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中等職業教育歷史知識點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中等職業教育歷史知識點范文1
關鍵詞 醫用化學 學生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醫用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拉動了高中生源,造成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生源總體素質大幅下降,個別學生因為某種原因未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最突出的表現: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在同一個班里,有好、中、差學生之分。部分學生毫無學習動機,對學習絲毫沒有興趣,這樣的學生給醫用化學教學帶來一定困難。
2 學生的心理特征
2.1 時代特征
目前,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使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學生走在了信息的前沿,和諧的社會環境更增強了中職生的獨立意識,他們具有叛逆性,敢于挑戰權威。傳統的教學遵循以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掌握性較強,容易引導學生記憶學習的要點,而一味“滿堂灌”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中職學生的需求。他們希望接受一些新的信息、新的教學模式。
2.2 興趣特征
現在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應用技術型人才,因此加大專業課和專業實踐課的教學。學生專業課課程較多、造成對醫用化學的認識不深刻。部分中職學生認為醫用化學與自己今后從事的工作相差很遠,因此對學習醫用化學興趣不大,不愿在學習醫用化學上花費時間,期末看書僅僅為了應付考試。①
2.3 思想特征
進入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習的部分學生,非常希望成醫學專業中的成員,他們對未來職業目標非常明確。他們通過電視、報紙等獲得了對醫學專業的一些簡單了解,造成這些學生往往相當重視臨床專業課的學習,從而忽視了文化基礎課的學習。他們覺得醫用化學這門課學好學壞都一樣,甚至天真地認為醫用化學學不學都一樣。正是由于對醫用化學課的偏見,絕大一部分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不動腦筋,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化學課堂上看專業書、做專業課習題,尤其臨近專業課的考試,更是不乏這種情況。同類型的題目,課堂會做,課后不練習,想問題膚淺,只了解表面知識,不僅不能融會貫通,而且還缺乏創造性。
2.4 感情特征
很多學生對教師基本都有這樣的感覺:教師上課來了,下課就走,根本沒有在教室多停留的時間,師生交流溝通太少,甚至到了學期結束,個別教師甚至不能完全認識所授課班級的學生。生疏的師生關系必然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3 提高中職學生學習醫用化學的興趣
我們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它不僅是一門古老的自然學科,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人類有著不解之緣。人類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與化學息息相關。
化學與醫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化學家看來,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器,人類的一切生命過程都是極其復雜的物種變化過程。比如:食物在體內轉化為維持生命所需的蛋白質、糖類、脂肪和激素,均須在酶的催化下進行,酶使化學反應變得迅速和有選擇性。酶和一些重要的蛋白質都是在基因的指導下制造出來的,基因所攜帶的信息告訴我們人體該有那些氨基酸、如何排列成鏈,以及如何構成正確的形狀來制造出人體需要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質。化學就是這樣不斷地揭示人體的奧秘,提供有關生命與疾病的化學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化學家們不斷地制造出新藥,維護著我們的健康,延長著我們的生命。
在醫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學習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習思維方式,用化學的眼光去觀察物質世界,去理解物質世界的發展變化規律。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定要十分重視。在實驗中要規范操作,仔細觀察,聯系理論,認真記錄,逐步提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實驗逐步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學風。學習醫用化學還要善于總結歸納,找出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4 增強醫用化學課的魅力
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多方面能力以及形成穩定思想觀念的主陣地是課堂。從以下兩方面的課堂教學入手:②
4.1 實施分層教學
教師授課時需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學生掌握知識程度,“以適用為目的,以夠用為標準,以理解概念,強調應用為重點”,分不同層次教學,從而使優等生更進一步提高,中等生得到一定的發展,利用課余時間給后進生補課。
4.1.1 改革教學手段
中等職業學校的目標是培養既具備必需的理論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操作型人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常會有教學任務多,課時不夠用,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際技能訓練顧此失彼的矛盾。為了保證理論課,實驗課課時少,影響了動手能力的提高。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信息量大,可大大加快學習的進度,對理論課的教學,可對教學內容提綱挈領,分層舉例解析,誘導學生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及時反饋,調整學習狀態。還可根據需要,對整節課進度進行調節,有選擇地使所演示的內容再現。這是傳統教學中板書所無法達到的。例如課堂結束前,往往需要進行總結,由于黑板空間小,僅能容納有限的板書,整節課的內容無法完整重現。然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只需要輕點鼠標,即可重現這一節課的任何內容,既節約時間,又使知識得到強化和系統的掌握,提高了學習的效率。③
4.1.2 增強課堂引入的趣味性
教師應該轉換教學觀念,樹立“以教師講授為輔,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觀念,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去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中職學生們認知特點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是那些他們有些知道,但又并非完全了解的知識。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抓住學生這種好奇心理,將學生推向迫切解決問題的狀態。例如:在講授“醇”這一節課時,引入新課時候,筆者先非常有感情地朗誦詩人杜牧的兩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接著〔提出問題〕從杜牧詩句可以知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充分掌握了釀酒的方法。同時我國已經具有幾千年的釀酒歷史。哪位同學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的制作工藝是什么?它主要性質和用途呢?分子式如何寫?問題一提出,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和研究一下,同學們這節課聽得特別認真。
4.1.3 滲透化學史知識
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一部化學發展史,現在的很多教材對化學發展史的介紹比較膚淺,基本不能滿足新時期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應適當結合教學內容,有選擇地介紹部分歷史上比較有名氣的化學家的事跡或化學發展史。例如筆者在講到苯時,給學生講述了著名科學家凱庫勒廢寢忘食地想苯的結構,后來在夢中“偶然”遇到了碳原子象蛇樣頭咬著尾巴,受到啟示后就提出了苯分子結構的假想。學生通過對化學史的了解,更好地知道化學發展的過程,學習化學家們勇于超越、勇于創新,認識世界、積極改造世界的科學精神,使他們在學習醫用化學知識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4.1.4 課堂提問要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需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盡量找一些與醫學緊密相關的問題,如:靜脈注射用藥的濃度,把它們定量化、公式化、讓學生學有所用。在課堂中教師應充滿激情,對提問學生態度溫和。點評學生回答問題時,要用贊揚的口氣說“你回答真棒”,“有道理”等鼓勵的語句。即使回答不正確也要給一個善意的微笑。應避免指責,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提問過程中,總會發現有個別學生抱有抵觸情緒或一種滿不在乎的心態,這些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態度有較大關系。教師可以適當把課堂提問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學期總成績中,隨提問隨記錄,定期公布學生課堂提問得分情況。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狀況。達到學生 “我學會了”的良好心態,以便調動他們學習醫用化學的積極性。
4.1.5 教師主動關心學生
教師上課前盡量提前到幾分鐘進入教室,與學生進行幾分鐘的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又能及時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狀態。課程結束后,教師也不必急著離開教室,讓學生先行離開。這些小小的動作可以讓學生感覺得教師對他們的尊重,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很大的信任,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會變得更加自然。
4.2 學生課前提前預習
新入學的學生思維方式還處于初中時期的應試教育階段。中學化學課講得少、練得多,而中職化學課講得多,要求學生理解記憶的知識點多,學生短時間很難適應。這就要求學生上課前做好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聽課。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喜歡做課堂筆記,不能只是一味地記筆記,上課關鍵是聽懂理解而不是記筆記,這是大部分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醫用化學每次堂課的授課知識點多、信息量大,課堂上就需要學生及時吸收消化,課下應該加強練習,不能只是搞考試前的突擊。根據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現實情況,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的負擔比較重。為了保證專業課的學習,醫用化學課盡量為其他專業課讓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醫用化學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便提高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醫用化學的教法改革是一項比較艱巨而復雜的工作,筆者只是從以上幾個方面提出了部分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很多問題值得大家共同探討,這就需要醫學院校的化學教學中的同仁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不斷創新,將教學改革繼續進行下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醫用化學的吸引力。
注釋
① 潘健.化學教學中學生動機、興趣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