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生態學案例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生態學案例范文1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ng in Planning Ecology Curriculum
Zeng Liqun Zhu Peng fei
(School of Planning and Ecology,Beihai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Beihai Guangxi,536000,China)
Abstract: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Planning Ecology"curriculum’s teaching status,it was proposed this curriculum’s case investigating,arrangement desig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better sound effect.Problems during the curriculum’s case teaching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ain more effectiveness.It would be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curriculum’s teaching.
Key Words:Planning ecology;Case-based teaching;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1 《規劃生態學》課程教學現狀
《規劃生態學》課程介紹生態學和規劃學科的相關理論、方法、技術等內容,強調以生態學理論來指導規劃,[1]是我校城鄉規劃專業三年級學生的專業理論課程,是我校城鄉規劃特色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之一,也是廣西區城鄉規劃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的特色課程之一。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該生態學與規劃的理論知識、方法體系和研究步驟,能夠將生態學和城鄉規劃結合起來應用到城鄉規劃案例分析和編制工作中。近年來,《規劃生態學》的教學以課堂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所學的課程知識,但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不高,不能很好的進行知識應用,未能取得良好的預期教學效果,影響了城鄉規劃特色專業特色的體現,因此,需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效果。
2 《規劃生態學》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案例教學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是美國哈弗商學院倡導應用真實的案例,吸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激發和培養學生互動性,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一種獨特教學方法。[2]發展至今其內容、方法、經驗已日趨完善。[3]為了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具有生態學背景和特色的城鄉規劃專業特色人才,在《規劃生態學》課程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
2.1 案例選取
適當的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作為當事人參與到教學中,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激發學生的思維與創新。在該課程的教學中,選取適當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案例分析中,引發學生對案例的思考,并應用已學的生態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優化和完善。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理論和分析應用兩大板塊,基礎理論板塊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分析應用板塊采用案例教學為主傳統教學為輔的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正面或反面教學案例,以達到案例式教學的效果。
2.2 設計編排
傳統的理論教學進度主要由教師來控制,而案例式教學的課程進度在案例引入、學生參與討論、分析的過程中不容易控制,需要仔細安排好案例式課程的進度。需要教師對討論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引導學生討論的內容和方向,避免交流時間太長、研討范圍漫無目的和一些不相關內容介入而影響課程的教學進度。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選取適當的案例,理清教學思路,合理進行教學過程安排設計,形成教學方案。該課程案例教學分為:案例引入――分組討論分析――總結評價三個環節來展開,以控制好課程教學的進度(如表1課堂進度安排表,以1次課2學時計算)。
2.3 教學實施
案例教學根據教學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對案例開展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總結交流等,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技術方法及其應用的理解和掌握。[4]該課程教學的實施,根據課程的內容特點,采用傳統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相結合的形式(如表2)。
為了能夠保證案例教學的順利開展,達到教學目標。案例課程教學之前需要學生利用課程知識、圖書館資源和網絡資源對類似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保證學生分組討論教學環節的質量。例如在規劃案例生態分析的案例教學中,需要學生課前了解生態分析的步驟、內容和方法,以保證學生對課堂教學案例能夠有話可說;而在生態規劃與設計的案例教學中,需要學生課前收集一些生態規劃與設計的優秀作品,保證學生在課堂給定的設計條件下,對給定區域的生態規劃與設計能夠有一定的思路。
案例課程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的主題和內容展開討論,以避免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引導包括案例的介紹和問題的提出兩大方面。在案例介紹時要為之后的分組討論埋下伏筆,而在分組討論中又需要提出一些關鍵且具有引導性的問題,確保學生能夠圍繞主題展開討論,而不是漫無目的浪費時間的閑談。例如在第6章規劃生態分析課堂教學中,選擇學生熟悉的教學基地廣西欽州大蘆村為例,進行案例式課堂教學(如表3)。
3 《規劃生態學》案例式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3.1 先修課程的要求
《規劃生態學》課程注重學生對規劃案例的生態分析和規劃項目生態規劃的編制能力的培養兩大方面,要求學生此前具備一定的生態學和城鄉規劃的基礎理論。因此,在課程開設之前需要先修生態學基礎課程和城鄉規劃基礎課程。生態學基礎課程包括:生態學原理、城市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園林植物學和生態學原理教學實習;城鄉規劃基礎課程有: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規劃設計、場地設計和專業認知實踐。
3.2 案例選取應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好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學成功開展的有利保障,城鄉規劃的案例很多,但如何能夠選擇具有啟發性、難易適中、重點突出的案例需要教師不斷揣摩和設計。[5]作為校級精品課程和城鄉規劃特色專業與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的特色課程,案例選取以突出城鄉規劃專業的生態學特色為主。
3.3 案例和教材相結合
規劃生態學課程案例教學,需要案例和教材相結合。教材側重系統的理論知識,而案例來源于實踐,其蘊含的知識點不能脫離教材。因此,在案例選擇時要以課程知識點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案例,以案例為載體,按照培養能力和課程教學的要求來設計案例,組織教學內容和梳理知識點,使知識案例化、實踐化。
3.4 提高師資力量
案例式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課程所需的生態學和城鄉規劃相關知識,而且需要具有敏捷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最好能夠是雙師型的,能夠利用城鄉規劃工作中的經驗積累,編寫教案、劃出重點、難點,將教學的內容和案例融會貫通,更有利于案例教學的開展,保證良好的案例教學效果。
生態學案例范文2
【關鍵詞】 健康狀況;體格檢查;動態;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39.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1-0008-03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dex in Students from 1985 to 2005 in AnHui Provice/CAO Xiu-jing, TAO Fang-biao, ZHANG Hong-bo, et al.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Maternal Health Car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long trends of students'
function index from 1985 to 2005 in Anhui Province, so that government could make corresponding policy to promote studen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velopment. Methods
Changing trends of function induces including puls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vital capacity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use of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Physical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of Chinese School Students in 1985, 1991, 1995, 2000 and 2005. Results
It was shown that from 1985 to 2005,pulse increased while vital capacity decreased in students aged 7-18 years old. The diastolic pressure in students aged 18-22 years old increased by years. Conclusion
All the function indices decreased in students excep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n Anhui Provi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sports and physical training.
【Key words】 Health status;Physical examination;Tendencies;Students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每5 a 1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提示,我國青少年學生身高等形態指標增速迅猛,但機能、運動素質卻呈停滯或下降狀態[1],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為了解安徽省城鄉學生的機能發育特點及其隨年代變化規律,以便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促進城鄉學生身體機能的良性發展,筆者對1985-2005年的5次學生體質調研資料中的機能指標進行了動態分析。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1985,1991,1995,2000及2005年安徽省教育廳所公布的學生體質調研數據和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報告中安徽省資料[2-5]。研究對象為安徽省城鄉7~22歲在校學生,5次調研均選擇合肥、宿州、黃山3個有代表性的地區,先選擇點校,再以年級分層,然后隨機抽取整個班級為調查對象。對資料中的脈搏、收縮壓、舒張壓、肺活量4項機能指標加以分析。
各項指標的檢測與測試均嚴格按照“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工作手冊”的要求執行,最終分析數據由衛生部審核后統一公布,本文資料錄入與分析用SPSS 10.0軟件完成。
2 結果
2.1 脈搏 由于1995年脈搏不是必測項目,因此本文比較1985,1991,2000年和2005年脈搏的變化。從圖1,2可以看出,脈搏隨年齡增加而下降,18歲后趨于穩定。各組脈搏在16歲前均以2005年最高,尤其是城市學生升高明顯,1991年相對較低。
2.2 血壓 從圖3,4可以看出,收縮壓隨年齡增長而增大,18歲后增幅減小。各組收縮壓均以1995年最高,尤其是16歲之后差異更為明顯,其余年份之間無明顯變化規律,女生各年份間波動大于男生。
由于1985年舒張壓以變音為測量標準,1991年部分年齡段測消音,部分年齡測變音,而1995年后均以消音為標準,因此只比較1995,2000年和2005年的舒張壓。從圖5,6可以看出,舒張壓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大,18歲后增幅減小,18歲前各組舒張壓以2000年最高,18歲后以2005年最高,22歲時舒張壓出現隨年份而遞增的趨勢。
2.3 肺活量 從圖7,8可以看出,肺活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大,18歲后趨于穩定。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也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1995,2000,2005年的各年齡段肺活量均明顯低于1985年和1991年結果。18歲前的肺活量以2005年最低,尤其在低年齡階段(7,8歲),各組的肺活量隨年份遞增而相應遞減。20 a間,7歲組兒童的肺活量城男、城女、鄉男、鄉中分別下降了390,349,481,380 mL。
3 討論
通過安徽省20 a學生體質調研資料機能指標的動態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7~16歲學生脈搏較1985,1991,2000年明顯升高,特別是城市學生升高明顯。脈搏反映心臟每分鐘射血次數,在一定條件下,通過長期體育鍛煉能降低脈搏,從而使心臟有更多的休息時間,有利于心血管功能的發育[6]。分析結果提示,安徽省7~16歲學生體育鍛煉較以前有很大滑坡,特別是城市學生更缺乏鍛煉,從而導致脈搏升高。
2000和2005年安徽省學生舒張壓高于1995年,尤其18歲后呈現隨年份遞增而遞增現象,與趙宏林等[7]結果一致。由于近年來兒童少年參加勞動鍛煉的機會減少,使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兒童少年心肺器官得不到充分鍛煉,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飲食的增加,生活節奏加快以及長期處于緊張學習狀態,使機體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造成動脈血管彈性減弱,血管壁張力增加,導致舒張壓升高,尤其是當代18歲以后的青少年面對的壓力與競爭更大,從而使舒張壓的升高更為明顯。
安徽省7~18歲學生肺活量以2005年最低,特別是在低年齡組,呈逐年下降趨勢,而且下降水平明顯高于全國1979-2000年肺活量下降水平[5]。湖北、陜西及青藏高原地區也有相似報道[8-10]。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標,與呼吸肌發達程度,肺、胸壁的彈性和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彌散過程等因素有關。此結果同樣提示安徽省學生體育鍛煉不足,包括時間和強度均欠缺,尤其是日常體育課教學內容缺乏,發展心肺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如長跑等耐力或力量耐力練習活動減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活動的開展,從而制約了學生呼吸功能的提高,呼吸肌和肺彈性組織生長發育緩慢,肺活量和人體供氧能力下降。
4 參考文獻
[1] 季成葉.體質監測是掌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的“金鑰匙”.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16):371-373.
[2] 安徽省教育委員會.1985年安徽省學生體質調研資料匯編.合肥,1987:119-138.
[3]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編.91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報告.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72-235.
[4] 95年安徽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資料匯編.安徽省教委體育衛生藝術處,1997:142-155.
[5]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編.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5-431.
[6] 沙倫•M•代利,阿爾貝特•奧伯曼,俞虹.運動員心臟.體育科學,1994,3:16-19.
[7] 趙宏林,佟偉軍,李紹山.蒙古族中小學生15年間機能發育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3):205-207.
[8] 陳明清,舒建智.湖北省初中生身體形態機能發育動態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4,25(4):410-412.
[9] 劉曉軍,張一民.1985-2000年陜西省小學生體質狀況動態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7):913-915.
生態學案例范文3
鐘凌,2001年2009年在國內一家知名的出國留學服務公司任咨詢部經理、留學中心副主任職務,在出國留學服務行業浸染多年,積累了上千案例經驗,近十年來,鐘凌關注留學動態、客戶需求、申請規劃,領導工作團隊在樹立行業專業水準及標準化模式上頗有建樹。同時,多年來與眾多海外學校的溝通合作,使她在海外招生及升學要求等方面積累下獨到而系統的經驗。
2006年,鐘凌精心將多年積累的一線留學經驗集結成書,由新東方大愚出版社獨家出版發行《出國留學DIY全攻略》,面世以來市場反響熱烈,在全國多次舉辦講座研討。為出國留學的學生、家長舉行座談介紹,并聆聽聽他們的心聲以及留學申請路上的喜怒哀樂、該書面世以來已經再版三版,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趨勢診斷:
如果該家長真的要孩子參照X的經驗模式,可能在時機、準備都十分幸運的情形下,實現一個不錯的結果;可孩子也有可能心不甘情不愿,放著國內名校深造的機會于不顧而到一個他全然無法把握未知的未來,在一個倉促的決定下來促成,這樣很容易給孩子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很容易患得患失,總想著“如果當初怎樣,我該如何如何”。而且家長給孩子和自身預留的時間、空間過于有限,很容易患上焦慮急躁的情緒,這樣一定會對申請過程起負面影響,極易造成全盤皆輸。且高不成低不就。
總結陳述:
總的來說,這對家長本來沒有充分看到孩子的優秀閃光之處,有些被旁人的幸福成功給沖昏了頭腦,變得有些盲目或浮躁;或許由于認為自己的孩子非常出色,擔心給孩子耽擱了大好前程,從而希望復制旁人的成功模式,為孩子架設一條通向頂尖名校的大道。
通過與家長多次深入溝通,比較現有的申請條件,弱勢,雙方差距、機會點,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案的主人公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都不占優勢,最關鍵的是彈藥不足。在此也強烈建議各位讀者,為孩子做留學規劃的時候,時間規劃是最最要先行的,打好申請的時間差,所有的機會時間都沒有浪費,才是最高明的規劃。
心態的充足準備尤其重要。或許TIAN也很適合本科期間在海外深造,但準備已晚。或許TIAN本身希望在國內大學度過充實而快樂的四年,也搞清楚未來深造的方向,也許是更適合他本人、全家的方式。幸福的模式很多種,請不要過早下以定論。
最后,TIAN在北大讀書時被調配到他不擅長也不喜歡的對外漢語專業了。中國的保送生就有這么多的無奈,既然是保送,大學就保留對學生專業任意調配的權利,學生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但因學生放棄了高考,很多學生;中著名校金宇招牌仍然選擇了一個全然與自己興趣志愿違背的專業來讀,也因而制造了很多“名校低能兒”的學生。之后通過TIAN與父母多次認真的溝通,仍然選擇去美國讀書,利用一年的機會準備所有的語言考試、申請文書、家庭資金陸續準備;同時,筆者建議學生不要放棄北大一年的學習,大學GPA仍然是他的申請資歷與可利用素材,如G點很高仍然可為他的申請勝算加分。
經過一年仔細規劃,TIAN順利在次年秋季入讀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就讀工藝制造專業,得償所愿。同時,也獲得50%的獎學金以及助學金機會。應該說結果是接近他們的最大期望規劃了。只不過很無奈的是,他們的申請經歷又在被他們周遭的朋友列為經典,拿來揣摩學習了。
專業介紹及職業規劃參考信息:
1 金融精算專業:金融數學,金融保險,精算專業,屬于關聯性非常高的專業類型,這類專業對于數學學術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精算一般而言應用在投資、保險業、金融業,這些行業都具備一個共同特色。要風險控管、投資管理以及金融商品設計。
2 精算與保險的區別:保險主要是介紹相關的法律、保險業的特性以及保險的功能,保險學位的設置,也是為了將來要在保險公司擔任重要職務的經理人做準備。精算運用到大量的數學、統計等數理概念,注重金融商品的設計,不像保險將重點放在金融商品的管理。
3 保險業,在亞洲絕大多數的地方除了日本、新加坡、香港之外,都處于一個非常封閉的環境。隨著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時韻穩健崛起以及經濟高速發展的影響,保險業的成長將來會非常驚人,相對地,人才要求也會大幅提升。生涯規劃:精算人才其實不只是保險業有這個需要,銀行、金融、投資與大型企業都會有這項需求。他們都需要有精算背景的經理人,因此這兩個行業的前景十分看好。
4 在精算師奇缺的同時。保險公司的發展卻是突飛猛進。2004年12月11日,保險業入世過渡期基本結束,我國保險業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期。
5 工業設計專業專業優勢:現代工業產品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工業設計的成功。隨著高科技技術的發展,產品的質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搶占市場,獲勝的關鍵在于工業設計的創新。在于其能否引導世界潮流。今天的汽車、手機、電腦市場中,各企業越來越關注其設計問題。
6 目前國外許多大企業都擁有龐大的設計機構,像日本東芝,擁有的工業設計師數以百計。還有國內大企業海爾集團,就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國工業設計專家,每年投入的開發設計費高達8000多萬元。這說明,市場需求更多的專業設計人才。而我國目前的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只相當于韓國該專業在校生的數量。可以預見,工業設計專業的前景空前燦爛。
7 美國是最早實現工業設計職業化的國家,其工業設計教育也有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美國工業設計教育的重點,一開始就放在產品設計上,而且有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例如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的主導專業是汽車設計,克蘭布魯克設計學院的主導專業是家具設計,而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設計學院的工業設計則有重視通用設計(Untve rsaDesign)的傳統。這種專業化的趨勢是與美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對設計人材要求的結果。
問:據說澳大利亞、英國和荷蘭的物流專業比較強,所以目前我考乎慮的會是這幾個國家,但目前還不確定將來到底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我們學校是比較普通的二本學校,大二下學期考英語四級,今年寒假我報了一個雅思班,因為周圍的問學都認為去英國留學費用偏高,所基本上就在澳大利亞和荷蘭的幾個學校考慮了,我們學校有職業規劃的測試,我測出來是技能型和事務性,我本身特點是不善交際。不太喜歡和人打交道,不知道物流的一些分支里面哪些比較適合我?另外,煩請告訴我具體開學時間和具體申請,目前為止我的在校成績平均分大概是79分。
答:1如果是讀碩士,英國的碩士學制是一年制;澳洲的碩士大多是一年半到兩年的,也有少部分是一年設置。所以總的費用預算來說,兩個國家差不多;荷蘭的碩士大多是兩年的設置。一些知名的大學,費用也不太便宜。
2我個人覺得,個性上不愛交際是你現在的學習、生活環境所致,絕對不是定向終身的性格。做任何工作,難免都會遇到與人交道的工作性質,不能避免,你也不應該現在就預設這個條件,采進行篩選未來的專業選擇,不然就真成了“閉門造車”啦!即使你造好車還得拿出去賣,還是得張口說話呀:所以大學期間,你要多鍛煉,打開心胸多參加下學校的各種社團,增加實踐機會,既能鍛煉你的社交能力,也是未來申請大學的時候,豐富的大學實踐活動還會為你申請增加附加值的。
3專業規劃上,物流有分篇工業流程類的物流,這些適合理工生申請,有分純物理管理科學的物理,適合物流專業的,管理類的學生申請、如果你的大學課程設置中。少有工藝,工業,制造方面的課程,我建議你選擇物流項目管理專業LOGISTIC PROIECTMANAGEMENT。據我所知,英國的華威大學就有開設這個專業,畢業就業率很不錯一另外,物流有分物流預算,物流流程管理,是比較宏觀的管理,也比較適合女生。
4,最重要一點,關于學習成績、GPA:將來你無論申請哪個國家哪所大學,最重要的是你大學四年的所有學科成績,特別是必修課的成績。你可能以為雅思分數高就行了,其實大學成績更為關鍵。現在你還在念大二,還有機會,如果你頭兩年的成績不夠理想,后面就要加倍努力7,爭取在大三的時候把成績提上去。一般來說,申請英聯邦的大學,如果是211重點大學,平均分75分就夠;如果是非重點二本,需要平均分80經上;申請物流類課程,數學,經濟,管理類的課分數一定要高
生態學案例范文4
關鍵詞:瑞吉歐學前教育方案;人類發展生態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40-05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2-0153-03
瑞吉歐?埃米利亞(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小城市,它以富裕、低失業率和低犯罪率、廣泛而高質量的社會服務以及高效的地方管理機構聞名于全國。近三十年來,其所創建的獨特而富有變革性的瑞吉歐?埃米利亞學前教育方案(Reggi0 Emilia Preschool Education Approach)(以下簡稱“瑞吉歐”),無疑是吸引全世界的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目光的一個焦點。1981年,瑞吉歐的教師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現代博覽會上第一次展示了他們的工作,并以此為開端,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他們的早期教育思想。此后,瑞吉歐引起了世界各地兒童教育工作者的傾情關注。
瑞吉歐倡導:“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兒童,但不是孤立地看待他們,而是要把他們與家庭、其他兒童、教師、學校環境、社區和廣闊的社會環境聯系起來。每一所學校都應被看做是一個系統,并且在每個系統中都包含著所有的關系,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和彼此支持。”
我們到底要向瑞吉歐學習什么?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從人類發展生態學的視角來解讀瑞吉歐“兒童發展的關系系統”這一生態體系,從而進一步思考我國學前教育應向瑞吉歐學習什么。
一、人類發展生態學介紹
生態學(Ecology)這個詞最早是由德國的動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厄恩斯特?黑克爾提出來的,它是研究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其周圍環境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之后,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對生態學做了進一步的探索,創建了人類發展生態學,并將其界定為“是對不斷成長的有機體與其所處的變化著的環境之間相互適應過程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且有機體與其所處的即時環境的相互適應過程受各種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這些環境賴以存在的更大的環境的影響”。布朗芬布倫納將這里的環境稱為生態環境(ecologicalenvironment),這個生態環境包括微觀(小)系統(microsystem)、中間系統(mesosystem)、外系統(exosystem)和宏觀(大)系統(macrosystem)。每個層次的系統都和上下級系統是相互包含的關系,并且系統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
將兒童的發展放置于各種生態關系之中是人類發展生態學的基本觀點。瑞吉歐正是在這樣的生態關系中將各要素有機地聯系起來,強調了各個要素之間的互補、互利、互動與互生的生態關系,使各要素共同組成了一個開放的有機系統,實現了對早期教育的一種超越。
二、“將兒童的發展置于各種關系之中”的瑞吉歐生態體系解讀
瑞吉歐以人類發展生態學的觀點看待兒童的發展,將兒童的發展放置于各種生態關系之中是其取得矚目成就的重要原因。其所強調的“兒童發展的關系系統”的構成如下:
1.小系統――直接影響兒童發展的環境
人類發展生態學中的小系統是指“發展中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質特征的情景中所體驗到的活動、角色和人際關系的一種樣式”。小系統中的情景是指人們可以參與其中的面對面的交往場所,如家庭、托紈機構、操場等,活動(activity)、角色(role)和人際關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其主要的構成元素。布朗芬布倫納用克分子活動(molaractivity)表示小系統的第一個特征,他認為克分子活動既是個體發展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現,也是促進和影響其發展的最為有力的環境因素。
小系統是直接影響幼兒發展的生態環境。在瑞吉歐中,所有兒童都有機會承擔多種角色,并參與各種角色活動,但瑞吉歐是不講以“兒童為中心”的。“‘以兒童為中心’暗示了把兒童看做是一個能動的、與背景無關的個體”,麗瑞吉歐將兒童看成是有潛力的、強大的、有能力的且與成人和其他兒童相關聯的人;教師被視為兒童的合作者,與兒童共同分享學習的過程。在與兒童的交往與合作中,教師不斷研究兒童的學習過程,不斷發展著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兒童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與之建立了合作式的人際關系,馬拉古茲特別強調,教師應多為兒童創設同伴交往的機會。
正是在這樣的小系統的作用下,活動、角色、人際關系等直接影響幼兒發展的因素各自發揮著作用,并構成了有利于兒童發展的協調的、整體的微觀環境,使兒童能在一個他們喜歡的環境中,在同伴和有專業知識的成人的陪伴下學習和成長。
2.中間系統――促進兒童發展的各種環境之間的關系
布朗芬的中間系統是指“由發展的人積極參與的兩個或多個情景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對兒童來說,就是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同伴之間的關系)”。中間系統是小系統所處的環境系統,只要當發展的人進入了一個新的情景之中,中間系統就形成了或者是擴展了。就中間系統而言,“如果發展主體在不同結構的環境中所參與的聯合活動和所形成的基本雙人關系的數量越多,尤其是與之相聯系的有經驗的人越多,那么中間系統作為人的發展情景的潛力就會隨之提高;如果不同環境之間的間接聯系有利于促進它們相互之間建立充分信任、積極定向和目標一致的關系,而且活動的均勢能夠朝著有利于主題的方向發展,那么中間系統作為人的發展情景的潛力就會提高”。
瑞吉歐的學校被看做是一個組織體系,由教研員、教師、家長等構成了該體系的一個緊密聯系的中間系統。瑞吉歐把兒童之間的關系、兒童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兒童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兒童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看成是教育系統中一切的中心,家長是瑞吉歐方案的一個重要的組成要素,家長的參與有助于保障學校中所有兒童的福利。如很多家長是學校管理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他們通過與學校保持日常聯系、共同討論教育問題和心理案例、處理特殊事件、參加遠足和慶典活動等,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與管理工作。
3.外系統和大系統――支持兒童發展的廣闊情景
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小系統和中間系統等微觀系統,對發展的人的影響,或受發展的人的影響,都是在更廣闊的情景中得以實現的,而這個更廣闊的情景指的就是外系統和大系統。
所謂外系統是指“發展的人雖然并沒有參與,但卻影響或受其中所發生的一切所影響的一個或多個環境”。發展的個體雖然沒有具體加入這些系統,但是,系統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的發展。所謂大系統是指“較低層次的生態系統(小系統、中間系統和外系統)在整個文化或者亞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內容和形式的一致性,以及與
此聯系并成為基礎的信念系統或意識形態”。
從生態學看,在整個文化或者亞文化及其所包含的較低層次的生態系統中,具體的表現可能差距很大,但是卻具有內部的同源性。任何關于人的發展的研究都必須考察來自大系統的影響作用。瑞吉歐正是體現了這種生態學的同源性,強調兒童的發展是與意大利社會的整個文化或者亞文化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意大利人的家庭之間都保持著親密的關系,在這種背景下,當地居民對幼兒教育非常關注,兒童能夠經常體驗到大家庭式的合作氣氛。這種社區文化理念在教育系統中表現為教育者之間、教育者與兒童之間以及家長和社區公民之間的積極合作,民主參與與合作成了瑞吉歐教育體系的一大特色,它將兒童的發展放置于一個更為廣闊的情境中。
正是這種將兒童的發展置于家庭、托幼機構、社區的關系中的生態價值觀,使瑞吉歐成為了當今世界學前教育的一個典范。我們學習瑞吉歐,是孤立地將瑞吉歐視為一種“技術主義”去模仿、去復制,還是學習其根植于文化情景下“將兒童的發展置于各種關系之中”的生態價值觀,筆者認為后者更為重要。
三、我國學前教育向瑞吉歐學習什么
筆者相信,我國的學前教育具有其他國家學前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同時,筆者也希望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而完善我國學前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學習其他國家好的學前教育方案。顯然瑞吉歐的學前教育體系就是好的課程方案中的杰出代表。
瑞吉歐給我們的學前教育帶來的最大的啟示就是“將兒童的發展置于各種關系之中,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他們,學校應建立與社區合作的辦學模式,家長和整個社區對學校活動的參與至關重要”。由此,我們向瑞吉歐學習的應是一種根植于我國文化實際,將“兒童的發展置于各種關系之中”的人類發展生態理念。
1.關注兒童自己的活動
我國的學前教育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一直堅持著“成人中心”的傳統教育觀。教師的教往往重于兒童的學,教育者將注意的焦點集中在教育影響源上,對兒童的發展規律及其學習的特點認識不足,將兒童看做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兒童“原本就是一個具有其自身發展規律的主體,是一個具有各種正在發育過程中的生物器官和‘精神器官’的主體,是一個由漫長的進化歷史賦予了其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而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主體,是一個具有主動成長的需要和積極的生命意志的主體”。
因此,我國學前教育應關注兒童自己的活動,并為兒童提供與他人交換自己經驗的機會。我國應學習瑞吉歐將兒童作為活動主體置于發展中的經驗;學習其重視兒童的主體性,關注兒童在活動中的作用、角色和人際關系的做法。我們的教師應當尊重兒童的興趣和愛好,應注重啟發兒童開展探索活動;教育的內容不再由教師一方面單獨抉擇,而應根據兒童的興趣與兒童一起編織兒童活動的方案。
正如馬拉古茲所言:我們為幼兒所做、所想的一切只能從幼兒身上找到答案;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跟隨著幼兒,而非計劃”。我們也相信,只要教育能夠與兒童的本能、兒童的興趣、兒童的需要相符合,這種教育便會成為成功的教育。
2.建立家庭、幼兒園、社區間的合作體系
從瑞吉歐的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的發展不是孤立于家長、幼兒園和社區之外的,他們把各種關系――兒童之間的、兒童與家長之間的、兒童與教師之間的、兒童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看成是教育系統中一切的中心,由家庭、學校和社區緊密聯系而構建的中間系統,是瑞吉歐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有些幼兒園與家庭及社區之間的聯系往往不太密切。然而,兒童所處的社會關系對兒童的認知能力的發展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國的學前教育也要學習和借鑒瑞吉歐“關注兒童所處的社會關系在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早教思想。
我國學者周新就學前教育應在家長、教師、社區和幼兒園之間建立密切聯系的問題發表了意見。她在文章中曾指出,“幼兒園是教育的主導力量,擔負著協調方方面面關系的責任,應主動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家長的參與應體現在幼兒園的政策制定、課程計劃和評價及活動方案的組織方式上;教師的作用是在它們之間架設橋梁,包括通過不同的方式向家長和公眾介紹兒童的成長情況,根據家長的反饋意見調整學習的內容和進度,讓家長直接參與兒童的教學活動等”。幼兒園要主動與社會溝通,爭取得到社會的支持,改善幼兒園內外的關系,把幼兒和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保證整個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性,實現各種教育之間的互補,加強教育的整體性和有效性。總之,家庭、幼兒園、社區合作體系的建立,有利于促進幼兒、教師的共同發展,有利于在幼兒園的教學管理中匯聚更豐富的智慧和資源。加強家庭、社區與幼兒園的溝通與合作,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體現出組織體系的合力。
3.立足本國文化,為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背景
瑞吉歐為人們提供了充滿積極參與精神和反思性文化的實踐,體現在對文化的尊重、對周圍世界所持的開放態度以及教育應立足于與他人的交流和關系之中等方面,這才是如此有生命力的瑞吉歐教育實踐的基本特征。根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理論,微觀系統對人的行為和發展的影響是在外系統和大系統這種廣闊的情景下得以實現的。因此,微觀系統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外系統和大系統對人的發展的影響。據此,瑞吉歐教育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也得益于意大利廣闊的、民主的文化背景。
我國的學前教育與我國的文化是同源的,而與來源于歐洲的瑞吉歐之間必然存在“非同源性”。每個國家的學前教育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發展歷史、知識、信仰、價值觀和興趣等,面對外來的瑞吉歐,如何能夠自如地面對其成就并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進行多元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應脫離本國的文化背景,簡單地將其作為科學的、客觀的“標準”去復制、運行。因此,對于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而言,關鍵是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以尊重本土文化的方式來進行變革。
我國學者朱家雄教授曾提出,“在思考瑞吉歐教育實踐的價值何在以及究竟應向瑞吉歐學些什么的問題時,是不可能脫離瑞吉歐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背景的,也是不可能脫離思考者本人所處的文化和政治的背景的”。
生態學案例范文5
那么,怎樣來搭建這個平臺呢?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我們用“案例”或說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真實“情境”,讓學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中去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用學生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理解書本上的知識,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逐步融合他們所掌握的政治知識,在那樣一個特定的問題情境中,隨著問題的解決逐步總結出分析解決政治問題的一般方法,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但是在案例教學的運用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利用案例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天南地北,學生課上聽得云里霧里,對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課下卻不知所云。這樣的“案例”實際上僅僅是一種裝飾,因為它不是為學生的探究與體驗服務的。因此我認為在案例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1.要精心選取典型案例
這里據所說的典型是指選取的案例中要蘊含我們要講述的政治原理或規律,即“個案”中要有“類”的知識,否則案例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了。
2.講解的重點不在案例本身,而是在于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掌握政治原理與規律,逐步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能力
運用案例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由“個”到“類”的思維過程,我們引用案例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去掌握“個”的現象,關鍵在于讓學生透過“個”的現象去提取“類”的規律與原理。
3.案例最好從熱點問題,或從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中選取
教學中我們可結合教材內容收集一些新鮮的案例來激活政治課堂教學,可以結合一些熱點、焦點問題及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這樣在教學中我們老師和學生是處在同一個“關注者”的角度,容易找到教學中與學生的共同語言和興奮點,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覺親切。
4.精心設計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
生態學案例范文6
案例 1: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藝術》五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課題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學目標1.利用圖片和影像資料了解藏羚羊及它們的生存現狀;欣賞文學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思想內涵及生態道德價值觀。
2.運用繪畫、制作等手段對藏羚羊這一題材進行創作練習,能創造性地使用表現材料進行個性化的表現。
3.根據文學作品《藏羚羊跪拜》,學生嘗試用表演等綜合形式進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對藏羚羊產生深厚的情感,樹立保護珍稀動物的生態道德意識。
教學準備
1.自然界中表現藏羚羊的影視資料、圖片資料。
2.表現藏羚羊的美術作品。
3.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時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導入
1、借助圖片、影視資料的欣賞,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結構,觀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顯著特點。
二、新授
1、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樣一種動物,它們現在的處境如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藏羚羊。
2、結合學習活動內容,有選擇性地觀看藏羚羊慘遭殺害的圖片,以此激發學生對藏羚羊命運擔憂的情感,樹立自己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感,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由于人類的貪婪,野生動物正面臨著滅頂之災。讓學生知道美麗的羚羊角與柔軟的羚羊絨,只有生長在活著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構成真正美麗的風景線。
3、制作參考:(1)創作一幅表現藏羚羊題材的繪畫作品。(2)選擇多種材料進行表現藏羚羊題材的手工制作。如:掛飾、裝飾畫等。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3)組織學生制作表現藏羚羊的頭飾、面具,為以后的戲劇表演學習做準備。
三、布置作業
試一試,用連環畫的形式進行《藏羚羊跪拜》的藝術創作。可以用“接龍”的方式分組進行連環畫創作。
四、小結展評
1、能否抓住特征將藏羚羊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
2、能否在作品中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并有一定的創新。
3、能否欣賞其他同學的優點?
4、能否在本課學習中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課后討論。
五、課后延伸
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無節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導致的生態災難最終受害的只能是人類自己。不要讓我們子孫后代孤獨地生活在一個沒有野生動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結合包頭本地特色,以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人文為目的的美術綜合探究活動《“小麗花文化科技節” 美術綜合探究活動方案》一、活動創意:國有國花,市有市花,人們常用花卉的品質、外形來代表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形象,而小麗花作為包頭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動通過對小麗花起源、種屬、習性、栽培等知識的了解,探究其作為市花的喻意;通過美術拓展性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對植物生長與環境改善關系的認識,體驗綠色與環保的關系及重要性;通過對小麗花及包頭歷史文化的了解,引發對拓展小麗花文化,打造包頭文化大市形象的興趣和行動。從而使隊員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實踐活動中,建立活動新型評價機制,充分發揮隊員的自主意識,培養隊員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二、活動準備: 1、召開隊干例會,組織假日小隊,確定活動方案。
2、聯系家長,做好協同調研準備。
3、聯系市園林研究所,做好調查訪問準備。
三、活動組織領導機構:
組 長:左琳(校長) 沈宏偉(副校長) 常廷俊(書記)副組長:趙欣(大隊輔導員)顧 問:汪恩長 (校外科技輔導員)組 員:一—五年級中隊輔導員和美術教師、常磊(校科技輔導員)四、活動過程及進度安排:第一階段:宣傳、動員階段(4 月初):通過隊干例會、隊會、校園廣播等途徑向全校隊員宣傳“小麗花文化科技節”的活動創意,調動隊員參與的積極性。
要求:三~五年級每中隊選出 5 名隊員,其中小隊長一名,自定隊名,以假日小隊的形式組織中隊調研活動。
第二階段:活動階段(4 月—12 月):(一)、刨根問底: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頭作為祖國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條件惡劣,只適合耐干旱、抗風沙、花期長的植物生長。而小麗花為什么會在“市花”評選中脫穎而出?其中有許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級各假日小隊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了解:1、小麗花的起源、種屬、習性;2、小麗花的栽培;3、小麗花的品質與象征;4、小麗花被評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義。
要求:以調查報告、資料冊的形式寫出調查結果。(如是資料摘抄,請寫清出處;如是網上下載,請保留網址、網名,最好附帶圖片資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麗花不畏惡劣環境,仍然頑強生長,而且其姹紫嫣紅、竟相開放的景象,把包頭裝點得如塞外春城一般,這種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和堅忍不拔的品質也是包頭人民所認同和宏揚的包頭精神。我們作為包頭的一個小市民,既應積極學習種植小麗花的知識技術,培養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凈化環境,還應從不同角度去開發“小麗花”資源,發展“小麗花”文化,繼承和宏揚小麗花精神。
1、活動標志征集:為我校“小麗花文化科技節”設計標志(每假日小隊設計一份);2、花仙子行動:以小隊或個人為單位,栽培小麗花。一段時間后以花卉生長效果及體驗日記的記錄情況為標準,以年組為范圍評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隊以查資料、訪問、上網等形式調查:“小麗花”文化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開發?以此拓寬活動思路。
4、以中隊課題組為單位,成立“小麗花”文化資源開發組,從衣、食、住、行、玩等方面,開發小麗花的文化資源,如:研究小麗花植株品質、制作小麗花系列插花(干花)、設計小麗花服裝、制作小麗花相關網頁等。
5、找出隊員身邊與小麗花品質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報中建立“小麗花在閃光”專欄,宣傳我們身邊的“小麗花”。
要求:各中隊自選一項感興趣且力所能及的內容來開發“小麗花”文化資源,活動強調隊員間的合作、互動,重在培養隊員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三)、日積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將前期活動成果以各種形式積累起來,展示出來!1、“花海如潮”時裝設計展:以花的形狀、色彩為設計元素,采用環保材料設計、制作“小麗花”系列童裝,進行展示。
2、“花香滿徑”花卉圖片展:以植物分科為范圍,拍攝或積累菊科花卉的圖片,進行專題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標本展:制作小麗花系列干花標本,并附說明文字或詩歌等。
4、“花之物語”花卉知識冊:將一些花卉知識、花卉禮儀等積累制作成冊,進行展示。
5、“花間小憩”網頁作品展:將小麗花的相關知識及個人作品制作成專題網頁,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