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文1

【關鍵詞】文化差異 中文菜單 翻譯 中文菜單英文譯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95-02

1.引言

飲食文化作為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飲食行為、觀念、技術以及產品的綜合。由于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為了方便國外游客在中國用餐,弘揚中國獨具魅力的飲食文化,中文菜單的英譯工作日益顯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2.1觀念上的差異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首先是觀念上的差異。中國人崇尚“民以食為天,民以味為先”的生活理念,講究每一道菜的色香味的調和之美。因此,中國人在飲食過程中注重的主要是食物的口感和進餐時的精神享受,整個飲食活動體現出強烈的感受性。而西方人則認為飲食僅僅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際的一種方式。他們強調飲食的營養價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的含量,而不是食物香味形的完美。

2.2菜名的差異

中國的很多菜名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如“東坡肉”,傳說是人們為了紀念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而以他的字“東坡”命名的一道菜。相比之下,西餐中的菜名要簡單的多,往往一目了然。以風靡全球的“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為例,光看店名就知道這是一家炸雞店,而店中的食品如炸雞腿,香辣雞翅,炸薯條,漢堡包等幾乎無一不是以原料、烹飪方法來命名的。

3.《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中的基本翻譯方法和其文化傳遞

3.1翻譯的基本方法

為了提高北京奧運會期間對外國游客的服務接待水平,北京市旅游局和北京外辦聯合編輯出版了統一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對2753種菜名進行了英文翻譯。縱觀《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其翻譯方法力爭做到漢語和英語意義上的對等,力求最大限度地傳遞菜品的文化信息。筆者總結出了以下五種奧運菜單英譯的方法:

(1)直接列出原料(主料為主,配料為輔,常見于冷菜)

e.g 白領鼓扣鴨掌 mushrooms with duck webs

姜汁皮蛋 preserved eggs in ginger sauce

(2)烹飪方法/刀法+中心詞(常見于熱菜)

e.g 鮑魚紅燒肉 braised pork with abalone

木耳肉片 sautéed sliced pork with black fungus

(3)以人名,地名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

以人名為主

e.g 麻婆豆腐 Mapo to fu

東坡肉 Dongpo pork

以菜肴的發源地為主

e.g北京炸醬面 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川味小炒Shredded pork with vegetables, Sichuan style

(4)使用漢語拼音命名或在其后加注釋

直接用漢語拼音命名

e.g 燒賣 shaomai 餃子 jiaozi

使用漢語拼音并在后加英文注釋

e.g 鍋貼 guotie (pan?鄄fried meat dumplings)

元宵yuanxiao (glutinous rice balls for lanter Festivals)

(5)舍去原菜名中的比喻形象,意譯出原意

e.g 夫妻肺片 pork lung in chili sauce

螞蟻上樹sauté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

3.2翻譯中的文化傳遞

英國翻譯理論家蘇珊?巴斯內特反復強調,“我們在翻譯時不能將語言內容和文化內容分開來處理”(蘇珊?巴斯內特,2004)。從翻譯的本質上來說,“翻譯是在接受語種尋找和原語中信息盡可能接近、自然地對等話語,它首先是意義上的對等”(尤金?奈達,2004)。中國的許多學者與蘇珊?巴斯內特觀點一致,也都強調了文化翻譯的重要性。

如“四喜丸子”這道菜是人們對喜慶的表達,在《中》這本書中將其譯為 Four?鄄Joy Meatballs (Meat Balls Braised With Brown Sauce),既突出了菜名的喜慶特點,同時又在后面的括弧里面加上了制作的方法和配料,在介紹菜名的過程中也傳遞了中國飲食文化。

所以,中國菜名的英譯在保證意義對等的同時,也必須兼顧中國菜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否則,翻譯便失去了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和交換的功能,既是對菜名漢語原語言的扭曲,也是對英語目標語言翻譯的破壞。

4.結束語

中國菜名的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語言翻譯,菜名的翻譯不僅要真實準確地傳遞菜品信息,也必須最大限度的把菜品中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信息向外界做一呈現。它不僅是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轉換,更是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交流。我國飲食文化內涵豐富,中式菜肴的命名方式多種多樣。因此,譯者不論采取哪種譯法,既要注重菜的實質,也要考慮到外國人的認知和心理,靈活運用各種技巧,使他們在了解菜肴原料和做法的基礎上,也能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奈達 (Nida,E.A), 泰伯 (Taber, C.R.). 翻譯理論與實踐[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任靜生.也談中菜與主食的英譯問題[J].中國翻譯. 2001,22,(6):56-57.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文2

關鍵詞:飲食文化;飲食觀念;飲食習慣;實用主義;文化

飲食文化是一個本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文化背景以及價值觀念的差異,形成了各自飲食文化的諸多差異。中西文化歷來是世界文化的兩大派系。本文主要從飲食觀念,飲食方式與習慣方面來對比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中西方飲食觀念的不同的原因及表現

在歷史上,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無數燦爛的文明,使中國的飲食文化也博大精深。由于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廣闊的土地,地域的飲食文化也有些差異,在全部范圍內逐步形成了菜系,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湘菜,閩菜,徽菜。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這里的天不僅僅是天地意義上的“天”,還泛指人以外的客體世界。這種價值理念形成了中餐中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注重飯菜的意、色、香、味。中國人很早就把追求食物的美味性提升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俗語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中國人吃飯主要吃味道,只要味道好,其營養價值不高也無所謂。更注重的是賞心悅目以及味道突出。在中國飲食的理性大于飲食的美性,這種飲食觀也與中國的哲學思想相一致。中國人認為烹調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與其他的藝術一樣,體現著嚴密性與即興性的統一。中國人注重飲食的感性和藝術性,追求口感這一方面是眾所周知的。中國人注重“吃”,不僅僅覺得是要用好吃的東西來填飽肚子的,更是對美味的渴望及希望帶來的身心方面的愉悅,所以中國人評價一道菜經常會從“色、香、味”三個方面來衡量。這種觀念差別直接導致中國人過分強調飯菜的口感和美感。

西方以歐美為代表,其飲食文化也可謂源遠流長。西方的一些國家曾淪落為一些國家的殖民地,長期入住著大量的移民,于是吸收了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習慣,并結合自己的飲食習慣打造出擁有自己特色的飲食體系和飲食文明。歐洲文化到中世紀時已十分完善,舊的西方飲食文化已經形成。西方沒有像中國一樣特征特別明顯的菜系,在各個國家之間都有著融會貫通的飲食文化。由于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追求理性科學地飲食觀,即講究營養,視營養為最高準則,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各類有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理,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這些營養成分能否為進食者充分吸收。西方人對于食物會盡量保持食物原有的營養。他們僅僅將飲食視為一種生存手段,強調人的飲食選擇只需要滿足人類身為個體的需要。西方人很少或者幾乎從不把飲食與精神享受聯系在一起,在他們的食物概念中,飲食只是一種生存手段,他們采取了一種更規范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式。這也體現了西方人較之中國人飲食概念不同的實用主義,換句話說,他們在“吃”的問題上更傾向于實用性。“吃”對于一個西方人來說只是對一個生物機器注入燃料,只要能幫助他們抵御病菌和保持健康就夠了。可見西方人對烹飪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在英語中烹飪詞匯較為匱乏,并且很多來源于法語,如cuisine、chef、menu等,因此很多中國的烹飪詞匯無法在英語中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詞。

二、中西方飲食方式的不同的表現及原因

中西飲食上最為明顯的差異表現在飲食餐具的使用上,無論是平常的家庭用餐,還是正式的宴會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國人用筷子夾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飲食方式顯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導下形成的。

(一)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雖然那時的人們還是習慣于以手來代替筷子。中國人自古以來大部分以農耕為主,所謂“面朝黃土背朝天”正是這一文化現象的真實寫照,在這種文化環境中,通常以谷類為主食,傾向于安居樂業,和平與安定,強調以“和”為貴,反對侵略和攻擊。就功能而言,筷子的準確性和自如性都很高,筷子是人與食物之間的溫和媒介,這也反應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中國人使用筷子時溫文爾雅,很少出現戳、扎等不雅動作,在餐桌上對待食物的態度是親和的、溫柔的。

(二)在西方人使用的眾多餐具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餐具是刀叉。西方人使用刀叉的歷史并不久遠。一頓正餐中往往使用多副刀叉,吃主餐用主菜刀和主餐叉,吃沙拉和甜點再使用不同的刀叉而西方很多國家其祖先為狩獵民族,飲食以肉類為主,為了能在殘酷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必須善于捕獵,富于進攻性,這兩種近乎相反的文化傾向反映到飲食中就很自然地體現在餐具的選擇以及使用方式上,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是又切又割,讓人感到一種殘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飾地蹂躪食物。盡管中國人和西方人一樣性喜吃肉,但卻表現得非常含蓄、婉轉,絲毫感覺不到那樣血淋淋的“廝殺”和“搏斗”。

(三)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便于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四)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盡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那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于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與舞蹈相類比,那么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于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于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總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中西方飲食文化中體現得較為明顯,從飲食觀念、飲食內容以及飲食習慣等各個方面都體現了中西方內在思維方式的不同,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西方的實用主義也體現在中西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根本的內在思維方式的不同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也都密不可分。如今世界各方文化有趨同局勢,所以保證世界文化的繁榮與多樣性依然需要努力。

參考文獻: 

[1] Kram sch 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 卞浩宇、高永晨.論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3] 黨冰花.中西飲食文化差異芻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56. 

[4] 高鳳霞,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5):11. 

[5] 羅露莎.淺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雙語學習,2007(5):18. 

[6] 蘇琛琛,雷雨,陳海洪,何純點.中西飲食文化差異探討[J].農家之友(理論版),2008(9):50. 

[7] 滕延江,王勇.民族文化心理與飲食習俗的跨文化對比分析[J].濰坊學院報,2005(5):79.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文3

【關鍵詞】包容性;天人合一;革新性;理性飲食

舌尖上的文化,顧名思義飲食文化也。中西文化差異表現在個個方面,這根本原因是中西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這樣的兩種的文化背景之下,中西方飲食文化,不僅是從觀念、性質,還是其方式或者對象選擇方面,存在的差異都是非常鮮明的。我國的飲食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影響,形成了中餐以食達意、以意傳情、追求感官及身心的愉悅。突出色、香、味,是中國傳統烹飪藝術的精髓。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從“民以食為天”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可見一般,形成了“五谷為主,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結構,追求味美的同時,也不忘記“養生”,中國的地域遼闊,俗語“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熟知每個中國的具體飲食文化,這是很難做到的,在飲食文化也在發展的今天,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要做的僅僅是總體大局出發,談談中西飲食文化的背景,飲食方式,飲食對象,飲食觀念,飲食傳統。通過對比描述,才能更好的了解中西飲食文化的區別,更好的推動中西文化交流。

一、中西飲食文化背景的介紹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與其他法國、土耳其烹飪組成了世界三大飲食烹飪體系。也是我們中華兒女驕傲和自豪的地方,中國飲食文化絢麗多彩的內涵文化,“精、美、情”是中國飲食文化內涵的概括。“精”從色、香、味講究文化的表現形式。到選料、烹飪的個個過程不勝繁瑣,但就是在其中表達出精品意識的文化內涵,孔子在兩千年前,就曾經提出過“食不厭其精”飲食理論;“美”體現了飲食的審美情趣,美不僅要表現的食物的味道上,甚至在形式、顏色、器皿的樣式、用餐的環境還有服務人員的裝飾上無一不透這美的成分,時時刻刻感覺到美的刺激與享受,美作為中國飲食內涵之一,也是其魅力所在,這也是中國飲食能夠征服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吧;“情”中國文化歷來都是以情為紐帶,在中國,飲食文化不僅是社交活動,也是一門社交文化,以食達意,以意傳情,中國人喜歡在餐桌上表達自己的感情,是溝通和交流感情的媒介。

西方是一種理性的飲食觀念,注重“一人為本”在烹飪過程中講究食物的實用性,營養優先,其實才是“色、香,味”西方飲食文化,是在西方傳統文化基礎上,經過現代工業文化的不斷改進而形成的。任何文化都有其兩面性,在其影響下,飲食文化中,也無時無刻不再表達著“休閑快捷、平等自由、衛生隱私”等文化內涵。但是你弊端也是可見一斑,其中的典型代表“美式快餐”,大量高蛋白高熱量食品的攝入,導致了美國五分之三的美國人患有肥胖癥,這也是現代西方飲食文化需要反思的,其優點也是不可否認的,這種飲食觀念也被我國現在的多說都市青年所接受。不僅美國城市,隨從可見的是快餐店,飲料、薯條、炸雞都是西方食譜里最平常的食物,而且美國以麥當勞、肯德基為代表的快餐文化,正在席卷全球。這與美國快餐文化的堅實基礎是分不開的。其中你能看到浪漫的一面。其中幾乎每一個美國人,好像都有飲下午茶的習慣,這也許是在西方的快節奏生活中尋找片刻“平等自由”文化,在中餐中,席位的擺放、餐具的擺放、就餐的方式都收到傳統文化的約定成俗的限制,而在西餐中,每個人都資助決定食物的種類、份量、分餐適量,大多場合都是AA制,自助餐中可以充分體現,大家自由平等坐在一起享受美食。“衛生隱私”文化,西方用餐習慣在長條桌子上,實行分餐制,各自點菜,各持一份,互不干涉,服務員把餐客點的食物迅速禮貌的端給每個客人。這樣的就餐方式,首先是衛生,再者尊重了每個就餐者的愛好。而且減少鋪張浪費,盡量把食物量化,這樣是西餐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二、中西飲食文化中的飲食方式

如果簡單的回答這個問題,那么筷子文化與刀叉文化的更加生動形象一些,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十分悠久。《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從文獻可知,中國三千年前就已經發明了筷子,筷子的歷史見證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也許外國人看見中國人用兩根木棍就餐,肯定會詫異,當國人輕而易舉的用筷子完成就餐的過程,他們也不得不佩服這種餐具的種種優越性,進而佩服中國人的智慧,筷子特別能體現國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諧性,從筷子的取材及使用上,無一不體現著努力尋求一種平衡的和諧。羅蘭·巴特對中國筷子有獨特評價,他稱筷子與刀叉相比,有一種“母性的溫柔”。他說筷子“不切、不抓、不毀、不穿……是在移動一個嬰兒時所表現出的那種謹慎的動作,它是一種力量,而非一種沖動……只是提取食物,轉動食物,食物不再是要施以暴力的捕捉對象。”與刀叉相比,成雙成對的筷子似乎還有一份“和為貴”的意蘊。筷子文化的包容性,對比刀叉文化的對立性,這兩種文化沒有優劣,筷子文化講究繼承,刀叉文化講究革新。可見,就是從一個小小的飲食方式上也處處體現文化的差異。

三、飲食對象的差異

飲食對象上來看,不僅是吃什么,當然也包括誰來吃。我國“五谷為主,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當然是個約數,烹飪用料的選擇。西方人認為菜肴是果腹的,新鮮營養的菜肴是首選。中國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烹調時,選料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可能在中國人看來都是極好的食材。地域條件的差異,在食材的選擇上也能得到體現。西餐原料主要是動物類和海洋魚類,輔以植物類;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類和淡水魚類輔以動物類,就蔬菜類而言,外國可用的食材約100種左右,而中國可用的食材至少600多種,從田間采集的野菜都能制作出美味的佳肴,在西方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就就餐的人來說,通常中國人請客吃飯采取的是一種“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剛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眾人通力合作,共同“消滅”盤中之物,最后結賬也是爭相付錢。一切行為都強調突出的是一個“合”字。在西方“自由民主”契約思想的影響,西方人請客吃飯的習慣是每人一份,且主客雙方各自點自己的飯菜,不必考慮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時也只吃自己的盤中餐,付錢也往往AA制,各人自付各人賬。這是中西飲食文化中最明顯的差異表現,也是中方文化中的社會心理、價值觀、民族習俗方面的差異在飲食上的表現。

四、中西方飲食觀念的差異

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西方人在攝取食物時基本上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理解飲食的,飲食只是一種手段,而享受在飲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會過分地追求口味。然而,中國人卻是一種感性飲食觀念。中國人很重視“吃”,“民以食為天”。人們把吃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不僅維持生存,還用它維持健康,即“藥補不如食補”;同時人們對美味展開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美味的產生,在于詞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詞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詞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西方的理性飲食觀與中國人的感性飲食觀念也是沖突的,從中我們也要看到可以借鑒的地方,西方的飲食料理總是那幾個味道,不免讓人感覺乏味,可以借鑒中華料理的制作工藝,使西方料理不僅保證營養健康,而且達到色香味美。中國的飲食在追求“味之極至”同時,也要注意營養搭配,提倡健康飲食。

五、中西方飲食傳統的差異

飲食傳統的差異在飲食文化中是最明顯的,五千年的華夏文化根植這片偉大的土地上,滋養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時也造就了豐富多樣、絢麗多彩的飲食文化,就拿中國的傳統節日來說吧。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寒食節)吃簡單蔬菜,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喝酒,臘八節喝臘八粥。上面的每個節日不都反映人們祭奠祖先,期盼美好未來的心理,從中反映出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五千年的歷史同樣濃縮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西方大國,拿美國為例,獨立了200多年,主要信仰基督教,傳統節日較少,圣誕節、感恩節等,在20世紀中,西方文明快速發展,中國卻飽受戰爭貧困之苦,可是到21世紀的出去,西方國家飽受經濟危機之苦,卻驚奇的發現,中國已經位于世界強國之林,經濟成就世界矚目,在面對自然危機時,中國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而西方國家強調;通過先進技術戰勝自然危機。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飲食文化中無處不在。西方文化的革新性,西方的批判的哲學思想,理性飲食,強調平等、自由、健康、營養、衛生,這些理念在西方飲食文化中也是隨處可見的。

在上面的一些對比研究中,可以得出,中西飲食文化沒有優劣高低之分,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是飲食文化的精髓,一道普普通通的菜肴,也能品味出厚重的歷史文化,這就是飲食的魅力所在。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同背景的飲食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借鑒,品味出萬千飲食文化的“味道”。

參考文獻

[1] 趙榮光.中國飲食文化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何宏.中外飲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文4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中西方文化;差異

1前言

全球化促進了“跨文化交際”的發展,“跨文化交際”一詞最早在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霍爾的《無聲的語言》中出現,指文化背景各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活動。不同的民族因獨特的社會歷史環境和地域環境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體現在思維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給“跨文化交際”帶來的天然的屏障與阻礙。文化價值觀和行為文化特征是國際間“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內容,結合當前“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誤解和沖突,接下來筆者將從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兩個方面出發多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做一詳細分析,并探尋有效解決文化交際沖突的方法途徑。

2中西方思想觀念上的差異

2.1思維方式的差異

中西方在對待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內在的表現在中西方思想觀念的差異。我們中國的思維方式在注重直接感受的基礎上實現從一般到具體的認識過程,而西方的思維方式恰恰相反,西方的認識過程是從具體到一般的過程。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還體現在認識的模式上,中國素來重視“天人合一”,即人的發展與自然和諧統一,整體性思維中國認識世界的基礎;西方在自然科學的指導下,建立了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的關系,保護個人的利益和自由、獨立發展等西方觀念體現出了西方的個體性思維。

2.2價值觀念的差異

有學者提出“跨文化交際”的核心是價值觀念,要想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真正發展,必須正確認識中西方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在家庭觀念上,中國傳統的家庭有濃厚的家族觀念和血脈觀念,家庭內部長幼有序、輩分有別。但是在西方的家庭中,兒女18歲后就離開父母,對父母也不承擔贍養的職責。在對待個人隱私上也存在很大差異,中國人注重團結和坦誠,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而西方人比較注重個人隱私的問題,貿然問一名西方女子的年齡,會引起西方女子的極大反感。

2.3法律觀念的差異

法律是在文化土壤中盛開的鮮花,不同的文化催生了不同的法律精神,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體現在法律觀念的差異上。中國注重“以和為貴”和“家和萬事興”,打官司在中國人的意識里是有傷和氣和不光彩的事情,制定法律的理論基礎也是中國傳統的綱常倫理,由于缺乏明確的公共意識,法律的執行也要依靠道德的規范。西方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比較濃厚,法制精神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西方法制化國家里有一個著名的例子,一所大型商場因建筑不恰當形成旋風致使老人摔倒,商場被告上法庭,老人獲取了高額賠償金。

3中西方日常生活中的差異

3.1風俗習慣的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十分重視中西方文化在風俗習慣上的差異,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尷尬和誤會。“狗”在中國的語言環境下多用于貶義,影射壞人、笨蛋或背叛的人,如“狗東西”、“狗屁不通”和“走狗”。但是西方的語言環境下,從“a luck dog”中即可看出與中國的“狗”意象就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再如中西方在數字使用習俗的也存在很大差異,中國人喜歡偶數,例如“好事成雙”“十全十美”等都寄予了中國人的美好愿望,而在西方國家了人們偏愛奇數,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數字。

3.2交往習慣的差異

跨文化交際加深了國際之間的交往和交流,強調了把握中西方交往習慣的差異的重要性。首先在稱呼上,中國重視“長幼有別”,所以不能直呼長輩的姓名,而在西方親屬之間直呼姓名是親切和禮貌的表示。其次在見面問候時,中國人為了表達自己的關心之意,常常說“你去哪里?”或“你吃飯了嗎?”,而面對西方人“你去哪里?”明顯冒犯了他人的隱私,“你吃飯了嗎?”西方人會誤解為你要請他吃飯。最后再告別用語上,中國人注重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感激,例如在告別時說“多謝您的指點,學生我受益匪淺!”,而西方在告別時多說“Happy talking to you !”來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欣賞之意和交往過程的評價。

3.3教育方式的差異

教育方式直接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教育方式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中國對孩子進行教育的目的著眼于未來找到一份高薪、穩定的工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在這一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片面注重學生的成績高低,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此外,中國孩子缺少必要的社會教育,造成社會使用能力比較低。目前,中國教育不斷進行素質教育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方的教育重視孩子多元化的發展,希望通過教育培養出具有自由民主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人才,在教育目標和教育方式上與中國的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3飲食文化的差異

“民以食為天”,中西方在飲食文化上的差異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中國具有悠久的飲食文化,對食物強調“色、香、味、意、形”俱全。中國人習慣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中國人的飲食工具“筷子”成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形象代表。西方人在飲食上追求簡單和營養,十分重視進餐禮儀。西方人出于衛生的考慮,在進餐是實行分餐制,以“刀、叉、匙”為飲食工具。

4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下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途徑

4.1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加深中西方之間的溝通了解

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加深中西方之間溝通和了解,是在差異下實現共同發展的根本途徑。文化沒有貴賤之分,跨文化交際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實現世界人民之間的平等交流和共同發展,在文化交流中,我們中西方要相互尊重對方的文化,尊重對方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最終實現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4.2在堅持入鄉隨俗的原則上提升和完善自我

“入鄉隨俗”是跨文化交際過程避免出現誤會和尷尬的有效方法,實現“入鄉隨俗”的前提是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即通過交流和學習不斷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有效的語言交流要考慮特定的語境和交流環境,如見到中國朋友仍舊以“你吃飯了嗎?”的形式打招呼,見到西方人則說:“How are you !”此外,跨文化交際者要汲取世界文化營養,不斷提升自身的社交知識和社交技能,掃除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阻隔和文化障礙。

5結語

綜上所述,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交往習慣、飲食文化等方面,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加強溝通交流和完善自身文化素養是掃除文化差異障礙的有效途徑。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不斷交流和碰撞,跨文化交流促進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共融,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最終也將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消失。

參考文獻:

[1]董芳.跨文化交際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研究[J].理論觀察,2012(4)

[2]邵彤.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現[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3]黃耘.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南方論壇,2010(3)

[4]陳星伊.論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4)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文5

摘要: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也正是這些禮儀困擾著我們很多人,餐桌禮儀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語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要采用一個客觀、寬容、尊重的心態對待異國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際中能恰當地、得體地進行交際。

關鍵詞:中西方;餐桌禮儀;比較;差異

中西文化歷來是世界文化的兩大派系。而飲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禮儀文化又是構成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的人民都在飲食中自覺不自覺地透露著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當我們進入21世紀,就要不可避免的參與跨國文化交際,飲食文化正是國際文化交流中非語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風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們通過分析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的差異,能提高外語學習者對西方文化、語言的了解,以便交際。

1、餐桌禮儀方面的差異

座位安排、餐具、進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當地人的社會生產模式與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種社交經驗。而中西方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同時了解中西方餐桌禮儀能有效避免失禮于人。

1.1就餐氣氛的差異

西方人的飲食講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會靜靜的享受自己的盤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會用小盤分好,各自食用。進餐時與客人交談的音量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時不要說話,即使有人與你講話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而中國人則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會滔滔不絕,互相夾菜,互相勸酒,以顯出彼此的熱情與關心。這種鬧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人們內心的愉悅,溫馨和睦,一團和氣。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就從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異。

1.2座位排序的差異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會上都講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圓桌,一般情況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對門廳的座位為上座,兩邊為偏座。通常是讓年長者、位高權重者或主賓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與上座相對,其余客人則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國,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與思想,所以長幼有序,男尊女卑作為了排座的標準。總之,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為尊,左為次。西方餐桌常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別坐兩端,客人位于兩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為上,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將尊重女性、女士優先作為排座標準。

1.3餐具的差異

西方人用餐習慣使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這兩種不同的餐具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還影響了東西方人的生活觀念。西方國家由于受狩獵文化的影響,喜歡爭強好勝,樂于冒險。在他們看來,食物是人們暴力之下的產物,金屬的刀叉代表著一種進攻,一種強硬。同時,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獨立,強調個性的尊重與平等。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用餐時只有把兩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運用自如,準確無誤,這體現了中國文化和諧統一的精神。筷子帶來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國人牢固的家庭觀念。在使用餐具時中西都有不同的規范。比如中餐進餐時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時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進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置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用餐。用餐結束后,將叉子背面向上,刀刃與叉子并攏,平行放置于餐盤中。

1.4進餐禮儀的差異

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對‘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進餐的過程。不但要衣著整齊,坐姿端正,還應輕言細語,耳邊通常還伴隨著柔美的音樂。在進餐過程中,人們不允許在喝湯時發出聲響,不允許吸煙和勸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將盤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將骨頭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臺布上,應該放在盤子的一角。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開始動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給主賓夾菜,請其先用。新菜上來的時候,客人們也會相互夾菜,以示關心。

1.5餐桌上離席的禮儀

西方人用餐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來你要先跟大家說“對不起”然后起身離席出去聽電話。用餐結束時,人們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放回餐桌的左側,然后起身離座。用餐后,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客人才能離開,告別時還要向主人致謝,更為正式的,回家后還可再以電話或致謝卡致謝。吃中餐時,接聽電話雖然也是不禮貌的表現,但是中國人對此細節并不太在意,手機響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結束后會等主人來宣布結束,感謝賓客們前來用餐。在主人和主賓離開座位后,其它客人才慢慢離開。

2、結論

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禮儀文化將在碰撞中不斷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補充。我們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異,將二者合理有機的融合,才能真正適應我國當代社會的禮儀文化體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障礙而產生的誤解,這對我國文化的傳播、文明的發展已經國際地位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瑪格麗特·維薩.餐桌禮儀:文明舉止的起源、發展與含義[M].劉曉媛,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范文6

關鍵詞:中國菜名;特點;翻譯方法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中國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升,全球對中國飲食的關注也隨之增多。目前,許多中國菜名的翻譯都會讓外國友人難以理解,比如將酸菜包翻譯成酸性食品(Acid Food),將口水雞譯為流口水的雞(Slobbering Chicken)等。因此,將中國的菜名準確翻譯成英文對中西文化的交流至關重要。

一、中國菜名的命名特點

中國菜肴的命名方式有很多,有的是根據菜肴的原材料命名(例如童子雞),有的是根據烹飪方法命名(例如干煸豆角),有的是根據菜肴的地名命名(例如北京烤鴨),有的是根據菜肴的典故或是象征意義命名(例如東坡肉)。不同的菜名,其英譯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中國菜名翻譯的理論原則

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在其著作《翻譯理論與實踐》中提出了“功能對等”理論,即“譯文讀者對譯文所做出的反應與原文讀者所做出的反映基本一致”。換句話說,就是 “最切近的自然對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功能對等理論強調以讀者為中心,使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有相似的反應。

中國菜名的翻譯要遵循功能對等理論。譯者在翻譯時,既要保留原菜名的特色,也要考慮到文化差異,靈活采用翻譯方法進行翻譯,力求讓外國友人理解中國菜名的豐富文化內涵。

三、中國菜名的翻譯方法

中國的菜名種類眾多,命名方式各不相同。譯者在對菜名進行翻譯時,要遵循功能對等原則,不僅要準確翻譯菜名,而且還要考慮到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及外國友人對譯文的接受程度。

(一)直譯法

在中國的菜肴中,以原材料命名、以烹飪方法命名的菜名可以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這兩種菜名通常的翻譯方法是:烹飪方式+主材+with/in +調料。

例如:白切雞 Boiled Chicken with Sauce

醬肘花 Sliced Pork in Soy Sauce

醬燒排骨Braised Spare Ribs in Brown Sauce

京醬肉絲Sautéed Shredded Pork in Sweet Bean Sauce

(二)意譯法

在中國的菜肴中,有一些具有象征意譯的菜名,有些菜名帶有吉祥、富貴等深刻的寓意。在翻譯這些菜名的時候,就要采用意譯的方法,將它們的主要的烹飪材料和主材配料翻譯出來。

例如:龍虎鳳大燴 Thick Soup of Snake, Cat and Chicken

百年好合(婚宴上的一道甜食)Sweet Soup with Lily with Lotus Seed

龍鳳呈祥 ChickenFeet with Prawn Balls

(三)直譯加意譯法

在中國菜肴中,帶有典故的菜肴的翻譯要采用直譯加意譯的方法。帶有人名的菜名部分采用直譯,其余的部分采用意譯方法,譯出菜肴的主要食材。

例如:東坡肉 Poet Dong Po's Braised Pork

佛跳墻 Abalone Soup with Shark's Fin and Assorted Meat

(四)音譯加直譯法

中國菜肴中有很多根據地名命名的菜肴。對于此類的菜肴,通常的翻譯方法是音譯加直譯法,即音譯+主料。

例如:北京烤鴨 Beijing Roast Duck

廣東點心 Cantonese Dim Sum

麻婆豆腐 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五)音譯加注釋法

對于一些中文菜肴名稱無法體現其做法及主配料的,通常使用漢語拼音,并在后標注英文注釋。

例如:鍋貼 Guotie (Pan-Fried Meat Dumplings)

窩頭 Wotou(Steamed Black Rice or Corn Bun)

蒸餃 Steamed Jiaozi (Steamed Dumplings)

四、結語

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菜名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氣息。譯者要明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采用合適的翻譯方法,體現出這些菜肴的特點和內涵。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將中國的飲食文化傳播出去,促進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劉清波.中式菜名英譯技巧和原則[J].中國科技翻譯,2003(04).

[2]任靜生.也談中菜與主食的英譯問題[J].中國科技翻譯,200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线观看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 日韩 欧美视频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三区二区 | 欧美第一网站 | 91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网影视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 另类专区 亚洲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国产色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欧美成人伊人久久综合网 | 日韩视频免费 | 久久久久久穴 | 国产欧美日 |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 久久99一区|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 亚洲啪视频 | 国产精美视频 |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 亚洲欧洲一区 | 国模冰冰双人炮gogo | 成人毛片免费免费 | 看一级特黄a大片日本片 | 国产在线看不卡一区二区 | 欧美福利网 | 欧美 亚洲 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