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范文1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讓孩子在操作中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才能使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立體紙模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腦并用、手眼協調的活動,有利于全面開發孩子大腦,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立體紙模制作幫助孩子達到“智力全能”。這種全能表現為:第一,孩子在制作過程中學會思考,鍛煉手的協調性,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第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立體紙模都是特定物體的造型,孩子在制作時就必須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反復實踐,使自己所剪、折、貼的形狀符合實際物體的形象。第三,制作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質。做立體紙模是一項細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順序,按規則進行制作。要做出一個令人滿意的作品,就必須按先后順序一步步地來進行,否則就會失敗。在各種各樣的制作實踐中,可以培養孩子們一絲不茍、不慌不忙、堅持到底的優良品質。第四,享受到自己的動手成果,增強自信心。孩子們喜歡做事,更喜歡成功,并且特別喜歡在成人和小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成果,孩子自己制作紙膜有利于培養自信心。
折紙,最經濟、簡易可行的全能動手游戲
玩紙是孩子的一種天性。折紙是最經濟、簡易可行的一種兒童動手游戲。通過折紙活動可使幼兒認識空間方位,建立幾何物體的概念,發展手的動作,培養目測能力,所以,折紙活動是一項有利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折紙簡單但是作用全方位。第一,折紙可以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能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第二,它能培養我們按步驟有順序地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第三,它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第四,由于折紙的可塑性極強、千變萬化,可以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第五,好的折紙作品造型優美生動,折疊過程中孩子能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第六,折紙輔助孩子理解抽象的分數、幾何圖形等,空間想象能力也在一次次地折疊過程中得到提高。第七,折紙時常常需要交流,交流中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增進孩子之間和親子之間的交往,協作中增強感情。
貼紙,動手性認知益智游戲
貼紙是一種以認知為主、培養孩子動手的益智性游戲,適合年齡較小的幼兒,孩子在玩貼紙的過程中能達到對事物認知、看圖思考、手腦配合等目的。玩貼紙游戲對孩子的五大好處:一,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二,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鍛煉小手的靈活性。三,貼紙融入了日常生活的認知內容,能夠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四,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五,激發孩子的創意神經元,提高孩子的創造性。
在家中創造新鮮有趣、構思巧妙的場景,讓孩子在玩粘貼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到很多簡單有趣的知識,將快樂游戲和輕松學習完美結合。
涂色,促進孩子的美感發育
3~4歲孩子的眼球已經發育完整,他們對美感有了更高的要求,從這個階段開始通過玩涂色來訓練孩子的審美是最好不過的方法了。“媽媽,青蛙是什么顏色的?”“花朵都有什么顏色?”等一連串的問題,看似幼稚,其實都是孩子觀察平常生活所思考的。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們發現美的眼光。
對于初接觸涂色的孩子,家長要給孩子選擇內容豐富、動手簡單的材料,循序漸進讓孩子能夠很輕松地掌握技巧,很快地完成作品,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走迷宮,培養孩子的邏輯判斷能力
3歲及3歲以上的孩子,常常對迷宮游戲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因為此時孩子已經具備了分析、辨別能力,善于發現新事物,且能注意到事物的微妙變化,并能對事物的不同反應做出很好的判斷。迷宮游戲能很好地益智健腦、提高多種能力的游戲。父母可以通過孩子們最喜歡的走迷宮游戲,培養、提高孩子運筆、觀察、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簡單的迷宮探索游戲作用不簡單,培養孩子的方向感、邏輯能力、推理能力、記憶能力、判斷能力、觀察能力、空間能力。在愉快的游戲過程中,孩子的智力將得到快速提升。
認知卡片,熟能生巧的益智游戲
從學會認知身邊常見的燈、花、貓、狗等物名開始,鼓勵孩子在聽到物名后用眼睛看,用手去指、用嘴說、用筆畫,要經過逐件反復溫習物品孩子才能記牢學過的東西。
認知卡片要從孩子熟悉的物品開始,從孩子喜歡的東西開始,讓孩子聽、說、讀、寫、畫多種動作共同應用,達到熟能生巧的記憶。
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范文2
中國式父母的抱怨
父母總是抱怨孩子的動手能力差,邏輯思維更是跟不上趟。實際上,孩子展現的所有能力全部來自于父母。
陳家華的兒子明明今年5歲,他所在的幼兒園舉行了一次夾球比賽。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都很熟練地用筷子夾球,明明也很努力,可他怎么夾也夾不住。陳家華在一旁著急地喊著:“小明快點呀,手不要抖動。”聽到媽媽的喊叫,他有點惱怒地對媽媽說:“誰叫你平時不讓我用筷子吃飯!”
和陳家華的煩惱不同,林曉宇擔心自己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我家小孩在學蒙式數學,有一道走迷宮的題目,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律來走。她來回走了很多次,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她的邏輯思維方面太差了?”
他們的焦慮在中國許多家庭都存在。遇到這些問題,說白了,主要是父母的問題。
亂貼標簽。當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時,擅長焦慮的父母開始自問“難道是多動癥?”“智力方面不會有問題吧?”“這孩子太貪玩跟誰學的?”亂貼標簽、亂下結論,只會讓自己心理壓力過大,并傳染到孩子身上。
凡事包辦。如果把孩子當做掌上明珠對待,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損壞東西,許多事不讓孩子自己動作去做,由父母包辦,那么孩子在失去了一次次動手的機會之后,只能是一個萬事依賴、毫無主見的明珠。
成人化約束。孩子的成長需要自己的小天地,有些父母教導孩子進屋要安靜,不許碰這動那,玩具也不能自由拿取,活動空間受到束縛會讓孩子產生拘束感,抑制孩子的能動性。
父母一方面期待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另一方面又自我矛盾地不讓孩子觸碰新鮮事物,怕麻煩地全部包辦,最終得到的只能是依賴父母、不愿嘗試、沒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外國父母動手能力強
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輔相成,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日漸縝密,相應的,邏輯思維成長也能讓操作過程更有條理。
在德國,孩子的勞動義務明明白白寫進了法律:6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干家務。這在中國父母看來似乎不可想象,6歲的孩子,不是幫倒忙嗎?恰恰相反,孩子可塑性之強是教對了的爸媽才能體會的。
繪制地圖是德國人獨創的教育方式,常常可以看見在海濱的沙灘上,幼兒在父母的啟發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附近的街道等,在畫畫的過程中,幼兒一遍遍理清思路,形象思維凝聚,并逐步演變為邏輯思維,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德國的嚴謹風格從小就得到培養。
在美國,一般年滿3歲的幼兒,如果能夠大小便完全自理,能夠自己吃飯就可以順利入園,否則會被勸退。6月底幼兒園的學年已經結束,在9月份新學年開始之前,各幼兒園是夏令營期,與平時相比增加了不少集體戶外活動。一份3歲幼兒夏令營的內容安排,包括戲水、燒烤、模擬食品大排檔做生意、制作檸檬汁打折廣告牌等。這些既考驗動手能力,又考驗思維能力的暑假作業,比中國式作業本有趣多了。
大部分中國父母顯然說的比做的多,催促孩子動手做時,自己卻怕麻煩。一位中國媽媽送5歲的女兒上美國的學前班時,看到課程表上很少有閱讀、數學等學習課程,就向老師咨詢要不要在課余給孩子增加一些課程。老師驚訝地說:“孩子在學校一天已經很辛苦了,不要再增加負擔了。”
動手能力盡早開始
一個發育生長正常的兒童,2歲后大多數會自然地出現擺脫母親“控制”的傾向。他們往往會大聲嚷嚷:“媽媽,讓我自己洗臉!”“媽媽,我不要你喂飯,我自己會吃飯!”此時,聰明的德國人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參與家庭的各種家務活,無論是擺放盤子,還是拖地掃地,都讓孩子參與。
對于中國父母來說,要清除輕視動手的觀念,讓孩子把動手能力當成必修課。改變“學生是專門讀書的”老派想法,把孩子的雙手解放出來。
進行模仿性操作實踐。讓孩子學著大人那樣做事。除做一般家務外,還要學習打雞蛋、炒菜、做飯、洗衣、熨衣、攝影、使用各種家電設備、種樹、澆花施肥等。
進行“修舊利廢”的操作實踐。這是帶有一點創造性的活動,如修理家具、玩具,巧妙利用廢牙膏管、廢圓珠筆芯、空罐頭盒、紙盒、塑料瓶等材料來做新玩意兒,變廢為寶。
指導孩子自制玩具,如用紙折疊玩具,用蠟和肥皂雕塑玩具,用鴨蛋殼做不倒翁,用塑料薄膜做燈籠,用蠟光紙做風車等。父母要做有心人,幫助孩子搜集材料,找來有關工具,參與制作。
指導孩子進行綜合性的、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實踐活動,如辦小閱覽室、小圖書館、小玩具館、小儲蓄所、小商店等,為同班同學或同院內的孩子服務,學著成人那樣分工、值班、管理、進貨、記賬。
指導孩子做科學小實驗。可以建立一個小小的實驗室,做空氣實驗,水的三態實驗,地球四季成因實驗,水中沉浮的規律實驗以及各種趣味實驗等。每個小實驗都蘊含著自然科學的奧秘,極利于培養孩子對科學的熱愛,激發求知欲望,發展探索思考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
動手能力強,
邏輯思維自然跟得上
研究表明,幼兒園孩子進入小學后,有難以適應學校學習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邏輯思維能力跟不上,思維的邏輯性在學前期就萌發了,因此,要抓住關鍵期啟發寶寶的邏輯能力!
0~3歲:動作思維為主
這個階段,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進行思維。比如,理解數字的基本概念,讓孩子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邊用手摸物品,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同時,學習分類法,了解順序的概念。
3~4歲: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過渡
培養簡單的看圖說話的能力。在認數教學中,讓孩子說出帶有數量的一句話,逐步提高難度。
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是思維的眼睛,孩子通過觀察獲得表象,進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如大小觀察、種類觀察、顏色觀察等。觀察力的培養對于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6歲: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已經初步出現抽象邏輯思維
閱讀更多的書籍,豐富孩子的知識,知識越豐富,思維也就會越活躍。
利用想象打開思路。家長要善于對孩子提出各種問題,隨時隨地啟發。比如,看見汽車的輪子,可以引申各種圓形及橡膠制品等。
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范文3
點評:教育無處不在,一堂“分辨梧桐果和桂圓果”的課開始了。而由孩子帶路,是在培養孩子識別地理方位的能力。
到了超市門口,我拉住兒子:“丁丁(兒子的小名),你看看,桂圓應該到什么地方買?”兒子思考了一下說:“到食品柜臺買。”我松開了手:“好,你帶我去!”兒子一蹦三跳地在前面找。
點評:孩子雖然不知道邏輯學中“概念”的含義,但初步明白概念有大小之分,“食品”與“桂圓”是包含關系。問問題、讓孩子在前面找是在培養他抽象概念和具體物品相對應的能力。
兒子找到桂圓貨架,我給了他20元錢。一斤裝的要34元錢,半斤的17元。兒子猶豫一下說:“只能買半斤裝的。”兒子拿了一盒桂圓去交款,找回3元,他扳了一下手指說:“不錯,17+3=20。”
點評:讓孩子買東西,是培養他的理財能力,也培養他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
到家里,學習的內容可多了,圍繞“桂圓與梧桐果”我讓兒子通過一系列環節自主學習探究:
比一比。觀察“桂圓果和梧桐果”的形狀和顏色。
點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剖一剖。用小刀分別剖開桂圓果肉和梧桐果肉,再觀察它們里面的不同之處。
點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嘗一嘗。發現它們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并告訴孩子,不是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品嘗。
點評:培養孩子的味覺能力,同時對孩子進行食品安全教育。
說一說。讓孩子把比、剖、嘗的發現說一說。
點評:“比、剖、嘗”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說一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說話有條理的思維能力。
查一查。我和孩子一同上網,查閱更多關于“桂圓與梧桐”、“桂圓果與梧桐果”的知識。
點評:學習使用網絡,拓寬孩子的知識面。
畫一畫。讓孩子為剛才的描述配上插圖,為了畫好梧桐樹,兒子還特地去“寫生”呢。
點評:習作和美術教學相結合。
攝一攝。現場“寫生”后,我讓孩子把梧桐樹、梧桐果拍攝下來。
點評:美術和攝影學習相結合。
寫一寫。讓孩子用漢語拼音寫話。在我的啟發下,孩子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寫出了6篇短文,分別是:《桂圓果的話》、《梧桐果的話》、《桂圓樹》、《家鄉的梧桐樹》、《它們不是孿生兄弟》、《桂圓果和梧桐果旅行記》。
點評:生活是孩子習作的源泉,投身于生活,習作之水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制一制。讓孩子把梧桐果做成標本,和桂圓一起放在自制的標本盒里,連同系列習作和攝影一起放在書櫥里。
點評:培養孩子的制作能力,收藏會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激發孩子取得更多的成就。
創一創。到了四年級的時候,丁丁還把《它們不是孿生兄弟》改編成《并非孿生兄弟》的小品劇本。
點評:培養孩子學以致用、新舊知識相結合的聯系能力;通過創作,孩子習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演一演。《并非孿生兄弟》代表班級參加了學校的演出(兩個小朋友分別扮演桂圓果和梧桐果,道具做成大桂圓果和梧桐果,演出的孩子就站在里面),很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小品還獲得學校的最佳創作獎。
以上文字摘自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丁驥良先生教育叢書――《現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初次讀到這樣的文字,我內心不斷感嘆:這是一位多么有智慧、有學識善于引導孩子成長的家長!他把孩子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引導孩子多渠道、多學科、多方式及跨時空地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范文4
幼兒教育是指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實施的教育,可以說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這個時期的教育不僅僅與嬰兒教育相銜接,而且與之后的初等教育相銜接,是一個人教育發展的重要而且特殊的階段。所以,我們要對這一階段孩子的智力開發進行不斷的研究。
在幼兒教育的智力開發中,幼兒園的教育十分重要。所以對幼兒智力的開發是當前幼兒教育的最主要奮斗目標。所以,在現在的幼兒園教育中,我們主要通過四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智力的開發,完成幼兒園教育在智力開發中的使命。
對幼兒智力的開發之一就是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我們人類的基本思維方式包括兩種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隨著科技和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我們的邏輯思維的開發比較充分,所以從幼兒開始,我們要從小進行形象思維的開發,這樣就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比如,在幼兒園教育中,要使用一些道具,來和孩子一起學習,引起孩子無限的聯想和想象。
在幼兒的智力開發中,邏輯思維的開發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幼兒教育中簡單的數學練習和邏輯性較強的游戲能夠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成長。所以,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我們要注重各種游戲的開展和進行。
記憶力永遠是考察一個人智力的重要標準,特別是對于在幼兒階段來說,所以,在幼兒階段對幼兒記憶力的鍛煉十分必要,在幼兒園教育中,我們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這樣可以提高幼兒的記憶力。
許多天才總是具有超強的觀察力,所以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幼兒園的教育匯中,我們可以通過實物的觀察和教孩子畫畫,來鍛煉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所以,對于幼兒園來說,孩子的智力開發應該多方面、多角度的培養,不要單純的從一方面來培養,也不能從單方面就否定孩子。
1.指導孩子發揮想象
2.培養孩子的興趣
四、早期智力開發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1.出現的主要問題
2.應采取的措施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家長和幼兒園都應該以孩子為本,給孩子一片自由成長的空間。希望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可以得到很好地發展,不僅僅對于早期智力的開發,而且對于以后孩子的發展都會起到無可比擬的作用,所以,我們早期智力開發的最終目的就是提供了有助于孩子終身繼續學習的動力和基礎。這將是我們幼兒教育開發最大的成功。
[1] 陳進隆.《創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浙江教育出版社
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范文5
什么是思維?
心理學一般把思維定義為: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認識過程,并且通過這種認識,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屬性和本質屬性。
為了提出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孩子們在思維活動中進行著各種心智操作,這個過程充滿了思索與判斷,也體現了孩子在不同階段所表現出的心理活動,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具體化。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個別方面和個別特性,并加以認識的過程。
·綜合:是指把個別屬性、個別方面結合成為某個整體。
·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相同與不同之處的過程。
·抽象:是在比較基礎上分離出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征。
·概括:是將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質特征結合起來,并推廣到同類其他事物上的過程。
·具體化: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將對事物的一般認識,應用到相應的個別事物上去。
一、思維力的發展
培養和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必須先了解人的思維發展的過程。
思維的發展總趨勢是:有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即由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依次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
·0~3歲:最早的思維活動——動作思維
這一階段,嬰幼兒的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
他們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比如,嬰幼兒常常邊玩邊想,但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就隨之停止。
·4歲:從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
3歲后,幼兒的思維就可以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想展開,他能擺脫具體行動,運用已經知道的、見過的、聽過的知識來思考問題。雖然這時動作思維仍占相當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維仍占據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維活動必須依托一個具體形象來展開。
·5~6歲: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已經初步出現抽象邏輯思維。
5~6歲時,孩子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對事物的理解也發生各種變化。
1、從理解事物個體發展到對事物關系的理解;
2、從依靠具體形象的理解過渡到主要依靠語言來理解(這時,你用語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況他會理解);
3、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不停留在對事物的簡單表面的評價,現在已經開始對事物比較復雜、深刻的評價。
比如,早期孩子在看電視時,便可以說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時已經能知道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還會用各種理由來說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維已經從事物的外表向內部、從局部到全面進行判斷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確加深。
二、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一項高級的智力活動,它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并不僅是老師的事情,父母也應承擔更多的培養責任。而在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實踐過程中,老師和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豐富孩子的知識與經驗
孩子的知識越豐富,思維也就越活躍,因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可以使孩子產生廣泛的聯想,使思維靈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他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對化學研究的發展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僅僅是懂化學,還對物理、氣象等科學領域都有涉及,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實際操作:孩子的閱讀能力有限,父母個孩子多買一些動畫書、卡片等,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動腦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讀物等,常常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
·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能為思維的飛躍提供強勁的推動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種問題,讓孩子通過猜想來打開思路。牛頓從樹上掉蘋果而產生想象,進而研究出萬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學家在評論愛因斯坦時說:“作為一個發明家,他的力量和名聲,在很大程度上應歸于想象力給他的激勵。”這些都從一個方面說明了想象的重要性。其實,要孩子發揮想象并不難,關鍵在于父母隨時隨地的啟發。
實際操作:父母可以問孩子,當看到車圓圓的輪子時,可以讓孩子想象一下圓的輪子還可以用上什么上面。隨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象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預料。
注意事項:要知道孩子的回答都是他所想象的,這是難能可貴的創意!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對錯觀念強加于孩子,更不要嘲諷、責罰孩子,以免打擊他的積極性。
·孩子經常處在問題情景之中
思維的模式: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答案。問題是思維的引子,經常面對問題,會使大腦就會積極活動。
實際操作:最初孩子愛提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父母要跟孩子一起討論、解釋這些問題,父母的積極主動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請教他人、查閱資料、反復思考獲得答案,這個過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注意事項:孩子兩歲后,就不像以前那么愛向父母提問題了,這時父母應該主動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討論。
·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
有的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總希望父母給他答案;甚至有時候孩子還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時,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訴孩子了。雖然看似孩子的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我們都知道這種做法對發展孩子智力毫無意義,況且這樣做還會產生一種副作用——依賴感。孩子如果依賴父母的答案,而不會自己去尋找答案,便不可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實際操作:高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告訴孩子尋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啟發孩子,一個問題應該怎樣去想、去分析,怎樣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經驗,怎樣看書,怎樣查參考資料等。當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時,他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提高而且產生新的動力。
·討論、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學習中,在家庭生活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
實際操作:父母應引導孩子并與孩子一起共同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付諸實施。這個過程中,需要分析、歸納,需要推理,需要設想,需要設想解決的方法與程序。這對于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
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范文6
少兒口才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有文采的人不一定是人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中國是應試教育,任何考試都是通過筆答試卷的方式來進行考核與測試,而很少機會鍛煉孩子言語表達能力;而在課堂上,教師又課本的強調教學規矩不許講話、制止孩子的喧嘩與創造辯論的機會所以,有些專家在分析幼兒心理與成長報告中是這樣描述的: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沉默,為此,專家們提醒:語言表達能力的下降,是孩子們自閉、不善表達的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
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是我們許多人的渴望,但是有些人卻并不能放任自如。想想看,在生活中,您是否有過以下的經歷?您是不是常常在一次交流完成后,為自己沒能完全表達出思想而感到有些遺憾?您是不是常常對能言善辯者感到羨慕,因自己的語言貧乏,不善辭令感到低人一籌?工作和交往中,當眾講話是機遇,更是挑戰。每逢這時,許多人心跳、臉紅、不知說什么或者怎么說。口才生澀造成表達欠缺充分完整,溝通和交往陷入尷尬境地,導致個人魅力受損,機會也就一閃而逝。
在社會工作與交往中的多次失敗使我們逐漸明白了:只會干,不會說,已經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機會是均等的,但是善于把握機會并且能夠成功的人卻是不多的。那些善于表達和與人溝通的人就緊緊抓住了機會,在第一時間內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干。世界上80%的財富和權勢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那20%的人都是善于表達和溝通的人。以上的種種例子無不體現著口才的重要性。所以說,口才是人的第二張面孔。
口頭表達的優劣對以后語言的發展,對學生時代的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都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口頭表達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為兒童學習社會經驗,形成道德品質提供了基礎。口頭表達能使孩子學習能力增強,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對他人語言的理解能力也能夠明顯提高,并且有利于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提升,讓孩子勇于表現自己,培養孩子的領導力,有效增強兒童自信心,促進身心全面發展。所以,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抓緊對兒童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把握孩子的關鍵期進行教育。
您的孩子是否膽小內向,不善于口頭表達自己的思想,并且對寫作也毫無興趣呢?兒童口才培訓將從根本上解決這方面的實際問題。兒童口才培訓的目的是讓兒童從不敢說到敢說,再到會說和巧說,以至到說寫結合,善于表達和與人溝通,達到有效說話和寫作的雙重能力。通過訓練,兒童的口才能力表現在:語言表達能力增強,當眾講話自信、吐字暢晰、流利;學習興趣提升,迅速提高專注力、記憶力、表現力、思維能力,顯示出高于同齡少兒的超長特征;寫作能力提升,說的能力強,寫的能力一定比較強;心理素質增強,語言潛能開發同時激發視覺潛能和聽覺潛能;少兒心理素質增強等各個方面,綜合能力隨之迅速提升!
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縱觀古今中外,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人際交往的頻繁和擴大,口才藝術實際上已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口才培訓,也應提到各位家長的日程上了。
口才比文才重要
所謂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誤國,可見口才的重要性。若要判斷文才與口才誰更重要,其關鍵在于:兩者兼備的前提下,誰在社會實踐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符合社會的需要和趨勢,使自己更便捷有效地介入社會。從這一點上來說,口才比文才擁有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口才的傳播手段遠比文才更為豐富有效:語氣輕重的運用,言語的合理停頓,使口才比文才更有感染力。
首先,從個人層面來說,具有口才的人擁有更強的說服力,更能直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沒有口才的人,有如發不出聲音的留聲機,雖然是在那里轉動,卻不使人感興趣。口才好的人往往容易被人尊敬,而口才差的人容易發生被人冷淡遺忘。由此足以顯示口才對于人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口才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有成就的大企業家莫不具備這種藝術,律師、教師、演員、推銷員等等,無一例外,同時孩子在課堂的積極發言,學校組織的演講,作為班干部的組織能力,以后參加工作的面試,工作中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的能力,作為領導的當眾演講能力等,無一不顯示了口才的重要性。。
其次,從社會層面上講,現代社會的聯系日益密切,要求人們之間的正面交流愈來愈多。此外,口才的傳播屬性是人直接作用于人,而文才的傳播屬性是人作用于物,再作用于人。口才較文才的快捷性、高效性更符合信息化社會人們交流思想與工作的要求。敏于思而納于言的知識分子時代已成為過去,能說會道更能適應當代社會的人際交往。優秀的口才能更加有效率地交流,促進社會分工合作的進一步完善,從而為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而且,口才并不是耍嘴皮子,而是一個人自身文化素質的沉淀和厚積薄發。擁有優秀的口才,常可以把所學融會貫通并更加生動精彩地傳達給別人。再者,如果富于幽默機智,就能成為很受歡迎的演說者。工作和交往中,有很多當眾講話的機會,這是機遇,更是挑戰。若是心跳緊張,不知說什么或者怎么說,有再高的文才也無法表現。遭遇的是尷尬,留下的是遺憾,失去的是機會。
科學與我們的教學實踐證明: 少兒口才訓練,對小孩好處多多,比如說:
1.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與寫作能力. (因為先語而后文,能講必會寫).
2.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提高孩子講普通話的水平.咬文爵字,發音更標準,吐詞更清晰.
3.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激發孩子強烈的閱讀興趣.
4.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培養孩子敢于當眾表達的膽量.
5.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背誦演講稿與好文章越多,記性愈好.
6.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直接提高孩子的說話水平與演講能力.
7. 少兒口才與當眾講話訓練可以克服恐懼感,改變孩子膽小害羞與內向的性格.
8.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培養孩子故事的編創能力,豐富想象力。
9.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培養孩子口腦協調的能力.
10.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提高孩子說話的連貫性與條理性,增強邏輯能力.
11.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激發孩子的思維與隨機應變的能力.
12.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增強孩子自信心;
13. 少兒口才訓練可激發學生孩子的表現欲望,培養新興趣,有助于戒掉網癮與不良嗜好.
14. 少兒口才訓練讓孩子更有自己的思想,觀點與主見,不再盲從.
15.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財商與逆境商數
16.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提升核力-------自我控制與控制別人的能力,這一點極為重要,一個具備自我管理的人,他就能控制自已的思想,行為,情緒,目標,時間,金錢與他人,他的事業必然是非常成功的,生活必然是井井有條的.
17.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頑強拼搏的精神,而且學習會更勤奮,身心更健康,外表也會更美,更活潑可愛.
18. 通過經常的各種表現,讓家長老師與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的地方,從而提前確立孩子的人生奮斗的方向,少走彎路,就能爭取早日成功.
19.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讓小孩現在與以后更會與人打交道,使人際關系更和諧,擁有更快樂與幸福的人生.
20. 少兒口才訓練可以培養孩子的幽默感.開發主持相聲小品等表演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