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文1

一、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

園林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種植樹木花草、改造地形、布置景觀、營造建筑的方式,創作出的優美的人造自然環境。園林景觀建設不僅能美化城市,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發揮著綠化作用,能凈化空氣,吸收有害氣體,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自然的休息空間。因此,園林景觀不僅要美觀,富有創意,同時還要具有環保屬性。新中式園林景觀是當前最能體現傳統園林設計風格的園林形式,同時也融入了大量現代元素。這種設計手法,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精髓,同時又體現了時代特色,增強了園林景觀時代性、觀賞性、文化性,突破了中國傳統園林景觀風格的沉穩有余,使園林景觀更符合現代化的審美取向。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以再現自然山水為基本原則,設計中注重對自然與建筑和諧關系的體現,巧妙的把自然與人工美進進行結合。而新中式園林景觀則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注重對人需要的滿足,強調園內舒適性,既尊重自然和諧理念,也融入了改造理念,在保留原有傳統元素特征的同時,利用現代設計方式,優化自然元素,利用聲、光、墊再現自然美與人工美,摒棄了奢華鋪張的設計方式,彌補了傳統設計缺陷,增強了園林景觀意境與情趣,提高了園林景觀實用性與現實性,既降低了設計成本,同時也使園林景觀職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研究

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手法,體現的設計風格沉穩有余,活潑不足。而現代設計風格文化內涵不足,缺乏藝術性。新中式園林景觀既然滿足了物質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受眾精神文化需求。這種設計方式,既繼承中國傳統精神,也順應時展,既吸收了西方設計精髓,也融入了中式設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含蓄美新中式園林景觀風格。新中式園林景觀并非完全復制傳統園林景觀,而是基于現代思想與現代技術,復古傳統園林,設計手法上與傳統園林有著很大區別。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借景、障景、框景都運用了現代景觀元素,實現了一種多變空間效果。色彩運用上,新中式園林景觀更加注意結合民族文化,注重與周邊建筑色調的統一。例如,木原色的運用,能給人一種典雅的感覺,同時還能給人親自自然的感覺。而國槐綠色的運用,則能給人一些新鮮感,對于緩解人們內心壓力有著很大幫助。另外,新中式園林景觀對黑色與牙白運用也越來越多,牙白能給人一種干凈的感覺,能使人心情更加舒暢,欄桿及地面都可以沿用這種設計思路。黑色運用可以用在亭子上,能營造出內斂、沉穩的氛圍,能使園林景觀更富有文化內涵。紋理運用上,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多是給現代建筑增添復古的元素,利用傳統紋理符合來實現,一般柱子、屋檐、門、窗都會有特定紋理,這些傳統紋理運用能增強視覺效果,能進一步提升園林景觀觀賞形象。植被運用方面,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大多選擇中國傳統植被,這些植被多富有喻意,能烘托園林景觀文化氛圍,例如:松柏的堅貞,綠竹的高尚,梅花的頑強,蘭花的高潔等等。但植被選擇不能盲目,要從整體角度來看,避免影響園林景觀整體性。植被色彩要統一,要與周圍色調搭配,避免色彩沖突影響視覺效果,給人一種凌亂的感覺,從整體上看,應具有簡潔、明快的感覺,富有層次感。另外,植物還要與山石、水相互配合,合理布局,使人在走進園林時,像在觀賞一幅畫,以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和視覺審美需求,提升園林景觀價值屬性。在布局過程中,要以視覺觀賞效果為出發點,保障園林空間的連續性和整體性,進行巧妙的空間變換。具體設計中,要融入生態設計理念,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應遵循自然和諧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護園林的自然屬性,保障生態效益的實現。

三、結束語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文2

關鍵詞:現代建筑;中式園林景觀 ; 結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eople living standard increasing, people on residential landscape quality pursue, gradually tend to culture level. Residential areas not only have the function of living, people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living space, living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o w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utdoor landscape design, 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the more close to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harmony, the pursuit of man and nature,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artistic conception. Therefore, the basic concept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 integrates the local historical culture deeply,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residents at the same time, also created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products for the society, make it become the carrier of 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in China, discusses the basic techniques of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us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so to adapt.

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Chinese gardens; combin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現代城市的迅速發展,大中型現代公共建筑逐漸增多。人們生活的日趨富裕和對自然的向往,逐漸關注自身的居住環境。近年國內盛行歐式景觀設計風格,甚至出現大量模仿或復制國外景觀設計作品,漸而國內生長出很多異國風情建筑的居住區或者商業區,國人們不禁感慨: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哪去了?為什么要生搬硬套異國文化?讓很多崇尚中國文化的人找不到骨子里的中國元素和中國情結。

一、現代建筑的特點

現代建筑是在歐洲建筑運動的影響下,與特定社會背景、地區環境等等眾多因素綜合作用以及與工業社會化相適應的結果,從而產生的新型的建筑風格。 "現代建筑"有別于以往盛行的具有復古主義思想的折衷主義建筑,是揉合"中國固有式"建筑以及西方歷史上各種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簡潔、注重功能、經濟合理,沒有裝飾或少量裝飾的特點而成為時代的新風格。

二、傳統園林的特點

當代中國園林景觀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國際發展潮流的園林文化,是每個園林師、園藝師面臨的挑戰。盡管傳統園林對自然的認識顯得表面化和程式化,但是傳統園林樸實的自然觀點和樸素的自然氣氛,仍然對當今園林景觀有極大的啟示。中國傳統園林的中國風,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

1、細節精巧。中國傳統園林通常是由局部來構成完成的整體,局部求精并能集零為整。

2、布局流暢。中國傳統園林的布局和整個園林的內容、形式、工程技術和文化藝術融為一體,遵循起承轉合的章法,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

3、空間劃分含蓄。傳統園林常把性質各異的空間的逐步展開,自由靈活分隔,用空間對比、滲透的手法盡顯景致層次。

4、追求意境美。傳統園林偏重于平緩、含蓄、連貫,追求一種清新自然的寧靜,追求一種協調自然環境和現實生活的美境。

三、新中式園林的特點

目前的中式景觀設計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的邂逅和共鳴,以內斂沉穩的傳統文化為出發點,融合現代設計理念,為現代空間注入精煉唯美的中國古典情韻,它不是純粹的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元素有機結合,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景觀,讓觀者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為此有些學者也稱其為“新中式”園林景觀。

1、造園手法運用略有不同。新中式景觀雖仍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漏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但運用現代的景觀元素,來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小中見大達到步移景換的效果。萬科第五園運用現代簡潔的景墻窗框,將小舟納入其中,欣賞美景、聆聽音樂,如臨仙境。

(圖一)框景手法的運用

2、現代中式園林的文化屬性更多體現在水系、土壤、生物等自然元素,以及各種造園的材料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價值上。

(圖二)植物與水系的結合

3、現代中式園林的風格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時代特色。這種把傳統風格揉進嚇呆時尚元素的流行趨勢,突破了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運用中國傳統韻味的色彩、中國傳統的圖案符號等來打造中國韻味的現代景觀空間。

(圖三)福、壽及祥云圖案的運用

4、現代中式園林的色彩選擇和搭配。景觀的色彩是景觀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觀設計主要選擇能代表華夏文明的幾種色彩,如:中國紅、長城灰、琉璃黃和玉脂白等為主的所謂的“國色”。這些色彩充分營造景觀的表情,營造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氛圍。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文3

關鍵詞:“新中式”景觀;中式景觀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of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odern landscape. In this paper, through gardening practices in use, the choice of colors, the traditional symbol,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space construction, four aspect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contrast with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nke fifth garden of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representative to show "design featur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Chinese".

Keywords: "new Chinese" Chinese landscape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 P9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新中式”景觀概念

“新中式”景觀設計是在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追求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新中式”景觀設計是現代生活與中國傳統文化邂逅、碰撞的結晶。人們在崇尚異國文化后,心靈得以回歸,轉而皈依自己的傳統文化,這就使得“新中式”景觀設計得以誕生,并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被廣大民眾所追捧。

傳統的中式景觀講究“造園”,既是以中國傳統的園林營造理念與技術為依托,將所處環境的地理、地勢等自然因素融入造園實踐當中,打造類似于江南私家園林或者嶺南園林的傳統模式的景觀。而新中式景觀則是以傳統文化元素以及中國傳統園林空間模式、空間語匯與現代景觀造型語言和手法結合,力圖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植入到當下較為現代的審美體驗當中,塑造出一種全新的對于中式景觀的理解與感受。

這種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審美體驗與現代設計手法相結合的形式,在當下這個時代最為流行。一些較為現代的中式居住區中都需要有相應的新中式景觀設計元素來搭配其建筑造型甚至于室內裝飾造型,在人們對于小區的環境認知上保持統一,并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得居住區環境變得沉穩、優雅、又富有情調。

一般來說,新中式景觀的設計手法是將中國傳統色彩搭配、符號紋樣以及植物空間的營造與現代設計手段與新材料新工藝結合在一起,打造兼具時尚且附有底蘊的新中式景觀園林意境。

2、“新中式”景觀設計的特色

2.1傳統的造園手法應用

傳統的中式景觀造園手法講究將居住環境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強調“天人合一”的最佳狀態。在有限的居住空間中,布置出無限的景觀與美好的遐想。在造園上還經常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采用抑視、遮擋、虛實、重疊、對比、協調以及增加園林層次的手法達到空間延伸的目的,居住環境以模擬的自然為主,其次才是建筑風格與花草。

在空間格局上以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為依托,利用現代風格的設計語匯,運用傳統造園手法,如借景、對景、框景、障景、漏景、添景等,起到移步換景、增加園林景觀的趣味性與觀賞性。例如,奧運村的四個大門采用障景的造園手法,分別用了彩陶文化、青銅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疊水影壁將美景置于其后,達到欲揚先抑的景觀效果。將中國內斂的文化景觀設計之中表達的淋漓盡致。

2.2“新中式”景觀設計的色彩選擇

傳統中式景觀設計由于各種原因使得顏色受到了使用限制,如黃色為皇家園林中方可使用的色彩;常見的古典中式景觀設計色彩選擇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粉墻黛瓦,達到幽遠空靈的視覺效果。

“新中式”景觀設計主要選用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幾種色彩,即所謂的“國色”,以中國紅、琉璃黃、長城灰、玉脂白、國槐綠為主,結合木原色黑色等,來營造崇高、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新中式”景觀空間。中國紅、琉璃黃一般用于大門、廊架、景觀亭、景墻等景觀構件上,突顯崇高、喜慶、祥和的氛圍;長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鋪裝、景墻貼面、景觀建筑、座椅等小品上,來突顯景觀寧靜、典雅的氛圍;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墻飾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營造純潔、高雅、吉祥如意的景觀氛圍;國槐綠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選擇,以綠色為主,點綴一些開花植物,為營造寧靜、優雅的氛圍做好鋪墊;黑色常用于鋪裝、小品、廊架、亭等,營造沉穩、內斂的空間氛圍;木原色是體現自然的色彩,以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鋪裝、臨水欄桿、小品構架等,體現“新中式”景觀設計沿襲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造園特點。

2.3中國傳統符號的應用

中國傳統符號種類很多,有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麒麟、貔貅、雙魚、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紀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圖案:中國結、窗花、剪紙、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極、金烏等;有福、祿、壽、喜等吉祥文字;還有中國傳統的寶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菊等。此外,中國傳統的造園思想、古建筑的空間格局、以及人居環境的傳統模式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帶有中國印跡的空間符號,往往這樣的空間模式符合會比單純的視覺符號給人們帶來更加深刻的意蘊。比如中國傳統合院式的住宅模式、湘西的吊腳樓、陜北的地坑窯、靠山窯等等,這些都可以因地制宜,與設計思想相結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新中式景觀空間。

在“新中式”景觀設計手法中,從視覺角度采用上述所說的視覺符號與紋樣、運用鏤空、完型、特殊肌理以及特殊工藝的過程來打造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現代景觀裝飾元素。這些元素可被廣泛運用與新中式景觀環境當中的各種要素:門、窗、梁、柱、天花等建筑構件;亦可作為環境識別系統,用來指示空間;也可以作為景觀小品與燈具造型,增添其功能用途。

2.4植物空間的營造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種植以自然形、多層次多品種植物混植為主。而歐式景觀植物種植多采用修建整齊色彩鮮艷的植物作為主基調。

“新中式”景觀植物設計區別于兩者,它更為簡潔明朗,以自然型和修建整齊的植物相配合種植,營造現代、簡潔的植物空間的同時又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息。植物層次較少,多為二至三層,一般為喬木層+地被層+草坪或者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種選擇也較少。

植物選擇質感修長、葉片飄逸、花小色淡的種類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蔥、鳶尾、馬藺等植物,營造簡潔、明鏡富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間。

3、以“萬科第五園”為例進行分析

萬科第五園位于深圳背部坂雪崗片區和南部片區,此項目也是坂雪崗片區內最大的居住片區。本項目是以新中式作為其空間風格,引入嶺南四大名園、北京四合院等眾多經典的中式空間原型,打造現代生活下的具有傳統文化意蘊的中國民居,并以“村落”、“巷子”、“合院”三種不同尺度的中國傳統空間結構營造居住區、使的具有現代氣息的居住區環境充滿了人情味。

萬科第五園原創現代中式原理景園,以“起、承、轉、合”的布局手法為藍本,在造園手法上,運用現代簡潔的景墻窗框,將廣闊的水景及對面的建筑有選擇地攝取空間的優美景色,并將動態的琴聲飄揚的小舟納入其中,使人坐在院中,透過景窗欣賞美景,聆聽樂曲,如臨仙境。框景手法的應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在色彩運用上,以黑白灰為主色調,輔以綠色、原木色等。小庭院內用抽象的窗花圖案鑲掛于實墻上與漏窗形成虛實強烈對比。

萬科第五園的植物配置以竹為基調,配以連翹、雞蛋花、水石榕、菖蒲、蔥蘭、蜘蛛蘭等,營造寧靜、飄逸的空間。從售樓處近景的竹子與中景的雞蛋花以及遠景用規則種植限定的水生植物,構成了遠、中、近三個層次的景觀空間。在水系與建筑連接處,用菖蒲、水蔥等水生植物軟化建筑與水面生硬的交接關系,豐富了水系的倒影,增添了空間的層次感。

4、總結

中國園林,從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它是一種與時俱進、兼容并蓄的開放和動態園林形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設計師們對它進行重新解讀,傳承古典園林造園精髓,同時結合現代設計語言和功能要求,形成了當代中國園林設計形式——新中式景觀。這種新的景觀形式,力求回歸本土設計,雖然還不成熟,但卻是中國景觀設計行業對我國景觀地域精神缺失的思考與實踐。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對現代文化的創造,間接推動新時期中國園林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躍中.“當代中式”景觀的探索:上海世博中國園“畝中山水”設計[J]. 中國園林. 2010(05)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文4

關鍵詞:“新中式”景觀;傳統文化;傳統園林;設計手法

1.“新中式”景觀的概述

1.1概念

“新中式”景觀產生于21世紀初期。它是在中國傳統園林的基礎上,融合時代感元素,以滿足現代人回歸傳統的愿望和精神層面需求的一種新型景觀模式。該景觀模式并不是照搬過去的傳統理念。所謂“新”是指除去舊積習中的繁復,融人了現代的設計手法,例如,新材料、新工藝等。“中”則是運用傳統符號機制,傳達出獨有的東方神韻。

1.2“新中式”景觀發展的契機

“新中式”景觀的發展有其必然性。首先,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已基本實現了對于物質的需求,進而會追尋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新中式”景觀的出現,延續了文化的血脈,是人們渴望傳統文化回歸所作出的設計反應。其次,全球一體化加速了各國文化對于傳統的沖擊力度,使得民族地域文化逐漸缺失特色,最終導致文脈斷裂。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逐漸喚醒了大眾保護傳統文明的意識,開始產生了對于本土景觀的向往。再者,城市的發展與膨脹,大批突兀的園林景觀與城市面貌不相協調。人們對于這樣的園林充滿了陌生感,他們迫切尋求一個心靈歸屬的場所,“新中式”景觀就是在這樣背景下應運而生。

2.“新中式”景觀的場地分析和空間布局

2.1“新中式”景觀的場地分析

中國傳統園林十分注重園址的選擇。主要方面有:關注地形是否可以被適當改造;水系的存在是否利于生產生活,能否結合其它元素,例如,架設亭、廊等,營造別樣景觀等。“新中式”景觀的場地分析繼承了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因地制宜”的傳統思想。但區別于過去的方法是:首先,對選址作出地質、水文、氣候等方面的勘測,加上現代新型分析工具,例如,衛星圖紙等,使得設計在得到精準數據的基礎上再進行創造。其次,結合場地外其它要素,包括自然景觀、燈光等,都運用到場地內部景觀中,創造出別致的景觀效果。

“新中式”景觀的設計在經過場地分析,應當把握以下3大設計原則:(1)整體陛原則:設計應對鄉風民俗進行系統分析后納入自然環境中,達到功能與景觀的統一,提煉出具有地域性的景觀。(2)生態性原則:“新中式”景觀設計中“尊重自然”原則與中國古典園林相一致。可持續發展,協調人與自然共生,設計中盡量做到保護原有生態資源不被破壞。(3)時代性原則:“新中式”景觀在汲取傳統的基礎上,又融合其它美學思想及現代元素、技術的運用,使其展現時代的活力。

2.2“新中式”景觀的空間布局

中國傳統園林造園講究空間與空間、空間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游覽者在觀賞空間過程中,體驗的是一系列視覺意象。景觀的空間布局,實則是對各個空間形態進行細致地編排。“新中式”景^空間布局與傳統造園手法一樣,力求達到“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等體驗效果。合理的空間布局手法運用到現代空間設計中,是“新中式”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分為3種方式:

2.2.1線型空間。串聯了各個空間,形成有組織的空間序列。景觀空間以“敘事性”的方式,開始――――尾聲,使游覽者的心情隨著空間的變化而變化。這種引導性的空間方式在景觀設計中最為常見。

2.2.2圍合型空間。這種空間形態的優勢是:明顯的邊界設計,創造了景觀空間的領域感,同時,使游覽者有心靈的歸屬感。圍合型的空間,還增加了場地的安全性,便于對景觀、建筑的管理。

2.2.3向心型空間。突出了主體景觀,使其具有更高的識別性,同時,能使瀏覽者駐足觀賞,增加了停留時間。

3.“新中式”景觀的設計手法

“新中式”景觀基于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對傳統元素進行合理地應用。在提煉元素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設計,通過重復、拼貼等多種模式,創造出符合現展,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

3.1傳統元素的應用

3.1.1符號提取。中國古典園林在歷史長河中經過積淀,逐漸形成了承載中華文化的傳統符號。例如,傳統紋樣、圖騰紋飾、宗教符號等。這些傳統圖形都蘊含著各自的寓意。中國的書畫、漆器、剪紙、臉譜、彩陶……濃重的歷史底蘊,是“新中式”景觀符號提取的最佳來源。現代景觀設計大致用到的符號有:中國傳統吉祥物,例如,龍、鳳等;文字,例如,象形文與甲骨文;五行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圖案,例如,生肖、祥云還有寶相植物包括荷花、“歲寒三友”等。這些傳統符號體現著我們的傳統精神,蘊含了古人哲學觀與審美意識。

3.1.2色彩搭配。人們在觀察景觀元素中最能引起視覺反應的就是色彩。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一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的文化特性。不同的色彩,可以傳遞出不同的信息。“新中式”景觀色彩搭配中保留了“國色”,例如,中國紅、長城灰等作為主色調,營造出安和的景觀氛圍,引起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共鳴。中國紅一般用在大門、景觀亭以及廊架處較多,可以體現高貴的感覺,營造喜慶的氛圍。長城灰多用于鋪裝、貼面或者景觀小品上,讓人們感受到空間的寧靜與典雅。玉脂白主要用在景墻飾面及雕塑上,營造了純潔、清靜的氛圍。另外,“新中式”景觀在傳統用色上,加入現代設計風格,融入了黑色和木原色。黑色的視覺感受是沉穩、內斂,多用于處理鋪裝的點綴、小品等。木原色是最能體現材料的本質,常與灰白色搭配用于鋪裝、構架等,沿襲了傳統園林自然的理念。

3.1.3植物營造。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造景空間層次豐富。而“新中式”景觀的植物搭配則趨于簡潔化,一般營造2~3個空間層次。另外,各地區因氣候、地形差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觀。采用本土植物豐富景觀效果的優勢是:利于植物的長勢及養護成本的減少。植物選擇趨于本土化,最重要的是突顯出了該地域的特色。不同的植物有著其獨有的寓意。設計師通過植物的表現,傳達出許多積極意義。松柏的蒼勁耐寒,象征著堅貞不渝;桂花的芳香高貴,象征勝利奪魁;梅蘭竹菊的清雅淡泊為世人鐘愛,因此,被人們稱為“四君子”。在西安的紫郡長安,設計師就是采用“四君子”加上蓮花形成組團,使得院落充滿自然氣息。

3.2構景手法的體現

古典園林的構景手法營造出了意蘊深長的景觀。現代景觀繼承了古代構景手法理念,借助場地周圍風景,豐富空間景觀設計。主要手法有:

3.2.1借景。就是借助視角所能看到的事物,把它納入景觀中,能為一道風景。借助的景物有很多,山景、水景甚至聲景。借景能夠豐富空間景觀,擴大人們的視野,使有限的空間與空間之外無限的事情協調統一。

3.2.2障景。名思義就是阻擋了最初所要欣賞的景觀。障景本身就是一種美感的體現,當繞過障景再觀賞下一個景觀時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3.2.3框景。空間景物不盡可觀,有選擇的提取幾處空間美景,更能顯示其珍貴之處。這種利用門框、窗框等,來觀賞前方景觀的手法來源于古代的繪畫,能夠讓現代人在現實生活中體會到古畫意境。

3.2.4漏景。與框景有著相似之處,即利用窗、洞等,引發游覽者興趣。漏景的朦朧美是它最大特點,一般漏窗、門洞、格柵等都是制造漏景的材料。還有其它構景手法,例如,隔景、影景等都是豐富空間景觀的成景手法。這些構景表現,充實了景觀內容,協調了各元素之間的關系。

3.3景觀再設計模式

景觀再設計模式是指“新中式”景觀在對于傳統元素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景觀再創作。它的模式有:重復、拼貼、替換、轉化等幾種。重復是最常見的模式之一,即相同元素出現2次以上,營造了空間秩序感和韻律美。元素符號的重復出現,加深游覽者印象,并能夠傳達文化的深層內涵。拼貼是對景觀元素進行拼接或組合,拼貼的對象一般是文字或者景觀小品居多。這種材質與材質的碰撞,材質與文化的碰撞,是景觀設計中混搭風格之一。替換則是在用不同的材料、色彩替代原來的元素內容,而元素的形式保持不變。材料本身具有固定屬性,在演繹元素形式時,能夠傳達出更多的景觀信息。常用材料替換的模式運用十分普遍,演繹了景觀的簡單美。轉化就是利用變形、錯位等手法處理元素,這種模式直接保留了傳統園林中的景觀形態,回歸了傳統。

3.4景觀意境的傳遞

古人造景講究意境之美,所謂意境,是指人看到物體現象之后能用心靈感受卻難以用言語表達其意蘊和境界。景觀意境是景觀意象的升華。造園者通過對景觀的建構,將空間事物、人的品質融人情景之中,達到人與景共融的境界。雖然現代景觀中加入了時代符號,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古人也大不相同,但是意境仍作為景觀設計中最高精神層面的體現。“新中式”景觀將空間形態、場所等眾多意境要素相互融合,使人們與空間景觀產生聯系,意境就是在這樣相互關系的影響下,既反應了意象,又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心境,營造時空并存的氛圍。有時,還通過合適的素材,適當的暗喻,追求含蓄的境界。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文5

關鍵詞:地域性園林景觀生態環境協調統一

現在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人們在千變萬化的生活環境中,視覺審美也在不斷變化。尤其是在當前綠色出行、低碳經濟的發展環境下,現代園林景觀建設更加注重融合生態發展觀念,與生態環境相融合,以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并且現代景觀設計已經面向廣大的群眾,游賞者的視覺感知是景觀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景觀設計必須符合現代的生態環境發展理念。下文將分析北方園林綠化建設的原則,闡述園林景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協調性。

一、北方園林綠化與生態環境設計原則

(一)生態植物在園林中的機能

植物是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植物只有不斷地進化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要求,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對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園林景觀中使用的植物與生態環境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關系,兩者相互作用。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已經受到工業、交通以及建筑業等的影響,城市環境已經被嚴重污染。尤其是我國北方發展歷史悠久,城市環境受到的污染更加嚴重,生態環境已經嚴重失去平衡,人們的生活環境不斷惡化。為了改善城市的環境,需要充分發揮植物的作用,全面建設城市的園林景觀。而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注重植物的選擇,北方一般適合選用抗性較強的植物。

(二)從美學角度選擇北方特色的園林景觀

現代園林景觀造景運用了現代藝術手法,與人們的審美相結合,從而形成詩情畫意的現代園林景觀,植物造景注重體現景觀的個體以及群體的形式美。現代城市中到處是高樓、道路以及橋梁等經濟發展的建設帶,這些現代建筑也形成現代一道美麗的城市景觀。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已經遠離生態環境,每天看到都是單調的景觀。為了點綴城市,現代景觀正好應用生態植物,將大自然融合到現代城市中。例如,現代北方園林景觀中植被、不同色彩、線條等,增加了城市的魅力和美感。

二、城市園林景觀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

(一)園林綠化大樹、草坪的生態環境建設

綠化中的大樹移植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對于大規格的喬木,應該選擇最佳的時間對大樹進行移植,挖掘裸根苗樹時,保證幼苗不要受損,對于常綠的樹種,在移植時,要用土球保護根部,土球的直徑應該在8-10mm左右,土球保持完整、平整,然后用麻繩捆緊,在運輸過程中,應該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避免樹木太高,使植被受損。在栽種時,北方的植被栽種深度應該比原草坪高一些,防止根部被水浸潤而腐爛。樹木栽種好之后,應該做好穩定工作,使用三腳架穩定,在支柱與樹干相接的部分要墊上蒲包片,保護植被的樹皮。

(二)微地形的營造與生態環境建設

園林綠地分為自然式、平板式、臺階式等,在北方生態園林建設中,應該結合景點的自然地形、地貌地勢等,體現北方的鄉土風貌,讓城市與自然生態相融合。北方園林景觀建設應該就地取材,追求自然美。北方園林景觀建設,如果在場地較大的地方,在中央應該建設寬闊平坦的綠地,修建大型的草坪,以在城市中形成宏偉壯觀的場景。園林綠化植物是現代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基礎建設中的重要構成元素,是現代城市與生態和自然融合的重要體現,是現代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途徑,在北方園林景觀建設中,應該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注重項目景觀的設計方案優化,從而實現現代園林景觀的社會效益,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發展和規劃中的重要建設項目,其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景觀的配置及其造景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空間布局和建設效果,影響公共建設效益的發揮。因此,北方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非常注重生態造景的融合和景觀建設原理,在園林景觀中具體結合植物及其造景,進行景觀設計,加強園林的綠化建設,增強了景觀建設效果,為現代人們的城市生活創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因此,為了保障北方園林綠化景觀的生態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應該注重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

參考文獻:

[1]吳越.北方花境植物材料選擇與配置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0.

[2]徐志.北方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4.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范文6

關鍵詞:傳統園林文化;傳承;創新;新漢風;大興郡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當前中國風景園林建設中“刮風”熱潮時有發生, “歐陸風”、“廣場風”隨處可見,一些風景園林設計追求西化、缺乏傳統、沒有地域特色等等,令業內有識之士憂心忡忡。盲目崇拜歐美設計、跟風,這種現象背后掩藏著一個深層原因——民族文化自信的危機。因此,認真研究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借鑒傳統造園手法,逐漸成為園林設計師與地產設計的新方向。

1 傳統園林文化的創新與挑戰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1]。中國傳統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淀,隨著現代文化的交融,如何在與各種西方文明和現代物質及精神文明的碰撞中保留傳統文化符號并賦予園林景觀以新內涵,在創新中不失根本,傳承中并存發展,是對傳統園林文化在當展提出的挑戰。

2 漢代園林藝術

2.1 天人合一的造園思想

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將莊子“天人合一”思想發展為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構建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人神相通成為漢代的普遍認識,“象天法地”的手法在造園中廣為應用,其不僅表現在園林布局對天象的模擬,還在內在結構上做到相通,“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與檬汜”[2]。

2.2 體象天地的宮苑格局

班固《西都賦》描寫西漢宮苑曰:“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 [3] 。張衡《東京賦》曰:“復廟重屋,八達九房,規天矩地,授時順鄉” [4]。平面尺度大,建筑、景觀包羅萬象,格局統一,唯我獨尊及其龐大的宮苑群是漢代宇宙觀和政治觀在園林藝術中體現。

2.3 體象仙居的建筑形制

漢代有“神仙方士”、“仙人好樓居”[5]之說。漢武帝令作通天臺以招神仙,天宮樓閣、飛閣浮道開辟了神仙思想的建筑形制。

2.4 蓬萊仙島及園林山水

追溯中國園林人工堆山造園手法,漢代模仿海中三仙山的做法開啟了先河,此后,水體在園林中尤為重要,使之成為與山體、建筑鼎足而立的基本景觀要素之一,山水理法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通神的自然觀。

3 漢代園林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研究——大興郡

大興郡,天朗地產項目,位于西安大興區(圖1),項目占地600余畝,分四期建設,總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36平方公里漢長安城遺址公園、850畝漢城湖是大興郡的核心資源。其以打造漢主題文化,風情園林與街區生活為切入點,集居住、商貿、休閑、娛樂、特色餐飲、旅游等于一體。大興郡的園林藝術可以作為漢代園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個有力例證。

圖1 區位關系圖

3.1平面布局——“體象天地”、“天人之際”[6]

在布局方面,大興郡傳承了漢代建筑中軸式布置,通過對稱而立的景墻,石墩,神獸表現莊嚴與大氣,并設水中方臺以作明堂。品字與十字形平面是漢代建筑布局常用形式,幾個小庭院空間中也從中尋找靈感,以近十字形的平面來達到穩重的空間感(圖2 )。

圖2 大興郡各期平面圖

3.2造園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3.2.1傳承——自然主義

漢代造園講究人與自然神靈的統一,即與自然“通神”。這種自然精神并非通過簡單的形式再現或機械地人工模仿來體現,而是在重現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總結,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將自然美與人工美結合,創造出意境深遠的園林景象。興以抒懷,靜以通神,大興郡中的水院、竹林等通過柔和的植物景觀界面,清冽的竹濤與水流,以此打開了人們舒緩的心境,使人的內心與神明相通(圖3)。

圖3 自然優美的園林

3.2.2 創新——人文主義

首先必須指出,中國傳統園林通常只是社會高端階層所獨有的活動場所,而并非提供給大眾休憩的公共空間,這是由封建專制思想所決定的。然而,人是園林藝術中的核心對象,當代園林“以人為本”,景觀屬于大眾。使用者已經成為了普通的居民,生搬硬套漢代磅礴的空間布局反而違背人文主義的思想。因此,大興郡的空間處理上采用空間對比的手法,以少勝多。不失漢代風韻的同時,又滿足了空間尺度的適宜性,符合人觀賞、游憩的準則,滿足大空間的心理需求。

3.3造園手法的傳承與創新

3.3.1 空間組景

以小見大、步移景異是中國傳統園林的空間組景手法的精華,集中體現為以小見大,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最為豐富的景觀效果,“咫尺見天涯,方寸顯天下” [7]即此道理。漢代園林顯著的特點是氣勢恢宏,而現代地產景觀用地的集約型制約了景觀用地面積。大興郡借鑒以小見大,先抑后揚的空間組構方式,會所一端多采用景墻照壁這種設計語言限制游人視線,達到迂回游賞,步移景異的延長視覺興奮點的要求,另一端則采用開場的草坪和單獨放置的漢式景觀亭來凸顯宏偉,在有限的場地中形成氣勢恢宏的意境(圖4)。

圖4 以小見大的空間序列

3.3.2 詩情畫

中國傳統園林講究意境,它賦予園林藝術以靈魂,灌注以生命力。園林的美不光是形式上的,更需要人們感知、品味。漢代樹木種植講究變化,起伏,錯落,既讓人覺得有韻律感卻又似乎無章可循。大興郡的景觀就猶如漢賦一般,多采用陣列、對稱的手法,使游人不禁在有著雄壯節律的辭賦和莊重的園林空間中游離;而正因為賦的比興,又更容易讓人聯想起大興郡中植物配置用意,比如竹的氣節,蓮的不染等。(圖5)

圖5 比興的造園運用手法

3.3.3 疊石理水

漢代疊山造型豐富,具有深遠的層次和較為靈活的空間,不再局限于想象中的天宮和神山仙海。疊石貴在神似,大興郡會所庭院中布置一方巨石,與入口大門形成對景,其自身的紋理本身仿若仙山。此外,在后院草坪處布置的若干條石猶如水中蛟龍,順著地勢順流而下,活靈活現,給園林景觀平添許多趣味。

漢水,自然靈活、相互借資,水面穿插于宮苑建筑和山體間,開拓了園林的藝術空間,開始改變園林厚重的風格,注重高低錯落、起伏多變和疏密相間的韻律。在大興郡中,水景處理上合理利用水形和水聲。在水形岸線的處理上講究“沿而為溪,聚而為池” [8],岸線變化自然,動靜結合,巧妙詮釋了漢水的相互借資。水體的聲景則是通過疊水、噴泉等形式來實現,潺潺的流水令人心情平和、舒暢,“何必絲與竹,山中有清音” [9](圖6)。

圖6 現代傳承的疊石理水

3.4漢式建筑的傳承與創新

3.4.1去粗存精,精益求精——屋頂

據漢墓室明器房屋模型考證,漢代有兩面坡的懸山、四面坡的慶殿和攢尖頂等, 典型的屋頂形式是倒扣“升子型”,其特點是屋脊短,屋面多直坡,檐口、屋脊多為直線。[10]

大興郡在建筑屋頂處理上借鑒了漢代屋頂形式 “漢風遺韻”的景觀亭中,設計師采用重檐懸山頂,創作上用“減法”,舍棄繁瑣的瓦當、搏風、封檐等構造,利用厚重筆直的椽條詮釋漢代屋頂中挺直大氣的特性,使亭融入景觀環境中。此外,庭院入口建筑,設計師采用硬山頂,創作手法上用“除法”,將本身厚重的屋頂化整為零,保留整體線條形式的同時,用鋼木混合結構,極富現代感的增加了屋頂細節,使建筑更加精致,提升了庭院空間,優化入口形象(圖7)。

圖7 漢風遺韻景觀亭

3.4.2融流動于莊重——墻身

漢式建筑的墻身以夯土墻為主,開窗很少,呈上窄下寬的收分式。墻體常用白色石灰質材料,并有加固墻體且具有裝飾性的壁帶。由于建筑中采光和通風的功能需求以及追求開敞流動的現代空間,大興郡不刻意追求墻體與漢式建筑一致,對白色的裝飾壁帶進行“位移”處理,將其靈活的安置于墻體底部,中部和頂部,使得景墻在莊重中不失流動性。漢代柱式有八角、圓和方形等,而漢畫像磚、石中柱式比例細長,柱身分為直柱、顯著收分兩種。大興郡的柱身處理就采用了顯著收分這一手法,加入一些現代線腳的處理,墻體在古典的樣式中盡顯現代的簡潔之美(圖8)。

圖8 墻體的新中式做法

3.4.3傳古典美,揚簡潔風——裝飾

考證漢畫像磚、石、明器房屋模型發現,漢式建筑墻身已有細部設計和裝飾。漢式建筑的門多為板門,門側開方窗,并設一列橫窗,山墻處設置方形、圓形、三角形、桃形窗。窗格式樣多變,除了臥欞、直欞、也有斜格和鎖紋復雜的花紋。

大興郡(圖9)設計中選用漢朝青銅器紋理——“云氣紋”提取紋樣,對其形式與造型進行提煉、簡化、設計,并加以現代元素的修飾運用,充滿古典氣息又不失后現代中式主義的莊嚴。而饕餮紋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征想象而成的,獸的面部巨大而夸張,裝飾性很強,有辟邪作用。在其基礎上加以現代元素的修飾運用到大門、窗格及墻體裝飾上,從而在整個風格上既延續了漢風元素的統一性。

3.4.4因地制宜,回歸質樸——材料與色彩

漢式建筑由于技術的局限性,墻體建筑材料主要為夯土墻、木材和石材等自然材料,空心磚和花紋磚用于夯實臺基。屋頂多用青瓦,部分陶質瓦用于裝飾。色彩上,丹用于宮殿柱子,青紫用于墻壁或繪制壁畫;黃用于官署,其余雕花的地磚和屋頂瓦件則根據地域或主人喜好而定,材料所和色彩表現出雄渾大氣。

大興郡重視傳統材料和色彩在現代園林建筑中的應用。大漢會館外墻采用當地產的毛石,一層砌成上狹下寬的傾斜外墻,形成厚重的基座;二層退進的外墻采用深灰色的毛面青磚;挑檐、檐口、屋面瓦都采用清黑色,延續著厚重感。建筑內部以木材本色作為基本裝飾材料,門窗框、窗格也采用了木色裝飾,回歸質樸(圖10)。

圖10 材料與色彩的漢代元素運用

4 結論

大興郡新漢風設計藝術有著鮮明特點:雅致、大氣、簡潔、精致。新漢風園林藝術的表達不同于其它現代園林設計,它融現代功能技術與早期文化為一體,理念上,它與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特有氣質和內涵相吻合;形式上,并非簡單的仿古,在山,水,路,石,上結合現代人心理需求;植物考究上,將傳統園林的造園藝術和地域特征經過造園來表達;園林小品上,通過對人物、文字、幾何紋等紋樣進行抽象研究,結合園林建筑群體的組合,打造質樸、雄渾的風格。這些藝術運用手法,傳承了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弘揚了傳統園林藝術,并為當代園林設計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具有極大的風景園林設計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古籍,2007.

[2]劉瑞瑜,弓弼,周文強,何紅蕓.漢代園林景觀特征的分析與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06):44-46.

[3]李琴,戴瑜豫.中國傳統園林在現代住宅景觀中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住宅設施,2011(10):38-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综合区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二区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网站 | 在线欧美a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 久久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 91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啪啪免费 | 国产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人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 日韩精品网站 | 国产99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午夜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 激情另类国内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一级α片 |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大片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99 | 国产高清在线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不卡 |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超级乱淫片中文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高清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黑人 |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第一页 | 国产九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