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基本問題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基本問題范文1
1問題的提出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教學練往往出現一定的脫節現象。主要出于教材體例穩定性的考慮,教材內容呈現順序和學生認識程序常會不一致;同樣主要出于完成教學任務的考慮,新授課中的練習的深度和廣度往往不足。這就會導致教與學的脫節和學生對考試的恐懼。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對教材的神圣化,其次是沒有找到一個教學練水平平臺。《課程標準》的出臺極大地解放了教師們的觀念,老師們感到可以按照教學規律大膽地組織教學了。那么,如何學練則顯得日益重要了。
在教學中發現,分析課程中的基本問題是構建生物課教學練水平平臺的一個好方法。
2生物學科中的六大問題分析
2.1 概念性問題 作為學科建設的邏輯起點的概念都是基本概念,而概念的實質正如海森堡爾所說:“科學中的每一個發展,幾乎都是通過對某種問題或概念的放棄而取得的,因而一個真正新的經驗領域,總會導致一個新的科學概念和理論體系從中產生出來?!崩纾怯辛藢毎纳羁汤斫猓艑е铝?a href="http://www.east68.cn/haowen/255690.html" target="_blank">細胞生物學的誕生。
2.2 分類性問題 概念確立以后,就要用這種新的視角或語言去理解、分析、敘述世界,或在一種新的敘述過程中確立起新的概念,這就是分類性問題。分類性問題首先提供的是一種新的視角或語言,即分類標準。
概念性問題和分類性問題的關系是:任何一種分類如不能形成穩定的概念,則此分類是無效的;任何概念如果不能導致以此為依據的分類,則此概念為虛假的。它們之間是互為“前驗評價”的。這兩類問題可以稱為新學科建立的兩大基礎。
2.3關系性問題 任何一個體系都有自己的成長性。一切新學科不僅要解釋說明其他學科說明不了的問題,也要試圖涵蓋已經發現和仍未發現的相關問題。這樣,不可避免的要同其它學科發生聯系。這種聯系主要表現在區別和聯系上,并且在這種聯系甚或是競爭中,決定了它的進步或死亡。
2.4綜合應用性問題 任何一種理論和學科在進行復雜的“前驗評價”后,更要用演繹推理出預見,并同觀察、實驗、創作、操作的應用結果加以比較,這一步叫做“后驗評價”,也就是實踐檢驗。例如,雖然一開始沒有幾個人真正相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通過實踐應用的觀察,人們首先承認了其理論的正確性。
2.5特殊性問題 任何學科都不能解釋說明所有問題。這些問題在沒有建立新學科以前,只能說是特殊的。而對這些特殊性問題地深入研究,往往會導致舊學科的死亡和更新學科的誕生。比如,對細菌及病毒特殊性的研究,不僅導致了微生物學的建立,更更新了原來的生物學分類系統。
2.6方法性問題一門學科本質上不僅是一種世界觀,而且是一種形而上的方法論,它留給人類的不僅是固化的認識(知識),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即所謂的方法。比如,新課程中生物教學特別強調科學探究的方法。
以上六種問題主要是根據學科的發生、發展和更新的基本順序提出來的。順理成章地,我們發現,教材的內容也可以分解成這六個問題。同時,考試的基本內容和層次要求也主要由這六類問題組成。這樣,能不能把教學練都統一到這六大問題上來呢?我們大膽地進行了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 將六大問題漸次融入生物課堂教學中,構建生物課教學練水平平臺
首先對學生進行六大問題分析指導:
①通過初步分析,使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是前人勇于探索,不斷實踐,勤于總結的間接經驗,學生雖然不需要再去一一重復前人的工作,卻要逐步學習前人的方法并具備力爭超越前人的態度和精神。②指導學生理解學科體系大廈建立的奧秘,使他們初步理解六大問題的由來和關系。③分別闡述六大問題的內涵,并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
而當接觸課本中的第二個概念時,教師就開始引導幾個優等生來完成上述分析過程;等優等生都掌握了這種方法,就開始向中等生普及這個過程;等中等生也掌握了這種方法,就開始由后進生來鞏固這樣一個過程。
其他四類問題指導與概念性問題指導類似,恕不贅述。
然后是將六大問題分析融入課堂教學中,開展教學練統一的生物學課堂教學
① 把課本上靜態的知識設計成一個可供學生探索、思考、總結、深化的過程,使知識動起來。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從生活中的現象或具體的實驗入手,啟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并逐步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使每節課的開始都讓學生處于一種期待之中。比如,在學習葉的結構時,首先讓學生觀察銀邊吊蘭葉與一般葉的顏色有什么不同,然后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有這種不同,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一種期待的心理。
② 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就是通過閱讀課本盡量讓學生掌握知識結構,初步思考一些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嘗試回答第一個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培養學生建立通過學習新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系列流程認識。首先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總結有哪些概念性問題?每個概念的關鍵詞有哪些?是怎樣描述的?形成的原因和發展的動力是什么?
③ 精講。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鞏固導讀中要解決的兩類問題,接著引導學生注意力遷移,重點分析講解關系性和綜合應用性問題,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④ 分層訓練。精講之后馬上練習對各類學生特別是優等生、后進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首先是概念和分類訓練,主要由后進生完成。接著關系性問題訓練。然后結合實際,落腳到綜合應用。最后,引導學生分析特殊性知識,啟迪學生創新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基本問題范文2
關鍵詞:食品毒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教學
高等學校教學改革一直強調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來培養。在高校教學體系中,每一門課程就是這個體系的關鍵點。將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這些人貫穿到每一門課程教學環節中,是落實這項重要任務的根本所在。課程建設是決定培養人的關鍵環節,如何上好一門課,怎樣將課上教授與課下學習結合起來是解決課程建設的關鍵?!妒称范纠韺W》是黑龍江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與功能模塊內的必修課程,其實驗部分是食品營養與功能大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毒理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理論性表現在,該門課程的很多知識與有機化學、細胞生物學、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營養學等知識密切相關,而對于食品專業的學生,沒有接觸過有關人體解剖及生理學知識,這增加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理解的難度;實踐性表現在,任何一種食品有沒有毒性,或者毒性的大小都是通過實驗來驗證的,盡管目前關于動物試驗提倡3R原則,但是一些基本的動物實驗操作還是不可缺少的。針對這些特點,我們對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教學環節以及考試形式都做了改革嘗試。筆者就近幾年在該門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方面淺談一些感受。
一、明確教學目的
食品安全問題是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食品毒理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從機理的角度闡述什么樣的外源化合物是安全的,如何確定某種物質是安全的;同時闡明食品毒理學研究的三個階段,即描述性毒理學,機制毒理學和管理毒理學之間的關系?;谶@樣的目的,在第一堂課,就要從一個新的角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個角度就是將每一名學生置身于其中,創造一個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環境,激發學生去尋找避免中毒或者解毒的途徑。通過這樣一個小的案例,使學生明確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
二、課堂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教師上課講述的內容不應該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整合書本知識進行升華,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對教學過程提出了更多的新的要求。筆者經過多年的理論教學,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食品毒理學課堂教學的一套方案。首先是課下自學與課上講授相結合。食品毒理學課程涉及內容廣泛,要求學生掌握的前修課程比較多,不僅僅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食品營養、食品微生物等知識,還應該包括人體生理學、解剖學方面的知識。而鑒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系統性不強,在人體生理學、解剖學方面的知識存在空白。在該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搜集經典的文字材料、動畫等素材,提供給學生自學,并輔以一些問題,要求學生課上回答,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督促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更廣泛的接觸。其次是知識點與案例教學相結合。食品毒理學課程盡管涉及的內容較多、較散,但還是圍繞兩條主線來展開的。一條是人的自身,即強調將我們每個人置身于其中,從我們自身去想,我們能接觸到什么,這些物質怎么樣能進入到我們體內。另一條就是構效關系,在食品毒理學教學過程別強調這種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這里的構效關系不僅僅是指外源化合物的構效關系,還包括我們自身組織結構、細胞結構等與效應的關系。從第一條主線來看,學生雖然對人體生理學沒有太多的了解,但是通過動畫及一些文字材料的描述,學生對食物通過口進入體內的這條通路有一點感性認識,再結合第二條主線,在這條通路上,有一個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這樣就把細胞的結構與其攝取營養物質的關系結合了起來。
三、考試方式改革
在食品毒理學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逐漸積累了一些生活素材、現實案例。所以在考試方式上,從最初的個別案例考試模式到今年實行開卷考試,考試模式朝著更開放的形式發展。例如,針對課堂理論知識,最初通過某一食物中毒的案例描述,提出一些基本問題,涉及中毒的途徑,中毒的可能物質,解毒的可能方式,這些問題要求學生至少要掌握中毒的這些物質的可能結構,再根據構效關系分析可能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解毒。到今年該門課程完全采取開卷考試的模式。今年通過開卷考試,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際上,如果沒有對本門課程知識體系的系統掌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這門課程的兩條主線,就很難取得良好的成績。從今年考試的成績來看,發現這樣的考核方式能夠取得高分的是課堂上學習處于中等或者上中等的學生,通過傳統閉卷考試成績拔尖的學生在這樣的考試環境下未必取得高分。從今年的學生成績分布來看,90分以上的僅1人,這是以往閉卷考試所沒有的現象。在閉卷考試環節中,很多學生通過背下一些關鍵的題,在一些大題上就可以取得滿分,而今年的考試,側重于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所以很多學生在大題上拿不到高分。
四、實驗教學改革
1.重視實驗教學目的,實驗教學內容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提高
如何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是擺在本門課程面前的重要課題。動物實驗是食品毒理學實驗的核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動物實驗操作,以及對動物飼養管理過程的詳細講解是本門實驗第一次實驗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視頻輔助教學,同時引用相關的文獻加深學生對動物實驗倫理學的理解。
2.基于能力培養修訂實驗教學內容
在食品毒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逐步將傳統的驗證性試驗向綜合性、設計性試驗轉變。以生大豆慢性毒性試驗為例,我們基于有限的課時,對某些試驗環節增加了設計性的內容,要求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自己的給藥劑量,最后觀察小鼠的行為,測定體重、血液等指標,然后對全班同學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劑量反應關系。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使學生學會如何設計實驗,并如何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處理。
五、結語
在工科專業開設一門課程,特別強調該課程對教學目標的貢獻,食品毒理學是我們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與功能食品方向的必修課程。因此,我們在這門課程的理論及實踐教學過程中,就特別重視學習該門課程對選擇該模塊學生畢業目標的達成度。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對一門課程的理解程度,在覆蓋教學大綱范圍的同時將理論知識系統化,建立學生課下課上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將科研的理念引入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中,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洲,王松,張長貴,魏琴,張超.食品工藝學導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7:256-258.
[2]江蕓,金邦荃,劉琛,詹巍.《食品毒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0.
[3]金鐵巖.淺談食品分析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6:136-137.
[4]楊怡姝,肖向茜,王小利,沈思嗣,艾萍.《食品毒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3.
[5]盛姣.食品添加劑教學改革路徑探究[J].食品安全導刊,2017:63.
[6]王新,張建新.食品毒理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中國校外教育,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