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范文1
關鍵詞:污泥處置;風險分析;控制措施
一、緒論
由于人們長期認識不足,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置問題長期被擱置,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層出不窮,直接關系到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我們迫切需要解決污泥的安全處置問題。
為此,本文識別了污泥處置企業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存在的特殊風險,對其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以降低污泥處置企業的風險,促進其實現良性發展。
二、污泥處置流程與控制建設目標
(一)污泥處置流程
污泥處置流程一般包含污泥產生、污泥運輸、污泥處置及后續利用四個階段。在污泥產生階段,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處理后,會產生大量的污泥,污水處理廠依據不同的標準對污泥進行計量統計。在污泥運輸階段,運輸單位從污水處理廠接到污泥后,采用運輸工具,按照規定路線將污泥運到指定地點。在污泥處置階段,污泥處置單位將運輸單位運來的污泥按照技術規范和處置要求,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在運輸處置過程中,污水處理廠內有污泥處置設施的,也有可能是先處置,后運輸。
(二)污泥處置控制建設的目標
本文結合污泥處置流程及方式中的風險點和污泥行業管理現狀,對宏觀層面提出建議,對污泥處置企業的組織架構、生產管理方面提出控制措施,旨在合理保證污泥處置業務的合法合規;提出對外包業務和污泥產品再利用環節加強管理,旨在合理保證污泥處置企業的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
三、污泥處置企業的風險分析
(一)行業管理存在的風險
污泥排放標準、處置路線、方案規劃、產品標準等缺乏相關的配套制度文件。監管依據的缺失,使相關部門不能實施有效的監管。污泥處置設施不足,運行費用不足,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安全處置污泥。以上這些原因導致污泥處置處于無序狀態,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組織架構存在的風險
污泥處置企業的管理者為了將污泥消納掉,重生產,輕管理,對內部控制普遍認識不足,尤其缺乏具備足夠勝任專業能力的技術人才和職業道德水平人才,不能有效的控制和應對風險。此外,職能部門、崗位設置不合理,權力和職責分配不科學,不能進行有效的分工和相互牽制。這些造成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流于形式,形成管理漏洞,缺乏必要的約束力。
(三)履行社會責任中的風險
污泥處置企業應以治理污染、造福社會為己任,履行社會責任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安全生產方面
生產設備設施檢修維護、安全措施、日常監督檢查不到位,可能導致運輸過程中車輛不能正常運輸,處置過程中O施設備不能安全運行,甚至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2、產品(服務)質量方面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臭味大,含有相當數量的氮、磷、鉀、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并且大多數污泥處置場地離污水處理廠比較遠,地點分散,運輸過程易遺灑。如果運輸處置過程監管不到位,可能導致運輸單位不按規定路線運輸、違法亂倒污泥,處置單位接收的污泥不符合標準,提供的臨時處置場地、處置流程不符合規定。此外,運輸過程管理不到位,可能導致運輸車輛調配不合理,運力不足,污泥積壓在污水處理廠內。以上這些將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引發群眾圍攻,甚至導致企業支出大筆的治理費用和巨額賠償,產生法律糾紛。
(四)外包業務中的風險
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污泥處置企業通常會將很大一部分運輸、處置業務進行分包,因此外包業務中的風險是污泥處置企業最主要的風險之一,主要體現在:
1、承包商選擇不當
市場上專業的污泥運營公司很少,為了將污泥運出去,污水處理廠選擇的運輸處置單位通常并不是專業的污泥處置公司,這些公司缺乏相應的資質、專業的隊伍和技術支持,可能導致服務質量低劣。
2、污泥處置費結算不當
外包運輸費與泥量、運距和單價成正比,外包處置費與泥量、單價成正比。在日常管理中,存在著泥量、運距計量不準確,單價不合理、結算依據不完整的現象,這可能導致個人從中獲取利益,行為的發生。
(五)污泥產品再利用中存在的風險
堆肥處置、焚燒處理后的污泥產品可以進行再利用,獲得一定的收入。主要風險體現在:
1、銷售過程中存在著舞弊行為
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范文2
[關鍵詞]:污泥 資源化利用處理處置對策
中圖分類號:U664.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的越來越多,
水污染治理能力不斷加大,污泥產量也日益劇增,污水排放量和污泥產生量每年都大幅度遞增。污泥的處理處置已成為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難點、新挑戰。但是,目前全國污泥不僅處理處置率不高,而且處理技術水平也很低,不能達到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還帶來環境的二次污染和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困難。污泥的處理處置已經成為政府、環保部門和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成為我國生態區建設的難點之一,特別是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的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已經成為污泥處理的新課題。
二、污泥處理處置現狀
(一)污水污泥的資源量
“十一”期間,南粵大力開展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一大批污水處理廠應運而生,污泥處置問題隨之凸顯。2007年,我省率先在全國實現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全覆蓋;2008年年底,提前4年完成國家下達給我省珠江流域各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的任務。同時,生態創建工作也極大調動了各地上馬污水處理項目的熱情。南粵目前有200多座運行中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年實際污水處理量為29.5億噸,每年的污泥產生量達到幾百萬噸。據調查,我省污水污泥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處理和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工業企業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按行業分主要有化工污泥、印染污泥、制革污泥、造紙污泥、金屬表面處理(主要是電鍍)污泥等,不同行業產生的污水性質不同,因而污泥成分也不一樣。
(二)污泥處理處置現狀
我省污泥處理處置起步較晚,人們對污泥的最終處置問題缺乏關注,對污泥資源化利用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許多中小城市沒有將污泥處置場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造成很多污水處理廠難以找到合適的污泥處置方法和污泥處置場所,給一些有害污泥的最終處置留下了隱患。此外,污泥利用的基礎薄弱,污泥利用率不高,許多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只經過儲存就由環衛部門外運市郊直接堆放。大量未經過有效處理的污泥無序堆放對環境造成新的嚴重污染,并造成污泥資源的浪費。比如珠三角地區,最早建成的中心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20萬立方米/日,產生的污泥因沒有配套的處置環節都外運直接堆放,堆放放點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也要不斷更換,這種缺乏前瞻性的處理方法不僅造成了環境嚴重污染,而且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同時也帶來很壞的社會影響。
20世紀90年代以后,全省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和規模大幅度增加,其污染處理水平也有了一定得提高,污方處理廠一般采用延時曝氣和好氧消化進行處理后再進行處置,污泥主要處置方法有農業利用、填埋、投海疏散以及其他處置和利用。其中農用和陸地填埋約占75%,沒有任何處置的污泥近15%,經其他各種技術處置的污泥只占10%左右。雖然污泥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和病毒、病原體、寄生蟲卵等有害物質,處置不當會造成二次污染環境,但是污泥也是一種資源,污泥的有機質具有一定的熱功當量值,可以作為低熱值的燃料加以利用。由于其大量含有無機質,污泥燃燒的灰燼成分主要為sio2,CaO等,與粘土成分相近,因此污泥也可以作為建材的原料。它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豐富的氮磷等營養物,可以用于制作有機肥。如何妥善地處理污泥,并將其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加以有效利用,變廢為寶,應是污泥最終的出路。廢棄資源的有效利用,既節約了原生資源又凈化了環境。最近幾年我省一些地區在污泥減量化和資源化等方面已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廣州周邊實施了污泥深度脫水處理示范工程和污染干化焚燒一體化工程,珠海市污水處理廠建設了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示范項目,珠三角近期在永西朗污水處理廠內實施240噸/日的污泥焚燒項目,中遠期準備在該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區內建設1500噸/日的污泥綜合利用熱電項目。
(三)污泥處理處置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省污水處理廠真正做到污泥資源化利用的還是不多,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僅僅對污泥進行了濃縮脫水處理,往往達不到要求,污泥的含水率較高,污泥處理的不到位不但增加了運輸的難度,而且對運輸路線周邊環境帶來威脅。更為嚴重的給后續的污泥處置帶來極大的不便。在經濟性、安全性、實用性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由于污泥處置問題的復雜性,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巨大的努力,還必須盡快發展各種有效地污泥處置技術。從污泥處置的發展趨勢分析,今后污泥處理處置的方法中,填埋和簡單的農用比例將大幅度降低,尋找無二次污染的污泥無害化和自由化利用的新技術是當務之急。
三、污泥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發展趨勢
推進城市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這是必須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污泥是一種再生資源,從保護環境角度來看,污泥最終進行資源化處置,才能徹底消除污泥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環境。經過對全省污泥污染情況的全面調查,廣東省有關部門提出了一系列對策措施。近幾年,廣東省環保廳、建設廳、發改委、經信委等9個部門聯合出臺了《污水處理設施污泥處置工作實施意見》,確定到前年年底,我省縣以上污水處理廠和重點工作企業污泥的無害化處置率分別不低于60%和80%,到2020年,全省各類污水處理設施的污泥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置的目標。考核政策隨之出臺。從2008年起,廣東省生態辦把污泥處置工作納入生態省建設年度任務書,下達到各市、縣(市、區)政府,各地也及時把相關任務下達至有關部門和企業,明確污泥處置工作的責任主體。其中,各市(縣)政府是污泥處置工作的領導責任主體,各污水處理廠和產生污泥的工業企業是具體的實施責任主體,各級環保、發改、建設和科技等職能部門是監督責任主體。同時,廣東省環保廳出臺了《全省污泥處置方案技術指南》,可指導各地制定污泥處置數年工作方案;我省建設廳也組織各市開展了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的整體規劃和近期污泥處置項目的建設計劃編制工作。目前,全省所有21個設區市中,已有半數制定完成了污泥處置工作。
污泥的資源化利用是污泥的根本出路,但污泥的資源化利用的方法不是單一的,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污泥來源,可以各有側重,應遵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找到有利于保護環境、安全實用、經濟合理污泥處理與處置辦法。在污泥資源化利用的各種辦法中,污泥在水泥生產過程中協同處理技術投資省、能效顯著,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廣。
水泥是以石灰石、粘土為原料,以煤為燃燒,通過“二磨一燒”“工藝而制備的,其中熟料煅燒溫度高達1400℃以上。水泥行業所用的石灰石、粘土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且大量的粘土來自農田,它所消耗的煤炭也屬國家很重要的一次性能源,每生產1噸水泥熟料大約消耗1噸石灰石,0.16噸粘土和0.11噸標準煤。水泥生產中作為硅質原料的粘土和作為燃燒的煤的消耗都很大,而污泥雖然成分復雜,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但是污泥具有較高的燒失量和熱值,扣除燒失量后,其化學成分與粘土質原料相近。從這一點看,在水泥生產中,污泥不僅有可能部分替代粘土用于配料,而且還起到提供熱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水泥窯具有燃燒爐溫度高和處理物料大燈特點,且水泥廠均配備有大量的環保設施。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水泥窯的煅燒溫度在1400℃以是,污泥中含有的大量的有機物及細菌等,在水泥生產過程中完全燃燒分解,而污泥中的重金屬元素,在水泥熟料礦物形成過程中參與了礦物的形成反應,已結合到熟料晶格中,得到了很有效地固化,污泥的有害作用被充分的消除。
我省的水泥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如果能將污泥在水泥生產中得以利用,將會給我省的水泥生產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不僅變廢為定,而且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很大程度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對資源的消耗,將為我省節能減排工作做出很大的貢獻。
四、污泥資源化利用的發展對策
對資源化利用污泥的生產企業給于扶持和獎勵,對資源化利用污泥的產品提供減免稅優惠鑒于目前城市污泥代替粘土制水泥的產品原料中摻有城市污泥量還低于30%,對享受免征增值稅和免征所得稅的要求要進一步放寬。
(一)出臺稅收扶持政策
優惠政策的城市污泥摻用比例建議適當降低到15%~20%。支持和鼓勵環保科學技術研究與成果推廣對環保投資、再投資以及捐贈的單位及個人難予退稅或所得稅稅前抵扣對使用摻有城市污泥生產建材的建筑企業要給予減免稅費等。企業在污泥資源綜合利用研究開發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可以計入生產成本,年終按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總額抵扣一定比例的所得稅,以提高企業對污泥資源化利用研發的積極性。
(二)污水處理與污泥處理處置必須同步配套
城市污水廠建設前必須先制訂有關城市排水專業規劃與污泥專業規劃,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污水處理工程設施必須與污泥處理與處置設施做到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產、同步投運。凡沒有配套污泥處理與處置設施的污水處理工程不得通過竣工驗收。
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范文3
關鍵詞:污泥;處理處置;節能減排;研究現狀
中圖分類號:X7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2)12-0001-04
1污泥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節能減排政策的作用,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行業得到迅速發展,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物法是污水處理最常用的方法,而剩余污泥是其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剩余污泥易腐爛,有惡臭,并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或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處置,很容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威脅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影響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實施的積極效果[1~4]。隨著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污水處理率的增加,污泥產生量也不斷地增加。2009 年,全國投入運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1992 座,處理污水量共計280 億m3,產生污泥約2005 萬t(含水率約80%)[5]。住建部《關于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011年第4季度建設和運行情況的通報》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各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135座,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36億m3。全國正在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項目達1360個,總設計能力約2900萬m3/d,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2.6% 。我國的剩余污泥處理處置壓力十分巨大。另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只有小部分進行衛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燒和建材利用等,大部分未進行規范化的處理處置。上海市的污泥處理處置只約占總污泥產生量的25%。因此,我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處置問題日趨嚴峻,研究污水污泥的處理處置對策迫在眉睫。
污泥處理處置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6]。從技術和操作層面上,污泥處理處置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污水處理廠區內對生污泥進行減量化、穩定化處理,其目的是為了降低污泥外運處置造成二次污染的風險;第二階段是對處理后的污泥進行合理的安全處置,實現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的最終目的。
針對我國目前的污泥現狀,本文對污泥的處理處置技術發展現狀、污泥預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綜述,并提出幾點建議,對于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剩余污泥的有效處理處置,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和參考價值。
2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發展現狀
2.1污泥處理技術
污泥處理就是對污泥進行濃縮、調理、脫水、穩定、干化等的加工過程[7]。隨著我國污泥產生量的不斷提高,污泥處理處置逐漸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有效適當的污泥處理可以使污泥在處置中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有害影響。
2.1.1污泥濃縮/脫水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廠最常用的污泥濃縮方法主要為重力濃縮池和浮選濃縮池,其中重力濃縮池應用最多[8]。我國水處理工藝技術發展較快,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其中污泥脫水技術也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污泥濃縮技術較為落后,相對工業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專用污泥濃縮機,“兩池”占地大、效率低、投資高、建造工期長、管理控制難,差距顯著。
污泥脫水的傳統方法主要是利用污泥干化場,使其自然干化,其主要缺點為占地面積大、環境衛生條件惡劣、適用地區范圍小。目前在大型、開放性城市,已很少使用。由于環保要求,在我國污泥脫水技術研究已得到各方面的逐步重視,各種型式的脫水機械也在逐步開發制造,但仍不成熟,需要進一步提高脫水機械設計、制造和管理水平。目前常用的污泥脫水設備主要有真空過濾機、帶式壓濾機、離心脫水機、板框壓濾機和回轉脫水機等[9]。對于污泥脫水型式選擇的條件,主要根據污泥的理化性質、進泥含水率、脫水后泥餅含水率、占地、一次性投資和運行費用等,進行綜合比較考慮確定。
為便于污泥進一步處理處置,目前,我國有關部門要求將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的含水率控制在60%以內。然而,目前尚缺少能耗較低、添加劑用量少、產能大且能對污泥連續進行處理的深度脫水設備。當前市場上出現的板框式深度脫水處理機在脫水方面能滿足相關的要求,但其壓榨時間較長(一個循環周期時間約3h45min)、不能連續出料、單臺設備處理能力小、設備使用壽命較短、技術有待完善等缺點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推廣使用。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結合目前污泥深度脫水壓濾機存在的問題,開發了一套可使污泥易于脫水的預處理技術(添加相當于脫水污泥總量為5%~6%的污泥改性劑)和一套可連續對污泥進行脫水的新型帶式壓濾試驗機(處理能力為20~30t/d)。污泥通過改性劑預處理并經過連續帶式壓濾后,含水率可從80%~85%降低到50%~55%左右,能滿足與后續污泥處置銜接的要求。該設備是在原有帶式壓濾設備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構成具有如下特點。
(1) 濾帶。要求其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耐曲折、耐酸堿、耐溫度變化等特點,同時還應考慮污泥的具體性質,選擇國外進口的適合的編織紋理,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及對污泥顆粒的攔截性能的污泥濾帶。
(2)輥壓筒的調偏系統。通過氣動裝置自動糾偏。
(3)濾帶的張緊系統:由氣動系統來控制,濾帶張力一般控制在0.3~0.7MPa,常用值為0.4MPa。
(4)帶速控制。不同性質的污泥對帶速的要求各不相同,即對任何一種特定的污泥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帶速控制范圍,在該范圍內,脫水系統既能保證一定的處理能力,又能得到高質量的泥餅。
(5)連續帶式壓濾脫水機受污泥負荷波動的影響較小,并具有出泥含水率較低、運行穩定、管理控制相對簡單、對運轉人員的素質要求不高等特點。
(6)運行電耗。該設備能耗較小,每噸脫水污泥從含水率80%降到55%以下時,電耗約為9~12kW·h。
2.1.2污泥消化穩定技術
在我國,存在著“重水輕泥”的現象,所以與國外相比,我國污水處理廠污泥穩定化程度低,據調查,2600多座污水處理廠中只有近60座配有污泥厭氧消化設施,而其中正常運行的不到20座[10]。
污泥消化穩定技術主要有好氧消化和厭氧消化兩種,在設備方面,厭氧消化主要依靠國外進口設備,污泥好氧堆肥技術和設備主要為自主開發,并且已經實現產業化。厭氧消化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常用的污泥生物處理方法,適用于大型污水廠,通常可使污泥減量30%以上,使污泥穩定易于脫水,具有良好的有機物降解率(40%~60%),回收能源,運行成本低,總污泥量減少, 凈能量消耗低,病原體活性低,消化后產品適合農用,應用性廣;但也存在操作難度高、初次投資高、安全問題等缺點。
2.2污泥處置方式
污泥處置是指污泥以某種形態在環境中消納的方式。常見的污泥處置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11,12]。在我國,污泥的土地填埋占了較大比例,且最終出路是進入垃圾填埋場,也有填海,有的進入水塘堆放,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12]。最適合我國的污泥處理方式是土地利用。
2.2.1衛生填埋
衛生填埋是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污泥處置方法,但由于脫水污泥的含水率較高及填埋場對污泥剪切力的要求,污泥進填埋場的含水率必須小于40%,有機質含量低于30%[11],并且現在很多垃圾填埋場拒收污泥入場。近年來很多處置污泥的填埋場增設了深度脫水/固化或石灰穩定設施,來實現污泥有效衛生填埋。
污泥衛生填埋始于20世紀60年代,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成為一項比較成熟的污泥處置技術。按 2004 年我國的污水處理能力統計,我國各個污水廠每天產生約7000 t 的污泥餅,70%以上是棄置,20%是填埋,不到10%的是通過堆肥等技術處理后回用于土地[13]。該種污泥處置方法的主要優點有:操作簡單、投資費用小、處理費用低、適應性強;但是也存在占地面積大、潛在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缺點。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帶來的對土地的大量需求和污泥產生量的劇增,造成目前剩余污泥填埋難以找到適宜的場所。此外,遠距離運輸成本越來越高。種種不利因素都限制了污泥填埋,致使其不會成為污泥最終處置的發展方向。
2.2.2污泥干化
近年來污泥干化系統設備的國產化發展很快,但投產主要干化項目如北京、上海、重慶、深圳、蘇州等地均采用進口設備。干化焚燒現在采用的主要工藝有流化床工藝(如上海石洞口污水處理廠)[14]和污泥噴霧干化焚燒(如浙江紹興和蕭山)[15]。污泥協同焚燒是污泥熱處理的發展趨勢之一,國內已在北京、嘉興、廣州等地的水泥廠和發電廠實現了規模化工程示范應用[15]。
污泥的常見熱干化系統主要有直接干化(流化床干化、轉鼓干化)、間接干化(薄層干化、漿式干化)和輻射干化(帶式干化、螺旋式干化)等[16]。污泥通過焚燒(鼓泡流化床)實現污泥穩定燃燒,使有機物全部碳化,殺死病原體,使污泥徹底實現無害化,但其系統復雜,專業技術要求高。污泥干化焚燒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的突出優點是:污染物最終處理效果好,污泥體積最小化,不存在重金屬和合成有機物污染問題,處理速度快,干化后可就地焚燒,減少長距離運輸,污泥焚燒爐渣制磚比干化污泥制磚更安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工藝復雜,牽涉多個行業,設備不成熟,成本高,可能產生二噁英等有毒氣體,焚燒煙氣處理成本較大。目前,國內工程實例主要有上海石洞口污水廠、浙江富陽市污泥焚燒廠、深圳寶安污泥干化焚燒廠、重慶市污泥干化焚燒廠(與水泥混燒)、北京市污泥干化焚燒廠(與水泥混燒)、成都市污泥干化焚燒廠。
2.2.3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主要是指將經過脫水和無害化處理的污泥用于農田、林地和園林綠化,還可以用于土地的復墾以及沙化或荒漠化土地的改良等,是污泥資源化的一種處置方式。
污泥土地直接利用因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有機部分可轉化成土壤改良劑成分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處置方式。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可減少污泥帶來的負面效應。一方面,污泥的肥效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促進植物生長。我國是農業大國,將處理后的污泥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不但可以節省大量的污泥終端處置費用,而且可以為肥力低下的農田增添有機質,實現農業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因此,污泥的土地利用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污泥處置方法,在我國污泥農用應具有比較好的前景[17]。另一方面,林地和市政綠化的利用因不易造成食物鏈的污染而成為污泥土地利用的有效方式。污泥用于嚴重擾動的土地(如礦場土地、森林采伐場、垃圾填埋場、地表嚴重破壞區等需要復墾的土地)的修復與重建,減少了污泥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威脅,既處置了污泥又恢復了生態環境,也是污泥土地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但由于污泥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如不經嚴格的無害化處理,容易對人體以及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污泥中的一些難降解有機污染物,且毒性很強,一旦進入土壤,勢必對土體造成危害。另外,污泥中的重金屬,隨著污泥施加次數的增加逐漸會在土壤中累積,我國幾個較大污水廠的污泥都存在個別重金屬含量超出農用標準的問題[18],廢水污泥中的病原體存活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年,而重金屬( 如鎘、鉛、砷) 將可能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因此,如果要實現污泥農用,需要經過嚴格無害化處理才可以大面積推廣。
由于我國關于污泥土地利用的政策法規還不明確,真正意義上的土地安全利用比例還十分有限。
2.2.4建材利用
污泥建材利用是提高污泥利用附加值和物理處置利用率的最佳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減少污泥中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危害,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未來污泥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污泥中除了有機物外還含有20%~30%的無機物,主要是含Ca、Si、Al、Fe 等元素的礦物質[19],與許多建筑材料原材料的成分非常相近,因此可以分別利用污泥中的無機成分和有機成分制造建筑材料。目前污泥建材利用主要有污泥制瀝青、制磚、制陶粒、制混凝土、制生態水泥、制生化纖維板等[18,19]。在重慶、上海等地已經建設了利用污泥制備陶粒和燒結磚的生產線,有力地推動了污泥建材資源化。
從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污泥建材資源化是污泥利用的重要甚至是根本方向,因為污泥的建材資源化不僅利用污泥量大,而且污泥建材生產和利用過程對環境影響最小。如果能在排污末端將污泥的處理工藝與建筑材料生產前端的原材料制備工藝結合起來,使經過處理的污泥能夠直接用于燒制建筑材料,將會極大地降低污水污泥的利用成本并促進污水污泥的建材資源化利用。根據國內外研究發現,污泥燒成制品將是污泥建材資源化非常重要的方向。
3污泥預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
從20世紀70年代起,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其聯用的方法對污泥進行預處理的研究報道開始相繼出現[20]:物理法主要有高溫水解[21]、凍融處理 [22]、超聲波[23]、電子束[24]、高壓射流及球磨[20]等;化學法主要有Fenton[25]、濕式氧化法[25]、酸堿處理[26,27]、臭氧氧化法[20]、雙氧水氧化法[28]等;生物法主要有高溫微好氧消化[29]、高溫好氧消化[30]等。其中,物理、化學法及其聯用措施大多能大幅提高污泥消化性能,但從目前情況看,其處理成本較高,操作難度大,離實際應用尚有較大距離,而生物法預處理盡管也具有類似作用且運行費用較低,但存在處理時間較長、效率較低等缺點[20]。因此,在如何大幅提高污泥處理處置效率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預處理方式對污泥進行預處理,是當今研究的熱點之一。
4污泥處理處置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從目前污泥處理處置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污泥處理率及污泥設施配套率低。僅從上海市來看,污泥處理設施的規模僅占目前污泥量的25%左右[31], 且大部分設施因為年久失修、老化及標準低下等原因已經停止運行;
(2)現今城市污水廠的污泥多采用簡單的濃縮、脫水技術處理,且大都未進行無害化處理;
(3)我國農村,農民更加習慣于施用化學肥料,致使污泥土地農用等具有較好前景的處置方式得不到推廣和應用。因此,如何更好地處理處置剩余污泥已成為城市管理部門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最終處置技術路線不明確、投資和運行資金不到位、法規監管體系不完善等原因,導致污泥處理處置未真正實現穩定發展。且由于長期的“重水輕泥”認知錯誤,使污泥處置問題被長期擱置,發展相當滯后,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日顯突出,污泥的問題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5對污泥處理處置發展的幾點建議
污泥處理處置方法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環境生態效益與處理處置成本經濟效益之間的均衡。從發達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的發展趨勢分析,今后污泥處理處置的方向將以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為主,污泥填埋的比例將大幅度降低。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可以在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污泥處理處置的穩定減量化和資源化,并做到以集約化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處置以填埋、焚燒、資源化利用為主,近遠期相結合,分期、分步實施。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污泥的農田林地利用可以作為主要的有效利用途徑,同時,也要發展研究其他的資源化途徑,如直接或間接作為燃料、熱分解制油等能源化利用途徑。污泥焚燒作為最徹底的處理處置方式,在國外,特別是西歐和日本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歐洲將來有30%的污泥土地利用、70%熱能利用。在國內,由于其一次性投資和處理成本大、焚燒煙氣需進一步處理等問題而一直未得到應用。
在我國, 污水廠污泥傳統的處置方式是將污泥適當濃縮或脫水處理后直接進行農用等處置,這種處理處置方式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目前正面臨著往安全、可靠、可持續的方向轉變。因此,借鑒國外目前有關經驗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何培松, 張繼榮, 陳玲, 等. 城市污泥的特性研究與再利用前景分析[J]. 生態學雜志, 2004, 23(3): 131~136.
[2]Suna C, Turgut T O, Aysen E. Co-disposal alternatives of various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plant sludges with refuse[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4(8): 477~482.
[3]Deniz D, M Necdet A, Nafiz D. Agricultural recycling of treatment-plant sludge:A case study for a vegetable-processing factor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84): 274~281.
[4]Wang F Y, Rudolph V, Zhu Z H. Sewage Sludge Technologies. In Sven Erik Jorgensen and Brian Fath (Ed.). Encyclopedia of Ecology, 2008(4):3227~3242 .
[5]宋豐產, 張向炎, 張楠.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與資源化利用途徑探討[J]. 安徽農業科學, 2010, 38(36) : 20891~20892.
[6]牛波, 呂鴻雁.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方法[J]. 地下水, 2005, 27(3): 202~203.
[7]杭世珺, 劉旭東, 梁 鵬. 污泥處理處置的認識誤區與控制對策[J]. 中國給水排水,2004(20):89~92.
[8]王新華, 李秀芬, 吳志超,等. 城市污泥濃縮工藝在我國的研究和應用進展[J]. 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373~378.
[9]王新. 談常用污泥脫水方法與設備[J]. 建設科技, 2009,(10):101.
[10] 戴曉虎. 我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現狀及思考[J]. 給水排水, 2012(2):1~5.
[11]董宏偉. 淺談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方式的選擇[J]. 科技資訊, 2011(6):148.
[12]秦俊芳. 污水處理廠污泥安全處置方式的比較篩選[J].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0(4): 52~55.
[13]宋志輝. 對污泥處理與處置現狀與對策的思考[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5(23):84~85.
[14]韓曉強, 陳曉平. 上海石洞口干化污泥焚燒爐的調試[J]. 鍋爐技術, 2006(1):77~80.
[15]王凱軍,俞金海,俞其林. 新型污泥干化/ 焚燒技術的試驗研究[J]. 中國給水排水,2008(11): 43~46.
[16]郭淑琴, 胡大衛,盧心虹,等.介紹幾種污泥熱干化技術設備[J]. 中國給水排水,2003(5):105~106.
[17]伉沛宇. 我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及技術分析[J].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2010(2): 11~15.
[18]王雅婷. 城市污水廠污泥的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36(1): 90~94.
[19]張瑋, 傅大放. 不同污泥處置方法中重金屬的遷移規律[J]. 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2): 22~25.
[20]Carrerea H, Dumasa C, Battimellia A. et al. Pretreatment methods to improve sludge anaerobic degradability: A review[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183): 1~15.
[21]Mottet A, Steyer J P, Deleris S, et al. Kinetics of thermophilic batch anaerobic digestion of thermal hydrolysed waste activated sludge[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46): 169~175.
[22]Montusiewicz A, Lebiocka M, Ro ej A, et al. Freezing/thawing effects on anaerobic digestion of mixed sewage sludg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10):3466~3473.
[23]Pilli S, Bhunia P, Yan S, et al.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of sludge: A review[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11(18):1~18.
[24]Park W, Hwang M H, Kim T H, et al. Enhancement in characteristics of sewage sludge and anaerobic treatability by electron beam pre-treatment[J].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9(78): 124~129.
[25]Yang X Y, Wang X, Wang L. Transferring of components and energy output in industrial sewage sludge disposal by thermal pretreatment and two-phase anaerobic proces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101):2580~2584.
[26]Devlin D C, Esteves S R R, Dinsdale R M, et al. The effect of acid pretreatment on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dewatering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5):4076~4082.
[27]Lin Y Q, Wang D H, Wu S Q, et al. Alkali pretreatment enhances biogas production in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pulp and paper sludg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170): 366~373.
[28]Wang Y W, Wei Y S, Liu J X. Effect of H2O2 dosing strategy on sludge pretreatment by microwave-H2O2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169): 680~684.
[29]Dumas C, Perez S, Paul E, et al. Combined thermophilic aerobic process and conventional anaerobic digestion: Effect on sludge biodegradation and methane product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 (8): 2629~2636.
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范文4
關鍵字: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政策
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污泥量約2000余萬噸,污泥的儲存、處理處置及資源化過程中均可能危害環境,污泥處理處置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當前污泥處理處置現狀,探討我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相關關政策要求。
1污泥處理處置現狀及問題分析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起步較晚,但污泥處理處置發展較快,按照固體廢物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處置要求,建成了一批典型工藝的污泥處理處置點;但綜合分析,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1重水輕泥,隱患嚴重
對固體廢物特別是污泥的處理處理處置,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污泥的無害化處理處置已成為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但仍存在“重水輕泥,隱患嚴重”現象。近年來,因為污水處理污泥非法轉移、傾倒引起的污染糾紛和群眾舉報大量增加,水處理污泥的不規范處理已經成為政府、公眾、媒體等共同關注的焦點,也引起了人大和政協等部門的密切關注。
1.2認識滯后,重視不夠
部分污水處理廠尚未充分認識到污泥的潛在危害,缺乏推動污泥處理處置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同時也尚未形成公眾參與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及時介入不夠。
1.3能力不足,處理處置率低
目前污泥設施建成數量少,有效處理處置率低;仍以直接填埋或堆放為主,大部分不符合環保和國家明確規定要求;同時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污泥處理處置率也有差異。
1.4建設不快,工藝不高
由于管理、資金、技術等原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步伐緩慢;同時工藝設計水平低,污泥處理處置投資低,污泥處理處置狀況混亂。
2 污泥處理處置政策要求
對固體廢物特別是污泥的處理處理處置,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的七項重點任務,其中有一項就與污水處理污泥污染防治緊密相關。環境保護部辦公廳文件《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辦[2010]157號)中明確要求:由于部分污泥隨意拋棄、傾倒,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抵消了部分“污泥減排”的成果,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要從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維護環境安全出發,充分認識污泥環境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抓好抓好污泥處理處置工作是全面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基礎,把污泥處理處置和廢水處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污泥處理處置作為污水處理的重要內容一并部署、一并推進,以真正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
3發展政策探討
為切實推進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運營的市場化進程。改革現有的管理體制和價格機制,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鼓勵外資與民企參與經營污泥處理處置過程,實現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的投資多元化、運營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的開放式、競爭性的建設運營格局。
3.1技術政策
污泥處理處置應按照就近處理處置、因地制宜、資源優化原則進行處理處置,按照地區差別實行分類指導,要充分發揮集中處理處置的規模化效益和技術優勢,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環境條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選擇處理處置模式,推進工業企業污泥規范化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鼓勵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堅持在安全、環保和經濟的前提下實現污泥的處理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達到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為引導污泥環保產業發展,增強環境管理的決策性,污泥處理處置工藝技術要滿足國家頒布技術政策要求;污泥處理處置工作要按照“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總體要求,按照污泥特性、產量及分布等特點,堅持“因地制宜、技術多元、協同處理處置、循環利用”的原則,綜合考慮經濟可行、技術適用、工藝先進、形式多樣的污泥處理處置方式,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污泥處理處置路子。
3.2產業政策
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和“污染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的原則,綜合考慮污泥種類、性質、處理處置方式、收益等因素,研究制定相關收費和鼓勵性政策,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鼓勵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污泥處理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促進污泥處理處置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營。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納入污水處理成本,采取適當提高污水處理費收費、撥付標準或財政補貼的方式籌措污泥處理處置費,明確污泥處理處置的直接承擔主體是污水處理企業,污水處理企業負有對本企業所產生污泥合理處理并最終達標處理處置的責任。保障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正常運營。鼓勵對污泥處理處置給與稅、費優惠政策。建立有利于污泥處理處置產業發展的減免稅、國債等稅收、財政措施,推動污泥處理處置的發展。
明確將污泥處理處置的運營費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費范圍,單獨核算,切實保障處理經費的及時支付。由于我國目前大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偏低,收取率不高,需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逐步實現污泥的經濟價值,以此為基礎建立科學的價格補償機制。合理的污泥處理價格有助于:①確保污泥達標處理后對環境的零排放;②建立運營投資價格補償機制;③鼓勵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不斷降低污泥處理運行成本;④降低污泥肥料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提高污泥肥料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確保污泥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處置。
3.3管理政策
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全過程監管。污水處理廠是污泥產生的源頭,各污泥產生單位必須建立污泥產期、產量、去向等詳細臺帳,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從源頭入手,實施嚴格的登記和管控制度。要加強污泥運輸環節的管理,污泥從出廠、運輸、直至處理處理處置地均應辦理相關交接手續,并建立轉運聯單制度,定期將聯單記錄結果上報地方環保部門。污泥運輸應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沿途拋灑,更不得隨意傾倒。要加強對污泥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及其終端產品應用的全過程監管,做到污泥全處理處理處置,杜絕產生二次污染。
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范文5
關鍵詞:危險特性;鑒別;優化方案
中圖分類號:X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14203
1引言
危險廢物鑒別,是指鑒別機構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按照《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等相關標準進行采樣和檢測,給出固體廢物危險特性結論的過程。《“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要求“建立健全危險廢物鑒定機制和制度,國家和省級環保部門要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組織固體廢物屬性和危險廢物鑒定工作”[1~3]。我國于1996年頒布實施了《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并于2007年進行了修訂;于1998年頒布實施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并于2008年和2016年進行了修訂。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于201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固體廢物鑒別導則》
(試行)、《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固體廢物檢測方法標準等初步構成了危險廢物鑒別體系。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危險廢物鑒別體系。
筆者針對江蘇省內光伏行業、印染行業和非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等重點行業的污泥危險特性的具體案例分析,總結出了該省現行危廢鑒別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典型行業污泥危廢鑒別的優化方案。
2現行危險廢物體系存在的問題
2.1鑒別標準因子不全面
《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鑒別項目包括腐蝕性、易燃性、反應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質含量和急性毒性,涵蓋了綜合性指標和特異性指標,包括了化學指標和生物指標。但是危險廢物鑒別工作中所依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編制于2016年而且物質主要集中在小分子物質方面,對于近些年新合成的部分有毒大分子物質未能做到及時的增補,造成在進行危險廢物鑒定工作時樣品或樣品檢出物不在浸出毒性或毒性物質含量危害成分項目名錄之列的情況時有發生,如:印染廢水污泥鑒定中,部分染料及染料助劑等大分子物質未包含在浸出毒性或毒性物質含量的因子中。
有些項目的測定如氟化鈉、氟化鋅、氰化鈉、氰化鋇等無法直接測定其物質的含量,而是通過測定無機氟化物和無機氰化物的值來通過分子量折算,因此并不具有準確性,其參考意義也有待考證。同時浸出毒性中已測定的物質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苯等在毒性物質含量中仍然包含,造成重復測定和雙重標準。導致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可能出現漏洞盲區死角,給危廢鑒別科學性帶來不確定性,進而給固體廢物決策管理帶來一定風險[4~6]。
2.2鑒別程序不完善
現行危險廢物鑒別流程及鑒定體系下,危險廢物鑒定工作的周期普遍較長。原因主要為樣品數量多、采樣及檢測時間長。鑒別周期過長造成企業對固體廢物的管理出現滯后,在鑒別的過程中會出現鑒別對象的不合理處置,對環境可能造成危害。同時鑒別結論的認定缺乏靈活性,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可能會因技術、市場、政策等多種原因發生一些工藝或原輔料等方面的變更。直接要求企業重新開展危險廢物鑒別工作,企業負擔重且不科學。
同時危險廢物鑒別工作開展過程中涉及到多個部門,各部門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致使危險廢物鑒別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環評審批、竣工驗收及危險廢物鑒定分屬不同的環保主管部門負責,各部門之間如何解決上述矛盾,如何對危險廢物鑒定工作的介入時間進行明確的定論,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2.3鑒別工作缺乏環境監管
為有效監督鑒別機構的鑒定質量,確保鑒定結果“準確、公正”,根據目前該省鑒別流程,環保主管部門將每年對鑒別機構完成的鑒別報告進行抽檢,抽檢比例數量不少于10%,但截至目前,該省尚未開展對鑒別機構的考核工作。
在際鑒別工作中,鑒別機構對檢測機構的采樣過程進行監督,陪同采樣,但對檢測機構的分析過程無法做到監管,第三方檢測機構能否保證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代表性尚有待論證。如何對檢測機構進行監管,在檢測機構采樣、分析過程中需采取哪些措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另外,目前管理部門對固體廢物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危險廢物方面,對于鑒定后的固體廢物缺乏有效的監管,既沒有相應的管理部門,也沒有完整的規章制度。雖然鑒定對象被鑒定為一般固廢,但若處置不當,也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如氟化鈣污泥在資源化利用過程中若處置不當,可能存在一定的環境隱患:由于氟化鈣在水及酸雨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浸出量遠大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限值,如氟化鈣污泥直接用于鋪路或填埋,其中的氟容易通過降水隨地表徑流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處置不當會引起地表水中氟化物濃度增加,造成地下水及土壤中含氟量超標,引起二次污染。
3典型行業污泥危廢鑒別優化方案
3.1鑒別因子有針對性選取
從企業的原輔材料、生產工藝、污水處理工藝、污染物遷移等環節結合初步采樣結果分析了待鑒別固體廢物中可能存在的鑒別因子。各種污泥經原輔材料的遷移轉化,鑒別因子較為復雜。從上述結果來看,不同的行業的檢測因子是不同的,但當企業類型一致時,檢測因子基本一致,略有差異。
3.1.1易燃性和反應性鑒別因子
目前江蘇省鑒別的固體廢物對象主要為廢水處理污泥,對照易燃性和反應性鑒別標準中的條件,污泥基本可以排除易燃性和反應性。
3.1.2腐蝕性和急性毒性鑒別因子
從目前開展的鑒別項目來看,腐蝕性速率和急性毒性初篩這兩項的檢測周期長,費用高,導致鑒別周期長、費用高。氟化鈣污泥因其酸堿影響較大,腐蝕性速率的檢測還是必要的,但是針對印染污泥及非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泥,其腐蝕性速率和急性毒性初篩遠遠低于標準值,因此建議,對這兩項可不納入檢測,腐蝕性僅檢測待鑒別固體廢物的pH值,如pH值超標,再復測其腐蝕性速率指標。
3.1.3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質含量鑒別因子
光伏企業因原輔材料及廢水處理工藝的不同,因子略有不同,氟化鈣污泥中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質含量鑒別因子大部分為無機物質,主要為銅、鋅、總鉻、鎳、總銀、無機氟化物等。因此建議光伏行業的主要檢測因子為部分重金屬和無機氟化物因子。
印染污泥因使用的染料不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質含量鑒別因子略有差異。使用活性染料的企業有機物因子主要為硝基苯、硝基苯胺類、萘胺類以及酚類物質;使用分散染料的企業的有機物因子主要為苯酚、苯胺類等。無機物因子涉及染料中管控的銅、鋅、總鉻、鎳和可能含有的氟化物、氰化物類物質。
污水處理廠的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質含量鑒別因子因其接管企業類型的不同而不同。接管企業為電子行業時,鑒別因子主要為無機化合物和鹵代烴類物質;接管企業為印染企業時,主要為無機物質和苯酚、苯胺類衍生物;接管企業的類型較多時,鑒別因子也隨之變得復雜。
綜上所述,鑒別因子的選擇因企業類別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異,應進行針對性的篩選。氟化鈣污泥的鑒別因子主要為腐蝕性、部分重金屬及無機氟化物;印染污泥的鑒別因子主要為pH、銅、鋅、總鉻、鎳、氟化物、氰化物類無機物質,根據染料的不同成分選擇硝基苯類、酚類、苯胺及其同分異構體類物質;非重點行業工業污水處理廠的鑒別因子根據其接管企業的類型進行針對性選取。
3.2鑒別流程部分程序適當簡化
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固體廢物危險特性的鑒別程序中,需經兩次檢測分析:初步采樣檢測分析和正式采樣檢測分析;經兩次專家評審會:鑒別方案專家評審會和鑒別報告專家評審會。通過分析,廢水處理污泥基本上均不屬于危險廢物,因此在鑒別流程中部分程序可以適當簡化。
3.2.1初步采樣檢測分析
根據前面章節的分析,初步檢測中檢出的物質大部分均可以通過分析原輔材料、生產工藝、廢水處理工藝、污染物遷移等得出,因此可以不需要進行樣品的初步檢測,直接通過污染物遷移確定其正式采樣鑒別因子,如在鑒別方案專家評審會上專家對鑒別因子有異議,再根據需要開展樣品檢測。
3.2.2鑒別報告專家評審會
鑒別報告僅是在通過專家評審后的鑒別方案中補充檢測結果,相較于鑒別方案的編制工作,鑒別報告的工作難度較小,因此只要鑒別機構按照鑒別方案專家評審會上專家提出的要求及相關鑒別規范進行報告的編制,根據相關標準確定b別結論,無需進行鑒別報告的專家評審會,這樣有利于縮短鑒別周期,提高鑒別效率。
3.3加強后續管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
含氟污泥、印染污泥和污水處理廠污泥往往在鑒別后均不屬于危險廢物,但還是比其他一般固體廢物具有更多的環境風險性。氟化鈣污泥堿性較高,如管理不當,被隨意堆放丟棄或作為一般固體廢物進行填埋,會造成氟離子污染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造成環境質量超標。印染污泥由于含有大量的染料、助劑及衍生物,如簡單的填埋或直接暴露在曠野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或成為土地的遺留污染源;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成分較單個企業的污泥成分更為復雜,造成二次污泥的可能性更大。
針對這些現狀建議對這些固體廢物進行分類管理,區別于一般固廢,作為嚴控廢物進行管理,有效防范這些污泥帶來的一些潛在的環境隱患。另外,針對各類污泥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可進一步探討其資源化利用方式的可行性。如氟化鈣污泥含有大量的氟離子,可作為副產品出售、作為螢石替代劑應用于煉鐵過程中的脫硫、作為飛灰的穩定化添加劑以及通過浮選回用污泥等;印染污泥因具有一定的有機成分,可作為燃煤的輔助燃料,生產陶粒和懸浮材料;多種污泥由于具有團粒、顆粒堅硬等特性,可資源化利用燒制輕質的節能磚,生產水泥壓制品,制作陶瓷等[7,8]。
4結論與展望
本文通過研究我國及江蘇省危廢鑒別體系,分析了我國現行危廢鑒別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典型行業污泥危廢鑒別的優化方案。為后續危廢鑒別體系及程序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目前,我國危險廢物鑒別工作正處于試點階段,雖然已建立了初步的鑒別體系,但尚不完善。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水平,仍需繼續加強我國危險廢物鑒別體系研究,總結試點工作開展經驗,盡快完善現行的鑒別工作體系以及試行的鑒別工作程序等,正式的危險廢物鑒別程序及鑒別機構管理工作方案等指導性文件,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危險廢物鑒別工作。
江蘇省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并借鑒鑒別工作開展較好的其他省市的經驗,進一步對該省危險廢物鑒別體系及鑒別流程進行完善,強化監管,加強全省危險廢物鑒別能力建設。
2017年6月綠色科技第12期
參考文獻:
[1]
王琪,段華波,黃啟飛.危險廢物鑒別體系比較研究[J].環境科學與科技,2005,6(28):16~18.
[2]林鋒,張瑜,沈莉萍,等.我國危險廢物鑒別體系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16(2):77~79.
[3]孫紹鋒,胡華龍,郭瑞,等.我國危險廢物鑒別體系分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40(2):37~39.
[4]段華波,王琪,黃啟飛等.中國危險廢物名錄研究[J]. 四川環境, 2005, 24(3):94~97.
[5]黃鳳娟,柴春紅.《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在危險廢物管理中的存在的問題[J]. 環境與發展, 2013(5):10~11.
[6]陳小亮,呂晶.固體廢物危險特性鑒別有關問題的思考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4, 39(4):48~50.
污泥處理存在的問題范文6
小城鎮不同于大城市,工業化建設較為薄弱,因此小城鎮污水中并不含有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相較于大城市,小城鎮的污水一般都是居民的生活污水、餐飲行業的污水、公共衛生設施排放的污水等。小城鎮的污水應該是比較好處理的,但是在污水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卻嚴重制約了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也成為了小城鎮經濟發展的桎梏。
2城鎮污水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2.1地下管網的規劃存在問題
小城鎮的地下管網往往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因而雨水和廢水混合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混合處理。管網的規劃存在問題,會極大地增加污水處理設施的工作量,費時費力。甚至有的城鎮因為污水收集管網與污水處理設施不配套而造成設施閑置。
2.2城鎮污水處理資金來源問題
科學高效的污水處理系統往往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對于城市這些資金不算什么,但是對于小城鎮,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城鎮,建設污水處理系統的資金來源是個大問題。因而對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主管部門雖然知道建設的好處,想建設,但是往往因為資金問題望而卻步。
2.3小城鎮污水處理工藝設計標準不匹配
我國現行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規范規定的最小規模是第Ⅴ類,即日處理污水規模在1×104到5×104立方米之間。而實際上,許多小城鎮日產生污水的規模到不了這個界限,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日處理污水規模往往為2000到5000立方米。雖然隨著城鎮化程度的加深,污水的量可能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就目前情況來說,污水處理設施建大了是對資源的浪費,而且有的城鎮根本無法籌集足夠的資金。現有設計規范的不匹配是制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因素之一。
2.4污泥處理上存在缺陷
一般來說,污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應該進行濃縮、調制、脫水、穩定、干化或者焚燒,經過處理的污泥可以修復地表破壞嚴重的土地。有技術的可以用污泥發酵有機肥,生產地磚等。但有的小城鎮根本無力負擔污泥的處理費用,對污泥的處理往往沒有照標準操作,將污泥隨意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2.5工業污水沖擊小城鎮污水處理
我國小城鎮地域廣泛,土地價格也便宜,有的廠家就租用小城鎮閑置的土地進行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工廠的進入對污水處理造成挑戰。工業廢水的處理措施與普通生活廢水的處理措施不完全相同,因為工業廢水中含有重金屬和各種有害物質。用原有的處理生活廢水的措施處理工業廢水,效果未必明顯,不嚴格處理就排放很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可以說,工業廢水沖擊了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因此在引進工廠的同時,還應該升級污水處理設施。
3針對小城鎮污水處理中所存在問題的相關對策
相較于其他的污水處理方式,小城鎮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荒地、廢塘來進行污水處理作業。適合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有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和蚯蚓生態濾池,這兩種系統投入較少,節省能耗,工藝簡便,維護簡單,凈化效果卻很好。
3.1人工濕地系統
觀察大自然的凈化程序之后,在20世紀70年代,人工濕地系統應運而生。人工濕地系統是仿造沼澤人為建設類似地區,將污水引入其中,利用自然的生物和物理、化學凈化技術來處理污水。實踐表明建設同等規模的人工濕地的造價和運營費用僅為傳統工藝的1/10到1/2,其所需費用低的特點很適合小城鎮的發展。而小城鎮本身有大量的閑置土地或者廢棄池塘可以利用,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3.2蚯蚓生態濾池
在小城鎮的污水中,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廢水,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因此利用蚯蚓來吸收有機物,能夠避免自然水體因污水而富營養化。這種污水處理方式在上海進行了實驗,很成功,蚯蚓能夠高效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極大程度上避免產生污泥等二次污染物。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