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浪費糧食的觀點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浪費糧食的觀點范文1
一、在交際情境中容易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認真傾聽是與人交流的前提。只有認真傾聽對方表達的內容,才能在腦中迅速做出反應,從而組織自己的語言,達到與對方交流的目的。再者,能認真傾聽對方的講話也是一個人具有文明交際素養的體現。因此,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教師應時時提醒和要求學生要認真傾聽。
例如我在《愛惜糧食》這堂口語交際訓練課中,我是這樣做的:(我設計了五個環節:(一)小品引入,創設情境;(二)同桌交流談浪費現象;(三)激發思維,暢說建議;(四)模擬情境,角色體驗;(五)擴展活動,展開交際。)在課伊始,就要求學生認真傾聽,通過這位同學的即興表演,從他的語言中你能捕捉到什么信息?同學們經過認真聽,紛紛發言。這個同學把未吃完的饅頭扔在垃圾桶里,并一點都不在乎,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浪費糧食的行為。在“模擬情境,角色體驗”這個環節,教學是這樣進行的:一個同學扮演浪費糧食的角色,另一個同學扮演、勸告的角色,其他同學當評委。在模擬之前,我則強調當評委的同學一定要認真傾聽,當文明觀眾,只有認真傾聽,才能對上臺表演的同學的交際情境給予較客觀的評價。同學們認真傾聽后,有的同學發言說:“浪費糧食的扮演者,態度自然,語言流暢。”有的同學發言說:“勸告扮演者態度真誠,有禮貌、語言準確、思維較敏捷。”有的同學還能指出他們發言中不夠規范的語句,不恰當的用詞,語氣、語調方面不夠到位等。“小評委”們個個踴躍發言,均能說一兩點,我想這和“小評委”們認真傾聽是分不開的。在“同桌交流浪費現象”“交流勸說的建議”“小記者采訪”等環節中,我均能有意識無意識地要求同學們要認真傾聽。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時時提醒,反復強調,學生才能形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二、在交際情境中易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
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意愿,有一定的難度。這要求學生不但要認真傾聽,而且要迅速組織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做出應對。也只有在一定的交際情境中,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達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愛惜糧食》這次口語交際課的“模擬情境,角色體驗”環節的訓練中,有個學生說:“我把不吃的饅頭扔給豬吃就不浪費了嗎!”另一個同學思忖了片刻,馬上做出應對:“我認為你這樣做還是浪費糧食,你想想豬完全可以吃一些粗糧,也是等量齊觀的,你卻讓豬吃饅頭多浪費呀……”這樣的答案是始料未及的。有的同學還會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列舉出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許多行為,語句順暢,表達有條理;有些同學還能引用名人名言、古詩、小故事等來批判浪費糧食的行為……學生們思維敏捷,樂于表達。所以在具體情境中,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甚至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因為學生的潛質是無窮的,而我們則應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平臺。在接下來的“擴展活動、展開交際”環節中,“小記者采訪活動”的設計也給學生一次口語表達的訓練機會,并且提醒學生在表達中要想清楚再說,并注意文明禮貌、語言修養。當然,教師在這過程中應時刻不忘規范孩子們的語言,并要求有一定的邏輯性,對一些不恰當的詞,不流暢的語句,應及時指正,指導學生說清楚、道明白。努力培養學生思維表達的靈活性、敏捷性、獨創性、深刻性。
三、在交際情境中易培養學生應對的能力
應對能力是口語交際中,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獨創性、深刻性的具體體現,即學生對一個問題要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善于捕捉對方細小信息,迅速做出恰當的判斷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而這些只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才能得到鍛煉和形成。例如《愛惜糧食》這次口語交際訓練中,我設計了“模擬情境、角色體驗”和“小記者采訪、展開交際”這兩個訓練展示的平臺。先由師與生模擬勸說情境:引導學生對別人做的事發表自己的意見,應從自己的這個角度出發,堅持自己的感受和說法、態度要誠懇,千萬不能直接指責對方。如你可以這樣勸說:“××同學,我覺得你把面包扔了怪可惜的,你父母知道了會怎么想呢?”態度真誠,對方一般不會和你抬桿。反之,如果一開始就說:“××同學,你怎能把面包扔了呢?”直接指責對方,對方可能與你頂牛:“我扔面包關你什么事?”這樣反而激化了矛盾。通過教師模擬情境的示范引路及勸說思路的引導,讓學生以組合的形式自己練習,在訓練平臺中盡情揮灑自己交際才能。模擬情境中,生與生,配合和諧,在即興表演中得到一次次歷練。勸告者中有的聯系生活的浪費現象,有的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歌曲……來擺事實,講道理,以說服對方,而被勸對方則故意創設矛盾情境,給對方勸說制造難度……他們的思維都異常活躍,教師則適時給予引導點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盡情展示自己,不僅得到一次口語交際應對能力的訓練,得到一次展示自己才華的好機會,還受到一次愛惜糧食的深刻教育。在具體的語言實踐訓練中,學生始終樂于參與,情緒高漲。
浪費糧食的觀點范文2
江都市國際學校小學部六(3)班 周鈺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儉是傳統美德,像是一聲聲春雷,時時回響在我們的耳畔;節儉是新時尚,像是一朵朵浪花,常常飛濺在我們的心里。
“打包“是在飯店里吃晚飯,把剩菜統統帶走,而小作者和她的媽媽帶幾位朋友在酒樓吃飯,吃完后,作者的媽媽要求“打包”,這下小作者難為情了,說了幾句讓媽媽別打包的話,更讓她的媽媽覺得打包很平常,還讓小作者當眾背一遍《憫農》,背著背著,眼淚不知不覺的流了出來,這才讓小作者知道了節儉是一種社會美德,不能為了嫌丟人而白白浪費了糧食。
浪費糧食的觀點范文3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班級管理 五個“一”工程
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需要班主任不斷深入對班級的觀察,研究、探索一些班級管理的好方法,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五個“一”工程的方法。
一、一個故事
點滴小故事,深刻大道理。記得在小時候,母親常常會嘮叨各種道理,我卻不是總能接受。但是每次奶奶給我講道理的時候,我都能很快樂地接受。現在想想,也許是因為母親說的道理太單調,太直接,讓人難以接受,而奶奶常常將道理寄寓在短短的寓言故事中,讓我在聽故事的同時接受了教育。這讓我明白了“人似乎總是不容易接受太直接的及太單調的道理”。長大后,作為班主任的我牢記這一點,特意從書店購買了5本《智慧背囊》和其他一些書籍,在班級管理中運用了一個個或生動或真實的故事,做到了以例說理,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時,我深情地講了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大洋彼岸有個和你們同齡的女孩叫王淵。1992年美國聯邦教育部公布了“美國總統學者獎”名單,該獎設立于1964年,在美國每年200多萬高中畢業生中,最多的一次只有141人獲獎。拿著通知書,王淵的父母非常高興,想不到女兒小小年紀,居然將得到總統頒發的學者獎。但是,玉淵作出決定:不拿這個獎。為什么?因為通知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獲獎者必須是美國公民。”王淵對父母說:“我知道這個獎的價值和分量,但若是僅為了這個獎就讓我放棄自己的國籍,我不干。”父母急了,說道:“入了美國籍難道就不能愛國了嗎?一個人是否愛國,要看他心里是否想著祖國,是否肯為祖國作貢獻。你這個孩子,太固執了,你這樣的人才,中國有千千萬萬,又不少你一個王淵!”想不到,王淵流著淚對父親解釋:“爸爸,你們平時都是怎樣教育我要愛國的?你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從不放棄自己的國籍,如今為什么偏要強迫女兒放棄她的國籍?我知道,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像我這樣的人,但是,我王淵只有一個中國!要我選擇100次、1000次、10000次,我都將堅持這一個選擇!”這一個故事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增強了自尊感、義務感、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一句格言
格言是人類智慧之精華,它匯成了眾人的睿智、聰明人的智慧,是人們生活經驗和規律的總結。它常常在人們最迷茫的時候指明前方的道路,也能警示和提醒人們少犯錯誤。若在班級管理中巧妙運用、穿插一些擲地有聲的、耐人尋味的至理名言,會使班主任工作更生動,更打動學生,有利于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問題;正確地做人、處事等問題。格言可以老師講也可以同學積累;格言可以是“主題班會”討論的主題,可以出現在老師給學生周記的評語中,可以是學生桌貼文化的內容和教室墻壁文化的內容,可以出現在黑板的邊角地帶……比如引導學生認真學習、珍惜時間時可以引用“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古作舟”的格言;教育同學之間要團結要和諧時引用“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雷鋒”、“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軻”的格言;針對有僥幸心理的學生,我總是強調“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聰明反被”,目的是讓學生踏踏實實地做好學習和復習工作,消除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當越來越臨近高考,有些學生已經被接二連三的模擬考“摧殘”得叫苦連天時,我引用“下苦功,三個字,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痛快就是先痛苦后快樂”的格言。事實證明,名言警句或勸勉、或激勵、或鞭策,像春風撫平學生心靈的創傷,似團團燃燒的火點亮學生心靈希望之光,促使學生自勉、自省、自警、自立、自強,從而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微妙效應。
三、一組數據
寫議論文需要有論點和論據,為了讓學生信服自己,班主任做班級管理工作時要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記得有一次我在餐廳值日時發現學生倒剩飯剩菜現象很嚴重,決定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惜糧食勤儉節約”為主題的思想教育,為了讓自己的觀點更充分地說服學生,我和學生一起算了這么一筆賬:如果每人每年浪費0.5公斤糧食和0.5公斤食用油按咱班級43人計算,總共是浪費21.5公斤糧食和21.5公斤食油;按全校2400名同學計算就是浪費1200公斤糧食和1200公斤食油;按我國現有13億人口計算,如果每人每年浪費0.5公斤糧食和0.5公斤食用油,那又是多少呢?總共就是6.5億公斤糧食和6.5億公斤食用油。如果每人每年在合理消費的基礎上再節約0.5公斤糧食和0.5公斤油,又是6.5億公斤糧食和6.5億公斤油,兩者相加是13億公斤糧食和13億公斤油。算到這里,大部分學生已經張大嘴巴合不起來了,因為他們沒有預計到數字是如此之大。如果把這部分糧油節省下來,按鐵路運輸量推算,如果每節車皮平均裝運50噸糧食,那么裝運13億公斤糧食就需要2.6萬節車皮,連起來的總長度大約是338公里(按每節車皮長13米計算,下同),可以從武義排到上海;如果按每節鐵路專用油槽車裝運60噸食用油,裝運13億公斤食用油需要2.17萬節車皮,連起來的總長度約為282公里,比從武義到杭州的路程(約200公里左右)還要長。我把這些數據列在黑板上,使他們從看數據體會到勤儉節約不是一句空話。當然,我們列舉的數據一定不要離學生太遠太抽象,而應該讓他們感受得到,體會得到,這樣效果才會更好。
四、一段視頻
記得在2012年春天剛接手一個新班級時,那時整個班級紀律渙散,進入高中才三個學期卻已經換了兩個班主任,班風、學風亟待改進,當時學校又要進行跑操比賽,看著操場上稀稀拉拉不成隊形的班級隊伍,我心想如果此時對他們進行一頓狂轟濫炸,自己倒是釋壓了但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于是我按兵不動,但第二天同學跑步時我手上多了一件工具——攝像機,我選擇了一個角度居高臨下地對學生的跑操進行全程攝像,然后在那天下午的班隊課上進行播放,看著熒幕上自己的形象和不成隊形的隊伍,學生“笑”得前俯后仰;當我繼續播放整個校園內響亮的口號此起彼伏的“衡水二中跑操視頻”和國慶閱兵儀式的視頻時,看著整齊的步伐震撼人心的同齡人跑操隊形和邁著矯健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通過天安門的整齊的軍人隊形時,學生的笑容僵住了,我知道此時的他們已經在心里做批評和自我批評了,最起碼已經有所認識了。看完視頻我給學生10分鐘時間的思考:“為什么別人能做到我們做不到?”后來有學生發言說:“衡水的學生心里只有‘群’而沒有‘己’的守紀意識。”有人說:“我們的注意力分散,組織紀律性較差。”還有人說:“合作意識、團結意識不強。”聽著他們真誠地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分析,我趁勢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同學們,比賽總有勝負,第一名確實只有一個,但只要大家全身心的投入,活動過程付出了百倍的努力,班集體的每一個成員都快樂參與、都有所收獲、都能體會到自己班級的力量,對自己所在班級充滿信心,我們說這樣的班級都是值得表揚的集體,每個成員都是勝利者,畢竟我們收獲了完美的過程。但是,如果大家投入精力不足,敷衍了事,勉強應付,散亂的隊形、無力的歌聲,讓班級成員在年級老師和同學們面前臉上無光,這樣的集體是你們將來引以為豪和為之驕傲的集體嗎?同學們,我希望大家能充分重視這次跑操比賽,把它當做培養自己吃苦耐勞和團結奮進精神的好機會,當做打造優秀班集體的好平臺,你們愿意不愿意?”“愿意!”同學們的回答是堅定有力的,事實也證明他們說得到做得到,因為最后,我班在跑操比賽中獲得了全校第一名,充分展示了高三(10)班的精神面貌和強大的班級凝聚力。為了更好地培養班級凝聚力和同學的吃苦耐勞、奮發向上的精神,我經常給學生播放諸如《沖出亞馬遜》、《士兵突擊》、《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隱形的翅膀》、《當幸福來敲門》、《阿甘正傳》等勵志視頻,讓學生思考,關于生活,關于人生,關于奮斗。
五、一點幽默
浪費糧食的觀點范文4
文/海濤
【原文賞析】
寶玉挨打后,薛姨媽、寶釵等到怡紅園來看寶玉,薛姨媽問他:“可好些?”寶玉忙欲欠身,口里答應著:“好些。”又說:“只管驚動姨娘姐姐,我當不起。”薛姨媽忙扶他睡下,又問他:“想什么,只管告訴我。”寶玉笑道:“我想起來,自然和姨娘要去。”王夫人又問:“你想什么吃?回來好給你送來。”寶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蓮葉兒小蓮蓬兒的湯還好些。”鳳姐一旁笑道:“聽聽,口味不算高貴,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這個吃了。”(《紅樓夢》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黃金鶯巧結梅花絡)。這“小蓮葉兒小蓮蓬兒的湯”便是解暑佳品“蓮葉湯”,賈府上下,夏日來臨時都要飲”蓮葉湯”以祛暑解熱,防治暑病。
【制作方法】
取新鮮雞肉適量,洗凈,剁泥,加蔥花、姜末、花椒粉、胡椒粉、淀粉及白面粉適量拌勻備用。將鮮蓮葉洗凈后,取雞肉餡包實,而后放入盤中,置于鍋中蒸熟后取出,去蓮葉備用。鍋中加清湯適量煮沸后,將蒸熟的雞肉放入,再加入蔥花、味精、食鹽等調味品煮沸即可服食。
【中醫觀點】
蓮葉,又稱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莖葉。蓮葉性味甘、寒,入脾、胃經,有清熱解暑、降壓降脂之功,適用于暑熱煩渴,口干引飲,小便短黃,頭目眩暈,面色紅赤,以及高血壓、高血脂。《本草綱目》言其“生發元氣,散瘀血,消水腫”。《本草再新》言其“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本草通玄》言其“開胃消食,止血固精”。《證治要訣》言“蓮葉服之,令人瘦劣”。
【營養分析】
本品含蓮葉堿、蓮堿、蓮葉苷等,能降血壓,降脂,減肥。蓮葉入食味清香,可口宜人,入藥可理脾活血,祛暑解熱,治療暑天外感身痛及脾濕瀉泄。蓮葉湯除解暑外,尚有散瘀血、消腫痛作用,寶玉挨打后瘀血未消,腫痛難忍,服食此湯對損傷的恢復大有益處。
飲食與成語――民以食為天
文/徐大晨
這里,“食”是名詞,指糧食;“天”,指生存所依賴的對象。《史記》中記載:秦漢之際的酈食其,提出了“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的命題――統治者把老百姓看成是生存的依賴對象,老百姓把糧食看成是賴以生存的東西。
成語“民以食為天”就是由此產生的,用來形容糧食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清代的方苞,認為釀酒浪費糧食,曾建議朝廷禁酒。他在《請定經制札子》中說:“民以食為天,而耗谷之最多、流禍之最甚者,莫如酒。”
浪費糧食的觀點范文5
一粥一飯,半絲半縷。就算是今年全球糧價猛跌,如此喂了豬的“炒飯”,恐怕也要讓糧農憤而心寒。網友曝的視頻顯示,“破紀錄之后”,現場一個巨大的瓷碗里,有工人站在炒飯上,也有工人站在碗的邊沿,用鐵鏟將炒飯裝進垃圾車車廂……究竟有多少炒飯入了肚,又究竟有多少炒飯喂了豬,恐怕也只有主辦方自己最清楚了。
這段時間,揚州炒飯很忙。如同當年的蘭州拉面、重慶火鍋一樣,10月22日,揚州炒飯標準出臺。比如形態上要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色澤上要紅綠黃白橙,明快、諧和;口感上要咸鮮軟硬適度,香潤爽口;氣味上要有炒飯特有的香味。這樣考究下來,縱使煙花三月親赴揚州,尋遍大街小巷――除非當地的技術監督局“督造”,恐怕要想找一碗標準的揚州炒飯,也是千難萬難。新標準熱議未停,吉尼斯紀錄又登場了。前因后果一打量,醉翁之意也算路人皆知了。
這4噸揚州炒飯,除了滿足獵奇的眼鏡,只怕也就是炒給吉尼斯看看。有個細節是耐人尋味的:據說,因為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過程比較繁瑣,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加上這份炒飯在室外炒制、裝盤,很容易受到污染。“為了人的健康,決定不給人吃了。”可見炒飯的命運,原來是早就被導演們設計好了的:一是制作過程早就悖逆了食品安全衛生的底線,是明知道要浪費要犧牲的;二是炒完了飯也不著急盛盤,寧可餿了壞了,也要等完認證的全流程。如此把戲,斥之為“作秀”,可能都侮辱了作秀二字。
形式主義如百足之蟲,為喪心病狂的虛榮之心,提供了諸多不計成本的裸奔路徑。且不說那些白花花喂了豬的糧食救濟給饑寒不飽者多好,但凡深諳勤儉持家、憫恤農耕之道,也斷不會如此忤逆天地“糧”心。一個娛樂型的吉尼斯記錄,為何還是令少數地方趨之若鶩?最多、最大、最小、最離奇、最不靠譜……人海與錢海,輕易就吹起一個個紀錄的泡沫。這背后,無非三重肇因:一是喪失理性的發展焦慮。沒有資源優勢,沒有政策優勢,地方部門又懶得想辦法謀發展,最省事的就是申報記錄刷刷存在感。二是傳統貪大求洋的形式主義心態。你有大廈我有高樓,你有黃金我有玉帛,在缺乏創新意識的公共治理之下,最輕佻的政績就是“數字紀錄”。此外,嘩眾取寵,無底線地吸引眼球,把廉價的“世界之最”當作地域營銷或者城市營銷的捷徑。
多少年前,就有網友調侃:中國人要創造世界紀錄,實在太容易了,比如全中國人在同一時間用餐、如廁、睡覺……吉尼斯估計都要忙瘋了。4噸只為炒給吉尼斯看的炒飯,算什么紀錄呢?眼下哪個城市不能炒出40噸、400噸呢?若舉國之力,數字可能更嚇人。問題是,喂豬的炒飯(哪怕是部分喂了豬的炒飯),還能稱之為“飯”嗎?官方也好,協會也罷,對這樣的活動,有沒有起碼的警惕性,恐怕也是一次能力與初心的檢視。
浪費糧食的觀點范文6
幾年的應用實踐證明,這三方面的改進可提高灌溉效率。與其它灌溉方法相比,本系統具有灌溉效率顯著、維護少、壽命長等優點。
1、前言 勿容置疑,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我們再不能濫用和污染水了。為此,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觀點,將水作為一種珍貴的資源來看待。
不論是在水質還是在水量上,農業都是全球水資源最大的威脅。事實上,農業作為最大的用水戶,其用水量超過了可供水量的供給。此外,在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對糧食需求的同時,農業還必須減小對環境的影響。
除其他用水戶外,灌溉農業還需致力于防止對水的濫用和浪費。這些都需要通過對灌溉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和對管理及社會經濟狀況進行改善來獲得。本文所介紹的地下灌溉系統實例就包括了技術革新、管理、社會、經濟幾方面的內容。 為克服其他幾方面的限制,增強滴灌的優勢;過去十年來曾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一項滴灌技術革新是在地下鋪設固定的多孔管道。這些sis想要實現助是將一定量的水直接輸送至需要灌溉的作物根部土壤。上述技術是由農民、技術人員和大學專家合作開發而成的。經過在匈牙利八年和埃及七年的田間應用,證明這種技術是成熟的。
3、系統構成 sis包括傳統滴灌系統的所有構件:一個由總干管、干管和支管組成的管網,且沿支管布設有灌水點。加壓裝置和帶有施肥箱的過濾器以下的輸水部件被埋設在地下60—8cm深處。新型支管設計和在每條支管下鋪設不透水襯底是其兩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