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文1

【中圖分類號】 G 478.2 G 840.684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1-0070-03

【關鍵詞】 衛生保健提供;社會保障;學生保健服務

近年來,社會化的醫療保障一直是全社會的熱門和焦點話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醫療保障工作。目前,我國城鎮單位職工有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農民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正在試點推廣之中,兒童少年的醫保也受到了高度重視。但大學生醫療保障的辦法尚未出臺,這已成為學校、家庭、學生關注的焦點。幾十年來,我國高校都實行一套相對獨立的醫療服務體制,這套制度一度對大學生醫療保障問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來計劃經濟時期建立的制度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如何對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進行改革,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化解大學生的疾病風險,使他們病有所醫,已成為當務之急。

1 大學生醫療保障的現狀

我國建國初期就對大學生實行公費醫療制度。1998年之后,原來的公費醫療制度和勞保醫療制度逐步被新建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取代,但高校仍然沿用50多年前的醫療體制。這是一套相對獨立的醫療服務體制,目前的狀況為:(1)名義上大學生享受公費醫療。(2)國家每年給每名學生一定數額的醫療補助,國家給部委所屬院校和部分省屬院校,每位學生每年撥款60元作為醫療費用,撥給大部分省屬院校學生的是40元,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擴招的學生,國家沒有撥款。(3)國家撥款費用各高校自管,各學校在費用的具體操作上有所差異。根據醫療費用分擔的差異,大致有3種形式:(1)相對控制的公費醫療模式。此模式即學生無論校內門診還是住院,都按照傳統公費醫療的模式支付,但由于國家撥款有限,學校對學生的處方量、藥品種類、醫學檢查等都會相對控制。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學生得到的醫療保障相對較好,但其對學校及校醫院的要求較高,而且學校承受的資金壓力較大。目前,實行這種模式的主要是一些規模較大的高校。(2)公費醫療加商業醫療保險。這種模式下,國家公費醫療撥款主要用于學生的校內門診,住院和傷害則參加商業醫療保險,保險費用由學生自己承擔。目前采用這種模式的學校較多,原則相近,即采用“國家拿一點,學校分擔一點,個人承擔一點”的方式分擔醫療費用,具體承擔的比例,不同學校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3)個人包干制。即學校將國家撥發的醫療費用發給學生,不再承擔學生的醫療保障費用,學校仍設有醫務室,開展日常門診和預防保健等工作,但學生門診需要全額自付。目前,實行這種模式的主要是一些規模不大、衛生所較小的一些高職類院校。

一些民辦高校由于沒有國家撥款,基本上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在運行,學校衛生所不僅要提供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還要考慮經濟壓力,因此學生的醫療保障相對也就缺失。

2 大學生醫療保障存在的問題

2.1 醫療保障水平低,難以化解重大疾病風險[1] 國家對大學生的醫療投入多年來一直保持在每人每年60元的標準,其僅相當于2003年全國人均衛生費用(409.5元)的14.65% ,難以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醫療保障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是幾個大病學生就可能花光一個年級甚至整個學校學生的醫療費。醫療費用的大幅增長與有限的醫療撥款形成了鮮明的矛盾,學校為保持收支平衡,不得不在藥物的品種、數量等方面設定各種限制,其結果是學生的醫療保健只能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醫療保障需求得不到滿足。

2.2 不同群體享受的醫療待遇水平差異較大 原有國家公費醫療保障制度只覆蓋公辦高校的大學生(含研究生、高職生),其他民辦高校、高校獨立學院的學生則沒有被納入制度覆蓋范圍,因此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學生享受的醫療保障待遇存在較大差異。以浙江為例,目前能享受公費醫療制度的只有74所公辦高校的約51萬學生,而其他民辦高校、高校獨立學院的近15萬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則未被納入制度性醫療保障的覆蓋范圍。此外,由于原公費醫療實行的是高校自管的辦法,因此不同高校之間學生實際享受的醫療待遇也有較大差別。

2.3 高校醫療機構力量薄弱 高校醫院是大學生的首選醫療機構,其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醫療保障狀況。長期以來,由于國家對大學生醫療保障經費的投入較低,經費的不足嚴重制約了學校醫院的醫療水平,許多高校醫院存在醫療設備陳舊、落后,衛生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結構不合理等狀況。受軟硬件的雙重約束,高校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

3 大學生醫療保障解決方法的思考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健康水平將直接影響我國人力資源的存量和素質。隨著教育的發展和高校的擴招,我國的大學生會越來越多。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醫療保障問題已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應建立獨立的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同時在醫療保險為主體的基礎上,輔以商業醫療保險和重大疾病醫療補助,建立起多層次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

3.1 建立獨立的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 目前,有部分試點地區把大學生醫療保險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筆者認為并不合適。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對象主要是未能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老人和孩子,患病率大大高于年輕力壯的大學生,因而保險費用的籌集會明顯增加,而且保險待遇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從歷史沿革和現狀來說,把大學生醫保放在一起并不合適;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人群分別是城鎮職工和農民,大學生不可能加入其中。只有建立獨立的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化解大學生的疾病風險。

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設計必須從大學生的實際保障需求和意愿出發,并與現行的教育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相銜接。

3.1.1 保障對象 大學生醫療保險是醫療保障制度的主體,其范圍應該覆蓋到每一名在校大學生。無論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的大學生都應強制參加,既可以體現醫療保險制度的公平性和互濟性,又可以擴大風險池,使其化解風險的能力增強。

3.1.2 籌資方式和標準 大學生醫療保險費用的籌集原則上應采用國家、學校和學生共同分擔、合理籌集的原則。考慮到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年齡輕,患病率較低,同時又沒有收入來源,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醫療保險費用的籌集國家應承擔主要責任,建議國家承擔比例為70%,學生個人承擔30%,經濟確實有困難的貧困學生可以申請免交,全部由國家負擔。學校則主要負責校內醫務人員的工資及其他管理費用。這樣的籌資模式既不會給國家帶來太大的負擔,又能充分體現學校和學生個人的多方責任。

3.1.3 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 大學生醫療保險應實行統一的社會化管理體制,建議以省為單位,實行省級統籌,統籌層次過低不利于抵御大病醫療的沖擊。統籌地方的醫療保險機構負責保險基金的統一征繳、支付和管理。醫保機構要科學設計醫療保險費用支出的項目、范圍和比例,完善費用結算辦法,努力降低醫療費用;同時要健全監管制度和制約機制,做到公開、透明。

3.1.4 醫療保險待遇 大學生醫療保險范圍既包括日常的門診醫療,也包括大病住院醫療,保險待遇根據醫療機構等級不同設置相應的控制機制,醫療費用個人承擔比例按醫療機構等級高低相應遞減,其中校醫院為大學生首診醫院,校內門診藥物建議零差價銷售,個人承擔比例以10%~15%為宜,校外轉診及住院需經醫生確認。醫療費用有相應的封頂線,超額部分尋求大病互助、醫療救濟或其他辦法。

3.2 建立大學生重大疾病醫療補助基金 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實施后,學生患重大疾病后就醫的個人支出部分仍然令大多數家庭難以承擔。為減輕患者的個人負擔,建議國家有關管理部門設立大學生醫療補助基金。具體的基金來源可以從以下幾個渠道進行籌集[2] :(1)每年由醫保機構從統籌基金中劃出一定的比例充實到醫療補助金中;(2)國家財政撥一點;(3)個人、單位的捐助;(4)學生自己也可以交納一點[3]。醫療補助基金必須設定使用范圍,實行專款專用。補助范圍主要是涉及各種需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的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慢性腎衰竭、重要器官移植、白血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補助基金可以進行全省或全國統籌,由醫保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和支付。

3.3 充分發揮商業醫療保險的作用 構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是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大學生醫療保險僅僅是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的基礎,在積極做好這項工作的同時,要努力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學生參加商業醫療保險[4],以滿足不同層次大學生的醫療保障需求,提高大學生的醫療保障水平。對此,國家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像支持農業保險一樣吸引商業保險公司,拓展大學生醫療保險業務,充分發揮其社會穩定器的功能。社會統籌基金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到商業保險公司再投保,大額封頂線以上的醫療費用可由保險公司承擔一部分,以減輕統籌基金的風險壓力。

3.4 增強高校醫院的醫療力量,促進衛生服務轉型 首先,國家和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增加對校醫院的財政投入,改造其原有陳舊落后的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同時要積極引進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其次,校醫院必需加強自身改革,促進衛生服務轉型,在做好日常門診工作的同時,把衛生服務的重點放在預防保健和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方面。通過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有效防止疾病發生,這不但真正落實了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而且從源頭上減少了醫療費用的支出。

4 參考文獻

[1] 李慶華.構建統一的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中國勞動保障報,2006-11-24(4).

[2] 袁玲,趙峻,張艷.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探討.中國衛生資源,2006,9(1):30-31.

[3] 杜鵑.談創建三位一體化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7,21(3):34-36.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文2

關鍵詞:大學生;醫療保障;商業保險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9-09-0084-02

大學生是一個高知群體,大學生的健康水平直接關系著國家人才素質的提高,大學生醫療保障體制也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政府和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為大學生提供適當的醫療保障及基本醫療服務,保證他們在患病或受到意外傷害時,能有足夠的費用得到及時治療。

一、對首都大學生醫療保障現狀的抽樣調查

全日制國家統招計劃內大學生、研究生公費醫療實行屬地管理,經費由當地財政部門統籌撥付,財政部門根據學生人數實行定額撥款,每人每年部屬高校60元,省屬高校40元(各地標準不一)。學生在生病或意外事故之后,先到校醫院就醫,門診基本用藥由校醫院提供。如果學生病情嚴重,校醫院沒有能力治療,可以轉診到學校規定的定點醫院治療。現在北京學生在本校醫院門診醫療費用自負20%,學校報銷80%;在校外醫療門診費自負40%,學校報銷60%。此外,國家保障的公費醫療還有范圍限制,具體在藥品上分為甲乙兩類。甲類藥品可以100%報銷,乙類藥品各地根據自身經濟情況自定,不能報銷部分由個人自己承擔。

本文隨機選取了1 000名首都大學生作為抽樣樣本,基本反映了首都大學生目前的醫療保障狀況及不足。

1.大學校醫院醫療水平、服務態度有待提高。通過對大學校醫院醫療水平、收費及服務態度的調查,基本情況是:

(1)沒有人認為校醫院水平很好,68%的同學認為一般,32%的同學認為很差(如圖1),可見校醫院的醫療水平不高。

(2)4%的同學認為校醫院收費貴,45%的同學認為收費一般,51%的同學認為收費不貴(如圖2),因此,大部分同學認為校醫院收費較為合理。

(3)17%的同學認為校醫院醫生態度好,17%的同學認為校醫院醫生態度一般,66%的同學認為校醫院醫生態度不好(如圖3),所以校醫生的服務態度有待改善。

通過調查,很多同學認為校醫院低廉的醫藥費用很好,但對校醫院的設備、醫務人員的態度和業務水平,以及藥品的質量等問題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

2. “看不起病”已成為大學生的精神負擔。中國高校醫學保健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大學校醫院院長劉緒成教授卻指出,目前大學生大重病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城鎮職工已經實行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而對大學生來講這方面還是空白。大學生在校期間一旦患有重大疾病,學校和個人都無法承受巨額的醫療費。在統計抽樣中,1%的學生家庭富裕,84%的學生家庭狀況一般,15%的學生家庭貧困。同時,如果學生得了一場大病,72%的學生會為錢發愁,24%的學生認為一般,4%的學生認為無所謂。由于“看不起病”,病越拖越重,給大學生及其家庭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

3.許多大學生醫療保險意識不強,也缺乏保險基本知識。在統計調查中發現,對醫療保險作出評價時,有10%的同學認為參加醫療保險作用非常大,50%的同學認為有一些作用,而有40%的同學認為不起任何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認為身體健康、患病率低的緣故;在對醫療保障制度了解程度的調查中,雖然有88%的同學在學校看過病,但是對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了解的只有8%,一般了解的有54%,不了解的占58%。由于學校沒有廣泛宣傳大學生醫療保障知識,大學生雖然在校醫院看病,但真正了解醫療保障制度的同學卻不多。

二、目前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支付比例問題。為了彌補舊公費醫療制度的不足,許多高校出臺了形式不一、標準不同的學生公費醫療方案。但此方案只能提供低水平的醫療服務,也沒有法律保障。有的學校將國家撥給的醫療費用全部發給學生,不再承擔學生的醫療保障。大部分院校則是“國家拿一點,學校負擔一點,個人承擔一點”方式負擔醫療費用,但三方各承擔多少?國家沒有統一標準。

2.醫療模式問題。在“公費醫療+商業健康保險”模式下,大多數學生都參加50元每年的學生平安保險。但這種模式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覆蓋面較窄。公費醫療僅針對計劃內的大學生,非計劃內招收的學生不能享受;一些學生缺乏保險觀念,不了解自己周圍的風險,沒有投保也就得不到商業保險的保護;某些大學生存在僥幸心理,不愿意投保;部分學生家境貧窮,支付不起保費。第二,由于存在醫療費用的最高支付限額,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沒有解決。第三,保險理賠時間周期長,保險金事后支付,有時會出現被保險人不能及時支付醫療費而影響學生治療的情況。

3.保障經費問題。保障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大學生醫療水平的提高。校醫院治病一般費用較少,開的藥價格低、效果差,基本不配備價格較高的藥品,難以給大學生提供全面有效的醫療服務。有時幾個重病學生就可能花掉一個年級甚至整個學校學生的醫療經費,而大部分學生就只能停留在較低水平的醫療服務上。

4.思想觀念問題。由于中國保險起步較晚,從事保險行業的專業人才較少,某些業務人員介紹保險產品時存在誤導情況,致使被保險人理賠時遇到了麻煩,最終損壞了保險行業形象。許多人缺乏保險意識,不積極參加保險。隨著中國保險業日益成熟,人們也會轉變觀念,重新審視保險的作用與功能。

三、對首都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議

1.普及保險知識,培養大學生商業保險意識。在調查的過程中出現兩種觀點,一種是花錢買保險,保平安;另一種是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現在身體很好,遭遇危險的可能性很小。持這兩種觀點的學生幾乎各占一半。一定要提高大學生保險意識,利用保險產品合理規避風險。

2.大學生醫療保險宜采取“政府補貼、商業保險公司運作、學校和學生共同繳費”的保險模式。學校應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保險政策,引導學生參與商業健康保險。通過投保商業健康保險,給大學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保險計劃。當風險來臨的時候,轉嫁給保險公司。

3.政府應加大對大學生醫療保障費用的投入。青年人的健康狀況關系著整個民族的命運。政府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大學生健康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增加對大學生醫療保障資金的投入,鼓勵大學生強身健體,不要讓小病惡化成大病,大病再轉化為不治之癥。

4.建立大學生互助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全國大學生互助保險合作社,成立互保基金,發展互助保險。互保基金應參照社保基金委托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建立科學的保值、增值機制。隨著參保人數的增加,互保基金規模逐步擴大,合作社影響將日益深遠。大學生自己的品牌將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形成良性積累機制,使互保基金發展成為大學生助醫基金。為了鼓勵社會捐助,政府還可以對捐款給予免稅等優惠政策。互助保險體現團結友愛的互助精神,是弱勢群體自愿集合起來抵御風險的有效方式。

總之,大學生醫療保障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這個問題也必須在政府的支持和正確引導下得到解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大學生的經濟承擔能力差異較大,保障需求也不相同,我們應該借鑒國內外醫療保障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醫療保障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貧困學子患“恐病癥”高校直呼“養不起”[EB/OL].新華網,2005-09-23.

[2]周洪宇.解決大學生醫療保障問題迫在眉睫[EB/OL].醫藥網,2006-03-06.

[3]德國大學生醫療保險對我國的啟示[EB/OL].財會網在線,2007-02-09.

[4]崔曉華.關注大學生醫療保險[J].中國保險,2004,(6).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文3

【關鍵詞】 健康狀況;衛生服務需求;行為;因素分析,統計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 G 47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5-0591-03

Health Status and Medical Security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JI Ying, ZHOU Lv-l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health status and medical security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ollege medical security reform.MethodsChi-squared 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pproach were used with SPSS 13.0 to analyze the data including person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 health status, use of health service, willings of medical security from students of six colleges in Jiangsu.ResultsThere were some poor students in each college. Many students didn't have the sense of self-health care. Most of students weren't satisfied with the school clinics. Two-week morbidity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same age group. Hospitalization rate of the last semester was 4.11%;The bad habits and time spent on sport activities had great impact on two-week morbidity rate. Where their family live, the family income of a year and how much they afford for medical care had great impact on the willings of medical security.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evel must be improved. Government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on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dical security.

【Key words】 Health status;Health services needs and demands;Behavior;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其健康狀況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客觀掌握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和醫療保障需求,了解其對于醫療保障制度的真實評價,促進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筆者于2009年5月15-25日對江蘇省內6所高校學生進行了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江蘇省的蘇南、蘇中、蘇北3個地區,各抽取2所本科院校;在高校內按年級分層,從每所學校隨機抽取2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發放問卷1 200份,回收問卷1 143份,回收率為95.25%;有效問卷1 110份,有效率為97.11%。其中本科生857人(77.21%),研究生253人(22.77%);男生549人(49.46%),女生561人(50.54%);城鎮659人(59.37%),農村451人(40.63%)。平均年齡為21.94歲。

1.2 方法 根據國內外定性和定量的文獻研究資料[1-8],確定本次調查的主要項目,包括個人一般情況、經濟狀況、健康狀況、醫療衛生服務利用、醫療保險意愿等。調查前,首先對大學生進行預調查,根據反饋的信息,對問卷進行修改,并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使其充分了解調查的目的、內容及技巧,以保證調查結果客觀、真實。

回收問卷后,將調查所得資料利用EpiData 3.02輸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經邏輯檢查、核對整理后,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家庭經濟狀況 學生主要經濟來源為父母或親戚的占86.14%。13.86%的學生靠勤工儉學、助學貸款、獎學金、自行創業等來獲得主要經濟收入。由表1可見,17.84%的學生月生活費在200~399元,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還有4.95%的學生在200元以下,這部分貧困學生的醫療保障問題尤其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2 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 67.53%的學生有飲酒、吸煙、不吃早飯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27.82%的學生從來不鍛煉,56.41%的學生每天鍛煉時間小于30 min。53.34%的學生除了入學體檢和就業體檢之外,在大學期間沒有參加過其他體檢。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自我保健意識不強。

2.3 醫療衛生服務利用 見表2。

本次調查中,大學生的2周內患病率為23.42%;住院率為4.11%;62.38%的學生上學期出現過患病而未就醫的情況,而大多采取自我治療的手段,未就醫原因排前3位的依次為自感病輕、醫療費用高、就診程序繁瑣;67.46%的學生患病之后首選校醫院就診,主要原因是醫療服務價格低、方便程度高,但是在對于校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滿意度的調查中,65.21%的學生并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排前3位的分別為醫療技術差、醫療設備差、醫德醫風差。

7.93%的被調查學生個人自付醫療費用超過了300元,6.83%的人認為這筆費用對生活負擔很重。

對“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這一政策,68.74%的學生表示了解,31.26%的學生表示不了解。73.5%的學生回答愿意繳費參加大學生醫療保險,26.5%的學生不愿意。對于可接受的醫療保險模式的調查,大多數學生(70.34%)認為大學生醫療保險應該采取由國家、學校、個人三方負擔的社會醫療保險模式。27.72%的學生自行購買了補充性的商業醫療保險。購買原因排第一位的是家長決定,其余依次為保障項目適合自身需求、購買后有安全感、保險公司的推銷宣傳;未購買原因依次排序為認為身體健康沒必要、社會醫療保險基本滿足需求、保費貴、保險公司宣傳不夠以及不信任保險公司。

2.4 大學生2周患病率與醫療保險參保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分別以2周內是否患病(1=是,2=否)、是否愿意繳費參加大學生醫療保險(1=愿意,2=不愿意)作為因變量,可能對學生2周患病率以及參保意愿產生影響的因素:年齡(按連續型變量輸入)、性別(1=男,2=女)、年級(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5=研究生及以上)、家庭所在地(1=城鎮,2=農村)、家庭人均年收入[1=1萬元以下,2=(1~3)萬元,3=(3~6)萬元,4=(6~10)萬元,5=10萬元以上]、是否自行購買商業保險(1=是,2=否)、自付醫療費用對生活負擔(1=無,2=輕,3=中等 ,4=重)、不良生活習慣(1=1項,2=2項,3=3項,4=4項,5=無)、每天鍛煉身體時間(1=不鍛煉,2=30 min以下,3=30~60 min,4=60 min以上)作為自變量,采用前進法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二分類變量的Logistic回歸分析[9]。

2.4.1 2周患病率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見表3。

從總體結果來看,模型預測的總正確率為83.2%,整體模型統計檢驗顯著(P=0.000,R2=0.311)。具體看來,年齡、年級、家庭所在地、家庭年收入對2周內患病率的影響不顯著。性別與2周內患病率存在相關關系,男生患病率低于女生。不良生活習慣以及每天鍛煉時間對2周內患病率的影響顯著,不良生活習慣少、鍛煉身體時間多的學生2周內患病率較低。

2.4.2 醫療保險參保意愿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從總體結果來看,模型預測的總正確率為77.2%,整體模型統計檢驗顯著(P=0.000,R2=0.320)。其中年齡、性別、年級對大學生參保意愿的影響不顯著。年級、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購買商業保險、醫療費用對生活負擔、家庭所在地對大學生參保意愿的影響顯著,高年級、城鎮戶口、家庭人均年收入較高,已購買商業保險、醫療費用對生活負擔較重的學生具有較強烈參保意愿。見表4。

3 建議

3.1 對大學生參加社會醫療保險采取強制性原則,建立統籌基金 在傳統觀念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少,身體健康,發病概率低[10]。但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江蘇省大學生的2周內患病率為23.42%,且大學生的健康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普遍不高,一旦患重大疾病,個人及家庭根本無力支付。若對其參保采取自愿原則,參保率將難以保證,因此必須采取強制原則,切實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納入醫療保險體系。應堅持政府主導和屬地管理,明確規定大學生醫療保險由國家、學校和學生三方共同籌資[11],以不低于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略高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標準建立統籌基金,在重點解決住院和門診大病的同時,兼顧普通門診醫療。

3.2 政府加大對校醫院的補助,將其改建為社區醫院 當前絕大多數的高校都有近萬甚至更多的學生,也就是說,高校已經是一個人口非常密集的大社區[12],校醫院作為高校內唯一的醫療機構,對全校學生的疾病預防、健康保健以及醫療都承擔著重要責任。多數學生在患病后首選在校醫院就診,然而對于校醫院的滿意度卻很低。校醫院所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醫療設備差、醫生醫療技術差、醫德醫風以及藥品質量差等方面。因此,建議國家和各級政府能夠對校醫院進行撥款和補助,按照社區醫院的標準對其進行改建。改造其原有陳舊落后的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同時要積極引進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13],使校醫院能真正發揮社區醫院的功能。

3.3 加強大學生健康教育,重視疾病的預防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學生的主要健康問題已不再是營養不良、生活環境惡劣等,而主要來自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不良的飲食睡眠習慣、缺乏運動等[14]。預防勝過治療,學校應該以降低學生患病率為主要目的,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和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每年組織學生進行一次體檢,將疾病遏制在源頭。

3.4 鼓勵大學生參加商業保險 商業保險作為社會醫療保險的補充,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醫療保險需求,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因此,學校和保險公司應該加強宣傳,積極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學生參加商業保險,以分散重大疾病和傷害風險。

3.5 重視對貧困學生參加醫療保險的補助和醫療救助 此次調查顯示,各所高校普遍存在著一定數量的貧困生和特困生,這些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原因,往往在患病后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導致小病轉為大病。筆者建議,政府盡快建立大學生醫療救助制度,籌集各種慈善和愛心捐款,建立醫療救助基金,對貧困學生的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患病后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為醫療費用支出超出大病醫療基金的學生提供援助。

4 參考文獻

[1] 梁萬年.衛生事業管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8.

[2] 周綠林,李紹華.醫療保險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5.

[3] 孟秀紅,江啟成.安徽省大學生衛生服務需要和利用研究.中國衛生經濟,2003,22(12):46-48.

[4] 趙永生,尹陽娜,李雯雯,等.北京市大學生醫療保險現狀調查及政策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06,18(9):28-32.

[5] WEINSTEIN J. School-based health centers and the primary care physician: An opportunity for collaborative care. Prim Care, 2006,33(2):305.

[6] CLAIRE PH. The impact of health insurance status on adolescents' utilization of school-based clinic services: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care reform. J Adoles Health, 1995,16(1):18-25.

[7] NANDAKUMAR AK. Health reform for children: The egyptian experience with school health insurance. Health Policy, 2000,50(3):155-170.

[8] LINDA JDNS. Use of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by adolescents across multiple delivery sites. J Adoles Health, 2003,32(6):108-118.

[9] 孫振球,徐勇勇.醫學統計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33.

[10]袁玲,趙峻,張艷,等.將大學生納入到社區醫療保險體系的可行性探討.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17(3):169-170.

[11]胡明,毛艷紅,龔勛,等.湖北省大學生醫療保障現存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25(2):76-77.

[12]肖俊輝.我國高校學生醫療保障現狀分析與改革初探.中國衛生資源,2008,11(4):188-190.

[13]傅國祥,孫勝梅.浙江大學生醫療保障現狀調查.浙江預防醫學,2008,20(7):75-76.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文4

關鍵詞:大學生醫保;滿意度;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1-120 -03

一、大學生醫保現狀

進入21世紀,中國正在加強建設覆蓋社會各層次人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其中,全民醫療保險體系基礎主要為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類。“新醫改”背景下,大學生社會醫療保險作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全體在校大學生的衛生醫療、健康事業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大學生能夠積極應對疾病風險,切實減輕大學生因病造成的經濟負擔。根據目前實踐的情況來看,大學生醫療保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學生群體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實施過程中,面臨著諸如風險等問題。為了更加準確地了解大學生對醫療保險的滿意度,本論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來進行。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基礎信息調查、學生使用醫療保險基礎狀況調研以及大學生對現行醫療保險滿意度研究。

二、樣本與方法

(一)樣本

問卷調查面向廣州市高校學生,包括“985”或“211”重點高校、普通重點高校、普通二本高校、三本高校甚至專科院校,涵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甚至本科以上學生;被調查大學生月消費水平合理分布在各個層次,涵蓋范圍為500元以下至1200元以上,樣本發放400份,收回395份,有效率為98.75%。

從表1可看出,樣本包括各大不同層次的高校,并收集各消費層次不同的大學生。總的來說,普通二本高校樣本量偏多,占了62.5%。

(二)調查問卷與變量

采用自編問卷,變量內容包括在校就醫滿意度、轉診定點醫院滿意度、住院報銷滿意度、指定慢性病治療滿意度、大學生醫保卡使用滿意度等方面。組織學生無記名方式網絡在線調查,確保調查結果的保密性和真實性。對調查結果簡歷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確保錄入結果的準確有效性。采用spss進行描述統計與多元回歸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醫保的基本使用情況

從表2可以看到,問卷樣本中,大學生已購買醫保部分占73.2%,大學生中就醫時每次都使用醫保的占了30.1%,幾乎不使用的占了25.8%,整體來看,就醫時會選擇使用大學生醫保的頻率分布比較均勻。大學生醫保使用占比最多的是校衛生所,占一半以上,其余占比較小。

綜合來看,大學生買醫療保險的占了73.2%,而基本上不使用醫療保險的卻占了25.8左右,由此可見,大學生夠買醫療保險率較低,使用醫療保險率更低。

(二)大學生對醫保的基本了解情況

大部分大學生處于較不了解的狀態,完全不了解的人比比較了解的同學要多。結算了解程度和報銷規定的調查中,選擇偏重不了解的仍超過一半。這三個問題反映了學生群體對醫保的了解模糊,也是導致購買欲望不強的原因之一。

總體來看大學生醫療保險的普及率較高,但是續保率卻相對較低,主要原因除了大學生自身對醫療保險的認知度低以外,還有相關體制機構不健全因素,導致大學生對醫療保險的滿意度低,所以續保率也很低。

(三)醫保滿意度調查分析

1. 統計描述

表4中包含了本文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因變量為大學生對大學生醫保的總體滿意度,包括宣傳講解、繳費標準、待遇標準、就醫流程、服務水平、服務態度、使用便民度、結算效率。五個自變量依次為大學生在校就醫滿意度、轉診定點醫院滿意度、住院報銷滿意度、門診特定項目滿意度、指定慢性病滿意度、醫保卡使用滿意度。

2.相關性分析

結果表明,在校就醫滿意度、轉診定點醫院滿意度和住院報銷滿意度與大學生對大學生醫保總體滿意度有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另外,由系數的絕對值大小可知,住院報銷滿意度對因變量大學生醫保總體滿意度影響較大。

四、管理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大學生醫療保險參保地和就醫地之間的協作機制

大學生異地就診程序復雜,且支付標準較高,因而探索建立大學生醫保參保地和就醫地間的協作機制就尤為重要。通過分析大學生醫療保險參保地與就醫地間銜接關系,使經辦事務管理起來更加方便、高效。方便了大學生異地就醫中有關醫療費用的審核、支付和報銷,更加方便對各地醫療服務進行監管,保證大學生異地就醫的基本權益。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文5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保障;醫療;生活;就業

社會保障是一種悠久的社會福利制度,但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在我國發展還相對較晚,發展尚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尚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大學生社會保障就是諸多問題中的一個尚未涉及的真空地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其生活、醫療及就業等方面的問題影響甚大,構建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以緩解上述問題,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一、大學生社會保障現狀

(一)醫療保障現狀

我國現有高校公費醫療制度從1953年開始實施,根據各地形勢和學校具體情況,一般由政府承擔80%,其余20%由學校和學生共同承擔。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及重大疾病的增加,公費醫療費用已不能滿足大學生需要,幾個大、重病學生就可能會花光一個年級甚至整個學校學生的醫療經費,高校公費醫療費用嚴重不足。曾有部分高校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力自辦醫院,然而,龐大的開支又帶來了高校的財政壓力。還有部分高校將學生公費醫療指標加上學校補貼的一部分錢,作為保費,進行商業投保,學生根據學校與保險公司雙方協商好的規定享受醫療保險。但由于免賠額的限制,平常花費幾元或幾十元醫治小病的費用無法報銷,大、重病又無力保障,從而造成了小病費用累加成較高消費額卻無法報銷的現象,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療保障。

(二)基本生活保障現狀

關于大學生能否領取失業保險金,理論界一直未有定論。目前有些省市,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可以領取一定數額的失業救濟金,但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沒有法律的規定。當前,在校大學生的生活保障,主要來源由家庭提供,同時也存在助學金、獎學金和銀行的助學貸款等輔助方式,還有極少一部分受到社會上有經濟實力的個人、企業單位、社會機構等的資助,但這部分力量非常的小,受到資助的大學生范圍也非常狹小,部分特困生甚至要通過長期打工兼職來保證基本生活。同時,學校的助學經費有限,解決面窄,而銀行助學貸款和社會助學捐款具有商業和慈善性質,存在較多的條件限制以及還款糾紛等經濟利益問題,貧困大學生受惠面十分有限。

(三)就業保障現狀

從1997年開始,我國實行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分配政策徹底廢除,隨之帶來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而最近幾年嚴峻的整體就業形勢,使“天之驕子”也面臨著失業的困境。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從1999年6月7日開始擴大公務員招收比例,這可以說是針對大學生就業保障的一項政策,但數量畢竟是有限的。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國家出臺一些指導性意見,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在稅費等方面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給予優惠,在公務員考試制度外設立了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專項貸款,還提出了“特設崗位”這一就業政策,大學生可以通過考試爭取到一些特別設置的崗位,參加就業,但這些政策都沒有形成規范的法律法規,實施起來缺乏力度。

二、建立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一)緩解當前我國失業壓力

當前我國整體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主要原因是我國當前正處在體制轉軌時期,以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存在的隱性失業問題都暴露了出來,下崗職工、新增勞動力、農民工進城等造成我國每年的勞動供求缺口達到1 500萬左右,失業問題非常嚴重,再加上大學生的擴招,每年有400多萬大學生進入社會,加劇了當前的就業形勢,帶來了更為嚴重的失業問題。構建大學生社會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我國失業的嚴峻形勢,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全面小康社會的構建。

(二)減少人力資本的浪費

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人力資本投資是非常巨大的,據有關人士統計,一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畢業,花費大約在22萬左右,這部分投資不論對于國家,還是對于家庭,都是一個不小的開支,大學生失業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使人力資本投資失去應有的收益,給國家、個人和家庭帶來很大的損失和不良的社會效果。如果長期下去,將降低人們對教育的良好心理預期和對教育事業的公信力,不利于國家教育事業的長效發展,不利于社會的長久穩定和各項事業的全面推進。

(三)完善大學生就業信息平臺

失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只要市場經濟繼續發展存在,失業問題就不可避免,問題是出現了失業問題后,如何進行積極引導以降低失業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當前大學生失業,并不是意味著大學生已經供過于求,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學生就業信息平臺的不完善和就業渠道的不暢造成的。構建大學生社會保障有利于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信息交流,疏通大學生就業的渠道,為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到基層就業開辟新的信息平臺,順利實現大學生的盡快就業,為緩解大學生失業壓力起到應有的作用。

三、關于構建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的設想

(一)關于醫療保障的構建

建立國家專項支持、商業保險和救助基金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以國家專項支持為主、商業保險為輔、救助基金為補充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第一,高校醫院應該根據學生入學體檢記錄測算校內大學生健康水平,從大學生社會保障資金中劃分專門的醫療保障基金,并積極向社區醫院、醫療門診轉變,防止學校醫療資源的閑置。第二,建議或規定每個大學生至少購買一份商業保險,如意外傷害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費用主要由個人承擔,防止因個別大、重病學生占用大部分學生的醫療資金。第三,要積極吸引社會力量的愛心捐助,對大、重疾病和意外傷亡等需要救助的大學生實施捐款幫助。第四,高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合理地參與銀行的理財產品項目以保證醫療基金的保值增值,防止資金閑置。

(二)關于就業保障的構建

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范文6

關鍵詞:大學生;醫療保險;遇冷現象

0 引言

(1)調查背景

200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了《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并于 2009年4月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明確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然而這項惠民政策在推行過程中"遇冷",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以安徽為例,大學生參保率雖然很高,但是絕大多數已參保的大學生,對相關程序、報銷標準、規章制度不甚了解,對政策的了解基本上是"零",沒能夠利用政策切實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2)調查意義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這一群體醫療保險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我們要重視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發展,切實保障醫療保險政策的落實,"遇冷"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①能進一步完善大學生醫保工作,使醫保政策能夠真正惠及到大學生,保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有利于減輕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②能推動未來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逐步完善。③大學生醫保的順利實施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社會保障的發展水平。

(3)調查目的

本調查報告對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4所不同層次和研究領域的高校80名大學生的進行問卷調查從而進行數據分析。從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對校醫院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大學生對醫保的認識程度及支持度等方面,分析大學生對醫保的認知現狀,綜合各方面分析合肥市大學生的醫保現狀和遇冷原因,從而提出一些建議,希望進一步完善大學生醫保工作。

(4)調查時間。2015年5月 4日 --2015年5月 11 日。

(5)調查對象: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的80名大學生。

1 調研設計

(一)調研方法

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訪談法

(二)調研過程

(1)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開發問卷,著實調查,整理數據,分析結果;

(2)小組成員去校醫院進行實地考察,觀察校醫院的醫療設施等;

(3)通過與校醫院有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情況及電話向醫保經辦人員了解相關政策;

(4)綜合各方面,總結并寫調查報告。

(三)調研實施

本次調查采用抽樣調查,對合肥4所大學的8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數量不多,但具有一定的價值, 80份問卷全額回收,有效率很高,且獲得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數據。

(四)調研樣本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的共計80名大學生。

2 調研分析

(一)基本信息

我們發放了80份問卷調查,通過走訪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4所不同層次和研究領域的高校,以匿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合肥市大學生醫保的具體落實情況、滿意度、認知度等進行抽樣調查。

此次被調查的對象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基本滿意。

(二)醫保信息

(1)大學生參保比率

安徽省大學生總體參保比率較高達到 96%,但仍未達到100%。未參保的原因以"自己身體好,不需要"為主。

(2)大學生對醫保的了解度

通過調查,在抽樣調查的80人中僅有1人對大學生醫保政策非常了解,部分了解為4人,了解一點點的為322,完全不了解的則為43人。 由于大部分同學在校期間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大學生醫保的知識,了解度較低。且學習過這方面知識的同學基本多局限于公共管理、社會學等專業。

(3)大學生了解醫保及參保的途徑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同學是通過學校宣傳知道醫療保險,有18名同學是通過媒體宣傳,還有2名同學通過其他途徑了解醫療保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宣傳起到很大的作用,這為我們今后宣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許多人了解醫保是通過學校,可知很多學生參保是因為學校的強硬政策,根據調查,我們得出有75%的同學是跟隨學校參保的,有20%跟隨家人參加了農村醫療保險,還有一些少數的同學是主動報名參保的。

(4)大學生最需要報銷的醫療項目

大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需要國家的關注,許多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基本滿意,所以很多學生"大病沒多少,小病一大堆",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最需要醫療報銷的是普通疾病醫療費,例如感冒、腸胃病等,其次是例如買藥等,最后是重大疾病,這組數據給我們完善醫療保險提供了依據。

3 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層面

(1)大學生群體醫療保險意識不強

對醫保制度認識模糊,重視不夠。大學生對醫療保險了解不夠,自身保險意識淡薄,風險意識較差,這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脫節可能存在一定的關系。

(2)學生對醫療保險的意義也并無真正的理解

對權利義務、合同條款更是知之甚少。當發生醫療費用支出時,由于未及時辦理手續或手續不合規定,延誤了理賠。

(3)自恃年輕身體好,不需要參加醫療保險

他們認為除了感冒基本上沒有生過什么大病,尤其大三、大四的學生認為馬上就會畢業,工作后會有職工醫療保險,所以對參加大學生醫保興致不高。

(二)高校層面

(1)責任主體的權力與義務不夠明確,工作時效性不高

大學生醫保實施對象是在校大學生,政策性強,涉及教育部門、社保部門、財政部門及各高校等多方管理主體。由于彼此沒有隸屬關系,在政策落實、費用報銷、資金撥付等方面,行政手續繁雜,工作效率不高,阻礙了大學生醫保工作的全面完善。

(2)長效機制不完善,工作階段性明顯

大學生醫保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教育、財政、社保等部門的配合,更需要高校本身建立從上到下的醫保工作體系。目前,多數院校還處于完成"任務"階段,沒有根據政策要求主動建立健全本校大學生醫保工作體系,大學生醫保工作的制度化、專業化有待探索。

(3)高校的大學生醫保工作力度不夠、途徑有限、方法單一

大學生醫保政策的落實靠的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努力,然而大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學時通過新生入學手冊告知學生醫保政策,但許多學生根本不會關注。高校醫保工作者對大學生醫保的流程、醫保待遇、報銷程序,宣傳不夠專業、詳實。

(三)制度層面

(1)各地醫療保險制度缺乏統一性和公平性。

全國大學生被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圍,但是各地的大學生醫療保險政策并不完全一致,缺乏統一性和公平性。

(2)異地產生的醫療費用必須在學校所在地報銷。

大部分地區的大學生,如果不在學校期間(比如實習、寒暑假、休學等情況)在學校所在地之外發生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這對貧困家庭的大學生會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

(3)封頂線以上的費用缺乏保障。

由于封頂線的限制,大學生醫療保險只能解決基本的醫療費用,根本無力解決一些重病、大病的高額醫療費用。

(四)校醫院層面

(1)校醫院醫療設備,藥品配置以及醫療環境不佳

高校的校醫院普遍存在著醫療設施簡單、陳舊,保障水平低、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校醫院本應成為大學生醫保工作推進的"前沿陣地",但自身條件的不足,使得學生的大病小病只能去校外大醫院就診,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大學生在校參保的信心。

(2)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

高校校醫院的醫務人員普遍沒有較高的業務水平,診斷基本憑借經驗,很多不常見的癥狀,不能及時診斷出病因。

(3)報銷程序繁瑣

大學生醫保費用的發生具有不可確定性和報銷過程的漫長性。多數高校實行人工審查、人工發放的報銷模式,沒有實行時報時銷和聯網結算,缺乏硬件投入和專業技術人員,導致醫保報銷效率低,患病學生無法及時享受到醫保"福利"。

4 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多層次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

(1)政府與高校聯合保險公司設立合理新險種

政府或者學校應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創設出適合大學生群體需求的新保險險種,彌補大學生醫保最高限額以上費用的空白。但由于商業保險公司并不是公益機構,因此國家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給予支持。

(2)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基金

由政府出面,創設大學生醫療救助基金,由社會醫療保障機構每年從醫療統籌金中劃出的一定比例資金與個人、單位或慈善機構捐助的資金組成醫療救助基金,并設定使用范圍,實行專款專用,可以進行全省或全國統籌,由政府社保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和支付。

(二)高校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大學生真正了解醫保制度

(1)利用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促進宣傳

政府可以將相關政策材料傳達給校方,然后由校方制作醫保手冊并發放給學生,以便學生可以細細研讀相關醫保政策與報銷流程。同時,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站資源,及時將醫保的最新動態和注意事項放在校醫院官網上,方便同學認知和了解。

(2)利用人身媒介促進宣傳

高校是大學生參加醫療保險的服務平臺,高校在組織和管理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中的作用重大,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參保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應該定期舉辦大學生醫保宣講會。

(三)國家加大醫療投入

(1)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水平

應該加大醫療投入,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從硬件和軟件設施上促進校方醫療機構的改革,從而增強學生對校醫院醫療水平的信心,解決大學生看病難的問題。

(2)實行全國電子聯網結算的報銷制度

醫療費用應由醫院和社保機構直接發生關系而進行結算,學生并不參與到報銷過程中。這樣無論是否在異地,大學生只要憑借社保卡和身份證就可直接交付報銷后個人負擔的費用。

(四)加強高校、校醫院、社保部門三方主體的合作與溝通,使其權責名相統一

在落實醫保政策時,高校、校醫院、社保部門的工作應該常態化、制度化,使得三方主體權責分明,相互配合。一方面,學校和社保部門應該充分注重校醫院在落實醫保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保部門下增設專管大學生醫保的部門,單獨負責大學生醫保的相關事宜。

(五)加快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法制建設

我國目前還沒有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及及具體政策出臺,而對某些細則的施行需要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因此,國家應該盡快制定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學生醫療保障的法律法規,而不僅是從宏觀上把握的指導意見,地方政府亦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制定不同的報銷比例、繳費標準、醫保待遇等政策。

5 調研結果

我們從調查者給出的數據及意見總結出:大學生渴望保障全面,方便的醫療保障制度,但由于他們急病發生率低,對學校的制度的不了解,理賠過程復雜等多種原因造成大學生使用醫保卡率十分低,因而必須制定相關政策的措施以保證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順利實施。并且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意識,達到完善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目的,而我們大學生應加強主動性,更好地實現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魏新民.大學生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學校衛生,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 国产精品欧美韩国日本久久 | 欧美日韩中| 亚洲欧美天堂网 | 亚洲综合小说 | 国语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 五十路夫妻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美女一级特黄毛片 |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七页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一 | 最新国产小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一级视频 |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欧美第1页 | 国产成人h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综合区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视频 |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一区亚洲二区三区毛片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 一级毛片在线全部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中文在线 | 国产图区 | 日韩网站| 日韩免费播放 | 国产a毛片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