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1
關鍵詞:理解;深度教學;實踐方向
一、理解
(一)理解的含義
理解一詞在日常的生活和語言中使用頻率很高,簡單來說是明白,知道、懂得,知曉。進一步解釋也會有其他意思,例如宋代蘇軾在《眾妙堂記》:“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有順著脈理或條理進行剖析的意思。《實踐論》:“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有認識之意。還有:從道理上了解;說理分析;見解的意思。
(二)教學上的理解
首先要知道的是教學是什么?對象是誰?在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一書中這樣寫到: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課程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1]很明顯,在上述的語言描寫中可以得到教學是一個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這樣的信息。是教與學的合體。杜威先生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教之于學就如同賣之于買。”[2]教學中通常認為學生聽懂了就是理解了,教學中的理解的評價多數以老師為評判單位。傳統意義上學生的理解就是老師常問的:會不會?學生在課堂上異口同聲的回答到:會。
二、深度教學
教學中要涉及的方面很多,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結果。對“深度”的常規理解是:觸及事物內部和本質的程度。深度教學簡言之就是教師在準確把握學科的本質和知識內核的基礎上,旨在觸動學生情感和思維的深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和真正理解的一種教學狀態。[3]深度教學有自己的知識觀、教材觀、認識觀、教學觀和教學評價理念。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把課堂中理解從教師的理解轉向了學生的理解,從知識表層的符號理解轉向知識內涵的價值和情感的理解。教學的內容不是獨立于學生之外的客觀存在,與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相融合,既與學生現有經驗結合,又與學生未來發展不可分割,教師的教學要有發展性,學生的理解得到成長性的、教育性的發展。
三、深度教學觀下學生理解培養的實踐方向
上文簡單談及理解,教學中的理解,深度教學,當前教學的改革和模式有很多,深度教學只是其中的一種,改革和模式的涉及面很廣,學生的理解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點。這個點又與教學中的目標、內容、過程、方式不可分割。以此為脈絡進行講述會更有條理化,問題切也頁更直接和有效。
(一)學生的理解是教學價值的目標之一
“教育目的”是最宏觀的教育價值,它具體體現在國家、地方、學校的教育哲學中,體現在憲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針之中。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體現的是不同性質的教育和不同階段的教育的價值。教育目標的功能隨著目標水水平的不同而各異。深度教學下學生的理解要求教學目標在設定的時候,以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基礎,要把學生對教師所教的理解程度作為一個標準,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面進行考核與測量,教師的教要有學生的理解價值在其中,而且是深刻的觸及學生心靈的,不只是變成知識的記憶,要與學生的思想發生碰撞,起到積極引導其自身思維發展的作用,具有教育意義的作用。
(二)教學傳授核心知識
學生的理解是在教師教的基礎上進行的,與教師傳授的內容緊密相連。也即是說,深度教學下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提升教學的知識深度,但不是難度,是教授觸及學科本質和知識內核的教學。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教師要著力于超越學科的表層內容和知識的符號形式,將學科教學引向學生對學科本質和知識內核的深層學習中去。關于學科本質又是一個深刻的問題,在此不作回答。
(三)觸及學生學習和內部發展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簡單而言就是教師和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以教學內容為主要媒介的交往過程,是教學認識過程與人類一般認識過程的統一,是教養和教育的統一。在以往的認識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理論上總是被重視,教師也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但是在教學中仍然有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偏頗。最后還是無法避免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的發展性進步。關注學生的理解,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目有學生”,不能一味把學生當作“容器”,當作“動物”,進行灌輸和訓練,進行常規考試評價,以成績,以分數為終極目標。長此以往,學生只是一時學會了知識,真正的方法仍然不得要領。在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理解,在學生的學習內容上、方法上進行啟迪,促進其內部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發展,實現學習的永效性。
(四)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實現真正理解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是一種有思想的高級活動,如果在進行的時候偏離了人的中心,這種活動本身的意義也就失去了。它的成果也只能是膚淺的、表面的。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應當首先追尋的是學生以自主發現為核心的學習力的發展。在此之上,引導學生走進意義世界和建構自我意義,使學生在學習中身心俱在。這里學生的理解必然是關鍵所在。學生在知識意義,生命意義,自我意義的建構都要在理解中進行。這也是教學價值的意義所在,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終極價值所在。深度教學促進學生的理解,學生的理解要求和需要深度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目標,內容,過程上以學生為主,深層次的促進學生在知識和自身的上的理解,在學習知識和發展能力上有實質性的作用。
四、小結
深度教學本來是為解決當前教學普遍存在膚淺的現象提出的,對學生理解的強調提出遠遠早于深度教學的出現,但二者的共同目標和終極價值追求有一致性,有效的將兩者結合對教育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王貝貝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73.
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2
早在20世紀80年代,學界就已提出素質教育的概念,最初提倡在中小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以實現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1995年,國家教委在全國52所高校進行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素質教育從基礎教育階段向高等教育階段拓展。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轉變,它強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不僅僅要看學生專業素質,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人文素質。而在這里,要進一步強調的是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應該以靈商培養為基礎。
一、靈商的含義
一般認為,英國人達納?佐哈、伊恩?馬歇爾夫婦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提出了靈商的概念。其靈商的思想在二人合著的《靈商:人的終極智力》一書中系統展現,讓全世界驚喜地發現,原來人類除了智商、情商之外還具有第三種商――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SQ)。之后,靈商理論開始在一些領域得以應用,在中國,靈商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有必要先了解靈商是什么。
達納夫婦在其專著中將靈商描述為人的心靈智力,即靈感智商,實際指的是一種智力潛能,是對事物本質的靈感、頓悟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他們以近于詩人的語言反復向世人描述,靈商是人類大腦和心靈的一種內在的、天生的能力,它能夠使大腦在解決問題時發現和運用意義;靈商是存在于自我深處的智力,它與超越自我的智慧或意識精神結合在一起;靈商是賦予我們認識現存的價值和創造性地發現新價值的智力;靈商賦予我們辨別的能力,我們可用靈商來應對各種美好的和邪惡的道德問題,來展望各種尚未實現的可能性,并且激勵我們去夢想、去追求,使我們自己脫離污濁。達納夫婦還強調靈商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是人類的最高和最終智力,是智商和情商這兩者有效運轉的必要基礎,往往與人類尋求意義的需求相聯系。
綜上,我們說靈商是這樣一種智力,我們用它來提出和解決關于意義和價值的問題。通過靈商的運用可以使我們的行動和生活富有意義與價值。同時也可以對我們行動的某個過程或者某段生命歷程進行反思,得出意義和價值的評判。也就是說高靈商代表著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分辨是非,甄別真偽。如果靈商低則表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引,無法分辨是非黑白,這樣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強,對他人及社會危害性也就越大。只有以靈商為基礎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對社會、對他人產生積極作用。在我們生命中,會有許多疑問與意義的探求緊密聯系,如生命是什么?為什么我要為這個學位而學習?它對我意味著什么?它是我打算某一天為之獻身的東西嗎?我所從事的工作意味著什么等等。當疑問出現時,人們依據靈商而產生對意義、事業和價值觀念的渴求。靈商使得人們去夢想,去追求夢想的實現;靈商支撐著我們所信奉的那些東西,支配著人們的信念和價值觀念、人們自身生活的塑造和行動。據此,高靈商代表著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分辨是非,甄別真偽;低靈商則表明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引,無法分辨是非黑白。總之,追尋意義是人生之所為人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得不到滿足,我們必定會生活得淺薄、空虛,甚至絕望致死。針對意義的尋求和價值觀的引導都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靈商,這是人文素質教育發展至今再也不能忽視的核心內容。
二、靈商培養與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
教育部在1998年《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要加強對大學生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這是從內容層面對人文素質教育內涵進行的描述,以區別科學素質教育。隨著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人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愈加顯現出來。
目前,對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解有兩層:一是從內容層面看,它是以文史哲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為內容的教育,相對于科學教育有明顯不同,其中包括人文主義精神教育;二是從目的層面看,它是為了培養“人”,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這與我們所說的人道主義教育、人性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類似,并且與靈商培養的目標具有一致性。這與強調應用型、技能型的專業素質教育有根本區別。這即是說人文素質教育一方面強調了以人文社會科學為內容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成人”“化人”的教育。其中,以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和素養為目的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其涉及的內容更加廣泛,主要包括人文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質等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這三大要素中,人文精神與品質主要指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理解和應用人文的意識和態度以及對人文的情感、興趣和動機等等,人文精神與品質在人文素養各要素中占據核心地位,直接決定著人文素養的方向。
據此,我們可以看出,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及目標方面都與靈商緊密相關,以靈商培養為基礎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能彰顯人性,完善人格,實現以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的教育。注重靈商培養的人文素質教育是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它可以塑造一個人的知識、能力、意志、情感、觀念等內在品質,并表現為人格、氣質、修養等個性品格。總之,靈商培養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和核心,人文素質教育改革必須重視對大學生靈商的培養。只有以靈商培養為基礎的人文素質教育,才能使大學生自覺地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珍惜生命及意義,才能利用其專業技能造福于他人、社會乃至全人類。
三、人文素質教育中靈商培養的途徑
靈商培養簡而言之就是需要培養大學生學會詢問為什么,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去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并努力尋找事物背后和內部的意義,使他們變得更愛思考,更加具有承擔責任的自我意識,對自己能更誠實和更無畏,也就是要通過教育的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的靈商。
首先,高校要樹立起以靈商培養為基礎的人文素質教育理念。根據靈商理論,靈商低的人所具有的能力越高對社會和他人的危害越大。據此,我們說高校不能僅僅將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的、應用型的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理念,必須對靈商給予高度重視。我們所強調的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當然包括心靈智力,但是更應該認識到,靈商是高校培養人才的基礎,否則只能培養出社會的“害蟲”。在正確理念的指導下,高校應該密切關注教師這一施教主體的靈商情況,對教師的靈商進行培養和監督,只有高靈商的教師隊伍,才能對大學生的靈商教育提供經驗和借鑒。
其次,課程設計方面要豐富多彩,體現多元化特點。一是從課程內容看,盡可能多開設一些涉及意義和價值內容的課程,如文史哲和藝術類課程,或者進行專門的生命教育、人格修養等訓練,可以從各個角度滲透靈商的教育。二是考核方式上,要采取多種靈活的方法,比如論文、演講、社會調研報告、小組任務等,摒棄傳統單一的筆試考核方式,可以給學生多種選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三是課程安排上,要必修課、選修課都開,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當然,課程設計方面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主導,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高校要建立公開透明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由學生為任課老師的授課情況進行打分,以監督老師的教學工作,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提供一定保證。
再次,重視高校心理咨詢室的設立及實施效果。適當、科學、合理的心理干預是靈商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一是加大對教師心理咨詢方面素質的培養,將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和實踐能力作為高校教師基本素質的組成部分,這樣便于老師可以較早地發現心理不適的學生,避免極端事件發生。二是將心理咨詢室的工作分成常規和特殊兩部分,常規性的心理咨詢以老師和學生每天值班的形式體現,要注意保證在規定工作時間內,值班崗必須有具備一定心理咨詢資質的老師或學生在崗。特殊心理咨詢針對心理調查結果顯示需要重點關注的一些學生,這樣的學生可以由心理咨詢老師主動聯系,幫助他們及時化解心理障礙。
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3
統計患者對術后護理滿意度。結果術后統計觀察組有47例患者對護理滿意,19例患者感覺一般,無不滿意和投訴患者;對照組有33例患者對護理滿意,14例患者感覺一般,10不滿意,2例投訴。結論健康教育在外科護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讓患者感受到非常周到體貼細致的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外科護理;常規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53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2037-01
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護理活動之中,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體護理實踐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1]。健康教育是對患者宣傳保健知識,通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達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目的。健康教育包括從患者入院到康復出院的過程中,分別對患者進行入院教育、與疾病有關的知識的介紹、心理指導、各種檢查及用藥知識的指導、飲食知識指導、患者的出院指導;隨著醫學模式與健康概念的轉變,患者對護理的要求更高,本院通過把健康教育應用在外科護理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來我院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33例,男性74例,女性59例,其中腎結石手術39例,輸尿管結石手術25例,前列腺增生手術14例,闌尾炎切除手術38例,剖腹產手術17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6例,其中男性37例(56.06%),女性29例(43.94%),患者年齡20-65歲,平均(39.3±3.6)歲,腎結石手術20例,輸尿管結石手術12例,前列腺增生手術7例,闌尾炎切除手術19例,剖腹產手術8例;對照組67例,其中男性37例(55.22%),女性30例(44.78%),患者年齡19-65歲,平均(38.6±3.6)歲,腎結石手術19例,輸尿管結石手術13例,前列腺增生手術7例,闌尾炎切除手術19例,剖腹產手術9例。組間一般資料如發病時間,發病年齡,疾病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外科護理中除進行常規護理外,在入院起就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陪護探視制度、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等的有關介紹;患者疾病確診后,護士或主管醫生要對患者進行與疾病有關的知識的介紹,手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流程、手術時間、臨床治療效果的介紹,并做好術前心理輔導,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術前術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主管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相應飲食計劃,如肝病患者建議清淡飲食,胃腸病患者應避免辛辣刺激食品的攝入等;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如相關注意事項,和術后恢復訓練等。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2]。
1.3療效評價標準對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調查,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種評價。并統計投訴患者例數。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軟件分析,根據收集的數據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檢驗進行驗證,如果統計結果得出P>0.05,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健康教育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逐漸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成份之一,在治療的全過程中,護理人員均應采用相應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從患者入院到康復出院的過程中,分別對患者進行入院教育、與疾病有關的知識的介紹、心理指導、各種檢查及用藥知識的指導、飲食知識指導、患者的出院指導;從患者入院到康復出院的過程中,分別對患者進行入院教育、與疾病有關的知識的介紹、心理指導、飲食知識指導等,可以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患者健康的恢復;而且有利于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促進了醫患關系的和諧,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溝通技巧;然而在臨床護理中,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工作進行的并不盡如人意,這也是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之一[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而且沒有對護理進行投訴的患者,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的前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外科護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和對疾病的認識,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莊會云,高云波.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12(10):475-476.
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4
[關鍵詞] 三三二育人模式;德育;班級建設
學校是育人的專門機構,育人是學校的根本目的,活動是育人的重要載體,中小學德育和班級建設是學校育人的兩條核心渠道之一。中小學德育和班級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困惑和問題之一是沒有像教學工作那樣具體、明確和有可操作性的育人目標,嚴重地影響了德育的針對性、目的性、實效性。“三三二育人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以黨的教育方針、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理論和政策依據構建起來的,該模式與中小學德育和班級建設工作相對接并相適應,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科學性、操作性的特點。
一、“三三二育人模式”簡介
1.概念界定
“三三二育人模式”是指以培養中小學生“三種習慣、三種能力、兩種品質”為核心的育人目標模型。第一個“三”代表三種習慣,指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第二個“三”代表三種能力,指合作交流能力、審美表現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二”代表兩種品質,指思想道德品質、個性心理品質。
2.適用范圍
“三三二育人模式”主要適用于指導中小學校校內外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也適用于指導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德育分層育人目標設計與實施,還適用于指導班主任對班級育人目標進行系統思考與設計。
3.理論依據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設計目的是建立系統、全面、可操作的中小學育人目標體系和實踐操作體系,其育人目標整體框架的構建主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和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三種習慣”育人目標體系構建的主要依據是《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道德品質育人目標體系構建的主要依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理品質育人目標體系構建的主要依據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國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對“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構建具有直接的指導價值。
二、主要內容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三種習慣、三種能力、兩種品質的育人目標體系。為了更好地理解“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構建過程和提高模式的可操作性,我們需要建構“三三二育人模式”的多級指標體系,并把握各級育人目標體系的理論政策依據。圖1是中小學育人目標體系構建及其理論依據之間的關系示意圖,系統表達了“三三二育人模式”的主要內容。
圖1僅構建出了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三級、四級甚至更多級指標的構建給中小學校留有更大的空間,以便提高“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普適性,并發揮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育人目標是一個較完整的終身育人目標體系,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發展)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教育過程也是一個循環往復、循序漸進、不斷升華的過程,因此,中小學校可以依據小學低段、中段、高段,初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高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等不同學段,分別制定以三種習慣、三種能力、兩種品質為核心的育人重點,以便實現教育過程設計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有機統一(見表1)。
三、實踐價值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育人目標體系對于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實踐目標指導價值。
1.作為設計學校和班級育人目標體系的參考依據
與教學管理和學科教學相比,學校德育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缺少系統、全面、可操作的育人目標體系,導致德育和班級管理工作經常致力于日常工作的開展、基本秩序的穩定、各種教育活動的組織等內容,似乎德育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永遠在路上,一切都在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意識。
2001年開始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僅是課程和課堂教學的重大改革,也為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科學的育人目標體系,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就具備了這樣的功能。在基礎教育的育人實踐中,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缺陷是操作性相對較差,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對接比較困難,因而其實效性經常受到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質疑。
“三三二育人模式”以黨的教育方針、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理論依據和政策依據,借鑒了《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核心內容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的精神,包容了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的全部內容,并將綜合素質評價內容體系的理論思維,轉化為中小學育人工作的實踐思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小學校育人工作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2.作為設計學校和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目標的參考依據
常規管理工作是德育和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現實的狀況是,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經常把常規管理作為一種日常工作來做,而不是作為一種育人工作來做,目標意識和育人意識比較淡薄。“三三二育人模式”為學校德育和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目標的制定提供了參考依據。
我們可以依據學校工作基本規律、德育管理基本規律和“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標體系,制定以時間、空間和內容為基本維度的各種管理常規,實現德育課程設計與實施在時間、空間、內容上的一體化,并實現常規管理過程與育人目標體系的一體化,達到常規管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
例如,陳經綸中學分校通過制定以時間為基本維度的一日常規、一周常規、每月常規、學期常規、學年常規等,對學生進行時間維度引領和管理,實現學校德育工作時間維度上的科學性、規范性、有序性;通過制定以空間為基本維度的教室管理常規、辦公室管理常規、實驗室管理常規、樓道管理常規、操場管理常規等,對學生進行空間維度的引領和管理,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空間維度上的科學性、規范性、有序性;通過制定以內容為基本維度的課堂常規、眼操常規、課間操常規、升旗儀式常規、集會常規、課外活動常規、早自習常規、午間管理常規、靜校管理常規、衛生管理常規、值周管理常規、用餐管理常規等,對學生進行內容維度的引領和管理,實現學校德育工作在內容維度上的科學性、規范性、操作性。所有規范的制定和實施都以“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標體系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
3.作為設計各種校園主題教育活動育人目標的參考依據
學校作為育人的專門機構,以育人為根本目的,以活動為育人的重要載體和途徑。為了提高學校和班級活動的目的性和育人效果,我們可以把“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標體系作為設計各種校園活動目標體系的重要參考依據。
我們可以依據學校德育年度工作規律,制定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社團節、讀書節等月度學校德育節日規劃,統籌學校科技、體育、藝術、社團等組織建設和校本課程安排,通過系統化的德育活動開展推動育人目標的實現。
我們可以依據育人目標和學校整體規劃,設計校園、櫥窗、樓道等校園環境,通過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氛圍,讓校園環境成為隱形的德育課程。通過系列國旗下主題教育活動,擴大宣傳教育和正面引導,推動學校德育課程的有效實施。
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5
1.教師在小學生活德育的實踐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當前小學生活德育在實踐上形式化、公式化的問題比較突出。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孩子的學業負擔、道德素養、心理健康和身體狀況各方面都不容樂觀。盡管德育課程改革政策和措施不斷出臺,但學校德育實踐前進的腳步依然緩慢甚至裹足不前。在強大的學業壓力下,許多學校和教師有心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卻難以承載學生考試分數上的壓力。不可否認,當今很多教師的德育使命感在教育現實面前變得日趨無力。不僅如此,當今社會功利化傾向依然十分嚴峻,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往往不是一個人的道德水平。人們呼喚道德,卻依舊走著功利化的道路,甚至過著不道德的生活。整個社會浮躁的心理、功利化的態度使得學校德育面臨著誘惑,甚至存在迷失自己的危險。
2.小學回歸生活的德育存在諸多實踐上的隱患。有學者指出,回歸生活世界的理念逐漸暴露出一些實踐隱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德育內容泛化、德育過程隨意化、德育目的膚淺化。[1]我們的德育是走向了生活,回歸到現實世界,但是缺乏對生活與道德深刻關系的理解和把握。當前我國小學許多德育活動只是表面上熱鬧,很多學生在德育活動中并沒有真正的體驗、感悟和思考,學生的精神生活還比較貧乏。比如,當下很多小學的德育活動是非常豐富的,學校德育的主題與生活密切相關。但是,當這樣的活動結束之后,學生內心深處是否擁有了一定的道德觀念?孩子是否在德育活動中體驗到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所帶來的幸福感、快樂感和滿足感?例如,學生是否意識到要做一個誠實、善良的孩子以及為什么人要誠實和善良等。我們的德育要在生活中展開,但是生活德育在實踐上缺乏目的性和引導性的隱患,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放任自流的德育是危險的,沒有意義引導的德育是沒有深度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教育是有意義的,而發展和生長總是在意義的引導下實現的。教育只有通過對學生生活的意義指導,教育本身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2]學校德育是一種特殊的道德教育,它必須承擔起育人的作用。務必引導學生追求幸福、完善道德,滿足其精神需要;務必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成長;德育過程中必須傳達一定的道德觀念,務必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悟到道德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二、關于小學生活德育的三點思考
針對我國新形勢下小學生活德育存在的問題,本人從生活德育的價值定位、內容和目標三個方面進行了如下思考:
1.對小學生活德育價值定位的思考:小學階段是人的價值觀、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轉向以人為本,社會進步越來越以人的發展狀況為價值取向,個體的權利、價值、尊嚴已越來越多地成了社會發展本身的目標,關注人的現實生活,也就成了德育人文關懷的應有之義”。[3]小學生活德育的價值突出表現在關注現實生活中的人,尊重個體的真實生命,對人的自由、人存在的意義和全面發展的關懷。小學生活德育要使學生在德育活動中充分體驗到人之為人以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滿足感、尊嚴感和幸福感。
2.對小學生活德育內容的思考小學生活德育的內容源于生活。德育的主題和素材來源于學生當下真切的生活。誠信、勇敢、善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道德規范不應該成為抽象的道德知識,這些道德品質原本就是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的,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此外,“教師在時間十分有限的學校教育階段,把所有的具體美德逐一傳授給兒童是不可能的。學校德育的重點與其放在道德知識的傳授和具體美德的養成上,不如放在一般的道德精神的培養上”。[4]3.對小學生活德育目標的思考:小學生活德育的目標要貼近學生真實的生活,培養生活著的有道德品質的人。雨果曾說:“做一個圣人,那是特殊情況,做一個正直的人,那卻是為人的常規。”我們的德育并不是要培養“圣人”,而是要讓我們的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世界里學會做人、懂得感恩、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他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和道德的價值,最終過上有道德的生活。
三、新形勢下小學教師生活德育實踐的建議
1.樹立價值教育觀念。德育是一項育人的事業。它承擔著引導個體生命成長和道德發展的重任。小學生活德育必須樹立價值教育的觀念,注重展現個體生命的活動過程和精神價值的實現過程。無疑,教師應該成為學校價值教育的引領者。“生活為教育者和教育對象提供了眾多鮮活的場景,賦予他們追尋和發現價值的可能性;同時,生活的不斷變化發展,也為價值的選擇與實踐提供了豐富的內容”。[5]面對多元價值觀的時代,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恪守普遍意義上的道德價值觀。
常規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6
【關鍵詞】 人性化健康教育; 髖關節置換術; 圍手術期; 護理
Application Value of Human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Hip Joint Replacement/PANG Yan-ping,HONG Xiang-j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93-09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uman health education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hip joint replacement.Method:69 patients with hip joint replacement in the first orthoped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3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uman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e of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in HAMD score and HAM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HAMD score and HAMA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the HAMD score and HAM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uman health education; Hip joint replacement; Periopera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Zhuhai Hospital of Guang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Zhuhai 5190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6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CTHA)作為髖關節疾病終末治療的方法,能有效解除關節疼痛、恢復和改善關節功能、糾正關節畸形,由于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難度高,術后并發癥多,風險較大,THA患者多為老年人,而且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1]。因此,筆者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采用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對比一般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更加積極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骨二科髖關節置換術患者69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5例,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齡45~81歲,平均(61.14±6.21)歲;疾病類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6例,股骨頸骨折17例,股骨頭壞死8例,創傷性關節炎3例,骨腫瘤1例;合并癥:高血壓10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6例,慢性支氣管炎1例,腦栓塞2例。對照組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齡44~82歲,平均(62.01±6.11)歲;疾病類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5例,股骨頸骨折18例,股骨頭壞死6例,創傷性關節炎3例,骨腫瘤2例;合并癥:高血壓11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5例,慢性支氣管炎1例,腦栓塞1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及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首次接受髖關節置換術,具有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適應證,自愿參加本研究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長期臥床,合并其他腫瘤、嚴重的心肺疾病,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合并神經系統疾病及精神性疾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THA手術常規護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盲目遵從醫囑給予健康教育,其形式多為完成任務式的照本宣科。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術前術后由經過培訓的責任護士用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強調以人為本,因人、因時、因需進行教育,責任護士進行現場指導、示范、發放材料、實例介紹,對閱讀困難的患者采用圖文教育,護士將手冊內容反復解釋給患者聽,對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強的患者采取口頭教育和書面資料的形式進行,家屬也是重點教育對象,并及時給予評價,由病區護士長監督考核。具體內容如下。
1.3.2.1 術前護理 (1)完善術前病情評估,內科基礎病調理。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要定時測血壓,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血壓要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合并糖尿病患者,給予飲食控制護理,定期監測血糖水平,嚴格把握給藥劑量,血糖控制在
8 mmol/L以下;泌尿系感染的要治愈后才能進行手術。(2)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不了解,懷疑假體的質量,對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麻醉的安全性及手術治療效果擔憂,導致患者術前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在患者進病房時,責任護士熱情接待,介紹病區的環境、介紹手術醫生的基本情況及麻醉醫師的情況、介紹以往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成功的病例,可讓患者同已做相同手術的患者進行交流,讓患者豎立信心,告知患者解除緊張、緩解不適的方法,如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深呼吸、聽音樂等。(3)術前準備指導:包括飲食、檢查、備皮、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和咳嗽訓練,教會患者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踝關節的跖屈和背伸運動方法,對于老年患者應多次示范直到掌握為止。
1.3.2.2 術后護理 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傷口出血情況。(1)疼痛護理:疼痛關愛病房,術前塞來昔布膠囊0.2 g,2次/d,術后第1、2天,靜脈POA泵,第3天特耐40 mg靜滴,每12 小時一次(持續3 d)術后第6天起塞來昔布膠囊0.2 g,2次/d,持續6周。術后護士給予疼痛評估,3次/d。根據疼痛評估結果給予護理干預,筆者采取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如聽音樂、與家長交談、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2)飲食指導:早期飲食宜活血化瘀,如田七雞湯,中期宜接筋續骨,如雞湯,后期滋補肝腎,強壯筋骨之品,如杜仲豬骨湯,忌食辛辣刺激之品,飲食配以粗纖維,多吃蔬菜、水果。(3)預防深靜脈血栓指導:術后6 h即可囑患者進行踝關節的背伸和跖屈的主動活動,以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患肢可以穿彈力襪。(4)壓瘡預防的指導:臥氣墊床,或將整個髖部抬起,使臀部離開床面,解除骶部壓迫,每次2~4 h,保持床面平整、干燥、無渣屑,定時翻身,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骨突及骶尾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5)預防假體脫落,患肢抬高20°,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兩腿之間放軟枕,防止患肢外旋和內收,術后早期避免翻身,必要時要整個身體轉動,不要只動上身、扭轉髖部,側臥時,兩腿之間用30 cm厚的軟枕間隔,避免髖關節極度屈曲內收、內旋、屈髖而造成髖關節脫位。(6)術后康復鍛煉:術后的早期鍛煉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力量,預防肌腱及關節囊粘連和攣縮,軟化瘢痕,恢復關節和肢體的功能,要使患者明白加強康復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從而指導患者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鍛煉。護士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術后6 h可指導患者踝關節的背伸、跖屈,3次/d訓練,術后第1天開始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2~3次/d。行直腿抬高訓練2~3次/d,術后第3天開始CPM功能鍛煉及肢體氣壓治療。
1.4 觀察指標 (1)負面情緒: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估患者的心理情況,分值越低,負面情緒越輕;評分越高,負面情緒越嚴重[3]。(2)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采用《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調查問卷表》評估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其內容包括: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疾病知識、飲食要求、自我管理知識[4]。(3)健康教育滿意度:采用《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問卷表》評估健康教育滿意度,其內容包括:護理方法、知識講解、病房環境、服務態度與交流方式[5]。(4)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評估護理滿意度,其中85~100分提示非常滿意,75~84分提示基本滿意,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負面情緒比較 護理前,兩組HAMD評分及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HAMD評分及HAMA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HAMD評分及HAMA評分比較(x±s) 分
組別 HAMD評分
HAMA評分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觀察組(n=35) 54.26±5.29 25.16±3.29 53.27±5.14 24.84±3.35
對照組(n=34) 54.11±5.31 36.25±4.51 53.29±5.16 37.01±4.11
t值 0.12 11.69 0.02 13.50
P值 >0.05 0.05
*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
2.2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對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疾病知識、飲食要求、自我管理知識等健康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例(%)
組別 圍手術期注意事項 疾病知識 飲食要求 自我管理
知識
觀察組(n=35) 34(97.14) 34(97.14) 35(100) 34(97.14)
對照組(n=34) 11(32.35) 10(29.41) 12(35.29) 10(29.41)
字2值 31.91 34.24 33.25 34.24
P值
2.3 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圍手術期護理方法、知識講解、病房環境、服務態度與交流方式的健康教育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 例(%)
組別 護理方法 知識講解 病房環境 服務態度 交流方式
觀察組(n=35) 34(97.14) 34(97.14) 35(100) 34(97.14) 35(100)
對照組(n=34) 11(32.35) 10(29.41) 10(29.41) 11(32.35) 12(35.29)
字2值 31.91 34.24 37.88 31.91 33.25
P值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97,P
表4 兩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組別 非常滿意(例) 基本滿意(例) 不滿意
(例) 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n=35) 14 20 1 97.14
對照組(n=34) 15 10 9 73.53
3 討論
髖關節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髖關節置換術是用于緩解髖關節疾病疼痛與改善髖關節功能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安全度過圍手術期,治愈出院。人性化護理是指以“患者為中心”,通過人性化護理提高患者對身體健康的關注。人性化護理的核心為以人為本,體現人文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個人隱私與人格尊嚴,使患者在精神、社會與心理方面得到滿足,并獲得最佳的狀態,提高患者的舒適滿意度[6-8]。健康教育是人性化護理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人性化護理工作的成功與失敗。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HAMD評分及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HAMD評分及HAMA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其中觀察組HAMD評分及HAMA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助于改善負面情緒、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滿意度及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麗萍.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強化健康教育[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5,36(3):339-340.
[2]朱麗娟.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5):70-71.
[3]張莉.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甘肅醫藥,2015,34(5):383-385.
[4]楊國梅.循臨床護理路徑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藥雜志,2014,31(12):1110-1112.
[5]王艷敏.健康教育路徑在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8):46-47.
[6]秦永芝.人性化健康教育對住院結核病患者的干預效果[J].吉林醫學,2015,36(3):579-580.
[7]王宇.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5,37(4):635-637.
[8]王美銀.分析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剖宮產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5,2(5):191-192.
[9]潘炯.健康教育在人工髖關節置換病人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6):311-312.
[10]凌靜.人性化健康教育在330例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23(11):127-127.
[11]蘇勝梅.人性化護理、健康教育在骨科病房的作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1):253-254.
[12]胡彩燕.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婦科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2):138-139.
[13]李丹鳳,劉舜杰.SWOT分析在門診前臂骨折患者手法復位術后健康教育的應用及護理效果[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2):2042-2043.
[14]陳偉紅,馮新和,葉珍紅,等.基于知信行模式設計的音視頻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9):6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