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產科門診應急預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產科門診應急預案范文1
【摘要】:門診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的對外窗口,門診護理的安全管理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聲譽。也正因如此,積極做好門診護理安全評估,重視門診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對提高患者滿意度和門診護理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
【關鍵字】:門診;護理;安全管理;
醫院管理過程中最大的風險是人的安全,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夠避免風險的發生,維護病人的安全。門診是醫院的窗口,人流量大,病人的年齡跨度大,情況復雜多變,必須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從而提高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提升醫院的服務品牌。以下是我院門診護理安全管理探討。
一、門診護理安全評估
(一)醫院感染發生的可能
重大院內感染一旦發生,后果嚴重威脅生命。門診手術室、內窺鏡中心,口腔科門診,發熱門診、腸道門診換藥室等發生感染的可能性很高,一旦發生感染性事件,影響重大,并且會導致醫療糾紛。
(二)關鍵部門存在醫療護理安全隱患
內窺鏡中心,口腔科門診,放射科,門診手術室,輸液室在醫療護理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存在藥物過敏或病情突然變化的情況。為保證醫院處理的時效性和規范性,需要關注急救設備是否完好,藥物使用是否正確,護士是否按流程指引執行指令,就連護士操作的準確性都會是一個發生安全問題的隱患[1]。
(三)應急處理的安全問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暴發及其他安全隱患,例如,停電、停水、火災等,此類突發事件雖然發生概率不高,然而一旦發生,給病人、醫院乃至全社會帶來的危害都是極為巨大,尤其對于少數缺乏應急預案和演練的醫院[2]。
(四)門診護理安全問題
護理風險貫穿于護理操作、處理和救援等各個環節和過程,有時甚至非常簡單或看似不值得一提的臨床活動都會有風險。與病人和家屬的溝通,與各部門工作環節的協調等都存在安全隱患。
二、門診護理安全管理措施
(一)安全教育和實施
可以采用多種培訓形式,定期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知識教育、并進行情景演習。同時,對患者及家屬加強安全宣教,使其配合診療。護理安全措施,不但在法律概念和各種規章制度上教育護理人員,更重要的是在臨床工作中的合理應用。
(二)重點部門的感染管理
感染管理相關制度、流程上墻;每月進行細菌培養和檢查消毒隔離質量;內窺鏡中心電子清洗消毒機保證消毒時間和消毒的效果;口腔科使用一次性口腔包,醫生戴口罩和護目鏡,每接診一位病人,必須要換手套,工具使用后需要浸泡消毒和高壓滅菌,防止交叉感染;發熱門診和腸道門診需設專區,使門診與之分離,實行全套服務,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三)將重點放在關鍵防范部門
1、人員配備
臨床實踐表明,護士的質量、能力與護理差錯、事故直接關聯。內窺鏡中心,婦產科,放射科,門診手術室需要安排有急救知識和技能、責任感強的護士。
2、物品配備
門診各科需要配備搶救箱、急救藥品和器材,做到及時領取補充、及時檢查維修,無過期。定人管理、定點放置、定時核對,每日每班檢查、記錄并交接,護士長每周檢查并記錄。
3、設施
輸液室工作量大,輸注時間集中,環境嘈雜擁擠,藥物品種多。護士工作繁忙,程序瑣碎和重復,也使護理差錯發生率增加。實行電子叫號,輸液速度大大提高;安裝軟件,改進流程,電腦打印輸液卡,避免人為錯誤,減少環節和工作量,減少差錯的發生率。
(四)門診應急處理
1、完發公共事件處理
成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及各類急救小組。院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對全院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有關部門和小組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突發事件發生后,院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迅速對突發事件進行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類型,明確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意見。如啟動應急預案,各小組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履行職責。在門診如發生突發事件,必要時增加醫生和護士分診,病情重的患者第一時間安排,并做好宣教工作,消除恐慌,確保檢查和門診醫療秩序正常[3]。
2、傳播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根據傳染病發病的季節性特點,在夏季重點預防和控制腸道傳染病,如急性腹瀉患者,可以分診至腸道門診就診。冬季和春季集中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有呼吸道癥狀的發熱患者分診至發熱門診就診,必要時采取隔離處理。護士加強分診和加強健康教育,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疾病的傳播和擴散[4]。
3、確保精神病患者安全
一旦發生精神病患者突然興奮躁動的緊急事件,醫院應該及時采取防止患者自傷和傷人的措施,規定興奮躁動患者緊急接診過程及處理方法,明確職責和分工,診室調整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
(五)鼓勵團隊之間的協同效應
鼓勵和培養護士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倡導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監督,按流程操作,充分提高執行力,從過去較重視結果,到現在既重視結果,更重視對實現這一結果的全過程的監控。以彌補工作中間的缺陷,防止護理差錯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
(六)醫療護理質量管理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每年有20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以質量保證來防避風險是最好的預防醫療方式。護士加強處方醫囑的核對,發現有藥物配伍禁忌,超量即時聯系醫生修改,重視輸液過程中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經常巡視,及早發現和處理,保障護理安全。
(七)其他安全措施
此外,要確保患者在醫院就診期間的安全,如意外跌倒、財產安全等。醒目位置放置防跌倒標志、電梯乘坐注意事項,重要位置安裝監控探頭,提醒謹防小偷,加強巡視,做好門診安全管理。
三、總結
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對于門診管理有諸多好處,如患者病情突變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控制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減少護理不良事件。門診護理安全管理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還需要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理論和方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學有效,對門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質量的護理。
參考文獻
[1]宋蔓莉,吳冬梅,趙楓,等.機關門診護理安全管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17):137.
[2]林惠華.門診護理安全管理的難點與重點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5):394-395.
產科門診應急預案范文2
關鍵詞:產科;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5-106-01
目前,不少年輕孕產婦缺乏足夠的產科健康護理知識,為其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兒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筆者所在科室在對其加強健康知識培訓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有所提高,護理人員由此樹立了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更提高了患者滿意度。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護理措施
1.1 服務理念的轉變
首先應組織全體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指導,轉變其護理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并對優質護理服務有更全面、正確的理解,從而對其內涵與意義有深刻理解,進而對優質護理服務方向更為明確,使其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積極主動性。
1.2 明確崗位職責,健全護理管理制度
應對各部分崗位職責加以明確,同時制定合理高效的護理管理制度并不斷予以完善,組織全員護理人員對《護理告知程序》、《護理應急預案》、《護理工作流程》、《護理核心制度》以及《文明用語手冊》等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對護理崗位的質量考核標準予以明確修訂,對各部分的質量控制予以充分關注,同時公示各項服務項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應組建質控小組,隨機抽查各項護理服務質量,并及時反饋抽查結果,督促有關部門和人員及時改正。
1.3 強化組織護理工作人員接受專科培訓
每周應組織開展2次或多次專科培訓,并對培訓結果進行抽查提問,內容涵蓋護理工作流程、核心管理制度、應急預案、技術操作規程以及告知程序等。應采用各種有利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廣泛開展專科知識培訓,例如多媒體、錄像、幻燈片以及互聯網等。培訓知識涉及母乳喂養的技巧與注意事項、會的有效護理以及新生兒搶救復蘇等。
1.4 專科護理服務
導樂陪伴分娩;在母嬰床旁實施護理服務,為新生兒實施撫觸、沐浴以及預防接種,同時展開健康宣教,并引導產婦及其家屬積極參與;開展便民服務,為孕婦提供熱水與可口飯菜、米湯、紅糖水以及嬰兒奶粉等;組織孕婦學習分娩相關知識,并定期開展門診培訓;對產婦實施出院指導,同時設置電話熱線咨詢,并定期實施電話隨訪,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確切了解產婦恢復情況。
1.5 在產科護理過程中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
在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產科傳統護理模式得以改變。產婦自入院接診時起,到出院時至,護理人員的各種行為以及措施均應在此全過程中體現出優質護理服務,應為產科患者營造出安靜、溫馨、和諧的醫院與病房環境。(1)入院時,醫護人員首先應評估其實際情況,例如是否存在宮縮或者其他較為特殊的情況,負責接診的醫護人員應將入院應注意事項、醫院環境、主任醫師以和責任護士、分娩前應準備事宜等向產婦作詳細介紹;(2)分娩之前,助產人員應交待產婦相關注意事項,例如宮縮時產婦應注意事項,分娩過程中的用力方法等,并就分娩過程向產婦作詳細講解,同時應選擇一些輕松話題與產婦進行交流,吸引其注意力,從而有效緩解其緊張情緒,有利于緩解疼痛。還可輔以輕柔舒緩的音樂、對產婦腹部進行輕撫,使腹壓增高,從而有利于順利娩出胎兒,減少疼痛。(3)產婦成功分娩后,護理工作人員應在家屬配合下對產后生活予以悉心照顧與護理,并向產婦一一告知產后所服用的藥物效果、各項檢查目的以及在恢復過程中的宜忌等。對待產婦及其家屬提出的睡眠時的保持、惡露處理措施等各類問題,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和溫和的態度,給出盡可能詳盡的解答,若超出護理人員所知的范疇,則應及時向臨床醫師及其他人員或部門咨詢后向產婦及其家屬反饋。在產婦產后恢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指導其合理飲食、適度活動鍛煉,并宣講產后保健知識以及身體恢復等。幫助產婦準備嬰兒需用物品,并協助其進行早吸吮,有利于母嬰感情的進一步強化,此外還應向產婦宣講育兒、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并幫助其全面、熟練掌握。(4)出院后,應督促責任護士對其實施定期電話隨訪,對出院后產婦身心健康狀況予以切實了解,并為之提供健康咨詢,告知其嬰兒的預防接種、哺育知識、輔食添加時機以及其他應注意事項等,由此讓產婦每時每刻都能夠感覺到來自醫護人員濃濃的溫情與關懷,從而使產婦和產婦家屬不斷提高對醫院的信任度。
2 產科臨床優質護理的效果
2.1 在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下,患者滿意度普遍提高
本院就醫患關系展開了問卷調查來了解患者滿意度,其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道德素質、專業素養、服務態度、溝通技巧、文明用語、崗位責任心、微笑服務等多個方面,涉及群體為本院所有護理工作人員,調查表明與往年相比,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且呈不斷攀升的趨勢。
2.2 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本院產科以及護理部成立了質控小組,對醫護人員護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隨機抽查考核,結果表明與其他科室相比,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產科護理質量顯著升高,基本未出現有關于護理問題的投訴,護理工作人員也由此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又進一步推動了護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3 小結
3.1 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從大的層面來說,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而從小的方面來看,則有利于促進護理工作人員積極學習護理業務知識,樹立良好的護理服務意識,并為診治臨床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 通過母嬰床旁護理的良好開展,嬰兒父母均可在此操作過程中直接受到護理教育和熏陶,從而在住院過程中實現如何照顧嬰兒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順利習得。與此同時,此種護理模式也有效防止了發生護理缺陷以及出現交叉感染現象,并使產婦和家屬對錯抱嬰兒的擔心得以消除,從而更加信任護理人員,無形中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3.3 通過在產科首次試點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得以在其他科室中順利推廣,繼而形成良性競爭,各科室醫護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專業技能以及溝通技巧,最終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黃萍.幸福指數在產科優質護理中的體現[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09(23):1837,1839.
產科門診應急預案范文3
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圍繞2014年全省婦幼保健工作要點和麗水市“十二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任務目標,以保障母嬰安全為重點,持續推進婦幼保健全過程管理、全面創建、全人口管理、全員培訓、全信息交換的“五全”管理理念,規范婦幼衛生的管理,提高婦幼保健服務質量,全面實施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三級預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二、工作目標
(一)質量指標
(1)全市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8/10萬以下,杜絕可以避免的孕產婦死亡。
(2)嬰兒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二)保健服務指標
(1)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以上。
(2)住院分娩率達99%以上。
(3)孕28周高危孕婦縣級篩查率達90%以上,重度高危管理率95%以上。
(4)3歲以下兒童當年系統管理率達90%以上。
(5)孕婦產前篩查率達60%以上。
(6)新生兒兩病篩查率達98%以上。
(7)孕產婦艾滋病病毒、梅毒抗體檢測率達90%以上。
(8)免費婚前醫學檢查率達75%以上。
(9)以縣為單位助產機構剖宮產率>50%的縣比上年下降5%,在31~50%的縣比上年下降3%。
(10)婦幼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目標達省衛生廳要求。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強化婦幼公共衛生性質,完善行政管理
一是貫徹落實麗水市“十二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任務目標和衛生強市目標,強化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婦幼衛生管理,認真實施衛生部《全國縣級婦幼衛生工作績效考核實施方案(試行)》,積極爭取政策,繼續將婦幼衛生重點工作納入政府的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加強部門協作,強化社會聯動,建立重點工作任務向各級政府定期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婦幼衛生工作機制。二是推進“五全”管理,明確管理職責和重點任務,分級簽訂管理責任書,完善考核機制,加強基層指導和督查,做好過程和環節管理,提高保健管理質量。三是依法規范《出生醫學證明》和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管理,嚴格母嬰保健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準入。加大對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的監管力度,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手術等違規行為。四是進一步加強各級醫療機構婦幼衛生工作職能的落實。指導完成《省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計劃任務書》婦幼衛生工作任務。五是認真貫徹衛生部新修訂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完善托幼園所的衛生保健管理,提高衛生保健工作質量,保障兒童身心健康。
(二)加強醫防和醫患聯動,保障母嬰安全。
一是深化“母嬰健康工程”項目,加強孕產婦搶救中心和分中心的產、兒科建設,開展全市產科質量和孕產婦應急搶救能力的檢查,提高產、兒科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繼續落實《麗水市危重孕產婦搶救應急預案》,暢通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提升危重孕產婦搶救的及時性、有效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二是強化醫防聯動,繼續落實臨床、保健高危聯管制度和流動人口婦幼保健信息交換制度,實現“全信息交換”,掌握常駐和流動孕產婦、兒童基礎信息,規范孕產婦、兒童健康管理,狠抓高危孕產婦和體弱兒的篩查、治療、隨訪,落實“全過程管理”,降低危重孕產婦的發生率。三是注重醫患的聯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教,不斷創新健康教育載體,組織開展市級《孕婦學校》、《育兒學校》創建工作,編印麗水市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健康教育讀本,分利用公共媒體,宣傳婦幼衛生有關政策及保健知識,提高目標人群保健知識知曉率。四是以“全系統培訓”方式,不斷加強人力資源建設,繼續舉辦婦女保健產科急救和兒童保健知識培訓班,提高基層婦幼人員的理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五是探索建立貧困孕產婦(包括流動人口)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和危重搶救救助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全人口服務”,切實提高流動人口、貧困人口婦幼保健基本公共衛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推進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促進婦幼保健均等化
一是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實施意見》(浙衛發〔2009〕223號)文件精神,全面推進免費婚前醫學檢查、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農村婦女增補葉酸和蓮都區宮頸癌檢查項目,目標人群增補葉酸知識知曉率、葉酸服用率達90%,葉酸服用依從率達70%,農村住院分娩補助發放率達70%以上,控制剖宮產率,服務對象滿意度90%以上,確保完成年度任務。二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相關制度,制定項目工作質控標準,加強項目工作督導。根據衛生部婦社司《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婦幼衛生項目督導評估方案(試行)》要求,完善項目工作臺帳,規范項目資料收集、整理。三是推廣相關適宜技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孕產婦生育安全。認真實施蓮都區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工作,推廣相關適宜技術,規范篩查,提高篩查率和篩查質量。四是積極開展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完善管理制度、服務網絡、工作規范,落實預防措施,重點加強孕產婦、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梅毒、乙肝咨詢檢測工作和陽性對象的隨訪,著力預防二代傳播。蓮都區根據《省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做好項目工作。
產科門診應急預案范文4
2016年,我院嚴格貫徹落實市衛計委于開展“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等年度工作部署,堅持以三級綜合醫院等級評審為核心工作和切入點,認真開展服務質量提升、大型公立醫院巡查、“平安醫院”創建、優質護理推進等專項活動。現將我們的工作體會匯報如下。
一、以醫院等級評審為抓手,全面加強醫院管理。
經過5年的籌備,2016年3月,我院進入創三沖刺階段。醫院等級評審是衛生計生主管行政部門對醫院進行管理的重要抓手,我院確定將創三作為醫院2016年度核心工作,就是要以此為切入點,對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進行全方位的改進提升。醫院制定了創三工作方案,按照四個維度分解了任務,按照評審標準落實了4個頂層設計、15個系統化再造、20個版塊化包干、60個項目化管理、637個條款責任分工,形成了“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創三氛圍。肩負著幾代棗一醫人的三級醫院夢想,為實現區域醫療中心奮斗目標,我院一千三百多名干部職工眾志成城、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我們進行條款解讀,反復層層培訓,開展應急演練,定期內審自查,利用PDCA等管理工具進行質量的持續改進。經過近1年的創三沖刺,在通過數據分析、書面評價之后,我院于2016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接受了省衛計委組織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現場評審,最終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經過三級醫院評審的洗禮,我院干部職工的執行力和凝聚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取得長足進步。
二、加強質量與安全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醫療質量與安全是醫院管理的永恒主題。2016年,我院健全了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升級了管理制度體系。我們修訂了1435項制度和流程、69項應急預案,成為全院干部職工的行為準則。了31個專業的《診療常規(2016年版)》,印發了23個科室的《科室制度職責流程預案(2016年版)》。修訂了《高風險技術操作和診療技術資格許可授權管理手冊》,對1636項技術、1139人次的資格準入進行了許可授權。這些制度體系的完善,使我院實施每一項診療活動都有章可循、每個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都有據可依,初步實現了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度和流程是用來執行、用來落實的,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督導業務科室執行制度、落實流程,確保不跑偏、不走樣。我們的監管呈現高壓態勢,每次院周會上,醫療、護理、院感、藥事四大業務主管部門,必須以PPT形式通報本周巡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質量缺陷,有圖片有事實,讓問題科室的主官曝曝光、紅紅臉、出出汗,事實證明比考核扣分、績效扣錢更加有效。
2016年以來,我院逐步形成了10大信息系統。一是門診信息化系統。包括分診叫號排隊系統,自助掛號、自助繳費、自助檢驗報告打印系統。二是藥事管理系統,包括合理用藥軟件、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軟件、門診自動發藥和住院自動包藥系統等。三是醫院感染監測系統,全過程監測感染病例,關口前移。四是臨床醫療管理系統,包括臨床路徑模塊、單病種管理系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系統、輸血管理系統、電子病歷質控系統等。五是臨床護理管理系統,包括門診無線輸液呼叫系統、移動護理等。六是HIS系統。七是醫學檢驗LISS系統。八是醫學影像PACS系統。九是辦公信息化系統,包括OA系統、HRP系統,逐漸實現人、財、物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十是手術示教、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系統。以上十大信息平臺,使我院的醫院管理實現了由經驗式行政化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精細管理模式轉變,我們的醫療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三、重點加強學科建設和醫療技術,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
醫院高度重視重點專科建設,2015年前,我院有13個湖北省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2016年,我院第一次參加湖北省三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創建,最后兒科、產科、急診科榜上有名,在全省引起反響。至此,包括2012年授牌的省重點專科輸血科,我院省臨床重點專科達到4個。2016年,我院兒科成功創建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兒科專業基地,成為湖北省縣級醫院中唯一一個規培基地。2016年,我院成功掛牌成為湖北文理學院附屬棗陽醫院。
醫療技術和學科建設一樣,也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2016年,醫院確定“搶占心臟大血管外科制高點,帶動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全面提升”的戰略。2016年5月,我院掛牌成為華科大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棗陽基地。隨后,醫院派出外科醫師、麻醉師、體外循環灌流師、重癥醫學科醫師、器械護士、巡回護士等組成團隊到協和醫院進修學習,同時投入600多萬元購置體外循環機、ACT血凝監測儀等設備設施。同年12月,在協和醫院支援下,我院先后開展體外循環下心房粘液瘤切除術1例,二尖瓣狹窄瓣膜置換術1例,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
四、優化和再造服務流程,切實改善患者看病就醫體驗。
醫院踐行“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優化流程、再造流程,改善患者看病就醫體驗。例如,醫院開展多種形式的預約診療,啟用排隊叫號系統,門急診設置銀行自助終端機、自助掛號、自助繳費、自助打印報告等,顯著改善了過去的“三長一短”現象。開展手術室首臺手術開臺時間管理后,目前首臺手術準點率達到95.1%,患者等待時間降幅達60%以上,手術臺利用率增加20.2%。醫院整體搬遷后,門診住院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醫院仍不斷增加便民服務設施,完善標識標牌,營造溫馨便捷的診療環境。醫院開展圍手術期心理干預、多學科綜合診療等活動,體現的是“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文化理念。
產科門診應急預案范文5
【關鍵詞】 前置胎盤; 期待治療; 妊娠結局
doi:10.14033/ki.cfmr.2016.32.0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2-0001-02
Analysis of Temporization for Placenta Previa Perinatal Outcome/ZHENG L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2):1-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erinatal outcome of temporization for placenta previa.Method: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67 cases of placenta with temporization achieved 37 weeks or above 37 week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temporization and short of 37 weeks or unfinished temporization(n=69),the the perinatal outcom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antepartum bleeding of (165.00±41.22)ml,postpartum bleeding of (581.54±125.12)ml,which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133.22±29.35)ml,(617.95±119.97)ml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ate of hysterectomy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verage birth weight was (2945.59±595.49)g,was higher than (2463.19±662.61)g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lacental previa; Temporization; Perinatal outcome
First-author’s address:Z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China
前置胎P是指妊娠晚期,胎盤仍附著于子宮下段,其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而妊娠晚期因子宮下段不斷伸展,胎盤與附著處出現交錯分離,導致出現反復無誘因無痛性陰道流血,進而引起產科大出血、子宮切除、失血性休克、早產、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腦癱、新生兒死亡等,對孕產婦及圍產兒造成極大的危害[1]。近年來由于人工流產、剖宮產等手術操作增加,子宮內膜不斷受損,故前置胎盤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其圍產期的正確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產科收治的67例前置胎盤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前置胎盤期待治療與母兒預后的關系,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Y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產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67例前置胎盤孕產婦(觀察組),孕周均達到或超過37周且進行了完整的期待治療;并選取同期住院分娩的69例前置胎盤孕產婦為對照組,即不足37周且未進行期待治療或未完成期待治療。兩組孕婦年齡、孕產史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顧性收集前置胎盤孕產婦的臨床資料,(1)孕產婦妊娠結局:產前出血量、產后出血量、子宮切除率;(2)圍產兒結局:平均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率(1 min Apgar評分≤7分)、轉兒科率、死胎死產率。
1.3 統計學處理
相關數據均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整理,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孕產婦出血量、子宮切除率比較
兩組的產前出血量、產后出血量、子宮切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圍產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圍產兒平均出生體重為(2945.59±595.49)g,較對照組的(2463.19±662.61)g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前置胎盤期待治療目前普遍主張住院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陰道出血期間絕對臥床休息,建議側臥位,避免刺激,使子宮處于休息狀態,血止后方可輕微活動,禁止性生活,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2)護理上禁止陰道檢查及肛查,密切觀察陰道流血量及胎心胎動;(3)每日間斷吸氧,每次20 min,提高胎兒的血氧供應;(4)必要時可給予鎮靜劑,如魯米那、安定等;(5)應用硫酸鎂或利托君等宮縮抑制劑,抑制子宮收縮,減少出血,血止后予維持量至病情穩定;(6)妊娠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及對照組的前置胎盤孕產婦產前出血量、產后出血量及子宮切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適當延長前置胎盤孕產婦孕周對母體無明顯影響;而新生兒的妊娠結局卻顯著改善,平均出生體重明顯增加,新生兒窒息率、轉兒科率明顯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新指南提出,無癥狀的完全性前置胎盤,妊娠可達37周再終止妊娠;邊緣性前置胎盤可滿38周再考慮終止妊娠;合并胎盤植入者終止妊娠時間可適當提前[6]。因為期待治療的孕產婦、圍產兒妊娠結局好,如何更好的進行期待治療成為現在前置胎盤的研究熱點。最近一項Meta分析提出可將宮頸環扎作為前置胎盤保守治療的手段之一[7]。宮頸環扎最早用于治療宮頸功能不全,效果顯著,1959年L?vset[8]首次提出將其應用于治療前置胎盤,現文獻[9-10]提示宮頸環扎可穩定宮頸內口,減少或避免宮頸與胎盤之間的錯位出血進而減少產前出血,可降低產褥感染率,延長孕周,改善母嬰預后,因目前樣本量少,有待進一步的大樣本對照研究。
眾所周知,前置胎盤常合并胎盤植入、胎盤粘連、大出血、休克、高子宮切除率,尤其是兇險型前置胎盤,嚴重威脅了孕產婦的生命安全。前置胎盤對圍產兒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早產、新生兒窒息,嚴重者造成新生兒腦癱、新生兒死亡。因此,一旦發現前置胎盤患者,無出血者可于門診密切隨診,增加產檢次數,定期復查彩超。一旦出現陰道流血,立即收住院行期待治療,在陰道流血不多,孕婦無生命危險時,應盡量期待治療至37周,贏得促胎肺成熟時間的同時,可以糾正貧血,增加母兒儲備功能,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備足血制品,最大程度改善圍產兒預后。若期待治療過程中出現反復出血或出血量大,保守治療無效,亦不應盲目期待治療,應果斷終止,立即進入搶救應急預案,綜合評估,多學科協作,采取陰道分娩或剖宮產終止妊娠,必要時切除子宮以挽救產婦的生命。
綜上所述,前置胎盤的期待治療臨床效果明顯,母嬰結局好,在母嬰安全的前提下,應合理期待治療,延長孕周至足月,以改善母嬰結局,避免醫源性早產。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26-129.
[2]葛志平,孫麗洲,許豪勤.兇險型前置胎盤期待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12):926-928.
[3] Mercer B M,Merlino A A.Magnesium sulfate for preterm labor and preterm birth[J].Obstet Gynecol,2009,114(3):650-668.
[4] Konda A,Ito T,Yoshida H,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ritodrine diastereomers
in patients pregnant with singletons and twins[J].Eur J Clin Pharmacol,2009,65(9):913-917.
[5]呂莉,黃麗云.中央型前置胎盤產后出血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6):5378-5379.
[6]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前置胎盤的臨床診斷與處理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2):148-150.
[7]陳海英,鄭芬,趙鴿,等.宮頸環扎用于前置胎盤期待治療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2):131-135.
[8] L?vset J.Preventive treatment of severe bleeding in placenta previa[J].Acta Obstet Scand,1959,38:551-554.
[9] Arias F.Cervical cereclage for the temporar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lacenta previa[J].Obstet Gyneco1,1988,71:545-548.
產科門診應急預案范文6
20__年衛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繼續推進新生兒“兩病”篩查工作,降低殘疾發生率。加強對醫療機構產科的監督考核,完善孕產婦危重癥搶救綠色通道。
堅持以學習十七大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城鄉一體化建設、建設和諧社會為主題,以提高全縣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突出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扎實做好衛生應急、預防保健和衛生執法工作,嚴格衛生行業管理,狠抓醫療質量,加強行風建設,推進衛生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以提高農民受益水平為目標,狠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一是提高參合農民籌資水平。及時開展新一年度新農合籌款工作,力爭實現參合率穩中有升。按照省市要求,將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標準從15元提高到20元,使人均籌資總額從20__年的95元進一步提高到100元。二是強化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嚴格落實《XX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和我縣《關于加強定點醫療機構考核管理的暫行辦法》,加大監督力度,實行責任到人。推行農合網與醫院內部網絡的聯接,在原有2家醫院的基礎上,力爭在奔城、胡各莊、柏各莊、司各莊、長凝、扒齒港等較大中心衛生院和京東醫院建立網絡接口。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對定點醫院服務行為的動態監控。認真落實與定點醫院的服務協議,嚴格控制合作醫療目錄外用藥和診療項目的使用。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控制次均住院費用,最大限度地減輕農民醫療費用負擔。三是提高經辦機構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合作醫療管理站人員管理辦法,發揮其對所在醫院的監督制約作用。加強基金管理,落實報銷公示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繼續推進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依托市級管理平臺,在二院、煤醫附院、婦幼和二五五等全部市級定點醫院實現出院即報。
二、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衛生行業管理
一是加強醫療質量管理,保障醫療安全。以《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為重點,加強對院長和醫務人員的法制教育,增強醫療安全責任意識。健全醫療、護理、功能檢查、放射、化驗等各個科室、各個診療環節的質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目標,實現診療工作的規范化。堅持安全第一、質量優先的原則,嚴格落實各項操作規程,杜絕醫療責任事故。加強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不斷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加強監督,定期開展醫療質量檢查,依法依紀落實獎懲。二是努力爭取資金政策支持,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積極爭取資金,按照《XX市鄉鎮衛生院基本裝備標準》的要求,進一步改善衛生院裝備條件。按照《XX市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的要求,繼續有計劃地開展人員聘用,努力解決基層技術力量不足的問題。三是加強醫務人員教育培訓。重點加強對在職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根據臨床需求舉辦3期培訓班,安排80名業務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培養急需的業務人才。積極鼓勵職工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支持參加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執業護士等資格考試,提高醫務人員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以落實《鄉村醫生基本用藥目錄》為重點,加強鄉醫業務培訓。四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積極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強化院長隊伍的競爭意識,增強干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加強后備干部的推薦、考核和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后備干部隊伍。圍繞醫院管理的重點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院長的教育,強化對院長的日常監督和定期考核,努力打造一支有知識、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五是加強醫院財務管理。嚴格執行《關于加強醫療衛生單位財務管理的若干規定》和《補充規定》,落實固定資產購置處理、開支審批、大宗藥品采購和車輛管理等制度,確保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嚴格規范。強化財務監督和審計,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嚴肅查處違紀行為。針對醫院管理中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及時堵塞管理漏洞,實現醫院財務管理科學規范、公開透明。
三、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衛生應急保障能力
一是加強衛生應急能力建設。認真總結在手足口病防控和食用問題奶粉兒童篩查診治中的經驗,進一步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健全衛生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做好應急物資儲備,確保依法規范、科學有序、快速有效地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強化醫療機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突發事件醫療救援中的責任。二是加強傳染病防控工作。嚴格執行疫情監測、報告制度,每日審核和分析醫療機構疫情報告情況。主動加強預警預測工作,認真落實預檢分診制度,加強發熱門診和腸道門診建設,防范手足口病、霍亂等腸道傳染病,做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的調查及處置工作。加強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熱的防治工作,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認真實施艾滋病項目,廣泛
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加強對性病、艾滋病疫情的監測報告,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實施高危人群行為干預。認真實施結核病控制項目,加強發現、轉診、追蹤和治療工作,確保醫療機構的病人報告率、轉診率和病人系統管理率達到95%以上,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覆蓋率保持在100%,做好雙重感染病人的發現和治療工作。三是扎實推進免疫規劃工作。按照“三固定”、“五統一”的要求,加強接種門診建設,加強冷鏈管理,認真落實告知制度,保證接種安全有效。加強流動兒童管理,做好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和查漏補種工作,保證免疫規劃疫苗的接種率和新生兒首針接種及時率保持在95%以上。繼續實施強化免疫,防止麻疹暴發流行,保持無脊灰狀態。繼續堅持每月例會制度,加強對預防接種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加強預防接種信息系統的管理,保證數據錄入準確、上傳及時。四是加強母嬰保健工作。加強對鎮村兩級婦幼醫生的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素質。認真落實婦幼工作考評標準,加強對基層婦保、兒保工作的督導,確保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0/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6‰以下。繼續推進新生兒“兩病”篩查工作,降低殘疾發生率。加強對醫療機構產科的監督考核,完善孕產婦危重癥搶救綠色通道。
四、突出食品安全整治和醫療市場清理兩個重點,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
一是加強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職責,強化對餐飲業和集體食堂的監督,落實監管責任制,實行責任追究。積極推進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加強日常監督指導,重點加強對食品從業人員、餐飲單位和食品生產經營場所環境衛生的監管。嚴格落實衛生管理制度,推行食品原料進貨索證索票、驗收等各項衛生管理制度,認真規范從業行為。加大對典型案例的暴光力度,嚴厲查處采購、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或非食用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
。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從業人員法制觀念,確保餐飲消費環節的食品衛生安全。二是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加強日常監督執法,嚴格規范社會辦醫的執業行為。重點查處出租承包醫療場所、超范圍行醫、擅自購置大型醫用設備和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等行為,嚴厲打擊無證行醫和異地行醫,認真清理違法醫療廣告。嚴格執行《執業醫師法》和《護士條例》,嚴肅查處不經審批聘用衛生技術人員的行為。開展技術人員資質情況專項檢查,清理無資質的上崗人員,嚴肅查處違規醫療機構。結合換發鄉村醫生執業許可證工作,認真規范鄉醫執業行為,查處違紀違規鄉醫。三是強化公共場所和職業衛生監督。加強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推行量化分級管理,落實衛生管理制度,普及消毒知識。開展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組織供水人員體檢和培訓。認真執行《職業病防治法》,監督企業落實職業病防治措施,建立和完善防治制度,組織職業健康檢查,嚴肅查處危害勞動者健康的違法行為。對16家放射工作單位開展經常性衛生監督,加強放射工作場所監測,開展個人劑量檢測,確保放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