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乳腺超聲診斷學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乳腺超聲診斷學范文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rcin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tirtytwo patients with breast masses undergoing ultrasound were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masses' morphology, internal echo, margins, posterior attenuation and lateral shadow,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blood supply within and around the masse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rcinoma were irregular shape, indistinct margins, heterogeneous internal echogenicity, and particle microcalcification, rich color Doppler flow signals. 27 patients with breast masses were diagnosed as breast carcinoma 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 the conformity rate was 84.3%, 5 (15.6%) patients with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were misdiagnosed as fibroma.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may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rcinoma.
[KEY WORDS] Breast masses;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發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2位[1]。隨著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的應用,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本文通過分析乳腺癌的二維聲像圖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探討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聯合應用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5~65歲,以乳房捫及包塊就診。
1.2 方法
采用惠普10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 MHz,孕婦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前胸,先用二維超聲觀察腫塊位置、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和鈣化情況,腫塊縱橫比以及后方和側方聲影,再觀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情況,了解病灶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形態和分布,記錄血流分級[2]:0級,病灶內無血流;Ⅰ級,少量血流,病灶內見1~2個點狀或細棒狀血管; Ⅱ級,中量血流,可見3~4個點狀血管或1條重要血管,其長度可接近或超過病灶半徑; Ⅲ 級,豐富血流,見5個以上點狀血管或2條較長血管。
2 結果
影像學表現: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后方衰減,發現針尖樣鈣化,縱橫徑比值>1,血流信號較多,以Ⅱ~Ⅲ級為主。術前超聲與術后病理結果對照,符合診斷者27例(84.3%),誤診5例(15.6%),均誤診為纖維瘤,病理檢查結果為浸潤性導管癌。
3 討論
二維超聲檢查可了解乳腺腫塊的形態和邊緣及內部回聲情況,乳腺癌多表現為:(1)腫塊內部回聲不均,病理學基礎為癌組織的易壞死性。(2)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邊緣不整齊,呈蟹足狀或菜花狀,其病理學基礎是腫瘤縱向浸潤性生長為主[3],且各部分的生長速度不同。(3)癌細胞的聚集及癌組織內間質致使聲能吸收造成后衰減。(4)癌細胞脫離正常組織平面使腫塊縱橫徑比值>1。(5)側緣有不規則的強回聲暈,邊界回聲被認為是惡性腫瘤診斷的關鍵,其病理學基礎是腫瘤向周圍浸潤以及腫瘤引起周圍組織纖維化、膠原增生[4]。(6)癌組織內變性、壞死和鈣鹽代謝失調形成針尖樣鈣化,針尖樣鈣化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極高,一旦發現,提示惡性的可能性極大。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癌的病理學基礎是惡性腫瘤釋放一種血管生長因子,刺激血管生長[5]。本組病例血流檢出率為81%(26/32),以Ⅱ~Ⅲ級為主。乳腺癌的血流信號比良性腫瘤的血流信號檢出率高且豐富,所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進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超聲診斷乳腺癌的局限性:對于早期體積較小,向周圍浸潤不明顯,影像學特征不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其與良性病變的影像交錯現象,使超聲診斷較為困難,本組有5例誤診為纖維瘤。綜上所述,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應用在乳腺癌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武正炎.國外乳腺癌診治指南解讀[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2):25-26,32.
2 楊光,賀彥榮,劉佳,等.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研究小乳腺癌血流動力學改變的量化指標的探討[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0,16(7):501503.
3 李安華,韓峰,熊永紅,等.乳腺間質內纖維結構改變對乳腺腫瘤診斷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5,14(4):303.
乳腺超聲診斷學范文2
【關鍵詞】 乳腺腫塊 鉬靶X線 B超
乳腺腫塊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乳腺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許多患者發現腫物時,已至疾病的晚期,錯失了治療機會,因此早期正確的診斷對乳腺腫塊患者的治療和預防均有重要意義,現就鉬靶X線和B超對乳腺腫塊的檢查進行對照分析,以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價值。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乳腺外科就診的女性患者75例,年齡18~72歲,平均39歲。所有病例臨床捫診均可觸及腫塊。發病部位:單純左側33例、單純右側35例、雙側7例。
1.2 鉬靶X線攝片 使用MO30X線乳腺攝影機,用乳腺專用IP板,GE Mdeical Systems Cantricity—CR常規攝取上下軸位及水平側位像。對于病變位于乳腺內上象限的患者用內斜位,對病變位于上象限患者采用外斜位。對于有明顯乳腺漲痛主訴的患者,以及臨床懷疑有惡性病變可能的患者,所加的壓力不可過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可能產生的癌變播散[1]。
1.3 B超檢查 采用TOSHIBA240及SDL—130超聲診斷儀、探討頻率為3.75MHz、7.0MHz。患者仰臥位充分暴露乳房,分別行橫、縱、放射狀斜切全面掃描,仔細觀察乳腺各層組織對異常病變的形態、輪廓、大小、邊界、內部及后方回聲進行全面分析。
2 結果
2.1 病理分類 乳腺增生12例,乳腺良性腫物46例,包括積乳囊腫11例,纖維瘤32例,乳腺膿腫3例;惡性腫物17例,其中乳腺單純癌6例,腺癌7例,導管癌4例(除2例雙側囊性增生經隨訪確診)均經手術或穿刺及病理證實。
2.2 鉬靶X線攝片 與鉬靶CR對照中有8例誤診,診斷準確率89.3%,誤診的8例分別是5例鉬靶診斷乳腺纖維瘤,病理乳腺囊腫3例,乳腺膿腫1例,乳腺癌1例;1例鉬靶診斷乳腺癌,病理乳腺膿腫1例;2例鉬靶乳腺增生,病理乳腺癌1例,乳腺纖維瘤1例。見圖1,2。女性42歲,左乳內上象限與周圍乳腺組織密度相似的腫塊、局部切除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纖維瘤。
2.2 B超檢查 與B超檢查對照中有7例誤診,診斷準確率90.6%,誤診的7例分別是4例B超診斷乳腺纖維瘤,病理乳腺癌3例,乳腺膿腫1例;2例B超乳腺癌,病理乳腺增生1例,乳腺纖維瘤1例;1例B超乳腺膿腫,病理乳腺癌1例。
3 討論
乳腺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常因觸及大小不同腫塊而行影像學檢查。本文通過對鉬靶X線攝片及B超兩種檢查方法的對比,探討這兩種方法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價值。(1)鉬靶X線對鑒別腫物良惡性準確性較高,鉬靶能提供高清晰對比度,顯示乳腺一些細微結構和小病灶,尤其是能發現具有微小鈣化的臨床早期乳腺癌(T0期),因而對早期和隱匿性乳腺癌鉬靶檢查是首選[2]。鉬靶X線能準確觀察到腫物邊緣,腫塊陰影清晰,高于外周正常腺體密度,90%的X線陰影小于臨床實際測量,有分葉或不規則,有毛刺、浸潤改變,多數有鈣化,陰影外有較寬及不規則水腫區,在其外周常可見有被擠壓的脂肪組織所形成的透亮脂肪帶,特別是細小毛刺及腫物內微小鈣化點,以此來鑒別腫物的良惡性。乳腺癌超聲圖像表現多為低回聲,少部分是稍強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腫塊邊緣與周圍組織境界不清,形態不規則[3]。本組17例惡性腫瘤鉬靶X線診斷準確15例,準確率為88.2%,誤診的原因為乳房體積結構致密,脂肪組織缺少X線自然對比,小乳腺及病變部位有關。超聲診斷正確13例,準確率為76.4%。對于
鉬靶X線及B超具有診斷準確性高,費用相對較低及操作簡便等特點,但X線以密度對比為基礎,如病灶密度與腺體密度相似則難以發現。而B超以聲波傳導為基礎,如病灶回聲與腺體回聲相似則難以發現病灶。鉬靶X線及B超對乳腺的診斷各有所長,不能完全互相替代,對某些疾病兩種方法聯合應用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度。
【參考文獻】
1 金宗浩.當代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12.
2 Marini C,Traino Ccilo A.Di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microcalcitlcations:mammography ver-SUS mammography-senography combination.Radiology Med,2003,105(1):17~26.
3 霍傳玲.周慧.華捷,等.超聲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分析.河北醫學,2003,9(8):692~693.
乳腺超聲診斷學范文3
[關鍵詞]乳腺腫物; 高頻CDFI ; 超聲診斷;定位
[中圖分類號]R737.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021-01
乳腺疾病是外科常見病。近年來乳腺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據一些學者報告,在美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占100/10萬人。我國為20/10萬人,沿海地區高達30-40/10萬人。因此對乳腺腫物正確的診斷、定位,為臨床治療乳腺疾病有重要意義。
1 資料及方法
我科自2007-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經彩超檢查乳腺腫物50例,術后均送病理檢查。患者全部為女性,年齡18-74歲,平均32.5歲。使用日本產ALOKA5000SV型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7.5MHZ。掃查方法:縱切法、橫切法、放射狀掃查法和旋轉掃查法[1]。(1)測量腺組織厚度。(2)腺組織內有否局限性異常回聲腫塊,并觀察其形態、回聲、邊界及后壁回聲與周圍組織關系,測量腫塊大小及進行定位。(3)觀察病變區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情況,如有血流顯示,測量收縮期最高流速(Vmax),舒張期最低流速(Vmin),阻力指數(RI)。(4)必要時觀察腋下有無淋巴結。
2 結果
50例全部經高頻CDFI超聲檢查,檢出率為100%。而觸診僅檢出21例腫塊,有11例觸診乳腺腫塊不明確,檢出率為65.5%。高頻CDFI超聲與手術病理結果對照,高頻CDFI超聲符合率為90.2%。經病理證實50例乳腺腫塊中,乳腺增生癥21例,占45%;乳腺纖維瘤11例,占22%;乳腺癌15例,占30%;導管狀瘤1例,慢性乳腺炎1例,,漿液性乳腺炎1例。在乳腺增生癥21例中,瘤樣增生型5例,導管增生型5例,囊腫型3例,小葉增生型7例,硬化型1例。
腫物位于乳腺外上象限24例(48%),位于乳腺外下象限7例(14%),位于乳腺內上象限15例(30%),位于內下象限4例(8%)。其中15例乳腺癌13例在乳腺外上象限,2例在乳腺外下象限。最后手術證實全部腫塊在超聲定位象限內。
2.1聲像圖特征
2.1.1乳腺癌 腫物多為形態不規則,其內部回聲不均勻(可低回聲,可密集的強回聲,也可含有液性暗區),其內多見鈣化回聲,腫物彈性差,在外壓下多不變形,腫物回聲衰減,與腫物內纖維成分有關,乳腺癌含有75%以上的纖維成分而多有回聲衰減。
2.1.2乳腺增生 又稱乳腺結構不良。參照乳腺結構不良WHO病理分型[2],聲像圖分五型:(1)瘤樣增生型:回聲增強或強弱不等,似有邊界,呈圓形團塊。(2)導管增生型:輸乳管不規則擴大增粗,局部散在或互相融合溝通。(3)小葉增生型:間質回聲增強或降低,結節邊界不清。(4)纖維化型:較大的結節形態不規則,回聲較強而不均勻,(5)囊腫型:呈液性無回聲區,透聲好,邊界清,后壁回聲增強。
2.1.3 導管狀瘤聲像圖特點為擴張的中心導管內見中等實性回聲,界限清晰。
2.2 彩色血流顯示本組50例腫塊共有30例有彩色血流顯示,占60%(30/50),豐富12例,散在18例,(如周邊及內部一個切面出現二條以上的彩色血流信號為豐富,只有一條短帶狀或點狀彩色血流為散在),平均最大流速(11.32+-6.27)cm/s,平均最小流速(2.8±2.16)cm/s,RI 0.73±0.63。
3 討論
經高頻CDFI超聲檢查50例乳腺腫物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符合率90.2%。50例超聲定位手術,符合率為100%。
乳腺癌在婦女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3]。我國認為高頻超聲檢查,對于乳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有其獨特的價值,乳腺癌新生滋養動脈血管增多,血供更明顯,其組織細胞排列不規則,可形成實性細胞團塊、條狀、小梁,也可形成導管、,內部可壞死、出血、鈣化,超聲顯像可形成不規則,邊界不清楚,內部回聲不等,后方回聲減弱等特征。血流檢出信號90%左右,RI0.75以上。乳腺增生就是婦女較常見的一種病變,分類比較復雜,高頻超聲根據它們類型不同及聲像圖特點能夠作出較準確的判定,乳腺增生癥血流信號檢出率約50%左右,RI0.54-0.75。
高頻CDFI超聲對乳腺腫物定位,較為準確,有以下優點:1、超聲定位取仰臥位,與手術相同;2、超聲以四個象限1-12點定位,范圍準確;本文50例超聲定位均與手術相符,高頻CDFI對乳腺腫物進行診斷,它不僅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而且圖像清晰,重復性好,可以明確腫塊大小、形態、性質、浸潤以及血流情況,并能鑒別腫塊的良惡性,而且定位準確。對臨床治療有重要價值。因此,該方法應為乳腺疾病診斷及定位的首選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李建初,袁光華,柳文儀,周墨寬.主編.血管和淺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學[M].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10(書籍).
乳腺超聲診斷學范文4
通訊作者:王義霞
【摘要】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良、惡性腫瘤的臨床價值。方法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120例乳腺腫塊,并與手術病理對照,比較良、惡性腫瘤的聲像圖特點。結果 乳腺惡性腫瘤形態不規則,邊界呈毛刺狀,包膜不完整或無包膜,特別是病灶內微小鈣化點與穿支血管的檢出率分別為43.8%(14/32)和81.3%(26/32),明顯高于良性腫瘤(P
【關鍵詞】 乳腺腫瘤; 彩色多普勒
近年筆者所在醫院彩超診斷并經手術病理證實的120例乳腺良、惡性腫塊,就其聲像圖特征、腫塊內鈣化情況、周邊情況、瘤體內外血流分布情況做對照分析,并探討其誤診的原因,旨在提高乳腺癌的彩超診斷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06年1月~2009年11月乳腺腫瘤患者120例,均為女性,單側病變,年齡16~72歲,平均(44.3±4)歲。其中惡性腫瘤32例(單純癌16例,浸潤性導管癌12例,髓樣癌2例,硬癌1例,小葉原位癌1例)。良性腫瘤88例(纖維腺瘤82例,導管內狀瘤3例,脂肪瘤2例,錯構瘤1例)。均經手術和病理學證實。
1.2 儀器與檢查方法 采用日本福田公司8500型彩色多譜勒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7.5 MHz。充分暴露雙側,觀察和外觀有無改變,并行觸診,了解腫塊大小和部位。以為中心分區掃查,觀察并記錄腫塊的形態、質地、邊界、有無包膜、內部有無鈣化灶及其大小,然后應用彩色多普勒探測腫塊內部及周邊血流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分別計算乳腺良惡性腫瘤各種聲像圖特征所占比率,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120例患者超聲檢查均發現乳腺內腫塊,最大病灶達7 cm×6 cm,最小病灶為0.8 cm×0.8 cm。超聲診斷與手術及病理對照,良性腫瘤符合率95.5%(84/88),4例誤診,分別為單純癌2例、導管內狀癌1例和髓樣癌1例;惡性腫瘤診斷符合率87.5%(28/32),4例誤診,誤診為乳腺小葉增生結節2例、纖維腺瘤2例。超聲對乳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乳腺良、惡性腫瘤的超聲像圖表現 乳腺癌多形態欠規則(26例),邊界呈毛刺狀(如圖3)(24例),無包膜或包膜不完整(30例);14例腫塊內發現鈣化(如圖3)。乳腺纖維腺瘤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如圖1)。88例良性腫瘤中發現鈣化灶4例,3例為粗大的鈣化灶,1例為微小鈣化灶。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彩色多普勒檢測 乳腺癌93.8%(30/32)在腫塊周邊及內部可檢出豐富的血流信號(如圖2),81.3%(26/32)有穿支血流(如圖2),2例(6.3%)未探及血流信號的惡性腫瘤直徑均
3 討論
彩超已廣泛用于臨床輔助檢查,以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及腫瘤的單發或多發[1]。彩超檢查能探查出腫瘤內部結構及血供情況(如圖2),對腫塊的細小結構如邊緣光滑程度、有無毛刺、實質內有無細小鈣化等均能清晰顯示(如圖3),腫塊受壓運動時,其周圍組織的運動狀態,有無逆向運動等一目了然,使乳腺惡性腫塊的特征性表現得以作者發現,使診斷符合率大大提高[2]。本組資料顯示惡性腫瘤多形態不規則、邊緣毛刺狀、無完整的包膜,而多數良性腫瘤呈膨脹性生長,邊界清晰,形態規則,有完整的包膜,內部回聲分布均勻,腫塊后方回聲無衰減,腫塊周圍無組織侵潤。微小鈣化的檢出對提示乳腺惡性腫瘤有一定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采用7.5 MHz的高頻探頭,乳腺癌鈣化灶的顯示率為43.8%(14/32),而良性腫瘤鈣化灶的顯示率為4.5%(4/88),顯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 考 文 獻
[1] 胡永升.現代乳腺影像診斷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59.
乳腺超聲診斷學范文5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二維超聲;乳腺惡性腫瘤
作者單位:136200遼源市中心醫院電診室(金麗 王淑穎);遼源市婦嬰醫院(張桂香)
60例乳腺惡性腫瘤患者應用高頻二維超聲檢查,對腫塊進行二維超聲圖像觀察及彩色多普勒特征進行分析,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患者均為女性,系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住院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年齡33~65,平均49歲。使用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7.5 MHZ。臨床癥狀有癥狀地40例,無意中發現腫塊20例,所有病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
1.2 方法 采用ACUSON Antares 超聲診斷儀,探頭采用頻率7.5 MHz。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兩側乳腺,并對4個象限、乳暈區及腋窩下、鎖骨上分別進行直接多面掃查,超聲掃查前,先用雙手觸診乳腺,并將雙側乳腺進行對比。
2 結果
本組60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其中,發生在左側乳腺29例。右側乳腺30例,雙側廣泛,1例。病變在外上象限32例,內上象限9例,外下象限10例,內下象限7,乳暈區2例。手術病理證實60例均為惡性腫瘤。其中浸潤性導管癌47例,占78.3%,髓樣癌5例,占8.3%,導管原位癌4例,占6.7%,浸潤性導管癌伴小葉癌2例,占3.3%,小管癌伴浸潤癌 2例,占3.3%。
3 討論
3.1 乳腺惡性腫瘤聲像圖特征 應用高頻二維超聲,掃查腫塊生長觀察腫塊的位置、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病灶后方回聲、側壁生影、微小鈣化灶,腋窩及鎖骨上方有無腫大的淋巴結,觀察其數量及大小。彩色多普勒血流圖觀察乳腺腫塊的血流特征。本組病變在外上象限32例,占53.3%。直徑5.0 cm 3例。形態多不規則,成蟹足狀、分葉狀,49例。圓形或橢圓形,形態規則12例。
3.2 邊界 多數乳腺惡性腫瘤邊界不清。
3.3 回聲 無回聲2例,極低回聲,4例,低回聲32例,中等回聲13例,混合回聲9例。有鈣化者2例。后方及側方回聲:后方回聲增強4例,后方回聲衰減8例,有側方聲影5例。
3.4 淋巴結轉移 本組有17例,占28.3%。晚期病例與腋窩、鎖骨上掃查發現腫大淋巴結,表現為腋窩圓形或橢圓形低回聲結節,大多數淋巴結血流豐富。
3.5 彩色多普勒表現 60例腫塊中有血流顯示51例,占85%,其中有豐富血流46例,占76.7%,少量血流5例,占8.3%,未發現明顯血流9例15%。腫瘤越大,血流越豐富。組織分級增高,血流越豐富。年齡越大,血流越不豐富。
乳腺癌在女性惡性腫瘤占第二位[1],隨著諸多因素影響,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增高及年輕化趨勢。常見發病因素有:卵巢內分泌紊亂導致雌激素過多;未生育,未哺乳婦女,家族史,乳腺增生及一側已患乳腺癌,高脂飲食等。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易發生骨、肺、肝、腦轉移,所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本組病例中,有5例病理提示為乳腺癌伴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占8.3%。乳腺良性腫塊的聲像圖特征:邊界清晰,包膜完整,圓形或橢圓形,內部回聲均勻,后方回聲增強或者正常,不衰減,側壁伴聲影,可有粗大鈣化,無血流,少血流,規則血流(血管分布與內血管徑均規則)。乳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二維聲像圖特征以邊界回聲最為重要。良性形態規整,周邊為纖細,厚薄均勻的包膜。乳腺癌形態不規整,呈蟹足樣,周邊見厚薄不一強回聲暈或無包膜。彩色多普勒,大多數良性腫塊內探測不到血流或細微血流,阻力指數多數小于0.7.乳腺惡性腫塊內部及周邊課件豐富的血流信號,且以穿入型血流多見(血流從腫瘤邊緣穿入瘤內的穿入血流),阻力指數多大于0.7。
超聲具有可重復性,無放射性,鑒別腫物的性質等優點[2]。對于臨床疑診而缺乏特異性表現的病例,檢查時我們必須全面,仔細,重疊掃查,避免誤診,漏診。可結合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和臨床表現,對提高乳腺惡性腫瘤的準確率將進一步提高,對乳腺惡性腫瘤診斷分析的價值越來越大,在乳腺癌普查中和臨床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乳腺超聲診斷學范文6
.1 一般資料:健康體檢超聲發現乳腺結節的患者146例,年齡18~60歲。
1.2 儀器與方法:利用荷蘭飛利浦HD11X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 MHz,患者取平臥位,上臂外展,按常規以為中心作乳腺放射狀縱切、橫切、斜切全面掃查,重點觀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態、邊界、內部結構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情況,根據患者乳腺增生癥聲像圖不同分為4型:①單純型;②結節型;③復雜型;④囊腫或導管擴張型。
2 結果
146例乳腺增生癥患者292個乳腺聲像圖分型:1型(單純型):120例,腺體內見較多密集的管道狀低至無回聲區,管道走行迂曲,呈彌漫性分布,此型不需手術治療。2型(結節型):57例腺體內出現一個至數個低回聲結節,直徑小于2 cm,邊界尚清,形態規則,周圍腺體回聲增強致密。3型(復雜型)31例,腺體內出現片狀低回聲或高回聲區,范圍大于2 cm,邊緣不規則,邊界不清,腺體回聲彌漫性增粗、增強,分布不均勻,結構紊亂。4型(囊腫或導管擴張型)95例,腺體內出現長條形管狀無回聲區或大小不等的圖形或橢圓形囊狀無回聲區。部分病倒擴張的導管或囊腫壁局部性增厚向腔內隆起,或見實質呈狀突起腔內或實質充滿腔內。
3 討論
乳腺增生癥是女性乳腺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女性乳腺從青春期開始后至絕經期這整個過程,卵巢內分泌功能的變化都會對乳腺有影響,且會隨月經周期規律的變化而發生增生性與復雜性、周期性的變化,導致乳腺發生數量和形態上的異常而發病。本病發病率高,臨床有50%的女性可見乳腺組織增生。乳腺增生癥尤其是導管上皮增生與乳腺癌有一定關系。因此,需要定期檢查,雖然乳腺增生病超聲表現比較復雜,但仔細分析乳腺增生癥聲像圖的細微結構,可發現以下幾個特點,有助于惡性腫瘤鑒別。①結節或團塊內部可見管道回聲,走行呈迂曲,但側動探頭后可見與周圍組織導管相延續;②由于乳腺增生伴上皮瘤樣增生或早期乳腺纖維瘤形成可表現為邊緣不規則低回聲區;③乳腺增生性疾病血供不豐富;④臨床觸及的結節與超聲檢出的不一致性。由于乳腺增生病變并非都是彌漫的,當腺體增生程度不一,導致腺體厚薄不均或硬化程度不同形成腺體的軟硬不一造成臨床觸診有結節感,此時聲像圖僅顯示為局部腺體增厚,向表面隆起,內部無明顯的結節邊界。因此,超聲檢查結合臨床觸診在臨床病變性質上也有重要意義。關于乳腺增生癥疾病相關性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