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免疫學技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免疫學技術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免疫學技術

免疫學技術范文1

[關鍵詞] 免疫學技術 生豬屠宰檢疫

[中圖分類號] S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4-0233-01

一、我國生豬屠宰檢疫的現狀

目前我國生豬屠宰機械化、規模化程度逐漸增高,大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也紛紛建廠擴展。另一方面,動物疫病日益紛雜,許多疫病在臨床表現、病理變化上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難以區分。加強動物檢驗檢疫,提高動物檢驗檢疫的水平,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病害生物進入我國,保障我國動物產品的養殖安全與生態環境的穩定;另一方面能控制疾病從疫區向非疫區傳播,減少疾病發生,提高動物產品的質量,維護我國動物產品的國際信譽,從而促進產品出口。在此背景下,生豬屠宰檢疫水平、檢疫技術也必須提高以適應相應的要求。但目前在生豬屠宰檢疫過程中,大部分卻依賴于檢疫人員“一個鉤、一把刀、一雙手、兩只眼”來從事檢疫工作,幾十年來未有新的、快速的檢疫方法得以應用。

二、免疫學技術與生豬屠宰檢疫

免疫學是生物醫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尤其是免疫學技術的長足發展,把傳統免疫學推進到現代免疫學的新時代。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化學發光標記免疫、酶標記免疫、核素標記免疫、生物素和熒光素標記免疫、金標記與稀土元素標記免疫等成為全新的技術門類,極大地豐富了現代免疫技術領域,而且免疫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融合,對免疫學技術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免疫學技術在生豬屠宰檢疫的應用

1.凝集反應和沉淀反應及其應用

1.1凝集反應

顆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結合,在有電介質存在的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小塊,這種反應稱之為凝集反應。目前可用凝集反應檢疫的疫病主要有:豬布魯氏菌病、豬支原體肺炎、豬囊蟲病、豬萎縮性鼻炎、豬乙型腦炎、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副豬嗜血桿菌等。

1.2沉淀反應

可溶性抗原(細菌培養濾液、細胞或組織的侵出液、血清蛋白等)與相應抗體在一定條件下出現沉淀物的現象,稱之為沉淀反應。目前可用沉淀反應檢疫的疫病主要有:豬旋毛蟲病、炭疽、豬支原體肺炎、豬鏈球菌病等。

2.免疫標記技術及其應用

2.1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一種酶聯免疫技術。用于檢測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測抗原(或抗體)。即用酶標記抗體,并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表面,使抗原抗體反應在固相載體表面進行,用洗滌法將液相中的游離成分洗除,最后通過酶作用于底物后顯色來判斷結果。目前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疫的疫病主要有:豬囊蟲病、豬瘟、豬旋毛蟲病、豬乙型腦炎等。

2.2免疫組化技術

免疫組織化技術又稱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它是用標記的特異性抗體(或抗原)對組織內抗原(或抗體)的分布進行組織和細胞原位檢測技術。目前可用免疫組化技術檢疫的疫病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瘟、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等。

3.其他用標記抗體或抗原進行的抗原抗體反應

免疫學技術范文2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醫學教育正面臨著一場革命。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醫學各專業的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以其綜合處理和控制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的媒體信息能力,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直接地展現給學生,產生的效果是傳統的教學形式所不能比擬的。近年來,根據我院實驗教學的現狀,結合學科自身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彌補了實驗教學中眾多客觀條件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1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由微生物學、寄生蟲學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收集多年資料,優選標本,并參閱國內外有關資料,編輯了常見細菌及有關病毒、醫學原蟲、醫學蠕蟲、醫學節肢動物等章節,尤其是寄生蟲學的實驗課程,其內容包括觀察染色標本和活體標本。病理標本和患者照片。通過實物、圖像、照片、錄像闡明各種常見寄生蟲的發育過程、致病機理以及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自制CAI課件,根據實驗、實習課的內容要求,選擇結構完整、清晰的病原標本,分別從肉眼、低倍鏡、高倍鏡等不同角度觀察。將相應的典型結構進行顯微照相,輸入計算機,建立素材庫,并將所觀察的標本由計算機發送到各實驗室,通過對病原標本采集處理,展示的標本畫面清晰,形態栩栩如生,動靜結合,視覺生動,感覺直觀,并對形態易混淆的病原標本進行鑒別,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必要時還可隨意重復觀看,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有關的實驗項目內容進行示范、講解,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使學生記憶深刻,使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難找到的病原體可先從電腦顯示中觀察,然后自己查找,以直觀、形象、動態等多感官特點彌補了傳統實驗教學中無法獲取的教學效果,改變過去學生實驗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從而促進教學個性化的形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興趣,解決實驗教學中的難點,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正如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所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

2 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

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日新月異,不斷涌現,使得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過重,教師勞動強度增大,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難以滿足教學需要。我們要積極地開拓醫學教育新思路,積極推動高新技術在教學一線的應用,才能使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培養出有更加合理知識結構的醫學生。多媒體技術結合顯微攝像系統、電子計算機技術、電視錄像等技術的應用,可大大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使抽象、復雜的內容具體化,節省了大量的講解時間;同時多媒體實驗室提供的立體模型和模擬動畫,在聲、形、色、動、靜等幾個方面的綜合作用下,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快又牢固,輕松地學會觀察、辨認各種病原體結構的技巧。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即使教師備課的效率提高和質量改善,使教師能騰出更多的精力去進行科研和提升教學能力,同時又保證了學生接受同等質量的授課信息,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工作效率。

另外,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生命科學中發展較快的學科,新的病原體不斷被發現,病原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不斷充實深入。多媒體尤其是計算機網絡的快速便捷、時效性,可以為醫學微生物學不斷補充入新的血液,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彌補了教材更新慢的缺點。像SARS冠狀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些對人有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但是在醫學微生物學教材中是沒有的,我們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這些病毒的資料并及時傳遞給學生。

3 節約教學資源,增強辦學效益

免疫學技術范文3

24.33)μmol/L和MN組的(97.47±76.39)μ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免疫檢查;生化檢查;腎臟疾病;血抗凝血酶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25

近些年來, 隨著科技水平不斷進步, 腎臟疾病利用生化檢查以及免疫檢查內容以及檢查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提高, 為腎臟疾病等的診斷、腎臟疾病的治療、預后評估等提供了較為科學的參考依據, 對提高腎臟疾病的確診率以及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 為腎臟疾病的診治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1]。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本院收治的腎臟疾病患者的生化檢查以及免疫檢查的情況, 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腎臟疾病患者90例, 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齡9~67歲, 平均年齡(35.8±18.7)歲;病程15 d~21個月, 平均病程(9.8±3.8)個月。經影像學診斷以及腎活檢病理診斷確定90例患者均患有腎臟疾病。按照病例類型分為MCD組(30例)、MN組(24例)以及FSGS組(36例)。

1. 2 方法 腎臟疾病患者確診為血管栓塞時, 分別測量三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24 h Upro、血紅蛋白計數、Scr以及AT-Ⅲ[2]。利用散射比濁法定量分析, 來完成AT-Ⅲ的測定工作;AT-Ⅲ的濃度>2倍正常值表示陽性[3]。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三組患者均存在血管栓塞癥狀, 經過生化檢查以及免疫檢查的結果顯示:FSGS組的24 h Upro略高于MCD組和MN組;MCD組的血紅蛋白計數略高于MN組、FSGS組, 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FSGS組的Scr水平為(138.56±66.81)μmol/L, 顯著高于MCD組的(89.85±24.33)μmol/L和MN組的(97.47±76.39)μ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腎臟疾病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及早的發現并治療, 對腎臟疾病患者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 通過生化檢查以及免疫檢查, 能及時的對腎臟疾病做出診斷和鑒別, 對后期的治療以及預后判斷有著重要的意義。腎臟的組成中最重要的就是腎小球的過濾功能。腎小球的早期損傷檢測以及腎小球過濾功能的檢查, 就是腎病生化檢查和免疫檢查的主要內容。腎小球的損傷檢查可以通過定量的方式測得[4]。腎小球損傷的早期表現為:患者的尿液中能夠檢測出微量的中分子量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中分子量蛋白, 這是因為腎小球的過濾膜具有屏障作用, 能夠使蛋白質不能透過過濾膜進入尿液。如果尿液中檢測出中分子量蛋白, 說明腎小球的過濾效果已經失效, 需對腎臟做進一步的檢查。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通過免疫濁度測定技術得出的尿微量蛋白以及尿轉鐵蛋白。相關研究表明:Scr、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清尿素(Urea)對于腎小球濾過率(GFR)的靈敏度分別為72%、63%以及51%。腎臟疾病患者的GFR降低正常水平的1/3~2/3時, 肝酐、肌酐的水平才會呈現出異常現象, 無法靈敏及時的反應出GFR[5]。

近幾年來, 臨床越來越重視腎臟疾病當中的腎小管――間質性腎病。其中最重要的檢測項目就是腎小管的標記蛋白TIN。腎小管標記蛋白主要包括低分子量蛋白、尿酶、抗原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當腎病患者的腎小管重新吸收功能受到破壞時, 腎病患者的低分子量蛋白排出量將增加。通過以上, 不難發現, 檢查過程中如果尿液含有低分子量蛋白時, 說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 此項指標可以作為早期腎臟受到損傷的一種檢測指標和標志表現。

腎臟疾病的免疫學檢查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循環免疫復合物、抗基底膜抗體和血清補體等。目前原發性腎小管炎癥診斷過程中關鍵的檢測數據或檢測項目就是抗中性粒胞漿抗體, 把握此就能及時發現腎臟疾病。此外, 隨著生物技術不斷發展, 基因被人類不斷探索發現其規律, 基因檢測越來越多的運用到了腎病檢測中, 其中腎實質基因突變能引發腎臟疾病已經被生物學家和醫學家發現, 此種檢測方法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臨床的檢驗和診斷過程中, 并得到了極大的推廣。此種方法對于潛伏期的患者或無明顯征兆的腎病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等更具有無法替代的意義。

本文研究表明, 不同病理類型的腎病患者, 其血管栓塞特點不是一樣的, 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腎病患者的AT-Ⅲ多處于正常范圍, 膜性腎病患者一般來說尿蛋白均處于正常水平。

綜上所述, 腎臟疾病的生化檢查和免疫檢查具有良好的前景, 對腎臟疾病的診斷、治療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極具推廣價值, 期待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姚迎霜, 余昊徵.腎臟疾病的生化、免疫檢查40例臨床診治分析.吉林醫學, 2012, 33(12):2511-2512.

[2] 張曉紅.腎臟疾病的生化、免疫檢查27例臨床分析.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4, 14(4):94-100.

[3] 劉國勇, 賀理宇, 石艷, 等. 原發性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檢測及其診斷價值. 中國全科醫學, 2015(30):3682-3685.

[4] 成水芹, 龔德華, 季大璽. 血液凈化治療冷球蛋白血癥.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4, 23(1):93-98.

免疫學技術范文4

關鍵詞:美術學習 圖案設計 教學

在中學教學中圖案并沒有做為一門系統的課程納入中學美術課中,所以有許多美術考生只是盲目的臨摹表面的圖形,而不知如何根據不同的物像創作圖案。下面,就此問題來談談學習圖案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充分認識什么是圖案以及圖案的分類

圖案是實用和裝飾相結合的一種美術形式,它是人們把生活中的自然物像,經過藝術加工,使其造型、色彩、構圖等適合于實用和審美目的的一種設計圖樣和裝飾紋樣。圖案也和其他實用美術一樣,是在滿足人們“實用”的物質要求的前提下,使人們在使用與觀賞的同時感到賞心悅、目專在潛移默化之中陶冶人們的情操、從而達到其審美作用與教育作用。

圖案從內容上可分為:花卉圖案、動物圖案、風景圖案和人物圖案四方面;從圖案的構成形式上可以分為: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

二、了解圖案設計的形式美原理

形式美是人們把自然界中各種物像的形體、結構、色彩、線條等方面自然而和諧的原始自然美通過人們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分解、組合、配置,創造出多種多樣既有形式美感又具備實用功能的藝術形象,圖案的形式美原理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變化與統一變化與統一兩者是矛盾的而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可使圖案達到“變中求整”、“平中求奇”,變化與統一完美結合。

(二)對比與調和。是變化與統一的具體化。對比強調各因素之間的差異,使圖案體現出主次分明、層次清晰,達到清晰、生動活潑的審美效果;調合是統一的體現,具有含蓄、和諧、安定的形式美感。

(三)均齊與均衡。均齊是同形同量的結合;均衡是異形同量的組合歹均齊表現的是一種安定一、整齊的美,平衡表現的是,種不規則性和活潑的美。

(四)節奏與韻律.節奏和韻律是來自于音樂和詩詞的術語,在這里節奏體現的是事物的一種連續變化秩序;韻律是不同節奏的巧妙而復雜的結合。

三、圖案創作引導“三步走”

第一步,要讓學生胸中有“竹”,從臨摹中積累創作的素材。教師第一階段可以通過臨摹,讓學生對圖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課程時間有限,不能臨摹很多作品,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資料的作業,比如,到圖書館閱讀或用速寫的形式收集幾十張圖案作品,或在網上存儲一定量的作品。通過收集作品這個作業,學生可以用較少的時間閱讀大量作品,提高知識面與閱讀量,積累一定量的素材,無形中提高了審美能力。胸中有“竹”,創作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第二步,用以舊換新法(半創作形式)引導學生創作。何為半創作形式?即讓學生做同一主題作業,學生找一個跟自己想法相似的優秀作品作為參考,然后對其中某一部分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創作作品。

第三步,進入全創作。前面兩步使學生對創作有了進一步認識,繼而進入全創作階段,就會更順其自然了。頭腦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積累,技能上更熟練,也具備了設計的理念。教師此時再設計一個主題,布置一些創作作業,要求學生在設計時多畫幾個方案進行對比、選擇,教師給予指導,說出一些方案的優缺點,使學生對設計的方案有深刻的認識。選擇好設計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

四、圖案的寫生與變化

圖案的寫生是將自然界中物像的結構和組織關系利用不同的繪畫形式收集記錄下來,再運用圖案構成的形式美法則,設計構成完美的圖案。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寫生方法:

(一)素描寫生是以單色來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明暗層次的方法。

(二)線描寫生是以鉛筆、鋼筆或毛筆單線勾勒出物像的結構輪廓,用線要有剛柔、頓挫等變化,線條要流暢,有力度。

(三)淡彩寫生它是以素描或線描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然后用水彩色進行淡彩渲染,表現對象的色彩關系的一種方法。有鋼筆淡彩和鋼筆濃彩兩種表現形式。

有了寫生稿還不行,我們必須把物象的自然形態通過變化營造出形式美感,從而對觀者產生美的影響.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一)省略法。它是在不失自然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刪繁就簡,去粗取精,創造出整體美感強的圖案形象。

(二)夸張法。它是在省略的基礎上,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突出形與神的美感。

(三)添加法.它是在省略或夸張的基礎上,把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合乎情理地與其結合在一起,充實與美化圖案形象,達到構圖飽滿、變化豐富、主題鮮明、裝飾性強的審美效果。

五、圖案的色彩

圖案色彩不受自然色彩的束縛,可以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色彩的選擇與配合。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如紅色象征溫暖、熱情、勇敢、吉祥、喜慶等;藍色象征天空、冷靜、涼爽、純潔等等,我們可以運用它來搭配出適合的圖案,從色彩的配色上我們還可以分為同類色、鄰近色、類似色、對比色和補色的配合,可以根據色相環上的色彩搭配顏色。在色彩搭配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層次,要有主有次,這樣才能具有突出主題、層次分明、變化統一的美感效果。

六、圖案的設計步驟

圖案設計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構思階段.構思關系到作品的成敗,它可以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一幅圖案設計要達到預期效果,首先必須對造型、色彩、構圖和表現手法有一個全方面的考慮。

(二)草圖階段。是將構思深人具體的實施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將初步的構思逐漸全面豐滿起來,起完稿后,用拷貝紙拷貝紋樣,為下一步打下基礎。

(三)著色階段。首先我們可以根據圖案需要選擇一套適合的顏色(如暖色、冷色或對比色等),選擇一個底色在正稿上均勻涂色,干后將拷貝好的紋樣放在正稿上,將紋樣用力描繪一遍,在正稿上留下痕跡,然后就可以跟紋樣著色了,但是必須注意,色彩各方面的對比關系。

(四)調整階段。著色完成后,圖案設計也就基本完成了,不過我們還要整體的檢查一下,因為圖案要求細致工整,看一看是否還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針對問題加以調整,使形象更完美,主次更加鮮明,線條更加流暢舒展,不要過分修改,以免造成臟亂感,破壞效果。在圖案學習中,明了以上所說的幾方面內容,然后在練習時著重訓練自己把自然美的形象改變成具有裝飾美的圖案形象,再根據圖案的構成形式,做大量的練習,基本上是可以順利應考的。

免疫學技術范文5

一、引言

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藝術設計領域的跨學科研究亦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樣式,不同學科間的交叉研究不僅豐富了本學科的理論與實踐,而且相關學科間理論精髓的融合、互動更具有實際價值意義。作為藝術設計重要分支的書籍設計也有著強烈的融合追求,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圖像隱喻研究緣于對書籍設計的開拓與創新。書籍設計在之后迅速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眾多設計原則,從而指導書籍設計的創作。但在世界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僅僅依靠以往的經驗來指導我們的設計肯定會停滯不前,在這個跨學科綜合研究的時代,融合不同學科、不同領域間的理論精髓來促進書籍設計藝術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本文將語言學中的隱喻理論與設計學科中的書籍設計相聯系,融合兩者理論之精髓,剖析圖像隱喻在書籍封面設計中的表現形式及其工作機制,并運用隱喻性思維,為書籍封面設計提供一種全新的設計思路。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必須認識到隱喻是兩個事物之間的關系,這種認知已經超出了修辭學的范圍;其次隱喻是認知兩個事物的行為,是一種創造。

二、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圖像隱喻

隱喻的修辭學研究從古希臘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中期,始終未能超越語言本身的局限。直至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各學科,尤其是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很多西方學者對隱喻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其中,理查茲《修辭哲學》一書的出版在西方隱喻研究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者在書中首次提出了隱喻互動(interaction)的概念,闡述了喻體與本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喻體映射到本體上產生的隱喻意義等。隱喻的互動理論是書籍封面設計中圖像隱喻研究的重點,圖像隱喻的工作機制以及構成基礎都離不開隱喻的互動性。在書籍設計的創意構思階段,設計師往往會將書籍的主旨思想利用象征性語言落實到封面上,然后將封面的構成元素(如圖形、圖像等)與書籍所表達的內涵相聯系,發現其相似性,從而使封面的構成元素影射到書籍所表達的內涵,這一互動過程便是理查茲所提出的隱喻的互動理論,它為圖像隱喻在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工作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那么語言學中的隱喻理論是如何作用于書籍封面設計的呢?圖像隱喻在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工作機制又是怎樣的?王炳社先生的理論恰巧為我們回答了這一問題,王炳社先生在他的《隱喻藝術思維》中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即隱喻就是思維,而藝術創造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藝術家用隱喻來進行思維的過程。

圖像隱喻將傳統修辭學上隱喻的本體與喻體巧妙的轉換成圖像,使書籍本身所表達的主旨思想成為顯而易見的主體,而將書籍所表達的信息暗示在書籍封面的圖像上,發揮其喻體的功能,使讀者將喻體所隱含的信息投射在主體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上。然而在喻體與本體發生影射關系的同時,還需要遵循指出兩者之間存在的某種相似性這一規律,即通過指出喻體與本體之間的某種相似,使喻體與本體之間形成一種互動影射的關系,從而使喻體隱喻并暗示書籍思想主旨。在進行書籍封面設計創意時,封面上所呈現的圖像便發揮了喻體的功能,在相似性這一中介的推動下,與書籍本體所表達的思想內涵相聯系,從而更加巧妙的將書籍封面的形式語言與書籍所揭示的主旨思想聯系了起來,這便是圖像隱喻在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工作機制。根據福塞維爾的研究,圖像隱喻主要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

混合型圖像隱喻(Hybrid type of pictorial metaphor)

整幅圖畫中的內容并非被視為一個單一整體中的某些部分,而是看做由兩個不同部分所組成的一個統一的對象或完形(完整的形式),其中這兩個部分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屬于不同領域的。解釋這種混合現象通過兩個部分中的一個來理解另一個。在書籍封面設計中體現為,書籍封面由不同的兩個圖形部分組成,在隱喻的過程中,通過指出這兩部分存在的某種相似性,從而用一個圖形來理解另一個圖形,以到達隱喻并暗示書籍深層內涵的效應。

2.語境型圖像隱喻(Contextual type of pictorial metaphor)

對整幅圖像中的一個統一的對象或完形進行理解,要根據圖像上描繪的其他物品所構成的視覺上的語境。語境型圖像隱喻中的對象作為畫面主體,其所屬范疇并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過畫面的語境給出強烈的暗示,從而作為喻體影射到書籍的內涵。

3.圖畫明喻(Pictorial simile)

在整幅圖像中,將一個統一的對象和另一個不屬于同一范疇的對象并置在一起,目的是通過兩個對象中的后者來理解前者。

4.整體隱喻(Integrated/embodied metaphor)

即使沒有語境暗示,一個統一的對象或完形只要和其它對象存在某種方面的相似,便可以為其所用,即通過指出封面形式語言中的圖形與書籍內涵之間存在某種相似,使本體與喻體之間產生一種聯動性,從而讓讀者通過封面便能與之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書籍封面設計中圖像隱喻的美學意義

書籍封面設計中圖像隱喻的成功運用,不僅能切合書籍的內容主旨和情感,提高封面形式語言的表達力,同時還可以使人們在視覺上體會到獨特的美感。因此,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圖像隱喻有著非凡的美學意義。在不同的封面圖像隱喻中,圖像隱喻形式也具有不同的特點,但一切的出發點都在于對美的最求和對生命的理解,本人認為書籍設計中圖像隱喻之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簡潔美

書籍設計是一種比較貼近大眾的藝術形式,因此,封面設計的圖像內容必須貼近生活,易于被人們理解。簡潔明快、講究意蘊即是書籍設計的一大顯著特征。在書籍封面這塊寸方之地,畫面形式語言即要簡明又要在有限的篇幅內表達盡可能多的信息,所以書籍封面設計中圖像隱喻的美學特點之一就是構圖簡單、淺顯易懂,形式語言簡明扼要。

新奇美

古語說:“入蘭芝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市,久而不聞其臭。”指的是人們對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東西,就會減弱感覺的敏感程度,反之就覺得新鮮、奇特、別致、耳目一新。因此,書籍封面設計中圖像隱喻畫面的獨創性,使封面形式語言新鮮、別致,給消費者中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和美感。封面圖形與書籍內涵的映射互動往往能是讀者產生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幻象美

在書籍封面中用圖像隱喻制造幻象,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在人與書籍之間建立一種現實―理想、物質―精神的關系,在讀者與書籍主旨之間構架起一座精神溝通的橋梁。在產生隱喻效應的同時,使讀者感受到獨特的幻想美。

意境美

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是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繪表現出的境界和情調。書籍是承載文學的一種立體形態,是文學作品的棲息地。 書籍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就是給書本身與讀者之間架一座橋梁,在封面設計過程中不能把文字內容羅列在這寸方之地,也不能將文學形象直接再現于封面之中,所以我們要運用圖像隱喻這一媒介,運用象征這一藝術創作規律來巧妙的隱喻并暗示書籍內容所表達的意境,從而使讀者產生聯想,創造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意境美。

四、結語

免疫學技術范文6

廣義的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和封四,具有保護、裝飾、達意和廣告的作用[1]223224,這里討論的醫學期刊封面系指狹義的封面,即指封一。目前,醫學期刊封面設計已有改觀,不乏優秀的作品,但仍存在創新不足、審美觀念老化、缺乏品牌意識等問題。優秀的醫學期刊封面設計,要迎合醫學專業讀者的審美心理,符合其審美趣味和欣賞習慣。在進行封面設計時,應掌握以下幾項要求。

1.1形式與內容相統一期刊傳播的文化信息決定其封面創意的軌跡,封面是內容的表象和含量的外延[2]。醫學研究領域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臨床醫學又包括內科學、外科學等,各個學科又細分為不同的專業,每一學科和專業都有各自研究的對象和特點;因此,確立期刊封面的設計思想、主題和風格,應從期刊的專業特點和讀者定位出發,設計出與之相一致的表現形式,或莊重嚴肅,或含蓄蘊藉,或淡雅脫俗,或明快簡潔,或新穎奇特。封面的形式及風格,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辦方和編輯出版者的辦刊理念和學術追求,以及刊載內容的學科專業范圍、屬性、特點和特定的作者、讀者群的定位[3]。新版《放射學實踐》封面簡潔和諧,樸實親切,每期都會刊載各種不同的影像圖片,配以重點論文的主題,引導讀者關注數字化、微創化、遠程診斷等影像醫學發展趨勢的最新報道,激發讀者對醫學影像學診斷與治療新技術、新知識的探求,在展現醫學影像學奧秘的同時,展示了科學的美麗,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4]。

1.2規范化與個性化相結合醫學期刊的學術屬性決定其封面必須有一定的嚴肅性和規范性,必須有一定的格式,符合一定的標準。首先要按GB/T3179—2009《期刊編排格式》,在封面指定的位置上依次注明刊名、刊名漢語拼音、英文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主辦者,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及條碼等。這些規范化的格式,有利于光盤網絡數據庫的檢索,也反映了期刊的連續性藝術;但是,如果所有的期刊都是同一張嚴肅的面孔,缺乏個性,就會顯得十分乏味。封面設計藝術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讀者第一印象的好壞,是對讀者視覺的審美傳遞,也是藝術與文化通過封面作為載體的創意和個性化表現,不應將其理解為各類視覺元素的簡單構架,要“賦予其新穎的創意和個性化表現,以極為強化的形象展示給讀者,以期達到刊物的形式和內容的互動關系及全新的視覺效果”[5];因此,應在規范許可的范圍內對封面進行藝術的加工,以突出醫學期刊的個性,只有期刊的規范化與個性化完美結合,才能設計出成功的封面。《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每期封面均刊有名畫,并在文中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從藝術的角度吸引讀者,使本來枯燥的專業期刊變得十分活潑、高雅,讓人過目不忘[6]。

1.3穩定性與變化性相結合期刊作為連續出版物,有其延續性和穩定性,醫學期刊的封面設計在一定時期內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既能穩定基本的讀者隊伍,又有利于期刊品牌與風格的形成。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中的“國際”系列,如《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等,曾是《國外醫學》系列,原就采用統一、相對穩定的封面設計,更名后這類期刊封面設計方案仍保持一致,莊重大方,突出系列雜志的整體效應和品牌效應,封面上3個相連的花環意義深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醫學期刊雖有相對穩定的讀者群,但數十年不變的面孔,易讓讀者產生審美疲勞,而且,讀者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也會對專業期刊提出新的要求,而不再停留在“溫飽水平”,希望在閱讀期刊內容的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審美感受;因此,醫學期刊的封面設計應是一個基于基本風格,進行不斷調整、創新、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還應關注市場和讀者的反映,給予讀者以第一時間的打動。刊名好比人的面孔,色塊、圖案好比人的衣服,可以在刊名字體、字號不變的前提下,適當更換色彩、圖片,以增強期刊封面的新鮮感和藝術魅力。

1.4整體與局部和諧統一期刊的封面設計是借一定大小的紙張幅面所提供的空間而進行的,在封面的方寸之間,設計者應用均衡、統一、節奏、對比、重復、重點和動勢等基本原則對文字、圖形、色彩等封面視覺元素進行組織架構,使得各視覺元素整齊、連貫、映襯、呼應、嚴密、平衡、一致[7]。設計時要安排好封面的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關系,使封面各個視覺元素構筑成最終有組織、有系統的視覺空間,做到整體協調統一,局部呈現韻律和變化。《眼視光學雜志》在封面的右上角鑲嵌著一只經過放大處理的藍黑色眼睛,顧盼有致,眼睛的右上角嵌有一橘黃色塊,封面的主基調為黃綠色,設計者用具有中國韻味的黑色書法體刊名將原本分離的色差較大的色塊有機地連在一起。這樣既可把握封面設計的整體性,又使局部畫面充滿生機活力,讓讀者充分感受到整體與局部和諧統一后給人帶來的那份藝術視覺沖擊力。

2醫學期刊封面設計的視覺語言

視覺語言是以視覺可以認知的表現形式闡述信息的過程,它借助于視覺圖像來傳達信息的設計,以文字、色彩、圖形等為視覺認知語言的基礎元素進行藝術表現[8]。

2.1文字語言平面設計的字體大致分為2類:一是以西方文字為代表的字母文字,如希臘語系文字;二是以東方文字為代表的獨體文字,如漢字[9]。文字既具有語言意義,又是抽象的圖形符號,它是點、線、面設計的綜合體,如一個字可以看成一個點,一行字可以看成一條線,一段文字可以看成一個面。文字設計主要從字體的使用、字號的選用以及在封面中的位置等方面來進行。封面所用的字體主要有印刷體、手寫體和美術字。印刷體可應用于所有文字;手寫體可用于刊名;美術字變化多,可用于刊名和要目等。醫學期刊除刊名外其余文字宜使用稍小的字號,給人以理智、冷靜的感覺。文字在醫學期刊封面中的位置主要有三段式、對角式和一角式[1]229等。刊名的設計是刊物的點睛之筆,是讀者鑒別期刊的重要標志;因此,這里主要討論刊名的設計。封面的上半版比下半版更具強勢,刊名通常應以橫排形式固定在封面的上1/3位置,這樣可以獲得醒目效果。也有期刊,如《中華醫學雜志》采用豎排形式。刊名字體型號的選擇,應與刊物性質和內容的搭配密切相關。醫學期刊的中文刊名字體可以采用印刷體和書法體,書法體可以美化封面,增強藝術感染力。刊名的字號大小可以不一致,其中需要強調部分所用字號可以稍大一些。如《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其刊名為黑色、規整的印刷體與紅色的書法體(“中西”)結合而成,“中西”2字比其他字要大一號,排列錯落有致,既有現代感,又有民族特色。刊名要與封面其他文字具有強烈的對比,產生層次感和節奏感,避免封面元素均衡。可以對刊名在造型、筆畫和構架上進行裝飾,如把刊名做成立體浮雕狀,并在名字下加上投影,從而產生空間感,增強視覺沖擊力;也可將字體反白,字的四周用重色烘托,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感;還可以借鑒英文字體編排的藝術手法,體現設計中的自由風格[10]。此外,刊名在較長周期內要保持一貫的風格,以保證其穩定性。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漢字還是英文,都具有俊秀、渾厚、奔放、飄逸等各種風格,能讓讀者去品味體會。字母文字比漢字更具形式感,更便于設計。例如中華醫學會“中華”和“中國”系列雜志封面左側35mm寬的深色塊內均印有3個CMA(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的首字母)的字樣,頂左底右,CMA這3個字母被適當地變形,并用連接的藝術手法在各個字母加邊線,將其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美觀的統一體,既形象地代表了中華醫學會這個品牌,又具有現代韻律感。但是,目前國內醫學期刊利用英文字母的特性對封面進行設計尚較少,若能把國外字母字型藝術變化的手法應用到國內醫學期刊上,將會給期刊封面帶來全新的感覺。

2.2圖形語言圖形是人類通過視覺形象傳達信息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是人類視覺語言的基礎,比文字更形象、更具體、更直接,在一瞬間便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圖形的形式有黑白畫、彩色插畫、攝影照片等,表現方法有抽象的手法、圖案的手法和寫實的手法等[1]231。

2.2.1寫實的手法醫學期刊封面圖形多采用此法:1)在封面構圖中融入醫學元素,期刊專業特點一目了然。可選取與期刊主題或本期專題相關的醫學類圖片,如《解剖學雜志》每期都選用內文中重點文章的一幅圖片作為封面圖形。2)融入民族元素,體現民族特色。如《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醫雜志,英文版)選擇青花陶瓷作為標志性的構圖元素,恰好又符合當下流行青花瓷的時尚。3)刊登專業會議的新聞圖片或本領域內的名人照片等,如《人民軍醫》每期封面都以一位人民軍醫的風采吸引讀者的眼球,內文并配有封面人物簡介。4)刊登廣告圖片,既能美化封面,又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如《醫療衛生裝備》在刊名下方刊登大幅廣告,廣告圖不但沒有搶占風頭,反而將剛勁有力的紅色書法體刊名托到讀者眼前。

2.2.2圖案的手法醫學期刊的封面也可設計一種能表征期刊屬性或者專業特點的圖案和符號,參與封面的構圖。如《中華泌尿外科雜志》以2個腎、2條輸尿管和1只膀胱連接起來勾勒成泌尿系統的一個剖面圖作為封面圖案,直觀而形象地表征了期刊的專業特點。還可以根據刊物特點設計新穎而有代表性的刊徽,點綴封面,增強穩定性。如《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封面在墨綠的底色上配以黑色刊名,顯得有些灰暗,但刊名下方一枚金色的白求恩頭像徽章,一下子打破了這種沉悶。

2.2.3抽象的手法醫學期刊也可以采用這種手法設計出能反映專業特點的藝術構圖。如《沈陽醫學院學報》封面的主體是一條“S”(刊名第1個字母)形路,路面則以富有醫學含義的DNA雙螺旋樣圖形鋪就而成(顏色由紫到藍漸變),由封面的左下角向上向前蜿蜒開去。整個構圖抽象而富有含義,“路”由近及遠寓意了學院的發展和未來,亦可理解為學院中“教師”和“學生”2大主體的共同發展,或理解為醫患關系的和諧。DNA雙螺旋則表明基因工程已成為醫學生物技術的核心技術,造福人類健康的作用是無限的,醫學生任重道遠,而雙螺旋的向上延伸宛如升騰在科學上空的瑰麗彩帶,令人神往[11]。

2.3色彩語言色彩是視覺效果中極敏感的因素,最引人注目[12]。期刊的封面色彩應該與期刊的內容和品牌氣質協調一致,醫學期刊的內容嚴肅、莊重、權威,底彩一般不宜過濃,以淡冷或暖色為基色。任何一種彩色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純度3大屬性,期刊封面設計的色彩處理也主要從這3大因素來進行,同時要考慮色彩的冷暖、面積、數量、調和、呼應等因素,才能使色彩協調。

(1)色相即每種色彩的相貌、名稱,如紅、橘紅等。醫學期刊封面在配色時應以一種主要顏色集中或分散地占有相當的面積,再從中點綴小面積的其他顏色。這樣主調鮮明,并能產生色彩變化,使整個設計既顯得統一莊重,又不乏對比變化,給人以良好的視覺感受與審美樂趣。如《嶺南現代臨床外科》的封面以蔚藍色作為底色,封面頂部開白窗,黑色書法體刊名橫排于其上,封面中下部左側是色彩豐富的豎排風景畫,右側為本期主要論文的題名,以白色字豎排,形成一條條白色的豎線,與右側的風景圖片形成呼應的關系,左下角開白窗刊印條碼,與刊名呼應,右下角黃色的刊徽和橘黃色的年份及期號與圖片呼應,整個構圖點、線、面協調統一,富有節奏感,給人以典雅優美、清新自然、對比鮮明的視覺沖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禽交|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a国产一级 | 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伊人色综合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台湾一级毛片永久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v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播放 |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 国产中文久久精品 | 免费在线观看的视频 | 不卡免费视频 | 韩日精品视频 | 毛片综合| 高清 国产 日韩 欧美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 精品国产网站 |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 青草青99久久99九九99九九九 | 日韩精品欧美亚洲高清有无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20 | 国产精品亚洲国产三区 |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视频 | 亚洲欧美偷拍另类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九九国产 | 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欧美色图 |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不卡在线看 | 国产淫语打电话对白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