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1

    【關鍵詞】  醫學生;臨床思維;培養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離不開第一線的臨床教學。臨床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完成醫學生向臨床醫生的轉變,培養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臨床知識及基本臨床思維能力,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醫學思維方法是作為醫學主體的工作人員在某一時期內認識醫學對象、研究和處理醫學問題起主導作用的思維模式[1]。由于醫學生在臨床教學階段對一般的臨床技能訓練如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基本操作及規章制度等均有著極大的參與熱情,因此我們更要重視對實習生進行臨床思維的訓練,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BL)、臨床模擬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分析、綜合、判斷、鑒別等臨床思維能力,這是今后在臨床工作中正確診療的根本保證。

    1  許多實習生在剛進入臨床時臨床思維存在的問題

    1.1  片面思維  一些學生在進行病案分析時,不能全面細致地針對病史、體格檢查進行分析,過分看重輔助檢查的結果,從而忽視系統分析,考慮問題局限、片面。

    1.2  簡化思維  一些學生單純依靠先進的檢查手段,不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盲目相信某些先進檢查方法提供的數據或圖像,直接得出疾病的診斷結果,影響診斷的準確性[2]。

    1.3  表面思維  把現象當作本質,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運用醫學的基本理論,對各種現象進行全面的分析,使臨床癥狀體征表面化,缺乏綜合判斷的能力。

    1.4  印象思維  有些學生憑直觀印象,對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體征或輔助檢查資料感興趣,對資料進行任意取舍,把一些支持自己論點的資料作為判斷疾病的主要依據,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臨床判斷的資料任意刪去,做出片面的診斷,制訂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確的治療方案[2]。

    2  如何正確地對實習生進行臨床思維的訓練和培養,使他們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獨立工作的能力是臨床教學的關鍵

    2.1  強調客觀的、實踐與理論相統一的原則  醫生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觀察以及使用先進儀器觀察,都要遵循反映事物本來面目的客觀性原則。癥狀、體征以及輔助檢查結果是醫生進行臨床分析的基礎,不能僅僅依賴醫生主觀的診斷來片面解釋臨床表現,更不能為了維持“診斷”而對患者的客觀表現視而不見,這樣勢必造成誤診、漏診。因此在實習生的臨床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堅持客觀的原則,尊重病人實際情況,尊重疾病發展的客觀規律,指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

    臨床診療工作同其他認識事物規律一樣,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臨床思維要貫穿于臨床診治疾病行為的始終。在臨床教學中要注意有意識地培養實習生多接觸病人,收集臨床資料,然后進行分析,在分析中發現新的問題,去了解、去收集資料,這樣對疾病就又有了新的認識,這種反復的過程,使認識深化,更貼近疾病的本質。

    2.2  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

    2.2.1  變縱向思維為橫向思維  醫學生結束了理論課學習,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此時已具備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對某一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對某一輔助檢查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結果分析也有所了解,但此時學生尚處在一個縱向思維狀態。在進入臨床實習后,實習生所面對的將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個“病人”,一個有著不同主述、不同體征的病人,此時帶教老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如何對這些癥狀、體征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診斷及處理方案,這是一個橫向的思維過程。由此可引出若干與鑒別診斷相關的疾病,當然也包括學生在課堂上未學過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來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能力。

    2.2.2  加強床邊教學  臨床帶教老師查房時應針對病人,給實習生講解病人存在的健康問題,尤其要重視用系統化整體觀綜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醫囑、對癥處理。對給予的處理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讓實習生只當觀察員、記錄員,應培養實習生養成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習慣,并注意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實習效果。

    2.2.3  應用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重視醫學生能力培養  臨床教學中,指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自己發現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通過組織學生自行查閱書籍、文獻或通過網絡尋找答案,或者通過帶領實習生一起討論來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彌補臨床實習時間短、所見病種少的缺憾,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從中獲得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PBL教學學生在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與傳統教學方法沒有差異,但是在臨床能力上明顯比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能力強[3]。

    2.2.4  開展臨床模擬教學  秉承理論與實際操作能力并重的教學理念,打破以往以學科為中心的臨床思維和技能的分離訓練方式,重新組合臨床技能訓練內容,將標準化病人(SP)、局部功能模擬教學模型、急救高級模擬人等模擬教學方法和器具整合應用到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訓中,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集體協作和領導能力等綜合素質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填補臨床技能教學的不足[4]。

    2.2.5  重視培養學生樹立無私奉獻的精神  醫生以德為本,這是古今中外的道德。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帶教老師應為醫學生的表率,要使學生懂得,如果選擇了醫生這一職業,就必須把它當作獻身的事業,而不能當成謀生手段,要經常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替病人著想,使其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才能贏得病人的信賴,獲得第一手臨床資料,做出符合病人實際情況的診斷,制訂出合理的治療方案。

    2.2.6  建議早期接觸臨床  通過早期接觸臨床,使得醫學生從一入學就能對醫學研究、醫療服務,乃至醫學職業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感悟,激發學生熱愛醫學事業、獻身醫學事業的精神。同時讓學生對基礎醫學學習以及醫院醫療服務有一個初步認識,為日后形成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總之,每個醫學生均要經歷臨床實習階段,此階段更是實習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關鍵時期,期間臨床思維的建立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關鍵。因此,臨床帶教老師正確的言傳身教,認真地對實習生進行臨床思維的訓練和培養,使他們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獨立工作的能力是保證整個醫學教育成功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應不斷加強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馬金耀,王琳琳,袁園.醫學生臨床思維方法的培養.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6.

    2 王海平,林常清.加強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醫學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2

關鍵詞:研究生;心血管內科學;臨床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6.010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6-0028-02

實踐教學作為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是當前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嚴重短板[1]。當今就高等醫學教育而言,我們需要緊緊圍繞著“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為中心而奮斗,在新形勢下要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就必須重視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即把醫學生培養成為“思考型”專業人才。心血管內科是內科學的二級學科,是一門理論知識豐富而又非常重視實踐過程的學科。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言,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要把研究生培養成為“思考型”專業人才,以提高他們臨床實踐能力[2]。現就如何強化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1明確醫師的職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要讓醫學研究生明確定位,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首先必須具有高度責任心,與此同時應具備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對醫學的研究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必須要端正好學習的認真態度,實事求是;無論做哪一門學問在注重學習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學會和做人,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學習醫學知識是為了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了謀取金錢利益,只有在具備了一定的醫德的前提下,才能在不斷學習醫學知識的同時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學生,經過臨床經驗的積累最終成為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2加強心血管內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2.1強化基礎理論知識扎實的理論知識是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的基石,應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醫學生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拓展研究生的知識面,并把相關知識關聯起來、前后呼應的系統學習,此外還應對醫學倫理學、人文關懷方面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在臨床實踐中也要結合基礎知識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最終使醫療工作者在診治患者的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能保持思路清晰、思路開闊,這些都非常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想讓醫學研究生有興趣的主動學習、學好、學精,就得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及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一體的師資力量,不僅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醫學道德和穩扎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科實踐技能及豐富的臨床經驗,還要敢于創新,教導研究生們在工作中學會團體合作,共同服務患者,醫學教師隊伍也應加強高等教育學、高等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儲備,才能與當前高校醫學教育發展的需求吻合。

2.2樹立系統的、科學的臨床思維觀人體是一個整體,面對患者時應該用系統的觀點去剖析問題。我院研究生管理科及畢業后繼續教育科在研究生從課堂上走向臨床工作前對研究生進行為期2~4周的以診斷學及內科學知識點為主的強化訓練,對其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崗前系統歸納、整理,并且在輪轉不同科室期間對其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儲存記憶,入科室前進行入科前培訓,經過一定周期的輪轉后進行出科考核,成績合格者方可進入下一個科室輪轉學習。這樣對研究生在實際臨床應用中能準確、快速地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經驗綜合分析、解答難題有巨大推進作用。提高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知識儲備力,也就是提高了醫學生的思維能力。

2.3改進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臨床教學的模式傳統教學法是以教師硬性向學生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性質教學,雖然可以較為系統地傳授書本中的基本理論知識,但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不利的。由這些問題引申的教學方法逐漸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為主導,西方國家開展的基于問題的學習法稱之為PBL(problembasedleaming)教學方式,在觀察期間已取得了可觀的成效[3]。與傳統LBL教學方法不同的是,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這強調了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鼓勵學生能夠自學、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爭論,并促進其對學習內容和過程進行總結、反思,最終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高水平思維。國外有研究表明,PBL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遠遠的優于傳統講授教學法[4]。一個PBL教學核心專題包括:①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由學生導師首先介紹一例患者的病情發生、發展過程及病情的轉歸與預后,然后提出設計好的問題。②提出假設,自學解疑。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組并擬定小組長,在小組長的安排、學生的合作下在規定的時內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就該疾病的流行病學、癥狀體征、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與預后等問題展開討論,并得出結論性總結。③論證假設。由各組小組長代表同組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進行發言,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同學們再一起回顧病例并對結論展開討論,導師對所有學生的討論結果做出評價及總結,最終在導師的帶領下所有同學去病房查看患者,由導師在病床旁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系統查體,對已經討論的該項病例邊回顧邊講解,再一次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加強。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不單單是學生接觸、認識的過程,而且是同學間相互交流與合作的過程?;邮浇虒W法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論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促進了師生和諧關系及相互促進作用,從而形成和諧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的平臺,有利于培養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心血管內科專業特點,由心血管專業導師主持專題講座及集中講座,我院開展工作為每月1~2次,內容按研究生培養計劃要求制定,如疑難病例討論,常見易漏診、誤診病例分析、心電圖解析講座等,也有介紹本專業當前在國內外的學術動態,診療方面的新進展,使研究生學會辯證分析,學到許多在教科書上沒有,但與臨床實踐相關的新知識;通過接觸大量醫學前沿和新進展信息訓練臨床思維能力,為進行醫學科研工作打下基礎。我院在對研究生臨床能力的考核包括入科宣教、出科考核、階段考核、集中訓練后考核及畢業考核這幾個方面,將出科考核和階段考核過程統一集中在臨床畢業的考核上,進一步加強了對于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

3結論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3

關鍵詞:臨床思維;實習教學;培養

臨床思維是醫生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必要的實驗檢查以及神經系統檢查獲得原始資料經過綜合分析,推理判斷、診斷與鑒別而制定治療方案,并根據病情發展與治療的效果,進一步調整診斷、治療的認知過程[1]。正確的臨床思維是正確診斷、治療疾病的法寶。醫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才能適應變化萬千的臨床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國內醫學生傳統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公共基礎和醫學課程教學階段、臨床專業知識理論教學階段、畢業實習教學階段。三個階段中臨床畢業實習階段是醫學生將所學到的臨床專業理論知識聯系到實踐,學習臨床思維方法,熟練掌握臨床基本診療技能,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醫學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臨床思維能力是在臨床實踐中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基本技能,對具體現象進行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科學判定的能力,是高層次醫學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醫學生進入臨床教學必須較早培養的一種基本能力。如何幫助和指導實習生實現從醫學生到臨床醫師的過渡與轉彎,提高實習醫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也是搞好實習教學的關鍵。我們在10余年的神經病學實習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并不斷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實習醫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方法。

1 掌握神經病學及相關醫學基本知識是前提

臨床思維離不開學科知識的支撐,掌握必要的神經病學及相關醫學基本理論知識,是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的前提。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由于解剖復雜難記憶,帶來神經錯位疾病診斷困難的客觀原因,我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出一系列對策幫助實習醫生掌握:①從編制解剖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使學生從感性上有一個完整的解剖概念,②常同學生到醫學院校解剖室進行實體解剖標本講解,從而實現看平面到立體;從感觀到客觀的升華,③通過學生在實習中碰到典型病例分析,實現解剖和臨床的動態結合的,提高實習學生的臨床應能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注意培養學生對疾病的敏銳觀察力,要求學生能迅速掌握疾病的典型特征。如頭痛是許多疾病的共有癥狀,但如果出現頭痛伴嘔吐、水腫應考慮顱高壓可能;如果頭痛伴發熱,腦膜刺激征陽性,應考慮中樞神系統感染腦膜炎可能。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除了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外,還要有迅速把握疾病整體特征和抓住疾病關鍵體征的能力。

2 采用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要甘為人梯,服務于學生。由于醫學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已不再是獨一無二的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不再作為教學中心,不再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各種手段自學,這意味著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圍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與他們共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不斷加強服務意識,攻進教學方法,變過去的"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為學生提供相對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如在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專題講座,實踐操作等教學過程中,臨床教師可以運用講解法向學生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及原理,運用提問法讓學生動腦思考,引導學生做出結論;運用演示法并配合講解法向學生作出示范操作,以傳授診療的技能和操作技巧,增強其動手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性過程,只有改變教學模式,在演講理論同時,提供豐富感性材料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實用效果。

3 詳細、正確的病史詢問和系統的體征檢查

正確、詳細掌握患者的所有疾病相關信息是進行指床思維的關鍵。神經系統病癥的診斷是根據病史資料和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而作出的。因此,完整與確切的病史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從病史資料中??色@得關于損害部位和病變性質的初步印象。有些典型的疾病,如原發性癲癇、偏頭痛、周期性麻痹等,在間歇期中常查不到陽性體征,根據病史??蓻Q定診斷。這是神經病學的定性診斷中很重要一點。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4

關鍵詞:循證醫學;研究生培養;科學思維;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9-0212-02

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證據的醫學,它是國際臨床領域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醫學模式,是一種重證據的科學思維方法[1]。隨著臨床醫學、醫學統計學、臨床流行病學、計算機互聯網等學科和技術的迅速發展,循證醫學在臨床醫學領域迅速興起,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的轉變已成為21世紀臨床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我國醫學研究生的培養分為“醫學科學學位”(科研型)和“醫學專業學位”(臨床型)兩種類型。臨床型研究生由于缺乏較為系統的科學思維模式的訓練,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不能很好地利用科學的思維模式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科學問題。因此,臨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尤為必要。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不能只限于臨床能力的培養、導師經驗的總結和臨床綜述的寫作,還應立足于運用循證醫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其全面的臨床思維能力、嚴謹的科研思維意識、系統的科研方法和綜合的創新能力和素質。通過運用循證醫學思維模式解決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實際科學問題,可使臨床型研究生能有效運用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發現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然后再利用循證醫學的重視證據的科學思維方法解決遇到的臨床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一、以循證醫學思想加強理論知識的培養

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是臨床型研究生培養的前提條件。目前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新入學的臨床型研究生的質量參差不齊,高分低能的現象較為普遍。因此,研究生入學后,要更加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重視知識結構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有利條件,如圖書館、校際資源等,學習掌握一些跨學科的綜合知識,尤其加強循證醫學理論知識的培養,提高個人綜合水平與能力。通過把臨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了解相關臨床問題的研究進展,并對研究結果進行科學評價以獲得最佳證據,從而深刻理解循證醫學思想指導臨床實踐的科學性。以循證醫學思想為指導,加強理論知識的培養,可快速提高研究生的臨床綜合能力,培養科學的思維意識,為今后利用循證醫學知識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臨床科學問題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二、以循證醫學思想拓展醫學研究生的臨床思維和創新能力

臨床科學是一門基于實踐的科學,而臨床思維能力是臨床實踐科學中決定臨床醫生醫療水平高低的關鍵,也是醫生對疾病理性認識的過程。臨床思維能力包括臨床觀察、判斷、分析、綜合和預測能力,這種能力往往通過分析病例、解決具體問題等方面表現出來。臨床思維的質量主要取決于詳實的臨床資料、扎實的理論知識、高質量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循證醫學作為基于臨床證據的醫學,其本質是一種實踐,是將醫學研究產生的原始證據不斷總結、提煉、整合,進行二次應用的過程。循證醫學可以把臨床思維的模式科學化、系統化,可以更好的為臨床思維的創新提供動力。將循證醫學引入醫學教育是臨床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強的合格醫學生。一般認為,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臨床型研究生通過臨床見習和實習以及遵循循證醫學研究的思維模式,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臨床實踐的精華與理論知識有機系統的掌握扎實并系統地應用循證醫學思維模式加以指導,同時盡可能多地參加各學科的臨床疑難病例討論、會診、術前討論及術后總結等,進一步擴大知識面,理解并掌握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從而開拓思路、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以循證醫學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機制

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臨床型研究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絕大部分是知識型人才而非創造性人才。因此,在臨床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積極采用循證醫學的手段和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基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研究生教學手段。通過對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凝練出科學問題,運用循證醫學思想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分析匯總相關的解決科學問題的證據,并客觀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和臨床重要性;通過將教師的授課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串聯起來,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與臨床專業課知識組織研討,歸納總結病例并進行系統的分析與思考。帶教老師通過讓學生利用各種數據資源查詢相關臨床的研究證據,審慎、客觀地尋找出最可信的證據,提出最佳的治療方案。通過利用循證醫學的思維模式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以循證醫學思想加強臨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一)重視培養醫學研究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

臨床型研究生經過系統科學的培養與訓練,是未來臨床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臨床型研究生在科研選題時,需要遵循循證醫學的理念。即要求其研究選題一定要結合臨床實踐,并將科學訓練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臨床實踐的全過程,通過培養研究生敏銳的科研思維洞察力,不斷在臨床實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運用科學手段與方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臨床型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通過運用循證醫學的思想與方法對待現有的醫學理論,敢于質疑與挑戰現有的學術觀點,通過尋找各種科學證據,解決自己遇到的疑問,提高科學思維與綜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因此,臨床型研究生在進行科學選題時,以循證醫學的科學思想為指導,發現提出和解決科學問題的突破口,也是提高臨床型研究生系統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加強研究生文獻閱讀的能力

循證醫學是利用新的最佳證據指導臨床實踐,是科學、系統的思維研究方法論。醫學研究生對于專業文獻的閱讀是提升專業素質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醫學研究生對于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除了在臨床實踐中通過學習獲得以外,還可以通過大量閱讀相關專業文獻,汲取他人寶貴的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與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臨床型研究生在進行科學選題時,在導師的指導下,也要經過大量閱讀相關文獻,找到自己在臨床實踐中的突破口,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目前很多醫學研究生缺乏提出自己科學問題的能力,主要與知識面狹窄、閱讀文獻過少、不善于總結有關。通過大量調研閱讀相關文獻,以循證醫學的科學方法找到提出科學問題和解決科學問題的突破口,也是提高臨床型研究生系統科學思維和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重視培養醫學研究生科研寫作能力

現代的科學文化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所特有巨大精神財富,而科研論文的撰寫與發表是科學文化知識的承載與傳播。人類的醫學知識具有傳承性,科研論文的撰寫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寫作能力。在研究生臨床實踐過程中,導師通過指導學生撰寫個案報道、病案分析、文獻綜述等,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總結與科研寫作能力。因此,通過撰寫科研論文進一步促進臨床型研究生專業知識的提高和綜合業務能力的增強,從而真正達到研究生培養的目的,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礎;在科研論文的撰寫過程中,以循證醫學思想指導科研寫作的全過程,通過撰寫科研論文進一步促進臨床型研究生專業知識的提高和綜合業務能力的增強;通過協助導師進行各項基金課題的撰寫,根據導師提出的思路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與知識凝煉,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綜合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真正達到研究生培養的目的,也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醫學研究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循證醫學是新世紀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臨床水平的重要途徑。利用循證醫學的手段進行教學改革并加強醫學研究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對臨床研究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一名合格的醫學生不但應具有精湛的醫術,還要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并能及時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將循證醫學知識運用于臨床教學以及臨床實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教師和臨床研究生中應進一步普及循證醫學理念和知識,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樹立終生自我教育的意識,樹立科學嚴謹的思維意識,從根本上促進臨床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為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馬寬生.循證醫學思想與臨床研究生科研[J].循證醫學,2003,3(1).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5

關鍵詞:思維能力醫學生臨床

醫學生臨床思維是指臨床醫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通過采集病例相關信息,結合自己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全面分析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邏輯推理,是包括分析、比較、邏輯等思維能力的綜合[1]。本次研究以于我院實習的醫學生和醫院的帶教老師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問卷調查,以分析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為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學生組均為五年制本科醫學生,其中87名男性,73名女性,年齡22~24,平均年齡(22.8±0.4)歲。教師組其中有6名教授,8名副教授,16名講師及教師以下。

1.2研究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存在的不足,問卷內容包括: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問診、診斷與擬定治療法案能力。教師組同樣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帶教老師在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目前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

2結果

2.1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存在的問題

收回的156份問卷中有113名醫學生在入科實習前會提前預習課本相關知識,但多數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這是導致臨床思維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分析病例時,124名不正確,究其原因主要有病史詢問不詳細,體征觀察不仔細,過度依賴輔助檢查,綜合分析能力差,忽視重要體征,看到某種癥狀不經思考即判定為某種疾病。從而總結出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存在思維被動性、片面性、表面性、依賴性等問題。

2.2帶教老師對臨床教學提出的問題

教師組共收回30份問卷,臨床帶教老師提出目前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包括:理論與實踐脫節、臨床帶教老師缺乏、考試形式單一、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方式單一、臨床工作量大,備課時間少。

3討論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導致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薄弱的原因包括醫學生自身與帶教老師兩方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以提高臨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1)掌握好理論基礎知識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良好的知識結構是培養臨床思維的基礎。這就要求醫學生在入科實習前,做好相關知識的預習。而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教學內容與課本知識相融合,使知識結構系統化。讓醫學生與病人多接觸,培養醫學生獨立收集病例資料的能力[2]。

(2)通過提問,以激發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臨床教學中,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已在較多的醫學院校中開展,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醫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具有以下優點:①讓醫學生帶著問題翻看書本、查閱相關資料,這使得學習具有目的性。②在討論過程中,以醫學生作為主體,而帶教老師在一旁提供合理的指導,有助于激發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學者[3]提出,與傳統教學法相比,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可有效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3)注重醫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可通過以下方法提高醫學生的思維能力:①做好教學查房工作。帶教老師在查房過程中,不能僅僅只是檢查患者、做出醫囑,應針對具體的病例,通過向醫學生講解主訴、病史,并結合相關檢查結果作出綜合分析,提出診斷與治療方案。②鼓勵醫學生參與到病例的討論中,在病例討論過程中,帶教老師應積極調動醫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做好引導工作,讓醫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基礎知識分析、解決遇到的臨床問題,還可在討論結束后,查閱相關資料拓展知識面,這有助于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擬定考核試卷,評價醫學生的實踐能力,由各帶教老師擬定考核試卷,在醫學生出科時,通過考試評價其學習成果,包括基礎知識、病例分析、病歷書寫、臨床技能等。

(4)培養高素質的帶教老師帶教老師自身能力在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帶教老師素質的提升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4]。帶教老師應自主學習新的教育觀念,培養自身的責任感與創造意識,這樣才能在臨床教學中,對醫學生進行分析、比較、邏輯、概括、綜合等多種臨床思維的培養,幫助他們逐漸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綜上所述,正確的臨床思維是每一名高素質醫學人才必備的,而在臨床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均應該注重對醫學生進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進入臨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景鋒,楊秀江,龔代平等.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重慶醫學,2012,41(32):3457-3458,3462.

[2]毛慧玲,張桂榮,于泉等.開展案例教學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0,7(7):102-103.

[3]楊光燃,姜立萍,錢冬梅等.內科教學中以多種方式結合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1,25(1):83-85.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6

【關鍵詞】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方法;培養;中醫臨床思維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2-0130-03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WANG JinjinZHANG LinlinGUO YiCHEN Zukun*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Kunming 650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ethods By restructuring teaching content, PB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to build a varie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Result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CM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Conclusion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Training;Clin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醫臨床護理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其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中醫臨床常見病的概念、辨證分型、護理措施,更應培養學生的中醫護理臨床思維能力。中醫臨床護理學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護理專業開設的必修課程、特色課程。筆者在教學中,采用重組課程教學內容、PBL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會學生規范辨證,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現將近幾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如下。

1突出培養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中醫臨床護理學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整體觀念的理念、辨證施護的方法和傳統的護理技術,對臨床常見病證進行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的一門學科。中醫理論體系具有抽象、難理解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需要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但有關中醫臨床護理學的課程設置,存在著教學內容豐富,學時少的情況,我院此課程為54學時。為了更好的講解本課程及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學會本課程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在教學方式上不能采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時處于被動消極的狀態。應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突出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否則我們培養的學生很難理解中醫護理的實質和精髓,很難將中醫理論運用于護理臨床。

中醫臨床思維是指醫者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應用自己掌握的中醫理論和自身的實踐經驗,在判斷和分析疾病本質、發病規律,制訂治療、預防疾病的原則及處方用藥過程中所表現的思維活動[1]。正確的臨床思維對于醫學理論的實踐應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中醫臨床護理思維的特點是整體觀和辨證施護。整體觀是其認識論的基礎,辨證施護則是其臨床實踐的方法論。整體觀念使我們在臨床護理時從整體上進行綜合考慮,以此來把握疾病本質和規律。在護理過程中,將患者視為一個有機整體,不但考慮到疾病本身,同時還要考慮到患者的體質、年齡、情志變化、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因素,以及自然、社會諸方面因素。辨證施護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將望、聞、問、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加以分析、綜合、歸納和總結,辨清疾病的性質、病因、部位及邪正關系,并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在此基礎上確立相應的護理原則和方法,并及時把握證候的變化,隨證修訂護理計劃及措施。因此,護理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中醫臨床護理思維特點,才能正確地對疾病進行診斷、護理,提高臨床綜合應用能力。

2構建中醫臨床思維教學方法

筆者教授中醫臨床護理多年,在教學中采用重組課程教學內容、PBL 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1重組課程教學內容我院采用的中醫臨床護理學教材,以常見病證為經,以證型為緯,運用護理程序“施護”,教學內容較多,但本課程的學時數有限,因此,重組課程教學內容對該課程極其重要。

首先是對整本教材進行重組,依照臨床分科,教學重點在內科部分。其次是對每一疾病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將內科疾病歸為七個系統,即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膽疾病、腎系疾病、氣血津液疾病、肢體關節經絡疾病。以系統為單元進行講授,每一系統先作概述,簡要回顧該系統疾病的生理病理、主要證候及常見證型,簡述護理要點。每一系統選擇2~3個臨床常見疾病進行詳細講解,其余疾病學生按教學思路進行自學。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概念、歷史沿革、討論范圍)、病因病機、診斷及鑒別診斷、辨證施護、健康教育等板塊進行闡述。將辨證施護作為一獨立內容,由辨證要點、一般護理、分型護治構成,保證辨證施護的完整性,強調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突出實用性和中醫特色。

通過實踐證明,該重組課程教學內容的方式對《中醫臨床護理學》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它理清了教學思路,讓學生對所學課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對所學課程內容也了然于心,而且還能掌握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學習該課程,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學生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上。

22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PBL 教學法能夠給學生對問題探討的充分機會,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培養學生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等,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培養中醫臨床思維。在實施過程中,以一個系y疾病為單位,講授完該系統2~3個重點疾病后,布置課后開放性思考題,一般以該系統未作課堂講授的疾病病例設計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該系統疾病的特點及中醫護理的規律和特點,針對病例問題進行相關資料查詢、思考。然后以宿舍為單位進行討論,形成相對統一的意見,可有不同看法。下次課時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充分展開組間討論;教師進行啟發和引導,控制討論節奏;做出初步判斷,擬出臨時診斷。教師再提供相關的體檢及實驗室資料,學生再分組進行分析討論,做出診斷及護理措施。教師再進行展示、總結。該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從教師準備資料開始,教師就要結合提綱、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設計出相關作業;而同學也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積極與同學交流溝通,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這樣的學習,花在前期準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課堂學習,因此不但培養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獲得扎實的理論知識,起到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學會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方法。同時,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的提高亦有重要意義。

23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其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對所學內容有較深印象。在教學中,筆者在進行每個疾病的講解前,均會先導入一個該疾病的典型病案,并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該疾病的學習。講授該疾病后,再重新回顧導入的典型病案,請學生回答該病案的診斷、護治原則,護理措施,并對答案進行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指導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選擇的病案要符合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具有典型癥狀及體征,便于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相關知識。案例式教學法剛應用時,因學生不熟悉、不適應,在病案的描述上要按照主訴、現病史、體征、輔助檢查的格式來排列。隨著教學的進展,病案的描述方式則應貼近臨床實際,按患者的敘述方式來描述病案,以可以培養學生學會自己采集病例資料及綜合分析的能力。

24討論式教學法病例討論是醫療護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不同病例的探討,學生加深對疾病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的認識,從更深層次掌握疾病的正確診治過程,訓練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2]。討論式教學法通常在教學進行到一個階段時進行,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進程的安排,整個教學過程中會安排4次討論課,一般情況下以兩個系統疾病為一個單元,每講解完兩個系統疾病后,會結合案例式教學方式,給出4~6個關于該兩個系統的典型病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首先將學生以8~10人為一組進行分組,請學生在1個小時內就4~6個典型病案進行小組內討論,大家各抒己見,集中眾人的智慧,對病案作出診斷(包括西醫診斷、中醫診斷及證型)、護治原則,護理措施。然后隨機請各小組1~2名同學進行回答,最后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及評價。該教學方式同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使學生在討論中集思廣益,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學習《中醫臨床護理學》的興趣,培養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同時,討論式教學法還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心理素質、溝通能力的提高。

25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制作出圖文并茂的幻燈片或播放相關影碟,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避免由于教師長時間單純的理論講授造成學生的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比如在講解疾病各證型時,不同的證型有不同的癥狀、體征,單純的文字描述會顯得很空洞,學生難以想象出該證的癥狀、體征,而且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癥狀、體征的描述會產生不同的想象。利用多媒體可以插入癥狀、體征的典型圖片,形象、生動,貼近臨床,有助于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一張鼓脹病人的圖片,可使學生深刻地認識“腹脹如鼓,膚色蒼黃,腹皮青筋暴露”的表現,有利于學生對鼓脹病的理解和掌握。

3不斷創新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方法

在護理學專業學生中加強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在中醫臨床護理學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及良好的思維習慣。而且,還應積極協助各中醫臨床教學醫院進行中醫護理臨床實踐基地的建設,提高臨床帶教能力,規范臨床實踐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到中醫院參加臨床見實習 [3],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中醫臨床護理工作能力。

中醫護理學作為中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已逐漸成熟與發展,中醫護理學的整體護理觀、辨證施護觀和在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逐漸為國內和國際醫學界所理解、重視、研究并采用[4]。中醫護理教育者必須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著力中醫護理教學方法的研究,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中醫護理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隊伍的知識層次和人員素質,為我國護理事業及中醫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顏乾麟.關于中醫臨床思維的思考[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1(5):1-2.

[2] 金桂蘭,汪悅,孫麗霞,等.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J]. 中國醫藥導報,2011,35(8):123-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精品123区 |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五月天婷婷影院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十欧美十日韩十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2021在线 |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 国内精品视频 |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 日本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666 |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 日韩 亚洲 制服 欧美 综合 | 国产一区91| 色在线播放 | 久久性色| 日韩精品国产精品 | 日韩美在线 | 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国产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牛牛 | 九九热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欧美日韩 | 久色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123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