加工房焊接與檢查直徑,焊縫等,檢查完后作為半成品運至施工點施工。
2.3 樁基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挖孔樁砼采用商品砼。
護壁砼的澆灌要求人工對稱下料,每次澆灌下料高度不超過500mm。振搗時可梅花形布置振搗點,不允許漏棒。
樁芯采用商品砼澆灌,砼嚴格按照配合比要求,砼下料采用ф300鐵皮竄筒,竄筒每節長1.50M,采用扣接方式連接,竄筒下料口至砼操作面距離不大于2.0M,均不得離淅。
樁身砼澆灌完成后,測量立即復查鋼筋的位置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發現“跑位”的鋼筋,鋼筋工立即修復,確保主筋的正確位置。
3 施工注意事項
3.1.避免工程質量通病(1) 樁體砼局部不夠密實。由于一次灌注過厚,振搗不好振動器插深不足,少振或漏振等原因。(2) 砼局部強度不足。由于粗骨料未稱量,用水量控制不嚴,塌落度過大,或骨料用體積量度不夠準確,砼配合比在特殊情況下未及時調整等原因造成。(3) 砼局部離析。由于砼在攪拌中時間少于90秒,不夠均勻。溜槽或串筒過短,車上砼直接向孔內倒下等原因造成。(4) 鋼筋籠成型有彎曲(香蕉型)或扭曲現象。由于主筋未預先調直,也未把箍筋焊接在主筋位置上的等分距離點上,制作鋼筋籠的底墊高低不平等原因造成,致使主筋的砼保護層厚薄不均,甚至露筋影響質量。(5) 鋼筋籠成型后,必須經現場質安員或施工人員全面檢查焊接質量,若主筋的搭接焊縫厚度不足或箍筋有漏點焊位置,應立即通知焊工補焊,并及時辦理好隱蔽驗收手續。(6) 終孔巖樣,用膠袋裝好密封,盡量保留孔底原巖樣備查。3.2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1) 圖紙會審提出的問題及解決辦法要詳細記錄,寫成正式文件或會審紀要,參加會審的單位人員應簽章,連同施工圖、施工方案等作為主要施工依據。(2) 挖孔樁的護壁最小厚度應不小于100MM。挖孔樁的孔深一般不宜超過25M。當樁長小于等于8M時,樁身直徑(不含護壁,下同)不應小于0.8M;當樁長為8M至15M時,樁身直徑不應小于1M;當樁長為15-50M時,樁身不應小于1.2M;當樁身超過20M時,樁身直徑應適當加大。當樁間凈距(含排樁)小于4.5M時,必須采用間隔開挖(有擴底的人工挖孔樁,則以擴底部分計)。(3) 場地臨近的建(構)筑物,施工前應會同有關單位和業主進行詳細檢查,并將建(構)筑物原有裂縫及特殊情況貼上沙紙記錄備查。對挖孔和抽水可能危及的鄰房,應事先采取加固措施。(4) 人工挖孔樁的土質巖樣、入巖深度、孔底形狀、樁徑、樁長、垂直度、樁頂標高和砼強度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5) 人工挖進深度過程中,對可能出現流沙、涌泥、涌水以及有害氣體等情況,須要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對施工現場所有設備、設施、安全裝置、工具和勞保用品等需要經常進行檢查,確保完好和安全使用。(6) 當樁孔開挖深度超過5M時,應在孔底面以上3M左右處的護壁凸緣上設置半圓形的密眼鋼筋做成的安全防護網。防護網隨著挖孔深度適當向下設置的增加,在吊桶上下時,作業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網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每天開工前,在鳥籠內放置小鳥,吊放到樁孔底,放置時間不得少于10分鐘,經檢查小鳥生態正常,方可下井作業,孔深超過10M時,地面應配備向孔內送風裝置,風量不應少于25L/S。孔地鑿巖時尚應加大送風量。(7) 樁孔內必須放置爬梯,隨挖孔深度增加放長至工作面,以作安全使用。嚴禁酒后操作,不準在孔內吸煙和使用明火作業。需要照明時應采用安全礦燈或12V以下的安全燈。(8) 已灌注完砼和正在挖孔未完的樁口,應設置井蓋和圍欄圍蔽。(9) 凡在孔內抽水之后,必須先將抽水的專用電源切斷,作業人員方可下樁孔作業。嚴禁帶電源操作,孔口配合孔內作業人員要密切注視孔內的情況,不得擅離崗位。
(10) 施工場內的一切電源電線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專管,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各樁孔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孔和一閘多用。
3.3 產品保護
(1) 鋼筋籠的主筋、箍筋和加勁箍筋應按品種、規格、長度編號堆放,以免造成彎曲和錯用。
(2) 鋼筋籠放入樁孔時必須有保護層墊塊。
(3) 樁頭外露的主鋼筋要妥善保護,不得任意彎折或切斷。
(4) 樁頭在強度沒有達到5MPA時,不得碾壓,以免樁頭損壞。
4 結語
本工程人工挖孔樁嚴格按照上述施工過程進行,經檢測未出現工程質量問題,在保證了工程質量同時,也節省了時間、節約了成本,為后續的各施工過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工程人工挖孔樁的施工經驗也為類似的工程施工人員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伍輝, 曹擁軍. 人工挖孔樁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J], 山西建筑, 2007(20):105-106.
[2] 劉玉坤.城市高層建筑人工挖孔樁的施工控制[J],建材技術與應用, 2008, (1):58-59.
[3] 周江玫.單麗艷關于建筑人工挖孔樁的施工特點[J], 城市建設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