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文1

“選題指導”作為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起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觀察與思考,討論并交流,逐步發現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就問題的價值性、可行性、科學性、創新性等進一步分析后,用符合學術規范的形式將其表述為研究課題的活動。下面,我們就以2015年江蘇省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比一等獎項目“走近天文學――中學天文相關研究課題選題指導”為例,來談談“選題指導”課的操作流程(圖1)。

一、創設情境,感性認知

當前,天文并未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進入高中學段的課程體系,而是分散在地理、物理等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在許多學校,與天文相關的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都是由地理教師負責。雖然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一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探討與天文相關的原理和知識,但幾乎沒有學校將選修一選為學生用教材,學生僅僅是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節簡單接觸過“宇宙”“天體”“天體系統”等概念。

基于上述學校教育的實際,同時考慮到日益嚴重的城市光污染對星空的蠶食,可以認為學生對天文既缺乏感性認識,也沒有一定的理性認知。教師應圍繞“天文”主題,針對性地收集資料,通過生動、形象的圖文或視頻資料在有限的常規教室空間中營造出濃濃的“天文”情境,引導學生沉浸其中。若能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現場調查與談話互動,將有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情感鋪墊。

1.師生活動。

播放一段精選的“天文延時攝影”

視頻,讓學生隨著攝像師的鏡頭領略四季星空的斗轉星移;然后現場調查“有多少人從小夢想過要在夜空下認星星”,又“有多少人曾經真的去過野外,認真地觀察過一次星星”。

2.設計意圖。

通過視頻欣賞,引入本節“選題指導”課的主題――走近天文學,實現課題聚焦的目的;同時,通過互動調查,發出“有多少人從小夢想過要在夜空下認星星,長大后卻只能在動物園里看猩猩”的感慨,道出了學生的夢想與現實的無奈,營造了鼓勵實踐,實現夢想的情感氛圍。

二、頭腦風暴,理性辨析

通過視頻賞析與調查互動,學生對“天文”已經形成了初步印象。不過這印象十分籠統,學生只是恍惚覺得星空很美,覺得從來沒有觀察過星星的自己很遺憾,但到底“天文”是什么、有什么,學生并沒有一些具體的認識。

為便于后續問題的發現與提出,迫切需要進一步拉近天文與學生的距離。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集全體學生之智慧,理性思考,羅列、整理天文內涵下的具體研究方向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步。

1.師生活動。

展示兩張不同地區的星空照片,其一是2011年第十屆伊朗梅西耶馬拉松活動(業余天好者群體中流行的一種觀測比賽,即在一個晚上觀測盡可能多的梅西耶天體,梅西耶天體指由18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所編的《星云星團表》中列出的110個深空天體)拍攝的照片(見圖2),星河燦爛;另一張為江蘇鎮江(2015年江蘇省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比活動舉辦地)的星空照片,滿目光害。通過兩張照片強烈的視覺對比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活動。請學生談談“提到天文,你會想到什么”。與學生一同整理頭腦風暴中產生的話題,如太陽、月球、小行星與彗星、流星雨、望遠鏡、光污染、宇宙飛船、外星生物、恒星與星座、深空天體、天文攝影等,并將上述話題寫在黑板上,作為下一步課題組思考和組建研究性學習項目課題的方向。

2.設計意圖。

鑒于天文對于大多數學校、大多數中學生來說是一個較為陌生的話題,通過頭腦風暴的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集大家的智慧產生多個與天文有關的話題,從而為進一步分方向開展課題組組建工作奠定基礎。

三、綜合權衡,小組組建

為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推進,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需要引導學生綜合權衡“個人興趣愛好”“團隊伙伴情況”“課題組的前景預測”等多方面因素,團結志同道合者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并以自薦、推薦、內部協商一致的原則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

1.師生活動。

請學生綜合權衡課題組組建所需考慮的各方面影響因素,以自愿為前提,選擇研究方向(如太陽、月球),完成組建課題組工作。然后彼此協商,揚長避短,確定組員分工,如組長、記錄員、發言人、調查員等。

2.設計意圖。

通過課題組組建活動,引導學生掌握綜合權衡組建課題組的方法,如考慮個人興趣愛好、團隊伙伴情況、課題組的前景預測等。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發現并發揚自己的長處,成為團隊中有價值的一員。如組長作為總負責,需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有一定的威信;記錄員作為材料總負責,需要勤快、心思細膩、書寫整潔大方;發言人作為對外宣傳總負責,需要大膽、大聲、大氣,思維清晰流暢;調查員作為操作總負責,需要有較強的實踐活動能力。

四、觀察發現,問題提出

所謂問題,其實是客觀事物間的矛盾在人腦中的反映。天文看似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十分遙遠,但其實太陽、月球這些生活中熟悉的天體也好,宇宙飛船、外星生物等幾乎只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的事物也罷,或者光污染、深空天體這些連概念都十分模糊的話題,都是在潛意識中存在,并能經聯想或推理想到的。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天文”的情境中,聯系生活、聯系學習,大膽地進行聯想,充分地展開討論,將內心深處的那些疑惑用語言表達出來,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問題。

1.師生活動。

請學生首先圍繞小組的研究方向,展開聯想,開展討論,產生3~5個問題,由記錄員記錄在導學案上;然后在小組內部進行自我判斷(科學性、可行性、價值性等),聚焦1~2個問題,請記錄員將問題寫在磁貼的糙面上,然后將磁貼貼到黑板上。最后,請學生談談是怎么想到這些問題的(問題提出的背景)。

2.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由易到難,逐步聚焦。實現兩個目的:讓學生了解到問題來源的多樣性,比如經實踐活動發現問題,從書籍、報刊發現問題,從社會熱點話題發現問題,并產生觀察生活、及時記錄與反思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如是否有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研究方法是否準確(科學性),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是否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價值性),是否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可行性),是否在研究內容、方法或成果上有獨到之處(創新性),去偽存真,精選價值較高的問題來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五、科學規范,課題表述

課題的表述必須準確界定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從而為研究實踐指明重點和方向。課題的表述應簡潔明了,讓人立刻就能了解研究的相關必要信息。如“鎮江市飲用水市場的調查研究”一題中,研究對象是“鎮江市”,研究內容是“飲用水市場”,研究方法是“調查研究”。當然,根據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對象和內容的不同,以及研究要求的不同,課題在表述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上述三要素的運用可以根據實情靈活變通。

1.師生活動。

展示往屆學生曾經開展過的課題名稱,請學生評價其在表述上與自己提出的問題有何不同,并總結課題名稱的一般表達形式。接著,在小組討論中將自己的問題轉化為規范的課題名稱,由記錄員將題目寫在白紙上,并將白紙貼到黑板上。最后,由不同組別的組長展開自評或互評。

2.設計意圖。

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難點在交流、質疑和討論中得到突破。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掌握課題名稱表述的一般規范,如常見形式: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鎮江市飲用水市場的調查研究;……對……的影響分析:網絡文學對現代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的設計:校園用噪聲監測顯示系統的設計。

六、范例指導,活動實踐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在“課題表述”環節已基本完結,教學目標也已一一達成。在一番緊張、激烈的“課題組組建”“發現并提出問題”“將問題表述為課題”任務之后,學生的情緒已達到高點,充滿了將自己的課題付諸實踐的意愿。不過,學生對課題研究后續步驟和工作還缺乏相應的了解,處于盲目之中。

此時,若能以范例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往屆學生的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研究實踐活動照片、研究報告與、后續研究方向等,并對未來學生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難以及實踐活動中如何進行記錄和反思等進行有效指導,將會對學生進一步的實踐活動產生極其重要的正面示范作用。

1.師生活動。

教師展示往屆學生開展的“無錫市城市夜空光度測量研究(圖3)”“太陽黑子與地球環境響應研究”兩個課題(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15年全國研究性學習立項課題)的開題報告,分享學長們課題研究的背景、要解決的問題、選題的意義,弄清楚核心概念的界定、相關研究現狀的分析、參考文獻的查找,明確研究目標、內容、假設、研究思路、研究計劃等,并配以豐富的圖片資料,的期刊信息等,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

2.設計意圖。

通過對成功案例的學習,帶領學生了解課題研究的完整過程,促使其進一步深刻領會選題的意義,并明確課題組成立之后,還有哪些工作需要依次展開,比如研究計劃的制訂、開題報告的撰寫、實踐活動的開展、研究論文的撰寫、后續研究方向的調

整等。

七、總結反思,情感升華

在上述所有任務全部完成后,要及時組織學生開展總結和反思。并借此契機,再次強調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強調選題的好壞對研究的進程及成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1.師生活動。

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與體會(比如學到了什么,或者說上完這節課我有哪些想法,或者覺得以后應該怎樣去做……)。之后由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如綜合權衡組建課題組的影響因素,如何提出問題,選題的一般步驟,課題題目表述的常見形式等。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文2

關鍵詞 初中科學 課堂 練習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Practice Design Study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Practice

FANG Zhengjian

(Hangzhou Greentown Yuhua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Classroom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exercises design directly impact on students' knowledge mastery and students' learning. The author on the cause of the error in the student test statistics, put forward five effective practice design patterns and experimental way to verify whether the practice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s and practic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exercise; design

1 現狀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課堂練習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課堂練習設計的質量就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實際課堂中,老師把某道題講了好幾遍,但學生在課后練習或測試中還是做錯。那么什么原因使學生做錯呢?為了找出學生練習或測試中出錯的原因,隨機抽取初一和初三學生共978人的12851題次錯題的錯誤原因進行統計。

從統計結果來看,學生做錯題的主要原因是概念不清、記憶不深和看錯,三項合計達56%。

“看錯”在失分中排第三位比例高達14.2%,看上去是學生粗心引起的,實際上是因為對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引起的。另外“知識點完全不懂”、“回答不全或步驟不到位”和“看不懂題意”很大程度上也跟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關系。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呢?為了找出其原因,做了調查,在一堂課結束后有89.4%的同學表示課堂上已經聽懂,但自己做練習的時候就不會做或做錯。但實際上,從聽懂到會做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即感知、比較、聯想、概括、抽象和升華的過程。

因此,在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和注重學生的建構過程以及記憶的轉化條件,實實在在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2 提高初中科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五種練習形式

為了進一步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深入探討并概括出了以下五種設計有效練習的形式:

2.1 比較練習

比較練習是將兩個相近、相似、相反或容易混淆的原理、概念設計練習后同時呈現出來,兩個原理或概念可以在同一練習中呈現,也可以在不同練習中呈現,但必須同時呈現。然后可以通過討論交流等形式加深學生理解,串聯相關知識,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學生還可在比較中進行篩選和吸收,將知識內化。例如:

練習1:研制抗非典藥品的過程:將非典病人的SARS病毒滅活(殺死)后注入馬體內,使馬體內產生SARS病毒的抗體。這一免疫反應和所用的SARS病毒分別是 ( )

A.特異性免疫、抗原 B.特異性免疫、抗體

C.非特異性免疫、抗原 D.非特異性免疫、抗體

練習2: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可以預防小兒麻痹癥,這種免疫屬于( )

① 特異性免疫;②非特異性免疫;③自然免疫; ④人工免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以上兩題對比的練習高度的概括了一節內容的主要知識點,并把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都放在了一起,可以讓學生對相近、相關的知識點比較后而內化。

2.2 遞進式練習

遞進式練習是指各練習題之間的關系環環相扣、逐層深入,前一題(或前一問)是后一題(或后一問)的基礎,最后來達到深入理解一個概念、一個原理的目的。遞進式練習的好處主要可以解決差異顯著的學生的概念的理解問題。例如:

練習1: 定量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最簡單方法是( )

A.用紫色石蕊試液 B.用紅色石蕊試紙

C.用藍色石蕊試紙 D.用pH試紙

練習2:在測定雨水的pH值時,應用____蘸取待測溶液滴在____上,顯示的顏色與 ____進行比較。

練習3:某同學在用pH試紙測定某酸性溶液的pH值時,先用水濕潤試紙,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這樣測得的pH值將比真實值( )

A.偏大 B.偏小 C.一樣 D.無法確定

以上練習從知道到會用,再到深化;從練習目的出發,細化要求,層層遞進,符合人的認知規律,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2.3 變式練習

變式練習是對科學概念、原理、性質、應用以及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作出有效的變化,使其條件或形式發生變化,而本質特征卻不變,恰當合理的變式能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情趣,并能讓學生舉一反三。

例如:

練習1.已知鋁的比熱比銅大,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熱量以后相互接觸,則( )

A.溫度從鋁塊傳遞到銅塊 B.溫度從銅塊傳遞到鋁塊

C.熱量從鋁塊傳遞到銅塊 D.熱量從銅塊傳遞到鋁塊

練習2.已知鋁的比熱比銅大,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鋁塊和銅塊,放出相同熱量以后相互接觸,則( )

A.溫度從鋁塊傳遞到銅塊 B.溫度從銅塊傳遞到鋁塊

C.熱量從鋁塊傳遞到銅塊 D.熱量從銅塊傳遞到鋁塊

練習3. 已知鋁的比熱比銅大,質量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熱量以后相互接觸,則( )

A.熱量從鋁塊傳遞到銅塊 B.熱量從銅塊傳遞到鋁塊

C.熱量不會互相傳遞 D.無法判斷

練習4.討論:初溫相同的兩物體甲和乙,吸收相同熱量后相互接觸后不發生熱傳遞,甲和乙兩物體的比熱誰比較大?

這一組變式針對這個知識點除了變量之間的變式以外,最好的是練習3,在缺少條件的情況下讓學生練習,更能加深學生對熱量公式和比熱概念的理解,練習4的討論放在這里恰到好處,起到了鞏固和加深學生記憶的效果。

2.4 發散型練習

發散型練習是指針對某一知識點,從概念、原理、性質或應用等已有的信息出發,盡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展,不受已知的或現存的方法、規則和范疇的約束,并且從這種擴散、輻射和求異中練習。發散型練習應該是多向的、立體的和開放型 。這種練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和處理知識和問題,打破“章”或“塊”的局限,做到能上掛下聯,多層面、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知識和問題這種對知識和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僅能使孤零零的知識點串接起來,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從而在一個較寬的視野中理解各個知識點的作用和聯系,而且也會形成一種開放靈活的思維能力,從而使記憶、理解和應用三位一體。

例如:圖1中A和C代表血管,B可以代表人體的很多部位:

(1)如果B為臀大肌內的毛細血管網,那么在B處進行物質交換時,血紅蛋白質與氧____,C內流動的是____血。

(2)如果B為小腸周圍的毛細血管,那么C中____含量明顯增加。

(3)如果B為腎臟,A血管是____C血管是____,C中____含量明顯減少。

(4)如果B為腎小球的毛細血管網,那么在A、C內流動的都是____血。

(5)如果B為腎小管的毛細血管網,那么A血管是____。

(6)如果在進食后,血液流過B處血糖含量下降,而在饑餓時,血液流過B處血糖含量又會上升,那么B處指的是____處的毛細血管。

以上例題發而不散,緊緊圍繞一個圖對人體上各不同功能的器官中的血液成分變化融合在一道題中,能夠全面的鞏固對循環系統的深入了解。如果是復習,這個圖可以作為一個專題來練習,可加入某些化學反應裝置如洗氣瓶、其他除雜裝置,還有如冷凝管、蒸餾器、用電器以及各種轉換器等等所有有輸入輸出的裝置。這種練習的設計符合《初中科學課程標準》理念,內容超越學科的界限,體現各學科領域知識的相互滲透和聯系整合。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科學,建立開放型的知識結構,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學習能力的發展。

2.5 組織結構式練習

組織結構式練習是為了掌握某一科學概念、原理或綜合技能,先設計與這些概念、原理或技能有關的已學知識的練習,在相關練習的基礎上再設計新概念、原理或綜合技能的練習。組織結構式練習特別適合學新知識時需要用到較早時間學到的舊知識的教學。主要的好處就是在復習已學過的知識點并將它們連起來的同時,為解決新知識鋪墊了基礎,既可以使學習保持連續性,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兩部分知識之間邏輯關系。對深刻理解概念、原理,掌握綜合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如圖2所示電路圖:

(1)請在電路圖上標出電流方向并說明電阻R1與滑動變阻器R2的連接方式。

(2)請在圖中標出各電表的“+”、“-”接線柱;電壓表V測的是____的電壓,電流表A1測的是____的電流,電流表A2測的是____的電流。

(3) 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____移動時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

(4) 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A1的示數將____,電流表A2的示數將____,電壓表V的示數將____,

此例題先把電流方向、電路連接、電表連接和使用、滑動變阻器的連接和阻值變化等知識先做了鋪墊,然后解決綜合的第(4)小題。四個小題也正好是此類題的解題思路。所以此題將各知識點聯系起來,并“無意中”教會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3 結論與反思

以上類型的練習在所任教班級(實驗班)實施半年,與其他同層次班級(對照班)比較,取得以下成績(見表1):

表1

其中前測1卷面滿分150分,135分及以上為優秀,是實驗半年前測的;前測2卷面滿分為180分,162分及以上為優秀,是實驗前測的,;后測卷面滿分180分, 162分及以上為優秀,試卷均來源于區教師進修學校并采用區統一網上閱卷。

前測1到前測2過程(即實驗前)中實驗班與對照班沒有明顯差異,前測2到后測過程中實驗班的優秀率顯著提高,而平均分的提高并不明顯。采用這樣的練習設計能提高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記憶的轉化,但對少數理科思維薄弱的學生來說,由于操作時受理科思維較強學生的影響,練習的速度過快等因素,成績反而下降了,造成了兩極分化,這是在以后的實踐中需要不斷改進的。

參考文獻

[1] 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文3

關鍵詞: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3-0049-01

教育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對學科學習具有濃厚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較強的學習動力,積極投入學習過程,為取得優異的學科學習成績創造條件。鑒于此,有學者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互為促進,進入良性循環。”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因此,緊緊圍繞課堂這個教學主陣地,想方設法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中職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得以提高的必然選擇。

一、選用適切內容實施教學

刪減超過中職學生接受能力的知識,揀擇吻合中職生英語水平基礎的知識教學。由于學段相同,且為了方便管理與統一考核(學業水平測試),江蘇省域內的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段(前三年)和三年制中職學段采用了統一的英語教材,即由江蘇省職業學校英語教材編寫組編寫、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指導委員會審定、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教材為兼顧中職和五年制高職學生差異性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教材的編寫不可能完全吻合中職生學習現狀(英語學習基礎和能力),這就使得教師必須結合學業水平測試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取舍,以適應中職學生學習的現狀和需求。不加取舍的話,強行按照教學內容,面面俱到,將使學生疲于應付,挫傷其學習興趣。比如,對中職學生進行定語從句(Attributive Clauses)語法項目的教學,就不宜再進行“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的延伸,讓學生初步了解“限定性定語從句”及who、that、which、where、when等幾個引導詞即可。挖掘利用生產生活中的新現象、新知識對教材中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也可以有效提高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現實生活是英語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盡寶藏,節日風俗、文學藝術、科技發展等都可以成為教師教學中的信手拈來之物。以前囿于詞典更新不及時不敢翻譯使用的新詞匯,借助于互聯網可以很快獲取,如high-speed train(高速鐵路,中國發展水平處于世界前列)、prehistoric powers(洪荒之力,里約奧運會上中國游泳運動員傅園慧用語)等,將這些詞匯和相關知識補充到教學中,既能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對中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

研究表明,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把傳統的靜態的授課(教師講學生聽)變成圖文并茂的動態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中職英語學習效率。許多中職英語教材配備了教學光盤,隨著中職學校多媒體教學設施的裝備和完善,使用多媒體進行中職英語教學已經沒有了技術上的障礙。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經過仔細篩選、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資源”,才能夠促進中職學生的有意義的學習和促進中職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對鳳凰出版社出版的職校教材《英語》(Book Ⅲ)的第四單元Complaint Letter/Letter of Complaint(投訴信/抱怨信)教學之后,教師將主要內容予以呈現后,讓學生把用卡片準備好的A欄的Background(背景)、Problem(問題)、Solution(解決方案)、Closing(結束語)匹配在前面的括號中,從而使學生對英語投訴信/抱怨信的寫作方法和涵蓋內容有了明確和提綱挈領的了解,也可讓學生對文本簡單回顧和重述。運用多媒體實施教學,使得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加靈活,課堂教學容量等得以增加,師生互動模式得以轉變,從而提高了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三、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實施教學

翻轉課堂有別于課堂教學新知識、課后完成作業鞏固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它是指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師事先錄制或者從網上下載獲取的教學微視頻及拓展學習材料,課堂上教師解答學生問題,指導學生訂正作業進而完成知識的內化。很明顯,中職英語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有效延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使學生投入的有效學習時間得到保證;第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翻轉課堂是一種自主學習,學習材料可以反復觀看和使用,這也確保大多數學生能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第三,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而確保學習效果的達成;第四,翻轉課堂模式中,課堂教學時間主要用來解答學生問題,鞏固所學知識。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中職英語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師生、生生交流活動的時間比較充裕,且學生是在知識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課堂上雙邊或者多邊活動,能夠激發和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文4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習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136-03

一、問題的提出

化學課程標準對習題提出的要求是:“有助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調查、咨詢或進行實驗,最終解決化學問題;要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化學教師大多通過經驗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習題的設計,很少有教師從學生的認知風格、知識體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分析,通過設計層次性化學習題是為更精確地實現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實現學生自我主體意識的提高。

二、研究的意義

1.倡導新型習題觀,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傳統的習題觀不再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新課程的習題已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附屬品,而是提高學科意義與應用價值的重要手段。創設新課程標準下實踐性、探索性、自主性、多樣性的習題觀,讓學生在習題解答過程中體驗快樂、辛勞,學生對待習題的態度由此成為了一種生活過程、生活方式,甚至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學生不再把習題作為一種學業負擔,而是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學習需求,甚至是人生需求。

2.形成化學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一般的教師盡管對習題資料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但是從未想過其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教育心理學、化學教學論、化學課程論、化學學習論等這些理論脫節。我們知道,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缺乏目標的。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尋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切入點,指導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使得習題能夠真正服務于學生。

3.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參考。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只是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習題。大多數教師布置的習題多是來源于課本中的習題或相關練習冊中的習題,而對習題沒有進行整合與處理,只是簡單地布置而缺乏設計,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造成做習題的效率低下,沒有發揮習題應有的功能。通過對化學習題進行設計,不只是把習題當做課堂教學補充和強化的途徑,而是將習題作為一種課程資源,為學生發展并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服務。

三、層次性習題的設計和案例評析

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及時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訓練其基本化學技能,培養其基本學科能力,教師要根據不同學業水平的學生認知風格的差異,將層次性習題設計為四種類型——知識技能型、思維開放型、實驗探究型、信息情境型。

1.知識技能型。知識與技能型習題是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技能進行考查、鞏固,題干內容多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呈現。學生僅僅憑聽一次課不能實現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通過多次的強化訓練來完成對知識的強化與應用。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在習題的設計上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分層次進行設計。由于化學的知識內容本身較多且零散,眾多的概念、理論加之元素化合物的知識與實驗,需要教師對習題的功能有全新的認識,指導學生學會整理、歸納、評價、創新,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將所學知識網絡化并構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發展。

案例1:在0.5mol/LNa2SO4中含有Na+的數目為(?搖?搖)個。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對于阿伏伽德羅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只是簡單的題干呈現,沒有設置問題情境,題目內容單一,主要是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從而實現對知識點本身的記憶,沒有更多其他的教學效果,對于學困生來說較為合適,中等生與學優生則覺得較為乏味。對應新課標三維目標來說,這類題只能達到知識與技能的考查,不會涉及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達成,無法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不能達到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相聯系的教學外延目標,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

案例2:①可用于電動汽車的鋁-空氣燃料電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為電解液,鋁合金為負極,空氣電極為正極。下列正確的是( ?搖?搖)。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為電解液時,正極反應都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為電解液時,負極反應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為電解液時,電池在工作過程中,電解液的pH保持不變

D.電池工作時,電子通過外電路從正極流向負極

②可用于電動汽車的鋁-空氣燃料電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為電解液,鋁合金為負極,空氣電極為正極。

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為電解液時,正極反應為 ;以NaOH溶液為電解液時,負極反應為 ;以NaCl溶液為電解液時,負極反應為 ;以NaOH溶液為電解液時,工作過程中pH ;電池工作時,電子通過外電路從 流向 。

這是一道分層次作業,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題型來完成作業。案例①適合學困生,案例②適合學優生。教師在布置書面習題的同時,還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性及探究性習題。比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家庭小實驗,讓學生改進一些實驗裝置,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實現了從知識目標向能力目標的轉化。

2.思維開放型。開放性習題能夠幫助學生沖破思維定式的牢籠,從多層次、多角度嘗試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通過設計開放式習題,拓寬了每位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由于開放性習題的答案可能不止一種,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方式不同,答案也不盡相同。教師讓學生討論、交流,互幫互助,使學生合作能力加強,善于傾聽他人的想法,有效培養了創新型人才。

案例3:工業煉鎂排放大量廢渣,其主要成分是MgCl2、KCl和少量MgO、BaCl2、FeCl3、CuCl2,利用該廢渣生產硫酸鎂和光鹵石的工藝流程圖如圖1所示:

問題1:調pH至7的目的是 。

問題2:調節pH的過程中,MgO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問題3:實驗室進行蒸發濃縮時要用到的硅酸鹽質儀器有 。

教師在講解習題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挖掘流程圖總每一個細節,力爭弄懂每一個問題,無法解答的問題教師可適時點撥、引導,甚至在全班提出共同討論解答。這種方法能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有助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思考,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效果顯著。

通過設置開放性習題,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知識點,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有了提高。習題的選擇應體現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練習開放性習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實驗探究型。這類題目的設計對學生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綜合性強。探究性學習對于轉變學生的被動、機械學習并通過科學探究的方法去積極的建構知識體系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教師在習題的解答過程中,要堅持用探究性原則去啟發、引導學生,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學生獨立思考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過程不僅使抽象的知識更加鮮活、生動,有利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積極地運用科學方法來解決化學問題。

案例4:某種催化劑為鐵的氧化物。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對該催化劑中的鐵元素的價態進行探究:將適量的稀硝酸加入少許樣品中,加熱溶解;取少許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現紅色。一位同學由此得出該催化劑中鐵元素的價態為+3的結論。

(1)請指出結論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2)請完成鐵元素價態的探究:

限選實驗儀器與溶劑:燒杯、玻璃棒、試管、藥匙、酒精燈、滴管、試管夾;3mol/LH2SO4、6mol/LHNO3、3%H2O2、0.01mol/LKMnO4、0.1mol/LKI、20%KSCN、NaOH稀溶液、蒸餾水。

①提出合理假設:假設1: ;

假設2: ;假設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設計方案證明你的假設(不用作答)。③實驗過程:

根據②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按以下表格寫出實驗操作步驟、預期現象與結論。

這是一道鐵元素化合價的探究性習題,難度適中,適合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群體,學困生能夠回答出部分問題,學優生從這道題中能夠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由于探究性習題強調自己主動去學習,學生一旦有動力去探究問題、有興趣去挖掘問題的根源,那么通過自身努力激發和維持學習的熱情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學生在探究問題時能夠充分地發揮主動性,很好地展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地位,體會到自我效能感和成功的滿足感。這種實驗題與探究性試題的組合,能夠考查學生對實驗操作的掌握,對實驗過程的探究和設計也增加了考核要求,這是新課程實施的必然結果。

4.信息情境型。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活中的很多場景為化學提供了豐富的情境,這些情境可以拉近學生與化學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化學的真實之美。在解答這類習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本質,快速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建立解題的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真方法,有效引導化學教學全面落實化學課程目標。

案例5:人們曾采用過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劑,但它們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學家根據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來開發新的致冷劑。

根據現有知識,某些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變化趨勢如下:

(1)氫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_____〉H2O、HF;第三周期SiH2〉PH2〉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H2O H2S;CS2 CO2;

CCl2 CF2 (選填〉、〈或﹦)

(3)然而,這種致冷劑造成了當今的某一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變化趨勢來開發致冷劑的科學思維方法是值得借鑒的。(填寫字母,多選扣分)

①毒性 ②沸點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顏色

(a)①②③ ?搖?搖(b)②④⑤ ?搖?搖(c)②③④

這道題注重化學學科的知識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信息進行篩選、比較,通過對致冷劑性質的閱讀,馬上調用出元素遞變規律的知識來尋找突破口,通過一定的推理,最后將問題解決。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而且用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可以對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進行解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四、結論

本文所提出的習題設計都是圍繞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習題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層次性習題的設計對學生知識的鞏固、思維的發展、能力的培養、科學素養的形成有積極、深遠的影響;對于促進學生主動建構化學知識體系、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秀華.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分層作業設計[J].教育探索,2006,(11):40一41.

[2]吳慎剛.新課程理念下化學習題課的教學策略[J].山東教育,2005,(26):3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考試中心.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標準實驗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6.

[4]劉旭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讀本[M].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

[5]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蔡鐵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教程[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文5

關鍵詞:課堂討論 農村高中 興趣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課堂教學中的“合作、探究”主要是通過“課堂討論”的途徑來實現的。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也不例外,同樣可通過探論、辯論和交流來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和深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尤其對于農村高中普通班來說,更具有挑戰性!因為農村高中普通班學生絕大多數是農業勞動者農民的子女,他們從小生長的環境乃至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環境大都不如城市學生,不論是學習行為習慣,還是知識儲備的功底,相對重點班都差許多。農村所謂“重點班、普通班”主要是通過學習成績來分開的,這無形中給一些學困生心里造成了陰影,他們認為學習差就丟人,別人看不起,心里很自卑,學習也沒有積極性。那么面對這些學生,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如何在課堂上通過討論進行有效的教學,成為很多教師研究的問題。

我從事高中教育已經8年了,這8年來一直帶普通班數學,剛開始主要鉆研教材,后來才意識到光靠熟悉教材不夠,因為你講得再好還是存在很多不聽課的學生,他們聽不懂,沒興趣。所以進行高效課堂迫在眉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數學教學。經過認真考慮,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小組的分配要科學、合理

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這樣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同時活動進度相對統一。考慮因素包括:成績優劣、能力強弱、性格差異等。保持組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有利于對各組學習活動的評價。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生腦子里對于數學留下的所謂枯燥無味的印象,將數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了解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在課堂中要多創設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在他們所熟悉的情境中提煉出一些數學問題。這樣既可以體現數學的本質,又可以讓學生有興趣深入到問題中去尋求答案。其次,教師應適當講些數學史。現在很多教師對于數學的理解就是字面的意思“數學”,他們在課堂上只是緊鑼密鼓地去講授數學課程和習題,對于數學的來源和歷史,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師在課上講些數學的根源和歷史讓學生明白數學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和符號,它的背后還有可歌可泣的故事的,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熱愛數學。再次,教師要多提高語言的幽默風趣性。曾經去外地學習,聽了一些專家課,意識到教師語言的風趣性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活躍。為此我經常看電視,有關“主持類”節目,比如崔永元、周立波、畢福劍主持的節目,他們幽默風趣,才華橫溢,常常使觀眾娛樂之后能體會其中的深意,領悟人生的真諦。

三、問題的設計技巧

首先是選擇什么樣的問題,要在仔細分析教學內容包括學科、課型、教學重難點等基礎上,找出最能體現本堂課知識聯系的、最具討論價值的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來設計問題。另外,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使我們提出的問題適合學生的知識程度,以使學生通過一番思考和總結能“摘到果子”。

四、重視學生的自我體驗

課堂教學必須尊重學生個人經驗,并創造一切重要條件和機會,促進學生學習的變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進度更快,并在生活上和行為中普遍產生影響。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途徑遠比結果來的重要得多。

五、把握討論的時機并及時總結、反思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范文6

1 巧設課前提問,促全體學生快速融入課堂

讓學生盡快融入課堂,進入聽課的興奮狀態就等于在延長有效課堂時間.為解決這個問題,筆者采取“問題驅動,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以學案為載體,學生在課前通過學案先行預習,教師在預批學案的基礎上,針對學案中反饋較多的問題實施“課前提問”,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要設計出有價值的“課前提問”,教師要不斷地從學生中收集信息.提出的問題難度一般不要太大,同時要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例如:在學習平拋運動的新課時,教師可以提出:曲線運動能否轉化為直線運動來研究,怎樣轉化為直線運動?這樣課前便可以先復習一下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相關知識,然后帶出平拋運動化曲為直的研究方法.類似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學生最關心、最感興趣的,自然學生很快就能融入課堂,快速進入聽課的興奮狀態.課前提問的主要目的不是簡單的知識考查,而是要讓全體同學迅速融入課堂.所以提問的對象是全班學生,讓學生齊答,一般不采取個別提問的方式.

2 關注學生學習行為及心理差異,把握提問的有利時機,瞄準合理的答問對象

課堂觀察和調查發現,一般在課堂頭5分鐘左右,學生容易進入興奮狀態,有聽課的欲望,這段時間個別提問可以適當少些,提問主要是針對面上的引導.但是到了課堂的后階段,許多學生會出現疲態,即使基礎較好的同學思維也會出現松弛,后進生更加聽不下去.所以,每節課的中、后段更需要創造條件,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課堂,這樣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層次、行為差異及心理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當中、下生出現疲態,跟不上教學進度時,教師應提出一些實操性問題,讓學生親自動手解答,快速調節他們狀態,重入正常的課堂思維;當中、上生的思維有所渙散時,教師則應提出一些有挑戰性、容易混淆的問題,讓他們碰壁,在挫折中培養謙虛的態度和嚴謹的思維習慣.

提問要確定合理的答問對象.確定答問對象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并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調查顯示有相當多的學生怕被老師提問,有怕“課堂提問”心理的學生會盡量避開老師的目光.害怕老師提問,不僅使學習思維受阻,而且妨礙師生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這些學生屬于以下兩個群體:一類是心理脆弱群體,一類是差生群體.因此,老師進行課堂提問時,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害怕提問的兩類學生群體要給予足夠關愛或特別照顧,提問的難度不要太大,設計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一環扣一環.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者是系統性較強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將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降低梯度,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

一些教師喜歡讓學生按照座位或學號回答問題.這樣雖然省事,但答問對象可以預見,使得大部分學生不去注意思考教師的問題.所以教師在確定答問對象時應先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帶著問題去思考,等學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根據學生的基礎選擇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其回答,使他們體驗正確回答問題產生成功的,激發自信心.

3 適當延長回答的“等待時間”,換取學生的“思維空間”

課堂中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如果提出問題立即讓學生作答,會導致學生思維膚淺,結果可能只有少數同學能跟上,大部分同學卻是懵懵懂懂,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下降,注意力分散.因此,適當增加提問的“等待時間”以換取學生的“思維空間”非常必要.“等待時間”這一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羅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課堂提問時提出,短的時間內學生是不可能進行充分思考并構思答案的,他們的回答只能是長期學習積累下來的一種本能反應,或是從記憶庫中調取知識片斷進行應付.

筆者實踐中發現,適當增加提問的“等待時間”,課堂會有明顯的變化:(1)學生不回答的次數減少;(2)學生的回答變長;(3)學生回答問題時更有信心;(4)學生對其他同學的回答敢于進行評價;(5)學生會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釋,而且口頭語言能力會自然地遷移為書面語言能力.(6)學生上課時更加專注,不容易走神.可見適當增加提問的“等待時間”,能推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對激發全體學生的思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4 針對學生聽課方式及物理基礎的差異,進行有效的回問和追問

調查表明:大部分同學們雖能認真聽講,但多以被動的方式接受知識,缺乏對問題思考的熱情和能力,教師提問時,常遇到學生不會回答的情況.碰到這種情況時如果置之不理或立即轉而再提問其他學生,往往不利于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不懂的問題還是不能真正弄懂,久而久之,這些學生會對物理產生厭倦情緒.應從教和學兩方面的實際出發,進行合理的回問和追問.

(1)針對物理知識的特點,精心設計回問.比如對概念的回問可以從定義中的關鍵詞是什么?定義此概念用到了哪些已有概念等方面入手;對定理、規律的回問可以從其條件、結論、適用范圍入手;對例題、習題的回問則可以從題目的條件、解題思路、一題多解、相關聯的知識入手;對實驗的回問可從原理、目的、器材、步驟、實驗現象及本質等入手.此外,對于難于理解或梯度較大的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更換提問方式或分解難度來進行有效的回問.如對“螺旋槳飛機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飛行?”這個問題學生感到困難,則可變通為“螺旋槳飛機在真空中的受力情況如何?”;又如“汽車剎車,已知初速為10 m/s,加速度大小為4 m/s2,求在3 s內的位移多大?”同樣可變通為“車停下來的時間是多少?車的運動情況是怎么樣的?最后車位移是多少?”

(2)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回問的水平.根據“布魯姆-特內教學提問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把物理課堂中的回問分成由低到高五個水平,每一水平的回問都與學生不同水平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活動相聯系.①識記水平的回問:對以往概念、定義、公式、單位、定理、定律、原理的回問,回問的對象是基礎相對較差、懶于思考的學生.②理解水平的回問: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所學知識,能比較不同知識的異同,還要求學生能夠把一些概念或規律的表述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必要時可加以提示.這類回問主要針對中、下水平、能認真聽講但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③應用水平的回問:要求學生能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主要針對中等水平、能認真聽課但不主動思考的學生.④分析水平的回問: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問題、確定原因、進行論證.主要針對中、上水平有學習物理欲望并主動思考的學生.⑤綜合水平的回問:用于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考查學生對某一知識系統、知識鏈有整體的理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主要針對尖子生,能獨立思考并有自己見解的學生.

(3)避免學生一知半解或思考問題不夠透徹,教師應在容易混淆或難理解的知識上設計追問.一方面避免基礎較差的學生隨大流,濫竽充數,人云我云,沒有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避免基礎較好的尖子生滿足于現狀,不進入深層次思考,難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因此,無論對后進生還是尖子生的教學都應實施必要的追問.

例如:學習了力的概念后,學生都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認為力的概念簡單易記,也好似有所理解了,此時教師應把握時機,給出這樣幾個問題去刺激學生而加以追問:①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那么力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嗎?(通過回憶力的概念,知道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②一個力的產生至少需要幾個物體?(學生通過進一步分析,理解力的概念并結合生活實踐,便知一個力的產生至少需要兩個物體);③有兩個物體就一定能產生力嗎?④力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呢?(此時學生的興趣又會被調動起來)⑤難道兩個不接觸的物體之間就一定沒有力的作用嗎?(可提示磁鐵與鐵釘間的相互作用,學生立刻會得到肯定的答案.)這樣,通過步步追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學生就會主動去探索,無論是基礎好的還基礎差的學生都能夠找準自己知識的缺陷并加深理解,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追問的過程中能夠兼顧到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教學效益最大化.

總之,“課堂提問”作為“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溝通教師、教材及學生聯系的橋梁.課堂上教師發問和學生答問既是教學信息的傳播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全面認識和發揮提問的教學價值,強化“課堂提問”的調控作用,糾正物理課堂中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緩解物理學科的分化現象,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挖掘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附物理課堂學習行為調查問卷

各位同學:你好!這個調查不是要了解你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是好還是不好,而是要詳細地調查研究,怎樣的物理課堂學習行為才能充分提高你的物理學習效果.你實際上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本調查每一問題都有四個可供選擇的答案,只能選擇一個答案,如果認為沒有合適的答案,可以選出與自己比較接近的答案.請您根據實際情況,完成以下調查問卷,謝謝!

1.課堂上你會因害怕出錯而擔心老師提問嗎?

A.不會

B.很少會

C.有時會

D.經常會

2.課前準備

A.堅持靜息、并做好上課準備

B.堅持靜息、但并未做好上課準備

C.一邊講話一邊做上課準備[HJ1.35mm]

D.不靜息也不做上課準備

3.您上課經常會

A. 認真聽課和做筆記

B. 自己看書

C. 與同學聊天

D. 睡覺和發呆

4. 上物理課時,你是否會因為精神不集中、胡思亂想而影響上課效率

A.不會

B.很少會

C.有時會

D.經常會

5.物理課上你思考問題積極嗎?

A.很積極

B.比較積極

C.不太積極

D.不積極

6.課堂筆記:

A.以聽為主,關鍵的、重點的內容記下來

B.照抄板書

C.極少做筆記

D.從不記筆記

7.堂上練習:

A.認真迅速做練習,遇到問題經思考仍不懂再問老師

B.認真迅速做練習,遇到問題馬上問老師

C.做練習拖拉,但遇到問題能問老師

D.不愿做練習,遇到問題也不問老師

8.你的聽課方式如何?

A.邊聽邊思考

B.認真聽講,但只是被動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

C.聽講不思考

D.自己看書,很少聽講

9.物理課有內容你聽不太懂時你還堅持聽嗎?

A.堅持聽并想辦法把它弄懂

B.堅持聽,聽懂多少算多少,不明白的作好記錄

C.有時堅持聽

D.很反感并不再聽

10.你如何進行課堂小結?

A.采取重溫課本或討論的方法進行課堂小結

B.以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一国产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自拍偷拍免费 | 欧美日韩在线高清 | 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伊人网伊人影院 | 亚洲一区综合 | 久操国产 | 亚洲另类色图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 |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成人久久 | 国产不卡网 |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在线看 | 国产区第一页 | 禽交| 日韩精品小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老牛 |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a毛片久久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 91久久精品国产性色也91久久 |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 亚洲a毛片 | 120秒免费试看 | 黄色成人在线 |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 国产欧美另类第一页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一级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