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航天技術的成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航天技術的成就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航天技術的成就

航天技術的成就范文1

一、航天技術轉移的數量與范圍

據印度航天部1996~1997年度報告稱,印度已有227項航天技術轉移給工業部門(見圖1),其專業范圍包括機械和機電,電子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應用系統,光學儀器,通信、廣播和導航,化學制品和專用材料等(見圖2),涉及的大、中、小工業企業達500多家。

二、航天技術轉移后的投產情況

航天機構轉移給工業部門的都是成熟技術,所以投產都很順利。這些技術經過選項、試制、鑒定、正規生產,最后投入市場營銷。

印度航天部確定,快速查線機、微微安電流表、二進制移相鍵控調制器、鎖相回路跟蹤接收機、射頻功率計接口裝置、Ku波段卡塞格倫饋電器、折疊式傘狀天線、硅油,甚至通信衛星轉發器上的重要部件——輕型微波鎳鐵合金濾波器等都可以轉移給工業部門。

工業部門則選中了與聚酰亞胺膜鑄造、萬能試驗機、硅脫模劑、熱箔加熱器、隔振器以及電拋光裝置有關的技術。

印度航天研究組織與工業部門共同努力,選定了與機械加工、電子束焊、真空釬焊、高質量軟焊、玻璃-金屬密封、鍍金、溫度補償、校準等各種精密加工技術作為合作的項目。

自適應差動脈碼調制(ADPCH)譯碼器的樣機已經順利試制出來;振動/聲信號裝置、傳導式太陽反光鏡都已通過鑒定;大倍數放像機、600兆赫帶通濾波器已經成功地生產出來;使用SACIMAGE軟件包的圖像處理光譜卡不僅通過鑒定,而且得到印度航天應用中心的確認;ISROGIS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包的聯合開發工作已經完成,部分模塊已賣給不同用戶使用;多功能一條龍加工設備、數字式瀏覽系統、精密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信號處理裝置、油料滅火器和機架吊具等,都已進入正規生產和市場螢銷。

隨著高技術產品的不斷生產和投放市場,大大提高了工業部門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在印度航天部所屬的安得利公司(Antrix Corporation)進入世界航天市場之后,印度工業部門也開始參與這個市場的活動,提供滿足這個市場需要的技術和產品。

三、促進航天技術轉移的措施

印度航天機構在增強與工業部門的聯系,加速技術轉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

1.印度航天研究組織將其研制的各種產品編成通報、重要探索札記、技術札記等,提供給工業部門、潛在用戶和學會協會,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技術優勢。

2.印度航天研究組織所屬各中心積極參加與技術開發和利用有關的學術研討會和展覽會,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學術成就。

3.舉辦計算機軟件演示介紹會,讓工業部門深入了解自己產品的性能,從中受益。

四、市場調查

了解市場動態,把握市場需求是研制和生產適銷對路技術和產品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航天機構在步入市場時,曾對下列各個項目進行了初步市場調查和需求評估:

1.遙感應用的商業開發——對策研究;

2.廉價萬能試驗機的市場調查;

3.多普勒氣象雷達投產的可行性研究;

4.聚合物合金系統的市場和應用調查;

5.航天電信基地應用(數字式聲頻廣播)的市場調查;

6.航天氣象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化研究;

7.地面遙測、遙控和通信設備的商業化;

8.擠拉機床的需求評估。五、印度航天研究組織的技術咨詢服務印度航天研究組織提供技術咨詢的目的,是讓工業部門和學會協會分享他們開發的技術與產品以及它所總結的專門技術知識。1982年以來,印度航天研究組織已經承辦了158個咨詢項目,其中主要有液力熱交換器的振動試驗,接收機系統和國家航天技術實驗室(NSTL)的試驗樣機,四層印制電路板的試驗與鑒定,高可靠印制電路板的布線和裝配培訓,紅外線掃描器定標,晶體振蕩器的試驗與鑒定,Ka波段雨衰減統計等。

六、航天技術轉移的效果

印度工業部門參與航天計劃可以獲得衛星、運載火箭、地面設備、甚至基礎設施所用產品的研、生產和試驗合同,使他們有機會用自己的產品支持國家的航天計劃,推動國家航天技術的發展。他們提供的產品范圍廣泛,有機械產品、電子產品、材料和結構件等,如衛星溫控系統,有效載荷用固態功率放大器,PSLV運載火箭液體級的氧化劑,INSAT-2衛星的推進系統,火箭推進劑、衛星和運載火箭用慣性系統,動力調諧陀螺、反作用輪、動量輪、太陽能電池帆板驅動裝置的關鍵部件等。

航天技術的成就范文2

太空“囧事”逼出“尿不濕”

在人類航天發展史上,并非每一個鏡頭都那么莊嚴肅穆,偶爾也會出現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畫面。

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就主演了一個很“冷”的故事。當他剛剛鉆進發射艙,突然感到尿急,只好又爬出來,借助太空服里的一根管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還是這一年,坐在飛船里遭遇發射“晚點”的美國宇航員謝潑德,受到了相同問題的困擾。他的結局比較悲慘——在指揮官的命令下,將這份“壓力”就地“卸”在了太空服里。

同樣的尷尬一再上演,終于讓人稱“太空服之父”的華人科學家唐鑫源看不下去了。他在上世紀80年代完成了對太空服的改進,利用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為航天員解決了這個難言之隱。

而這項技術后來轉為民用,成本大大降低,走進了千家萬戶,變成了人們熟悉的“尿不濕”。

航天服內膽“落地”成了氣墊鞋

對于愛好籃球運動的青少年來說,買一雙名牌氣墊鞋,總能讓他們興奮好一陣子。記者少年時穿上了人生第一雙耐克氣墊鞋,一下課就會去操場上歡蹦亂跳,總覺得自己渾身是勁,大有要飛身扣籃之勢。

氣墊鞋的功效當然沒那么神奇,但是其技術卻頗有來頭。

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科學家為了制造既完整,厚度又均勻,還能耐受很大壓力的航天服內膽,發明了一種新方法。他們把一團耐壓軟材料加熱軟化,放在模具中,然后再向這個模具中吹入高壓氣體,這被稱為“中空吹塑成型”技術。

1977年,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師弗蘭克·魯迪突發奇想,打算利用“中空吹塑成型”技術,將空氣注入耐用靈活的薄膜中,制成鞋底,從而使鞋子獲得緩震性。他把這個大膽的設想告訴了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得到了支持。

接下來發生的事和大家知道的一樣:氣墊技術讓耐克取得了世界范圍的成功,如今已成為其技術基石之一,形成了該公司最龐大的科技系列。而耐克氣墊鞋作為高性能運動鞋的一個標桿,成為了全世界各個運動廠商爭相超越的目標,刺激了運動鞋科技的蓬勃發展。

脫水蔬菜成就了方便面

有些人經常忙得顧不上好好吃飯,那他們一定會經常面對一位“老朋友”——方便面。當然,方便面里不能光有面,各種配料、調味品必不可少,脫水蔬菜包就是其中之一。

眾所周知,普通蔬菜難以保鮮、不便運輸,還可能受到季節的限制,但這些問題在脫水蔬菜面前迎刃而解。更方便的是,雖然它看起來只是皺巴巴的小菜干,食用時只需泡進水里即可恢復,原本的色澤、營養和風味均能保留。

很多人也許猜到我將要說什么了,沒錯,這也是航天技術。

在阿波羅計劃中,NASA為了讓宇航員在太空里吃到蔬菜以補充維生素,發明了冷凍脫水蔬菜技術。該技術幾乎能除去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將其重量降低20%,但同時能保留98%的營養成分。

紅外線溫度計為抗擊非典立功

2003年春夏,國人共同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非典。

在疫情瘋狂擴散、難以控制的情況下,人們找到了初步甄別感染者的最簡單的方法——測體溫。然而,這個方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總不能要求人人出門都夾著體溫計,走到一處就掏出來給大家看吧?

一籌莫展的日子沒持續多久,一天,人們突然在各公共場所門前看到了一個新設備,從它面前走過,不費時不費力,體溫就能顯示出來。這個設備就是源于航天領域紅外線天文觀測技術的“紅外線溫度計”,它為成功抗擊非典立下了汗馬功勞。

記憶海綿從太空走向家庭

大約10年前開始,記憶海綿突然火了。

這種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海綿,由于其慢回彈的顯著特性,給人帶來了別樣感受。在它表面按一下,會留下一個清晰的手印,恢復速度極其緩慢;用手捏它,會覺得它在掌心里不斷收縮,毫無彈力;如果趟在上面,會感覺自己不斷沉降,就像陷入泥潭……

這項產品本來是為化解宇航員身上的壓力而研制的釋壓產品。它會根據人體溫度變化,提供合適的支持硬度,有效將人體壓力化解為零,抵消反作用力。宇航員躺在上面能感覺被柔軟的材料包起來,這在飛船發射時,能釋放他們因航天器加速而承受的巨大壓力。

摩絲、納米離子燙……你的秀發沾了航天的光

很多愛美的女性不一定知道,其實她們頭上引以為豪的秀發,也沾到了航天技術的光。

NASA曾開展了一項研究,通過增加陶瓷涂層,實現癌癥病人所用釋藥微囊劑的精密活化。這項研究啟發了一個叫法羅可·沙米的人,他將此用在了自己的燙發產品中。

沙米發現,這種特殊陶瓷涂層衍生出的產品,在加熱時會釋放負離子,對卷發大有好處。

同時,太空醫學領域中的外層覆膜技術,也被應用開發成一種噴發定型摩絲。這種覆膜技術主要成分是絲膠,它是包覆在蠶絲絲質外層的膠體蛋白質,絲膠在頭發表面形成一定強度的膜,能讓頭發持久定型。

航天技術的成就范文3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边@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歌謠在中國家喻戶曉。中國,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繁榮而昌盛,這就是我們的祖國。

近百年來,由于帝國主義的霸權和侵略以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舊中國淪喪,國民受辱。據不完全統計,從1842年起,舊中國歷屆政府在外國侵略者的強迫下,先后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有1100多個,使廣大人民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普天同慶,舉國歡騰,人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頭,了,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國力逐漸增強,在國際上的威信逐日提高,人們的生活不斷改善。1978年,一位偉人以超人的膽識,審時度勢,將塵封的國門向世界洞開。1997年,她又迎來了紫荊花的清香;1999年,她又增添了水蓮花的芬芳;2003年,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飛天,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飛天夢,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曾被人譏笑為“東亞病夫”的中國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收獲了51枚金牌,名居金牌榜第一……這幾十年來,我國在科學上、生產技術上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而躋身于世界發達國家之列。

雖然我國獲得這么多的成就,但是不發展,就會導致國家衰弱,帝國主義就會乘虛而入,我們的國家就會重蹈覆轍?!吧倌陱妱t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蔽覀兦嗌倌暌淮仨殶釔畚覀兊淖鎳?,繼承先烈的遺志,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青少年們努力學習吧!為報效祖國,為振興中華而奮勇直前!

航天技術的成就范文4

大家好!

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正邁著矯健的步伐,踏著時代的旋律,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中華民族是個積極的民族。改革開放帶動了體育事業的`發展,中國體育健兒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奮力拼搏,為祖國奪回閃亮的金牌,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使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證明:中國早已不是“東亞病夫”,而是正在崛起的東方巨人!

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明天,我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興旺發展。我們只有心系祖國,勤奮刻苦地學習,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報效祖國。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矚目的巨人?,F在,中國已經站起來了,擺脫了貧窮、侵略和欺壓,毫無愧色地站起來了!中國——這條沉睡初醒的巨龍,驚動了世界,作為龍的傳人能不為此自豪嗎?

我的國家已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祖國的前程無比燦爛,祖國的未來無比輝煌,我們少先隊員要確立遠大的志向:將來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為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爭做一個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好少年。做一把尺,用它來規范自己,衡量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航天技術的成就范文5

在民品市場上,我國航天軍工企業歷經了包括前期的無序發展、調整和探索以及后期的戰略發展等重大階段,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同時在保軍促軍等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地塑造出了獨特的航天民品品牌。目前,在我國航空航天軍工訂單仍處于穩定狀態且需求狀況適中。由民品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能夠有效地解決由于國防預算的削減、軍用品訂購的不足所導致的國防科技工業困境。

雖然我國軍工行業在信息傳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民用領域都在不斷拓展,但其產品的獨特優勢卻很少,航天軍工民品產業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核心競爭體系。所以,本文中將航天軍工企業的發展作為了出發點,對目前我國航天軍工企業民品發展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工作,從而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發展策略,以希望能夠促進航天軍工企業在民品領域更快更好地發展,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高,進而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更好的服務,保證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

1 航天軍工企業民品SWOT分析

1.1 航天軍工企業民品優劣勢分析

1.1.1 優勢分析。航天軍工企業對現有的相關技術及資源設備進行了有效的整合應用,并憑借自身的企業特點和技術優勢,成功地開發出了一系列的民品。這些產品與軍工技術也有著密切的關聯,提高了成熟技術的利用率,增強軍用市場的影響力,提高產品的相對競爭力,使得航天民品擁有了較高的享譽度。近些年來我國航天科技發展集團重點發展了信息技術、衛星應用、航天特種技術、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和新能源與新材料在內的五個主要民用版塊,同時做了信息安全、建筑與房地產、汽車發動機、特種車以及通信服務五大重要標志性工程,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1.1.2 劣勢分析。雖然中國的航天軍工領域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優勢,但其中民品經營還是具有一定的劣勢,規模較小,而且原材料的優惠等優勢也不是很明顯。在軍工企業的民品領域,對軍用技術的開發應用及轉化能力呈現出了一定的不足,而且產業化水平也比較低;嚴重缺乏成本控制技術的管理能力,使民品在價格上不具備任何優勢;未形成以市場為中心的經營體制,而且對民品的開發力度還遠遠不夠,產品嚴重單一化,對目前市場的選擇不準確,產業化發展的社會化和市場化程度比較低。

1.2 航天軍工企業民品的威脅和機會分析

1.2.1 威脅分析。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在不斷加快,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競爭市場都呈現出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市場上總體供大于求和經濟緊縮嚴重的形勢不斷加劇,造成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更加困難,這對目前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而未形成規模的航天軍工企業民品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1.2.2 機會分析。為實現國防科技工業的改革和發展而提出的重大方針,國家政府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通過軍民結合、軍轉民,大力發展民品等政策的實施,對航天軍工企業設備閑置以及科研生產力量過剩等矛盾的緩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關系到國民經濟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2 航天軍工企業民品的STP分析

由于航天軍工企業不但要承擔國民經濟建設的重擔,還要為國防建設提供支持,所以在企業的發展道路上還是主要以軍品為主。至于民品的發展,就需要處理好民品與軍品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實現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現階段,我國軍工企業還處在戰略轉型的初級階段,民品資源開發實力的不足和民品資源的有限性直接決定了民品發展宜靜不宜多的特點。

現階段站在世界的科學發展趨勢的高度來看問題,軍、民技術呈現出了一種日漸融合的趨勢。作為世界上所公認的高新技術――航天技術,就需要促使航天軍工產企業在軍品技術、人力、設備等領域中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將軍民兩用的技術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所以,在民品市場的選擇上,要選擇出最能代表軍工企業自身核心優勢的,并且能夠與軍品市場形成戰略關聯的民品細分市場,保證民品行業技術先進化和集中化的實現,進而在這些高新技術領域真正做到精細化,實現成本領先,從而形成一套獨特的市場競爭體系,塑造出航天軍工民品的金子品牌。

3 航天軍工企業民品的發展策略分析

3.1 加快軍用技術成果的民用轉化、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

軍用航天技術是我國航空航天工業發展的重要技術來源,但從以往的相關數據來看,軍品民用的轉換能力相對較弱,工業化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要加大力度實現軍用技術成果向實際生產力轉化效率的不斷提高。

由于軍工企業民用發展資源的有限性直接導致了民品發展要實現專業化的要求,要堅定不移地按照專業化協作及規模經濟發展的原則,將重點民品企業的核心產品作為主導,進行優勢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結構調整,真正將具備一定優勢的民品做大做強。

3.2 融資渠道的拓展、不斷推進民品產業的市場化進程

資金密集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大主要特點,所以為實現航天軍工企業民品的不斷發展,就要不斷吸引社會資金,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企業上市以及發起相應的航天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來確保一個多層次多渠道融投資體系的建立。

目前我國的軍工企業的軍品管理模式大多都是采用的計劃經濟模式,而民品卻是應該順應市場經濟管理模式的,所以在民品的發展過程中,要實現與市場的接軌,同時進行品牌定位、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等諸多因素的確定。

3.3 充分借鑒國外民品的發展經驗

目前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和平利用軍用技術的問題,同時軍工級也是國家之間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領域。我國軍工企業要不斷采取措施為外資和技術的引進創造出一個便利的條件,有效吸取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進而推動我國航天工業民品產業的不斷發展。

3.4 深化體制改革,明確責任體系

目前,對于企業投資者和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在軍工集團的民品公司和軍工集團之間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而且存在著經營者和投資者之間的權責關系比較模糊。自民品企業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其國營的性質,依靠軍工集團強大的資金實力及人資實力,很少民品企業能夠自己做到自負盈虧,在整體的運營過程中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也不存在精簡節約的意識,對軍工集團具有較強的依賴性,離開軍工集團,民品企業將很難繼續生存。

實現軍民產業的有機互動,促進軍民技術的不斷互相融合,是我國軍民融合戰略目標之一。雖然軍工民品產業作為了軍民兩用技術的有效載體和具體實現形式,但從其本質來說還是屬于市場的范疇,因此民品的發展也必須要嚴格遵循市場發展規律,重視競爭性和開放性的經營。所以,在接下來的工作過程中,就需要我們不斷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此來實現軍工民品業務的獨立運營。推進軍工民品的獨立運營,有以下好處:(1)在民品實現獨立運營后,使其能夠及時地對民品市場和技術需求做出準確的反饋,在軍工集團的幫助下能夠快速地實現軍工企業向民用市場的轉移,有效地推動了軍民技術的產業化進程;(2)促使軍工集團能夠依據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方法,完善一套自身企業的規章管理制度,在企業內部多項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都做到了有章可循,使軍工集團成功的從繁雜的事務中脫身開來,只需要進行整體發展戰略的把控,通過對控股權的利用來進行正常的監督管理工作。

3.5 制定合理的產品結構,創新培育核心民品產業

現代企業經營所重視的就是對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一家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長久的發展,也只有在產業鏈中發揮出更好的協同作用,進而形成一種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然而,盲目、毫無目的地進行市場拓展是軍工民品行業對自身所有的資源及市場機會的極大浪費,雖然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益,但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卻極為不利。所以在具體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就需要適當地收縮部門民品業務,要有針對性地培育核心民品產業,真正做大做強,以促使軍工集團的核心優勢能夠得以更好地發揮,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3.6 制定合理的銷售政策,確立全方位服務理念

銷售從本質上來說也就是市場,也是企業運營的第一線。對于一些民營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視對銷售人員的培訓工作以及銷售政策的制定、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等工作的,這對于軍工集團來說一樣重要。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科學政策的制定是軍工集團民品業務發展過程中一個重大問題;另外,現代企業一般都是在給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所以航天軍工企業民品業務也要在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及售后等全過程中認真落實好全方位服務的理念、實現自己的存在價值。

航天技術的成就范文6

盤點五年成就

《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首先回顧了2006年以來中國航天的輝煌成就,令人鼓舞。白皮書說,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在若干重要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由于我國國力顯著增強,科技水平迅速發展,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發展航天技術對提高國家威望、增強民族志氣、帶動技術飛越、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將關系到人類社會的未來。

2006年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白皮書中總結了九個方面的成就,它們既大大提高了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也惠澤我國國計民生的許多領域。

例如,我國2008年發射的“環境”-1A、1B光學小衛星因具有高時間分辨率和中等空間分辨率,所以已在環保、減災和農業等許多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很受各界歡迎。我國還擬在2012年發射“環境”-1C雷達小衛星,它將與“環境”-1A、1B光學小衛星組成我國第一代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從2006年起,我國開始使用大容量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4,用它先后研制并發射了委內瑞拉衛星-1、巴基斯坦衛星-1R和尼日利亞通信衛星-1R等衛星,實現了整星出口,不僅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從2007年起至今,我國有10顆“北斗”導航衛星升空,并已開始向亞太地區用戶提供試運行服務。2012年,我國將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2顆在軌備份)+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組成“北斗”衛星導航區域系統的星座。其主要功能是定位、測速、單雙向授時、短報文通信;服務區域包括中國及部分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優于10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秒;授時精度50納秒;短報文通信120個漢字/次。

衛星導航系統被公認為是“一只會下金蛋的雞”,用途現已遍及人類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因為在當今社會,60%左右的信息都與時間和定位有關,擁有自主的時間和定位系統,不僅事關獨立自主,也事關影響力和統治力,并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20年建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星座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組成。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分別定點于東經58.75度、80度、110.5度、140度和160度。非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由27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其中中圓地球軌道衛星軌道高度21500千米,軌道傾角55度,均勻分布在3個軌道面上;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軌道高度36000千米,均勻分布在3個傾斜地球同步軌道面上,軌道傾角55度,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星下點軌跡重合,交叉點經度為東經118度,相位差120度。地面控制部分由若干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組成?!氨倍贰毙l星導航系統建成后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精度優于10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秒、授時精度20納秒的服務,并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提供定位精度1米的廣域差分服務和120個漢字/次的短報文通信服務?!氨倍贰比蛐l星導航系統建成后將為民航、航運、鐵路、金融、郵政等行業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在載人航天領域,2008年以來,我國先后了發射“神舟”-7、8飛船以及全新的載人航天器――“天宮”-1目標飛行器,拉開了實施我國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序幕,突破和掌握了太空行走和空間交會對接這兩項載人航天的重大基礎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兩項關鍵技術的國家,為后續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并為今后開展國際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2007年和2010年先后升空的“嫦娥”-1、2月球探測器,使我國跨入了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獲得了大量有關月球和地月空間環境的科學數據,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空間技術、空間科學的進步,豎起了中國航天的新里程碑。

《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有三個特點。一是明確提出了和平發展原則,表明中國和平發展航天事業的立場和決心。二是重點建設空間基礎設施,強調航天技術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豐富和細化了空間技術內容,對過去成就與未來任務的描述更加系統。

規雄偉未來

《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人展示了我國未來5年航天的發展前景。它根據中國國情并綜合研究世界航天發展趨勢,把穩步發展與跨越式前進有機結合,涉及面寬、范圍廣,并進行了統籌考慮、科學部署。

進一步提升進入空間的能力

白皮書中提到,在今后5年內實現“”-5、6、7火箭首飛,開展重型運載火箭專項論證和關鍵技術預先研究。一個國家進入太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空間活動能力以及空間應用水平。例如,“”-5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5噸,這就為我國建造空間站提供了重要支持,因為從世界空間站的發展來看,空間站單個艙段為20噸左右最佳,所以要發射空間站艙段必須擁有大推力火箭。

具有“無毒、無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適應性強、安全性好”等特點的“”-5新一代運載火箭,其基本型為帶助推器的兩級火箭:芯一級采用2臺推力各約50噸的氫氧發動機(YF-77)并聯組成;助推器根據需要采用120噸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數臺;芯二級采用2臺推力各約8噸的氫氧發動機并聯組威,它由“”-3A第3級氫氧發動機(YF-75D)改進而成;整流罩直徑52米,長18米?!啊?5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覆蓋115~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覆蓋15~14噸。

白皮書指出,我國正開展載人登月前期方案論證,研制重型火箭對于未來載人登月甚至載人登火星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載人登月飛船一般需在50噸以上,而其奔月時的速度要求為10.9千米/秒,因此必須擁有重型運載火箭才行,如要進行載人登火星更是如此。當年美蘇競賽載人登月時蘇聯之所以敗給美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NI重型火箭4次發射均告失敗。

我國龍樂豪院士等火箭專家在《國際太空》雜志發表過有關我國發展重型運載火箭的初步總體方案:在動力選型方面,擬基于液氧煤油發動機、液氫液氧發動機和固體發動機來構建我國的重型運載火箭,其中上面級發動機選擇氫氧發動機,地面起飛動力選擇全液氧煤油或者固體助推+氫氧芯級,起飛推力達到5000噸級;

在構型選擇方面,擬采用兩級半構型,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火箭運載效率優化,另一方面能夠通過二級一次點火和兩次點火的不同選擇,適應不同的目標軌道;在直徑選擇方面,由于長細比過大的火箭不利于控制,所以初步確定重型運載火箭的長細比不超過12,計算結果表明重型運載火箭的直徑不應小于9米。重型運載火箭芯級發動機采用“X”布局、切向擺動。

龍樂豪院士等火箭專家透露,經過初步優化,現有2種重型火箭的初步方案。

方案A:助推器采用4個650噸推力級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一級采用4臺650噸推力級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二級采用2臺200噸推力級氫氧發動機,起飛質量4100噸,起飛推力5200噸,全箭總長98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0噸。

方案B:助推器采用4個千噸推力級固體發動機,芯一級采用4臺200噸推力級氫氧發動機,芯二級采用1臺200噸推力級氫氧發動機,起飛質量4150噸,起飛推力5000噸,全箭總長101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3噸。

根據前期載人登月論證工作的初步結果,我國載人登月擬采用兩步走的戰略實施,第一步是在2025年前,利用現有火箭技術,發展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級超大型運載火箭,盡快實現2~3人的月球探測活動;第二步是在2030以后,發展基于大直徑、大推力發動機技術的重型運載火箭,實施3人以上的月球探測和開發活動。經過計算,重型運載火箭具備將50噸級的有效載荷送入奔月軌道的能力,結合前期論證結果可知,采用重型運載火箭具備一次發射將3人以上有效載荷送上月球,并從月球安全返回的能力。重型運載火箭還可用于無人火星探測、載人登陸火星和建造空間太陽能電站等。

重點建設空間基礎設施 白皮書強調,我國重點建設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衛星組成的空間基礎設施框架,進一步完善地面系統建設和衛星應用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長期、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能力,擴大應用規模,更好地滿足應用需求,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我國將研制發射立體測繪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雷達衛星等新型對地觀測衛星。2012年1月升空的“資源”-3衛星是中國第一顆自主研制的民用高分辨率立體測繪衛星。通過立體觀測,可以為國土資源、農業、林業等領域提供服務?!百Y源”-3將填補中國立體測圖這一領域的空白。該衛星采用經適應性改進的“資源”-2衛星平臺,配置4臺相機:1臺地面分辨率優于2.5米的正視全色TDI CCD相機;2臺地面分辨率優于4米的前視、后視全色TDI CCD相機;1臺地面分辨率優于10米的正視多光譜相機。衛星具有側擺功能,可對地球南北緯84度以內的地區實現無縫影像覆蓋,每59天實現對我國領土和全球范圍的一次影像覆蓋,在特殊情況下,能夠在5天之內對同一地點進行重訪拍攝。衛星升空后,可對地球南北緯84度以內的地區實現無縫影像覆蓋,每59天實現對中國領土和全球范圍的一次影像覆蓋。其影像分辨率及測圖精度為國內第一?!百Y源”-3衛星集測繪和資源調查功能于一體,主要用于生產中國1:50000基礎地理信息產品,以及1:25000等更大比例尺地圖的修測和更新,開展國土資源調查與監測,為防災減災、農林水利、生態環境、城市規與建設、交通和國防建設等領域提供有效的服務。

2012年發射的“環境”-1C(即“環境與災害監測雷達衛星”)是我國首顆民用雷達衛星,使用可折疊式網狀拋物面天線,天線將在衛星入軌后展開。其星載雷達具有條帶和掃描兩種工作模式,單視模式空間分辨率可到5米,4視模式空間分辨率為20米,提供的合成孔徑雷達圖像以多視模式為主。

白皮書表示,我國將發展移動通信業務衛星,研制更大容量、更大功率的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通信廣播衛星平臺。這對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社會進步和科學繁榮等都會帶來顯著的效益。例如,發展移動通信業務衛星可向各種用戶,尤其是緊急救援用戶以及遠離城市用戶提供實時語音、數據等多種服務,這對于減災、探險、旅游、公安、運輸等許多領域具有重要作用。移動通信業務衛星覆蓋區域廣,其不受地理障礙約束和用戶運動限制等優勢使光纖通信望塵莫及,用途越來越廣。

我國目前使用的“東方紅”-4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平臺,有效載荷承載能力595千克,可提供有效功率8千瓦,設計壽命15年。我國還將研制更先進的“東方紅”-5平臺,它擬使用電推進技術等多項新技術,有效載荷承載能力1200~1500千克,可提供有效載荷功率15~20千瓦,可大大提高衛星的應用能力和范圍。

現在,美國、歐洲和日本都發射了如“哈勃”等多種天文衛星,這種衛星最大的優點是不受大氣層的影響,進行全波段天文觀測,但我國目前還沒有。白皮書透露,我國將研制發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它將是我國第一顆天文衛星,有力地促進我國空間天文學的研究。

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盧方軍研究員介紹,“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是國際上已知計中唯一一臺既可以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X射線成像巡天,又能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體的短時標光變和寬波段能譜的空間X射線天文觀測設備。與已有和研制中的硬X射線望遠鏡比較,“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在全天巡天的靈敏度和高計數率觀測的時變研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使得中國有可能在黑洞的尋找和高精度觀測這兩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重大成果。

“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采用分艙室式設計,有效載荷(科學探測儀器)位于衛星上部,服務艙以“資源”-2衛星平臺為基礎,位于衛星下部。衛星總質量2700千克,將運行在高度550千米、傾角43度的近地圓軌道,設計壽命4年。其主有效載荷包括高能X射線望遠鏡、中能X射線望遠鏡和低能X射線望遠鏡。由于不同能量的X射線輻射起源于天體上不同的物理過程,這些望遠鏡在不同的波段同時觀測一個天體,可以對天體的活動給出更全面和準確的描繪。

據盧方軍研究員透露,“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是我國第一顆空間天文衛星,采用了低噪聲、高能量分辨率X射線探測技術、Si-PIN探測器和讀出專用集成電路技術、硬X射線探測器技術等多項國際先進水平的載荷技術,在衛星背景型號研究期間,取得多項創新性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的空間探測能力。

實施一批重大航天科技專項

白皮書介紹,我國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二代導航系統將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帶動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國家科學技術的整體進步做出新的貢獻。

我國將在今后5年內發射空間實驗室、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進劑補充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

空間應用。這些都是為空間站建設進行技術準備,因為空間站猶如在宇宙海洋中遨游的航天母艦,需要各種配套設施的支持。

空間實驗室是建立長久性空間站的重要一環,以突破和驗證空間站關鍵技術為主要任務目標,以“短期有人照料、長期自主運行”為主要工作模式。我國空間實驗室發展構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通過一次性攜帶的物資,可實現少批量、短時間航天員在軌駐留,一般不具備長期載人能力;一般沒有在軌補給和補充功能,壽命較短;規模小,不具有可擴展性;能進行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試驗,可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

“天宮”-2空間實驗室將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疤旄弧?3空間實驗室將主要完成驗證再生生保關鍵技術試驗、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

我國還將以空間實驗室為基礎,研制比俄羅斯“進步”系列貨運飛船更先進的貨運飛船,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質量13噸,一次運貨能力達6噸,是“進步”號貨運飛船的3倍。

2020年前后建成的我國第一個載人空間站起點很高,是多艙式空間站,采用積木式構型,由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組成,同時對接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后,總質量80噸。它們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

我國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含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全長約18.1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質量20~22噸。其主要任務包括為航天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持航天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飛船和擴展模塊對接停靠并開展少量的空間應用實驗,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實驗艙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后形成組合體,可開展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并對核心艙平臺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其中實驗艙I全長約14.4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質量約20~22噸,兼有組合體控制與應用實驗功能。實驗艙II體積、尺寸、質量與實驗艙I相近,以應用實驗任務為主。

雖然與123噸的“和平”號、423噸的國際空間站相比,我國空間站規模相對較小,但從建造成本和應用效益的角度綜合分析,這是一個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需要的理性選擇。我國既不貪大求全,但又規模適度,有望取得較高的工程應用效益。

白皮書重申,我國將繼續按照“繞、落、回”三步走的發展思路,推進月球探測工程建設。其實,這三步走的每一步都是對前一步的深化,并為下一步奠定基礎。從“繞、落、回”的科學目標看,它們有明顯的遞進關系:“繞”就是進行全球性、整體性與綜合普查;“落”就是進行區域性精細就位分析;“回”就是采集樣品返回地面后進行精準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日韩 亚洲 欧美 中文 高清 | 欧美 在线播放 | 欧美自拍亚洲 | 日韩专区一区 | 日韩视频欧美视频 | 国产三级小视频 | 免费看男女做好爽好硬视频 | 精品久久一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黄色一区 |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 日本欧美韩国专区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 国产浴室偷窥在线播放 | 欧美日本一道本 |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小视频 | 国产在线一区在线视频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综合欧美 | 国产日韩第一页 | 91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一本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在线视频线视频免费网站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激情网 |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欧美 国产 日韩 第一页 | 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 |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er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