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茶文化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茶文化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1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興趣;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6-019-2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開發(fā)學生個性學習的環(huán)境場所,關注學生的個性學習,就是尊重學生,尊重教育規(guī)律。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學習的存在及其所蘊藏的巨大能量,過多地強調知識的灌輸、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zhàn),如何讓我們的生物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呢?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發(fā)覺,首先我們必須突破傳統觀念,不能讓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只局限于學校、課堂和書本,更多的要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課內外活動的結合,豐富課程內容,拓寬學習渠道,只有打開了面向生活的通道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納入更為豐富的新鮮因素,從而激發(fā)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選擇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習內容更具形象性和實用性,學習方法更具個性化和多元化,學習結果更具開放性和創(chuàng)意性,加深了對生物科學價值的正確認識,幫助學生規(guī)劃人生,促進全面發(fā)展,活水潤物,活水流深,源遠流長。
一、生活即教育,讓生活走進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他們已有的生活化知識經驗及教學內容,設置富有情趣的、適合生物課堂內完成的必要活動,將“活動”引入課堂,將“活動”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通過“活動”,更好地貼近生活,鞏固知識,活化知識,培養(yǎng)能力。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體驗成功喜悅。生物教學應以探究為核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激發(fā)思維,使課堂情境趨于生活化。
例如,在教學《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時,筆者帶了兩個肉包和一盒鮮奶,告訴學生這兩樣是我的早餐,然后調查學生當日早餐吃什么?有哪些營養(yǎng)素?如何轉化成自己身體的所需養(yǎng)分?如何設計自己和家人的一日三餐?如此開頭,引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及體驗,教室里頓時一片討論熱潮。然后筆者讓學生圍繞自己的早餐分析一下如何消化與吸收的?于是學生情緒高漲地圍繞這個主題進入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小結時學生基本都能將自己的早餐改成相應的“食物”,掌握本節(jié)內容。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無疑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解放了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積極地審題,整理、加工、提煉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在相互交流和激烈的思維碰撞中修正自己的認識。學生的潛能被充分地激發(fā),思維活動達到,從而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增設“生活化”的探究材料,開闊學生學習背景,建構知識體系?!吧罨苯虒W內容的增設擴充了科學教學資源,及時地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了教學內容之中,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其生活周圍廣闊的自然環(huán)境或人文環(huán)境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拓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只要教師是有心人,就不難從我們的周圍找到合適的教學內容。
例如我們的教室里都布置大小不一的各種盆栽植物,學習環(huán)境影響生物生存的內容時,筆者就以這些盆栽植物作為探究材料,提前一個星期把學生分好組管理這些小植物,要求通過控制水分、光照的變化,分別觀察這些植物的變化并作好相關的記錄。上課時,各小組就觀察的結果進行展示,并與其他小組進行充分的交流,最后達成共識:環(huán)境會影響生物的生存。
二、社會即學校,讓課堂走向社會
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場景,課堂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更為個性化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個體的成長與發(fā)展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場景都可以是課堂。
1.開展研究性學習,增進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利用社團活動,開展有質量的研究性學習。任何學習的目標都是為了獲取知識和技能,“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也不例外。通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形成了強烈的研究興趣,積極的研究意識,良好的研究習慣,科學的研究方法,嚴謹的研究態(tài)度,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研究攻關,解決問題,并獲得了參與研究活動的實際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實踐能力。
例如,講到《食品安全》一節(jié)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調查超市食品添加劑的類型和作用”、“食品保鮮的方法”、“健康飲食”、“茶文化”、“傳統小吃”、“零食的危害”等研究性活動,通過參與活動使學生認識到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學習《關注自己的健康》時,筆者安排學生進行了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問卷,同時讓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和分析,并產生相關的調查報告,把調查的結果在展板展示出來,使全校師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是擁有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習效率不容忽視的條件。在學習《生物和環(huán)境》時,學生又開展了“水污染的調查”、“環(huán)保在身邊”、“家庭低碳生活的研究”、“風信子”、“水污染與個人節(jié)水意識”等豐富多彩的課題研究。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更多的生物知識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同時學生通過各種研究的方式去認識和解決問題,提高了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