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免疫學研究課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免疫學研究課題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免疫學研究課題范文1

【關鍵詞】高校 學前教育藝術課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一、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內涵

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作為與生產、營銷、財會并存的職能,主要的目的是制定、實施有關質量的方針、目標和職責。質量管理理論及方法是指為了發展、實施質量管理相關的項目而開創的一系列的研究進行理論與方法。質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過質量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情況的述評,找到更好地評價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指明相關研究中的不足,并明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論述主要內容包括內涵、必要性與可行性、基本內容等,從而對理論發展與現實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應用的必要性

(一)增強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競爭力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信息服務與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選擇服務數量,藝術課的知名度和質量信譽成為首選的目標。

(二)提高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的質量意識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參加培訓和實踐,進行全面學習,以便更高水平地參與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管理中去。質量意識也逐步成為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標準中真正落實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日常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促進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體系建構對于藝術課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改善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辦學質量,而且可以使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能夠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步入一條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路徑。

三、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構的基本內容

(一)信息服務質量管理

我們應該明確設計質量體系結構及體系要素。學生是質量系統的重點,學生往往要在這個過程中參與服務提供,并直接評估過程的效果。要根據需要制定質量手冊,規定工作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確定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質量體系要素,對服務質量過程中的主要重點,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體系,做到分工明確,要使每個人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按照工作性質和工作要求,制定各個崗位規范、服務標準和質量控制規范。學校與學生的特點相結合,對學生的服務需求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地研究和交流,對溝通的結果進行排序、匯總、分析,形成學生服務的摘要,以便奠定學生服務設計的基礎。

(二)人力資源質量管理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是藝術課的寶貴財富。在參加價值轉化活動中,工作者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人力資源質量管理體系目標在于提高網絡環境下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保持競爭優勢。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一要積極接受并善于利用網絡文本。要適應廣大90后大學生群體試圖通過圖畫、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技術,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戶端進行創新意識形態傳播的文本形式。二要營造大學生群體參與并互動的網絡微環境。要通過網絡文本的互動性、創新性、集群性,營造90后大學生群體在場的意識形態現場,讓大學生群體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實現交互層面的動態性質的審美需求。三是創新意識形態網絡傳播途徑。要廣泛利用紀錄片、專題影像、學術論壇、高校網站,實現傳統文本正統性向當下網絡文本靈活性的轉變,淡化網站類的政治色彩,以網站作為主要平臺,圍繞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引領大學生群體相關教育認同度。

(三)學生行為質量管理

高校學生最終要面向社會,而社會不同于學校生活,前者強調規則、強調責任、強調合作、強調創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應對學生施以必要的責任意識和藝術行為規范教育。這對學生迅速適應藝術需求、高效融入社會大有裨益。第一,強化行為規范教育。考慮學校教育在規范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可以采取聘請教育專家、人力資源專家、開設專門課程培訓和講座的方式強化這一教育職能,使高校畢業生更直接地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了解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觀,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自身綜合能力,塑造藝術精神和踐行藝術行為規范。第二,培養積極、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狀態之下,積極、樂觀和自信的生活態度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學校應加強挫折教育、壓力教育,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引導大學生培養自我調整、自我修正、自我適應的社會生存發展能力。第三,提升學生的藝術精神。在藝術教育課程中融入藝術精神內容,改變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藝術精神教育,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的擇業精神,提高學生創新和創業的意愿和能力。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能充分了解專業相關的產業經濟發展形勢和人才需求現狀,由此有的放矢,使人才培養更加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同時,學校應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崗位實踐平臺,增加學生接觸社會實踐、了解企業工作狀態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展濤.我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免疫學研究課題范文2

關鍵詞:免疫學;教學;創新精神;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1)35-0064-02

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與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等諸多學科交叉融合,滲透于疾病機理、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是推動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免疫學又是一門蓬勃發展的學科,其推動力的源泉來自于免疫學科自身的不斷創新。可以這樣說,是創新精神貫穿于免疫學的整個發展歷程。所以,在醫學免疫學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將使得學生在免疫學的學習過程中,與免疫學現象的發現者、免疫學理論的創建者、免疫學知識的傳授者產生對話與共鳴。創新精神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免疫學的學習興趣和動力。[1]

一、教師的創新教育理念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前提

創新教育呼喚創新型的教師。英國教育家威廉?亞瑟講:“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較好的教師是講解,優秀的教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傳統的教育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做。教師是教育中的權威,學生要無條件地服從。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不應該再以權威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應該是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探討的合作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也要創新。在每一課的備課中,不但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更應備創新教育的插入點,要把自己在免疫學教學、科研實踐中積累的創新理念融入到每一節課、每一個實驗中,引領學生做一名創新思維的開發者和培育者。在教學中,師生地位平等,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才能得以發揮。

二、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生態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礎

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應對大量的信息,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向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也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

“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自由愉快”的教學生態環境,堅持正面的激勵,寬容和理解學生,允許學生在探索中出現錯誤,不求全責備。因為,錯誤不再只是具有消極意義的因素,而可能成為引發學生內部認知重組的積極誘因,是通往創新的必由之路。同時,鼓勵每個學生暢所欲言、發散思維,要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相反,教師要發揮教學民主,放下“權威”,貼近學生,尊重學生,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大力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權威定勢,這樣才會出現“抗體側鏈學說”。要鼓勵學生敢于突破經驗定勢,唯此,才會有單克隆抗體的發現。要鼓勵學生敢于突破從眾定勢,如此,才會有腫瘤免疫治療為癌癥患者延長生命。

三、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陣地

1.免疫學概論:創新精神培養的第一課

免疫學概論是學生學習免疫學的第一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時機。因此,教師要精心準備第一課,以自己的個人魅力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師要用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去感染學生,博得更多的學生的喜歡,進而喜歡免疫學課程。

免疫學概論系統介紹免疫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為學生提供對創新精神的感性認識。例如,經驗免疫學時期,“牛痘”的發明和應用開創了人工自動免疫的先河,幫助人類在全球范圍消滅烈性傳染病――天花。科學免疫學時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學派的形成,“抗體側鏈學說”、“免疫網絡學說”和“克隆選擇學說”等確立了免疫學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中的地位。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分子免疫學的發展,抗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遺傳學基礎、PCR的基因克隆、MHC限制性、細胞因子及受體等理論的闡明,不僅使人們深入了解諸多免疫學重大科學問題的本質,而且昭示了現代免疫學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是一次次的重大創新性發現貫穿了免疫學的整個發展歷程。在授課時,教師要著重闡述免疫學的每一個歷史性階段都體現了創新精神,創新是免疫學發展的原動力。

2.免疫學概念和原理的建構:創新精神培養的融入點

免疫學的發展史就是科學家的創新創造史。教材中有許多科學家及其科學成果的介紹,這些材料是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師要發掘教材中介紹的科學家和他們著名的科學實驗,用大師們超常的創新思維來感染學生、啟示學生、激勵學生。在講授每一章節的知識點時,要有意識地把創新精神的教育融入到概念和原理的建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對創新精神的理解更為具體和形象。例如,在介紹樹突狀細胞時,可以告訴學生樹突狀細胞在被發現后的百多年時間里一直處于沉寂狀態,如今一躍成為“明星細胞”,為什么呢?學生不但會饒有興趣地學習體外誘導培養樹突狀細胞的方法,更能激起他們更深入地研究這群細胞,并將其應用于腫瘤免疫學治療等領域,實踐為癌癥患者造福的愿望。如能再結合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拉爾夫?斯坦曼,一直以來都用自己發明的基于樹狀細胞的免疫療法給自己治病,使得其生命得以延續至頒獎前三天才去世,更能激發學生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3.免疫學實驗:創新精神培養的實踐體驗

免疫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免疫學實驗以其直觀、形象的特點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師應通過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當然也包括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首先要創設實驗教學情景,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參與實驗。例如,在做B淋巴細胞融合實驗時,可以提到該技術發明的基礎是“克隆選擇學說”,該技術本身由于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引發了一場革命,于198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學生自然很有興趣想體驗一下這個為生命科學帶來奇跡的實驗。

免疫學實驗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實驗原理,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免疫學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法,為學生將來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顯微觀察”的實驗方法、“動物模型”的實驗方法等。教師可選擇典型的實驗,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4.免疫學講座:創新精神培養的“現在進行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津津樂道免疫學輝煌的創新歷史,這往往是回顧性的,是免疫學科的“過去完成時”,那么,免疫學科的“現在進行時”是什么?是否還是保持著青春煥發的創造力?通過講座形式及時將免疫學科的最新進展展示給學生,并盡可能地和學生展開討論,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課堂授課中提及了Treg細胞是T細胞功能性分類中的一個亞類,就可以開設一個講座,講授和討論Treg細胞在疾病機理、診斷、治療和預后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研究方向,不但使學生了解到學科研究的前沿知識,更能給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很大的啟發。

5.免疫學課外研究性學習:創新精神培養的實際演練

免疫學教師接受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外參與到自己的研究課題組,或者指導學生參與諸如“大學生創新課題研究項目”的實施,可以為學生提供親歷親為的機會,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2]另外,教師可以把某些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設計為研究性實驗,使之達到不同層次的創新精神培養目標。課外研究性學習較課堂教學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可以激發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欲望。學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規律的實驗過程中,可以把動手和動腦結合起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讓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環節,并在實驗儀器的選取與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數據的處理、實驗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環節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相對獨立的實驗活動中,通過實驗設計、方法選擇、實驗操作等過程,體會創新的艱辛與愉悅。

參考文獻:

免疫學研究課題范文3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抗腫瘤免疫學

在眾多的對腫瘤治療方法的探索中,各種治療方式的結果大多不如預期有效[1],而傳統的化療藥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及耐藥性,從天然產物中提取可以用于臨床的有效成分激發機體免疫系統的活性一直是多年來學術界感興趣的重要研究課題。我國傳統醫學不但具有獨特的優勢,而且與西醫相比,中醫更重視整體認識疾病發生的條件,強調“治未病”。中醫認識到正虛是疾病的重要內因,即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虛學說已被現代醫學認識和承認。西醫比較能融合現代科學成就,認識病癥具體、深入。越來越多的意向認為中西醫應當互相補充,但如何互相補充又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我們認為,這種結合或補充,不但在于臨床實踐中的摸索,而且還應同時解決理論上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被國際醫學界認可。現將中西醫結合抗腫瘤的免疫學機制研究綜述如下。

1對非特異性免疫抗腫瘤的影響

機體免疫機能狀態的異常及腫瘤免疫逃逸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同時腫瘤細胞及其產生的腫瘤性免疫抑制因子往往導致荷瘤機體免疫機能低下,由于腫瘤細胞抗原性較弱或抗原調變等因素導致腫瘤特異性免疫往往難以奏效,因此非特異性免疫在機體抗腫瘤免疫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單核巨噬細胞及NK細胞所構成的機體腫瘤免疫監視中的第一道防線。

1.1中西醫聯合對巨噬細胞抗腫瘤的影響欖香烯是從姜科植物溫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將其用專利方法制備出Hca-F欖香烯復合瘤苗HSP70(HSP70HTCV),分析其對小鼠腹腔或脾臟巨噬細胞功能的影響及抗免疫作用的機制,發現HSP70HTCV免疫小鼠脾臟巨噬細胞分泌TNF的能力高于HSP70BCG免疫小鼠的脾臟巨噬細胞,且巨噬細胞吞噬中性紅的能力亦明顯增強,由此得出結論[2],HSP70HTCV免疫誘導的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有更強的殺傷活性。

1.2中西醫聯合對NK細胞抗腫瘤的影響艾迪注射液聯合化療藥物環磷酰胺、長春新堿、阿霉素等對惡性淋巴瘤進行的臨床治療研究中,兩個療程后,治療組NK細胞活性明顯高于對照組,能夠提高化療的耐受性,治療后KPS有明顯地提高,對肝腎功能、骨髓功能無明顯影響[3]。艾迪注射液是由人參、黃芪、刺五加、斑蝥等組成,主要含有人參皂苷、黃芪皂苷、黃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去甲斑蝥素。研究者認為此藥可作為臨床抗腫瘤治療的輔助藥物。那么,分析其藥物成分,再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國內外學者對人參、黃芪、刺五加免疫學機制抗腫瘤作用的研究中均得到肯定的結果[4~9],如研究顯示人參皂苷Rg1和Rh1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強正常人外周血DC刺激T細胞的增殖及LPAK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推測Rg1和Rh1可能促進DC合成分泌IL-2和IL-12并提高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達,從而增強DC的抗原遞呈能力[6];而斑蝥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經去甲基處理的斑蝥素在保持其原有療效的同時,可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向粒-單核細胞分化而使白細胞增加[10]。當然,中藥復方制劑的分析是不能僅以每一成分的作用進行簡單的疊加的。另外,艾迪注射液抗瘤作用的免疫學機理也是多方面的[11],同時諸如艾迪注射液與化療藥物聯合這樣通過增強NK細胞活性發揮抗癌作用的藥物也還有香菇多糖[12]、益肺顆粒[13]等。

2對特異性免疫抗腫瘤的影響

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應答包括細胞和體液免疫,兩者相互協作共同殺傷腫瘤細胞,但以細胞免疫為主。

2.1對細胞免疫的影響參與抗腫瘤細胞免疫應答的主要有T細胞、樹突狀細胞以及前文中所提及的對特異性細胞免疫起重要調節作用的NK細胞和巨噬細胞等。

2.1.1對T細胞的作用

αβT細胞:αβT細胞包括MHCI類分子限制的CD8+CTL細胞和MHCⅡ類分子限制的CD4+輔T細胞,兩者活化都需要雙信號刺激。第一信號是抗原刺激信號,指從腫瘤細胞脫落下的腫瘤抗原,經APC攝取,加工成抗原多肽,并與細胞表面MHCⅡ類分子結合遞呈給CD4+TH細胞。在腫瘤細胞合成的腫瘤肽,與MHCI類分子結合后共同表達于細胞表面,而被CD8+CTL細胞識別。黃芪注射液聯合MHCI類限制性腫瘤抗原多肽Mut1致敏的樹突狀細胞(DC)對肺癌小鼠的治療作用及免疫學原理的研究中,發現以腫瘤抗原多肽致敏的DC與黃芪注射液聯合治療能更有效的促進荷瘤宿主的免疫應答,具有顯著的體內抑制肺癌轉移的效果[14]。再說第二類信號,即協同刺激信號,T細胞除通過TCR與Ag-MHC分子復合體接受抗原信號外,還要通過APC或腫瘤細胞表面協同刺激信號,才能使T細胞有效地活化。活化的CD4+T細胞可產生大量細胞因子,促進CD8+T細胞活化,激活巨噬細胞,參與抗腫瘤作用。放化療法配合艾灸神闕穴治療晚期鼻咽癌就有一定的抗腫瘤和抗放化療損傷作用[15],還有如百合固金湯口服聯合利君派舒靜脈滴注治療肺癌[16],治療組IL-2,CD3,CD4,CD4/CD8均明顯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γδT細胞:γδT細胞分化發展早于αβT細胞,多分布在全身各處上皮組織內,所發揮的細胞毒作用可能不受經典MHC分子限制,且能殺傷對NK細胞不敏感的靶細胞,因此γδT細胞與NK細胞同樣被認為是抗腫瘤免疫監視功能的第一道防線。已有研究發現此類細胞能在體外殺傷骨髓瘤和淋巴瘤的細胞系[17]等。循環的Vγ9Vδ2T細胞可選擇性的表達自然殺傷細胞受體蛋白1A(NKRP1A),NKRPIA分子的表達受IL-12水平的調控,效應性T細胞在殺傷腫瘤時可以釋放IL-12,如此可吸引更多的NKRPIA+的γδT細胞浸潤腫瘤組織。肺瘤平膏即可上調DC與抗原遞呈功能相關膜分子MHC-Ⅱ,CD80,CD83,CD86及CD40的表達,并促進DC分泌IL-12水平,提高機體的抗腫瘤免疫監視功能[18]。那么,IL-12水平上升后是否對γδT細胞產生影響,作者并未做出進一步實驗加以證實,同時也未見其他相關報道。

2.1.2對樹突狀細胞的作用樹突狀細胞具有很強的遞呈抗原的能力,能顯著刺激T細胞的活化增殖,起抗腫瘤作用?,F代研究認為人體免疫功能狀態即中醫所指的“正氣”,當機體的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免疫監視機能下降,DC功能低下,正氣虧虛,機體易患腫瘤。“久病入絡”“久痛入絡”,表明“絡”既是組織細胞實現功能協調的物質載體,又是疾病在體內傳變的中心環節[19]。因而應用中藥扶正培本,通絡解毒,通過干預和調節腫瘤患者DC的抗原遞呈功能,可能是今后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重要切入點之一[20]。這是在中醫理論框架內,把中醫扶正培本治則即提高機體抗邪機能的機制與DC抗原遞呈功能有機地結合,應用扶正培本為主的中藥或復方制劑,作為外源免疫調節劑,通過多途徑干預和調節患者DC表面分子的表達,調節其抗原遞呈功能,提高患者抗腫瘤機能,抑制腫瘤形成、增殖、侵襲與轉移。這不但在中西醫結合理論上進行了闡明,而且又研究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謂中西醫結合解決抗腫瘤問題的典范。

2.2對體液免疫的影響腫瘤抗原刺激所產生的抗體是通過免疫監視而產生保護性作用的,能被抗體所識別的腫瘤抗原可能是T細胞活化劑[21]。在用瓊脂擴散法測定36例放療加艾灸和30例單純放療病人治療前后的IgG,IgA,IgM后,發現艾灸組免疫球蛋白明顯高于單純放療組,尤其IgG有非常顯著的意義[22]。針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對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具有雙向調節作用[23]。在腫瘤患者體內存在早期階段就出現的針對腫瘤抗原而產生的免疫應答[24],抗腫瘤抗原的抗體出現常與正常體細胞的交叉反應,引起了許多腫瘤病人的瘤外綜合征[25]。平消膠囊主要成分為郁金、馬錢子粉、仙鶴草、五靈脂、白礬、火硝、干漆(制)、枳殼(熬炒)等藥物,與放療聯合后能明顯降低血清VCA-IgA,EA-IgA抗體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近期和遠期療效[陳緒元,代曉波,張菊,等.平消膠囊與放療聯合治療對鼻咽癌血清VCA-IgA,EA-IgA影響研究.平消膠囊治療腫瘤論文匯編(西安正大有限公司編),2003:122]。這些機制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從體液免疫水平分析,不但發揮了“免疫激發劑”的作用,而且還發揮了“免疫抑制劑”的作用,從多方面調節機體的免疫水平,正符合中醫辨證治療,以扶正培本為主的特色及優勢。

3結語

中西醫結合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它們具有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目前中西醫結合存在的問題是:①還沒有真正在發病機理及治療機理方面將中西醫的理論真正揉合起來或對應起來;②對抗腫瘤藥物的篩選多為將對腫瘤治療有一定作用的中醫藥與放化療或其它現行西醫療法及藥物合用,觀察效果,較為膚淺、生硬,沒有從機制上加以闡明;③中醫“辨證施治”“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理論優勢沒有體現出來,大多為將一種中藥與某種西醫療法連續應用,沒有隨機體免疫狀況或腫瘤發展狀況的變化而調整治療方案;④結合中,中醫藥大多為輔助治療,幾乎沒有調整的價值;⑤對于中晚期患者的治療遠期生存率不高;⑥沒有對中西藥各成分之間的作用進行研究。

當然,在近幾十年中西醫結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績,如扶正類中藥在對放化療耐藥性及副作用治療方面有優勢,中醫藥在輔助西醫治療中取得了很大進展。另外,中醫藥在腫瘤預防及康復領域具有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并且從中西醫結合角度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認可。相信,通過加強國內外合作研究,與最新研究成果結合(如計算機模擬等),通過強調高效、實用、綜合,中西醫結合會得到全面發展,中西醫結合抗腫瘤研究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CajewskiTF,MengY,HarlinH.Immunesuppressioninthetumormicroenvironment[J].JImmunother,2006,29(3):233.

[2]邢嶸,康曉楠,高志紅,等.欖香烯復合瘤苗HSP70與HSP70BCG對巨噬細胞功能影響的比較[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4,20(8):540.

[3]王莉,陳紹斌,馮建明.艾迪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惡性淋巴瘤22例[J].陜西中醫,2007,28(4):440.

[4]KangKS,KangBC,LeeBJ,etal.PreventiveeffectofepicatechinandginsenosideRb(2)ontheinhibitionofgapjuctional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byTPAandH(2)O(2)[J].CancerLett,2000,152(1):97.

[5]TatsukaM,MaedaM,OtaT.AnticarcinogeniceffectandenhancementofmetastaticpotentialofBALB/c3T3cellsbyginsenosideRh(2)[J].JpnJCancerRes,2001,92(11):1184.

[6],郝鈺,邱全瑛,等.人參皂甙Rg1,Rh1對樹突狀細胞刺激T細胞增殖及LPAK抗瘤活性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3,19(4):248.

[7]FeiXF,WangBX,TashiroS,etal.ApoptoticeffectofginsenosideRh2onhumanmalignantmelanomaA375-S2cells[J].ActaPharmacolSin,2002,23(4):315.

[8]朱飛躍,張卓,曹朝暉,等.黃芪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影響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7,7(3):384.

[9]梁麗堅,蔡宇,梁少玲.刺五加提取物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7):1187.

[10]方菌.抗腫瘤藥物研究Ⅱ:去甲斑蝥素去氧脫氫類似物的合成與抗癌活性[J].藥學學報,1993,28(12):931.

[11]嚴英,鐘秀馳,周偉生,等.中藥制劑介入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理與臨床研究概述[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0,11(3):187.

[12]王文武,戴西湖,歐陽學農,等.香菇多糖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2006,9(1):78.

[13]張志娣,黃挺,楊少山,等.益肺顆粒聯合化療預防肺癌術后轉移療效觀察[J].中醫藥學刊,2005,23(4):643.

[14]董曉輝,董競成.黃芪注射液增強樹突細胞的抗癌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5,11(1):25.

[15]成拯,姜翼,陳凱.放化療法配合艾灸神闕穴治療晚期鼻咽癌42例近期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5,37(4):58.

[16]李東芳,田道法,黎月恒,等.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肺癌合并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細胞因子變化的影響[J].新中醫,2006,38(12):44.

[17]WilhelmM,KunzmannV,EcksteinS,etal.GammadeltaTcellsforimmnetherapyofpatientswithlymphoidmalignancies[J].Blood,2003,102(1):200.

[18]鄭紅剛,樸炳奎,林洪生,等.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對樹突狀細胞抗原遞呈功能影響的分子機制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6):1133.

[19]李燕,趙燕,黃啟福,等.中醫絡病理論的現代認識[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5(3):2.

[20]熊露,田少霞,林洪生,等.調節DC抗原遞呈功能-中西醫結合抗腫瘤免疫治療思路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9):847.

[21]SimonAK,GallimoreA,JonesE,etal.Fasligandbreakstolerancetoself-antigensandinducestumorimmunitymediatedbyantibodies[J].CancerCell,2002,2(4):315.

[22]俞志沖,徐蘭風,詹臻,等.艾灸對宮頸癌放療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02,21(6):15.

[23]趙蓉,張永興.針刺對放化療患者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J].中國針灸,1994,14(1):38.

免疫學研究課題范文4

【關鍵詞】 ,,重癥肌無力;受體,膽堿能;小鼠,轉基因

[摘要] [目的] 探討電鰩乙酰膽堿受體誘導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的機制. [方法] 將電鰩電器官分離并純化的乙酰膽堿受體作為免疫原,免疫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以放射免疫方法測定小鼠血清中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滴度,以免疫熒光技術觀察小鼠骨骼肌中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結合性. [結果] 小鼠血清中的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滴度為155~539pmol,小鼠肌肉中具有人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 [結論] 電鰩乙酰膽堿受體刺激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產生的人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可與肌肉組織中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導致肌肉收縮無力,可誘導重癥肌無力.

[關鍵詞] 重癥肌無力;受體,膽堿能;小鼠,轉基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induced with Torpedo 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in mice transgenic for human immunoglobulin(Ig)loci.METHODS Mice transgenic for human Ig loci were immunized with Torpedo AChR,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electronic organs of Torpedo.The titers of anti-mouse AChR antibody in the sera of mice were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The binding of human anti-AChR antibodies to the AChR in the muscle of mice was measur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RESULTS The titers of anti-mouse AChR antibodies in the sera ranged from155to539pmol.The human anti-AChR antibodies were found to bind to the muscle section.CONCLUSION The human anti-AChR antibodies,secreted from the mice transgenic for human Ig loci,induced with Torpedo AChR,are able to bind to AChR in the mouse muscles,which leads to the damages of AChR,resulting in the animal EAMG.

Key words:myasthenia gravis;receptors,cholinergic;mice,transgenic

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與神經肌肉接頭處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可激活補體而使突觸后膜乙酰膽堿受體遭到破壞,導致肌肉收縮無力,出現重癥肌無力癥狀.引起重癥肌無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若給動物免疫乙酰膽堿受體或注射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可引發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 [1,2] .在以乙酰膽堿受體作為免疫原建立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中,常用由電鰩電器官制備的乙酰膽堿受體,是因為電鰩的乙酰膽堿受體含量及與哺乳類動物骨骼肌乙酰膽堿受體的同源性均較高 [3] .電鰩乙酰膽堿受體刺激動物產生的抗電鰩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可與動物本身骨骼肌的乙酰膽堿受體進行交叉反應.本實驗室曾報道了以電鰩乙酰膽堿受體免疫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建立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 [4] ,其中發現實驗動物出現重癥肌無力的關鍵癥狀,即肌肉收縮無力,血清中亦檢測到了抗電鰩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本文探討了電鰩乙酰膽堿受體誘導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的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含人免疫球蛋白μ,γ1,κ胚系基因的轉基因小鼠由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神經免疫學實驗室根據文獻[5,6]介紹的方法建立.電鰩乙酰膽堿受體由本實驗室從電鰩電器官(Pacific Biomarine,California,USA)中分離,并經眼鏡蛇毒素親和層析純化獲得 [7] ; 125 I-α-銀環蛇毒素為英國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公司產品;小鼠乙酰膽堿受體粗提液由本實驗室從小鼠骨骼肌中提取;羊抗人免疫球蛋白血清為本實驗室自制;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購自美國Cappel,ICN Pharma-ceuticals公司,用時以1∶100稀釋;異硫氰酸熒光素標記的兔抗羊免疫球蛋白抗體購自德國Cappel,ICN Biochemicals公司,用時以1∶50稀釋.

1.2 動物的免疫 15μg純化的電鰩乙酰膽堿受體中加入完全弗氏佐劑,注射于9只小鼠尾根部皮下,3,5周后分別以15μg純化的電鰩乙酰膽堿受體加入不完全弗氏佐劑行加強免疫;對照組3只小鼠只注射完全弗氏佐劑或不完全弗氏佐劑.

1.3 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測定 應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定小鼠血清中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滴度. 將2nmol25 I-α-銀環蛇毒素混合入200μL小鼠乙 酰膽堿受體粗提液內,在4℃條件下標記4h,加入5μL動物血清,4℃過夜,以過量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血清沉淀小鼠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復合物,用磷酸鹽緩沖液洗滌后,在γ計數儀上測定放射比活性.抗體滴度用每升α-銀環蛇毒素結合摩爾數表示.

轉貼于

1.4 骨骼肌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結合性測定 應用免疫熒光技術觀察小鼠骨骼肌中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結合性.將小鼠骨骼肌冰凍切片并以丙酮固定后,用20g/L牛血清白蛋白封閉15min,加入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作用45min,洗滌,加入異硫氰酸熒光素標記的兔抗羊免疫球蛋白抗體,繼續作用45min,觀察結果.

2 結果

2.1 小鼠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滴度 在行第2次加強免疫注射電鰩乙酰膽堿受體3d后,心臟穿刺采血,檢查血清中抗體滴度.9只實驗小鼠的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滴度為155~539pmol(Fig1).

2.2 骨骼肌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結合 免疫熒光觀察結果表明,小鼠肌肉冰凍切片中可見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Fig2略).

3 討論

自從1973年Patrick和Lindstrom [8] 應用電鰻乙酰膽堿受體免疫家兔建立第一個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以來,已經在小鼠、大鼠、豚鼠、猴及豬等多種動物中成功地建立了重癥肌無力模型,為研究重癥肌無力的發病機制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有效途徑.制作出與人重癥肌無力更為接近的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已成為緊迫的研究課題.較為理想的動物模型應含有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和乙酰膽堿受體基因.1994年Lonberg等 [5]

建立了表達人免疫球蛋白的轉基因小鼠,這使制作 這種新的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成為可能.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無論接受何種乙酰膽堿受體的免疫刺激,均將產生人免疫球蛋白,得到的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在免疫學方面更接近人重癥肌無力.本研究結果表明,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在接受電鰩乙酰膽堿受體刺激后,小鼠血清中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滴度在155~539pmol范圍內,僅為抗電鰩乙酰膽堿受體(免疫原)抗體滴度(6~296nmol) [4] 的0.2%,與Berman等 [9] 研究結果相一致.免疫熒光觀察證實,小鼠肌肉中存在人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上述結果表明,電鰩乙酰膽堿受體作為免疫原,可刺激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產生人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它可與肌肉組織中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導致乙酰膽堿受體功能失調,最終誘導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人免疫球蛋白轉基因小鼠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機制的闡明,為研究制作理想的重癥肌無力動物模型奠定基礎,亦為獲得人源性抗乙酰膽堿受體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抗體提供了新的途徑.

[參 考 文 獻]

[1] Meng F,Stassen M,Schillberg S,et al..Construc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 derived from thymus of a patient with myasthenia gravis [J].Autoimmunity,2002,35:125.

[2] De Baets M,Stassen M.The role of antibodies in myas- thenia gravis[J].J Neurol Sci,2002,202:5.

[3] Lennon VA,Lindstrom JM,Seybold ME.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a model of myasthenia gravis in rats and guinea pigs[J].J Exp Med,1975,141:1365.

[4] 李紅花,金桂花,孟繁平,等.重癥肌無力轉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J]. 延邊大學醫學學報 ,2006,29(2):79.

[5] Lonberg N,Taylor LD,Harding FA,et al..Antigen- specific human antibodies from mice compressing four distinct genetic modifications[J].Nature,1994,368:856.

[6] Fishwild DM,O'Donnell SL,Bengoechea T,et al.. High-avidity IgGκmonoclonal antibodies from a novel strain of minilocus transgenic mice[J].Nat Biotechnol, 1996,14:845.

[7] 楊康鵑,孟繁平,de Baets M.電鰩乙酰膽堿受體的分離 和純化[J]. 延邊大學醫學學報 ,2004,27(1):5.

免疫學研究課題范文5

關鍵詞 重癥肌無力;膽堿酯酶抑制劑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重點累及神經肌肉接頭(Neuromuscular Junc- tion,NMJ)處突觸后膜上乙酰膽堿受體的、主要由乙酰膽堿受體抗體介導的、細胞免疫依賴的、補體參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癥肌無力是當今抗原、抗體最明確,免疫學發病機制相對較為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也是近年來神經病學和免疫學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1] 。2011年2月至10月,我科室收治2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總結分析臨床治療資料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2月至10月,我科室收治2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52歲,患者臨床出現上瞼下垂、吞咽困難等癥狀。

1.2 方法 一般首先甲強龍1 g每日1次在3~4小時內靜滴,3天后減量至500 mg/d,3天后減至240 mg/d,3天后減至120 mg/d,3天后改為甲強龍片劑60 mg每日1次口服,小劑量遞增療法初始劑量10~25 mg強的松龍隔日1次口服,漸增加劑量(每次增加10 mg)至60~80 mg隔日口服,多在4~6周后病情緩解,緩慢減至最低有效劑量隔日口服[2]。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19.0軟件建立數據庫,對臨床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p

2結果 對比分析藥物治療對重癥肌無力臨床癥狀的改善狀況,治療前上瞼下垂者15/20(75%),面部受限者9/20(45%),吞咽困難者5/20(25%),治療后上瞼下垂者2/20(10%),面部受限者3/20(15%),吞咽困難者1/20(5%)。

3討論 重癥肌無力是后天獲得性、以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AchR)為靶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85%的重癥肌無力病人體內有針對AchR的抗體,在無AchR抗體的15%的病人中,有20%~50%可檢出肌肉特異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體,其余的病人可能由針對神經肌肉接頭部位其他未知抗原的抗體致病。重癥肌無力與胸腺病變有密切關系,15%的病人合并胸腺瘤,并有針對其他橫紋肌抗原(如titin和ryanodine受體)的抗體,這些抗體在胸腺瘤和嚴重的重癥肌無力病人中更為常見,被認為是判斷重癥肌無力病人病情的重要標記物。胸腺增生見于60%的重癥肌無力病人,年輕女性尤其多見。40%的重癥肌無力患者以上瞼下垂和復視為首發癥狀,有85%的病人在整個病程中會出現眼外肌受累,肌無力還長累及面肌和咽喉部肌肉,導致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和面部表情受限,肌體和頸部肌肉無力也是常見表現。

正常成年人胸腺退化,約70%的成年重癥肌無力病人可見胸腺淋巴樣增生,胸腺的生發中心有B細胞、漿細胞、輔T細胞及組織細胞,生發中心合成IgG。免疫化學檢查顯示重癥肌無力病人增生的胸腺中指狀突起樣細胞樹突明顯增多,該細胞的數目與胸腺髓質中上皮細胞增生程度呈正相關。10%~15%的重癥肌無力病人合并胸腺瘤,據病理組織學改變可分為3型:上皮細胞型、淋巴細胞型及混合細胞型,胸腺瘤中的淋巴細胞為T細胞胸腺瘤,一般為良性,病理分為4度:I度:有完整包膜,鏡下腫瘤細胞未侵犯包膜;Ⅱ度:腫瘤侵入周圍脂肪組織,鏡下可見腫瘤侵犯包膜;Ⅲ度:腫瘤侵入周圍器官,如心包、胸腔大血管和肺等;Ⅳ度:播散到胸膜、膈肌或經血液向遠隔部位轉移。

重癥肌無力病人的生命體征正常。神經系統檢查的陽性體征取決于肌無力累及的范圍。面部肌肉和提上瞼肌的無力使病人呈現上瞼下垂的特殊外觀,眼外肌的無力表現多樣,可僅累及某一塊或一群肌肉,導致單眼或雙眼的眼外肌部分性或完全性麻痹,嚴重者可見眼球完全固定。檢查可發現口咽部和肢體肌肉的無力,通過呼吸功能檢測可發現呼吸肌的受累。10%的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肌萎縮,但通常是由于嚴重的吞咽困難、營養不良所致。通常無肌束震顫(過量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時除外)。感覺功能正常,即使在肌無力較嚴重的肌肉,腱反射也往往保留。

重癥肌無力治療包 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藥 物治療是應用激素中劑量沖擊小劑量維持療法及聯 合抗膽堿酯酶藥物 ,腎上腺皮質類 固醇激素 因其免 疫抑制作用而成為重癥肌無力治療的主要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作用機制包括促進有關致病細胞凋亡、減少炎癥病灶周圍的免疫活性細胞、減少炎性滲出、抑制組織胺及其他毒性物質的形成和釋放、抑制吞噬作用、抑制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合成、抑制針對骨骼肌其他成分的抗體、改善神經傳導功能,使突觸前膜容易釋放乙酰膽堿等多個方面。膽堿酯酶抑制劑是治療重癥肌無力常用藥,臨床最常用的是吡啶斯的明,可抑制神經肌肉接頭處乙酰膽堿的降解,從而增加Ach與AchR的結合,改善肌無力癥狀。膽堿酯酶抑制劑適合作為新近診斷的重癥肌無力病人的初始治療用藥,輕癥重癥肌無力病人(尤其是眼肌型病人)也可長期單獨應用。常用劑量為每次60 mg口服,3次/d,最多可5次/d口服 。副作用主要為Ach在突觸間隙中濃度過高引起的毒蕈堿樣(M)和煙堿樣(N)膽堿系兩方面效應過度的表現,常見的毒蕈堿樣效應有腸蠕動增強(腸痙攣、腹瀉)、多汗、呼吸道和胃腸道分泌增加、心動過緩等;煙堿樣效應主要表現為肌束震顫或肌肉痙攣,重者可出現呼吸肌去極化麻痹而危及生命(稱為膽堿能危象),因腦內膽堿能神經元持續性去極化阻滯還可出現意識障礙。關于膽堿酯酶抑制劑對重癥肌無力的療效,雖然沒有隨機、安慰劑對照的研究支持,但大量的病例報道和多年的實踐表明其效果是客觀、顯著的,可作為各種類型重癥肌無力的一線藥物。理想的劑量取決于臨床癥狀改善與副作用的平衡點,且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用藥劑量也需調整[3]。

硫唑嘌呤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免疫抑制劑,它可代謝為6-巰基嘌呤,抑制 DNA和RNA的合成,干擾T細胞的功能。在需要長期進行免疫抑制治療的重癥肌無力病人,推薦從開始就聯合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與硫唑嘌呤,以使腎上腺皮質激素漸減至最低有效劑量,硫唑嘌呤長期維持治療(歐洲自身免疫性神經肌肉接頭疾病治療指南,A級推薦)。一項大樣本的雙盲隨機試驗顯示合用硫唑嘌呤可減少重癥肌無力病人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用量,且聯用硫唑嘌呤+腎上腺皮質激素者療效優于單用激素者;有些對激素治療不敏感的重癥肌無力病人應用硫唑嘌呤癥狀可緩解。常用劑量為每日2.5 mg/kg,1次或分次口服,治療反應通常在用藥4~12個月后才出現,最大療效出現于治療6~24個月后。

參考文獻

[1] 朱健清 .非手術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研究進展. 內科 .2014,9(03): 357-359.

免疫學研究課題范文6

【關鍵詞】 免疫衰老;炎性衰老;補腎法;穩態

實現健康的老齡化已是國際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保持老年人健康是實現積極健康老齡化的關鍵,也是減輕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負擔的重要環節。伴隨衰老而來的是老年相關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高發。開展衰老機制及其干預措施的研究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揭示衰老機制進而采取有效的干預策略,減少老年疾病的發生,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保證。中醫藥具有豐富有效的延緩衰老的措施,尤其是補腎法在干預衰老(如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和優勢。本文就補腎法重建機體穩態干預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加以綜述。

1 增齡性腎虛與自然衰老(包括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是一個統一體

中醫藥學具有豐富的衰老理論、養生理論和治則治法,尤其是“腎虛致衰”理論,“虛則補之”、“治病求本”和“治未病”等治則為干預衰老提供了眾多有效的干預措施和策略。中醫學認為機體衰老是生命過程中腎中精氣不斷損耗,陰陽虧虛,是臟腑機能漸漸衰退的生理和病理變化的過程與結局,我們可以把這個學說稱為增齡性腎虛衰老學說。腎氣是生命的原動力,是健康長壽與否的遺傳決定因素,機體衰老與否,衰老的快慢,壽命的長短都取決于腎氣的強弱。增齡性腎虛衰老學說是中醫衰老學說的核心,而臟腑衰老學說、氣血衰老學說等所涉及的致衰因子,皆不僅始于而且終于增齡性腎虛衰老學說。《醫學入門》指出:“人至中年,腎氣自衰”。《醫學正傳》闡述:“腎氣盛則壽延,腎氣衰則壽夭”。強調腎虛、增齡和衰老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素問·上古天真論》敘述:“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狀;……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七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生動地描述了腎氣盛衰主導著機體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衰老過程和規律。其中還描述女子以七、男子以八為基數遞進的生長、發育、壯盛、衰老曲線,非常清楚地說明了腎氣的盛衰決定著人的強壯衰弱、壽命的長短。腎在五臟之中的作用歷來為醫家所推崇,被喻為“先天之本”。明代出現了“命門學說”,腎被喻為生命的根本,全身各臟的陰陽均由腎陰腎陽來“養”與“溫”,五臟病久必及腎,腎被當作人體各臟器的調控中心〔1〕。歷代方書所載延年益壽的方藥也以補腎為多。上海中醫學院統計歷代13部有代表性的方書中,關于延年益壽的方劑有124首,經分析其中補腎為主的有87首,占70.2%?,F代研究表明,老年人以腎虛為多見,中老年臟腑辨證屬腎虛者達80.4%〔2〕??梢娝ダ习心I虛的內涵,二者關系密切。中醫衰老理論和西醫衰老理論在增齡性腎虛衰老學說方面得到高度的統一和交融。增齡性腎虛衰老學說是中醫衰老理論的核心,也是中西醫衰老理論的融會點和結合部。增齡性腎虛與自然衰老(包括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是一個統一體,密不可分。

在機體內,增齡性腎虛證存在中醫腎的陰陽氣血穩態失衡,免疫衰老存在免疫功能穩態失衡,炎性衰老存在炎癥穩態失衡。增齡性腎虛證、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三者的共同點是:機體穩態失衡。同時暗示增齡性腎虛證、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有著共同的發生機制,并可推測增齡性腎虛證、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三位于一體,因此表明三者可采取類似的干預措施。

為了尋求增齡性腎虛衰老學說的科學依據,沈自尹等采取中西醫結合理論和方法對增齡性腎虛衰老進行了整合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上世紀50年代末發現腎陽虛患者存在有尿17羥值低下;從腎上腺皮質功能往上追溯,60年代得出了腎陽虛證具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紊亂的結論;70年代拓展到性腺軸和甲狀腺軸,發現腎陽虛證患者的功能紊亂三條內分泌軸都累及,推論腎陽虛證的主要發病環節在下丘腦;80年代~90年代在老年大鼠(老年是生理性腎虛)的以藥測證實驗中,取得補腎藥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腦的多個證據〔3~6〕;近年,利用自然衰老符合生理造模的老年大鼠模型(26月齡),研究衰老大鼠HPAT軸的基因表達。結果發現衰老時HPAT軸的衰退以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下丘腦垂體生長激素軸、免疫系統受損最為明顯,并首次揭示了腎虛證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7,8〕。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淋巴細胞在轉錄組水平的研究發現腎虛時HPAT軸上多種神經遞質受體、性激素及生長激素相關基因等表達下調,補腎后上述基因被逆轉〔9,10〕。這為增齡性腎虛和自然衰老是一個統一體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補腎法干預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提供了理論指導。

2 補腎法重建機體免疫衰老的免疫穩態

免疫衰老的核心是機體隨增齡出現免疫功能的進行性下降,使得機體的免疫穩態失衡。補腎法的核心是重建機體穩態。研究人員從大量的補腎復方中尋求延緩免疫衰老的藥效成分。研究結果發現在延緩神經-內分泌-免疫(NEI)系統衰老方面,單味中藥羊藿能代表補腎復方。進一步分離羊藿的藥效組分,發現補腎中藥羊藿總黃酮(EF)對NEI系統具有廣泛而確切的作用。在衰老干預的系列研究中發現EF能重塑老年大鼠T淋巴細胞凋亡相關基因的平衡而延緩免疫衰老〔11,12〕;激活下丘腦的眾多神經遞質,通過HPAT軸的下行通路上調老年大鼠衰退的生長激素軸、性腺軸、免疫功能,表現出延緩神經內分泌免疫衰老的功效〔9〕。進而在細胞模型中,觀察到EF能顯著延長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的傳代次數和延緩其端??s短〔13〕。EF通過抑制p16基因表達,促進磷酸化Rb蛋白的產生,從而延緩衰老細胞端粒長度的縮短,發揮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EF能上調神經遞質受體的表達并通過NEI網絡的下行通路激活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通過下調促凋亡、抗增殖基因,上調抗凋亡、促增殖基因的表達,重塑淋巴細胞基因表達的平衡,延緩免疫衰老〔14〕。隨著增齡,大鼠淋巴細胞凋亡率逐漸升高,Th2、Th3類細胞因子優勢應答,Th1,Th2,Th3類細胞因子之間的比例失衡,免疫功能下降〔15〕。NFкB在衰老進程中起非常關鍵作用。在衰老進程中,大鼠淋巴細胞NFкB信號通路信號轉導激酶及以下途徑相關分子的表達衰退,是決定NFкB活性及其調控靶基因表達的關鍵〔16〕。EF可抑制老年大鼠淋巴細胞過度凋亡;校正代表衰老狀態下免疫網絡Th1,Th2,Th3類細胞因子之間的比例失衡;經EF干預后,老年組(27月齡)NFкB信號通路相關分子mRNA平均表達均可提高至與10月齡或4月齡接近水平。激活老齡大鼠IKK/IкB/Rel/NFкB及其相關信號轉導途徑,最終經由NFкB1,NFкB 2,Rel,IкBε、IкBα的調節使NFкB在適度范圍上調,可能是EF重建T淋巴細胞凋亡平衡免疫穩態、延緩免疫衰老的重要機制〔16〕。整體動物果蠅壽命實驗顯示,抗氧化劑維生素E對果蠅壽命沒有影響,而EF提高果蠅壽命達32.6%〔17〕。圍繞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脾淋巴細胞、骨骼、肝、腎臟七個軸組織從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18,19〕角度進行免疫衰老機制和補腎中藥干預的研究,也初見成效。

3 補腎法重建機體炎性衰老的炎癥穩態

自然衰老進程中有一個顯著特征是慢性促炎性反應狀態隨增齡進行性升高,Franceschi等〔20〕在2000年首次將這種現象命名為炎性衰老(inflammaging),被視為機體衰老進程速率和壽命的一個決定因素〔21〕,與老年相關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等密切相關〔22〕。炎性衰老的核心是機體隨增齡出現炎癥穩態失衡,也就是說,機體的促炎性反應與抗炎性反應的平衡失調。

基于增齡性腎虛證、增齡性免疫衰老和增齡性炎性衰老三位于一體的觀點,以及借鑒補腎法能夠有效干預免疫衰老的研究結果,夏世金等在國內首次開展了補腎法干預炎性衰老的多項實驗研究:運用炎癥細胞因子與受體基因芯片篩選技術和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在轉錄和蛋白水平上研究補腎中藥EF和羊藿苷(icariin,Ica)對炎性衰老相關的炎性細胞因子與受體特征基因進行干預的效果與機制。實驗將SD大鼠分為4月齡青年組、24月齡老年組、24月齡+EF、24月齡+Ica和24月齡+Dex(地塞米松)五組。取各組大鼠海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和肺等組織和血清為實驗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明,在轉錄和蛋白水平上老年大鼠體內存在促炎性細胞因子表達上調,促炎性反應相對于抗炎性反應占有明顯優勢,導致促抗炎性細胞因子網絡和促抗炎性反應體系平衡失調,這可能是炎性衰老中出現高促炎性反應狀態的原因,也可能是炎性衰老發生的新機制。在轉錄和蛋白水平上,EF和Ica通過下調內源性促炎性細胞因子表達和上調內源性抗炎性細胞因子表達,重塑促抗炎性細胞因子網絡和促抗炎性反應體系新的平衡,達到干預炎性衰老的目的。海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HPA)可能是調控炎性衰老的新機制。EF和Ica可能通過調控HHPA軸,進而調控促抗炎性細胞因子網絡來干預炎性衰老。EF和Ica具有與地塞米松相似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類激素抗炎中藥,是干預炎性衰老理想的候選藥物。EF和Ica可能是抗炎免疫中藥〔23~25〕。這為補腎法干預炎性衰老的提供科學實驗依據,同時預示補腎法是干預炎性衰老的一大策略。

4 補腎法佐證了炎性衰老與免疫衰老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的新觀點

增齡性腎虛、自然衰老、免疫、炎癥皆同時貫穿于生命過程炎癥與免疫存在著本質聯系。炎癥穩態和免疫穩態都是機體的防御機能,對機體具有保護功能。可是炎癥穩態和免疫穩態失衡,即過度的炎癥反應和病理性免疫反應都會破壞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相關的疾病。研究證明,炎癥和免疫共存于同一病理過程中,二者共處一體,不可分割。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既有免疫功能的紊亂,又有病理性炎癥的發生,在其關節局部的炎性滲出物中能檢測出大量的炎癥細胞因子(TNF、IL1、IL6及IL8等),這些細胞因子進而刺激關節滑膜細胞產生PGE2和膠原酶,導致關節局部組織的炎癥,進一步還促進巨噬細胞產生PGE2和IL1,促進單核細胞產生IL8,加重關節的病變。炎癥和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分泌和激活等功能都受到其他細胞或其分泌的化學因子的影響。炎癥細胞又是免疫細胞,二者有著共同的細胞基礎。許多炎癥和免疫細胞上存在著細胞因子的受體,細胞細胞和細胞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正是通過相應的受體介導的。以前,由于對炎癥與免疫內在關系的研究相當欠缺,不明確炎癥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機制,因此在炎癥免疫性疾病治療上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26〕。炎癥與免疫之間的確存在內在的聯系,二者共處一體,因此出現“炎癥和免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的新觀點。這一觀點使炎癥與免疫分割來研究的現狀受到極大的挑戰,取而代之的是把炎癥與免疫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并且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和進展。

鑒于免疫與炎癥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以及補腎中藥EF和Ica同時具備干預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的雙重的功效,我們有理由認為EF和Ica具有抗炎和調節免疫功能的雙重作用,進而可以提出EF和Ica是抗炎免疫中藥的新觀點。炎性衰老側重從炎癥的角度研究機體的衰老,而免疫衰老側重從免疫的角度來研究衰老,因此二者對衰老的認識都是片面的,皆有局限性;此外,細胞因子網絡可以同時調控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表明后兩者之間可能有共同的發生機制,所以應將炎性衰老與免疫衰老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研究。從上述的實驗結果可知:參與炎性衰老發生的促炎性細胞因子,也是免疫調節因子;EF和Ica能同時有效干預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用“以藥測證”的方法進行推測: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可能具有相同的發生機制。整合補腎法同時有效干預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的研究結論,我們可以認為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可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該統一體的兩個方面。這個統一體可被命名為“免疫炎性衰老(immuneinflammaging)”,以免疫炎性衰老這個新概念來取代炎性衰老和免疫衰老兩個分割開來的概念也許更加準確。

總之,補腎法在干預免疫衰老和炎性衰老方面效果顯著,但是,其中的確切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闡明。補腎法重建免疫衰老免疫穩態和炎性衰老炎癥穩態的研究為進行中西醫的衰老理論和干預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中醫現代化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中醫現代化重大基礎理論研究與重點任務〔J〕.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代化,2001;3(6):16.

2 趙偉康.中藥延緩衰老的作用特點與研究途徑,邁向21世紀的中西醫結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1:298.

3 沈自尹.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J〕.科學通報,1961;6(10):513.

4 沈自尹.腎的研究進展與總結〔J〕.中國醫藥學報,1988;3(2):5861.

5 沈自尹.腎陽虛證的定位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7(1):502.

6 沈自尹.有關證與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3;21(1):101.

7 沈自尹.衰老生理性腎虛證的HPAT軸分子網絡調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9):8413.

8 沈自尹,張新民,林 偉,等.基于基因表達譜數據建立腎虛證量化數學模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8(2):1314.

9 沈自尹,陳 瑜,黃建華,等.EF延緩HPAT軸衰老的基因表達譜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4;20(1):5962.

10 沈自尹,黃建華.EF調控老年大鼠淋巴細胞基因表達譜中凋亡相關基因信號分子表達的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5;21(3):1758.

11 陳 瑜,沈自尹,陳偉華.淋巴細胞基因表達譜揭示羊藿總黃酮重建衰老免疫穩態的分子機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1):5862.

12 夏世金,沈自尹,劉小雨,等.核因子κB調控老年大鼠脾淋巴細胞凋亡及羊藿總黃酮對其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2):1058.

13 胡作為,沈自尹,黃建華.羊藿總黃酮保護衰老細胞端粒長度縮短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12):10947.

14 沈自尹.羊藿總黃酮延緩衰老的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5;7(1):125.

15 劉小雨,沈自尹,王 琦,等.羊藿總黃酮(EF)對老齡大鼠Th1、Th2、Th3細胞的調節作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5;25(11):8424.

16 劉小雨,王 琦,夏世金,等.增齡進程淋巴細胞核轉錄因子κB 相關基因表達及羊藿總黃酮的調控作用〔J〕.中醫雜志,2009;50(1):668.

17 沈自尹,郭愛克,黃建華,等.EF延長果蠅壽命及其分子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9):10614.

18 Wu B,Yan SK,Lin ZY,et al.Metabonomic study on ageing:NMRbased investigation into rat urinary metabolit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total flavone of Epimedium〔J〕.Mol Biosystems,2008;4(8):85561.

19 Yan SK,Wu B,Lin ZY,et al.Metabo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aging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antiaging effects of total flavones of epimedium〔J〕. Mol Biosystems,2009;5(10):120413.

20 Franceschi C,Bonafè M,Valensin S,et al.Inflammaging.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immunosenescence〔J〕. Ann N Y Acad Sci,2000;908(2):24454.

21 Martinis DM,Franceschi C,Monti D,et al.Inflammageing and lifelong antigenic load as major determinants of ageing rate and longevity〔J〕. FEBS Lett,2005;10(12):20359.

22 Franceschi C,Valensin S,Lescai F,et al.Neuroinflammation and the genet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the search for a proinflammatory phenotype〔J〕.Aging(Milano),2001;3(1):16370.

23 夏世金,沈自尹,俞卓偉,等.炎性衰老機制與干預的實驗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0):25958.

24 夏世金,沈自尹,董競成,等.老年大鼠海馬炎性衰老相關基因表達及羊藿苷對其影響〔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8;14(6):34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图片 | 另类激情亚洲 | 日本成人一级 |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 国产毛片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国产第一页视频 | 日韩欧美一二区 | 国产观看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黄一级日本黄二级 | 欧美综合另类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产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热成人精品免费久久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er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 | 日韩欧美色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站 |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va免费精品 | 亚洲第一欧美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欧美综合亚洲图片综合区 | 热re91久久精品国产91热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