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文1

【關鍵詞】“三舊”改造;數據庫;ArcGIS;VBA;SQL

【 abstract 】 "three old" reform inversion between kikuchi map database building project belongs to plo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built library work, need to complete DWG spatial data and EXCEL attribute data to a standard GIS data conversion, and the policy compliance to inspect. Combining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old" to change the inversion between kikuchi map database building work re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inversion between kikuchi map overall process, and discusses ArcMap VBA, EXCEL VB, Access SQL technology means in practical work of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effect.

【 keywords 】 "three old" modification; Database; ArcGIS; VBA; SQL

中圖分類號:G25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引 言

廣東省“三舊”改造標圖建庫工作是明確“舊村莊、舊廠房、舊城鎮”等“三舊”改造地塊的具置、范圍、面積和現狀,全面掌握“三舊”改造用地的總體情況和實時改造工作動態,加強對“三舊”改造有效監管和規范管理的基礎性工作。除深刻理解省“三舊”改造政策,嚴把改造地塊準入關口外,靈活高效地使用GIS軟件工具和公共軟件工具就成為快速保質完成工作的主要手段。

2 工作內容和流程

按照工作要求,主要工作內容有三個方面:

一是以市為單位,匯總轄區鎮街的“三舊”改造圖斑,完善圖斑屬性字段,包括“圖斑編號、改造類型、計劃改造年份、用地面積、國有面積、集體面積、合法用地面積、土地座落、權屬單位、現土地用途、規劃用途、擬改造用途、是否編制規劃”等,并輸出shape數據庫文件、excel統計匯總表。

二是對改造圖斑是否符合廣東省“三舊”改造政策準入條件進行檢查,包括二調地類單塊“三地”(“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等非建設用地)超3畝,二調地類非建設用地總面積超地塊面積10%,總體規劃期末分類非建設用地超1‰,2007年6月前衛星影像是否已建,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必須剔除。

三是以單個圖斑為單位,以二調土地利用現狀圖、新修編總體規劃圖、省第三次衛片檢查影像圖為底圖,制作JPG格式的“三舊”改造地塊影像、現狀、規劃標示圖。

根據東莞市實際,總結工作流程如下:

圖一 東莞市“三舊”改造標圖建庫工作流程

3 技術細節介紹

本項工作涉及到AutoCAD、ArcGIS、Access、Excel等軟件的使用,熟練使用各軟件基礎功能并利用各軟件二次開發工具,可簡化工作流程,方便日后半年一次“三舊”改造標圖建庫增補工作。下面介紹工作中的主要技術難點以及解決辦法:

3.1 DWG格式圖斑紅線和編號轉換為GeoDataBase格式

鎮街普遍使用AutoCAD軟件制作地塊文件,在匯總資料到市局時,需要提交包含圖斑紅線和編號的DWG文件,以及包含圖斑編號、改造類型、土地座落、擬改造用途等字段的EXCEL格式統計匯總表。市局技術人員利用ArcGIS軟件將dwg格式圖斑數據轉換為GeoDataBase數據庫文件,關鍵點是需要轉換后將圖斑編號作為圖斑紅線的屬性并對應。

實現方法:利用FME工具將DWG的TEXT注記轉換為ArcGIS的point要素,將圖斑面轉換為polygon要素,然后在ArcMap軟件下使用VBA開發屬性掛接工具,將point要素的地塊編號字段賦值給地理位置關聯的polygon要素的地塊編號字段,如下圖所示:

圖二 圖斑編號和圖斑面屬性掛接工具

技術要點:ArcMap9.3自帶FME工具(在安裝DeskTop時需完全安裝),可以實現各種地理信息數據格式的轉換,并可以自定義屬性的繼承。將DWG文件的text注記轉換為GeoDataBase的point要素,設置如下:

圖二 FME格式轉換設置

地塊編號掛接工具設計思路是判斷點要素和面要素是否相交,如相交,則將點要素的地塊編號字段賦值給面要素的地塊編號字段。程序設計中需要熟悉ISpatialFilter類以及SpatialRel屬性、esriSpatialRelIntersects常量的用法。

3.2 面積屬性數據批量計算生成

每一個改造地塊圖斑的屬性除了圖斑號、改造類型、改造年份、土地座落、擬改造用途等屬性字段由鎮街提供外,如集體面積、國有面積、農用地面積等屬性可以在市一級通過疊加土地二調現狀數據和總體規劃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其效率比鎮街使用AutoCAD進行計算要提高很多,優勢明顯。

實現方法:使用ArcGIS ToolBoxAnalysis ToolsOverlayIntersect工具將改造圖斑(例如mayong)與二調地類圖進行疊加分析,生成圖層(例如mayong_ed)。使用Office Access軟件打開該mdb文件,用sql語句進行查詢,如:

查詢地塊國有、集體面積:

select dkbh, qsxz, shape_area from mayong_ed;(qsxz是二調數據庫中權屬性質字段)

查詢地塊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面積:

select dkbh, dlbm, shape_area from mayong_ed;(qsxz是二調數據庫中地類編碼字段)

將以上查詢的結果粘帖到Excel表格中,使用以下VB開發的工具,可以統計出每個圖斑的國有(guoyou)、集體面積(jiti);每個圖斑占用建設用地(jsyd)、農用地(nyd)、未利用地(wlyd)的面積。然后將計算的數據根據地塊編號導入圖斑mdb數據庫中。工具界面如下: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文2

關鍵詞:CFG樁舊城改造地基處理應用

Abstract: in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foundation soil is collapsible loess, the CFG pile foundation treatment, after the examination, the proof using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collapsible of foundation soil,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CFG pile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urban renewal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及地質概況

太原鐵建小區(榆次)高層住宅樓工程,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迎賓街南側,屬于晉中市政府批準的舊城改造項目。該項目共5棟住宅樓,分別為1、5、6、7、8號樓,建筑面積90281m2,共756戶。其中1號樓為臨街商住樓,東西長為127.20m,南北寬15.30m。分為東樓和西樓,室外地面以上東樓19層、西樓15層,地下以下為1層地下室。

以下為該項目的地質資料:

根據工程勘察報告,其建筑場地地貌位于晉中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帶,次級地貌單元屬榆次貓兒嶺黃土層。

地基土從上至下分述如下:

第(1)層:素填土,具中等--高壓縮性,具濕陷性。該層層厚0.70―3.9m,層底標高791.80―794.84m。

第(2)層:濕陷性黃土,以黃土狀粉土為主、黃土狀粉質粘土為輔。該層層厚0.9―4.1m,層底標高789.40―791.40m。

第(3)層:粉土、粉質粘土。粉土:層厚1.10―4.10m,層底標高786.56―789.50m;粉質粘土:層厚1.4―2.70m,層底標高788.24―789.60m;

第(4)層:細中砂、粉土。細中砂:層厚0.9―4.70m,層底標高779.78―787.04m;粉土:層厚1.4―8.60m,層底標高779.87―786.43m;

第(5)層:粉土、粉質粘土互層。該層層厚2.30―5.90m,層底標高776.35―778.70m;

第(6)層:細中砂。該層層厚1.60―6.70m,層底標高770.24―775.61m;

第(7)層:粉質粘土、粉土互層。該層層厚1.70―17.30m,層底標高759.81―768.13m;

本場區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場地土,具有濕陷性,需要進行地基處理。結合地質勘查資料知,本工程的持力層位于第(3)層--粉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10 kPa,而設計要求:東樓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要求達到320kPa,西樓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要求達到270kPa,所以,實際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二、設計方案的比選

(一)、樁型的選擇

目前,樁的類型很多,所以,在選擇采用何種樁型時,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

因受力的不同、工程地質條件的不同、施工工藝的不同、現場環境情況的不同、工程造價的差異、工期的不同等等,都直接影響樁型的選擇。

綜合考慮本工程的實際情況以及以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最終在采用CFG樁復合地基方案和灌注樁基礎方案中進行最終的方案比選:

1、在受力方面:CFG樁利用其樁間土的作用,可以使地基的壓縮模量增大,復合地基沉降變形減小,且在樁徑、樁長相同的情況下,CFG樁復合地基每根樁所承擔的面積是灌注樁樁基礎的2倍以上。這就充分說明灌注樁樁基礎中樁間土的承載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易造成浪費。

2、在施工工藝方面:CFG樁的施工灌注方便,施工效率高,因此工程質量容易控制。而灌注樁樁基礎,則這方面的優勢不明顯。

3、在工程造價方面:CFG樁樁體材料摻入工業廢料粉煤灰、不用配鋼筋以及充分發揮樁間土的承載力,因此,在工程造價方面要明顯優于灌注樁樁基礎方案。

綜合以上因素,最終選定采用CFG樁復合地基進行地基處理。

(二)、主要參數確定

經與設計單位溝通,對1號樓地基采用CFG樁進行處理。共799根樁,樁徑0.4m,有效樁長15.0m,采用梅花形布樁。東樓樁間距1.6m,西樓樁間距1.8m。

(三)、樁體材料的選用

水泥: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入量不大于200kg/m3;

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滿足級配要求,松散堆積密度大于1500kg/m3,長螺旋鉆孔,泵壓法碎石最大粒徑不大于25mm。

砂:采用潔凈的中粗河砂,砂含泥量小于5%;

石屑:中等粒徑骨料;

粉煤灰:粉煤灰細度(0.045mm方孔篩篩余百分率)比不大于45%,等級要求III級或III級以上,摻量為70~90 kg/m3。

泵送劑:選用合適泵送劑,混和料坍落度為160~200mm。

(四)、綜合建筑場區周邊環境條件和場區土質情況,最終采用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砼灌注成樁工藝。

三、施工工序及方法

(一)、施工順序

結合CFG樁結構布局特點及現場地質條件,本工程采?。簭囊贿呄蛄硪贿呁七M施工,根據具體情況,更為了減小樁間土的擾動,控制施工工藝,如發現特殊情況,再適當改變相應的施工順序,必要時采取間隔跳打的施工方式。

(二)、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1、工藝流程圖

圖1 :CFG樁長螺旋鉆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施工流程圖

2、操作要點

(1)、鉆機就位

鉆機就位后,應使鉆桿垂直對準樁位中心,采用在鉆架上掛垂球的方法,在鉆架上刻上明顯的對照位置線,確保CFG樁垂直度容許偏差不大于1%。每根樁施工前都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樁位對中及垂直度檢查,滿足要求后,才可以開始施工。

(2)、混和料攪拌

按試驗配合比要求進行配料。每盤料攪拌時間按普通混凝土的攪拌時間進行控制,控制在60~120s,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

(3)、成孔

鉆孔先慢后快,同時檢查鉆孔的偏差并及時糾正。在成孔過程中,發現鉆桿搖晃或難鉆時,放慢進尺,防止樁孔偏斜、位移。根據鉆桿上的進尺標記,成孔達到設計標高時,停止鉆進。

為加強工程地質復核,加密設計地勘斷面,在施工前先在規劃好的斷面位置進行地質復核,并進行詳細記錄繪制成地質縱斷面圖,作為施工參考;或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第一個孔進行地質復核,作為本區域CFG樁施工的依據。

在鉆進時,記錄每米電流變化并記錄電流突變位置的電流值,作為地質復核情況的參考,樁尖必須鉆至持力層上并保證有效設計樁長。

(4)、灌注及拔管

鉆孔至設計標高后,停止鉆進,開始混和料泵送,每根樁的投料量應不少于設計灌注量。長螺旋鉆孔成樁邊灌注邊提鉆,泵送量應與拔管速度相配合,保持連續灌注,均勻提升,做到鉆頭始終埋入混凝土內1m左右。施工樁頂高程宜高出設計高程0.5m,灌注成樁后,樁頂蓋土封頂予以保護。

(5)、移機

上一根樁施工完畢,鉆機頭進行保護,移位,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施工時由于CFG樁排出的土較多,經常將臨近的樁位覆蓋,有時還會因鉆機支撐時支撐腳壓在樁位旁使原標定的樁位發生移動,因此,下一根樁施工時,還應根據軸線或周圍樁的位置對下一樁位進行復核,保證樁位準確。

(6)、現場試驗

對于每盤混和料,試驗人員都要進行坍落度的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和料的投料,在成樁過程中抽樣做混和料塊,每臺班做1組試塊,測定其28天抗壓強度。

(7)、清理樁頭

清土包括CFG樁鉆孔棄土清運和保護土層清運兩部分,現場采用人工清運的方式以防止對樁體和樁間土產生不良影響。

(8)、樁頭處理

CFG樁成樁后達到一定強度(3~7天)時,開挖表土先找出樁頂設計標高,然后人工用鋼釬等將多余樁頭鑿除,嚴禁用挖掘機抓斗觸碰樁頭,以免造成淺層斷樁。截樁時不得造成樁頂設計標高以下的樁體斷裂和擾動樁間土。

(9)、鋪設褥墊層

樁檢測合格、樁頭剃鑿完畢后鋪設200 mm褥墊層,采用靜力壓實法進行施工。材料選用碎石(最大粒徑不大于20mm),夯填度(即:夯實后的褥墊層厚度與虛鋪厚度的比值)為0.9。

(10)、其他

因在進行1號樓地基處理施工時,為當年的11月份,正處于冬季施工的特殊時期,因此,結合冬季施工的特點,在拌合物內加入了防凍劑,以防止在初凝前凍結。同時,利用草簾、草袋將樁頭和樁間土進行有效覆蓋,防止其凍裂;另外,對于機具設備如:泵頭、泵管也相應采取保溫措施,以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

四、處理效果

為了驗證采用CFG樁進行地基處理后,復合地基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在施工完28天后,對其進行了檢測。

主要進行了復合地基靜載試驗和低應變動力檢測,以下為檢測情況:

(一)、檢測目的:

通過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通過低應變測試,對樁身完整性進行評價,判定樁身缺陷程度及位置。

(二)、檢測數量

復合地基靜載試驗:9組,占工程樁總樁數的1.1%;

低應變動力檢測:86根,占工程樁總樁數的10.8%;

(三)、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檢測對1號樓東樓、西樓分別按照設計承載力進行了2組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

以東樓的檢測為例,其檢測結果如下:

東樓試1點: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P―S曲線為光滑平緩曲線,加荷至640kN時,累計沉降量為22.72mm。P―S曲線未出現明顯拐點,已達到設計承載力的2倍試驗終止。確定該試驗點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kPa。

東樓試2點: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P―S曲線為光滑平緩曲線,加荷至640kN時,累計沉降量為25.03mm。P―S曲線未出現明顯拐點,已達到設計承載力的2倍試驗終止。確定該試驗點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kPa。

東樓試3點: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P―S曲線為光滑平緩曲線,加荷至640kN時,累計沉降量為20.02mm。P―S曲線未出現明顯拐點,已達到設計承載力的2倍試驗終止。確定該試驗點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kPa。

按照上述方法,確定3組復合地基的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

PU1=640 kPa,PU2=640 kPa,PU3=640 kPa.

從3組復合地基豎向靜載荷試驗來看,極限承載力實測值為640 kPa,其平均值為640 kPa。標準差為0,其級差為0,則該場地復合地基極限承載力特征值為640 kPa,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取其極限承載力特征值的一半為320 kPa,承載力特征值滿足設計要求。

低應變動力檢測:

本次低應變檢測采用錘擊反射波法對樁身進行質量檢測。根據檢測結果,該樓CFG樁樁身混凝土應力波速在1869―2815m/s之間,檢測樁大部分樁樁身完整性較好。

根據樁身完整性,檢測樁類別統計如下:

Ⅰ類樁:70根,占檢測樁總數的81.4%;

Ⅱ類樁:10根,占檢測樁總數的11.6%;

Ⅲ類樁:6根,占檢測樁總數的7%;

根據檢測結果,部分樁體上部斷裂,其原因是開挖或截樁時碰撞所致,建議將該部分樁斷裂部分挖除,清洗干凈后,采用混凝土灌至樁頂設計標高即可。

結論及建議:

1、工程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滿足設計要求;

2、綜合分析低應變檢測結果,說明樁身結構的完整性符合規范要求。

五、其余四棟樓的地基處理情況

根據整個小區的施工組織安排,先進行1號樓的地基處理施工,然后再進行其余四棟樓的地基處理施工。因此,在進行其余各樓的施工前,針對1號樓的成功經驗,對其施工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優化,使得其余四棟樓地基處理的施工進度、施工質量等都取得了更顯著的進步,各項檢測結果均達到了設計要求,為下一步的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結語

通過采用CFG樁對舊城改造中高層住宅樓進行地基處理,證明其對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的作用是有效的,既消除了處理深度范圍內土層的自重濕陷性,又提高了地基承載力,施工技術成熟、經濟快捷、工程質量保證,是一種進度快,造價低廉的地基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文3

關鍵詞:工程地質 城市規劃評價

工程地質是以環境工程地質學里的方法、理論、資料為基礎,將環境科學與相關科目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基礎理論。工程地質,是為順應人類經濟活動、工程建設的需要,為實現合理的城市改造、地質開發以及合理的開發利用且保護環境而興起的,用以查明、勘探自然地質、區域工程地質條件的作用,由此研究地質環境與人類經濟工程活動之間的關系及影響。

一. 城市環境地質問題

(1) 水資源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斷的加大,城市的水資源也對城市發展有所影響。由于水資源的逐漸匱乏,從而引發了諸多環境問題,既而才受到世界的關注。由于地下水的過度開采,許多城市都出現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飲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現象。供水資源與供水條件的保護,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選擇、分析、評價;地下水的合理開發、保護、管理;地下水科學的調節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質學對城市的水資源進行綜合分析、研究、評價,制定合理、科學的城市規劃方案,既可以節約資金,也會對水資源保護,起到關鍵的作用。

(2)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為生活垃圾、工業廢料。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從而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迅速激增,成為了城市的一個直接的或潛在的危害。

(3) 地基問題: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巖土體結構、物理化學性質、微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等方面。我國軟土分布在國內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區域性特質。軟土有空隙比大、強度低、松軟、壓縮性高等特點,由此對于施工與軟土層上的工程項目經常會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例如地面裂縫、墻體開裂、建筑物不均勻沉降、樁基位移、基坑邊坡塌落等。

(4) 舊城區人為因素:

在舊城區內,熱力場、重力場、地電場、聲場、輻射場、地震效應場、地磁場等自然物理場,將受人類的經濟活動、資源消耗等人為因素影響而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水資源、大氣圈、氧氣含量等自然環境問題,危害舊城區內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 工程地質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質調查繪圖:環境地質圖與工程地質圖,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環境與地質環境間的關系,從而模擬真實情況:

1.依據制圖內容,例如工程地質分區圖、地質圖等。從地質災害角度考慮,研究、分析與場地相關的地質自然災害,對其進行評價、研究地質環境所引發的不利影響,從而分析、制定預測防治措施。制圖前,需要研究、調查、分析城區范圍內的環境工程地質。

2.根據目的,如臺山核電站等為某個特定工程提供資料。

(二)工程地質評價:

1.隱蔽工程評價:在城市規劃時,需對其舊城區的電纜、古穴、下水系統、人防工程等進行評價與探查,從而制定圖紙,為城市規劃建設服務。

2.場地穩定行與適應性評價:需要針對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進行評價,主要為城市建設中的新城區開發,提供相應環境工程地質資料。

3.邊坡穩定性評價:對人工斜坡與自然邊坡進行研究,根據所得信息數據預測山崩、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對人類的生命安全與財產的危害系數,制定防治方案與應對措施。

4.工程地質地震評價:根據場地地質結構,對發生地震的幾率作分析,依據地震的實際案例,研究建筑物所能承受地震所產生的扭轉力、豎向力,并根據破壞效果分析、改進建筑方案。

5.河流環境工程評價:對水庫進行分析,研究因蓄水所誘發的地震、岸邊再造等問題,對其結果進行評價,從而制定防治方案與應對措施。還需研究城區污水大量排入溪水、河流、湖泊等引起的地下水質變化、惡化,從而對人類活動的不良影響進行評價,為新的城市規劃建設提供生態保護計劃。

6.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它是地質環境質量的第一要素,是指受地震運動、現代構造運動、巖漿活動等地殼內在運動影響后的穩定度,其涉及地震活動、火山活動、地層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的強度、結構、力場等方面,而地震活動對區域地殼的穩定性影響最大。

(三)應用搖感技術:

搖感技術在環境工程地質研究與評價時,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圖成本低、技術塊、質量好等優勢,可對區域地質、場地地形、動力地質現象動態、地質構造、河流水質、土地利用等方面情況進行環境檢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編制各種資料信息圖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提升,將搖感技術與計算機相結合,使其更電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與靈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三. 環境工程地質的作用:

環境工程地質,是一切工程項目施工前的必要條件,是通過工程地質的環境評價、研究、分析,預測不良環境地質作用對城市建筑安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的影響及后果,并制定、落實科學合理的應對方案與防治措施,依照環境工程地質學對場地開展全面的、綜合的評價,為獲得更合理、科學的施工方案、規劃設計,提供資料?;蛞陨鲜龃胧榍疤?,預測、研究人類活動對環境地質的影響,突顯人類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與影響,以及經過這些影響與破壞后,反過來對人類生命安全、生活環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產生的危害與影響。例如,山林過度的砍伐,造成山體地質不牢固而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礦資源過度開發,導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實行環境工程地質的主要意圖,就是為了防治人類活動對環境質量的過度影響、破壞,同事防治自然環境對人類財產安全的威脅,為合理、科學的利用保護地質環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據。當發生地震、洪水、山體塌方等自然災害時,依據環境工程地質相關勘探、分析、評價后,所做的對應方案,可迅速、及時、有序的開展救援等應急措施。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文4

關鍵詞:舊城區公園;環境;整治;共建共享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2)-06-13(7)

1舊城區公園重塑與公共空間重建

城市公園周邊環境、特別是建筑及生態環境的整治,是最近時期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的一個熱點、難點問題。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出于快速推進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間、生態空間的建設和維護一度被遺忘、淡忘,受到不應有的忽視。因此,盡管城市輪廓在不斷地長高、長大,城市身軀在日益變壯、變強,城市道路在變寬、廣場在變大,城市整體容貌更加具有可欣賞性,但城市的人本價值取向卻在浮泛的花枝招展的形象描繪與屏蔽下不斷地萎縮。一個例證,就是包括生態空間在內的城市公共空間受到擠壓和逼退。市民之間的交流、溝通、休閑、娛樂等社會活動缺乏平臺和條件。

為了回復到“城市建設為人民”的最終的目的性上來,最近一系列重建、增添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動與安排再次走進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實踐。部分努力即體現為:在新城區的規劃、建設中留有公園、廣場、各種場館等的空間位置;在舊城區的復興中打理、整治、恢復或者擴大舊有的城市公園,以重新找回其對市民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然而,從目前新舊城區分別在吸納和聚集城市人口的數量與比重、新舊城區距離市民真實社會生活的遠近程度等角度看,舊城區內的城市公園的改造或許具有更佳的社會意義和緊迫性。舊城區公園本身及其周邊環境的整治更能釋放出恢復公共空間重建的積極效應。

在大多數由新舊兩個城區所構成的二元城市結構中,雖然新城區也擁有一定數量的人口規模,并且各項經濟社會活動指標還遙遙領先,但它在與城市人口的生活粘合度方面尚不及舊城區?,F在,更多地方的城市的人口仍然主要在舊城區居住、生活、工作。舊城區同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或生存狀態具有緊密的內在契合性。這種情況的存在,是由新舊城區的不同功能使命所決定的。新城區承載的了城市更多的經濟、生產功能,舊城區更多的是承擔了城市的社會、生活功能。

另外,新城區所盛納的現代社會經濟要素對傳統的城市居民之間的鄰里互動方式形成根本性解構。所以,新城區盡管提供了充足的公共場合、場域,諸如生態公園、各種場館等,但新城區內的居民對這些設施和服務的需求并不特別強烈。一定程度上,在新城區內,市民與公共空間在供求上的矛盾并不很緊張。甚至不少地方的新城區出現公共場合進入者稀少的狀況。然而,舊城區則是另外一番模樣。

舊城區在當代大規模城市化出現之前,由于城市人口總數少,人口密度低,所提供的諸如小型城市廣場、街角或城市區域性公園等公共空間尚能滿足人們當時社會交往與交流的需要。但隨著人口的城市化和人員大流動,舊城區人口密度不斷上升。同時,伴隨城市建設的隨意性,包括城市公園在內的公共空間日益受到擠壓、侵占和蠶食。舊城區的公共空間重建遂成了舊城區改造與復興中的一個重大命題與任務。

2整治舊城區公園周圍環境的意義和問題

舊城區公園在我國城市總體公園中占有相當大的數量。這些公園一般建設年代較久遠,又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鮮明特色,不少都已經成為地標性的公共空間。因此,對城市舊公園進行改造更新,能夠更好的滿足當代市民提高社會、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標志。

2.1整治舊城區公園周圍環境是恢復、重建舊城區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體上看,舊城區內的居民間的社會鄰里關系融洽。舊城區在更多特征上屬于傳統型的社會形態。居民間表現出空間居住上的緊密性、業緣關系上的緊湊性,彼此之間的社會變異性和社會地位升降幅度也不大。

不過受限于中國城市建設傳統風格的影響,也與建國后一段時期內所能夠提供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支撐資源有關,與前述社會面相共生的城市物理空間特征是:舊城區的公共空間資源比較缺乏,生態環境建設滯后。雖然也有一些公園或街心花園,但整體上是一種稀缺要素。在當下,如何保護并發掘舊城區這些尚存的、彌足珍貴的原有空間資源,使之成為新時期條件下滿足人們交往需要的平臺與通道,便成了城市規劃者、建設者應認真考慮的問題。

在舊城區拓展或者恢復公共空間,既具有現實緊迫性,又必須結合舊城區所可能提供的稟賦條件。一般來說,在法制逐步完善、繼續建設和諧社會的條件下,不適宜再通過對舊民居的強制拆遷、人口的被迫疏密等硬性方式為舊城區公共空間的重整、重建鋪墊路徑了。就這個角度來說,盤活舊城區空間資源、深挖既有老舊公園的空間潛力,便成為恢復、重建舊城區公共空間唯一的選擇和可能性。

出于此種考慮,現在不少地方的城市也的確在想法設法地重新打造并放大既有公園的社會空間承載功能。那些積累了一定財力的城市政府,重視老公園的活力恢復問題,借助于公園更新、改造的計劃,試圖重建符合現代城市居民需要的、能夠增進居民幸福指數的公共空間。實踐證明,此種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民是滿意的。

2.2舊城區公園內外環境整治中的失衡及環境改造中的動力不足

2.2.1舊公園更新中內外推進失衡

城市舊公園的改造,對于重建舊城區公共空間、恢復舊城區的活力等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目前的舊城區公園更新實踐存在著內外推進失衡等的問題。即舊公園的改造、更新一般都停留在公園內部環境完善的層面,沒有統籌考慮與公園緊密相鄰的環境的整治。例如,為了配合奧運,北京對50家老公園進行了改造;為了迎接世博,上海對近100家老公園進行改造。但這些改造,均以實施公園內部的改造為主[1]。結果造成改造后的舊城區公園內外環境新舊兩重天的不協調局面。故此,改造城市舊公園,必須重視公園周邊生態與建筑環境的整治。

審視當下舊城區公共空間重建的一些實踐,在重新恢復、放大城市舊有公園的功能與價值方面,尚有不少地方面臨改進和完善的必要。例如,現在的城市政府固然有能力加大對一度衰落、陳舊的城市公園的改造投資力度,舊城區公園本身也逐漸恢復了青春氣象,重新煥發了對市民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進入公園的人數不斷上升、增加,但毋庸諱言的是,復興城市公園的努力還僅僅停留在針對公園內部環境的改善和價值的重新發現上,而在公園外部周邊環境的提高上尚有不足。譬如,雙清公園是湖南省邵陽市的一座區域性公園,區位條件優越、自然與人文資源豐富:位于資邵兩江交匯處下游不遠處,濱江臨水,“地形地貌極具特色,巖壑幽勝,宛若天成”,但“公園周邊建筑破爛擁擠”,“被民居包圍,空間混亂”[2],極有改造潛力和價值,面臨迫切的改造需要。

不少改造、革新之后的舊城區公園的周邊環境依然保持著原有狀態,基本還是原來的破敗、陳舊、凌亂局面,舊城區公園沒有實現表里一致的同步更新。舊城區公園革新中所存在的外部環境改造滯后的缺陷,必然影響著改造后的公園整體作為公共空間的意義呈現和美學價值的外溢。

2.2.2舊公園環境改造滯后的動力機制分析

舊城區公園內外環境的整治的過程中之所以出現目前這種失衡狀態,是不同的動力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

就城市領導和城市建設者的主觀愿望來說,都傾向于既整治好公園的內部環境和形象,又整治好公園外部、特別是公園附近周邊的環境和形象。例如,為了能夠加大公園對城市的吸納和聚集能力,增加往前公園的通透性和可達性,城市政府在舊城區的公園改造中通常會借助于財政或者市場的力量打通一些遏制性的交通節點或樞紐,并做不少美化、亮化的工作。然而,復興舊城區公園、重建公共空間的努力,在公園內外所遭遇到的問題多少和阻力大小是不等的。相對而言,公園內部的改造、革新更容易實施些。

城市政府推進包括公園改造在內的舊城區復興的力量波及到公園時,受到了較大的制約,其有效性大大減低。具體原因可簡略解析為:鑒于空間相鄰關系的依附性,舊城區公園附近的居住狀況通常比較雜亂,一般都是城市居民緊緊貼靠在公園的外墻一側零散居住,沒有大的單位制的居住方式存在,權屬關系繁復且較難厘清。從社會學的視角看,這些區域的居民常常又是不具備遷居到新城區居住能力的較低收入者。因此,政府要改造這樣的片區、完成舊公園的環境整治,無疑要承擔相當沉重的代價。

另外,真正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并代替支付了城市更新成本的商業力量,對于公園周邊環境的改造從根本上也缺乏愿望。這是因為,公園周邊地區既缺乏權屬純粹單一的整塊土地,況且多為“分布在建成區以內的、城市中心區的都是占地面積較小的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帶狀公園等”[3],并受到公園周邊天際線限高的制約。在目前成型并熟練使用的開發模式下,商業力量沒有實現自身合理利潤的可能性。由于激勵機制的欠缺,商業力量暫且沒有參與舊城區公園環境整治的內在動力。

舊城區公園周邊的居民沒有積累下改善自身居住環境的足夠能力。城市政府不愿把有限的可控資源用于政績效益欠佳的公園周邊環境整治。在傳統的開發模式下,開發商拿地后開發并進入市場交易,但要參與舊城區公園附近的環境改善卻不能保證其應得的利潤,開發商便不愿參與此事。正是在這樣幾種要素的綜合作用下,影響了對舊城區公園周邊環境的整治,以至于現在不少城市的舊城區公園的周邊環境,在公園內部亮化、美化之后仍然停留在破敗不堪的狀態上。

3作為舊公園環境整治中一種創新思路的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優勢

舊公園環境改造中所遇到的挑戰和困惑無法依靠單純一種力量妥善解決。不過,在認真研究問題后,如果能夠動員多種利益相關方的積極性,仍然可以比較恰當地解決該問題,有望獲得較好的綜合的社會、經濟效應。此即為共建共享模式。

3.1共建共享模式的內涵

通過上文對舊城區公共空間重建過程中導致公園環境更新改造被忽視、遺漏的原因分析,一種通過引進外部社會力量的新開發模式或許可以化解困局。

簡單表述共建共享模式或其操作流程就是:在嚴格堅持控建性詳規的前提下,由規劃部門提供技術監督,房地產公司等外來社會力量與公園的原居民分別提供建設要素,采取合資共建的方式,對舊有的建筑和環境進行改造、更新,開發能夠與公園的基調和風格相適應并融為一體的、具有較高市場價值的別墅群落等低層建筑,各方合理共享開發成果。共建共享模式將會為舊城區公共空間重建過程中的公園綜合環境整治提供一種創新性思路。

共建共享的開發模式體現了公平原則,尊重了各方正當的利益,兼顧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能夠確保舊城區公園恢復公共空間的努力與改善公園所置身其中的次級區域環境的統一,有利于提升公園及周邊環境的整體價值,避免了公園內外部環境更新失衡、不同步的不足。因此,共建共享模式是舊城區公園周邊建筑環境及綜合環境整治的一種理性選擇。

3.2共建共享模式的優勢

之所以認為共建共享的模式是解決舊城區公園綜合環境整治的一種創新性思路,是由于該種模式具有如下的優點。

3.2.1有利于動員房地產企業等外部社會力量參與舊城區公園環境的整治與改造

在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發展與成長的態勢下,繼續尋找新的投資方向和領域、為城市化進程做出新的貢獻,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等戰略資本或機構的內在需要。而在我國城市化目前大約已經達到50%這樣一個比較高的階段性水平的基礎上,房企繼續參與城市化進程就必須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和支撐點。

得益于有支付能力的進城農民的堅強支持,以及城市原有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硬需求,我國的城市化在過去近三十年中主要采取繞開舊城建新城的模式。各類開發活動由此也主要集中于新城區或新城。這就造成了舊城區與新城區發展差距上不斷拉大的現實和趨勢。然而,受到近年來國家日益強化對耕地保護的影響,城市發展上的粗放擴張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了。城市化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雖然進入城市居住、工作、生活是更多新生代農民的愿望,但目前高企的房價卻嚴重抑制了他們愿望的實現。城市化進程將受到土地供給的硬制約,城市化率的提高也會受到能夠實現的支付能力的影響。

如何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并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是擺在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各界面前的一道嚴峻的命題。在繼續從城郊拿地后用于開發的難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等戰略資本或機構會自覺地把目光轉向舊城區地塊的整理上。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支持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舊城區的復興、實現新舊城區之間的協同發展與共同提高。所以,允許房地產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舊城區公園附近環境整治工作,等于為其事業發展確定一個新的取向。房地產企業等社會力量也會有內在的動力參與其中。

3.2.2有助于幫助舊城區公園附近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彌補公共財政的不足以及合作各方的共贏

共建共享的開發模式有利于實現在舊城區公園周邊環境改善、舊城區公園價值提升過程中各方資源的優化組合。概況說就是有關方面分別出資本、出土地使用權、出規劃并主導改造與革新進程等,眾多力量共同推動了該項進程。

3.2.2.1有助于彌補公共財政在解決公共性特征不鮮明社會問題上的不足

關于舊公園附近原居住民缺乏自我居住條件更新能力,不再贅述,屬于一個社會事實確認問題。而由城市政府出資、幫助進行居住環境的改善,又會嚴重缺乏法理支撐:市政當局使用的是納稅人的錢,應該用于由不特定多數的市民受益的公共事業或項目上,而公園周邊環境的整治、特別是附近建筑物的更新的直接受益人卻是當地少數居民,公共性特征不明顯,政府投資似乎有違公共財政的基本精神。所以,這也成了不少城市在進行舊城區更新、公園改造過程中,往往在道路、綠化、亮化等項目推進到公園附近的居住社區停止下來的部分原因。

另外,對不少財政實力尚不夠強大的城市來說,改善舊城區公園環境也是不小的壓力。在城市化的時代,城市間的競爭已經逐步白熾化。為了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從而占據城市發展格局中的有利地位,眾多城市紛紛使盡各種招數。改變城市形象,建設個性城市,提高城市軟硬件條件,改善城市基礎設施,等等。對于那些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來說,圍繞提高城市競爭力的各項工作都會有雄厚的財力作保障。然而,對于不少的內地城市、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的城市而言,卻有難言之隱。而采取共建共享模式對商業價值不足夠大的公園周邊環境開展整治,有助于彌補政府財力不足的問題。在該種開發模式下,城市政府只要掌握好方向,做好引導,即使不投入公共財政,仍然有助于實現整個公園區域的更新。

對于公園附近的土地的市場價值而言,房地產開發企業等一般也不寄予較高的期望。這些地方的土地的使用權常常為眾多的主體所有,無疑會增加獲取土地使用權的談判成本。對于房企而言,即使艱辛地拿到了土地的使用權,支付了昂貴的成本,但限于緊鄰公園、故此不能最大化地提高開發強度和容積率等,房地產開發企業等也不能獲得理想中的商業利潤。所以,這成為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愿問津公園附近地塊的內在原因。

3.2.2.2有利于保障共建成果的公平分享

舊城區的復興、重建公園作為公共空間的現實需要既然提出了整治公園周邊環境的任務,就需要把城市政府、公園附近原住民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等諸多力量動員并集合起來,整合他們分別持有的要素資源,共同做好公園周邊環境包括建筑環境的整治:公園周邊原住民自動拆除破舊的老建筑,提供其所占有的國有土體使用權參與共同開發;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社會力量出資本、出人才等幫助開發,并具體組織完成開發過程;城市政府特別是職能管理部門做出建設指引,保證新的建設要吻合公園內外環境一體性的要求,嚴格監督方案的實施。在這種共建共享的模式下,公園周邊環境整治的目標追求,主要是新建一些在技術上能夠做到零能耗的低層、獨體的別墅式建筑,同時為社區補充、添加一些原來所缺乏的現代功能性要素,便利生活。

由于原來的建筑格局雜亂無章,經過整理之后的新建筑成果有望多于原來的建筑總量,參與公園周邊環境整治和重建的各方可以對這個新增量進行公平分割:

第一,為了保證原居住民的權利,借鑒目前房地產開發中回遷房的辦法,原居住民可以獲得不少于原來居住面積的住房。例如,可以在大致相當于原來居住地方的新建筑群里劃出一套或一層建筑作為實物補償。

第二,由于開發企業等社會力量以切實的出資支持了拆舊建新,所以也必須給其以必要的回報,保證其參與開發的成本回籠和一定的利潤實現。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社會力量分得應當的份額后,允許其按照市場價值自由轉讓和交易。在別墅建設整體受限、而一些特殊社會群體又希望擁有自己的獨立住宅的情況下,這些臨近公共公園、具有較好生態功能的別墅,無疑也會有較高的市場價值。由于更多的購房者在選擇居住地時會把附近是否有綠地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這一需求直接帶動了諸如公園等城市綠地附近的房地產開發,提升了公園等城市公共綠地附近的地價[4]。因此,這樣的市場判斷能夠支持共建模式的實現。

3.2.3共建共享的模式具有實際操作上的可行性與便捷性

共建共享模式具有操作上的簡便易行性。各方只要達成共識,簽署協議,建造方案符合規劃和修建性要求,即可以把實施工作交給開發公司,城市建設部門負責監督,原住民最后參與分房。

在共建共享模式下進行舊城區公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和建筑更新,必須堅持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與主導,也就是要主動呼應公園回復城市公共空間的使命,以完善公園環境整治為最終目的的拆舊建新活動要努力做到與公園主題和環境的統一性、協調性。

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社會力量介入共建共享是基于能夠分割共建成果,所以其逐利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公園周邊的原居住民,為了自身價值補償和利益的最大化,也會有不顧城市整體利益而愿意盡可能的提高新建筑的產出數量的傾向。原居住民有可能與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社會力量達成共謀,從而犧牲城市整體的公共利益。

基于此考慮,在舊城區公園回復公共空間的過程中,在共建共享的實現中,必須時刻堅持市政當局的方向性指導和管控,時刻對于異常走勢進行糾偏。

具體來說,就是城市政府雖然不提供資金,不參與開發成果的分享,但一定要對共建行為給予指引,對共建過程予以監督。堅持“有機更新”,努力做到公園與周邊環境“之間的空間銜接與景觀連貫性”,使公園與其置身的城市區域性環境“景觀要素互補”、“色彩協調”、“建筑風格相似”、“視野開闊”等[5]。

根據城市的風格和建設設計,城市建設部門應該在詳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舊城區公園附近建筑更新和綜合環境整治的思路、方案,具體包括重建的風貌要與公園特征、功能協調一致,提出相關風格和色彩要求,城市舊公園改造應堅持整體性等原則,“要充分研究公園及其周邊地區的城市格局和文脈特征……保證改造地段城市肌理的相對完整和統一”[6]。堅決避免公園內是宜人的公共環境,一墻之隔的公園之外卻是商業味十足的市井人間。

還要注意公園與新建社區的通透性,盡量減少原來公園所采用厚實笨重的圍墻切割公園內外界域的做法。同時,一定要嚴格限制新建筑的高度,避免對公園內部環境形成空間擠壓和視域霸權。在這方面,有教訓應當引以為戒。云龍湖公園是位于江蘇省徐州市中心城區、該市歷史上第一座大型現代綜合性公園,其核心與標志性景觀是作為徐州五大古樓之一的燕子樓。燕子樓的是一組高層城市建筑,形成對來自公園內部視域的圍堵和截斷,與公園環境極不協調,燕子樓即無法借景,游人便不能舒展視覺,生成良好的城市天際線,因此影響了人們對燕子樓審美意境的形成[7]。因此,凡是有違于上述原則的,城市建設主管部門要予以堅決制止。

總之,作為“公共財產”的現代公園,應該通過消除公園自身的隔斷措施而增進其與市民的親近性、“近距離可達性”,從而實現現代公園的存在價值[8]。

4共建共享模式還能夠釋放良好的社會效應

共建共享模式,不僅能夠動員包括政府、原住民、房地產企業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舊城區公園環境的改造中來,從而引起城市物理空間的完善和優化,而且還有利于優化城市社會格局,也就是,此種模式下的開發行為,不僅能夠更新建筑、生態環境,還具有正的外部性,能夠產生積極的社會意義和效用。這主要是從共建共享后的不同社會階層的混合居住以及公園內外環境的通透性增加的角度來理解的。

4.1完整的公園環境的改進有利于提升公園自身的價值

通過改善公園生存的場所環境,能夠保護、保存公園的價值和現代公共品格,從而提升城市形象。這是因為,就衰退機制而言,城市公園與其置身其中的城市具有相似性,二者相互影響又互為動力。因此,建設生態城市、實施公園更新有利于實現城市更新[9]。

那種就公園改造而進行的改造,雖然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公園本身的浴火重生,但視野無疑是狹窄的,因為公園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它自身離不開場所、場景的支持。公園盡管為城市各類社會主體的社會交流提供了空間場合,但它自身也有一個存在場域的問題,即城市公園所存在的局部空間區域的社會環境與自然生態。

一個公園的周邊小環境如果自然生態惡化、社會生態緊張,公園處在一個臟亂差的環境的包圍之中,那么公園內部的環境建設和公園自身的更新就會受到嚴重制約。即使公園內部的綜合建設和更新都比較到位、及時,也只能說這樣的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是一個虛偽的建設,因為公園的惡劣條件阻卻了人們深入到公園內部享受城市美好生活愿望的實現。但是,倘若把公園周邊的環境與內部更新協同推進,使公園與其周邊環境聯成渾然一體,無疑會增添公園本身的價值。公園的凝聚力、吸引力將會放大,從而提升整個公園區域乃至整個城市的市場價值。

4.2共建共享下的混合居住有利于增進社會團結和協作

對舊城區公園周邊環境采取共建共享的整治,不僅能夠改善局部區域的城市基礎建設條件,彌補政府財力不足,還有利于推動社會建設,建設混合型社區,實現不同階層共同成長,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避免社會區隔和分裂。

相對公園周邊環境整治的物質形態的變革,共建共享的模式開發一個更有積極意義的結果是將會促進不同社會階層的混合,有利于建設混合型社區,推動城市的和諧社會建設。這個重大的社會意義主要是從社區共建共享后的入住者的社會屬性分析得出的。

舊城區公園周邊環境重整后的人口主要將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原居住民,一部分是對公園環境有著強烈偏好的高收入者。由于堅持不排斥原居住民的原則,所以不會出現一些地方對舊有空間進行改造時所出現的原居住者遭排擠的情況。

由于大量的社會主體都會給予公園周邊環境一個較高的市場價值預期和認可,也為了保證能夠給共建過程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對于共建過程中所出現的增量建筑和空間,應當通過市場競價的方式確定新的所有者。所以,新增的入住者或者說是公園周邊建筑更新后的加入者會有高收入者的身影。

于是,在更新后的公園周邊的建筑群或者新社區里,就混居著社會的高收入者和較低收入者。這種不同社會群體的混合居住,恰恰適應了社會共生的民主思潮的需要,是反對資本力量分割社區的例證,有利于彌補日益嚴重的社會分裂,起到了遏制高檔社區、普通社區、陳舊社區所不斷強化的對不同人群的分割,對于發揮粘結不同社會階層間的直接溝通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玎,王越.上海,是否應放慢改造老公園的腳步[J].園林,2008(6):32-33.

[2]陳柏球.舊城區公園改造規劃設計初探[J].中外建筑,2009(8):97-98.

[3]呂銳.鄭州市城市公園空間布局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1(1):45-48.

[4]張迎春.基于生態綠地建設的房地產開發選址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6.

[5]黃瑛.有機更新的城市歷史公園規劃設計與改造[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135-138.

[6]張文杰.城市公園節約型改造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09(10):35-37.

[7]郁濤.城市綜合性公園改造探討[J]. 安徽農學通報,2010(9):99-102.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文5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的開采、人口的增多、城市改造建設、能源的開發等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從而引發洪水、山體滑坡、干旱等自然災害,造成生命、財產損失。而城市的建設是否科學、環保,漸漸受到大家關注,城市的建設者也更加重視環境工程。本文就環境工程地質在城市規劃中的作用進行簡要分析。

城市環境地質學是環境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應用地質學原理、方法和地質資料對城市地區、城市密集區、城本文由收集整理市群地區進行規劃、管理和治理的一門學科。其主要內容為城市建筑環境,地基的穩定性調查與區域穩定性評價,供水條件的調查,地質災害的預防和處理,建筑材料礦產的圈定,廢物排放、水土污染等問題及其處置,以及與城市地質環境有關的其他問題的研究。

一.城市環境地質問題

(1)水資源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斷的加大,城市的水資源也對城市發展有所影響。由于水資源的逐漸匱乏,從而引發了諸多環境問題,既而才受到世界的關注。由于地下水的過度開采,許多城市都出現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飲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現象。供水資源與供水條件的保護,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選擇、分析、評價;地下水的合理開發、保護、管理;地下水科學的調節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質學對城市的水資源進行綜合分析、研究、評價,制定合理、科學的城市規劃方案,既可以節約資金,也會對水資源保護,起到關鍵的作用。

(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為生活垃圾、工業廢料。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從而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迅速激增,成為了城市的一個直接的或潛在的危害。垃圾所產生的危害會對地表產生污染,改變土地性質等,從而引發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壞,大氣受到影響,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連鎖反映,對人類的生活、財產造成嚴重危害。

(3)地基問題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巖土體結構、物理化學性質、微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等方面。我國軟土分布在國內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區域性特質。軟土有空隙比大、強度低、松軟、壓縮性高等特點,由此對于施工與軟土層上的工程項目經常會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例如地面裂縫、墻體開裂、建筑物不均勻沉降、樁基位移、基坑邊坡塌落等。而地下水發生變化時,易改變土壤的物理力學性質。既而查明地基土質的物理力學性質、結構特征、水文地質等條件至關緊要,由此才能保證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穩定性。

(4)舊城區人為因素

在舊城區內,熱力場、重力場、地電場、聲場、輻射場、地震效應場、地磁場等自然物理場,將受人類的經濟活動、資源消耗等人為因素影響而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水資源、大氣圈、氧氣含量等自然環境問題,危害舊城區內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工程地質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質調查繪圖:環境地質圖與工程地質圖,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環境與地質環境間的關系,從而模擬真實情況。

1.依據制圖內容,例如工程地質分區圖、地質圖等。從地質災害角度考慮,研究、分析與場地相關的地質自然災害,對其進行評價、研究地質環境所引發的不利影響,從而分析、制定預測防治措施。制圖前,需要研究、調查、分析城區范圍內的環境工程地質。

2.根據目的,如臺山核電站等為某個特定工程提供

資料。

(二)工程地質評價

1.隱蔽工程評價。

2.場地穩定行與適應性評價。

3.邊坡穩定性評價。

4.工程地質地震評價。

5.河流環境工程評價。

6.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

(三)應用搖感技術

搖感技術在環境工程地質研究與評價時,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圖成本低、技術塊、質量好等優勢,可對區域地質、場地地形、動力地質現象動態、地質構造、河流水質、土地利用等方面情況進行環境檢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編制各種資料信息圖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提升,將搖感技術與計算機相結合,使其更電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與靈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三.環境工程地質的作用

環境工程地質,是一切工程項目施工前的必要條件,是通過工程地質的環境評價、研究、分析,預測不良環境地質作用對城市建筑安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的影響及后果,并制定、落實科學合理的應對方案與防治措施,依照環境工程地質學對場地開展全面的、綜合的評價,為獲得更合理、科學的施工方案、規劃設計,提供資料?;蛞陨鲜龃胧榍疤?,預測、研究人類活動對環境地質的影響,突顯人類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與影響,以及經過這些影響與破壞后,反過來對人類生命安全、生活環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產生的危害與影響。例如,山林過度的砍伐,造成山體地質不牢固而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地下煤礦資源過度開發,導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實行環境工程地質的主要意圖,就是為了防治人類活動對環境質量的過度影響、破壞,同事防治自然環境對人類財產安全的威脅,為合理、科學的利用保護地質環境,提供最有力的依據。當發生地震、洪水、山體塌方等自然災害時,依據環境工程地質相關勘探、分析、評價后,所做的對應方案,可迅速、及時、有序的開展救援等應急措施。

舊城改造施工流程范文6

①全過程跟蹤監督管理一是成本管理監督委員會由建設方(項目投資主體)下屬的項目監管單位總經理任組長、副總經理任副組長,成員為各部門負責人。同時在項目監管單位財務部門設立專職的成本控制小組。二是明確職責。成本管理監督委員會主要負責對重大工程變更(增加造價超過50×104元)進行綜合評審,從技術、經濟、進度、可實施性等方面對工程變更進行充分討論和提出審核意見,按權限逐級上報審批。成本控制小組具體負責檢查監督各職能部門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每月對上報的各項工程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形成投資成本分析報告,上報建設方財務和審計部門備案。三是按獨立項目將成本管理工作細分為規劃設計、材料供應、施工管理和預算成本管理4個模塊,落實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與個人KPI考核指標掛鉤,作為年終獎金發放的參考依據之一。

②建立紅黃綠燈預警制度由項目監管單位合同預算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提供基礎數據,每月向成本控制小組上報實時工程的實際費用及全成本預測情況。

當全成本預測數額在預算內時設定為綠燈,成本控制小組形成分析報告,向建設方財務和審計部門備案即可。當全成本預測數額超出預算10%以內時設定為黃燈,超出10%以上時設定為紅燈,此時成本管理監督委員會要分析可控和不可控原因:a.通過變更設計圖紙或施工方案可以調減費用或不增加費用的為可控,由項目監管單位職能部門落實控制措施;b.由于現場施工條件或施工進度所限,或第三方報建、理賠等原因引起的費用增加,經過比選實無另行解決方案的為不可控,由成本控制小組出具分析報告,按權限上報建設方審批后進行調整。

③規劃設計階段的成本管理措施積極與政府規劃部門溝通,優化高壓管道路由,縮短管道長度。通過優化設計方案,做好成本管理。深化施工圖設計,設計前由業主、監理和設計人員聯合沿線實地測量,提高設計圖紙與現場情況的吻合度;項目負責人在設計階段提前參與施工期準備,從施工管理角度提出設計要點,加強設計圖紙的現場施工可操作性;在施工過程中要求設計單位全程現場跟蹤,根據現場變化,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實行分類規范化管理,從設計到完工統一對各子項目進行詳細歸類和編制獨立編號:項目代碼、項目名稱、標段項目負責人、標段投資預算、標段合同及成本控制責任部門。

④工程招標階段的成本管理措施材料及設備公開招標,批量采購與訂單制采購相結合。通過簽定批量采購合同,控制市場日趨增長的鋼材價格所增加的采購成本;按各標段的總體建設計劃、月度建設計劃采取訂單制方式采購,降低材料庫存成本和資金占用成本,防范材料過度剩余。爭取政府主管部門對工程施工招標政策的支持:一是采取資格預審確定工程施工投標的單位為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具備同類施工的成功經驗,避免施工過程中因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問題引起的返工,既加快了施工進度又保證了成本可控;二是采取統一的評標辦法、計價原則和中標下浮率,控制因市場快速變化引起的成本失控,使施工單位不能隨意申請調價;三是引入有經驗的造價咨詢機構協助確定標底,由不同的單位編制和審核,提高標底的準確性。

⑤工程施工階段的成本管理措施

a.建立施工階段全過程的成本管理監督跟蹤機制。項目監管單位與建設方審計部門簽訂項目全過程審計細則,配合審計部門對工程進行全過程審計跟蹤監督。審計部門派專員長駐施工基地,參與標底審核、合同談判、設計變更討論、現場簽證核實、市政理賠談判旁站監督、結算審核等一系列工程成本管理事宜。

b.嚴格執行政府主管部門規定的工程造價審核流程。根據深圳市政府的有關規定,將抽簽定標的全部標底、施工過程中另行簽訂的補充協議和工程施工過程中增加造價超過50×104元的工程變更,全部報送深圳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審定、備案及審批備案。

c.建立嚴格的工程簽證、設計變更審批制度。針對工程點多、面廣、沿線復雜的特點,制定了詳細的工程現場簽證管理指引和設計變更管理指引,明確3個方面: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造價咨詢機構及項目監管單位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工程現場簽證、設計變更的審批流程和審批權限;各單位在工程現場簽證和工程設計變更中違反規定的處罰辦法。

d.建立詳細可操作的工程作業帶附著物理賠實施指引。針對工程需要破壞大量作業帶附著物的特點,制定了工程作業帶附著物理賠實施指引,明確4個方面:工程作業帶面積執行“安全、適用”的方案審批原則;工程作業帶附著物按審核量、有時限的理賠原則;工程作業帶理賠的談判程序、參與單位和各方人員職責;工程作業帶理賠款的審批流程和審批權限。

e.造價人員全過程參與工程施工管理。項目監管單位合同預算部門統一管理工程項目。各個子項目均配備預算工程師,全程參與工程施工中的簽證工程量核實,及時糾正因合同和計價原則理解問題發生的重簽、錯簽等情況;全程參與每個設計變更方案的討論和決策,從造價控制方面給出專業意見;及時審核工程現場簽證,每個簽證規定施工單位同時報送預算書,預算工程師聯合建設方確定的造價咨詢公司及時審核,動態實時反映工程成本,以利于投資決策。

⑥工程結算階段的成本管理措施工程結算由項目負責人組織,預算工程師執行。每個與工程有關的設計、檢測、監理、設備材料供貨、施工等合同都要辦理結算,并理清合同之間的關系。

在給付施工單位進度款時及時扣除對施工單位的各項罰款,避免在結算時一次性扣除,以免造成結算時漏計等風險。及時理清材料的出入庫、調撥情況,以免造成材料損失。

2成本管理效果

①在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努力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將高壓管道由原方案的248km優化為135km,節約成本約15×108元。通過優化管道路由,有效避開建筑物的拆遷,與其他同類項目比較,大約節省費用6×108元,同時也大大方便了管道投產后的運行管理。向政府及舊城改造項目公司提出采用等面積置換土地的方式解決管道占地的問題,并建議由舊城改造項目公司自行拆除舊廠房,減少高壓管道繞行5km,節省費用7000×104元。爭取政府不對高壓管道兩側的土地進行征地,避免征地135×104m2,減少費用8.1×108元。②在項目招標階段,采取公開招標確定設計、施工等單位,較國家規定的計價標準減少費用2861×104元;每個標段又通過抽簽方式確定施工單位,施工費用下浮率達9.64%(同類項目施工費用下浮率一般為3%~5%),大約節省2819×104元。③在項目施工階段,從技術、經濟、進度等方面對施工方案進行對比和擇優。7標段龍大高速進行一次性定向鉆穿越,減少兩段頂管施工,減少費用80×104元;12標段恢復市政綠化,做到合理、適中,超標準部分由政府負責,節省費用600×104元;14標段瞭望山段由盾構隧道法施工改為大開挖施工,節省費用1500×104元;16標段管溝保護優化施工,節省費用650×104元;17標段布瀾路4處頂管施工改為大開挖施工,節省費用800×10元。

3成本管理需關注的問題

綜上所述,天然氣輸配系統建設成本管理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包括項目的規劃設計、招標及施工各個階段,參與成本管理的人員也不僅是專職成本管理人員,還包括項目監管單位全體人員和建設方的財務及審計人員,只有實行全面成本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業降低成本的潛力,提高企業整體成本管理水平。筆者認為,除了上述介紹的具體做法外,在天然氣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中還要關注以下問題:

①工程項目的復雜性決定了在工作階段和管理環節隨時都會出現與設計方案不符導致成本增加的問題,因此建設方管理層要有充分估計和準備,項目監管單位和具體執行人員要做好各種應急預案和應急措施。②有很多社會因素對工程項目造成負面影響,如有些理賠對象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項目的管道路由和廠站的具置,提前種下昂貴樹苗以博取高額賠償,以致增加項目成本。因此,從項目的規劃設計階段到招標、施工階段,都要注意做好信息保密工作,最大限度避免理賠對象提前知悉相關情況,給理賠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③管道很難繞開一些特殊區域和私人地帶,這些區域和地帶是理賠的高后果區,理賠費用往往遠高于政府規定,因此引入第三方協助建設方開展理賠事宜可規范理賠行為,規避理賠風險。

④盡管在施工方案實施前進行了地質勘探,但地質的真實情況仍難以完全掌握,同時復雜的周邊環境也往往難以避開,直接影響施工方案實施和成本,因此要加強施工環節的動態管理,及時調整和改變施工方式。

⑤天然氣項目從規劃到完工投產,參與的單位和人員很多,施工及監管人員的流動性也很大,絕不能為了節約成本而犧牲工程質量,節約成本是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要全面引入管道完整性管理,把成本管理與質量控制進行有機結合,確保施工質量和投產后的安全運行。

⑥加強成本管理屬于可控范圍,實際上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如設計變更、施工方式改變、管道繞行、理賠對象復雜超出規定賠償額等情況,這些不可控因素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項目成本的增加,因此建設方董事會要授權經營層決策投資成本變動事項,以保證項目施工進度不受影響,提高施工運行效率。⑦大型項目的成本管理主要在規劃設計階段,最大的成本節約往往在于優化管道路由,如果全部放手由外面的設計公司制定工程方案容易流于紙上談兵,造成日后的頻頻變更,因此規劃設計階段的工作要由建設方主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v在线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a护士 | 日韩精品成人 |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 成人一级毛片 | 乌克兰性欧美精品高清bd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 |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 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伊人色综合久久 | www.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 久久一次 | 日韩高清在线高清免费 | 亚洲第一页色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图片专区亚洲 欧美 另类 | 一本大道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免费观看国产 | 国产高清自拍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三区二区 | 波多野结衣网站 |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中文久久精品 | 欧美精品第一页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 禽交|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禁片在线观看网址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日本色图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岛国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观看 | 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 日本六十路丰满老太交尾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