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1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整個國民的健康都面臨著嚴峻挑戰,化學學科憑借著獨特的優勢,構建了自己的化學健康教育目標體系,并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保障了人類的健康。
關鍵詞 高中化學;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
健康教育是高中化學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高中化學的教材中,專門設置了一個主題就是“化學與健康”。健康教育已不僅是化學學科的發展要求,更是社會生活的發展趨勢。所以,我們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進行健康教育,讓學生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認識化學處處與自己的健康有關,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一、化學健康教育的內容目標體系
健康教育是涉及眾多領域的教育主題,每個科目都不同程度的承載著健康教育的職責,但是,因為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化學學科承載了較多的健康教育的責任,因為它化學與人類有著極為特殊的關系。化學關注環境,化學關注能源和材料等,這些也都是在關注人類生存,這些自然將化學與健康聯系在了一起。
隨著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健康教育的內容在化學學科課程結構中逐步形成體系,也不斷得到了強化。下表就概括了化學學科健康教育的內容標準:
1.內容:認識并欣賞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學習方式:討論:合成氨、藥物合成、合成材料、環境保護等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影響。
所屬模塊和主題:化學1,認識化學學科
2.內容: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學習方式:無
所屬模塊和主題:化學1,主題: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3.內容:認識食品中對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的常見有機物。
學習方式:討論:食用油脂對人體健康的意義。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4.內容:說明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能列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學習方式: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5.內容:通過實例了解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及其攝入途徑。了解維生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學習方式:調查:礦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6.內容:認識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學習方式:查閱資料并討論:鉛、碘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7.內容: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學習方式: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8.內容:了解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某些生化反應。
學習方式: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9.內容:知道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的組成、性質和作用。
學習方式:查閱某些食品的標簽,了解其中的營養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劑。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10.內容:通過實例了解某些藥物的主要成分和療效。
學習方式:查閱資料:常用藥物的成分、結構與療效。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1化學與健康
11.內容:舉例說明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學成分及其性能,評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對人類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影響。
學習方式:查閱資料并討論:復合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2生活中的材料
12.內容: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氣污染物;了解其對人體的危害。
學習方式:討論:如何減少或避免甲醛等揮發性有機物、氡等對居室空氣的 污染
所屬模塊和主題:選修,主題3化學與環境保護
13.內容:能說出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查閱資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質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學習方式:閱讀與討論:蛋白質結構的復雜性。實驗:蛋白質的性質。
所屬模塊和主題:5.有機化學基礎,主題3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化學健康教育的內容極為廣泛,既包含了健康意識,也有健康知識,甚至還教會學生一些健康技能,這些都體系了化學學科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凸顯了化學學科對保障人類健康的重要價值和作用。
二、化學健康教育的模式。
在上面內容可以看到,化學健康教育的內容,基本是通過討論,閱讀,查閱資料,實驗等方式進行學習,這些學習方式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探究和體驗”,還有一些內容需要教師自己決定和安排,我們也可以從“探究和體驗”的方式進行設計。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樹立健康意識,形成健康習慣,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化學健康教育適合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總之,健康教育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身心健康,它不僅僅是化學學科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整個國民的健康都面臨著嚴峻挑戰,化學學科憑借著獨特的優勢,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這就是構建化學健康教育的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王建平,張漢卿,盧志強,張甜,康海霞.健康與化學是一門受歡迎的素質教育課[J].大學化學.2007(03)
[2]于英.淺談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8(04)
[3]武曉麗.從化學與健康的角度談改變偏食習慣的重要性[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1(03)
[4]I.Thornton,李方林.9O年代環境地球化學與健康——全球展望[J].地質科學譯叢.1993(03)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2
關鍵詞:膳食營養 人體健康 措施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311-02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所能選擇的食物已經不再是以前單調的粗茶淡飯,而是呈現出多樣化、豐富化的發展趨勢。不斷涌現的各類食物,在豐富人們飲食的同時,也導致肥胖等一系列現代病的發病率日漸攀升。因此,膳食營養問題便成了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從營養學的角度出發,就膳食營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論述如下:
1 人體所需營養素
據研究表明:目前已知的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大致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七大類。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任何一種營養素的缺失都會對人體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因此,把握各種營養素在人體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人體對各種營養素所需的含量,對減少疾病的發生,促進人體健康具有重大作用。
第一,蛋白質是合成生命的重要營養元素,是其他營養素的載體,具有合成細胞、修復細胞、排除毒素、抑止病變和運載營養的作用。蛋白質產熱供給量約占人體所需總能量的10%,若人體缺乏蛋白質會導致營養不良,而蛋白質攝入量過多,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同樣對人體有害,它不僅會加重肝臟負擔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一般而言,成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為70-80克,而發育的青少年則需80-90克。第二,作為組成人體細胞重要成分的脂肪,有儲存能量,幫助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增加飽腹感,提高膳食感官性狀,維持皮膚健康的作用。若人體缺乏脂肪會導致皮膚干燥,傷口不易愈合,而脂肪攝入量過多則會引起肥胖以及肥胖并發癥。一般而言,成人每天需要量約為50-70克之間。第三,維生素作為維持正常生命過程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消炎、消毒和解毒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樣維生素缺乏或過量均會影響人體健康,比如:人體內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人的視力下降,甚至可能引發夜盲癥,但是若維生素A過量,則會發生骨骼脫鈣、關節疼痛等中毒現象。第四,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具有節約蛋白質,增強腸道功能的作用。攝入量不足會影響體內酸堿平衡,導致全身疲乏,產生頭暈、心悸甚至低血糖昏迷等嚴重后果,若攝入量過多,則會導致體重增加,促使各種慢性病的發生。一般成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約為480-600克[1]。第五,礦物質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對維持人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以及神經、肌肉的興奮度和細胞膜的通透度具有重要作用。人體礦物質因缺失元素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癥狀,若碘缺乏會引起成人甲狀腺腫大,胎兒期和新生兒期出現呆小癥,但某些礦物質的攝入量過多則會引起中毒,如鐵劑過量會引起消化道出血,導致死亡。第六,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加快排泄的速度,具有預防便秘、痔瘡、結腸癌和直腸癌等作用。但是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也并不是多多益善。比如:對于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過多食用膳食纖維容易將人體所需的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帶出體外,造成營養不良。第七,水作為人體構造的主要部分占人體體重的60%左右,是營養素的溶劑,是人體內所有反應的介質。比如:血液的循環、新組織的合成以及廢物、有毒物質的排泄都離不開水。此外,水還有調節人體溫度,保護人體組織和器官的作用。一般成年人每天體內所需水量為2000-3000ml[2]。
2 平衡膳食營養的措施
每一種營養素對人體都有不同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種單一營養素的攝入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把握各種營養素對人體的不同作用,并掌握其合適的攝入量,從而將不同的食物進行合理的搭配,平衡膳食營養,對人體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每天膳食應以谷類食物為主,并做到粗細糧搭配,葷素菜混食。這不僅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而且以谷類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有效減少脂肪的過量攝入,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其次,蔬菜和水果是人體所需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礦物質等營養素的主要來源,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應食用一定量的奶類及奶類制品,并吃一定量的魚類、禽類和瘦肉,保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攝入量[3]。再次,一日三餐應按照3∶4∶3的分配比進行分配,堅持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飲食習慣,飲食做到按時按量,不挑食、不偏食,切記暴飲暴食,以免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此外,可以合理進食一些零食作為一日三餐之外的營養補充,但是應嚴格控制零食的食用量,切不可以零食代替主食。最后,每天應養成主動飲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去喝水,飲水應以喝白開水為主,若想喝飲料,應進行合理的選擇。一般而言,乳飲料和果汁飲料含有一定量的營養素和有益膳食成分,適量的飲用可以作為膳食的補充,而添加了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飲料則適合天熱時進行戶外運動或運動后飲用。此外,應嚴格限制酒的飲用量,避免無節制飲酒所導致的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甚至酒精性肝硬化的形成[4]。
3 結束語
筆者通過研究發現,膳食營養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把握人體所需營養素以及各營養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廣泛食用多種食物,充分注意膳食營養。這不僅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保證人體健康的需要,而且能夠促使人們生活質量以及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梅秀.營養膳食與酸堿平衡關系,河北醫藥,2003,11
[2] 文芝梅,陳君石.現代營養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47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3
一、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是食品類專業的基礎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新類別,與傳統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高職教育是以社會需要和就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培養的學生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有實干、創新、創業的精神和綜合職業素質。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是培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需要的食品檢測方面的技術型人才和食品質量監管人才。食品營養與衛生學作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食品類專業的教學體系中起到了基石和階梯的作用。
二、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關系到國計民生
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應用性,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宏觀與微觀結合、知識與技能融通的課程,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在增進我國人民體質、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性、實用型人才,就必須認清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的地位與作用,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本課程的知識和技能。
首先,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膳食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營養健康的新問題。營養相關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給人民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其次,隨著食品加工新技術的不斷出現與應用,加之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出現了許多食品安全新問題,如黃曲霉毒素、二惡英、丙烯酰胺等對食品的污染,三聚氰胺、地溝油、瘋牛病、禽流感等事件的出現,這些都表明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對國計民生以及我國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阻力。
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社會屬性的科學,與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密切相關。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十分重視災區的飲水、飲食安全,“三鹿奶粉事故”發生后,政府積極應對,最大程度減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各類食品安全事故給食品專業學生以重要的啟示: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食品營養與衛生事業關系國計民生。
三、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關系到學生的專業素養
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是食品類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它以人體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毒理學等課程為基礎,且與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等課程有密切聯系。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包括人體健康的生理基礎、營養學的基礎知識、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不同人群的營養、強化食品與保健食品、社區營養、營養配餐等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及實際應用,還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及各類食品衛生、食品中毒及其預防等衛生學知識。因此,該專業課對培養學生的營養與衛生觀念、扎實的專業素養至關重要。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苦于無一技之長、缺乏工作經驗。但是,我國的營養專業人才卻十分緊缺,公共營養師就業前景非常廣闊。公共營養師可以針對健康和亞健康人群做營養咨詢、指導工作,不僅可以在社區發揮重要作用,還可為企業員工、白領、高級管理人員、運動員、家庭提供教育、輔導、指導等服務,是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的使者,是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食品類專業學生若在校期間將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學好、學精,考取“國家公共營養師”資格,無疑將有一道嶄新的大門向他們敞開。
總之,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在高職食品類專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該專業的教師必須根據本課程的重要性,系統地安排教學環節,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賈小麗,葛秀濤.《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改革與探究.滁州學院學報,2011(02).
[2]王瑞蘭,蘇新國,等.高職食品類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4).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4
關鍵詞 鋅 健康
中圖分類號:R151.4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鋅(Zn)是人體14種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廣泛分布于全身各組織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營養作用。鋅參與多種酶的合成,參與能量和物質代謝,促進生長發育,調節免疫反應,對人體健康狀況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被醫學界和營養學界譽為“智能元素”和“生命之花”。
1鋅在人體內的含量、分布和作用
正常人體內含鋅量為2~3g,絕大部分組織中都有極微量的鋅分布,其中肝臟、肌肉和骨骼中含量較高。人體攝取的鋅主要從食物鏈中進入,肉類含鋅量較蔬菜類高。鋅主要分布在細胞內。血漿中鋅的濃度是10~20 mol/L,其中60%與血清白蛋白結合,30%~40%與 2-巨球蛋白緊密結合,少量與氨基酸結合。人體器官含鋅量隨年齡而變化,新生兒含量較高,隨著少年的生長發育而下降,到青年和中年時期又逐步回升,到老年又下降。
鋅是多種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劑。鋅是碳酸酐酶、胰羧肽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丙酮酸氧化酶等160多種酶的組成部分或激活因子。他們在蛋白質、脂肪、糖和核酸代謝以及組織呼吸起到重要作用。
促進生長發育。鋅是調節DNA復制、核酸代謝的必需組成部分,與蛋白質的合成密切相關,參與生長激素合成,對機體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影響細胞的分裂和再生,加速創傷組織愈合。鋅還影響激素受體的效能和靶器官的反應及激素產生、儲存和分泌,影響性發育,對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發育及生殖能力維持具有重要作用。
維持細胞結構和生理功能。鋅能抑制生物膜上的脂質過氧化及巰基氧化作用,與銅藍蛋白、過氧化氫酶、維生素E一起對細胞膜的保護起協同作用。參與肝臟及視網膜維生素A還原酶和視黃醇結合蛋白的合成,促進視黃醛的合成和變構,并與視黃醇脫氫酶的活性有關。鋅可促進肝臟維生素A的動員,維持血漿維生素A的正常濃度及代謝,對維持人體暗適應具有重要作用。
參與免疫功能調節。鋅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是T淋巴細胞分化和成熟的必需物質,介導細胞免疫功能,可誘導T細胞合成IL-1、IL-6、及TNF- 等細胞因子,加強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2食物中鋅的來源
食物中,鋅的來源非常豐富。主要有面筋、米花糖、芝麻南糖、口蘑、牛肉、肝和小麥麩。而蛋黃粉、西瓜子、干貝、花茶、蝦、花生醬、花生、魚類、動物的肝臟以及茶葉中的鋅含量更為豐富。另外,海參、棗、黃鱔、木耳、大蔥、甜面、酸梅晶、玉米粉、麥乳精、飲料、動物脂肪、植物油(油食品)、水果(水果食品)、蔬菜(蔬菜食品)、奶和糖,甚至大多數地區飲水中也含有微量的鋅。
總體而言,鋅的來源很廣。動物食品中鋅含量比植物食品高些,同時,肉和海產品中有效鋅比蔬菜中的高。
3人體中鋅的吸收和代謝
鋅在胃腸道的吸收一般需要在胃內酸性環境下與食糜中的配體形成復合物才易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腸。小腸所吸收的有來自食物的外源性鋅;也有來自唾液、膽汁、腸液、胰液分泌的內源性鋅。正常人在十二指腸末端和空腸具有最大吸收。鋅被吸收得很少,食物中鋅能被機體吸收的不足10%。人奶中鋅含量3 g/ml,且容易為嬰兒所吸收
鋅的排出途徑主要由糞便、尿液和汗液排出,同時,隨著表皮的脫落也會丟失鋅。
4鋅與不同人群的健康
4.1鋅與兒童
鋅對人體免疫系統和抗氧化系統功能的維持,三大營養物質代謝、DNA 復制和核酸合成的調節具有重要作用。據國內研究報道,我國小兒缺鋅或鋅營養不足率為28.98%~81.37%。鋅缺乏會引起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增高和智力發育水平低下。0~1歲兒童組缺鋅比例最高達50.6%,隨年齡增加而降低,6歲后又有所回升。主要原因可能是嬰幼兒(特別是2~5個月)由于生長發育迅速,活動量大,使得鋅需要量增大,體內儲備減少,再加上膳食中補充不足,導致鋅缺乏,這是主要決定因素。其次還有不良飲食習慣,鋅攝入不足;嬰幼兒長期腹瀉、多汗等,鋅丟失過多。
4.2鋅與青少年
鋅缺乏可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智力發育和免疫功能等,并對其成年后的健康造成危害,而長期膳食鋅攝入不足和鋅的生物利用率低是導致青少年鋅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研究報道,1991年兒童青少年平均每日鋅攝入10.4 mg,男性高于女性。2009 年平均每日鋅攝入量與 1991年相比下降 1.3 mg。男性減少 1.1 mg,女性減少了1.6 mg。2009 年兒童青少年平均每日鋅攝入量與 1991 年相比,各年齡段人群均減少1.2 mg。
4.3鋅與成人
長期缺鋅可以影響垂體的功能,使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減少,生成障礙,不僅數量減少而且死量多。如果體內鋅的含量過低,就會造成男性不育。此外,女性不孕與缺鋅也密不可分。研究發現,缺鋅可以使男性體內前列腺中的酶活生發生異常,即使數量不減少,其活動度和穿透卵子的能力也會下降,從而造成女性不孕。另外有研究指出,缺鋅還容易造成胎兒體內宮內發育不良,并且容易流產。缺鋅可以造成食欲下降。成人缺梓的癥狀雖然沒有兒童明顯,但是也會出現食欲下降等反應。由于缺鋅,舌頭上感受味道的味覺細胞出現了問題,使其中的味覺素降低,對食物的感覺減弱,敏感度明顯降低,所以出現食欲減退。鋅可以促進傷口的愈合。鋅可以加快細胞的分裂速度,使細胞新陳代謝處于高水平,促進黏膜上皮細胞的恢復。所以嚴重缺鋅時,會出現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
4.4鋅與老年人
老年人缺鋅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許多資料報道,缺鋅可影響機體抗氧化酶的活性,使自由基清除率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加,引起血管硬化和纖維性變,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缺鋅可使細胞正常代謝受到破壞,使新產生的自由基增多并使細胞易遭受自由基的損害,低鋅加重腦組織損傷,不利于受損腦組織恢復。有研究認為,急性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鋅明顯降低。因此,有學者認為缺鋅可能與腦梗死發病有關;缺鋅會影響蛋白質、能量代謝和氧化還原過程,使免疫功能明顯降低,淋巴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均受到影響;對有絲分裂的應答能力下降;因此,由于缺鋅而導致的免疫功能變化直接影響到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此外,胰島含鋅量很高,鋅能延長胰島素的降糖作用,表明鋅與糖尿病有關;鋅能促進胰島素元轉變為胰島素,并延長胰島素的作用。缺鋅可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老年人鋅缺乏的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記憶力減退、減退、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降低、視力降低、腦血管病增多、心血管病增多、腫瘤增多、糖尿病增多、癡呆癥增多、帕金森氏綜合癥增多等六低(減)六多癥。
5如何科學補鋅
5.1平衡膳食
肉類食品含鋅約20~60mg/kg,一般魚類含鋅15mg/kg以上,牡蠣含鋅量最高可達1000mg/kg。其他含鋅較多的食物有蛋黃、豆類、芝麻、核桃等堅果類。對于嬰幼兒應提倡母乳喂養,從4個月起逐漸添加富含鋅的蛋黃等輔食,兒童應粗細糧混食,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飲食習慣。對于成人,在飲食方面可經常性的食用富含鋅的動物性食物包括紅肉和動物的肝臟和富含鋅的植物性食物包括干果類、谷類胚芽及麥麩等,這些都是鋅的良好來源。中老年人鋅攝入不足,也應該主要從調整膳食入手,食物要粗細搭配、松軟、易于消化吸收,增加富含鋅的食物攝入量。
5.2鋅強化食品
在食品中強化鋅是目前補鋅較為有效、安全和經濟的途徑。強化食品中的鋅容易被人體吸收,衛生部已批準鋅作為食品添加劑用于飲料、谷類、鹽類等食品中。對于進食困難或者進食量較少的中老年人,也可以提供營養補充劑和營養強化食品。
5.3鋅制劑
最早使用的補鋅藥物是硫酸鋅,但是由于對胃腸粘膜有刺激性而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目前已少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因味道柔和、價格低廉成為兒童補鋅最常用的鋅制劑之一,其他如甘草酸鋅、精氨酸鋅副作用少,療效好也較為常用。
總之,鋅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雖然鋅缺乏會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癥狀和諸多危害,但也不能把鋅當成萬能的“營養品”,還要防止“過補”和“濫補”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補鋅應嚴格掌握適應征,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科學補鋅,方能保障人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陳文強.微量元素鋅與人體健康[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6,23(4): 62-65.
[2] 考希賓,王治倫,高艷.微量元素鋅和人體健康[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07,22(3):192-194.
[3] 張黎.微量元素鋅與人體健康探討[J].人人健康(醫學導刊),2008(5): 105-106.
[4] 吐爾遜江?買買提明,孫娟娟,王曉軍.鋅在人體康復預防中的作用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4,8(36):8348-8349.
[5] 周麗,劉小立,段立華等.學齡前兒童血清鋅營養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2004,20(5):44-45.
[6] 仇蓮蘋.860名兒童血清鋅、鐵、鈣含量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6): 5731-5732.
[7] 張繼國,張兵,王惠君等.1991-2009年中國九省區膳食營養素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十)7~17歲兒童青少年膳食鋅的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J].營養學報,2013,35(2):131-133.
[8] 楊振華.成人缺鋅不容忽視[J].中國藥店,2014(8):76-77.
[9] 張繼國,張兵,王惠君,等. 1991―2009年中國9省(自治區)中老年人膳食鋅的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9):707-709+718.
[10] 陳兆和,楊德忠.微量元素對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與危害[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2,9(8):1-7.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5
1. 蜂蜜
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滋養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補品之一,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和維生素、鐵、鈣、銅、錳、鉀、磷等多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還原酶等。
功效:消除疲勞、改善血液的營養狀況、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美容養顏、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抗氧化。
2. 胡蘿卜
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鐵、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另含果膠、淀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
功效:胡蘿卜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有效保護人體細胞免受損害,從而避免細胞發生癌變。長期食用胡蘿卜,能使人體少受輻射和超量紫外線照射的損害,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細胞和機體衰老。
3. 橘子
味甘酸、性溫,入肺、胃經。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維生素B2 、維生素C以及橘皮甙、檸檬酸、蘋果酸、枸櫞酸等營養物質。
功效:含有抗氧化成分,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橘子中含有較高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可以保護經常使用電腦者的皮膚。注意的是,橘子不可與螃蟹、檳榔同食。
4. 海帶
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富含粗蛋白、脂肪、糖、粗纖維、無機鹽、鈣、鐵以及胡蘿卜素硫胺素(維生素B1)、核黃素(維生素B2)、尼克酸。
功效:海帶中褐藻酸鈉鹽有預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碘化物在被人體吸收后,加速病變物和炎癥滲出物的排出,可降血壓,止血、降低膽固醇與脂的積聚。
5. 苦瓜
味甘、苦,性平,富含蛋白質、粗纖維、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尼克酸鈣、磷、鐵。
功效: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正常細胞的癌變和促進突變細胞的復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預防骨質疏松、調節內分泌、抗氧化、抗菌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藥用和保健功能;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清除體內有害物質,激活體內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6. 櫻桃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6
每天需控制脂肪攝入量
在食品營養標簽中,脂肪是需強制標示出的四大核心營養素之一,部分營養標簽還會提供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信息。為此,就需要厘清這些營養素的概念,了解它們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脂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結合而成的甘油三酯。脂肪是提供人體能量的主要物質,還為人體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促進人體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膳食中脂類供給的能量占總能量的比例應不超過30%。根據這個數據,《通則》中給出的脂肪營養參考值為不大于每天60克,即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每天不要吃超過60克的脂肪。消費者可以根據食品標簽的脂肪含量控制脂肪攝入量。
脂肪由于所含脂肪酸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營養價值,脂肪酸對人體生長發育和健康有重要作用。營養標簽中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就是指分別由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構成的脂肪。飽和脂肪酸是人體能自身合成的一類脂肪酸,屬于非必需脂肪酸,過量攝入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導致肥胖,其營養參考值為不大于每天20克,即在一般情況下,每天最好不要吃多于20克的飽和脂肪酸。動物性脂肪中飽和脂肪酸較高,植物油脂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最好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盡量選擇健康的植物油脂。一些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但不能自身合成的營養素,屬于必需脂肪酸,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食品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比較穩定,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多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一3族的二十二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6族的亞麻酸和亞油酸,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但是過量攝入EPA和DHA也會對人體產生出血傾向、引起維生素E缺乏、黑色素增多等副作用。
并不是說所有不飽和脂肪酸都是有益的,其中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對人體有害的低密度膽固醇,嚴重影響人類健康。食品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來源是氫化植物油脂(包括為人熟知的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及其加工產品。常見的氫化食用油加工食品有餅干、油炸食品、薯條、冰淇淋、蛋糕等。但是,氫化植物油并不能完全等于反式脂肪酸,人們不需要為了回避氫化植物油脂食品而去選擇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動物油脂產品。為了尊重消費者知情權,指導消費者選擇健康食品,《通則》中規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還應表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人們可根據營養標簽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選擇既能滿足健康又滿足口感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