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室內空間設計總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室內空間設計總結范文1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室內空間設計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從最初滿足人們防風保暖的物質需求逐漸轉變為提升人們的精神需求,室內空間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是歷史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體現。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變化,茶文化與藝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茶文化的藝術審美價值也得以體現。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設計者希望通過各種室內裝飾和造型傳達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這種設計理念主要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將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展現出極具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室內空間設計文化在不斷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風貌,使傳統的文化元素扎根于人們的審美意識當中,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1茶文化是現代室內空間設計的基礎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現代室內空間設計的基礎和依托。茶文化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內涵。室內設計同樣是藝術的設計,是審美價值的體現。因此,茶文化與室內設計是彼此融合和相互滲透的。室內空間設計是社會文化的體現,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任何室內空間的設計風格都體現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內涵,有特定的文化語境,也反映了不同的審美價值和價值觀念,是時代特色的展現。從另一個側面來說,任何設計都與文化密不可分,沒有文化,設計無從談起。設計來自于人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和印象,從設計中可以看到歷史文化的印記,從歷史文化中可以獲得設計的靈感。可以說,設計就是文化的體現,文化是設計的基石。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盡管出現了一些新奇的設計作品和設計理念,一些設計者也認為要拋棄傳統而采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并聲稱自己的設計毫無傳統元素。但是,不可否認,這種說法是不現實的,脫離了文化的設計便沒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如果說設計完全拋棄傳統,那必須要以傳統作為衡量標尺,以此作為設計的參照,設計與傳統文化還是無法分割的,從設計語言和手法等方面都會對設計者產生一定影響,而傳統的審美模式和思維方式都會影響設計者的設計心態,使他們的設計作品無形中滲透了傳統文化的元素與內涵。因此,傳統文化與空間設計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整體,文化的發展變遷與設計理念是同步存在的,二者彼此影響,相互促進,任何文化都是設計的延伸,任何設計也都是文化的展現。傳統文化對室內空間設計的影響無處不在,任何設計作品都離不開傳統文化,更無法完全脫離于傳統文化而獨立存在。
2茶文化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體現
中國傳統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先后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學思想,使中國茶文化更具深厚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底蘊。茶文化與三大宗教的思想融合,也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而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也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滲透。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在與哲學思想的不斷融合中也體現出更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2.1儒家思想融合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和,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此,儒家思想的這一理念也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種設計中。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儒家思想被充分地融入其中,尤其是茶室的空間設計,將儒家思想運用得十分到位。茶室是茶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重要空間,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在這里不僅能夠品茶交談,也能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內涵,獲得精神的享受。茶室空間主要是通過設計模仿自然山水,經過加工修飾,營造了一種自然和諧之美,使人們在飲茶中感受人與自然相統一的完美境界。此外,儒家的思想理念也在室內空間的裝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茶室內的裝飾陳設等,如果以書法字畫等進行裝飾,并配以極具茶文化特色的陳設進行裝飾,能夠提升茶室的文化氣息,令人賞心悅目,同時也能夠使客人的身心獲得放松,景物相融,使人產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以獲得精神的升華。
2.2道家思想融合在室內設計中的體現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法自然,即萬物皆空,是超出人類感覺之外的意象符號,不是通過語言和邏輯等方式可以傳達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道家思想的抽象性在空間設計中運用的較為廣泛,空間設計特點之一就是其抽象性,是將各種視覺符號進行重新的組合,形成更具空間感和藝術性的設計作品。這些設計作品不僅具有較強的視覺體驗,而且也融入了設計者豐富的思想情感。作品被賦予的思想情感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也是道家思想的形象體現。在中國許多建筑的室內空間設計上,都融入了設計者豐富的思想內涵,形成各元素之間的交錯、共享,例如將室外的自然風景引入室內,在室內不同的房間引入不同的景致,或者在室內打出隔斷,營造更加豐富的風格特色,室內空間更具靈動感,這也是傳統道家思想在空間設計上的運用體現。此外,道家思想講究心境高雅平和,這一理念也被運用到了室內空間設計當中,尤其是在茶館的室內設計中,整個空間都流露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意境,使人心平氣和,舒適閑靜。這種空間的設計能使動靜、虛實相結合,更強調了自然規律,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生命力。茶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代表,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意象的文化形態,是集抽象與具象于一體的設計,例如在茶室的設計中經常會用到屏風和竹簾等裝飾,這種飾物能夠將空間隔斷,創設了不同的景色效果,但是又沒有完全隔開,有一種半透明的狀態,給人以朦朧的意境之美。從傳統的茶室設計來看,屏風設計把茶室的不同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巧妙地實現了室內空間的設計理念,也充分展現了茶文化的內涵和審美價值。茶文化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承與沿襲,運用傳統的手法配以質樸的茶文化裝飾,引領人們進入一個濃厚的茶室氛圍中,品味香茶,感受寧靜與愉悅,體會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悠遠意境。
3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分析
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茶文化元素的運用豐富了設計理念,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形象地展示,使空間呈現出簡約的意境之美。在空間設計中,除了一些審美價值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也被運用到設計當中,例如生活需求、科學知識等,這些因素經過不斷的融合,使室內空間設計更具有理性色彩,通過理性需求和情感色彩的融合,最終形成了文化。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優秀的設計作品并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抄襲和模仿,而是運用豐富的文化元素和形式,采用一些夸張和隱喻的手法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使他們從靜態向動態轉變,使室內空間更具靈動性和感染力。首先,可以將傳統茶文化直接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加以運用,這種方式更加直觀簡約,但是并不代表只是將傳統文化照搬過來。在現代茶室等空間設計中,可以充分運用書畫作品、屏風隔斷、古典家具、門窗等進行室內裝飾和空間劃分,不僅能夠增加室內空間的層次感,提升厚重感,而且也能夠充分體現茶文化的藝術內涵和審美價值。當然,室內空間設計并不是將這些陳設完全堆砌在一起,而要需要根據室內空間設計的風格和理念,進行有選擇性地裝飾,例如,將書畫飾于墻面,將茶具、茶器等裝飾在立體的造型上面,從燈、門、窗等處體現茶文化的古韻古香,形成一種濃厚的傳統茶文化氣息,在這樣的環境中品茶,能夠使人身臨其境,給人豐富的思考與想象,提升人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品質。其次,可以通過對傳統茶文化的夸張、抽象和變形等方式,提煉出更具審美價值的設計語言融入到室內空間設計中,使傳統茶文化元素得到新的突破和應用。現代空間設計是將傳統茶文化與現代元素相互融合滲透,以適應現代室內空間設計需要。茶文化內容豐富,茶文化元素運用到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方式也較多,只有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融合點,才能真正營造出茶文化的藝術氛圍,使室內空間設計更具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總之,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的應用中,并不是簡單的元素和符號的堆砌,而是深層的精神體現,是文化內涵的延伸。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文化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只有充分發揮傳統茶文化的藝術特點,在現代空間設計中得到合理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傳統文化特色,彰顯民族風貌。從傳統茶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來說,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茶文化元素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文化價值,既反映了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同時也吸引了更多世界的關注,茶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是東方文明的精髓,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傳統茶文化的內涵特色,結合時展背景,使茶文化與現代室內空間設計理念相互融合,設計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空間作品,不僅要積極深入地研究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特征與內涵,而且通過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比,找到傳統茶文化發展和傳承的切入點,在學習國外文化的同時,使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突出矚目,使中國的室內空間設計更具中國特色,傳達出更具中國特色的設計文化。
參考文獻
[1]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余勇,張亞林.常用陶瓷裝飾紋樣[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2.
[3]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國情結[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4.
[4]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藤宋堯,米疆源,譯.第1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4:455.
[5]寇丹.茶中的美與禪———應韓國《茶的世界》雜志特約而作.農業考古,2004(4).
室內空間設計總結范文2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室內空間;優化設計
一、環境心理學與室內空間設計
環境藝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叉學科,與建筑室內、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有著極強的交叉性。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人和環境的相互關系。首先,室內空間設計要滿足人對環境的各種訴求。不同類型的空間設計要根據不同使用對象的心理特點來進行設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因人而異”。其次,人的心理因素也影響著設計構思。人的思維隨著主觀心理的變化,其敏捷程度、積極性強弱、綜合分析概括能力等也會有所變化,當人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不斷積累經驗,就會產生富有創造性的思路,這些思路也最能影響設計表達。再次,室內空間與心理學相互影響。在進行室內空間設計時,有時很難平衡設計原則和心理學的相互關系,室內空間會改變使用者的心理活動,人的心理活動也會影響室內設計。只有結合兩者之間的聯系,中和心理學和設計之間的相關內容,遵循適度原則,才能設計出符合大多數人的室內空間設計。
二、室內空間造型元素的心理效應
1)圖形,空間界面造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圖形,由點、線、面、體四個基本元素構成的圖形能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點在室內環境中能形成集中的視覺效果,線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和運動感,面有平面、曲面之分,平面給人單純,安定感,具有直接了當的性格;曲面給人溫和輕柔,具有動感和親切感。體是通過面的圍合而形成,給人一定的私密性和圍合感。形成圖形的條件,從心理學角度看,小面積比大面積容易形成圖案;水平和垂直形態比斜向形態容易形成圖案;對稱形態容易形成圖案;運動的比靜止的容易形成圖案;整體性強的容易形成圖案;奇異的另類形態容易形成圖案。氛圍不同的空間設計所選擇的裝飾圖形也是不一樣,辦公室傾向于選擇方形,圓形等規則式幾何圖形以突出辦公室嚴謹認真的空間氛圍,而娛樂空間則適合選擇自由曲面、異形等具有動感的圖形以顯示娛樂空間的歡快激情的空間特點。2)色彩,室內造型手段中最活躍,最生動的要素是色彩,色彩對人的生理、心理、行為以及健康都會引起相應的反應。色彩的感性心理效應主要體現在色彩的距離感、體量感等物理感覺和色彩的聯想上。暖色與前進色、冷色與后退色是一致的,都受色相所支配。在紅色系的色相中會產生一些壓迫人的力量,而在藍色系的色相中卻沒有,這是物理感覺中派生的一種色彩心理壓力感。而在色彩的聯想中,白色使人聯想到潔白、神圣;紅色使人聯想到熱情、活力;綠色使人聯想到健康、自然;紫色使人聯想到優雅和高貴等。這些色彩的表情能使空間的造型更加豐富。3)材質,室內空間設計的材質有天然材質和人工材質兩種,天然材質以木材、石材、磚材為主,天然材質具有自然質樸的性格,符合現代人希望返璞歸真的要求,天然材質與人具有內在的感情聯系,具有近人的心理傾向。因此,室內空間中的界面材料均可采取天然材質,但要避免天然花崗巖對人體帶來的放射性危害。另一種為人工合成材料,以塑料、玻璃、各種合金等材料為主,人工材料給人一種時代氣息感,科技感以及便于清潔安裝。不同材質給人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光滑材料質感堅硬,給人感覺干凈,有光澤度,但不易近人。粗糙的材料質感柔軟,給人感覺親切,肌理豐富,但不易于清潔。由此可見,天然材質與人工材質各有優劣。4)比例和尺度,比例和尺度是用于協調室內空間尺寸的基本手法,能起到調節視覺效果,改善空間形態的作用。比如住宅空間需要一種溫馨的空間氛圍,尺度可用親切的尺度,這是一種使空間看上去比實際尺寸要小一些的尺度形式,層高在三米以內的住宅往往比層高大于三米要顯得更具有親和力和凝聚力。室內空間中要體現這種合適的比例關系,不能通過縮小室內家具等其他構建的手法來獲得,可以通過十分簡潔的裝飾造型或者通過大型構建細分成更小的部分來獲得預期的空間效果。
三、視錯覺與空間優化設計
視錯覺指人眼睛所見而構成失真的或扭曲事實的知覺經驗,是一種有矛盾的錯覺經驗,以及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某種固定傾向的歪曲知覺。利用視錯覺原理優化空間形態是最常見的設計手法。首先,利用形態錯覺調節空間感,形態錯覺主要指物體幾何形象錯覺,包括高低錯覺、長短錯覺、遠近錯覺、對比錯覺、變形錯覺、圖底錯覺等多種錯覺,這些錯覺可以調節空間氛圍,改善空間感。通常在進行空間高度調節時,可以用高低錯覺來改變室內的層高。其次,利用虛幻錯覺豐富空間內容,虛幻錯覺是利用鏡面反射的原理來改變空間的視覺形態,空間設計中常用鏡子或用鏡面不銹鋼作為表面裝飾材料,通過反射原理擴大空間感,豐富空間內容,產生虛幻的效果。一些狹長的過道或房間可以運用鏡子來反射景象,使過道或房子變得寬敞,反之,通過鏡子可以加深短進深的房間。最后,利用色彩錯覺調整空間距離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色彩是最具情感的設計元素。色彩輕重感、冷暖感、距離感,純色,高明度色,大面積色以及暖色系等具有前進感,反之具有后退感。利用色彩錯覺可以調整空間尺度和距離,也可以調整空間的缺憾。室內空間比較狹窄可以使用后退色來擴寬空間感,室內空間比較寬敞可以使用前進色來縮短空間距離。
四、總結
從室內設計的發展來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注重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之間的關系,運用環境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指導室內設計是人性化設計的里程碑,將空間中的圖形心理效應結合視錯覺來考慮空間的形式美,更能優化空間布置和形式設計。在進行室內空間設計的同時,要兼顧科學的發展觀,按照舒適、生態、可持續的原則,借助環境心理學的理論成果和相關經驗來豐富室內空間設計,優化室內空間設計。
作者:許媛媛 陳祖展 單位:南華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常懷生.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72~73.
[2]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23~24.
室內空間設計總結范文3
1多中心理論在建筑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多中心理論在建筑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可以根據不同的建筑類型來進行劃分。一般分為商業建筑、辦公建筑以及住宅建筑等三種類型。多中心理論的應用從如下幾個具體方面進行表現:
(1)商用建筑。為了劃分商業建筑與辦公建筑的區別,本文將商用建筑定義為直接經營即直面客戶的經用商業建筑(如餐廳、室內游樂場、培訓機構等)。此類建筑的室內空間主要是針對客戶體驗而構建的室內空間布局,因此在多空間的布局與功能分布方面主要分為對外面積以及對內面積兩個方面,其中對外面積的功能承載要求更高;在室內空間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從建筑的框架結構設計方面入手,通過合理科學的規劃建筑的柱體,在保障了必要的建筑安全合規性的基礎上對建筑內部的空間進行合理分布。同時,由于對外面積的功能重要性,我們可以將不同的室內空間中具有同等功能或者類似功能的空間進行合理的整合,如接待部分與客戶服務部分,在具體的空間設計方面可以采用一體化設計思想來進行。而在具體的室內裝飾設計過程中也應該采用同等規模、風格與規模的室內裝飾來進行實現。
(2)辦公用建筑。辦公建筑與商業建筑有所不同,其功能劃分以對內面積為主要,在此類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應該以對內的員工體驗為主。因此,在建筑的功能中心的劃分過程中可以有更多的多樣性選擇,如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辦公用建筑的室內空間應該包含了辦公功能、娛樂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服務功能等多個層面。其中辦公層面與服務功能層面應該整合成為一個中心,在具體的建筑空間設計過程中則主要表現為帶空間帶動小空間的方式來進行。另一方面,娛樂功能與生活功能空間應該成為另一個中心,這樣的建筑內部空間設計能夠使得建筑功能更為明確,同時提高建筑空間的使用率。
(3)住宅建筑。住宅建筑內部的功能相對單一,目前多以客廳為功能中心,即重視日常生活的客戶體驗。而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對其他功能的空間進行有效的區隔。如將住宅建筑內部的空間進行細分,形成以書房、臥室為中心的綜合辦公區;以客廳、陽臺等為核心的室內休閑空間、客廳與廚房為中心的生活保障區域等。這樣的建筑設計空間思想能夠提高室內的相對面積,進而使得相同面積下的功能承載更為全面。
2多中心理論應用的注意事項
上文討論了多中心理論在建筑空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而在其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多中心的構建過程中應該以功能的劃分為基礎,并在基礎的功能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整合,如辦公區域與服務區域的空間聯合;或者生活保障區域與娛樂區域的空間聯合等。(2)多中心建筑結構空間的建設并不是單純的將室內空間進行細分,而是在建筑空間設計的過程中引入功能建設理論,對后續的室內設計進行有效的規劃與指導,進而避免室內面積損失與利用率低下等問題的出現。(3)在實際的多中心構建過程中,不同的空間可以采用不同的空間實現方式來進行。具體的方法選擇根據實際的建筑設計要求來進行。但是,在不同的中心空間布局層面應該以功能實現為核心思想進行指導設計。
3總結
室內空間設計總結范文4
關鍵詞:室內空間;人性化;
Abstract: Establishing human-oriented interior design concept, break from the structure of pure form rule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terior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to organic, science, ar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interior space design elemen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gle interior space of a meaning carrier, adapt to the human life working space itself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space atmosphere and the meaning of expression way, from the spac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their own space the expression of the two sides, and sets forth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huma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opinions, and available for peer for reference.
Keywords: Indoor space; humanized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在不斷改變,室內空間設計工作越來越復雜,技術上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設計師關注科技與機械的進步,關注科技在人類的意識和價值觀上的變化;人文方面的考慮越來越細,要求設計師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人的形為方式,研究地域本土文化,研究生態環境,研究設計風格,因此本文使設計空間富有人情趣味,合乎人性,產生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雙重的積極作用,使組成空間的各種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形成最佳組合狀態,對人的感管和心靈產生互動的作用。
一、室內人性化設計意義分析
在現代建筑條件下,室內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創造合理完善的建筑室內環境,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成為了設計的重點。然而近年來我國室內設計的發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有人認為室內設計是在已有建筑空間中進行表面裝飾裝修和布置家具、懸掛裝飾燈具和布置其他裝飾品。把室內環境設計看成單純的視覺條件的改善。即便是從簡單的裝飾要領出發去認識室內外設計,以設計者主觀的形式美標準作為室內設計的評價準繩,只重視室內空間視覺形態創造而忽視了建筑空間的終極目的――在其中的人類生活質量。室內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文化藝術和現代科技的綜合產物,室內環境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比如空間形態、材料質感、色彩、燈光、家具陳設等。盡管現在說的是室內空間的設計方法,但和這“人”的聯系是相當緊密的,室內空間的真正主角是人的體驗。這門學科最廣泛地包羅人的各種生活和生產活動內容,反映了人們相互交往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室內設計應充分體現人的價值特征,必須以人為主體確立設計依據,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尋找和它們相適應的環境形態結構。研究室內設計,要研究人的感覺、知覺、習慣、智能和各種生活活動規律以及人對于空間的各種反映等多種生活體驗。針對室內設計的人性化問題,對基本構成因素和特點進行了分析。這里的研究內容構成是在人的審美層次和體驗角度與室內空間的設計元素特征分別討論了人性化室內空間的內涵與表現。從人的審美層次和體驗角度說明了人對建筑空間的心理需要,即人對空間的審美層次、過程與特點;從室內空間的設計元素特征角度分析室內空間構成意義的載體,適應人類生活工作的空間本身的特征,以及空間表現氣氛與表現意義的方式,從空間自身的結構與空間意義的表達兩個方面,闡述了室內空間的人性化特征。基于以上的討論從人性化空間的概念到人性化空間的應用兩個方面全面地總結人性化室內空間的決定因素和表現特征,進而總結出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室內設計原則。
二、室內空間中人性化的設計分析
室內空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流動性,所以在空間設計上采用動態的、序列化的、有節奏的室內形式是首先要遵從的基本原則,這是由室內空間的性質和人的因素決定的。空間序列是指空間環境的先后活動的順序關系,是設計師按建筑功能給予合理組織的空間組合。空間基本上是有一個物體同感受它的人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關系。空間以人為中心,人在空間中處于運動狀態,并在運動中感受、體驗空間的存在,空間序列設計就是處理空間的動態關系。在序列設計中由于層次和過程相對較多,如只是以活動過程為依據,僅僅滿足
行為活動的物質需要是遠遠不夠的,它只是一種行為工藝過程的體現而已。在空間序列設計中除了按行為工藝設計的要求,把各個空間作為彼此相互聯系的整體來考慮外,還應該以此作為建筑時間、空間形態的反饋作用與人的一種藝術手段,以便更深刻、更全面、更充分地發揮建筑空間藝術對人心理上、精神上的影響。空間的連續性和時間性是空間序列的必要
條件,人在空間內活動感受到的精神狀態是空間序列考慮的基本因素,空間的藝術章法則是空間序列設計主要研究的對象,也是對空間序列全過程構思的結果。室內空間的基本結構由場所結構、路徑結構、領域結構所組成,其中場所結構屬性是室內空間的基本屬性。因為場所反映了人與空間這個最基本的關系。它體現了以人為主體。通過中心、方向、區域協同作用的關系“力”,即“突出了社會心理狀態中人的位置”。是人賦予了室內空間的第四維性,使它從虛幻的狀態通過人在室內環境中的行動顯現出實在性,同時人在對這種空間的體驗過程中,獲得全部的心理感受。“人”是室內空間最終服務的對象,所以人作為高級動物在精神層面上的需求是室內設計必須滿足的一個方面。設計師仔細地分析參觀者的活動行為并在設計中以科學的態度對人機工程學給以充分的重視,使空間的形狀,尺寸與人體尺度之間有恰當的配合,使空間內各部分的比例尺度與人們在空間中行動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適宜、協調,這是最基本的空間要求。同時人們應該是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活動,如果不能創造一個給人以心理上親近溫暖感覺的空間,那即便是利用了最先進技術手段的環境也只是冷冰冰的機械組成的沒有生機的軀殼。人類需要舒適和諧的室內環境,聲色俱全的室內效果,信息豐富的室內內容,安全便捷的空間規劃,考慮周到的服務設施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在精神上對室內設計提出的要求。一個充滿人性化的空間才是一個“合情”、“合理”的設計。在空間設計的過程中,使用者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須重視室內空間的安全性。如參觀線路的安排必須設想到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因素,如停電、火警、意外災害等,必須考慮到相應的應急措施。在大型的室內活動中,必須有足夠的疏散通道和應急指示標志、應急照明系統等。為了給使用者提供方便,室內的空間設計中要相應地考慮到使用者的通行、休息的方便,盡可能地考慮到傷殘者的特殊需求,以謀求“無障礙”設計,這也是現代室內設計發展的一個趨向。人是室內設計的中心和尺度。設計是為人而設計,即滿足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質和精神的需要,令使用者充分享受到空間的使用趣味和使用,人性得到隨心所欲的釋放和滿足。設計人性化將是未來設計的必然趨勢和最終歸宿,設計師的工作即是:使人們從物質的擠壓和奴役中解放出來,使人的生存環境和物品更適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發展,使人類感情更加豐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達到人物和諧。
三、結語
真正的“以人為本”是要全面、深入地考慮所有的人機、環境關系問題,僅僅是一個局部,某個方面考慮到人的因素,就認為是人性化的設計,是不恰當的,但實際上,設計先天就具有限制和創意兩種品性,創意是在限制之中的創意,限制不僅給設計提供了范圍,也提供了可能,在限制中要想將各方面的人機因素都解決是不可能的,在限制條件下盡可能多,將人的使用考慮全面,在細節上實施,還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一個普遍原則,當然還存在著評判標準的問題,評判標準的建立需要從不同的空間類型、功能要求、限制條件等多方面建立,還有很多艱苦工作等著我們去完成。總之,“以人為本”、“人性化”等時尚語言,不是設計師眼中神圣化后的哲學,也不是商人手中點石成金的商業噓頭,而是設計師的本份,是室內空間設計中應遵循的準則之一,是可以細化的設計方法。針對具體的設計類別,應該建立更深入的評價標準,更切實可行的設計要求,真正實現人性的升華。
室內空間設計總結范文5
人們形象地將住宅比喻為生活的容器。而從住宅變化的過程來看,其實也就反映了生活的變化與發展。生活當中的任何變化其實都作用到了住宅的上面。在受到經濟體制與經濟格局的影響下,人們對住宅的質量需求也在發生改變。當前,人們對住宅的要求不僅僅體現出生活容器的要求,更為重要還對住宅的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當前經濟發展的狀況來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體現在住宅方面。住宅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對人們生活的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生活方式多樣化中,住宅設計也呈現出多樣化。
目前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現狀
在住宅設計方面,隨著人們需求的不斷變化,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目前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的現狀可以了解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項特點:首先,住宅設計功能多樣化。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變化的過程中,人們生活空間對生活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住宅設計的過程中,根據住宅室內空間的結構特點,對空間組織進行合理的組合,將住宅空間劃分為兩個區域,即日常生活區與日常休息區。生活區包含廚房、起居空間與餐室,日常休息區包含臥室、學習與衛生間。也就是在空間整體設計的過程中動靜結合,將住宅設計成“餐寢分離”的格局。其次,空間適應性與靈活性增強。在住宅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業主的生活習慣、職業類型與家庭結構,進而提供出多樣化住宅空間。在住宅設計的過程中,會考慮業主家庭狀況,促使住宅設計更具有人人性化。再次,節約土地資源。目前我國各種資源利用狀況不容樂觀,對于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發展而言,土地資源的利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的過程中,節約土地表現得較為突出。最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任何一項設計成果的體驗,最終都會落實到人身上。針對住宅的設計,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業主的意見與想法對提高住宅適用性非常重要。在當下的城市住宅設計中,人性化在其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
小型城市住宅整體設計原則
小型城市住宅設計不同于一般的大城市,在受到城市自身發展因素與資源共同的影響下,小型城市住宅在整體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唯有遵循相應的原則,才能夠促使住宅設計更符合小型城市發展的狀況。從目前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的實際情況,可以總結出小型城市住宅整體設計應當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首先,平面合理布置原則。針對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的實際情況,需要合理布置平面。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項要求:一是平面各個區域功能都能夠充分體現出,二是平面布置達到緊湊性,功能具有一定作用的需要突顯出來,三是室內通行方便,在室內活動的時候無需穿行其他空間,各個部分沒有交叉。對于住宅空間的平面布置需要達到這幾項要求,才能夠滿足業主的基本需求。
其次,戶型適當原則。對于小型城市住宅設計而言,在受到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影響的同時,小型城市經濟發展的趨勢同樣會影響住宅的設計。因此,為同時滿足這兩項要求,小型城市住宅面積通常以90平方米為主。而這種住宅設計在滿足業主舒適度的情況下,還可以達到節能省地的要求。小型城市住宅戶型需要在保障住宅舒適度的前提下,能夠達到省地的目的。從這就可以看出,住宅舒適度并不與住宅面積成正比。
再次,廚衛集成原則。小型城市住宅設計受到一定的限制,住宅設計的面積通常都不是非常大,因此住宅內專用的空間也不大。在此種情況下,在省地的前提下可以將不同功能的空間進行分解或者集成,這樣就能夠保證住宅的適用性。如,可以將洗浴、洗滌與盥洗分解成幾個獨立的小空間,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相互干擾性,還有效提高了使用效率。集成原則在小型城市住宅設計中顯得較為重要。
最后,功能空間靈活原則。時代不斷發生改變,業主生活節奏、生活習慣、居住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在住宅空間設計方面需要體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針對業主的多樣化需求,可以通過靈活功能設計,應用靈活分離的方法將較大空間的結構、外形簡潔,衛生間與廚房位置固定。這樣的設計體系更有利于設計的產業化發展,這對提高住宅品質與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在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的過程中,即使各個空間范圍較為狹小,占地面積小,但是各項功能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來。遵循這樣的設計原則不僅能夠滿足業主不同時期的需要,還可以增強住宅的適應性。
小型住宅室內空間布局要點
小型住宅是在人們需求基礎上展開建造的,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小型住宅最終是為了提供給人們居住,所以小型住宅建造和室內空間設計都必須要“以人為本”,將滿足住戶的居住要求當作首要任務,小型住宅室內空間布局的要點如下:
(1)合理布局。小型住宅的整體布局規劃需要劃分兩個部分:私用活動區域和公用活動區域。私用活動區域是將臥室和衛生間集合在一起,而公用活動區域則是將客廳、餐廳和廚房集合在一起。私用活動區域和公用活動區域在空間布局上一定要層次分明,使室內空間布局科學、合理且具有美感。
(2)提高小型住宅的舒適度。小型住宅的空間大小、采光和通風條件都是影響其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在小型住宅規定的建筑面積內,盡可能擴大室內的起居面積,合理地分配廚房和衛生間的空間尺度,合理地劃分室內空間的尺度,提高住宅整體的舒適度。
(3)室內改造需要有序進行。小型住宅室內空間的改造屬于再創造活動,改造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工作順序進行。室內空間改造需要緊湊、合理,應充分考慮操作的順序,使改造活動有序進行。
小型城市住宅設計分析
在可利用空間逐漸縮小的過程中,各個城市的住宅設計都在不同程度的向天發展。目前的住宅可以將其分為低層建筑、多層建筑、中高層建筑與高層建筑,這是發展不均衡城市所表現出來最為明顯的共同點。因此,無論從何種層面上來說,小型城市住宅設計對空間與整體都是從這幾方面來進行設計的:
1.平面空間設計
小型住宅平面空間設計是建立室內生活價值的基礎工程,其主要內容包括交通流線和區域劃分兩部分。所謂交通流線是指室內各個組成部分和室內外環境之間的聯系,它關系到小型住宅是否自由暢通。交通流線中又劃分為有形的和無形的。門廳、走廊、樓梯和屋外的道路是有形的,能夠提供交通聯系的空間是無形的。小型住宅室內空間設計主要應擴大無形交通聯系的空間,減少有形交通聯系空間,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
2.立體空間設計
居住空間是小型住宅室內空間設計的起點,是提供人們起居、休息、睡眠、娛樂等重要活動場所。小型室內空間設計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空間形象本身具有規律性的集合原則,空間大小給人的感覺是最直接的,人們通常喜歡有規則、有規律的幾何形體。小型住宅室內空間只有科學、合理的劃分,才能顯得充實。
小型住宅室內空間是指高度與長度,即高度與長度構成的垂直空間,它是全方面、多層次的,有時候還是實與虛交融的立體。在立體空間設計過程中,一是對儲藏、展示空間部分的設計,二是對采光、通風空間部分的改造。設計手段包括隔斷、圍、架、封、透等,充分利用有限空間資源,使原本狹小的空間變得寬敞。
3.套內空間設計
套內空間設計對整個住宅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整個住宅設計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套內空間設計方面。首先,起居室的設計。起居室是整個住宅區域內占地面積最大的區域,也是業主日常活動的核心場所。在過去堂屋或客廳功能空間都體現在起居室內。因而在此部分設計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客廳的樣式來進行設計,但是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并不按照起居來進行設置。專用的起居室已經成為住宅設計的一種標準模式,即使住宅面積的標準促使住宅內部形成了空間化,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住宅內的很多空間面積并沒有發生改變。起居室對于大多數業主來說,就是一個看電視、說家常的地方。因此在起居室設計的時候,確定沙發與電視機之間的位置。可以通過電視屏幕的尺寸來確定最佳觀看距離,增強舒適性。通常情況下,將起居室開間軸線尺寸控制在3.6m左右的時候,舒適度就會大大增強[4]。其次,廚房的設計。對于住宅設計而言,廚房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設計廚房應當盡可能靠近門戶,遠離臥室與客廳,并且在設計的時候,出于能源的有效利用,盡可能將廚房設計與衛生間相鄰,這樣有助于管線集中。在設計廚房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廚房的形狀、設施布置與規模,還應當根據餐廳與起居室之間的聯系將兩者互通起來。廚房設計需要結合整個住宅的面積充分考慮。最后,臥室設計。在設計臥室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空間的大小。空間大小需要根據家具布置形式與使用者的就寢狀態綜合考慮。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住宅作為人們生活起居的重要場所,其舒適度以及設計、規劃、布局等都被人們密切關注。因此,在小型城市住宅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設計,不僅要提高住宅的舒適度,還應當充分考慮資源的可利用性,這樣才符合小型城市發展形態與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
室內空間設計總結范文6
關鍵詞 色彩心理;室內空間;色彩設計;差異性
1.色彩心理與室內空間
色彩是一種能引起視覺美感的空間造型語言,利用色彩可使產生舒適和愉快的心理感受。筆者從以下三方面談在室內空間色彩設計中如何將色彩心理準確的應用和體現到設計中。
1.1 營造空間環境的氣氛
不同的空間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空間色彩設計應在滿足不同空間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創造與空間使用功能相切合的環境氛圍,以滿足使用者的心理及審美感受上的需要。例如,休息場所和工作場所一般選用較中性,純度低,色彩對比較弱的色彩,創造一個平和,安靜的場所;而在娛樂場所,一般選用純度較高,色彩對比較強,比較興奮的顏色,可引起人的視神經的興奮,烘托空間環境歡快的氣氛。在私密性較強的居住空間中,不同的人,因職業、年齡、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會對色彩又著不同的喜好。有的家庭喜好鮮艷一點的色彩,而有的家庭則傾向于采用比較含蓄沉靜的色彩。
1.2 調節室內光線
室內環境中的色彩對于調節光線也有很大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如果排除材質的因素,光線照射在不同物體的表面上,往往會產生不同的反射率。白色反射率高,灰色反射率中,黑色反射率低,因此可以通過色彩的明度來調節室內光線的強弱。室內色彩明度較高時,室內較亮,空間感要開闊一些,反之較暗,空間感狹小、壓抑。
1.3 調整室內空間
色彩之于形,往往會產生一些小小的錯覺,如暖色,明度高的顏色和純度高的顏色有前進感,看起來比實際距離要近些;而冷色,明度低的顏色和純度低的顏色有后退感,看起來比實際距離要遠些。這對于調整室內空間有很大的作用。面積小,空間低的房間可利用較冷的中性顏色來使空間有擴大和后退感,不至于壓抑、擠壓的感受。而面積大,空間高的房間可利用暖色,明亮的顏色使空間顯得豐富而緊湊,不會造成空曠和冷漠的感覺。暖色,明度高和純度高的色彩看起來有膨脹感;而冷色,明度低和純度低的色彩具有收縮感,這些對于室內空間色彩設計有很大的作用。
2.色彩心理與空間色彩配色
2.1 強調視覺焦點
強調色彩的視覺焦點可能是顏色運用中最基本也是最受人喜歡的一種表現手法。在白色的墻面上安裝紅色的大門,就運用了簡單的明度對比,還使用了鮮艷的顏色,從而吸引人們推門而入。在一個空間環境中,通常給人以較強的視覺刺激的色彩形狀來吸引人的注意力,從而成為空間某局部的視覺焦點。
2.2 強調色彩比例和平衡
對于室內空間的色彩調與非調和,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兩個顏色以一種比例并置時會產生不和諧,以另外一種比例排列則會產生和諧的感覺。用更強烈的色調施于較小的面積上。既有對比變化,也不失色調統一,使空間有一定的層次變化。比例還隱含著平衡的意味,良好的色彩比例感覺就是在事物之間或者局部之間保持適當的空間平衡關系。
2.3 強調整體色調
整體色調是空間環境中各色塊共同形成的一種色調傾向。整體色調將決定色彩環境的氣氛,整體色調取決于顏色的色相、明度、純度以及色彩的面積比例,在室內空間色彩設計時,首先必須確定大面積的顏色,再確定其他顏色。偏暖的整體色調容易造成溫暖的空間氣氛,如餐飲空間的顏色設計,整體色調常采用暖色。偏冷的整體色調則易產生清新雅致的格調,如醫院,辦公室等這種色調較適宜。純度較高的整體色調易給人以較強的視覺和知覺刺激,如娛樂空間設計,再者是兒童使用的房間用得較多。色彩明度高的整體色調會使人感覺輕松。
3.色彩心理的差異性
筆者認為色彩心理的差異性可作為設計師在進行室內空間色彩設計時的參考依據,但應避免教條化地生搬硬套,應該根據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季節及人們地習慣來準確定義色彩,總結出其規律性,以便更好地運用顏色。
3.1 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人們都有一種不同色彩心理傾向,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某個或某幾個顏色會有認可和推崇的態度,并在當地的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如紅色在中國民俗中具有喜慶,吉祥的意義。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常用來體現喜慶的氣氛。在少數國家紅色被認為是殺戮,血腥。所以在他們的建筑空間很少能看到紅色。佛教建筑空間中主要以黃色為室內空間顏色,而在基督教國家里黃色被認為是虛偽、謊言,所以在基督教教堂中多采用白色和灰色。
3.2 季節性
現代室內設計在追求綠色環境概念過程中,崇尚自然、和諧、親近、發展的原則,構建和諧色彩環境。在室內空間色彩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季節性變化。如植物綠化作為室內設計的一部分,植物的季節性變化,色彩上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 這樣可使室內空間改變不同的情調和氣氛,具有時令和常鮮感。
特別是在醫療機構的空間色彩設計上,我們可以用春天的色彩,讓兒童留察房間充滿溫馨的色彩,帶給孩子快樂,減少兒童對打針吃藥的恐懼。冬天的色彩,強烈飽和的顏色對比,凸顯現代和穩重。秋天的色彩,金秋華麗和知性詩意,可以杜絕室內空間的那份冰冷感,讓人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3.3 民族文化性
由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顏色的使用上有些差異。在我國傳統建筑空間中,習慣用五個顏色來象征不同的方位、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相對應的是西、東、北、南、中同時又與白、青、墨、赤、黃五種顏色相對應,即五行之說特別是中國傳統彩畫在建筑空間中的應用,其中的黃色便是佛教用色,所以在佛教教堂和一些建筑空間中以黃色為主的色調。而在西方的基督教堂中藍色被作為高貴的色彩,把藍色視為天國之色。所以在基督教徒的居住空間中常出現藍色,這同時也與西方人的理性思維相切合。
色彩的心理效果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我們的設計師在進行空間設計時應多方面考慮,考慮不同的人風俗習慣、天時地利等,這樣才能創造出舒適,不同情調的室內空間。同時也希望廣大室內設計師多做這方面嘗試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萬征.《室內設計》. 四川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