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嫁接的方法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嫁接的方法范文1
一、嫁接前的準備工作
營養土的配制。選中上肥力土壤,經適量敵磺鈉消毒后,按2∶1比例與腐熟的堆廄肥混合均勻,配制成肥力適中、結構疏松、吸熱保濕性好的營養土,分裝于營養缽內。
砧穗的培育。選擇成活率高,抗旱耐澇,不死苗,對果實品質無不良影響的優質砧木種子。做砧木的瓜類主要是瓠瓜,也可用南瓜、葫蘆。種子經消毒催芽后,按每穴1粒播入苗床營養缽內,播期比常規播期提早5~10天。砧木苗剛出土時,于無毒苗床內播入消毒催芽的西瓜種子,當砧木第一片真葉全展,西瓜兩子葉展平時,開始嫁接。
苗床土選擇。要選擇溫光條件好,排水方便,土層深厚的菜園土。
瓠瓜播種。可按行距8厘米、株距5厘米定向播種,以便培育壯苗和嫁接。瓠瓜和西瓜均采用地膜矮拱棚覆蓋育苗。
二、嫁接方法
1. 插接法。將砧木頂心摘除,用直徑小于砧木胚軸直徑的帶尖竹簽,從砧木頂心處正中向下插入0.5厘米深度,再將西瓜苗自子葉葉下0.5~1厘米胚軸處削成圓尖形,把竹簽自砧木中拔出后立即將接穗(西瓜苗)插入、插緊,使接穗與砧木的子葉緊緊交叉呈“十”字形。注意接穗插入砧木時不要使胚軸裂開;砧木、接穗苗都必須是第一真葉展開期。此法優點是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不需固定物,接口高,病菌難侵染。嫁接后10天除去遮光物,秧苗接口即愈合轉入正常生長,嫁接成活率可達75%~95%。
2. 靠(舌)接法。將砧木頂心摘除,在子葉下0.5~1厘米處用刀片自上而下割成40~45度角斜面,割去1/2莖粗,刀口約0.5厘米長;西瓜苗從子葉下1~1.5厘米處用刀片自下而上割成40~45度角斜面,割去2/3莖粗,刀口長0.5厘米。將兩種苗的刀口對接,用適宜的夾子固定好。嫁接后10天,將接穗在靠近切口處切斷,以后2~3天內的中午要注意遮光。
3. 切(劈)接法。在已剔除了頂心的砧木苗子葉下方0.5~1厘米處自上而下切成40度角斜面,長度0.5厘米,切深至胚軸1/2;在西瓜苗子葉下方0.5~1厘米處切成楔形,將砧木插入切口內,用夾子固定好。此法需在砧木和接穗都處于子葉展開到第一片真葉顯露時進行,方法較易掌握,成活率較高,但速度較慢。
4. 抱靠接法。在砧木第三片真葉上方橫切,隨即自莖中部向下切1厘米左右長的縫;在西瓜苗在第二片真葉與第三片真葉之間的莖上用刀削去兩側表皮,切口長1厘米,把西瓜苗切口面嵌入砧木的切縫內,呈抱合狀。此法要求砧木和接穗有較大苗齡,接穗嵌入砧木時用力要小,防止將砧木剪斷。當接穗直徑是砧木直徑的1/2時采用此法最適宜。
5. 斜切接法。將長出3~4片真葉的砧木在第一片真葉的下方切成1厘米長斜面,接穗在子葉上方按與砧木不同的角度削成1厘米左右長的斜面,然后將兩斜面對接固定。注意斜面要切得平滑,固定要牢固。
三、嫁接苗管理
1. 保持適宜的床溫。適宜的床溫是嫁接苗接口愈合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在早春,由于外界氣溫較低,嫁接苗傷口的愈合緩慢,因此必須十分重視苗床的保溫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之間,夜間不低于18℃,床溫過高或過低不利于嫁接苗的成活。
2. 保持較高的濕度。較高的濕度可減少嫁接苗水分蒸發,是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關鍵。采取靠接法的嫁接苗,應在移植后澆1次透水;采取其他嫁接法的嫁接苗,應在嫁接前3~4小時給砧木澆1次透水。嫁接后的苗床要適當遮陽、密閉。第三天以后進行適當通風,但仍要保持高濕條件。如果床內空氣濕度過低,可采取彌霧法適量噴水補充。
3. 搞好遮光管理。遮光管理的目的是減弱苗床內的光照,減少熱量來源,使苗床內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從而減少嫁接苗的蒸騰失水和養分的消耗,促進接口愈合。遮光的方法是:嫁接后的2~3天內,在苗床上白天覆蓋草簾,避免陽光直射;3天后逐步增加光照時間,7天后接口部位愈合后不再遮光。靠接苗在切斷接穗根部后的2~3天內,仍需繼續進行遮光管理。
四、嫁接苗的大田管理
嫁接的方法范文2
關鍵詞:紅松;嫁接方法;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791.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1006702
1 引言
紅松是我國較為珍貴的用材樹種,木材輕軟細致、紋理通直、抗壓耐腐,常被用于建筑、橋梁以及家具中;其樹皮的提取物能被用于栲膠;樹干也能夠采取松脂;種子更能夠成為生產生活資料,既能夠直接食用也可以榨油應用于生活和工業中。因此,對紅松進行嫁接培育果材是林業產業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對紅松進行嫁接應該考慮接穗的采集、合理嫁接以及嫁接后的管理三方面,本文著重介紹三種被廣泛應用的嫁接方法以及技術要點。
2 紅松的基本特征
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 er zucc.),喬木,高達40 m,胸徑達1 m。幼樹樹皮灰褐色,滑;大樹樹皮灰褐色或灰色,縱裂成不規則長方形的鱗狀塊片脫落,內皮紅褐色;大樹樹干上部常分叉,枝展,樹冠圓錐形。冬芽淡紅褐色,長圓狀卵形,微被樹脂。球果呈圓錐狀卵形,圓錐狀長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9~14 cm,徑6~8 cm,熟后種鱗不張開或微張開;種鱗為菱形,上部漸窄,先端鈍,向外反曲,鱗盾黃褐色或微帶灰綠色,有皺紋,鱗臍不顯著。種子大,呈倒卵狀三角形,長1.2~1.6 cm,微偏,暗紫褐色或褐色,無翅。花期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紅松喜光性強,對光照條件的適應幅度較大,在各生長發育階段,耐蔭能力也不一樣,隨著樹齡的增長,需光量逐漸增大。要求溫和涼爽的氣候條件。對大氣濕度較敏感,濕潤度在0.7以上生長較好,在0.5以下生長不良。對土壤水分要求較高,不宜過干、過濕的土壤及嚴寒氣候。在溫寒多雨,相對濕度較高的氣候與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pH值為5.5~6.5的山坡地帶生長最好。
3 接穗的采集
3.1 采集的時間
接穗采集時間的選擇能夠影響紅松嫁接的成活率,這取決于輸液的流動以及母樹的生長狀態。接穗的采集應該在樹液流動前進行,并且要選擇生長狀態良好以及結實度強的母樹進行。時間最好在3月中旬到3月末之間,主要看當年的氣候環境所影響的母樹狀態。一般情況,越接近3月末,紅松嫁接的成活率越高。因此,為提高嫁接的成活率,接穗采集的時間應該在樹液流動之前。
3.2 采集的方法
對母樹進行采集樹條時,應該注意采條的選取范圍以及數量。選擇母樹樹冠中上方接近外部的枝條更能夠提高紅松嫁接的成活率。母樹的枝條應該是結實能力較強、生長1年以上并且有8 mm左右的粗度。選擇的具體范圍在樹干的第二、三蓬,枝條帶有2~3輪側枝。采集接穗應該遵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保護母樹,枝條的采取數量不要超過20枝,使將來嫁接紅松時仍舊可以選擇該母樹的枝條。
3.3 接穗的儲存
儲存的是否合理能夠影響接穗的質量,進而決定了紅松嫁接的成活率。因此,應該在前一年的秋季挖好儲存接穗的冰窖,大小根據儲存接穗的數量進行選擇。在儲存接穗時,應在地窖的低端放置50 cm的冰塊,然后放入接穗,最后封嚴窖口。需要注意的是,窖內溫度控制在-6 ℃左右。
3.4 接穗的使用
在對紅松嫁接的前一天,取出地窖儲存的枝條,然后進行仔細的挑選,最好是沒有受到損壞的、頂芽飽滿的接穗,從而提高紅松嫁接的質量。
4 合理嫁接
4.1 嫁接時間
輸液流動的旺盛期是紅松嫁接的最佳時間。一般來說,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枝條的高速生長期,最宜進行紅松嫁接。其原因在于,此期間的氣候條件適合新生枝條的發育,因此紅松的嫁接成活率會大大提高。完成嫁接后(一般3個月左右),就可以將包扎物解除,并且修剪砧木的所有側枝頂尖。如果嫁接苗的愈合程度達不到解除包扎物的標準,需要對嫁接苗進行重新包扎或者延緩解除時間。在嫁接后的7至8年后,大部分的紅松就已經很結實了,隨著年限的增加,紅松的結實度也會隨之提高。
4.2 嫁接方法
4.2.1 髓心形成層貼接法
選配接穗和砧木:從窖藏的枝條上剪取有頂芽,接穗的粗度為砧木嫁接部位粗度的2/3左右,砧木的嫁接部位在1年生的主枝上。
接穗的處理:保留靠近接穗頂芽的8~10束針葉,其余針葉摘掉。摘葉時,沿著針葉生長的方向摘,否則,接穗的表皮易撕掉。然后用雙面刀片從保留針葉著生部位以下約0.5 cm處斜切,刀片與接穗上端約呈60°角,切入的深度為接穗直徑的一半,而后扭轉刀片,沿髓心縱向切開。
結合與綁扎:將削完的接穗切口與砧木切口左右對正,砧木切口的上下略長于接穗切口,使接穗與砧木靠緊,用塑料條從下切口以下約0.5 cm處開始進行螺旋式綁扎,一直纏到接穗針葉著生部位,在加纏兩圈,作一櫓扣。
嫁接苗管理:在3個月后,在進行解除包扎物,并且對砧木進行修剪。
4.2.2 劈接法
選配接穗和砧木:把1年生接穗嫁接到砧木1、2年生的主枝上,接穗長5~6 cm,粗度等于砧木嫁接部位的粗度。
接穗的處理:接穗上保留針葉的數量、部位,摘葉方法同髓心形成層貼接法。把接穗下端削成雙面楔形,斜面長2 cm左右。
砧木的處理:從砧木嫁接部位剪去主枝,用芽接刀通過髓心中央切開,切口略長于接穗的斜面。
綁扎涂接臘:把削完的接穗輕輕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與砧木兩邊的形成層對齊,如果接穗比砧木略細,可使一邊形成層對齊,后用塑料條綁扎,并涂接臘保濕。
4.2.3 芽接法
選接穗與砧木主枝頂端粗度相等,芽下2 cm處剪下,去掉所有針葉,用單面刀片,從芽的基部開始削成雙面楔形。把砧木頂芽平頭切下,從中間劈開,切口略長于接穗切口,把接穗插入,兩邊對齊,然后用塑料條綁扎。
上述三種方法以髓心形成層貼接法效果最好,劈接法和芽接法也各有千秋,但嫁接成活率低,有待進一步研究。
4.3 選擇砧木
砧木的合理選擇會影響紅松嫁接的效果,因此,在紅松嫁接前應該了解砧木的基本情況,選擇符合嫁接要求的接穗。從地窖中取出接穗后,應該對儲藏后的接穗進行修剪,選擇葉完整飽滿、沒有被人為或自然原因破壞的接穗,然后剪取8~10 cm的長度。在上山嫁接的過程中,應該對接穗進行保護,可以于盛裝接穗的桶里放置冰塊,以防接穗發生脫水或者風干的現象。可以直接在造林地嫁接,選擇4~5年的造林地苗作為砧木,或者選擇生長在苗圃地3~4年的地苗。
5 嫁接后的管理
紅松嫁接成活后的3個月左右,根據砧木與接穗的愈合效果,進行綁扎的解除,并且需要減除砧木側枝的頂芽。其原因在于砧木側枝會影響到接穗主枝的發育,因此需要定期對側枝進行修剪。每年春天,新枝處于高速生長期,可以對側枝頂芽進行剪除,從而促進接穗主枝的快速生長。
參考文獻:
[1]魏慶莒.苗木營養繁殖技術嫁接育苗(上)第九講嫁接育苗(上)[J].新疆林業,1988(6):27~31.
[2]梁學順,王繼志,張傳俊,等.吉林省林木良種管理決策支持系統(TSMDSS)的研究[J].吉林林業科技,1994(2):1~9,29.
[3]孫海麗,趙智勇,李秀菊.對植物遠緣嫁接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1):9~13.
[4]謝虎風,張浩然,李瑞蘭,等.異砧嫁接紅松培育速生用材林[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6(4):63~69.
[5]張慶武.油松嫁接紅松關鍵技術在朝陽市油松低產林改造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34):28~30.
嫁接的方法范文3
1、桃樹種植可分為春種和秋種,其中春種一般在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進行,這樣有利于緩苗,又不會對幼苗根系造成凍害;而秋種一般在秋季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有利于春季提前萌芽。而最佳的嫁接時間時在春季三月中旬,其次時秋季九月中上旬,過早以產生流膠,而過晚成活率低。而在生產中更多的農戶喜歡在春夏兩季嫁接,春季一般在2-4月之間,而夏季在5-8月之間,成活率都比較高。
2、砧木要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莖桿粗壯到0.5厘米以上的毛桃苗,它具有生長快的特性,在嫁接后極快的生長。而接穗要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優良品種的桃樹上的新生枝條,要求枝條表苗光滑細嫩、生長強健、無病蟲害、花芽飽滿、莖粗一致的。這樣在嫁接時有利于形成層的結合,提高成活率。
3、準備好嫁接工具,塑料包扎條、刀具等,在生產上嫁接的方法比較多,常用的是芽接法。在砧木上選取一個芽眼,用刀在其上下1厘米處環剝一次,深度直達木質部,再將樹皮和芽眼一起剝下。再在接穗上用同樣的方法割一個一樣大小的芽苞,將其對齊按入剝下的芽苞地方,緊密貼合,再用塑料包扎條扎好牢固好。
4、在嫁接后要每隔7-10天檢查一次,及時的抹除砧木山的芽眼,以便營養集中,使得接芽生長旺盛。另外待嫁接部位的傷口愈合后,即可將塑料包扎條去除,以免溢傷,在嫁接成活后,植株生長旺盛,需肥量大,要及時施肥,以氮肥為主,即可噴施葉面肥,促進植株生長快速。
(來源:文章屋網 )
嫁接的方法范文4
關鍵詞:嫁接;番茄;生長;光合特性;產量
番茄是阜新市設施栽培的主栽蔬菜之一,其栽培面積逐年擴大,但因連作導致枯萎病、青枯病、根結線蟲病等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番茄產量和效益。番茄嫁接具有植株長勢好、光合能力強、抗逆性強等特點[1];番茄嫁接栽培果實生長良好,單果質量增加,采果期延長,產量明顯增加,外觀品質和風味得到改善,并且土傳病害的發病率、病情指數明顯降低,發病時間推遲,且對非土傳病害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2]。但本地區番茄栽培采用嫁接的還較少,本試驗選用生產上常用的2種嫁接方法劈接和貼接(斜切接),探討2種嫁接方法對番茄生長、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為阜新地區番茄嫁接栽培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番茄接穗品種為中加303(撫順市北方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番茄砧木品種為果砧一號番茄(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在遼寧省阜新市國家高新農業科技園區內進行。6月30日同時播種接穗和砧木,7月24日嫁接,采用劈接和貼接,8月6日定植于溫室,試驗地為番茄重茬且青枯病發生較重地塊。試驗共設3個處理:劈接、貼接及自根苗栽培,每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周邊設保護行,以番茄中加303自根苗為對照。小區面積6.5 m2,每個小區種植22株,株距45 cm,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高畦地膜覆蓋栽培,設滴灌管,吊蔓栽培。其他管理同常規。
1.3 調查與測定項目
①嫁接成活率調查 嫁接8 d后調查各處理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率(%)=(成活苗數/嫁接苗數)×100%。
②光合特性測定 11月27日取葉齡、葉位一致的各處理葉片,用LI-6400XT光合儀測定凈光合速率、葉片氣孔導度、葉片胞間CO2濃度、蒸騰速率等生理特性。
③農藝性狀調查 株高、莖粗統一在第一穗果坐住時測定,用游標卡尺測量莖粗,測定部位統一在第9~10節處。
④抗病性調查 在采收中期對青枯病發病率進行調查。
⑤小區測產 果實成熟后,分批采收,記載各小區結果數、平均單果質量,測定小區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番茄2種嫁接方法成活率和嫁接速率的比較從表1可以看出,2種嫁接方法幼苗的成活率均較高,為貼接(97.7%)>劈接(94.3%);從嫁接速率來看,貼接的嫁接速率為106株·h-1·人-1,明顯高于劈接(88株·h-1·人-1),影響嫁接速率的主要原因是2種嫁接方法切口不同,貼接切口簡單,所以嫁接速率快,劈接對切口要求比較高,故速度較慢。
2.2 番茄不同處理光合特性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2種嫁接方法葉片的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蒸騰速率均高于自根苗,表明嫁接苗比自根苗有較強的同化能力。其中,貼接和劈接后葉片的光合速率都極顯著高于對照,分別比對照提高27.19%和19.16%,但兩者間差異不顯著。
2.3 番茄不同處理農藝性狀及抗病性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番茄嫁接后在株高、莖粗上比對照自根栽培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株高和莖粗是生長勢的重要指標,貼接后株高72.3 cm,顯著高于劈接(67.6 cm),貼接和劈接后莖粗差異不明顯。在抗青枯病方面,嫁接后青枯病發病率為0,而自根栽培青枯病發病率為16.67%,說明嫁接番茄對青枯病具有明顯的抗性。
2.4 番茄不同處理產量比較
從表3可知,貼接和劈接后番茄單果質量都顯著高于對照,但兩者差異不明顯,貼接后單果質量最大,為236.6 g。貼接和劈接小區平均產量極顯著高于對照,且貼接后產量顯著高于劈接,小區均產最高的是貼接,達78.3 kg,比對照增產39.32%,劈接后小區平均產量達69.5 kg,比對照增產23.67%。
3 結論與討論
之前做過番茄靠接試驗,由于較貼接與劈接費工、費時,且容易感染土傳病害,生產上不利于推廣應用,因此在本試驗中只比較了貼接和劈接2種生產上常用的嫁接方法。試驗結果表明,番茄嫁接栽培后植株長勢和抗青枯病能力明顯增強,單果質量和產量顯著增加,葉片光合速率顯著提高。比較2種嫁接方法,番茄采用貼接法嫁接,其成活率、嫁接速率、葉片光合速率、生長勢和產量方面均優于劈接法,建議在阜新地區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嫁接的方法范文5
關鍵詞:薄皮甜瓜;楔接;嫁接技術
目前薄皮甜瓜是設施蔬菜主要栽培種類之一,阜新地處遼西北,具有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溫室薄皮甜瓜栽培容易,早熟,且品質優良等特點,深受菜農和消費者的青睞,2012年阜新地區種植面積已有2 000 hm2以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栽培面積的增大和連年重茬栽培,土傳病害加劇,尤其是枯萎病,如不采用嫁接,發病率達30%~50%,減產四成以上。對于連作區,目前嫁接方法是控制枯萎病的發生的重要措施,主要采用靠接方法,其優點是農民易于掌握,但其砧木、接穗均要二次移苗裝缽,費工費時,成本高,又易在嫁接時出現二次感染,還需后期斷根,且成活率較低(80%左右)。近幾年,針對上述問題,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試圖通過插接等方法嫁接,插接對黃瓜非常適宜,成活率可達95%以上,且砧木和接穗粗度相當,愈合快且好,但薄皮甜瓜則砧木和接穗粗度不好控制,愈合不好,溫濕度管理難于掌握,成活率較低,又容易出現假活現象,為此我們采用新的嫁接方法――楔接法。楔接嫁接法,在砧木子葉下0.5 cm處,斜向30°切至胚軸中線,接穗在瓜的胚軸0.5~
1 cm處向下切成30°的單面楔形,切面長0.5 cm左右,將接穗插入胚軸的切口,用嫁接夾固定,砧木、接穗播期同靠接。此法可解決以上問題,并提高嫁接效率,種苗質量高,后期生長速度較快,是一個值得推廣的簡捷方法,楔貼接基本同靠接,只不過接穗在嫁接時削去接口以下的胚軸,現將幾種嫁接方法對薄皮甜瓜生長的影響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在阜新市高新園區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試驗基地的日光溫室中進行。2012年12月30日播種永甜十一(永甜研究所提供)于地熱育苗床中,分別于2013年1月4日和 7日播種砧木圣砧一號于營養缽中,試驗設插接、靠接、楔接、楔貼接4種處理。1月17日分別采用4種方法嫁接,每處理各300株,嫁接后置于育苗畦中,白天保持25~30℃,夜間18℃,2月5日田間定植,小區面積6.5 m2,2行區,每小區40株,隨機排列,3次重復,株距30 cm,小行距40 cm,大行距70 cm,四周設保護行,隨整地667.5 m2施入充分腐熟農家肥
3 000 kg、磷酸二銨25 kg、硫酸鉀15 kg,膜下暗灌,每667 m2保苗4 000株。其他同常規嫁接管理。
1.2 調查項目
嫁接后,經過15 d的嫁接管理,成活情況基本穩定,對成活率進行統計,記錄定植時的苗葉片數;從定植后7 d開始,每5 d 1次,即分別于2月12日、17日、22日、27日,3月4日、9日調查葉片數、葉片大小、莖粗、株高,每次取10株;開花期以本處理80%開花日為準;產量以果實完全成熟時依次采收并測其產量,光合指標以Li-6400便攜式光合儀在果實采收中期晴朗日期10:00時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嫁接成活率比較
嫁接后,經過15 d的嫁接管理,成活情況基本穩定,基本達到嫁接苗成苗期。
由表1可以看出,成活率最高的是楔接法,為90.0%,比插接高19.4個百分點,比目前普遍應用的靠接高7.7個百分點;楔貼接最低僅為59.1%,可能由于下部胚軸被切斷,致水分散失,不能向接穗提供水分用于愈合,影響成活率;插接法雖然成活率稍高,但假活現象嚴重,愈合不好,定植后仍有部分苗陸續死亡,影響栽培管理和整體產量。從定植時的葉片數看,楔接法和靠接法愈合好,生長發育也較其他兩種方法快。
2.2 植物學性狀比較
從定植后7 d開始,每5~6 d對葉片數、葉片大小(長×寬)、莖粗、株高進行調查,3月9日對葉片數、葉片大小、莖粗、株高的調查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靠接葉片數最多,其次為楔接,插接最少,從4個處理看,在葉片數、葉片大小、株高、開花期方面,楔接法僅次于普遍應用的靠接法,顯著優于其他方法,但莖粗卻明顯高于其他3個處理,其原由有待進一步研究。
2.3 產量比較
產量測定累計結果如表3,每667 m2產量最高的是楔接法,為3 540.4 kg,比CK1增產5.82%,比CK2增產0.87%,說明楔接法有增產作用。
2.4 對嫁接初期工效的影響
每工日按8 h計,每工日價格按80元計。由表4可知,每株嫁接苗(不計成活情況)的成本以插接方法的最低,合每株用工成本0.086 7元,其次為楔接,每株用工成本0.010 0元,二者相差不明顯,靠接最高,每株用工成本0.232 5元。可見,楔接法嫁接苗嫁接用工成本較低。
2.5 嫁接苗各項成本分析
冬季生產,一般采用吊蔓密植栽培,667 m2保苗4 000株。由表5可知,每667 m2嫁接苗總成本插接和楔接相近,與目前普遍應用的靠接相差很多,相差在700元以上,也就是說,楔接法每667 m2的成本比靠接法降低700元,尤其是對于優良的薄皮甜瓜品種,種子價格昂貴,價格高的每粒達
0.16元,嫁接成活率低,成本則驟增。綜合來看,楔接顯著優于其他2種嫁接方法,尤其是優于目前廣泛應用的靠接方法,而且其嫁接程序和嫁接手法相近,更易掌握和推廣,生產實踐中對砧木接穗的大小選擇不嚴格,應用簡捷方便。
3 討論與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楔接在成活率方面明顯好于靠接和插接,并且在前期(坐瓜前)對莖粗、葉面積有較強的促進生長作用。實際操作中,省工省時省成本,且效果較好。對病害尤其是抗枯萎病效果有待進一步測定,嫁接機制及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別之龍.國際蔬菜嫁接新趨勢與我國蔬菜嫁接發展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蔬菜,2012(11):1-4.
[2] 徐勝利,李新民,陳小青,等.厚皮甜瓜嫁接育苗栽培的防病增產效果[J].中國蔬菜,2000(4):16-18.
[3] 呂慶江.薄皮甜瓜側蔓換頭(貼接)嫁接技術[J].栽培與植保,2009(2):36-37.
[4] 李振卓,祁佐寬,鄧守哲.不同嫁接方法對薄皮甜瓜生長速度成活率及抗冷性作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09(4):61-65.
嫁接的方法范文6
2、微波爐解凍,將肉放到磁盤子里,放到微波爐里,將檔位調到解凍(低溫)檔,10分鐘時間可以解凍。
3、在盆里接上半盆的水,然后在水里加入一些醋,然后再把需要解凍的肉肉放在水里就可以啦,這樣只需要30分鐘便可以完全解凍啦
4、可以把凍肉放在鹽水里解凍,能大大縮短解凍時間,并且還可以保持肉質的鮮嫩也可以把冰凍的鮮肉放在水龍頭下面淋,水不要開太大,這樣解凍比較快也不失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