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1

關鍵詞:社會安全感;影響因素;長春市;居民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175-05

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改變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人們心態的變化。社會的有序變遷、平穩運轉、穩定發展是人們的共同愿望,社會的安全感是對這種愿望滿足程度的反映。隨著長春市經濟與社會的高速發展,安全感問題逐漸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問題,而在當前長春市爭創文明城的大背景下,了解長春市居民的安全感現狀,對于制定政策、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本文進行分析的數據來源于對長春市南關區、朝陽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凈月區等六個城區進行的實地問卷調查。共計發放16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45份,問卷有效率為90.625%。

在145位接受調查者中,男性有80人,占總人數的55.2%,女性65人,占總人數的44.8%。從年齡構成來看,18歲及以下占10%;19~25歲占13%;26~30歲占7%;31~45歲占27%;45~60歲占22%;60歲以上者占總體的21%。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小學及以下者占8%;初中學歷者占23%;高中(含中專)者為26%;大專學歷者占17%;本科及以上者占總體的26%(見圖1)。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SPSS中相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系統的處理,并對長春市居民安全感的現狀、變化情況、影響因素以及長春市居民所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了探討。

二、長春市居民社會安全感現狀及特點

(一)居民安全感水平總體較高

為了直觀地了解長春市居民安全感的現狀及其變化情況,本研究中設定了“您感覺自己的生活安全嗎?”和“相比過去,您的安全感有何變化?”兩個問題,并針對第二個問題進行了細化,設計了“極不安全”、“不安全”、“安全”、“很安全”四個選項,并按照社會統計學中系數制的計分辦法,把“極不安全”記做1分;把“不安全”記做2分;把“安全”記做3分;把“很安全”記做4分[1]。由調查統計結果可知90.4%的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安全或很安全的,安全感數值的平均值為3.2,總體來看長春市居民的安全感水平較高(見圖2和下頁圖3)。

(二)居民安全感與過去相比有所下降

在對“相比過去,您的社會安全感有何變化”問題結果進行統計后發現,被調查者認為“沒有什么變化”的有35人,占24.1%;認為“下降了”的有75人,占51.7%;認為“提高了”的有35人,占24.1%(見圖4)。由此,不難發現,大部分被調查者的社會安全感降低了,表明長春市的居民安全感是有所下降的。

(三)長春市居民安全感的影響因子分析

在對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及居民總體安全感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對影響長春市居民社會安全感的因子進行了主成分分析[2],得出了影響居民社會安全感的主要因子。

1.性別對安全感的影響。首先,女性的安全感略高于男性(本次調查中,男性、女性安全感數值的均值分別為2.90和3.20)。通過應用SPSS對各年齡段的男性、女性安全感數值及其相關影響因子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導致男性比女性的安全感數值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男性所面臨的生活壓力更大。其次,總體而言,性別并不是影響居民安全感的主要因素。通過SPSS相關性分析與檢驗[3],長春市居民的性別與安全感的相關系數為0.020(見表1),在P

2.受教育程度和年齡對安全感的影響。根據SPSS相關性分析,長春市居民安全感數值與受教育程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38,在P

如表中所示,年齡與安全感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63,經檢驗,達不到檢驗系數標準,故在安全感的評價上,不同年齡段間也不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即年齡對安全感的影響不明顯。

3.小區物業管理、防災措施、熟悉程度和鄰里關系對安全感的影響。

從表4中可以看到,在可能對居民的社區安全感產生影響的諸多因素中,小區居民的熟悉程度和小區的鄰里關系與安全感不相關,不是影響安全感的因素。而小區的生活環境、治安力量、基礎設施對居民的社區安全感都有顯著的影響,相關關系明顯,是居民社區安全感的影響因素。小區的物業管理和防災措施與居民社區安全感密切相關,是影響居民社區安全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關注小區內部情況對居民安全感影響的同時,我們發現社會和心理因素對居民安全感也存在著影響。被調查者中,認為現在生活壓力為“沒有壓力”的有20人,占總人數的13.8%;認為“壓力不大”的有52人,占35.9%;認為“壓力大”的,有57人,占39.3%;認為“壓力很大”的有16人,占11%。由此可見,當今長春市居民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不可避免地會對居民的安全感產生影響。

4.居民安全感影響因素“降維”分析。通過相關分析可以發現,諸多因子對居民的安全感有著影響,但這些因子都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即彼此存在著相互影響。為了進一步探尋影響長春市居民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對各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SPSS中“降維”的方法對各影響因素進行了主成分分析(見表5)。

從表5可知,經過降維后,可提取出四個主成分,這四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93.46%,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滿足主成分分析的要求,為有重要意義的主成分,各主分包括的內容(見表6)。

從上頁表6可知,“社區生活環境”、“社區治安力量”、“社區物業管理”、“社區基礎設施”和“社區防災措施”與主成分1有較大的正相關,可以判斷出,這是社區內基本狀況的主成分;主成分2與“收入水平”、“職業”、“文化程度”有較大的正相關,這三個要素都是與經濟情況有關的,因此第二個主成分是經濟狀況的主成分;主成分3與“社區居民的熟悉程度”密切相關,這是人際交往情況的主成分;主成分4的主要組成要素為“生活壓力”,可見,這是生活壓力的主成分。

由此可見,影響長春市居民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為社區的生活條件、個人的經濟狀況、人際交往情況和生活壓力。

(四)各城區居民安全感差異較明顯

通過SPSS相關分析,我們進一步發現影響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其中,影響朝陽區居民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為“小區的治安力量”和“居民的生活壓力”,其與安全感的相關系數均達到了0.462(P

三、長春市居民安全感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交通事故、公共秩序混亂是影響居民安全感的重要問題。通過對“當前哪一類治安問題最影響您的安全感”這一問題的回答進行統計,得到如圖6所示的結果,從中可見,交通事故、公共秩序混亂是影響長春市居民安全感的重要問題。

2.龐大的人流量與車流量是導致南關、寬城和朝陽三區居民安全感水平較低的重要原因。南關區與朝陽區位于長春市的核心地區,有人民大街、自由大路、解放大路、南湖大路等多條城市主干道或重要道路貫穿,交通車流量很大,同時,這兩區有大量的商場(如長春市“三大商圈”:紅旗街、桂林路和重慶路都在此區域內)等公共設施與場所,人流量和人口密度相對其他區比較大,導致交通問題和公共秩序問題相對其他區更為突出。寬城區的居民安全感較低也出于類似的原因。寬城區被鐵路貫穿,火車站坐落于該區內,并有輕軌站、客車站等交通樞紐,龐大的車流量與人流量,使得三區的安全感數值較低,居民的安全感相對其他區較差。

3.詐騙、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盜竊是居民最關心的社會犯罪現象。通過對長春人所關心的社會犯罪現象進行研究,17.5%的人認為“詐騙現象”是當今社會存在的普遍犯罪現象;18.4%的人認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犯罪現象;另有16.9%的人認為“盜竊現象”是社會重要的犯罪現象,在調查結果中,這三者所占的比例最大。

4.食品安全、物價上漲、社會治安是影響安全感的主要社會問題。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的出現,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對安全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調查中發現,人們認為“最影響安全感的主要社會問題”主要是“食品安全”(占總數24%),“物價上漲”(占總數17.8%)以及“社會治安”(占總數15.1%)。

四、提升長春市居民安全感的對策建議

總體而言,長春市居民的安全感狀況比較良好,但仍有影響居民安全感的社會問題及生活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68.3%的人認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會使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使政府的公信力減弱,有13.8%的被調查者認為,這些問題會使群眾對改革信心產生動搖,也會對經濟與社會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本研究對提升長春市居民的安全感有以下建議:

1.加強對交通的組織,加強道路建設,加大交通法規的教育力度,加強交通安全宣傳隊伍建設,提高宣傳民警的素質[4],讓大眾都自覺地遵守交通秩序,以提升交通安全。

2.加強對公共場所秩序的維護力度,提升居民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公共秩序,形成良好的習慣。

3.加強青少年教育。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長春市居民有16.7%的人認為,當前我們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具體地來說,首先要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內容,注重對青少年法制觀念的培養;改善法制教育的手段,采取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法制教育形式,充分發揮網絡教育的作用[5]。同時,我們還應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社會公德教育,繼承傳統優秀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完善教育機制和體制[6]。

4.加強對警察及執法隊伍的建設,改善警察設備,提升執法人員的素質,嚴格執法,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公正執法,加大執法力度,構筑治安防控體系,嚴防重特大刑事案件的發生,完善治安長效管理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安全。同時,規范外來流動人口管理[7],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和政法隊伍建設,對重點要害部位要加強物防、技防措施[8]。

5.加大對食品安全的控制力度,從源頭抓起,嚴管嚴控,做好監察檢疫工作。同時,嚴格控制物價,嚴厲打擊不合理的漲價現象,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全。

同時,應注意到,長春市各區之間影響安全感的因素存在著不同,故針對不同區,有如下建議:(1)朝陽區和綠園區應加強治安力量建設,加強巡邏力度,完善小區內部保安設施,營造安全環境。朝陽區居民應注意自身的身心調節,積極參與一些有利于舒緩壓力的活動;(2)二道區和凈月區應注意加強小區內部基礎設施與環境建設,營造令人舒適的,賞心悅目的生活環境;(3)南關區應加強小區內部的物業管理,用優質的物業服務為業主打造安全的社區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大為,張潘仕.中國居民社會安全感調查[J].統計研究,2002,(9):23-29.

[2] 郝黎仁,樊元,郝哲歐.SPSS實用統計分析[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304-315.

[3] 尹海潔,劉耳.社會統計軟件SPSS for Windows 簡明教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91-94.

[4] 李文松,吳錦財.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宣傳教育工作的探討[J].公安研究,2001,(3):79-82.

[5] 金文璽.加強法制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舉措[J].中國青年研究,2010,(11):36-38.

[6] 劉治國.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社會公德教育[J].教育理論研究,2011,(5):243-244.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2

關鍵詞:新農村;鄉村治安;鄉村治安建設

中圖分類號:D631.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14(c)-0145-01

一、鄉村治安建設的意義。鄉村治安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第一要素是穩定,穩定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社會穩定,社會的政治才能清明,社會的經濟才能發展,社會的文化才能繁榮,人與人之間才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鄉村治安建設是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課題??茖W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更是為人之根本,鄉村治安環境建設是關乎人民群眾生民財產安全的重大課題,是實踐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的具體體現。

二、東營市X鎮鄉村治安建設存在的問題。(一)社會治安環境差。偷油現象屢禁不止,盜竊油田物資現象嚴重。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輸油管道上已發生打孔盜油800多起,給油田造成千萬余元的損失。外來務工人員眾多,魚龍混雜,盜竊,搶劫時有發生。農村賭博盛行,打擊難度大近年來農村賭場開始盛行,且呈現出很強的發展勢頭。(二)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突出不斷,小化工廠遍布,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企業與人民因環境問題導致的沖突不斷。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影響著環境污染防治,成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一個障礙。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民眾矛盾不斷加劇,頻發。由于非法占地問題,占地補償款發放問題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導致政府與民眾矛盾不斷加劇,頻發。二是警民關系不和諧?;鶎用窬诠ぷ骼砟睢谭ㄊ侄闻c執法方式等方面還遠遠沒有達到群眾的期望,基層警民關系依然緊張。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一)政府監管的缺失。鄉村治安問題的存在,地方政府應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方政府,不能保一方平安,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安定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使人民的生民財產安全隨時面臨著威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政府做得是不稱職的,這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監管的缺失造成的。1.地方政府重政績輕民生的觀念的驅使。2.地方執法部門林立、職責不清。3.地方政府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方式,及以罰代管的執法手段加劇了治安、環境惡化。(二)基層執法人員總體素質低?;鶎訄谭ㄈ藛T總體素質較低是警民關系不和諧的主要因素。以X鎮派出所為例,全所干警30余人,大專學歷以上的人員不足5名。基層執法人員在日常辦案中,由于其自身素質所限,往往采取粗暴的執法手段,警民關系惡化。(三)居民治安防范意識差。治安環境問題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居民治安防范意識差引起的。首先,居民治安防范意識較差,法律意識淡薄。其次,本地居民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孩子在家,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四)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從深層次意義上來說,鄉村治安問題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引起。近年來鄉村治安問題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鄉村治安問題主要是圍繞經濟問題發生的。貧富差距的擴大,城鄉差距的拉大、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失業、貧困、收入分配不平衡等引發部分人心里的不平衡,導致不同的利益階層之間矛盾的不斷加劇,進而惡化了鄉村治安環境。

四、加強與改善鄉村治安建設的幾點對策思考。(一)轉變政府及相關執法部門的執政觀念與執法手段是關鍵。1、政府應轉變執政觀念,加大對社會治安的重視力度。2、轉變現行的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方式,轉變以罰代管的管理手段(二)社會參與是保證。1、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近年來我國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越來越明顯。不管社會發生任何大小問題,只要一經新聞媒體曝光,用不了多久,大都能夠很快得到相關部門的“回音”,并能及時將處理結果公之與眾,給社會一個交待。在鄉村治安建設上也要積極的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媒體應把監督的主要矛頭放在政府身上,主要監督政府在對待環保事件及的解決措施方面,給政府施加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基層政府能夠認真積極地解決因鄉村治安索引發的問題,切實的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而客觀上提升鄉村治安環境水平。2、充分發揮群眾社團組織的治安協防作用。鄉村治安工作本身有著復雜性與繁瑣性的特點,與此同時,現行鄉村治安工作存在著投入不足、基層執法人員人手不足及總體素質不高等問題,鄉村治安工作單靠基層政府及基層執法人員是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的,要充分發揮群眾社團組織的治安協防作用。3、企業、群眾要提高遵紀守法意識。不少鄉村治安問題的發生是由于企業與普通民眾自身違法亂紀引起的,比如在環境問題方面,不少企業隨意亂排廢水廢氣,引發企業與地方居民的矛盾沖突,嚴重的甚至會升級為。首先,企業自身應該轉變發展觀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的投入力度;其次,要充分發揮媒體、社會居民對企業的監督作用,客觀上提升企業自身的環保意識;(三)提高居民自身治安防范意識與維權意識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居民自身治安防范意識差是造成鄉村治安問題頻發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居民自身治安防范意識與維權意識是提高鄉村治安水平的最直接有效地一個手段。(四)發展農村經濟是根本。經濟發展不平衡是誘發鄉村治安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經濟問題引發的問題自然要靠經濟辦法來解決,因此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拓寬農民就業渠道,解決農民存在的大量隱性失業問題。恩格斯說:“這些多余的人當中誰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憤怒來公開反對這個社會,對資產階級進行公開的戰爭以回答資產階級對他們進行隱蔽的戰爭,那么就去偷竊、搶劫、殺人。那么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這些多余的人可能就是那些失業者。因此防止他們犯罪,則必須大力發展鄉村經濟,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3

(蘭州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摘要:物流的滯后性發展是制約B2C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從節點優化和路徑優化兩個方面,分析了影響B2C電子商務物流網絡優化的因素。影響節點優化的因素為: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基礎設施因素,供應商與客戶分布情況以及其他因素。影響路徑優化的因素為:客戶需求,交通狀況,商品類型。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分析,結果為:結點優化中,成本和服務水平的權重較大;路徑優化中,客戶需求的權重較大。從而為B2C電子商務物流網絡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電子商務;物流網絡;B2C;層次分析法;節點優化;路徑優化

中圖分類號:F71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19-0133-02

1背景介紹

1.1 B2C的含義

電子商務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產物,但目前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概念。1997年11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電子商務會議(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 Commerce),與會代表共同探討了電子商務的概念。他們認為:電子商務是指對整個貿易活動實現電子化。從電子商務涵蓋范圍的角度來說:電子商務是交易各方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的商業交易;從技術層面來說,電子商務是一種多技術的集合體,包括交換數據、獲得數據以及自動捕獲數據。按照交易對象,電子商務可分為:B2B電子商務,B2C電子商務和C2C電子商務。B2C(Business To Customer)電子商務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即企業通過網絡向消費者出售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一種商務模式,是我國最早產生的電子商務模式。[1]

1.2 物流網絡優化的必要性

電子商務包含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對于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我們可通過互聯網進行操作;但對物流,我們只能通過運輸工具進行實體操作。對于B2C電子商務企業而言,物流更是重中之重。物流網絡作為支撐企業整體物流能力的基礎,其配置將直接影響到所能達到的服務水平,以及該服務水平下對應的物流成本。[2]

2 影響物流網絡優化的因素

物流網絡設施優化主要包括節點優化和路徑優化兩個方面,兩方面的優化均受到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

2.1 影響節點優化的因素

物流節點選址,是指在需求點區域內,將一個或幾個地址確定為物流節點的的規劃過程。一個位置佳的物流節點,有助于提高電子商務企業物流服務質量,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一個合理的選址,不僅可以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同時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物流服務效率。[3]

2.1.1 自然環境因素

B2C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節點主要負責產品的倉儲、包裝、分揀和配送。在選址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自然因素,包括氣象、地質、地形、水文等條件。也要考慮該地的氣候等條件對產品的影響;同時,選址時要了解該地的地質、水文等條件。此外,物流中心的建立,對地質、地形的要求都要符合相關規定。

2.1.2 社會環境因素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社會環境包括國家政策與法律法規、環境保護要求、社會治安狀況、勞動力資源等。物流中心的建立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目前,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物流更是關注的重點。物流中心建成后,對于周圍環境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必須了解該地的環保政策,務求和諧發展。[4]

社會治安狀況和勞動力資源對物流節點的長遠發展有著影響。而勞動力資源的獲取關系著物流節點的服務水平。

2.1.3 基礎設施因素

基礎設施對物流節點的營運起著巨大的輔助作用。本文討論的基礎設施包含兩類:交通設施和公共設施。物流節點的主要功能是倉儲和配送,對于交通的依賴性很強。如果物流節點靠近交通樞紐,對于提升物流服務效率,大有裨益。公共設施包括水、電、網絡等。B2C電子商務企業的交易活動主要依靠網絡,因此選址時一定要注意地區的網絡通訊水平。

2.1.4 供應商與客戶分布情況

B2C電子商務企業物流中心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服務所有顧客,將產品運送給消費者。物流中心的作用是將需求端與供應端聯系起來,實現產品的時間和空間轉移。對于B2C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中心,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其應盡量建在距離客戶分布密集的地區,以便企業對客戶進行快速配送。

2.1.5 其他影響因素

對物流節點運作所考察的兩個重要指標是成本與服務水平,因此優化時,一定要考慮物流中心營運后的物流費用、服務水平以及物流流量。對于B2C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節點,物流費用主要包括庫存費用和運輸費用。物流流量是物流的量化體現,包括顧客需求量和需求頻度,其直接影響企業的收益水平。

2.2 影響路徑優化問題的主要因素

商品由配送節點送到客戶手中,完成“最后一公里”,是實現整個電子商務活動的關鍵環節。企業需要對其配送的路徑進行合理的優化,使得在客戶滿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節省運輸成本。配送路徑受到客戶需求、交通狀況、商品類型等眾多因素的影響。[5] 2.2.1 客戶需求

大型的B2C企業需要直接面對千萬以上的龐大客戶群,同時企業需要達到的配送服務要求也很高,主要體現在配送時效性、準確性和完好性上,并且可以代收貨款,某些商品甚至還需要提供安裝服務。另外,由于網購條件下退貨數量比傳統零售業大很多。B2C企業從接到訂單的那一刻起至訂單送到客戶后的若干天,由于訂單取消、包裝破損等各種原因,都會導致退貨。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配送路徑的選擇。[6]

2.2.2 交通狀況

交通運輸設施建設與物流配送的需要不相適應,即交通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2.2.3 商品類型

客戶需求的商品在大小、形狀、物流特性等方面的差異,要求在不同的搬運設備下,采用不同的運送方式。在實際中,差異很大的商品會需要不同的路徑配送到客戶手中。[7]

3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

3.1 對節點優化影響因素的分析

影響節點優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基礎設施因素、供應商與客戶分布情況以及其他因素,以專家意見為參考確定各因素的權重建立矩陣:

利用方根法求得權重分別為:W1=0.019,W2=0.254,W3=0.043,W4=0.105,W5=0.579。

由以上可知,其他因素(物流成本和服務水平等)對其影較大。 3.2對影響路徑優化因素的分析

影響路徑優化的因素包括:客戶需求、交通情況、商品類型,以專家意見為參考確定權重建立矩陣:

利用方根法求得權重分別為:W1=0.735,W2=0.207,W3=0.058。

由上述可知,在對路徑優化影響比較大的是客戶需求,即送貨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完好性所占比重較大。

4結語

物流的滯后性發展是制約B2C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快對物流網絡的優化過程。優化時需要根據所占權重的區別有主次地進行,使優化工作能夠取得相應的效果,從而提升B2C企業的服務質量,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8]

參考文獻:

[1] 陳凱,王祖錦.B2C行業的物流網絡戰略規劃[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1,(11).

[2] 文籍,馬佳琳.B2C電子商務企業物流網絡優化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2).

[3] 劉斌.物流網絡優化設計[J]物流科技,2011,(1).

[4] 劉智勇.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 (10):22-25.

[5] 蔣忠中,汪定偉.B2C電子商務中物流配送路徑優化的模型與算法[J].信息與控制,2005,34 (4):481-485.

[6] 秦寰宇.大型網購企業配送網絡優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7] 范月嬌.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瓶頸問題分析.商業時代,2004,(17):51-52.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4

農村高中生 ;不安全感;調查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安全感是指“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擺脫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一個現在和將來各種需要被滿足的感覺”。馬斯洛提出安全感是從心理學層面上來說的。而筆者本次的調查是從社會學角度對在校生進行“農村高中學生不安全感”問卷調查。學生安全感是指學生對學校安全與否的認識的整體反映,它是由一所學校中學生個性的安全感來得到體現的,是用于衡量一所學校的周邊環境整治、學校管理機制運行狀況和學生校園生活安定程度的標志。學生安全感缺失也成為一所學校存在安全隱患的主要標志之一。為此,我們對我校學生展開了“不安全感”的調查,為我校今后進一步開展生命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學校管理提供客觀的依據。

一、調查結果

(一)量表介紹和結果

我校根據農村重點高中的情況設計了《在校高中生不安全感的調查表》,量表測量的是學生在校園中是否有人身不安全、住所不安全、飲食衛生不安全、師生關系不安全等擔憂,從而感到無助或受威脅。根據量表得分可將不安全感劃分為三個等級:沒有不安全感或輕微不安全感、中度不安全感、重度不安全感,沒有不安全感與輕微不安全感在程度上很接近,且輕微的不安全感是一種正常的安全意識,所以把沒有不安全感和輕微不安感歸為一類,以下稱之為沒有不安全感。我們在做好前期摸底后,于今年4月分別向本校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段發出《在校高中生不安全感的調查表》800張,共計發出2400張,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從圖二我們可以看出:在校學生80%以上感覺到學校是安全的,沒有受到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干擾;有14.4%的在校學生感覺到學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因素,有潛在的危機;有4.0%的在校學生感覺到在校讀書很不安全。

(二)具有不安全感的數據分類統計

1.按年級統計

我們把存在不安全感的學生按年段統計,如圖三所示,可以看出高一、高二、高三分別占所1/3,說明不安全感事件不論在哪個年級班級都可能存在,并且沒有年級上的差異。

2.按性別統計

圖四是根據在校生中有中度、重度不安全感的學生累加并按比例統計,很顯然,有中度、重度不安全感的學生比例女生明顯高于男生。

有重度不安全感的學生按性別統計,從圖四可以看出,重度不安全感的比重女生遠遠高于男生。把圖四與圖五相比,有不安全感的女生比例為65.1%、重度不安全感的女生比例為69.6%,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女生重度不安全感的比例越來越高。

3.按生源地統計

從圖六看,來自鄉村地區的學生不安全感高于來自城鎮的學生。

4.按是否獨生子女統計

表二顯示,獨生子女有不安全感的比例遠低于非獨生子女的比例。

5.按影響因素統計

圖七顯示:(1)農村地區因家庭經濟條件差,對學習、升學前景造成潛在的威脅,這些學生在有不安全感的總人數中占33.5%,比例最大。

(2)農村學校食堂、周邊餐館、便利店的食品健康安全仍存在突出問題,所以對飲食衛生安全存在擔憂的學生占有不安全感學生的17%。

(3)在有不安全感的學生中,因住宿條件不夠完善而感到不安全的占到13.2%。

(4)家長與子女關系有危機感的學生高達11.1%。

(5)通過QQ聊天等乃至社會上各種信息干擾的達7.8%。

(6)學生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帶來不安全感達6.8%。

(7)因家長關系不和睦而有憂慮的占6.4%。

(8)其他學生本身的心理障礙與師生關系信安全感低的學生,所占比例很低。

綜上所述,在存在不安全感的學生中,造成學生不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經濟因素多于教育不受重視的因素;女生多于男生;社會、家庭因素多于學校管理因素;非獨生子多于女獨生子女;農村學生多于城鎮學生;外來因素多于內在的因素。

二、原因分析

我們在調查表中發現,女生的不安全感主要來自于家庭經濟危機感及心理性別弱勢導致的危機感(擔心受到身體上或心理上的欺負),女生通過QQ聊天來自異性信息及其它干擾的原因遠遠高于男生。由于高中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釋放壓力的能力均低于男生,而學習壓力大于男生,因而女生重度不安全感的比例越來越高。另外,在學校生活中女生同往多于異往,尤其女寄宿生中由于生活瑣事的摩擦,某些較內向、較脆弱、較軟弱的女生受委屈的概率要比男生大很多,所以女生的不安全感比例及程度都大大高于男生。

據此,我們又對有家庭經濟危機感的原因做了后續跟蹤調查,對于家庭經濟危機感,女生也大大高于男生。因為有這種危機感的學生的家庭94.6%在農村,且這些家庭大多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重男輕女,父母年齡大,家里姐妹多。在城鎮的家庭占5.4%,學生的危機感主要緣于家庭變故而導致的家庭經濟水平低。有家庭經濟危機感的學生絕大部分集中于農村家庭,尤其是受傳統陳舊觀念、認識錯位的影響,所以農村女生經濟危機感大大超過男生,農村女生的不安全感大大也超過男生。

經濟條件差的農村學生由于經濟原因導致上學費用困難,加上家長失業現象比較突出,與經濟狀況好的城市學生相比容易產生自卑感,這在現象農村學生比較突出,導致不安全感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日益增多,造成“留守”學生和單親子女逐漸增多,親情的缺失也使學生不安全感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受重視程度更高,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呵護大大超過非獨生子女,這是獨生子女不安全感低的最主要原因。從我校的現狀看,農村非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且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往往好于非獨生子女家庭,這也是造大部分農村學生有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在校園生活中學生不安全感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關系。成績好的學生因受到老師及家長的重視,有較高安全感;由于農村學生的總體成績相對城市偏差,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程以及要從農村進入城市等都有很大的壓力,加之農村學生家庭背景及經濟條件偏差,要實現社會階層流轉有更大的難度,所以農村學生的不安全感高于城市學生。

另外,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各種社會負面信息以及QQ、微信等騷擾信息對農村高中生帶來一定的干擾;家庭生活關系不和諧或單親,家庭往往造成子女孤獨、膽小或恐慌;農村社會治安、交通狀況、環境衛生、食品 衛生、住宿條件等難以滿足學生的預期心理需求。這里農村多種不安全的外部條件都造成了學生的不安全感比例上升。

隨著社會發展,農村教育受重視程度提高學校設施不斷完善及學校管理逐步規范,學生在校不安全感也隨之減弱乃至消失;現今教育的深入改革,學生高考升學壓力減小,學生在校學習的不安全感也隨之減弱。所以,社會治安、交通狀況、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家庭條件、經濟狀況、性別差異及網絡信息等諸多家庭及社會因素對學生不安全感的影響遠超過學校管理。

三、應對的思路

學生的不安全感是根據他本人對周邊客觀存在的各種條件的影響及主觀心理作用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的結果。這種結果會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加大,感知遲鈍,思維判斷受干擾,學習受影響,創造能力減弱,所以,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來說,是潛在的威脅。因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以學校為中心,關注學生在校的行為適應,在家庭的教育互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勵志疏導。通過課程整合、學科滲透、班主任工作、心理輔導、綜合實踐活動、優化校園環境多種途徑,開展勵志教育,磨練學生在困難中堅強,在逆境中成長,從而強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克服經濟因素成為影響學生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同時開展班主任工作、心理輔導及適宜女性的活動,進一步挖掘女生潛能,樹立女生的信心,削弱女生不安全感高于男生的情況。

(二)以完善學校基礎設施為前提,著眼于滿足學生生活硬件條件,狠抓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力度,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嚴格校園安保制度,把校園建設成學習、生活的安全的港灣,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異,消除因外部硬件條件的差異而導致了學生不安全感的存在,從而縮小農村學生不安全感高于城鎮學生的因素。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Xiamen office level cadre happy index reaches as high as 96.7%.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Xiamen office level cadre happy index main feature, as well as this crowd happy index results in the high score five big reasons.

關鍵詞: 幸福指數 廈門 處級干部

key word: Happy index Xiamen Office level cadre

作者簡介:方輕(1979―),女,福建福州人;哲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哲學

由于工作穩定、待遇不錯、社會地位高等因素,公務員被社會普遍認為是幸福指數比較高的人群。零點公司的一份《2009年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幸福感的職業排名中,公務員和房地產從業者幸福感位居前兩位,其中,公務員,尤其是高級公務員幸福指數最高,而一般公務員幸福指數也是中等偏上。為了更全面準確地了解廈門市公務員對生活的主觀感受和滿意程度,2010年6月,廈門市委黨校哲學教研室開展了一次廈門市公務員幸福指數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發放書面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參加市委黨校或市行政學院干部培訓的兩個處級班的學員。本次調查共發放91份問卷,回收91份問卷,回收率100%。調查的內容包括公務員把什么因素作為個人幸福的第一因素,以及對當前的工作狀態、對個人生活環境、生活節奏、人際關系、經濟收入、文娛活動、社會保障、交通狀況等方面的滿意程度。由于市委組織部在選派干部參加培訓時已經充分考慮到協調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人員數量與結構的比例,因此客觀上促成了本次問卷調查抽樣的隨機性與科學性,從而保證了調查結果能夠更接近于廈門市處級干部幸福狀況的實際情況。

一、廈門市處級干部幸福指數為96.7%

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廈門市處級干部感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96.7%:其中感覺“生活質量很高,非常幸?!钡恼?2.1%,感覺“生活質量較高,比較幸?!钡恼?6.0%,感覺“生活質量一般,可以算幸?!钡恼?8.6%;其中感覺“生活質量不高,不幸福”的占2.2%,被調查的人員中沒有人選擇“生活質量很差,非常不幸?!钡?;此外,選擇“說不清楚”的占1%。調查數據說明,作為一個特定地區的特定人群,廈門市公務員的幸福指數是相當高的,不僅遠遠高于中國人平均幸福指數(一份“2009年中國人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人幸福指數得分69.84),而且遠遠高于全國公務員幸福指數的平均值73.79。從調查對象的分類來看,有以下特點:

第一,女性處級干部幸福指數高于男性處級干部。在被調查人員中,男性處級干部認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96.25%,不幸福的占2.5%;女性處級干部認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100%,不幸福的占0%。從幸福感的程度來看,認為“生活質量很高,非常幸?!钡呐哉?7.2%,男性占10%;認為“生活質量較高,比較幸福”的女性占63.6%,男性占55.0%;認為“生活質量一般,可以算幸?!钡呐哉?.1%,男性占31.2%。

第二,中年齡組的處級干部幸福指數高于低、高年齡組的處級干部。在被調查人員中,40-49歲年齡組的處級干部幸福指數最高,這個年齡組的處級干部認為自己生活幸福的為100%;50-59歲年齡組的處級干部幸福指數次之,認為自己生活幸福的為97.8%;30-39歲年齡組的處級干部幸福指數相對較低,認為自己幸福的占85.7%。

二、廈門市處級干部普遍認為身體健康最幸福

在調查“您會把什么作為您生活幸福的第一因素”時,廈門市處級干部選擇“身體健康”的頻率最高,占被調查對象的43.8%;其他因素的排位依次為“家庭和睦”占39.7%,“實現職業理想”占13.2%,“金錢與物質享受”占3.3%,“個人的個性自由”占0.8%。

廈門市處級干部的幸福觀是當代社會主流人群幸福觀的濃縮體現。在物質水平以及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平安健康對于每個人都顯得原來越重要,因此,把身心健康作為個人幸福最主要的因素是符合當代人對生活幸福的基本看法與態度的。同時,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際交往的復雜性越來越凸顯,來自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壓力和困擾越來越大,因此,家庭和睦也成為當代人幸福感的主要來源。而對于已經取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并且已然衣食無憂乃至生活條件比較寬裕的處級干部而言,實現職業理想和追求物質享受則不是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此外,類似于“個人的個性自由”這樣的因素,屬于更高一個層次的精神需求,只有少數人會將其作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三、廈門市處級干部幸福指數得高分的五大原因

(一)沒有后顧之憂

沒有后顧之憂應該是當代中國公務員幸福指數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工作穩定。調查結果顯示,廈門市處級干部對當前所從事的工作的滿意程度較高:7.7%的人對當前工作表示“喜歡,很有成就感,非常滿意”;63.7%的人對當前工作表示“很適應,比較滿意”。此外,23.1%的人表示“工作只是謀生手段,沒有其他感覺”,只有4.4%的人表示“對當前工作不滿意”。長期以來,公務員被社會形象地稱作“捧著鐵飯碗”的職業,原因就在于這一職業的穩定性。曾經有人戲稱:“誰人從來不擔心下崗?公務員!誰人從來不受找工作的折磨?公務員!國家在、單位在、人民在,他們的工作就在,他們的飯碗就在。”雖然這樣的評論透露出社會對公務員職業的某些偏見,但它更多地體現的是一種真實的社會現象。從近年來越來越熱門的公務員考試不難看出,公務員的生活幾乎已經成為大眾普遍認同和向往的幸福生活的典范。

第二,保障全面。在當代中國,以職業劃分,公務員的福利和社會保障應該是比較全面和到位的,這也為公務員排除了很多后顧之憂。從醫療保障來看,當被問及“您對目前的醫療保健條件感覺如何”時,廈門市處級干部選擇“能享受優越的醫療條件,感覺完全能承受醫療費用,沒有負擔”的占8.8%;選擇“能享受較好的醫療條件,感覺能承受得起醫療費用”的占49.5%;選擇“能享受正常的醫療條件,感覺醫療費用較高,有壓力”的占35.2%;選擇“能享受基本醫療條件,感覺負擔醫療費用很吃力”的占5.5%。從社會保障來看,當被問及“您對當前社會保障制度感覺如何”時,廈門市處級干部選擇“社會有保障,非常有安全感”的占3.3%;選擇“社會有保障,有安全感”的占36.3%;選擇“有一定社會保障,有一定安全感”的占45.1%;選擇“社會保障不充分,安全感不強”的占14.3%,選擇“沒有社會保障,沒有安全感”的占1.1%。

(二)穩定適中的收入

金錢和物質生活水平無疑對人們的幸福感有重要的影響,但是,有研究表明,收入與幸福感的關聯存在“拐點”:家庭月收入12000-15000元是人的幸福感的拐點。也就是說,當家庭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下時,家庭成員的幸福感與家庭收入成正比;當家庭收入超過15000元時,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可能不升反降??紤]到廈門市社會發展程度較高,消費水平和人均收入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收入與幸福感相關的拐點也應該適當提高至15000-18000左右。2010年廈門市處級干部幸福指數調查顯示廈門市處級干部家庭收入在10000-15000元的占35.2%,12000-20000元的占47.2%。這就表明,廈門市處級干部的家庭收入都處于接近“拐點”的水平,而這一收入水平也是最能使人感覺幸福的區間。因此,穩定適中的收入是廈門市處級干部幸福指數得高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廈門市公務員在收入問題上存在比較性的優越感和幸福感。在以往的一些針對公務員幸福感的調查中,許多地區的公務員認同這個職業穩定性好、社會地位高,但是很多人仍然表達了對公務員收入的不滿。一位多年從事機關工作的干部表示:“公務員這個職業在經濟上處于撐不著、餓不死的狀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與下崗職工、農民工比起來,當然好多了,但是,且不說與那些商人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甚至距離真正的中產階級都還遠著呢。”雖然,廈門市公務員中由此同感的不乏其人,但是,與全國大多數地區的公務員相比,廈門市公務員在收入上有優越感和幸福感。有調查顯示,2009年,浙江、江蘇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公務員年收入約在4-8萬元之間;江西和安徽等地區的公務員年收入約在3-6萬元之間;西部部分省市的公務員年收入約在2-4萬元之間。2009年廈門市公務員的年收入約在5-10萬之間,處級公務員的年收入約在7-9萬之間。一項基于心理學和社會學的雙重分析研究表明,“比較”比“期望”更容易導致幸福感或不幸福感。也就是說,如果個體所得到的不僅是本身期望的,而且被個體認為超過了他人尤其是同類人的相對所得,則更容易使這個個體產生幸福感。因此,廈門市公務員由于收入而產生的幸福感不僅來源于個人收入期望的實現,而且來源于因收入高于其他地區公務員的收入而產生的優越感和滿足感。

(三)充實的生活節奏

在被問及“您對自己當前的生活節奏感覺如何”時,廈門市處級干部的回答如下:認為“太忙,生活節奏過快”的占8.8%;認為“比較忙,生活節奏偏快”的占40.7%;認為“適中,生活節奏剛剛好”的占49.5%;認為“比較閑,生活節奏比較慢”的占2.2%;沒有人認為“太閑,生活節奏過慢”??梢姡偟膩碚f,廈門市處級干部的生活節奏處于一種相對充實和適中的狀態中,這種生活節奏,既能夠使人對工作和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感,并從而不時地獲得恰到好處的充實感和成就感,又不至于使人過于疲勞、壓力太大。

由于生活節奏適中,廈門市處級干部比其他地區同級別的公務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個人的休閑娛樂活動,這也保證了廈門市處級干部能夠經常保持較佳的精神狀態。調查顯示,廈門市處級干部中認為自己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的占3.3%;“比較豐富”的占29.7%;“有參加適當的文化娛樂活動”的占55.0%,“較少參加文娛活動”的占11.0%。此外,有73.6%的廈門市處級干部認為自己“精力非常充沛,心態極佳”或“有精力應對工作生活,心態很好”。

(四)和睦的人際關系

和睦的人際關系是廈門市處級干部幸福感強烈的又一大原因。在被調查人員中,19.8%的人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融洽,人緣很好”;58.2%的人認為“自己人際關系比較融洽,人緣較好”;20.1%的人認為“自己人際關系正常,人緣一般”。

家庭關系是個人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對家庭狀況的滿意度調查中,99%廈門市處級干部覺得自己的家庭和睦,其中“家庭和睦,對家庭狀況感覺非常滿意”的占23.1%;“家庭和睦,感覺滿意”的占58.2%;“家庭比較和睦,感覺正?!钡恼?7.6%。家庭和睦也是促成廈門市處級干部生活幸福的重要原因。

影響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6

當前,從我國《刑法》的實施情況和效果來看,刑法的法律體系、立法質量及立法效益實現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嚴重影響了刑法立法效益的發揮與提高,達不到立法目的的預期效果。因此,本文初步探討了影響我國立法效益發揮與提高的制約性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刑法立法效益的有效途徑,以深化我國法治建設,建造一個安全、和諧與和平的社會環境。

一、影響我國刑法立法效益發揮與提高的制約性因素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逐步加深,公眾和組織的法律意識已逐漸增強,社會治安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墒切谭ㄔ诹⒎ㄐб娣矫嫒匀淮嬖谝恍┎槐M如意的地方。縱觀我國刑法建設的過程,我們發現刑法立法成本和立法質量是影響其立法效益發揮與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刑法立法成本

刑法立法成本是指刑法在立法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及所消耗的時間等資源的支出,主要內容包括立法成本、立法監督成本和實施成本。①

1.立法成本對刑法立法效益的影響

在我國,刑法立法是一項長期而漫長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資源,制約了刑法立法效益的提高。其中,立法者的工資、福利和辦公費用的支出,以及法律文本費用的支出是比較固定的支出??墒请S著刑法修正案的不斷出臺,追加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客觀上增加了刑法的立法成本,影響著立法效益的提高。

2.立法監督成本對刑法立法效益的影響

監督刑法立法活動和立法結果的實施效果,客觀上有利于保證法律體系的和諧統一,提高刑法的實施效益。然而,我國尚未形成比較完善的刑法監督體系,成本投入也相對較少一些,限制了立法監督有效性的充分發揮,非常不利于提高我國刑法的立法效益。

3.實施成本對刑法立法效益的影響

刑法的實施成本是指國家在構建刑法制度結構或利益格局過程中所耗費的支出,包括守法支出和違法成本支出。通常情況下,這部分成本支出并不是由國家承擔,主要由公眾和組織自身承擔。客觀上決定了公眾或組織不愿意過多地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刑法立法效益的發揮與提高。

(二)刑法立法質量

縱觀我國刑法的執行狀況,發現刑法雖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墒请S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明顯呈現出前瞻性不足,且滯后性明顯。

二、提高我國刑法立法效益的有效途徑

(一)控制與管理刑法的立法成本,提高立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積極構建刑法立法效益成本分析體系,引進刑法成本控制與管理機制,是控制與管理刑法立法成本的有效途徑,也是當前我國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傳統的“一刀切”的立法方式,成本投入過高、執行力不足、滯后性嚴重,容易導致刑法立法效益下降。例如,我國《刑法》第236中對罪的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婦女的……”注意,這里將的對象限定為婦女??墒窃诂F代社會,對象并一定只是婦女,還有可能是男性。因此,在刑法立法過程中盡量做到資源優化配置,盡量提高立法的前瞻性,最大程度地促進刑法立法效益的提高。

(二)協調刑法立法與實施之間的關系,提高刑法的實施效益

立法者在刑法立法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刑法制定、出臺后的實施效益,確保成效后刑法條例不與任何法律法規有沖突,更不能出現法律模糊概念。③例如,在刑法法律法規中大量出現的“情節嚴重”、“情節惡劣”等有關犯罪情節的規定。這樣法律詞匯太過模糊,判定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單行刑法和立法、司法解釋來支持刑法的立法活動,不然刑法的立法效益將會落空。

(三)建立健全的刑法立法體系,規范立法活動與程序

想要提高我國刑法的立法效益,離不開健全的刑法立法體系,規范立法過程中的各種立法活動和各項立法程序。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加強在刑法立法監督方面的投入,增強監督力度。

三、總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大全 | 在线国产日韩 |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欧美天堂网 | 欧美日韩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久久 |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 乱妇伦交 | 欧美精品华人在线 |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欧日韩 | 高h肉肉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九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 国产a免费视频 |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日韩视频免费 | 久久精品1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亚洲区久久综合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最新 |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 | 国模冰冰炮交图150 国模吧国模吧一二区 |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 热久久国产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高清不卡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