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電腦程序編程教學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電腦程序編程教學范文1
關鍵詞:全虛擬的PLC、易控組態軟件;MX組件;GX模擬器
中圖分類號:C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2-00128-02
一、PLC可編程序邏輯測試系統簡要介紹
因為控制器(PLC)是廣泛用于工程學院以及從當前職業培訓學院提供PLC程序。PLC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其有趣的和實用的課程內容是很強大的,需要講解和培訓,為創建實驗課程與行業實踐,建立一個良好的實驗平臺。實驗課程的關鍵問題是PLC控制對象需要解決,PLC目前教學實驗系統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類別:
(一)各種全實物PLC實驗系統。完整的PLC控制系統PLC硬件和各種物理硬件設備(如繼電器、電機驅動器、電機、傳感器)等,根據行業,結合實際的連接,最后通過主機PC和PLC通信完成模擬物理主機的配置。實現這一實驗系統、學校或組織者需要購買足夠的設備來使用在所有方面的實驗中,需要非常高的資本投入。
(二)在一個或多個PLC上綁定檢測系統的硬件和軟件組件。PLC技術來開發一個虛擬設備,所有真實的模擬使用組態軟件在PC上的PLC控制對象、動畫演示了PLC控制對象工作過程配置。具有成本低、不需維護、靈活、視覺形象良好等優點,能夠很好的解決PLC實驗方法在傳統開設時遇到的多種困難。實驗系統構成,只有電腦顯示器、PLC硬件。然而,這種測試方法不能與硬件PLC脫離,因為硬件為PLC,還需要實驗室。
(三)采用PLC仿真軟件,仿真系統的PLC硬件。這只能是主要的實驗仿真編程,GX模擬器如三菱GX開發人員將提供一個模擬運行。以同樣的方式在第二類可以上下運行PLC監控系統,國內外學者已經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虛擬方法,如三菱PLC,GX的模擬器和Kunlun-state MCGS組態軟件通過一個虛擬串口實現上、下控制完全虛擬化,但也有減緩這種方法限制和較低的控制問題,除了西門子PLC,WinAC控制程序運行時引擎,監控WinAC VB語言接口的程序提供的“計算”組件,使用第三方程序可以訪問主動控制項目過程控制數據,但由于另一個VB編程的需要,它是不方便的,實際使用時,遷移不強。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對易控組態軟件和MX組件的方式進行控制,編程平臺使用GX Developer,GX模擬器用于創建一個完整的虛擬PLC控制系統,達到接近工業實用、先進的PLC和方便的實驗方法。例如,在工業清洗機控制系統中只是顯示全部實現電腦PLC控制實驗如何控制清洗機的。這個方法不引入新的編程,只要主要的配置軟件設計和編程PLC程序,監控模式,設置了通道,這些和行業幾乎是相同的,因此,PLC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有高水平的實驗室檢測無處不在,尤其在成人教育的業余及函授形式中,能夠提供學生一個實驗室實驗新形式,采用PLC控制系統來解決實驗PLC資源較少的瓶頸問題,對PLC的普及教育有很好的現實意義。通過提出一種新方法來實現一個全面的虛擬PLC,PLC和改進實驗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學習PLC課程,更好地理解和應用PLC的易控組態軟件。
二、易控組態軟件的全虛擬PLC教學實驗系統構成
(一)基于易控組態軟件三菱PLC 的全虛擬實驗系統實現步驟。(1)首次安裝三菱編程平臺,GX開發者和GX模擬器仿真、控制和安裝MX組件以及易控組態軟件。(2)GXDeveloper三菱通用編程軟件,全方位的對三菱PLC進行編程,監控、調試和維護工作,以支持可完成三菱全系列PLC 的編程、監控、調試和維護工作,可支持梯形圖、指令表、SFC、ST及FB編程。當完成梯形圖編輯后,開始啟動邏輯測試工具(LLT),開始虛擬PLC梯型圖項目設置為自動運行寫入CPU和虛擬PLC的狀態。(3)INSPEC是一個通用的工業自動化數據采集和監控組態軟件,實現過程和設備的監視和控制自動化。根據實際的需要,方便監控控制配置的軟件平臺設計的電腦界面,根據應用程序需求控制易控組態軟件,并連接到每個屏幕,建立易控組態軟件控制界面。(4)MX組件是三菱PLC軟件的電腦和通訊,MX組件支持可編程控制器,各種各樣的高級語言,如VISUALC + +,Visual Basic之間的所有個人電腦和通訊路徑和Excel VBA兼容的訪問,VBScript,等等,易控組態軟件中應用程序通過MX Component通信組件與GX通信模擬器進行通信。開放MX組件軟件,接口將MX組件后PC端I / F GX模擬器項目菜單,選擇項會被推倒后的CPU類型項目目錄,選擇FX2N(C)項。易控組態軟件和應用程序MX組件、GX模擬器通信方法非常簡單。一個簡單的設置之后,可以建立一個成功的檢測,建立通道時,可以看到VCC成功發現MX組件接口來訪問運行的測試項目。總之,GX模擬器,容易連接控制配置軟件通過MX通信組件,建立信息交換相應的監控界面容易控制配置軟件與最終GXSimulator達到模擬運行單一的個人電腦與電腦顯示器之間的通信模擬運行真正的全虛擬PLC。
(二)應用程序虛擬化。只要有電腦,學生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實驗監測和完整的PLC系統設計和減少運行的PLC。通過這個實驗系統,主機PLC編程和調試方法,但是學生也學習設計電腦顯示器配置軟件。這個設計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1)位置監控系統,和相應的通道連接,由教師、學生需要考慮所有的設置和主機監控系統連接。教師向學生提供適當的鏈接地址,學生解決PLC編程和電腦控制界面設計,第二位是唯一可用的。定位和監控系統可以控制PLC,但也要真實反映PLC程序的控制流和操作結果,實際圖像的視覺形象。(2)學生們首先進行PLC編程,GX模擬器的仿真和調試。根據主程序,用于電腦顯示器配置窗口,然后監測要求通信通過MX組件是連接通過一個完整的PLC系統設計實驗。雖然整個虛擬設計,但其設計和實際工業應用程序開發完全一致,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流動性。
三、工業清洗機全虛擬控制系統的實現
這是完整的對工業清洗機器的虛擬PLC控制系統,以易控組態軟件的上位監控設計方法展示完全虛擬PLC應用程序和過程。
(一)工業清洗機控制系統和PLC編程和調試分析。工業清洗機的工作流程如下:清洗的工件裝在籃子里,將籃子放置在一個掛桿上,按下開始按鈕,掛桿向下運動到洗滌液,超聲波清洗解決方案之初加熱發生器20分鐘,和超聲波發生器停止沸騰后,工件移動向上,5分鐘停蒸汽加熱后,開始5分鐘噴霧,然后取出工件放置在傳送帶上,按清洗結束按鈕啟動傳送帶工作。根據上面的要求進行GX開發工作流控制程序,梯形圖計劃的很大一部分將準備寫一個虛擬PLC(既啟動LLT),進入調試虛擬仿真調試,完成PLC控制系統編程和工業清洗機器。
(二)易控組態軟件監控界面設計。(1)系統工程的形成:首先遇到配置屏幕運行易控組態軟件,分析工業清洗機器結構和控制系統,建立工程結構框架。控制系統包括一個籃子,啟動/停止按鈕,清洗水箱、加熱器、超聲波發生器、冷凝器、起點、傳送帶和大多數的傳感器。選擇用戶的位置,并放置在適當的配置軟件從窗口的對象庫。(2)動畫:創建圖形用戶窗口連接相關數據對象和實時數據庫對象,并設置動畫屬性。(3)操作策略:按下開始按鈕,掛桿向下運動,噴霧閥開放復雜的動畫和運動傳感器,顯示器和協會等過程,使用腳本運行周期政策策略(通過顏色顯示)的仿真工作。(4)設備配置窗口:打開配置軟件很容易控制的信息添加到控制“IO通信”和“變量”選項。然后適當的設置連接通信參數。
(三)虛擬通道連接與上下位集成調試。(1)容易控制電腦的配置軟件控制接口連接到GX模擬器:開放MX組件的應用軟件提供了GX模擬器。(2)易控組態軟件運行,按下控制面板上的啟動按鈕,PLC開始運行,掛籃將根據程序自動運行,顯示在屏幕上完全符合運行動畫顯示,指示燈熱變色PLC,流體卸貨港,當噴霧閥。因此,整個虛擬映像的上下控制實驗工業清潔機PLC控制系統,就形象、逼真的完成了。
四、總結語
本文描述了不同相對缺乏的PLC和PLC應用程序的整個虛擬教學方法和實驗室方法對各種工業清洗機器的控制。對比傳統方法,整個PLC虛擬仿真系統的建設是完全的實驗室,實現只需要電腦及相關軟件,實現了只需要PC 機和相關軟件即可實現高水平PLC 實驗目的,創建一個PLC可以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好自主學習平臺,其內容不是實驗室設備,并可以很容易地更新限制實驗材料,增加實驗內容,解決PLC的瓶頸問題,PLC在時間和空間上為了實驗最大化提供了一個學習拓展。具體的教學應用表明,這種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對提高學生的PLC水平應用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徐廣允,(1984―)男,漢族,云南宣威人,西南大學工學學士,助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自動控制技術、電子技術
參考文獻
[1]高麗萍,鄭萍.基于MCGS 的PLC 虛擬控制系統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2006(25):94-96.
[2]葉力,鄭萍.基于GX 與MCGS 的全虛擬PLC 控制系統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12):39-41.
[3]高欽和,蔣威,管文良. 基于軟件的PLC 虛擬實驗系統的實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7(10):81-82.
[4]張詠梅,任艷艷. 基于組態王的退火爐PLC 控制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8,5-1:72-73.
[5]潘世永,鄭萍,高麗萍,任銀錄.PLC 遠程仿真控制系統研究[J].技術應用,2005(11):71-73.
電腦程序編程教學范文2
關鍵詞:同步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教學實踐;程序設計課程
作者簡介:張宏濤(1977-),男,陜西西安人,鄭州大學軟件技術學院,講師;張衛星(1980-),男,河南商水人,鄭州大學軟件技術學院,講師。(河南 鄭州 45000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0-0076-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不斷發生著變化,高等學校對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方針也在進行相應調整,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現已成為各個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程序設計類課程是高等學校計算機學科的一門專業核心基礎課程,該課程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程序設計語言的核心知識、熟悉程序設計和編程的方法,并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提高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一直以來是很多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實踐的目標。
一、講練分離教學模式的弊端
經過多年來很多計算機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程序設計類課程在講課方式、講課內容等方面實施了很多成功的改革,課堂互動性增強使課堂氣氛不再單調,教學內容得到豐富,不再局限在教材內容,案例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改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模式上大多依然保持著課堂教學為主、上機練習為輔的講練分離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由授課教師在教室先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演示,然后在課下或上機課再由學生對上課內容進行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實際上也存在著較多的弊端:
第一,程序設計類課程是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該課程最有效也是必須采用的方法就是上機操作練習,因此程序設計類課程采用講練分離的教學模式本身就很不合理,并且該類課程在課時安排上一般課堂講解的比重比較大,這樣不但沒有滿足程序類課程注重操作應用的教學要求,也會誤導學生對該課程上機練習的重視程度。
第二,程序設計類課程與其他理論課程不同,它所講的知識注重于實際操作,而這種講練分離的教學模式則更側重于課堂講解演示。一方面,不管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增加多少課堂互動活動,學生始終處于長時間被動記憶學習中,很容易產生厭倦性心理,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由于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特殊性,使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僅僅只能處于簡單的記憶和淺薄的理解中,不能達到較深的理解程度,更談不上編程操作能力的培養。
第三,講練的分離模式使學生只有在課后或上機課時間通過實際操作練習才能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掌握,但是現在很多的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根本不愿意主動去上機練習。再加上在課后和上機課時間大多數學生由于缺乏教師的指導,不知道怎么樣去操作練習以幫助自己學習和加深理解課堂知識,對于教師提供的教學案例、布置的實驗作業也無從下手。這樣就導致大多數學生課后或上機時干脆就把書本上的例題拿來運行一下,不出現問題就算完成任務,如果出現問題也不愿意去思考和學習;有些學生甚至不實際操作,只是把書本上的例題看看就行了,這樣根本就達不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更談不上編程能力的提高。
第四,在講練分離模式下,教師要想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大多只能通過課后實驗作業的批改來進行,這樣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做出正確合理的調整。第五,雖然多媒體教學現在已經是高校普遍采用的課堂教學手段,但是受到音響設施、圖像質量和學生數量等因素的限制,課堂教學效果有時也并不理想。
二、同步教學模式改革方案
“講練戰”同步教學模式是對現存課堂教學和上機練習分離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這種同步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將課堂教學課時和機房練習課時綜合在一起,全部課程的教學都在機房進行,邊講邊練。具體改革方案如下:
第一,整個課程的教學活動全部安排在機房進行,每個學生配有一臺裝有程序開發環境的電腦,通過網絡連接。教師可以使用投影儀進行授課,也可以使用專業的在線課堂系統或機房管理系統軟件進行授課,實現電腦之間的屏幕共享、資源共享等,并可對學生電腦進行監控管理。
第二,教學過程采用講課練習實戰同步化方式,即教師先對教學內容中的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演示,讓學生了解該知識點的相關概念、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同步使用開發環境,通過教學案例現場操作演示,并對程序中相關代碼進行標注解釋,學生可以在聽講的同時在自己的電腦上同步觀看教師操作,非常清晰直觀。
在一個知識點講解完后,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對應的練習內容和方法來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練習理解,學生可以使用自己的電腦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練習的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情況,解答學生的問題,并對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說明。
為了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在相關教學內容講解練習結束后,可以引入一個綜合性案例讓學生們分組進行實戰,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應用進行綜合練習。還可選取幾個小組的代碼共享給所有學生看,在共享過程中,由該小組的學生代表對自己的代碼從分析、設計到實現進行講解,這樣不但督促學生學習、思考、操作,提高學生的分析設計應用能力,并能夠在學生講解代碼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情況,最后教師對演示小組的代碼進行分析和評價。
第三,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案例的分析逐個引入相關知識點,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了解相關知識點的應用,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每次課后,教師可以把當天所有使用到的教學資源共享給學生或發到服務器上以便學生課后復習使用,甚至可以把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發環境中操作的過程進行錄音錄像,這樣更能方便學生課后復習。第五,該教學改革旨在通過更多練習提高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通過案例實戰提高學生的編程應用能力,所以要求程序設計課程的課時要足夠。
三、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和效果
這種同步教學模式改革方案已經在鄭州大學“C++程序設計”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參加實踐者是11級網絡專業的學生,共有135人,由于鄭州大學軟件技術學院現有的大機房能容納60人,因此學生按班級被安排在3個機房,每個機房預留5臺電腦以作備用。機房所有電腦網絡連接,并配有3個高性能服務器。機房安裝了一套在線課堂教學軟件以提供機房教學的操作平臺,該平臺可以實現學生信息的基本管理、電腦屏幕的共享控制和教學資源的共享等。
課堂教學內容不再按照課本順序和內容按部就班講解,而是每個章節或相關內容以案例引出,逐個講解案例中知識要點,然后用小例子讓學生同步練習知識點,加深理解,最后用綜合性案例讓學生實戰練習,提高學生的應用和編程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不再只是對著PPT講解,而是以程序開發環境操作為主,PPT、畫圖板等工具為輔,讓學生能直觀看到聽到全部教學內容。每次課程結束后,教師會把當天課程中的所有使用的資源傳給每個學生,可以方便學生在課后練習。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整體反映較好,課堂所學習的知識點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編程能力也有明顯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提升。從期末的綜合考試的情況也可看出該教學模式改革的效果,學生考試成績明顯升高,編程題的完成率和正確率大幅提高,可見學生的編程能力有一定提升。
四、結束語
經過實踐教學,可以看出“講課—練習—實戰一體化”教學模式使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學內容還有很多需要再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將來可以和很多實訓公司結合,將他們的教學案例引入,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電腦程序編程教學范文3
Abstract: For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ngine bed electric control and PLC curriculum project needs the massive test installation. Because the funds are anxious, the majority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st installation is very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Therefore, uses the method which the PLC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the computer unify in solution curriculum project program debugging difficult problem, can receive the good effect.
關鍵詞: PLC仿真軟件;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課程設計;程序調試
Key words: PLC simulation software; engine bed electric control and PLC curriculum; curriculum project; program debugging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2-0273-02
0引言
《機床電氣控制與PLC(可編程序控制器)應用技術》是職業技術院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由于這門課以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具體問題為教學目的,能夠直接應用于生產實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部分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教學中實行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以能力培養為主,綜合運用專業及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動手實踐,通過實際操作來分析和鞏固理論知識。應用PLC仿真軟件組織PLC的課程設計,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PLC程序的調試能力,彌補教學資源緊張造成的課程設計單純以編程和答辯為主的教學狀態。
1課程設計存在問題
本課程的課程設計以PLC設計為主,題目以現代工程為背景,學生根據題目的應用背景及設計任務要求進行設計及調試。在設計過程中,程序編制完成以后,在程序調試時需要與真實PLC進行連線,觀察程序運行情況,然后反復修改程序,達到正確控制的目的。由于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實驗教學設備緊張,幾個專業共用一個PLC實驗室,難免會出現在課程設計期間部分學生不能使用實驗設備進行課程設計的現象。因此,在沒有實驗室真實PLC設備的條件下,學生的程序必須另謀途徑進行調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尋找到PLC課程設計的突破口,來解決這一問題呢?通過教學實踐和探索,筆者認為利用PLC仿真軟件,結合機械系現有的計算機機房,可以輕松的解決這一問題,并取得顯著效果。
2CX-Simulator仿真軟件的特點
由于在教學過程中PLC部分以OMRON CPM系列 PLC的基本指令和應用為主,因此仿真軟件選取用與其相對應的CX-Simulator3.0仿真軟件,該軟件可以直接仿真OMRON公司生產的CS/CJ等系列PLC,但對CPM系列的PLC卻不支持,這與教學又發生沖突。由于CPM系列與CS/CJ系列PLC的梯形圖編程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兼容,因此可選用其它途徑來進行使用。
3仿真PLC的編程和調試
OMRON仿真PLC的編程和調試是通過CX-Programmer3.0(CXP3.0)編程軟件和CX-Simulator仿真軟件一起進行的。具體仿真步驟如下:
3.1 創建程序及配置編程軟件首先啟動軟件CXP編程軟件,并新建一個項目,選擇要仿真的PLC的型號CPM2*(CPM1A)并編寫控制梯形圖程序。程序編好后,再改變PLC類型為CS/CJ類型。
3.2 激活并配置仿真控制器運行 CX-Simualtor1.9,出現一界面,上有兩個選項,前者Create a new PLC用于首次運行設定,后者 Open an existing PLC可用于再次運行。首次運行需要PLC進行設定,選擇Create anewPLC(PLC Setup Wizard。),設置LNGZ32向導將產生一個新PLC,點擊OK,將產生一個新文件夾,點擊下一步,選擇PLC CPU為CS1G CPU45,之后出現設置 PLC單元模塊型號的選項,其中:“00H CPU Unit (CS1G-CPU45)”是 CPU單元卡,“1FH Virtual Communications Unit”是虛擬通訊單元卡。
在 Unit Selection List選擇單元卡類型,選中后點擊 “
CX-Simulator連接界面。在Virtual選通訊協議 Controller Link,點 Connect連接,成功后 NETWORK指示燈變綠,記下缺省網絡地址 0、節點地址10以備用,點擊Close暫時關閉此畫面,如果執行File菜單下的Work CX-Simulator可重現 Connect(連接)與 Disconnect(斷開連接)的界面。再點擊如圖2所示界面的最左邊的運行按鈕,PLC便進入了運行監控狀態,這時 PLC面板上 RUN指示燈變綠,如圖 2所示。在調試 PLC程序時,如果發現梯形圖程序不能正確運行,就要檢查此按鈕或面板的 RUN狀態。至此,虛擬 PLC已完全進入運行狀態,學生可以開始調試 PLC程序了。
3.3 用 CXP連接 PLC仿真器PLC模擬器已成功運行后,打開要調試梯形圖程序,調試時,編程器 CXP3.0必須選擇與模擬器同樣的 PLC類型與 CPU類型,同時網絡類型選 Controller Link或 FinsGateway。點其右側的 Settings…,FINS目的地址填入模擬器連接后的地址 0、10并保存,以后打開此工程就不需再次設定。此時,若 PLC梯形圖已編輯好,就可以跟模擬器連接了,點擊快捷圖標“工作在線仿真(Ctrl-Shift-W)”,連接成功后,會自動出現下載對話框,可將程序下傳到 PLC,為開始調試程序作好準備。
3.4 模仿輸入跟 PLC相比,模擬器沒有真正 PLC的輸入端子,這可以用功能“設置”與“強置”設置狀態來實現。如模仿按下按鈕 0.0,對其鼠標右擊,先設置成 ON,再設置成 OFF,就相當于按下后又松開此按鈕,以此類推,學生就可根據手動控制整個過程的一些觸點狀態來接通或斷開程序進行調試。當程序執行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時,可以再次點擊 “工作在線仿真”快捷圖標,使程序離線并對程序進行修改,然后再下傳程序、運行程序、檢查運行結果或觀察具體程序執行情況,不斷循環上述步驟,進行程序調試,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PLC仿真軟件也在廣泛應用,由于仿真軟件不是真實 PLC,程序調試過程中不會真正操作現場設備,這有利于在實驗室沒有真實 PLC的情況下進行程序調試和對新人進行培訓。目前,部分公司正在利用PLC仿真軟件結合上位組態軟件,進行工廠生產仿真系統部分程序的開發。因此,讓學生早些接觸 PLC仿真軟件,無疑為以后步入相關工作打下基礎。總之,利用 PLC仿真軟件進行 PLC課程設計是可行的,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學生通過電腦上機,仿真實踐,可以很好地觀察和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通過PLC仿真軟件實現人機交互,可以嘗試改變某些指令、程序,再觀察設計結果,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解決了學校 PLC實驗設備緊張的問題。 實踐證明,通過仿真軟件組織課程設計的過程,使學生可以大大擴展自我學習的空間并在教學時間之外,使用自己的筆記本和臺式機電腦,通過對PLC仿真軟件的程序仿真,獨立學會更多的PLC的編程技術,為下一步進行畢業設計和畢業之后的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曙艷.短學期制下的PLC課程設計的探索[J].福建電腦,2006,(3).
電腦程序編程教學范文4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方法
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老師應有能力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這需要老師多鉆研教材教法。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我最喜歡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手腳等器官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內存”時,我比喻“內存”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準備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舞臺(內存)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就基本有一點明白了。類似的比喻法還很多。
懸念法
導入新課這個環節時,我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如在教電子表格時,問學生把這次期中考試的成績在電腦里處理,將各科成績匯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么辦?然后引出建立電子表格的方法,通過電子表格來完成這類任務,將輕松又準確。通過設置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有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課一機”并行式教學法
這是一種邊講邊練的教學方式,這種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在機房里進行,教師可以隨時讓學生練習,具體做法就是教師上課前要認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適合于本課時的演示教學的課件,考慮好什么時候該讓學生練習;教師講課時能統一控制學生用機,學生練習時開放學生用機。這種模式具有實效性學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學過程是雙向的。學生既面對白板、大屏幕投影,又面對機器,便于聽課又便于操作。但有時由于學生程度不同而造成在時間上的等待,從而減少了課容量,降低了課堂效率。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我一般用于上復習課、基礎知識課和練習課,因為這些課,教師可自制一些操作簡單的課件進行演示或讓學生自行練習,避免造成課堂資源的浪費。
“課一機”或“機一課”間隔式教學法
這種方法就是第一次上理論課而第二次上上機實踐課或第一次上上機實踐課而第二次上理論課。如操作系統Windows98退出的幾種方式(Alt+F4或單擊“開始”——“關閉系統”——“關閉計算機”或同時按[Ctrl]+[Alt]+[Del]三鍵再單擊“關機”)采用“機一課”間隔式教學,那么第二次上理論課就有利于學生對Windows98退出方式的總結,形象直觀并且印象更為深刻。如保存word文檔的操作(單擊保存圖標或單擊菜單的“文件”——“保存”或按鍵盤[Ctrl]+s)就采用“課一機”間隔式教學則更有利于指導學生在第二次上機課時的實踐操作,以加深記憶。
“課一機一課”反復式教學法
這種方法就是教師在第一次課上的新內容,在第二次課讓學生進行上機實踐操作,最后在第三次課重復講解第一次課中的知識并對上一次的上機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進而作出必要的強調和補充,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這種教學方法最適用于操作性較強且又較為抽象的概念或含有重要思想的知識,如DOS系統的目錄管理命令CD(進入退出目錄)、RD(刪除空目錄)、MD(建立新目錄)和PATH(路徑命令)的講解。這些命令操作性較強而且包含著DOS系統目錄結構的重要思想,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聽完課后似懂非懂,而學生在初次上機時是處于摸索,認識階段,還達不到熟練、理解的程度。但經過二次上機后,學生會對這些命令有了一定的操作上的認識,會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同時也會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課的濃厚興趣。學生有了以上的認識感覺之后,這時如果在第二節課后就講解新的內容,就會讓學生在剛有點“明白”的時候,又變得“糊涂”了,造成學習興趣的降低。此時如果重復第一節課的理論內容,能及時適當地總結和再練習,學生就會在“預知”的狀態下聽課,一邊聽,一邊在腦海里浮現出上機過程,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哪些操作對了,哪些操作錯了,是怎樣造成的,經過思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
“交叉編程”教學法
說程序設計是一門藝術一點也不過分,因為程序設計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的算法,語句設計出不同的程序而解決同一個問題。一個程序的好壞關鍵在于這個程序是否簡潔明確,結構清晰和效率高。“交叉編程”教學法就是根據這個特點把解決同一個問題的A程序,B程序或C程序的不同地方加以分析和歸類,向學生展示講解,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如用QB編程求“l+1/3+1/5+1/7+1/9+……+1/99”的值,可以用循語句F0R…NEXT或DO…LOOP WHILE,也可用DO……LOOP UNTIL,還可以用IF……THEN等等來實現,因此在講授這種題時可以適當地加以提示,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語句來設計程序解決問題。最后,給予總結和提煉,明確哪種方法簡潔,易讀,哪種方法運行速度快,哪種方法靈活,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等,經過這樣的訓練,便可以加深學生對程序設計思想的認識,進一步深入地理解計算機工作的原理。
“三步編程”教學法
“三步編程”教學法指的是編程教學分三步,第一步是:模仿,就是學生模仿別人的編程方法試著編寫程序;第二步是補充程序,就是把一個程序的關鍵地方空出來,通過程序中的已知條件和信息引導學生把程序填完整,進而掌握編程方法;第三步是獨立編程,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編程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編程,這樣,通過三步教學后,盡管一步一步地加深了難度,學生也能學會,感到并不難,最終達到獨立分析問題和編寫簡單程序的目的。
輔助教學法
其實,輔助教學法,各科都應該大膽應用,當然計算機必須借助輔助教學法。比如在機房里安裝一些知名度高、有實際應用價值的CAI輔助教學軟件,讓學生在上機時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學習,可以發揮計算機教學的優勢。目前較好的輔助教學軟件有:學電腦的《開天辟地》、《萬事無憂》,練習打字的有《五筆高手》,以及《輕輕松松背單詞》、《大嘴英語》、《學Windows》等。作為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組織好學習的內容與方法。
電腦程序編程教學范文5
關鍵詞:網絡編程;語法規則;JAVA程序;程序設計風格
Java在網絡編程這一方面可以說是十分有用的,Java也正是有這個原因才如此廣泛的流行。那教師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將網絡編程教學更好的開展,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網絡編程,這也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注重程序設計語法規則,并培養程序設計風格和編程思想
許多學習英語的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都要音標、單詞、句子等等,最后在英語語法規則的引導下,才能通過英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也是大致相同,只有將程序設計語言中的關鍵點和語法規則很好的掌握了,才能編寫出可以被運行環境所識別的程序。因此,學習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必須先要很好的掌握這門程序設計的語法規則,一般來說,傳授給學生表達他們思想的語言后,也會影響他們以后的思維和創造,也就說影響他們程序設計的風格。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首先強調讓學生養成自己的程序設計風格,擁有一個好的程序設計風格不僅僅可以加強技術的互補、改善軟件的效果,還可以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可測試性、可重用性、可維護性。所以,對于程序設計的初學者來說,養成自身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是十分必要的。
java語言是一種純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學生需要用面向對象的思維方法來對java進行思考和設計,學會建立語言的編程思想是學好一種編程語言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讓學生了解編程的思路,進而對Java語言的語法特點進行了解。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對面向對象設計進行淺顯易懂的講解之外,還要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面向對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用程序來表現,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二、強調輸入輸出部分
學習網絡編程的目的是什么?它的作用在哪里?它的目的就在于能夠直接或者間接的通過網絡協議和其他的計算機進行通訊。要做到通訊,就一定要讓數據可以和計算機自由的輸入輸出,以往的程序設計語言教學過程中,當遇到輸入輸出這一塊的時候,很多教師都是一語帶過,學生往往在這一塊還沒有弄明白,教師已經將講課重點帶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直接的后果就是,學生對Java的輸入輸出沒有學明白,也就難以很好的實現網絡編程部分了。因此,教師在講解輸入輸出部分的時候一定要多花些時間,務必讓學生清楚的明白Java的輸入輸出流,還要讓學生出色的完成數據的輸入輸出工作,這個工作也是學好網絡編程的一個很基礎的準備工作。
三、網絡編程中要體現基礎知識
網絡編程的好壞與否,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第一,是否可以準確的定位網絡上的一臺或者是幾臺主體,第二,再找到主機之后,是否能夠安全可靠并且快速的將數據進行傳輸。在通常的TCP/IP的協議中,TCP層主要負責的是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機制,而對網絡主機進行準確的定位則是IP層的主要作用。客戶機/服務器(C/S)結構是現在比較普遍的一種網絡編程模型。他的工作原理是服務器等待客戶提出請求,當客戶發出請求之后,服務器就會發出一個服務進程來給予客戶回應,但至始至終服務器都在監查服務端口,從而保證了后面的客戶的服務。
TCP和UDP是Java網絡編程中常用的兩種方式。對于TCP協議,因為TCP是一個面向連接的協議,只有建立連接之后才可以在socket之間進行數據傳輸,所以使用TCP就會多了一個建立連接的時間。在使用UDP的時候,完整的地址信息都會顯示在每一個數據報中,所以不需要建立連接,但是UDP傳輸數據是有一定的大小限制的,對于傳輸的數據報不可以超過64KB,而TCP則沒有這樣的限制,只要建立連接之后,就可以按照一樣的格式進行大容量的數據傳輸。UDP在可靠性上卻沒有TCP優秀,UDP對于發送方傳輸的數據并不能按照先后順序讓接收方接受,當時TCP在這一方面卻可以讓發送方所傳輸的數據時按照發送的順序讓接受者接收。
四、多采用一些趣味性強的案例作為教學載體
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內容,通過案例組織學生對網絡編程進行學習,教師也要在一旁進行指導,以達到鍛煉學生能力,這就是案例教學法。教師通過案例這種形式可以很好的將所講授的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果教師可以把課程中所需要講解的內容融入到一個富有趣味性的案例中來,這樣不但可以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方便學生更好的學習網絡編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可以用QQ聊天室修改版對學生進行網絡編程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這些設計應用程序的過程中,為了將聊天室很好的拓展,就會運用很多自己學習的知識,如swing部分的知識,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對以往知識的理解,增加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學到很多課堂里學不到的知識,從而達到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的目的。
總而言之,對于網絡編程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教學,這是遠遠不夠的。大多學生往往在課堂上聽懂了、掌握了,但是長時間不用就會忘記。因此教師還是要多鼓勵學生多開發一些中小型的網絡應用程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以致用,切實的掌握好這一門技能,以達到在以后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很好的生存下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威偉.Java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及其應用[J].電腦報.2008(11)
電腦程序編程教學范文6
關鍵詞:程序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1-7034-03
一直以來,《VB程序設計語言》內容都是計算機教學難點,對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難度。所謂“擒賊先擒王”,教師和學生到底遇到怎樣的困難呢?本人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出師生各自難點。教師的難點包括:首先,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很難調動他們參與程序設計學習。其次,教材基本上都是理論知識,比較枯燥,大部分學生不愿意聽,如果不講學生就不清楚。最后,相比于教學內容,課時明顯不足,課時安排間隔時間長,學生容易遺忘。學生的難點包括:首先,存在學習心理障礙。教材案例基本都是數學問題,有的一看就知道答案,學生會有疑問:“這么簡單的問題為什么還要用計算機解決,太麻煩了”;還有的問題在數學課上就很難搞懂,然后計算機課上老師又反復解釋,使學生感到厭煩。其次,理論知識枯燥無味,脫離實踐需要。在課堂上,教師都是在講解計算方法、表達式、語句,學生不清楚為何要學這些,到底是什么情況,不知道程序設計用于解決哪種問題。最后,教師不留給學生做作業的時間或者干脆不布置作業,造成學生只掌握一些知識片段,不能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為此,本人希望探索程序設計語言教學策略,運用科學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好掌握程序設計知識。
1 尋找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切入點,創設具體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立足于信息傳播、接收、保存教學思想,把課堂導入作為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導火索”。好的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思維,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知識。反之,如果課堂切入點選擇不合理,缺乏邏輯性,課堂教學環節就不能有效銜接,導致教學混亂。
1.1 以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我在上“計時器控件”一課時,恰逢南京準備舉辦2014年世界青年奧運會,所以就這樣設計課堂切入點:“南京將在2014年舉辦世界青年奧運會,這是南京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為南京申奧成功做了很多,而承辦奧運會需要我們付出更多,我們應該為青年奧運會做些什么呢?那么,我們計算機專業學生就做一個倒計時程序吧。”然后將課前準備好的程序打開,自然過渡到本節課“計時器控件”學習。2014年南京世界青年奧運會承載著南京人民的夢想,也是所有世界青年追尋的理想,通過這樣導入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1.2 以巧妙設計的數學問題,加深概念的理解化
《VB 程序設計》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對于一些概念不同點,假如教師僅僅是解釋字面意思,盡管學生容易接受,但很難把握其深刻含義,掌握的知識也是膚淺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體驗問題解決過程,從而加深知識理解。
比如,本人在講解“整型變量”、“單精度變量”和“雙精度變量”時,采用以下導入方式:首先讓學生通過編程來計算5!,在編程過程中學生都用整型來定義變量,獲得準確計算結果,接著讓學生修改程序計算10!,僅僅是對計算數字進行修改,但電腦并沒有顯示正確答案,出現“數據溢出”的提示,學生感到很困惑。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修改程序變量,用單精度進行定義,從而獲得正確答案。然后再讓學生修改程序計算100!,如果學生還是采用單精度程序變量,那么,“數據溢出”的提示會再次出現,學生自然會想到用雙精度來定義程序變量,電腦顯示正確計算結果,這樣就掌握了知識。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學會區分整型變量、單精度變量和雙精度變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外,因為所有活動都是學生自主參與,不僅要動手,還要動腦,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2 重排課堂教學順序,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課堂教學應擺脫教材固有知識邏輯順序束縛,根據學生實際知識能力水平,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易到難、從個別到一般,合理調整安排課堂教學環節,通過觀察、模仿、理解、總結、升華五個步驟,發揮學生課堂教學主體作用。
VB教學一般來說都是先介紹一些抽象難懂的程序設計概念,包括計算方法、對象屬性、流程圖畫、事件、對象等,接著講解程序編寫、程序運行,最后介紹VB語言基礎、數組、分支結構以及循環結構。從教材知識邏輯關系角度上看,這種安排也是正常的,但考慮到學生認知規律特點,本人認為,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接觸抽象難懂的專業術語概念會出現一些問題。首先,學生在相關知識完全空白的情況下,很難理解這些概念。其次,學習難度太大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建議,開始上課時先不要給學生講這些抽象籠統概念,而是運用一系列具體案例,讓學生直觀感受體驗,對概念有初步了解,接著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因此,本人在課堂教學開始階段采用類比、自然過渡等方法,讓學生自己打開VB軟件,自己建立、保存程序,觀察、認識軟件界面,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尋找VB軟件和過去所學軟件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因為之前學生已經學過office軟件操作,對于這些類似操作十分熟悉,所以上手很快。接著,教師給出一個實例計算任意兩個整數之和,和學生共同完成。學生動手操作時,教師不用把每個概念都詳細講解,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自己會碰到很多問題,并逐漸理解體會對象及其屬性,掌握事件設置方法,學會將對象添加到軟件界面等。另外,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所學知識,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問題。
3 巧用編程“錯誤”,培養學生反思能力
對于課堂教學中的隱藏錯誤,通常學生都難以察覺,教師如果發現錯誤,盡量不要直接說明,而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通過比較分析逐漸發現錯誤。同時,學生對于自身隱藏錯誤往往很感興趣,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錯誤會讓學生更有動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鼓勵學生自己多總結反思。
比如,本人在上“分支結構”這一課時,采用以下教學設計:
①運行程序時,電腦屏幕上會出現“你幸福嗎?”幾個字。
②如果用鍵盤輸入“y”,電腦就會顯示“幸福”,輸入其他內容,電腦就會顯示“不幸福”。
學生在進行程序調試運行時,會碰到很多問題。比如,輸入小寫字母“y”,就顯示微笑表情,為什么輸入大寫字母“Y”,電腦就無法顯示微笑表情?這時,教師要幫助學生一同分析程序哪里出現問題?出現問題原因是什么?這種錯誤會帶來怎樣影響?應該采取何種解決辦法?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往往會有不同解決辦法,像有的學生采用SELECT CASE語句,還有的學生采用兩個IF語句等。通過長期培養,這有利于大幅提高學生編程的科學性、嚴謹性。
另外,本人還制定了如下的學習表格,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更深刻理解把握新知識。
再像上《設計一個猜數小游戲》一課時,本人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大家來找茬”環節,向學生展示一個“半成品”程序。程序代碼中故意設置6個錯誤,這些錯誤都是學生編寫代碼時很容易出現的錯誤,把程序發送到學生端計算機,學生在設計好的軟件界面上調試運行這些程序,檢查錯誤。同時,課堂上進行找錯比賽,看誰找的錯誤多,找錯速度快,而且可以很好修改錯誤。這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4 精選游戲實例,激發學生興趣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我們知道,學生永遠對那些“小玩意”很感興趣,只有“玩”永遠不會讓他們感到厭倦。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因此,本人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決定讓學生通過“玩”來學習知識。通過上網搜索大量資料,并整合其他教學資源,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游戲環節,像《剪刀、石頭、布》、《數字排序》、《彈性小球》、《蝴蝶飛舞》、《抽大獎》等,有效豐富了程序設計課堂教學。這些游戲包含著不同知識點,為學生創造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游戲中有收獲,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
比如,《剪刀、石頭、布》就是學生十分熟悉的游戲,規則簡單易懂,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境。“誰獲勝?如何判斷?”能有效解決條件語句難以理解問題。還有像《蝴蝶飛舞》游戲,既要運用隨機函數知識,還要利用photoshop軟件處理圖像素材。這些教學游戲十分貼近學生實際,生動形象地傳授知識。
5 設計有效練習,挖掘學生思維潛能
人類最高層次思維心態就是創造性,這也是一種高級智力表現。創新能力是建立在創新思維基礎上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運用新思想、新方法學習知識。
比如,在學習“MOVE方法”這部分內容時,本人上課一開始就向學生介紹:窗口界面上有一輛汽車,還有“行駛”、“停止”兩個按鈕,點擊“行駛”按鈕,汽車就會移動;點擊“停止”按鈕,汽車就會停止。在汽車運動過程中,學生思維得到啟發。本人以此為導入,給學生講解“MOVE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聽講,接著自己動手編寫程序,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
而在上“雙循環結構”一課時,本人設置了以下問題:怎樣讓電腦屏幕顯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這個題目并不難,教師只需簡單講解,學生就可以模仿完成,在此基礎上然后要求學生修改程序,完成以下任務:
①怎樣讓電腦屏幕顯示“*”拼成的三角形?
②怎樣讓電腦屏幕顯示“*”拼成的菱形?
③用“*”設計一個創意圖案。
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維一直處于緊張、興奮狀態,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概括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這種教學活動可以很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
6 建立完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積極性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那這種積極性來自哪里呢?這里我們就要談到科學評價機制。為充分發揮教學評價作用,改進教學工作,本人制定了以下兩種評價量表,把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第一份評價量表是“我問,我答,我行”。在開學時,教師就要把該量表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保存、進行自我評價,記錄平時課堂表現情況,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生自評方法。其特點是給予學生充分信任,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性和誠實品質。表格之所以用這樣的標題,主要是為了提供學生心理暗示,鼓勵學生展示個性風采,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其評價結果占總評的20%。
第二份評價量表是“我做,我思,我真行”,主要針對學生日常作業情況,屬于一種他人評價方法。其評價主體不僅僅是老師,還包括同學、組長等,具體根據任務要求來確定。該評價主要特點是有明確的量規,通過三維教學目標來細化任務內容,形成具體規范。這種評價優點是可以讓教師更好把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可以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設計。該評價結果占總評的40%,最后剩下的40%為學期考核成績。
總而言之,教學講究方法,但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序設計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編程基礎知識,培養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該目標要求,《VB程序設計教學》應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實現程序設計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友斌.面向職高學生的程序設計教學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02).
[2] 曹雪麗.高中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四部曲[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