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1
關鍵詞:高中生物;農業害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G633.91?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24-02
農業害蟲的防治是農業生產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許多內容與害蟲防治有關,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這一知識也是生物教學工作者的責任。一方面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概念、原理,并能運用生物知識指導農業生產實踐,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也符合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理念。
一、物理防治法
是利用簡單工具和各種物理因素,如光、熱、電、溫度、濕度和放射能、聲波等防治病蟲害的措施。人工捕殺和清除病株、病部及使用簡單工具誘殺、設障礙防除雖有費勞力、效率低、不易徹底等缺點,但在目前尚無更好防治辦法的情況下,仍不失為較好的急救措施。也常用人為升高或降低溫度、濕度,是指超出病蟲害的適應范圍,如曬種、熱水浸種或高溫處理竹木及其制品等。利用昆蟲趨光性滅蟲自古就有。超聲干擾是利用害蟲對一些特殊波段超聲的懼避行為,在田間播放,驚擾害蟲,使其不能正常的完成覓食、覓偶、和產卵。此種方法殺蟲范圍廣。完全不傷害天敵,不會產生任何負面作用,長期應用有利于保持農田生態平衡。原子能治蟲主要是用放射能直接殺滅病蟲,或用放射能照射導致害蟲不育等。隨著近代科技的發展,近代物理學防治技術將很有發展前途。
二、化學防治方法
是指利用化學藥劑來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應用化學藥劑防治害蟲,具有使用簡便,易掌握,效果好,收效快,方法簡便等特點。同時他受環境條件的影響比較小,適應范圍較廣,使用方法靈活多樣,容易被群眾接受。但也會發售藥害和提高害蟲的抗藥性,長期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容易污染環境,影響人體健康,使用不當還會引起人、畜中毒和環境污染。往往會殺傷天敵、破壞生態系中不同種群間的平衡,常引起害蟲的再猖獗。反復使用同一種藥劑常引起害蟲產生抗藥性,致使防治效大大降低乃至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農藥殘留等問題。有時對某種殺菌劑產生產生抗藥性的病原菌,對未曾接觸過的其他菌劑也有抗藥性。為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應輪換使用或混合使用殺菌劑,同時還要盡量減少施藥次數,降低用藥量。
三、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生態學現象和某些生物學特性,以防治危害農業、倉儲、建筑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生防由于沒有環境污染,無殘毒,無負作用。不會殺傷天敵,不會引起抗藥性,不少具有預防作用,有的能收到長期或較長期控制的效果,因此,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植病防治方法。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類型。
1.天敵防治法。①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見的有應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②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蠅,最常見有赤眼蜂、寄生蠅防治松毛蟲等多種害蟲。③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這類天敵很多,主要為食蟲、食鼠的脊椎動物和捕食性節肢動物兩大類。鳥類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鳥等捕食害蟲的不同蟲態。鼠類天敵如黃鼬、蛇等,節肢動物中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螳螂、螞蟻等昆蟲。
2.激素防治法是使用蛻皮激素、性外激素防治害蟲的方法,是目前廣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如對菜青蟲用蛻皮激素(或類似物)處理,促使其加速變成成蟲,縮短危害作物的幼蟲期,以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其缺點表現在蛻皮激素(或類似物)只是促使幼蟲變成成蟲,而并未殺死害蟲,故治標不治本;性外激素(或類似物)只能干擾當代雌雄個體,降低出生率,減少下一代蟲害的發生。
3.轉基因植物是指運用重組DNA技術將外源基因整合于受體植物基因組,改變其遺傳組成后產生的植物及其后代。目前在生產上廣泛應用的有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水稻、煙草和抗除草劑的大豆等。轉基因植物的推廣應用,不僅可提高產量、品質、抗病蟲性狀,而且大大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運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蟲植物,此法正逐步被大面積推廣應用,如將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抗蟲基因導人棉花中培育出抗蟲棉。其防治效果好,不反彈,無污染,所培育的抗蟲性狀短時間內就能穩定下來。但近年來圍繞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首先是環境安全問題,如轉基因生物是否會影響到生物的多樣性,是否會改變與之相關的物種;其次是抗蟲食物安全性的問題,如是否會對食用者造成傷害,是否會造成腸道微生物的菌群失調等尚不清楚。
4.利用抗生素防治害蟲是利用一些真菌可產生對害蟲有毒的物質消滅害蟲,應用最廣泛的是阿維菌素,商品名稱有齊螨素、殺蟲丁、愛福丁、阿維蟲清等,用于防治棉鈴蟲、卷葉蛾、梨木虱、蚜蟲等。應用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抗生素防治種子、果實、苗木、塊莖和塊根等,防止植物在生長期間或貯藏期間發病,一般可采用浸種、浸根、浸苗和噴灑等方法。另一種應用方式是在作物生長期中,通過測報,及時噴灑抗生素以防止病的發展和蔓延。農用抗生素的應用還不只局限在對植物病害的直接防治上,有的抗生素能殺死害蟲,起間接的防治作用。抗生素對不同植物也表現有選擇性,對有些雜草是毀滅性的,例如茴香霉素是一種選擇性除草劑,在低濃度下(如12.5mg/L)對稗草幼根的生長有選擇抑制作用。與化學防治方法相比較生物防治可以改變生物群落的組成成份,且能直接消滅害蟲,控制害蟲、種群數量的發展,是一種穩定的自然控制因素,大多數天敵對人畜和植物均安全,不會污染環境,害蟲對天敵不會產生抗性。在自然界中,天敵一旦建立種群,就能長期地控制害蟲種群的發生與發展。
通過實踐發現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涉及一些有關生活實踐的知識,不僅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提高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潤杰,古德祥.基因工程與農業害蟲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1999,21-4:179-185.
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2
關鍵詞 農業害蟲;生物防治;優缺點;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7-0174-01
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會受自然條件、外界環境、人為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其中農業害蟲影響最為巨大。縱觀我國農業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地與農業害蟲作斗爭的歷史,農業害蟲遭成的農業損失是十分驚人的。如安徽省2006年、2007年稻飛虱大發生,不僅遭成水稻的減產,而且會因大量施用農藥,還會對水稻產生藥害,也污染了生態環境,因此推廣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已經成為農業害蟲防治中的一項重要措施,更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所需要的。
1 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各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有益生物來控制有害生物的技術[1]。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將抗病、轉抗蟲等抗性基因基因植物列入生物防治范疇。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間的相生相克原理,用對植物病蟲害有相克的生物來控制有害動物、植物種群或減輕危害程度的方法[2],對環境污染較小,是一種對環境友好的植保技術。
有益生物或代謝產物包括昆蟲不育劑、昆蟲信息素及昆蟲激素、昆蟲天敵、線蟲、病原微生物和一些脊椎動物等。還有些植物直接具有殺蟲作用,有些植物具有攜帶有益生物和非目標的害蟲[3],還有些本身為天敵提供花粉或花蜜,提高控制天敵的作用。
2 生物防治的優缺點
生物防治的優點在于不污染環境、對人畜安全,有的能長期控制病蟲害,對植物、其他天敵沒有不良影響,降低了農業害蟲的抗藥性,對食物鏈不產生破壞作用。其缺點在于沒有化學防治效果明顯,見效慢,需要一定的反應周期,防治植物病蟲害的種類不多,受到環境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因此需要與其他防治方法結合進行。
3 常見的生物防治措施
3.1 以蟲治蟲
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昆蟲防治雜草或害蟲。
3.1.1 捕食性天敵。這類捕食性天敵昆蟲種類較多,有19個目,120個科以上[4],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害蟲供自身需要,每種害蟲可以被10種以上乃至更多天敵侵害,控制害蟲的效果非常明顯。常用的有草蛉、澳洲瓢蟲、螳螂、步甲、食蟲蝽象、胡蜂、食蟲虻以及捕食螨類等。
3.1.2 寄生性天敵。這種昆蟲天敵有5個目,分屬98個科,大多屬于雙翅目、膜翅目類昆蟲,主要是廣泛利用的各種寄生蠅和寄生蜂等,它們寄生在蝶蛾等類幼蟲體內或蛹內,致其死亡。如寄生蜂專門寄生在其他害蟲體內,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棉鈴蟲、玉米螟、稻苞蟲、蘋果小卷葉蛾等害蟲都可以作為其宿主。寄生蜂大多以鱗翅目害蟲為宿主,有的種類可以將卵產于植物中,從而進入其消化道寄生宿主[1-2]。
3.2 以菌治蟲
以菌治蟲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寄生或產生的毒素防治害蟲,利用昆蟲的致病微生物形成一定的制劑,對人畜無害,無污染,可像化學農藥一樣噴灑。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病毒等。目前,國內研究開發利用的微生物殺蟲劑有真菌殺蟲劑、細菌殺蟲劑、病毒殺蟲劑,應用最多的是細菌殺蟲劑。如細菌殺蟲劑Bt對小菜蛾、小地老虎、斜紋夜蛾的幼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病毒殺蟲劑是以昆蟲為寄主的病毒類群,有顆粒體病毒、核型多角體病毒等,這類病毒可使某些植物害蟲在自然環境中受到感染,可以抑制害蟲的活動。真菌殺蟲劑有綠僵菌、白僵菌、擬青霉等。在適宜條件下,綠僵菌、白僵菌能穿透害蟲的皮膚進入蟲體,并分泌代謝產生有毒的僵菌素,以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我國很多地方用綠僵菌用來防治楊樹上的天牛和金龜子等地下害蟲,用白僵菌來防治馬尾松毛蟲[3-4]。
3.3 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病害。如用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稻曲病、水稻紋枯病,用某些芽孢桿菌防治炭疽病等。
3.4 利用食蟲動物防治害蟲
主要是捕食性節肢動物和食蟲的脊椎動物,包括節肢動物的螨類、蜘蛛,鳥類有灰喜雀、山雀、啄木鳥等,其他天敵如蟾蜍、青蛙等也能控制一定種類的農業害蟲。
3.5 利用生物防治植物治蟲
生物防治植物有抗蟲植物、誘集植物、拒避植物、殺蟲植物、載體植物、特定顯花植物和養蟲植物。這種植物通過以下3種途徑:一是通過影響有益生物,提高害蟲控制作用,如特定顯花植物或特定雜草;二是間接與害蟲防治發生關系,不直接控制害蟲,如養蟲植物;三是直接抑制或殺滅,拒避害蟲,減少害蟲的取食,如拒避植物和誘集植物、抗性植物和殺蟲植物[5]。
4 參考文獻
[1] 方俊松.農業生物防治的特點及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4(7):170.
[2] 王昊.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J].科技資訊,2012(34):142-144.
[3] 肖英方,毛潤乾,萬方浩.害蟲生物防治新概念:生物防治植物及創新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3(2):1-3.
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3
【關鍵詞】茶葉種植;病蟲害;防治
茶葉病蟲害一直是困擾茶農的問題,病蟲害發生會導致茶樹葉片枯萎、凋落,嚴重情況下茶樹死亡,如果病蟲害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那么將給茶農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為了能夠確保茶農經濟效益不受損和茶葉品質不受損,應積極探討茶葉種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病蟲害防治方針。從茶園生態系統出發,保證茶園生態系統平衡,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積極研究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性病蟲害防治措施。
1.茶葉種植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在茶葉種植中,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病蟲的天敵來消滅病蟲起來控制病蟲害進一步發展的目的。生物防治方法簡單地講就是以蟲治蟲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的突出優勢是不會對茶園造成污染、對人、畜無害,在防治效果方面具有長期性。具體的防治方法為:首先針對病蟲害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在茶園中投放有針對性消滅病蟲的寄生性捕食昆蟲;例如,蚜蟲的天敵七星瓢蟲,螨蟲的天敵赤眼蜂等;其次,加強對茶園內害蟲天敵的保護。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為天敵昆蟲營造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例如為了保護好天敵昆蟲蜘蛛,可在茶園內設置草把的方式供蜘蛛繁衍生殖;第三,選用活體微生物農藥防治茶園病蟲;做好茶園內害蟲天敵的保茶毛蟲和護性工作,努力創造出適合害蟲天敵生存的環境,例如為保護蜘蛛而放草把的做法;第三,選擇活體微生物農藥防治茶園病蟲;活體微生物農藥可選用真菌制劑、細菌制劑、放射性制劑或拮抗菌制劑等。比如選用茶毛蟲病毒制劑、茶尺蠖制劑按照一定配比和劑量噴灑到茶樹上了有效地防治茶毛蟲和、茶尺蠖病蟲害;通常來講,對茶園內的茶樹噴灑生物制劑一般害蟲成蟲或害蟲幼蟲在食用病毒后的一周左右變開始陸續的死亡。所以,在茶園病蟲通過生物防治法防治病蟲時應在病蟲的一代幼蟲未成蟲前進行防治,避免幼蟲成蟲對茶樹造成嚴重的危害。針對茶園內的卷葉蛾害蟲可選用0.1~0.2億/ml白僵菌孢子液噴灑到茶樹上,防治害蟲的效果可達80%以上;針對茶園內的茶毛蟲,可選用蘇云金桿菌生物制劑進行防治,防治效果比較明顯,可達90%以上。
2.茶葉種植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方法
茶葉種植中病蟲害的物理防治的主要防治方法如下:第一,人工捕殺法。對于茶園中具有群居性的害蟲,可根據這類病蟲的棲息特性集中捕殺。比如對于那些具有假死性的害蟲,可以下茶樹下面鋪上塑料薄膜,搖動茶樹將害蟲抖落到薄膜上,然后收集害蟲成蟲集中殺死。第二,趨向性誘殺法。當前階段,茶園中比較常用的誘殺害蟲的方法主要有光、色、聲、味幾種,根據害蟲具有趨綠性、趨黃性、趨光性及趨味性等特征采用設置燈光、具有粘性的色板等方式誘殺害蟲,將害蟲消滅在產卵之前。但在選用趨向性法誘殺害蟲時應充分地考慮到害蟲天敵的習性,不能為了誘殺害蟲,將害蟲的天敵消滅掉,要保證害蟲天敵的安全性。第四,采用生物信息素對害蟲進行誘殺。該種方法主要是干擾害蟲的正常行為,同時配用誘捕器誘殺害蟲。
3.茶葉種植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方法
3.1茶樹種植中蟲害的防治
在茶葉種植過程中,要根據害蟲的類型選擇不同的化學防治法:根據茶葉種植過程中害蟲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化學防治方法,具體分析如下:對于茶小綠葉蟬害蟲的防治,可選用3%吡蟲啉800倍稀釋液或天達2116茶桑專用500倍稀釋液混合噴灑于茶樹上,不僅可有效地消滅害蟲,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高茶樹的抗病能力;葉蟬類害蟲在茶園內最為活躍時間是每年的5~8月份,在這一時期是茶園這類蟲害的高峰期,應在每年的5月份前進行施藥防治。一般采用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100g/L聯苯菊醋乳油來防治;黑刺粉虱、茶蚜的防治最佳時間為每年的5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可選用20% 毗蟲琳可濕性粉劑防治;象甲類害蟲在茶園中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每年的5、6月份,可選用25%辛硫三哇磷乳油噴灑在茶樹樹冠上或者茶樹下方的土體上進行防治;蠟類害蟲可選用20%哇磷乙酞甲乳油或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
3.2茶樹種植中病害的防治
3.2.1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一般會對茶葉的成葉造成危害,茶葉患病時的主要特征是茶葉邊緣會逐漸形成如水漬狀的綠斑。茶葉病情嚴重時會沿著茶葉的葉脈逐漸向整個葉片擴撒為大小不同的不規則形狀病斑,病斑的顏色逐漸有綠色轉變為黃褐色或紅褐色,更為嚴重情況下病斑的顏色變為灰白色。茶葉該種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為:加強茶園的日常管理。保證茶樹不缺水、不缺肥,根據茶樹生長實際情況適當地施有機肥料,注意氮肥不要施的過多,并做好茶樹的排水工作;對于已經染上該類病害的茶樹可選用75%代森鋅1200g/hm2,20%使百克1300g/hm2,60%甲基托布津1300g/hm2,兌水800kg/hm2后以噴霧方式噴灑到感染的茶樹上。
3.2.2茶赤星病
茶葉染上茶赤星病的主要特征是茶葉表面出現褐色斑點,斑點中心呈現灰白色凹陷,葉片邊緣位置出現紫褐色隆起。該種病害如果不得到及時的控制,會導致茶樹葉片凋落。茶葉該種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為:夏季要加強茶園的松土、澆水管選用70%百菌清1500g/hm2,50%多菌靈2000g/hm2兌水600kg/hm2對患病的茶樹施藥。
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4
土地是農業生態系統中不可再生的資源,農業要持續發展首先是保持土壤的可持續性,農業投入品是維持土壤持續發展和產出平衡的重要因素。通過科學的、符合標準的農藝措施減少土壤中有害物質的積累,提高肥料利用率,維持土壤的正常生命活力。農業生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平衡體系,在土壤—作物—有害生物—天敵的生物鏈中,天敵是抑制害蟲、減少農藥投入的重要生物因子。因此,在選擇和使用化學農藥時,除了考慮防治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和減少對天敵的殺傷。
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缺素補素;確定合理的輪作施肥制度,合理調配養分;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選擇化肥品種時,應根據作物營養特點來科學選擇肥料。如馬鈴薯是喜鉀作物,應特別注意配施鉀肥,如草木灰、硫酸鉀等。種肥選用中性高濃度的復合肥料,拌種選擇專用性強的肥料,基肥選用農家肥和低濃度復合肥料,追肥多選用高濃度速效肥,灌溉施肥及葉面噴肥時,要選用高濃度、易溶解、殘渣少的肥料,如磷酸二氫鉀等。烏蘭察布市土壤多呈微堿性至堿性,應選擇生理中性或偏酸肥料。不同地區土壤由于耕作和熟化程度不同,呈很大差異性。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逐步鹽漬化,磷肥宜施用磷石膏,鉀肥選用硫酸鉀。無公害生產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禁止使用硝態氮肥,增施磷鉀肥,推廣配方施肥,倡導使用生物菌肥,最大程度地保持農田土壤養分平衡和土壤肥力的提高,減少化肥殘留對農產品和環境的污染。
一般在生產上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地力分級配方法、目標產量配方法(包括養分平衡法和地力差減法)、田間試驗配方法(包括肥料效應函數法和養分豐缺指標法)等,一般作物施肥量常用目標產量配方法進行計算。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要嚴格依據農藥安全使用準則,合理選擇和使用。包括如下幾類農藥:(1)難以降解,在環境中有一定的殘留水平,如DDT、六六六等;(2)具有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農藥;(3)高毒、高殘留農藥;(4)對人體和生態環境構成潛在威脅的農藥。包括(1)殺蟲、殺螨劑。生物制劑和天然物質:蘇云金桿菌、苦參堿、阿維菌素、白僵菌、除蟲菊素等。合成制劑:①菊酯類:如溴氰菊酯等。②氨基甲酸酯類:如速滅威等。③無公害磷類:如樂果等。④昆蟲生長調節劑:如滅除蟲脲等。⑤專用殺螨劑:如四螨嗪等。⑥其它:如殺蟲雙。(2)殺菌劑。無機殺菌劑:如波爾多液等;合成殺菌劑:如多菌靈等;生物制劑:如多抗霉素、農用鏈霉素等。
無公害生產農產品的病蟲害防治基本原則是限制化學防治,強化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1)病害:①真菌性病害的病狀類型有壞死、萎蔫、腐爛和畸形;病癥有霉狀物、粉狀、銹狀物、點(粒)狀物、線(絲)狀物等。②病毒病的癥狀就是病狀表現,分為變色(主要表現為花葉和褪綠兩種,葉上出現條紋、條點、明脈、沿脈變色等)、組織壞死(細胞和組織壞死)、畸形(主要表現為矮化、卷葉、瘤狀突起或脈突等)。③細菌性病害的病狀分為組織壞死、萎蔫、腐爛和畸形;病癥為膿狀物。(2)蟲害:①咀嚼式口器害蟲的危害癥狀是造成根部斷裂、葉片缺失、缺刻;②刺吸式口器害蟲的危害是造成植物失綠、卷葉或皺縮等癥狀。根據作物病、蟲發生的種類及其危害習性選擇施用相應的農藥品種,對癥下藥。對于咀嚼式口器害蟲選用觸殺、胃毒劑;對于刺吸式口器和鉆蛀性害蟲,采用內吸性藥劑。在害蟲最敏感、天敵最安全時期施用農藥,效果好、用藥少。如蟲害,在卵孵化盛期、幼蟲期防治;病害,在發病初期開始防治,用藥要適量。根據防治對象的種類、生育期、發生量以及環境條件來決定用藥量。施藥要均勻,漏噴或少噴效果不好,重噴或多噴有可能產生藥害。應根據農藥的性質、防治對象和環境條件選擇適合的施藥方法。常用的施藥方法有:噴霧法、噴粉法、灌根法、拌種法、毒餌法、熏蒸法和涂抹法等。如防治地下害蟲,可用拌種或制成毒土進行穴施或條施,大棚內可用熏蒸法。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把化學防治和其它物理方法、栽培措施、耕作制度、生物防治等結合起來,既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又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本文作者:王奮宇工作單位:烏蘭察布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5
1、保持環境的干燥,存放的地方密封性要強,別讓老鼠再進來。用菖蒲、花椒等植物去防治儲藏稻谷中的害蟲。用糧食重量約30%的草木灰與稻谷拌和,能有效防治昆蟲和螨類。礱糠(谷殼)經充份燃燒后是一種白色粉末,含硅量很高,用它與稻谷拌和,其殺蟲、防蟲效果大大優于草木灰。硅藻土是儲糧害蟲天然殺蟲劑,把它與糧食拌和,能有效防治儲糧害蟲,常用劑量是每公斤(1000克)糧食用1g。
2、巧用大蒜儲稻谷:防止稻谷生蟲的儲存方法有很多,大蒜儲存法就是其中之一。將大蒜去皮,隨稻谷一起裝入袋子,即可起到滅菌、驅蛾、殺滅活粉螨的作用。另外八角也可以起到類似的作用,但放人稻谷之前最好用手掰開,以使其效果更加明顯。
(來源:文章屋網 )
防治害蟲的常用方法范文6
【關鍵詞】:園林植物;害蟲種類;防治技術
1 、園林植物蟲害特點
1.1 蟲害類別多
園林植物的類別較多,設計和規劃存在較多差異,不但具備喬、灌、草融合的復式種植,還存在一些稀有的種類。豐富的植物類別、數量乃至生態環境,均為病蟲提供了豐沛的食物來源以及寄住場所,構成了園林植物特殊的病蟲類別以及構造。
1.2 園林植物生長環境逐漸惡劣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速,當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構造愈發煩瑣,環境污染現象尤為嚴重。街道的樹木、花卉通常被下水道、煤氣管道、電線電纜等設施所影響,并受到汽車尾氣、工廠排放的毒氣、廢水等所影響,園林植物不具備健康的生長環境,植株生長不夠強健,抗病能力降低,使害蟲有可乘之機。
1.3 蟲害防治阻礙大
園林植物自身環境乃至城鎮環境的特殊性,使園林植物蟲害防治具有多樣性和特殊性。園林植物蟲害的防治應依照蟲害的發展形式,乃至受害植物或寄主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法,保障防治的有效性。
2、 園林植物害蟲種類
2.1 地下害蟲
顧名思義,地下害蟲的主要活動空間是在地下,植物根莖就是它們的食物,它們通過吸食植物的根莖來獲取養分,對植物的生長產生破壞作用,典型的地下蟲害有螻蟻、地老虎等。
2.2 刺吸式害蟲
這種害蟲有幾個明顯的特征,一是數量龐大、二是體型很小,三是分布非常密集,通常是分布在植物的花蕾和枝葉之上。它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刺針式口器吸食植物枝葉,最終造成植物花蕾枯萎,嚴重者還會導致植物死亡。與其他蟲害類型相比,刺吸式害蟲有較大的防治難度,椿象、蚜蟲以及螨蟲是常見的幾種刺吸式害蟲。
2.3 蛀食性害蟲
這種害蟲在它們還是幼蟲的時候就開始吃樹木的枝干,對植物的生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還可能會造成植物的死亡。常見的類型有白蟻和天牛。
2.4 食葉害蟲
這種害蟲經常見,草坪綠葉或者樹木的葉子就是它們的主要食物,它們一方面會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長,另一方面還會讓園林綠化的觀賞和實用價值大打折扣。粘蟲和美國白蛾就是常見的食葉害蟲。
2.5 草坪式病蟲害
很多地方為了美化化境而增加綠化面積,這也使得更多的草坪式病蟲害出現,比如蛞蝓和蝸牛等,在一些情況嚴重的地方,甚至整片草坪都會被這些草坪式蟲害吃光。
3 、園林植物害蟲的防治技術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1種或1類生物抑制另1種或另1類生物。該方法主要用于園林植物的蟲害防治,可分為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和以鳥治蟲3類,在蟲害密度較小時應用。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比較適合城市人群密集的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可以避免誤食、誤碰等對人造成的傷害。若害蟲一旦爆發,則必須采取其他措施及時壓低蟲量,以免造成更大危害。
目前,報道的園林生物防治主要有:利用400億孢子/克白僵菌可濕性粉劑防治馬尾松毛蟲,殺蟲速度快、效果好;利用蘇云金桿菌(BT)500~1000g/667m2防治多種林業害蟲,防治效果較好;釋放捕食螨、薊馬等防治葉部螨類危害;利用食蚜蠅、異色瓢蟲等防治葉部蚜蟲危害;利用鳥類如山雀、灰喜雀、啄木鳥等防治各種蟲態蟲害,尤其是枝干蟲害,效果較好。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利用簡單工具和物理手段(如光、熱、電、溫度、濕度、放射能、聲波等)防治園林病蟲害。主要手段有:人工捕殺害蟲、清除病株、病部及殘枝敗葉、性引誘劑、食物誘劑或光源誘殺等。該方法可在病蟲量較小時應用,也可作為害蟲的預測預報手段。
物理防治在園林病蟲害防治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利用滅蠅燈消滅園林水域周圍的蚊蠅,效果較好,且不影響環境和人們的正常娛樂活動;利用黑光燈等晚間誘殺金龜子等趨光性較強的害蟲,效果較高;利用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性引誘劑誘殺各種害蟲的某一性別害蟲,造成其性別比例失調,降低危害。
3.3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主要利用化學藥劑(殺蟲劑、殺菌劑、殺線蟲劑等)的毒性進行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該方法是植物保護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項重要的防治措施。具有迅速、高效、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等優點,適用于病蟲害發生的各個階段。
在病害防治過程中,可利用50%硫懸浮劑500~800倍液,或70%百菌清600倍液防治植物白粉病;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100倍五氯酚鈉藥液芽前噴霧,可防治植物炭疽病;用30%甲霜惡霉靈600倍、65%代森鋅500倍液,或38%f霜嘧銅菌酯1000倍液防治葉枯病,效果可達92%以上。在蟲害防治過程中,利用35%氯蟲苯甲酰胺2000倍,或40%毒死蜱…2000倍進行樹冠噴霧,可防治天幕毛蟲和美國白蛾等鱗翅目害蟲或部分鞘翅目害蟲;用50%敵敵畏,或40%氧化樂果30~50倍藥液浸蘸棉花團塞入天牛新排糞孔內,或放入1/4片磷化鋁并用泥封排糞孔,可有效控制天牛等枝干害蟲危害;用40%毒死蜱2000倍,或50%辛硫磷2000~3000倍灌根防治蠐螬等根部害蟲,效果較好。
結束語
園林植物蟲害的防治需要從整體上考慮生態平衡、防治效果以及社會效益,將防治標準擴大,把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首先要做好植物的檢疫工作,合理有效運用各種方式,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各種蟲害,確保園林綠色觀賞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盧建文,王春銘,葉凱欣.園林植物害蟲的種類及其防治技術初探[J].科技信息,2007(31):6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