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1
【關鍵詞】病蟲害;防止
前言
林業病蟲害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是難以估量。由于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局限性,過去人們在控制森林病蟲災害的過程中,總存在著被動抗災的思想意識,往往在森林病蟲害暴發成災后,再籌集巨額資金救災。近年來,全國各地森林病蟲害時有發生,危害極為嚴重。危險性森林病蟲害擴散蔓延迅速,對我國森林資源和自然景觀構成巨大威脅;常發性森林病蟲如松毛蟲、森林鼠等害蟲發生面積居高不下,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1林業病蟲害的含義
林業病蟲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或其產品和繁殖材料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影響,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擾和破壞,從而導致植物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上產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狀態,生長發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終引起人類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現象。
2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意義
2.1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林業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但是在它們生長發育過程中,常因遭到各種自然災害而造成損失,病蟲害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時有效地防治經濟林病蟲害,保證樹體健壯,是取得好的效益的關鍵。
2.2病蟲害防治的必要性
實踐中,群眾防蟲防病,多有盲目性。一是有蟲有病不認識,病蟲混淆;二是不對癥用藥,人家噴藥咱噴藥,不知防的何蟲何病,防治目的不明確。因此,有必要加強經濟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3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林業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
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有所上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更大。
3.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
全縣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25種增加到目前的32種左右。過去危害比較嚴重的楊扇舟蛾、天牛(類)等害蟲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全縣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700m3,直接經濟損失達70多萬元,給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3.3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
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楊尺蠖、楊扇舟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局部地區有的幾乎年年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4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三是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5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辦法
林業蟲害的防治起初是通過在林區噴灑化學藥劑來達到防治林業蟲害的效果。在初始階段,使用很少量的化學藥劑狀況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化學藥劑的防治效果明顯降低,藥劑使用量加大,蟲類產生了抗藥性;后來人們嘗試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來防治森林的蟲害。物理防治的方法有熱處理、機械阻隔、射線等。生物防治方法是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以激素治蟲等。以蟲治蟲是利用天敵昆蟲或有益螨類控制害蟲;以菌治蟲就是利用害蟲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蟲,能使昆蟲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細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體、原生動物及線蟲等;以鳥治蟲就是利用鳥類控制害蟲。不同的病蟲害其發生發展規律不同,因而其防治方法和時間各異。就對一種病蟲害來說。受環境、氣候等條件的影響防治時間上也有差異。這里不單獨講某種病蟲害的防治辦法,而是以時間為順序,就經濟林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方法作以介紹。
5.1冬防
時間在上年11月底到本年2月底,病蟲害休眠、越冬時期。冬季的病蟲害不再危害樹體,但越冬基數對來年的發生程度影響很大,且冬季是病蟲害休眠和越冬時期,病蟲害多鉆入樹皮、樹洞、土壤或果園樹下的枯草中,不活動,也較集中,容易消滅;樹體休眠,抗性強,可用高濃度的藥液。因此,通過修枝、刮皮、深翻、清園等措施,可降低來年的病蟲基數,起到預防病蟲害發生的作用。剪枝,剪除樹體上的病蟲枝,集中燒毀,降低越冬蟲數;刮皮,主要是刮除老樹皮、粗樹皮,破壞病蟲害越冬場所;深翻,在封冬之前或早春,對全園進行深翻、深犁,可翻出在樹冠下越冬病蟲害,使其凍死或被鳥、禽啄食。清園,枯枝落葉、雜草、爛果等是一些病蟲害越冬場所。
5.2春防
3月上旬到4月上旬,病蟲害蘇醒、活動期。樹干涂毒環、涂白,殺死上樹害蟲。土壤藥劑處理,殺死出土蟲害。
5.3夏秋防治
4月中旬到10月底,是病蟲害發生、危害、猖獗期。
6病蟲害防治應注意的問題
(1)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的方針,堅持全年管理,把人工防治與藥劑防治、生物防治、林業防治等方法相結合,以減輕,避免病蟲的危害,確保經濟林樹勢健壯。
(2)病蟲害化防治應及時,準確、有效、有法、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應做到對癥下藥,農藥的種類很多,各種農藥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圍和防治對象,只有準確地掌握防治對象,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有時,在同一時期會有幾種害蟲同時發生,這就要以發生數量最多、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害蟲作為主要防治對象,選用能兼治其它害蟲的藥劑。如在防治蚜蟲時,常伴有桔潛跳甲、蚧殼蟲等,防治時,要選用既能防治蚜蟲,又能兼治伴生害蟲的農藥品種;適時用藥,一般防治病害時,應在病害發生初期未流行之前進行,防治蟲害時,應掌握在幼蟲幼齡期進行;適量用藥,藥量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把病蟲的危害控制在不致于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或使病蟲害造成的損失低于經濟上允許的范圍之內,盡可能減少農藥的用量;適法用藥,合理采用噴粉、噴霧、涂抹、根施等,對的病蟲,在樹上的危害期采用噴粉或噴霧;對土壤越冬的蟲害,在出土期則選用根基部撒施;對于隱蔽性害蟲,采用涂抹法;適位用藥,病蟲害在不同的時期,可能防治的部位不同。
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2
關鍵詞 洛南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421(2012)02—256—01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洛南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防治技術手段和成效有所提高,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為此,筆者就洛南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問題
1.1受害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加大
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不斷增加,特別是單一純林樹種的增加,使病蟲害上升,危害加劇。加上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下降,發生面積擴大,2005年前全縣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約9333hm2,近幾年已上升到1.2萬hm2左右,當前在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使防治難度加大。1.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
目前,全縣發生嚴重并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有些是由外地傳人,特別是危害較重的核桃舉肢蛾、松葉蜂、松針蚧、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控制,局部地區年年發生,造成嚴重損失。全縣每年因林木病蟲害而造成木材減產約9072m3,直接經濟損失達157萬元,給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一定影響。
1.3病蟲害頑固難治,暴發現象時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重的核桃舉肢蛾、松葉蜂、松針蚧、油松球果小卷蛾、云斑天牛等防治表現相當頑固,并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部分害蟲幾乎年年在局部地區暴發。
1.4防治檢疫機構不健全,檢疫工作不能到位一些害蟲的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導致危險性病蟲害控制不力。
1.5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弱
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及交通通訊工具等。
2 對策
2.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避免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各級政府要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計劃和各級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2.2建立健全森防森檢專門機構,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是做好森防森檢工作的關鍵,應固定專職人員從事森防森檢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各鄉鎮、林場必須堅持把病蟲害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以縣級測報點為基礎,鄉鎮、林場重點測報為骨干,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縣而又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
2.3提高森防科技含量,改進病蟲防治措施森防工作離不開科技支撐,針對洛南縣森林病蟲害防治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不相適應的現狀,防治措施需大力改進。①堅持搞生態林業,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②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嚴禁使用甲胺磷、對硫磷、久效磷、氧化樂果、福美砷、林丹、殺蟲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劇毒高殘留農藥,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③大力開展生物防治,如人工招引啄木鳥控制天牛危害。④大力推廣人工防治,如樹盤墾復、樹干涂白、摘拾蟲果、搬剪干枝等簡便易行的人工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⑤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力度,積極研究和探索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并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2.4加強林木檢疫,嚴防危險性病蟲傳入森林植物檢疫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①利用檢查站,加強對運輸森林及其產品車輛的檢疫檢查工作,嚴防帶疫進出縣界。②加強源頭管理,嚴格產地檢疫、城鎮森林及其產品的集貿市場、倉儲加工、銷售單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產單位的管理,堵截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渠道。③來自國外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雖經口岸檢疫機構檢疫,但運至目的地后,當地森檢機構仍要認真復檢,做到萬無一失。
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3
關鍵詞:楊樹;苗木;夏季;管理技術
楊樹具有適應性強、速生豐產、材質優良、易繁殖、耐鹽堿、栽培廣、抗污染能力強、用途廣泛等優點,被廣泛用來固沙,保土,護岸固堤以及荒山造林。但楊樹的病蟲害發生與危害對造林多種楊樹、以幼苗、幼樹受害最重,病葉早落、嫩梢枯頂、造成多頂苗,不符合造林要求,是育楊苗的大敵。隨著林業的開發、生態先行和農田防護林網的建設,楊樹苗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各地興建起許多苗圃、大量培育楊樹苗。對楊樹苗病害管理若跟不上,往往會出現不合格苗,影響楊樹苗的質量和產量。
每年入夏以來,楊樹害蟲危害嚴重,局部地方已經暴發成災,形勢非常嚴峻。害蟲種類增加。往年6、7月份,主要是楊樹食葉害蟲危害,蟲種較單一,現在又出現了二尾舟蛾、柳藍葉甲等新蟲種。二是蟲口密度高,蔓延速度快。近年害蟲來勢較猛,蟲口密度和有蟲株率均較罕見。發生面積廣,容易在局部地區暴發成災。造成害蟲大發生的原因:一是氣候異常所致。今年的高溫高濕氣候給食葉害蟲提供了適宜的繁殖條件。二是楊樹害蟲世代重疊,繁衍速度快,現有的防治器械、防治能力還不能完全控制其嚴重發生局面;防治組織困難,防治效率不高。由于林主過于分散,難以組織統一防治,往往是此防彼不防,東防西起,導致蟲情擴散蔓延。具體詳細情況是:
1.現狀
長期以來,楊樹一直是我省植樹造林的主要樹種,占很大面積的,大面積純林,極易爆發蟲災。因此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都很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每年防治率一般還是很穩定。全縣推廣塑料薄膜帶阻隔蚧類等害蟲、樹干注射防治楊舟蛾等害蟲、利用灌水、截干等措施減輕潰瘍病的危害等,全縣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生態、經濟等原因,其病蟲害沒有得到更有效的遏制。近年來楊樹病蟲害呈蔓延擴散態勢,吃花甚至吃光屢有發生,形勢十分嚴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原因
①樹種單一,林相單純,近年來每年楊樹栽植數占當年造林總株數的8xxxx以上。大面積純林高速發展,樹種單一,難以形成一個穩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能發揮自身潛能抵御病蟲害的為害,一旦發生病蟲害,就極易爆發成災。
②管理粗放,樹勢衰弱,容易孳生病蟲。一些經營者不顧“三分栽、七分管”的技術要求,不能及時加強撫育管理,做到合理修枝、追肥等,造成樹勢較弱,病蟲加重。
③部分經營者防治工作重視不夠。楊樹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來得慢,特別是病蟲害防治,往往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常使病蟲害防治工作擺不上應有的位置,除非病蟲害嚴重到相當程度時才引起重視,而此時適期已過,防治起來相當困難,甚至難以奏效。
④病蟲害防治管理薄弱。全縣所有的農技服務中心都有一名林業技術人員,但基礎條件薄弱,跟不上防治工作發展需要。
⑤防治資金嚴重短缺。每年幾乎沒有病蟲害防治專項經費,一旦發生病蟲害,四處告急,延誤時機,影響了防治效果。另外“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難以落實,尚待時日。
3.防治建議
楊樹病蟲害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必須有自上而下比較全的組織機構和一套科學的技術措施,且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并在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保證,在此基礎上,重點解決好以下問題:
3.1 科學造林,提高林木的抗災能力。要積極引進抗病蟲優良楊樹新品種;建立無檢疫對象苗圃;加強檢疫,禁止使用帶有危險性病蟲害的種苗進行種苗或造林;造林時要注意品種合理搭配,設置鄉土樹種組成病蟲隔離帶;加強幼齡林和中齡林的撫育管護,及時間伐,合理修枝,增強其抗病蟲能力,變被動防治為主動預防,逐步控制病蟲害。
3.2 搞好測報,認真做好病蟲監測。我們要重點抓好監測和預報工作,定期全縣病蟲短期、中期預報,為及時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據。鄉站在做好本地病蟲害監測預報的同時,一方面做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另一方面要積極配合縣站做好指導工作。
3.3 合理用藥,實行聯防聯治。認真篩選,應用高效低毒農藥,進一步強化環境意識,逐步提高生物防治的比例。建立病蟲害防治專業隊伍,實行群防群治,聯防聯治,提高防治效果。
3.4 拓寬渠道,建立病蟲害防治資金。要執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和“誰收益,誰出錢”的合理負擔原則,建立病蟲害防治資金,以便及時做好防治工作,真正做到有蟲不成災
4.對楊樹病蟲害的工作進行科學管理與落實
4.1 強化責任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的社會公益性救災活動,關系到林業建設成果的安危,直接影響到全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各林業部門都要成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把該項工作納入日程,擺上位置,加強領導,明確任務,狠抓落實。各有林單位及林權所有者要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與,聯防聯治,確保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4.2 加大宣傳力度。要采取多種方式,大力宣傳《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大意義,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廣大群眾和林權所有者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認識,為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4.3 廣泛籌措資金。在積極爭取國家、省森林病蟲害防治項目和資金的同時,市政府將進一步增加森林病蟲害防治資金投入,對森林病蟲害嚴重區域進行重點治理。各縣、區和各有林單位也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要發動和組織群眾,調動群眾參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加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人力投入,保證防治工作順利進行。
4.4 加強檢查督促。各縣、區和各有林單位要按照全市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方案認真開展防治工作,確保防治工作統一標準、統一時間進行,能夠在最佳防治期內完成。苗木檢疫工作必須在春季造林前全部完成,杜絕病蟲苗和不合格苗木用于造林。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要加強技術指導、檢查和督促,對不按照有關規定開展防治工作并造成損失的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4
一、當前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1970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79萬畝,1981年上升到675萬畝,1991年高達1165萬畝。面對這一嚴重態勢,1992年我省開始實行森防目標管理,發生面積逐年減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萬畝。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預測2001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將達到530萬畝。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二)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全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70多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多元,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我省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國內檢疫對象日本松干蚧的適生區。這兩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四)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二、制約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三是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病蟲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僅達到73%),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三、主要對策措施
森林病蟲害直接影響著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一是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四是從保護我國及我省的生態安全提高國際聲譽的高度來認識。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加入wto在即,為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提高貿易信譽,減少經濟損失,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的治理和檢疫工作,以保護我國及我省的生態安全。需要強調的是,森林病蟲害不僅具有水災、火災那樣的危害性和損失性,而且具有災害的特點及防治上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為此,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和各級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
(二)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從發展看,全省要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以省、市重點測報點為骨干,以縣級測報點為基礎,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省的、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不僅要能夠及時掌握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我省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提供依據。同時,要通過對主要森林病蟲害的一般調查和系統觀測,不斷積累基礎資料,建立起數據庫,用高新技術和監測處理系統開展監測與預報工作。當前,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省市重點測報點的儀器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達到儀器設備現代化、技術先進、管理規范,使監測和測報能力能夠適應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進防治手段。森防工作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針對我省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不相適應的現狀,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進。一是堅持搞生態林業。在保護好現有林的基礎上,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過程),加強早期預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增強林分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二是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對硫磷、久效磷、氧化樂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殺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殺蟲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劇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微農藥(bt乳劑和病毒等)、仿生農藥(滅幼脲)、動物源農藥(昆蟲素等)、植物性農藥(苦楝素、茴蒿素、煙堿等)、礦物性農藥
(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礦物油乳劑等),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發展生物防治。我省位于京津周圍,環境保護具有特殊的意義,防治技術和規模都應有一個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腫腿蜂防治雙條杉天牛和青楊天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蟲,利用周氏嚙小蜂控制美國白蛾,利用核型多角體病毒控制落葉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鳥控制天牛以及利用bt、病毒和仿生農藥滅幼脲等防治美國白蛾、松毛蟲等都有廣闊的前景,應加大推廣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力度,研究和探討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并在生產上推廣,積極推廣利用飛機防治食葉害蟲技術和3wf—3s噴霧噴粉機、6hz—2020a手壓樹干注射器、6hy—25系列噴煙機等新藥械及引誘劑、誘蟲燈、遙感對松毛蟲、美國白蛾、小蠹蟲類等監測技術。
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5
關鍵詞:森林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綜合治理
前言:近年來,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面積逐漸擴大,病蟲害嚴重危害了我國森林的健康,嚴重破壞了森林生態平衡,嚴重阻礙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到森林病蟲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下面我們就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方法進行探討,提高其工作效率,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1.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種類繁多,并具有其各自的局限性,甚至會引起一定的不良反應,所以森林病蟲害不宜依靠單一的方法進行治理。國際蟲害防治權威對病蟲害的治理做出以下總結: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是對森林病蟲害的一種預防與控制,它可以避免防治工作中產生不必要的苗盾,并對其加以調節,使其保持在生態平衡的允許下。
2.堅持病蟲害的治理原則
從生態的角度來看,計劃性的進行森林的生產和栽植、養護管理,并加以技術應用,保證了生態平衡,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預防了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它是一個控制病蟲的森林系統工程。將自然與人為防治手段緊密結合,才能使病蟲害工作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3.害綜合治理方案
3.1做好森林種植的城市規劃
進行合理的森林種植的城市規劃,放眼全局,從長遠利益出發,對種植的植物品種進行合理配置,使其保證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美化城市建設。根據當地常見的病蟲種類,盡量少種植病蟲喜食的植物,多種植防病蟲的植物加強對其的規劃性,破壞病蟲寄生條件,達到從根本上對病蟲害防治目的。
3.2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的建設
加強我國病蟲害防治體系的建設,有效預防有害生物侵入森林,破壞生態平衡。近年來,我國林業遭到外來有害生物的嚴重侵害,這嚴重危害了我國林業的發展。相關部門要提高重視,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做好海關檢查、商品檢查和森林與木材檢查,相互協調,將一切安全隱患排出在外。林業部門應切實做好每年的森林疫情普查工作,常年進行森林病蟲害監測,適時適當地開展森林病蟲害調查工作。一經發現外來有害生物與病死的樹木,及時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并承諾過檢驗檢疫。
3.3加強植物抗逆能力與養護管理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病蟲害的發生與侵害,因此加強森林的養護與抗逆能力有助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的進行。對長勢不好的植物及時實施澆水、施肥和鋤草松土等養護工作,份利于增強森林樹木的抗病蟲能力,并在冬季植物休眠將染病蟲的枝條進行修剪。該措施有利于樹木的養分調節,杜絕樹木病源和蟲源,保持森林的同分和透光性,促進樹木生長,破壞病蟲害繁衍、過冬的條件。
3.4廣泛應用各種無公害的病蟲防治技術
開展森林生物防治工作,利用自然界的食物鏈關系,對病蟲害展開長久的防治工作,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病蟲害的防治具有顯著成效。一旦病蟲的天敵在森林中建立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自行的控制害蟲的增長,這種效果是化學藥劑無法取代的。在許多發達國家生物防治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推廣,效果顯著。許多生產銷售森林害蟲天敵產品的公司成立壯大,森林生物防治逐漸轉變為產業化發展。
在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中選用生物農藥消滅病蟲害,保證在不傷害害蟲天敵的情況下,消滅病蟲害,減少對人畜的危害,盡量將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降至最低。生物農藥的持久性較長,對病蟲害的控制效果相對較好。如果利用生物藥劑來完成對病蟲害的控制,它僅需每年噴兩次,而利用化學農藥則需要進行更多次的噴灑,造成較大程度上的環境污染,不易于經常使用,并且化學農藥是進行無差別消滅的,在消滅害蟲的同時也殺害了害蟲天敵,而生物農藥則不會發生這種現象。花保和煙滲堿等事近年來的首選農藥。
合理進行農藥噴灑,化學藥劑只需在緊急情況下使用,并且在選擇化學農藥時,最好選擇具有針對性、污染小、低毒的化學藥劑,盡量避免使用針對面較廣的化學農藥,不要經常使用一種農藥,,防止害蟲產生化學抗藥性。最好采用涂莖、注射、根施的方法進行藥劑使用,將環境污染盡量降低。
保證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的資金投入,穩定森林病蟲害預防隊伍。各級的森林檢疫防治站的重要職責是進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定期對森林病蟲害的檢測情況進行分析上報、對森林植物進行病蟲害檢疫,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森林檢疫站肩負著我國的國土生態安全與生態建設成果這一長期重要的歷史使命。因此,森林防治隊伍的建設非常重要,各級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視并不斷加強森林防治隊伍的建設,保證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加強森林治理也要加大資金投入,促進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
結束語:
由于近年來我國林業病蟲害頻頻發生,給我國的林業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為此我國已將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工作納入林業工作重點,加強我國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不僅有助于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控制,維持森林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實現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意義,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林業發展建設,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工作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剛, 劉海新, 羅洪, 涂小強. 城市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J]. 中國園藝文摘, 2010, (12)
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6
[關鍵詞]:林業生態;栽培管理;技術分析
引言
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配合種植一些農業作物,不僅能夠修復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同時也能提高產業水平,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林下產業發展是促進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發展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林下產業的栽培技術的管理,對各個產業種植過程中應該注重的問題進行研究,從而使得林業種植過程中的經濟效益得到提升。
1、林業生態模式發展的意義及栽培管理技術應用重要性
1.1林業生態模式發展的意義分析
為能對我國的林業發展進一步促進,就要充分注重林業生態模式的科學發展,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下,各個行業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大環境的影響變化對林業的發展也有著影響,為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就要注重林業生態模式的良好發展。通過對林業生態模式下的栽培管理力度進行加強,就要能在林業栽培技術上進行創新應用。林業產業的發展優劣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緊密聯系,通過林業的良好發展就能有助于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也能對我國額生態狀態改善有著積極意義,所以在當前的發展中就要充分注重林業生態模式的良好發展。
1.2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技術應用重要性分析
林業生態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技術加以科學應用,就能促進林業生態模式的優化。我國的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的支持是離不開的,我國作為材料加工大國,在林業資源方面的支持就要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在基礎原材料的提供方面要加強。林業生態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就要能和林業產業的實際發展相結合,只有在基礎層面得到了加強,才能保障林業生態的良好發展。在林業栽培管理過程中,只有在技術層面得到了加強,才能真正為林業生態模式的良好作用發揮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2、林業生態模式下產業栽培技術管理
2.1林木栽培、種植管理技術
林木栽培、種植管理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借助優良的造林樹種進行合理的選擇,并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分配。在進行林木栽培、種植管理技術操作時,首先要合理的選擇苗木之間的距離,當距離選擇好以后,需要再進行挖坑處理,并在每個坑內進行施肥。當苗木種植完畢以后,需要進行三次澆水處理。第一次澆水是在苗木定植完畢以后,當第一次澆水完畢以后,應及時對苗木進行涂白處理。當第一次澆水完畢以后,需要在十天之后進行第二輪澆水。在夏季來臨之前進行第三次澆水處理。為了保證苗木的生長環境,需要每一年都要對,進而保證土壤中的大量的營養物質都被苗木所吸收,進而保證苗木的茁壯成長。除此之外,為了保證苗木的成活率,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御措施。
2.2復合式林業生態經營模式中的栽培管理技術
在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過程中,復合型林業生態經營模式是一種重要的模式,比如核桃樹的種植,就是改善經濟環境、提高經濟水平的一種重要作物。核桃喜光,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核桃的產量和質量相對都比較高一些。同時,核桃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強,適應多種土壤生長,喜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喜水、肥,對水肥要求不嚴,落葉后至發芽前不宜剪枝,易產生傷流。由于核桃的耐受性較好,因此在很多地區都可以進行核桃種植,核桃喜歡石灰性土壤,常見于山區河谷兩旁土層深厚的地方。在種植的過程中,要合理地選苗,加強核桃的土、肥、水管理技術的研究,從而使得核桃種植水平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對于糧食作物的種植,應該要注意空間利用的問題,由于核桃樹、棗樹等樹種較高,所以為了充分地利用林業空間,應該要選擇一些比較低矮的糧食作物進行套種,比如花生、土豆、地瓜等,都可以配合高大的樹木進行種植,使得核桃、棗樹與其他的糧食作物之間可以拉開一定的距離,實現復合型生態種植。
2.3林業病蟲害具體防治措施
病蟲害防治技術,運用培育管理技術,通常情況下林業中出現大面積病蟲害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培育管理工作,因此要強化工作力度,及時發現病蟲害問題做好預警工作,及早展開病蟲害治理,直接扼殺掉萌芽狀態的病蟲害;其次利用物理機械法防治,物理防理方法指的是利用溫度、激光及紅外線等滿足病蟲害防治,相關專家多年研究,當上述某項因素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這種方法主要用在病蟲害開始階段,與預警機制相互配合展開防治;最后利用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利用病蟲害的天敵達成目的,也就是合理利用生物鏈關系調節林業病蟲的組成結構,每類病蟲都有天敵,利用這種關系可以實現病蟲害的有效預防。同樣還可以應用微生物防治技術,充分利用真菌或細菌等防治病蟲害;做好檢疫監測工作。封鎖需要進行植物檢疫的地區,種子與苗木繁殖材料時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的重視程度,護林工作人員加強林業資源的病蟲害調查監測,并形成一定制度,及時發現潛在問題;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強化業務培訓,詳細了解并掌握病蟲害知識,把握發病規律與特征,為監測預報工作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提高防治技術水平。如何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科學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從2方面入手:強化全面監察預測病蟲害,制定詳細的監測時間、監測內容及監測區域;提高病蟲害防治力度,與現代森林防護治理技術相結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2.4保障林業栽培的整體性
林業能夠給社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在林業的栽培中,不要只顧著眼前的利益,要將目光放長遠,只有這樣才能使林業發展的道路越來越好。在進行栽培種植樹木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自身對栽培樹木的需求,再結合樹木的特點和屬性,從而來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進而能夠保證一些樹木被砍伐利用之后,還能夠有效銜接,從而能夠使林業資源合理的共存和生長。
Y語
林業栽培過程中病蟲害不可避免,但可以通過推廣鄉土樹種、完善規章制度防治等做好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當病蟲害發生后,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及時治療,最大程度降低病蟲害對林業的影響,降低損失。本文中筆者結合實際經驗,針對常見病蟲害,給出具體的防治措施,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