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1

【關鍵詞】慢性腰肌勞損;方氏頭皮針;針灸

【中圖分類號】R2743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2-0117-02

Abstract:

Keywords:

慢性腰肌勞損又稱為腰部肌筋膜炎,其主要是運動損傷、物理因素刺激等引起腰部淺表肌筋膜的無菌性炎癥[1],是臨床功能性腰痛不適的常見病因,其主要癥狀是腰或腰骶部脹痛、酸痛。該病可隨天氣變化或因勞累后而反復發作。長期的慢性炎癥可使肌肉纖維發生變性,日久則逐漸形成機化、粘連,甚至瘢痕形成[2-3],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臨床治療主要以物理方法對癥治療為主,主要有推拿按摩、超短波、針灸、拔罐等。筆者采用方氏頭皮針治療慢性腰肌勞損28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納入病例為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至我院就診的56例患者。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組,其中對照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為(376±112)歲,病程3~42個月,平均病程為(183±72)個月;觀察組共28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為(381±108)歲,病程4~40個月,平均病程為(185±76)個月。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關于腰肌勞損的診斷。[JP]

13納入及排除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在18~60歲之間,并除外腰椎體器質性病變如腰椎腫瘤、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并排除凝血障礙、嚴重器質病變等情況。

14研究方法

141對照組使用體針針灸進行治療。取穴為雙側腎俞、關元俞、腰陽關、委中、陽陵泉。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常規消毒后,選取環球牌03mm×30mm毫針。將針體刺入相應穴位后,實施提插捻轉等手法,待其得氣后,留針30min。每日施治1 次,療程2周。

142治療組采用方氏頭皮針進行治療。取穴:依照方云鵬、方本正著《方氏微型針灸》[5]的相關論述取穴:伏象冠矢點、伏象腰區、伏臟記憶(雙)、信號(雙)、思維。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規消毒后,選用環球牌025mm×13mm毫針,使用“飛針”手法快速進針直透骨膜。進針后,不施手法,留針30min,每日施治1次,療程2周。療程結束后評判兩組療效。

15療效判定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進行療效評定。①治愈:腰部酸痛癥狀消失,腰部活動自如,生活恢復正常;②好轉:腰部酸痛癥狀較前減輕,腰部活動功能基本恢復,遇勞累后仍有腰痛不適,但程度較前減輕;③未愈:腰部酸痛癥狀無改善,腰部活動仍有受限或較前加重。

16統計學處理本研究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兩周后,對照組治愈5例,好轉17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為7857%;治療組治愈9例,好轉18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為964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根據慢性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本病歸屬于中醫“腰痛”范疇。本病的病因多屬本虛標實,本虛多以腎陽虛為主;標實則以風、寒、濕等外邪侵襲有關;故本病中醫治療多以補腎,祛風散寒去濕為基本原則[6-7]。從現代病理學角度來講,本病多為腰肌肌筋膜炎的無菌性慢性炎癥,根據病程而有不同的病理改變,初期僅有炎性物質的滲出,如炎癥不能及時消退,久之則易發生機化、纖維化甚至粘連,因此,部分病例遷延難愈,癥狀反復。臨床中推拿按摩,刮痧,局部放血等各種理療手段是通過局部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其炎性物質的消散來促進慢性炎癥的吸收,而小刀則通過松解局部組織的機化、粘連,讓其損傷后再修復,因此臨床應用有效。形式各樣的理療技法,對腰肌本身都會造成新的損傷,如果這種損傷是可控的、輕微的,則機體在經受這種損傷后會進行一次修復過程,對于某些患者來說,這種損傷后再修復過程可能使原有的慢性炎癥消失,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但如果這種損傷過大,或因患者體質因素不能接受某種程度的損傷,則對患者有害,會加重其原有的肌筋膜炎炎癥,從而造成臨床癥狀的加重,這也解釋了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可獲得短暫的癥狀緩解,但維持時間較短,過后反而會加重的情況。因此,在對慢性腰肌勞損患者的理療項目的選擇上,應做到個體化選擇,達到適度醫療的目的。

[JP2]根據中醫針灸治法的傳統認識,在治療某個部位的疾病時,可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近端取穴、遠端取穴、臟腑主治功能辨證取穴等。對于慢性腰肌勞損患者,進行遠端取穴治療也是一條可行的途徑。方氏頭皮針為一新型針法,根據其治療理論,人體全身各部位疾病包括運動型及感覺性疾病均可在頭部施針進行治療;其理論依據既基于傳統中醫針灸理論,又基于全息理論,且與現代解剖學知識密切相關。其理論認為一方面根據傳統中醫針灸理論,人體任督二脈及手足陽經均在頭面部交會,經絡所過,其治所在,因此人體軀干、四肢各部位病癥均可在頭部施針進行治療;此外,方氏頭皮針理論依據的一部分與“腹針”、“耳穴”等針灸技法理論相似,均屬于全息理論范疇,其伏象穴區就是根據全息理論所制定,以矢狀縫作為人體軀干,冠狀縫作為人體上肢,人字縫作為人體下肢,恰似一人體伏于頭骨之上;伏象支配著全身的運動神經機能,本研究選取其伏象穴為冠矢點,相當于“大椎”,為督脈所過之處;其腰部穴區對應人體腰部,且為膀胱經所過之處,相當于刺激、激發了腰部的神經機能,促進了腰部機能恢復;其理論依據的另一方面則是根于大腦解剖功能定位,其十一大伏臟主穴區下即為相應的大腦功能區域,對應著相應的中樞神經調節功能。根據現代針灸理論的認識,針灸起效的方式可能與針刺后產生了神經體液的變化,進行人體內分泌的調節以及生物電效應等有關。周達君[8]認為方氏頭皮針特有的飛針直刺手法能對頭骨形成強大的沖擊力,產生局部電位差,繼而可產生微小電流,形成對相應部位的大腦功能區域的刺激,形成生物電效應,從而產生中樞神經調節反應,因而能使腰部酸脹疼痛等不適感覺減輕或消失。[JP]

針對慢性腰肌勞損來說,“慢性”突出了此病的遷延性、反復性;對于慢性疾病中醫中藥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治療方法及手段。但對于治療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應因人而異給予不同的治療,對于體質強壯,自我恢復功能尚可的患者來說,在施治是刺激量可適當放大,可選擇小針刀、刺絡拔罐、放血等等治療方法;而對于體質虛弱,自我恢復功能較差的患者來說,刺激量宜輕,如采取按摩手法宜輕,針灸選穴少而精,或者采取遠端取穴,必要局部的不良刺激加重局部的炎癥,也可結合中藥辯證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表明,方氏頭皮針對慢性腰肌勞損治療效果明顯,其理論依據成熟規范,鄧特偉等[9]認為其具有多種作用,在臨床應用中對多種疾病均有良好的療效,且具有定位準確,取穴簡單,療效確切,起效迅速等特點,不失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昝韜.穴位敷貼聯合推拿治療慢性腰肌勞損的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6,22(5):59-60.

[2]刁鴻輝. 溫針灸治療慢性腰肌勞損36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3):104,106.

[3]葉武漢.毫針火針治療50例慢性腰肌勞損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295-296.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13.

[5]方云鵬,方本正.方氏微型針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6]張莉.腰肌勞損應用針灸推拿綜合療法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8):4152-4154.

[7]胡邊.針灸并用與針刺聯合神燈治療腰肌勞損臨床對比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5,37(102):58-59.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2

【關鍵詞】 銀質針; 小針刀; 藥物注射; 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臨床上常見的腰痛病。腰痛雖然不嚴重(即使嚴重也多為一過性的),但遷延不愈,起居行動尚能完成,但工作不能持久[1]。若是運動員則直接影響訓練計劃的完成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我 所于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銀質針電針加針刀配合藥物注射治療腰肌勞損患者80例,收到較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18~56歲,平均37歲,病程最長15年,最短1個月,平均病程45.9±12.4個月;所有患者均拍X線片,排除骨折及其他病變。將患者隨機分為兩個組,治療組采用銀質針加針刀配合藥物注射;對照組采用電針加針刀配合按摩。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俯臥,在腰段至腰骶段一側或兩側,選擇壓痛點,常規消毒,在痛點標記上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打皮丘,5~10min后,再次常規消毒,鋪洞巾,戴無菌手套,用3 號銀針(銀質針系80% 白銀加20%紅銅、鋅、鎳融化的合金拉絲制成,其成分與銀元完全一樣。銀質針既保持了針體相當的柔軟度,又保持針體相當的堅韌度和光澤度,使之完全適用于深淺各組織的針刺。針尖尖而不銳,針體直徑為1.1mm,這樣銀質針刺入軟組織中起鈍分離作用,不易損傷神經或血管[2]。銀質針分5個型號 24、21、18、16、12cm)。扎針距約1cm,腰部可根據情況做縱行三行約25~50針,然后針眼處涂紅霉素軟膏,上艾段(艾段長約1.5cm)點燃,針與針之間用無菌敷料填充以防燒傷,待艾段燃盡,取掉艾灰,取針消毒,在原針眼處,根據患者的胖瘦用3號或4號針刀進針,對粘連疤痕形成的軟組織進行縱行疏通剝離,橫行擺動、切開剝離,使粘連結疤的軟組織松解后用拔罐將其淤血拔出,用無菌敷料 清除局部淤血再行常規消毒,用康寧克痛40mg加2%利多卡因8ml加注射用水10ml,用8號針頭注射于每個針眼后消毒,用紅霉素軟膏涂于針眼,無菌敷料包扎。施術完畢,活動腰部做屈伸活動數次,為預防術后疼痛感染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藥2~3次。術后第2天做超短波,每日1次,20min。

對照組 40例患者,采用電針加針刀配合按摩治療。患者俯臥,術者在其腰三橫突,腰肌中下段,脊柱兩邊緣,行電針加紅外線20min,起針后稍作休息,做手法按摩,以壓、揉、捏、扌袞為主要手法做30min。7天為1個療程。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愈:腰部自覺松活自如,疼痛酸困消失,可正常活動,運動員可正常訓練。顯效:腰部自覺輕松,疼痛酸脹基本消失,可正常活動,運動員在訓練中尚不能完全完成訓練計劃。好轉:腰部自覺比術前輕松,疼痛酸脹減輕,活動范圍大大改善,運動員可做一般活動,不能參與正常訓練。無效:治療1個療程,臨床癥狀未見好轉。

2.2 療效 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經1個療程治療,治療組40例,治愈25例,顯效12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40例,治愈10例,顯效14例,好轉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

兩組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總有效率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治療組的治療時間短,恢復快。1周內治療組有效率100%、對照組90%。兩組間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意義(P

3 討論

根據腰肌勞損的發病因素及病理變化,我們采用銀質針加針刀配合藥物注射的綜合治療方法,相互配合,作用互補,療效確切。密集銀質針是針刺與熱療作用相結合,通過銀質針導熱作用,使針尖傳導熱能,除直接消除針尖部位的軟組織病變外,還可向周圍擴散熱能,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有利于炎癥滲出和充血消散,解除肌肉痙攣,達到治療的目的[2]。

針刀可在局部病變組織處采取直接松解、剝離、鏟削等方法,減輕炎癥區域內壓力,阻斷其對神經血管的惡性刺激,改善血液循環。銀質針配以針刀治療,可達到緩解或糾正局部缺血、缺氧狀態,有利于炎癥消退和吸收,改善組織的新陳代謝,加快組織的修復,從根本上治療病灶。還可使中樞神經系統類啡呔類物質升高,加強即時的鎮痛作用[3]。

輔以藥物注射,有利于減輕炎性滲出,促進炎癥水腫消退與吸收,促進新陳代謝,防止再度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由于密集銀質針針刺數量大,初診患者易產生恐懼心理。實際上針粗和針多都關系不大,因為皮內局麻后的皮丘早已解除了針尖刺入的皮膚痛。所以針刺前必須對每位患者要做好仔細的思想工作,打消其顧慮,大膽接受治療。總之,銀質針加針刀配合藥物注射治療腰肌勞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林生,金嫣莉.運動創傷的診斷和中醫治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99-101.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3

【關鍵詞】 溫針灸;慢性腰肌勞損;臨床療效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029-02

慢性腰肌勞損指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造成的慢性肌肉損傷,一般病程較長,病發后會給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病發后會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由于慢性腰肌勞損主要屬于神經性損傷和肌肉損傷,是由于病人肌肉組織受損造成,因此,可以通過采取對肌肉進行刺激,打通肌肉內血液循環,為肌肉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氧等方法,促進肌肉組織的再生來達到治療目的。針灸治療方法是我國中醫中的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治療方法,能夠通過對相關穴位的刺激,打通肌體組織中的相關血脈,促進血液循環,為肌體組織再生提供充足血氧,促進肌體組織自我修復和改善。由于慢性腰肌勞損病人懼寒,并且通過采取保溫措施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癥狀作用,所以采用溫針灸的治療措施進行治療有一定的針對性。我中心中醫針灸室通過對99名患有慢性腰肌勞損的病人進行分組治療,發現采取溫針灸治療措施進行治療的治療組治療療效顯著。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中心中醫針灸室在治療過程中將99名病人分為兩組,隨機抽取其中49名組成治療組,該組中男性病人26名,女性病人23名,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64歲,平均年齡(35.2±4.7)歲,最短病程2年,最長病程16年,平均病程(7.3±2.4)年;剩余的50名病人組成對照組,該組中男性病人28名,女性病人22名,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61歲,平均年齡(34.2±6.7)歲,最短病程1.5年,最長病程17年,平均病程(8.1±1.7)年。兩組數據對比顯示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病人臨床癥狀顯示腰部曾經有過外傷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習慣性的彎腰,經常出現腰酸背痛,總是感覺勞累并且在較冷的情形下病癥會加重,通過一定時間的休息或者采取保溫措施能夠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在體檢中發現病人背伸肌緊張,并且不能前屈有限制,對病人骶棘肌外側部位按壓,病人明顯感覺疼痛。

1.3 方法

1.3.1 溫針灸治療措施 讓病人選取俯臥位或者選取側臥位,基本穴位:大腸俞穴,選取雙穴位;委中穴,選取雙穴位。如果病人疼痛部位偏上,則加選腎俞穴,如果疼痛部位偏下,則加選次穴。先采取消毒措施,在針刺得氣過后,采用2厘米的長艾炷安置在針柄上,針灸深度大概在2厘米左右,針柄部位相距穴位處的皮膚在0.5厘米到1厘米之間,一次治療采用3個艾炷,每日進行一次治療。

1.3.2 電腦中頻療法 讓病人選取仰臥位,儀器采用高級電腦中頻治療儀,同時將兩組電極全部安放在病人的腰部,采用1號處方進行治療,治療持續時間為20分鐘,每天進行一次治療。

1.3.3 磁熱振治療措施 儀器采用日本進口磁熱振治療儀,讓病人選取仰臥位,同時將兩組電熱板安放在病人腰部,使用第二檔位的熱量,治療持續時間20分鐘,每日進行一次治療。

治療組采用溫針灸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電腦中頻結合磁熱振治療措施進行治療,都以10次治療為一個治療療程,在2個治療療程結束后對兩組的治療療效進行觀察和對比。

1.4 療效判定 顯效:病人疼痛癥狀消除或者有顯著改善,其他相關癥狀消除或者有顯著改善;有效:病人疼痛癥狀有改善,其他相關癥狀有一定的改善;無效:病人疼痛癥狀沒有改善或者癥狀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

2 結 果

治療結束后,治療組49名病人中有38名病人取得了顯著療效,11名病人治療有效,治療總有效率達到100%。對照組50名病人當中,有29名病人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12名病人治療有效,9名病人治療沒有任何效果,總有效率為82%。兩組治療療效對比差異明顯(P

3 探 討

慢性腰肌勞損在中醫辨證分型中屬于“痹證”,一般都是寒痹。治療過程中,應當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祛除體內的涼氣,從根本上進行治療。艾條能夠起到溫通經絡的作用,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并且可以祛除濕氣達到除寒的目的,通過艾灸能夠促進病人局部位置的血管擴張,促進了血液循環,從而促進炎癥以及水腫盡快消失。遵循經絡的布置規律選擇穴位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打通局部經氣的作用,并且采取溫針灸的治療措施,能夠促使艾灸的熱量在針傳達下直接進入到病癥內部。委中穴是腰部以及背部的重要穴位,委中屬于膀胱經合穴,通過委中穴能夠對腰痛進行有效的治療,可以實現將膀胱經氣打通的目的,能夠起到解痙攣的效果,能夠促進肌肉放松,有效的減輕了病人的疼痛。采用溫針灸不僅有針刺的療效,而且有灸法治療效果,所以在這種病癥治療中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我中心中醫針灸室通過對49名患有慢性腰肌勞損的病人采取溫針灸治療措施進行治療,療效顯著,有效率高達100%,充分證明了這種治療措施的有效性,故認為在慢性腰肌勞損治療措施上,采用溫針灸治療措施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櫟,劉美瓊.溫針灸治療慢性腰肌勞損8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111.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4

【關鍵詞】腰肌勞損 奇正消痛貼膏 療效

慢性腰肌勞損是以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疾病,是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疾病之一,大多因為腰部急,慢性損傷或勞損而引起,大多病史較長,未經及時與合理的治療,而產生腰痛。奇正消痛貼膏是根據藏宇妥藏藥研究所根據藏醫傳統驗方并結合多年臨床實踐,采用高原特有的天然野生藥物獨一味,水柏枝等中藥材,應用現代超低溫真空脫水凍干技術精心研制而成的純正藏藥,具有很強的散瘀痛,強筋骨,祛風濕和除痿痹的作用〔1〕。

我們于2009年1月――2010年3月用奇正消痛貼膏治療慢性腰肌勞損患者50例,并隨機將58例慢性腰肌勞損病人用傷濕止痛膏治療者作為對照組做臨床觀察,總療效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108例病人全部來自我院門診病人,隨機將他們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50例,對照組58例,治療組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47歲;對照組中,男42例,女16例,年齡31――77歲,平均年齡46歲。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方面的比較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所有病人均有相應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板滯,腰部沉重,乏力,或有重壓感,下墜感,彎腰工作困難,彎腰稍久疼痛加重,不耐累,常反復發作。查體:腰部外形多無異常,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并有壓痛,患者的癥狀時好時壞,均有三個月以上的病史。所有病人均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腫瘤,腰椎結核,以及內科和婦科等疾患所致的慢性腰痛。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所用藥物為宇妥藏藥研究所生產的奇正消痛貼膏,對照組所用藥物為傷濕止痛膏。治療組用藥方法:首先清洗腰部壓痛部位及其周圍皮膚,然后將奇正消痛貼膏藥劑包打開,將藥液涂于奇正消痛貼膏藥物墊上,再將膏藥貼于腰部壓痛點部位,每二十四小時更換一次,十貼一個療程。對照組用藥方法:清洗腰部壓痛部位及其周圍皮膚,再將膏藥貼于腰部壓痛點部位,每二十四小時更換一次,十貼一個療程。

1.2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的個人基本信息如:疾病的發生情況,體格檢查情況,實驗室檢查情況,對治療的反應,包括不良反應。

1.3療效評定標準

1.3.1 疼痛程度以VAS評分評定。疼痛觀察VAS(視覺類比量表)采用10厘米的直線,兩端分別表示“無痛”和“劇痛”,被測試患者根據疼痛程度在直線上相應部位做記號,“無痛”至記號間的距離表示疼痛分數,0~100為量表分數。

1.3.2 功能狀態評價 :局部壓痛,功能障礙從嚴重到無均以4,3,2,10共五級表示。

1.3.3療效評定 顯效,疼痛,壓痛消失,功能回復正常;有效,上述癥狀好轉,功能基本恢復;無效,上述癥狀依舊無緩解,功能未見改善。

1.3.4 統計學方法: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患者治療治療前后疼痛相關指標和患者腰椎活動的變化,p0.05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奇正消痛貼膏對慢性腰肌勞損的治療效果見表一,治療前與治療后疼痛計分,臨床主要癥狀的改善情況自身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根據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者28例,占治療組病例的56%;有效患者19例,占38%;無效3例,占6%;總有效率為94%。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50例病人中有5例(10%)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腰部皮膚過敏現象,其中皮膚紅潤2例,瘙癢2例,皮疹1例,經停用奇正消痛貼膏和外用皮炎平或膚輕松藥膏后而消失,不影響療效。對照組58例中有12(21%)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用藥部位皮膚過敏反應,其中皮膚紅潤4例,瘙癢5例,皮疹2例,經停藥和外用膚輕松等藥膏而消失。

3討論

慢性腰肌勞損是引起腰痛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長期不良姿勢造成的慢性累積性損傷和急性外傷引起,多數原因為肌肉拉傷,慢性疲勞造成的勞損,肌肉僵硬與纖維化所致,主要表現為腰部肌肉和筋膜以及韌帶的酸脹疼痛,在治療上大多采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局部理療,熱敷,痛點封閉注射等治療,臨床療效也不確切,副作用比較多,病人往往腰痛沒治好反而出現消化道不適而且治療也不方便,奇正消痛貼膏為濕敷型貼劑,它根據藏醫傳統驗方,采用青藏高原特有天然藥材獨一味,水柏枝,水牛角等精致而成。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研究顯示其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炕沿,促進組織修復,祛風散寒等功效〔2〕,對慢性腰肌勞損,疼痛有較好的療效,而且能明顯的改善腰部功能,治療效果十分理想,而且使用十分方便,患者的依從性也比較滿意。

外用藥物在使用中經常會出現過敏的情況,在奇正消痛貼膏的應用中也有過敏的情況的出現,表象為皮膚紅潤,瘙癢和皮疹,無皮膚破潰和感染病例出現,停藥3至7天上述癥狀自行消失。因此在使用此類藥物時要注意以下情況1.皮膚破裂處不宜使用。2.孕婦慎用。3.本品過敏者禁用。4.皮膚過敏者停用。

參考文獻

理療治療腰肌勞損范文5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 針灸 電磁波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以腰腿疼痛為主要表現,隨著手機與電腦成為生活與工作的工具,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日益升高。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學“腰痛”等范疇。中醫學認為本病的關鍵病因為肝腎陰虛、累積勞損、風寒濕邪侵襲、經絡閉阻所致,與勞累、長期久坐等有關。筆者采用針灸加電磁波(TDP)進行治療,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7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186例和對照組184例。試驗組男101例,女85例;年齡18~65歲,平均(32.58±12.44)歲;病程1 d~22年。對照組男98例,女86例;年齡19~64歲,平均(33.27±11.39)歲;病程1 d~2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診斷依據進行[1]。

排除標準:(1)腰椎間盤突出癥同時伴腰椎滑脫;(2)伴有嚴重的肝、腎、心、肺功能障礙,以及腫瘤、感染;(3)存在認知、意識障礙或精神類疾病。

方法:(1)對照組給予單純針灸治療,主要穴位:腰椎間盤突出節段上下各一個椎體夾脊穴、關元俞、大腸俞、局部阿是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壓痛者加針刺。腰骶部取雙側穴;伴下肢疼痛、麻木者選取環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昆侖等作為配穴,下肢取單側穴。平補平瀉,時間為25 min,1次/d,10 d為1個療程。(2)試驗組在針灸治療基礎上加用TDP;選穴、時間等均同對照組。

觀察指標:(1)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評定兩組患者主觀疼痛程度。療程開始前及結束后各評分1次,對治療前后及組間評分變化進行比較。(2)JOA腰背痛評分:包括3個臨床癥狀(6分)、3個主觀癥狀(9分)、7個日常活動(14分),滿分為29分;差<10分;中10~15分;良好16~24分;優25~29分。

統計學處理:數據應用spss 16.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兩組治療5次和10次時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試驗組治療5次和10次時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JO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5次和10次時JOA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典型病例患者,女,45歲,教師。腰痛放射至左下肢麻木、疼痛5年余。患者5年前因教學工作繁忙,久坐,致使腰部疼痛并放射至左下肢后側、小腿外側,每因天氣寒冷或勞累后癥狀加重,CT檢查結果示L4~5、L5~S1椎間盤突出。曾住院治療,病情得以緩解。1 d前因搬重物腰部疼痛加重,活動受限,夜間痛甚,難以入睡。檢查:L4/L5、L5/S1棘突下左旁壓痛明顯,有左下肢后側、小腿外側放射痛,左腿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加強試驗陽性。采用針灸治療,主穴:L3、L4、L5、S1棘突下旁開0.5寸夾脊穴(雙側)、大腸俞(雙側)、關元俞(雙側)、腰部阿是穴(雙側)、環跳(患側)、承扶(患側)、殷門(患側)、委中(患側)、陽陵泉(患側)、承山(患側)、昆侖(患側)。同時在腰部、患側下肢做TDP理療,留針20 min,10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隨訪1年未復發。

討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多發病、常見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遇到外力等誘因,使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中央的髓核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導致相關脊神經根或脊髓受到刺激或壓迫,從而導致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以L4~5、L5~S1發病率最高。最常見的誘發因素為外力或腰肌勞損。在中醫學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痹、腰腿痛”范疇,其發病機制為正氣虛損,肝腎陰虛,且受到濕邪、風寒的入侵,或外力的影響,致使腰腿部血瘀濕滯、氣機郁閉[2]。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一直是中醫研究的熱點,許多學者采用中藥藥熨配合紅外線、康復訓練結合針灸、針刺結合電針、特定TDP灸療貼聯合康復訓練、TDP理療配合中藥穴位注射、腹針配合特定TDP治療儀等方法治療[3-7],均取得較好的療效,而針灸配合TDP,簡單易行,也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的治療方法。

本研究采用針灸配合TDP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中針灸治療可補肝腎、強筋骨、通經活絡、促進氣血的順暢,消除炎癥水腫,減輕對相關神經根的壓迫,從而達到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癥狀。

古人認為,氣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氣”是對無形的、不可見的狀態的概括,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氣也。”即是說百病皆生于氣;張介賓《類經·疾病類》所說:“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凡表里虛實,逆順緩急,無不因氣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氣。”可見氣對于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針灸治病,關鍵在于調氣,繼而調節氣血。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是針灸治療疾病的刺激點。《靈樞·刺節真邪》曰:“用針之類,在于調氣。”《靈樞·終始》中說:“凡刺之道,氣調而止。”故針灸治病,關鍵在于調氣,針灸腧穴,可對人體之氣具有刺激調節作用,通過激發人體經絡之氣,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氣與血是人體內的兩大基本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氣能行血,氣能行津,血液的運行離不開氣的推動作用,津液的輸布代謝活動也離不開氣的推動,所以針灸腧穴后,氣推動血液運行的狀態得到改變,津液的輸布代謝同樣也得以改善,從而達到消除椎間盤突出周圍腫脹的作用,繼而解除椎間盤突出對神經根、脊髓等的壓迫,達到治療的目的。

在針灸治療的基礎之上配合TDP,TDP理療局部照射可使被照部位的溫度明顯升高,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環增強,能將有刺激性的物質,如鉀、組織胺等由組織運走,熱還能減輕肌肉的緊張和痙攣,有明顯的消腫鎮痛作用。上述兩種方式相結合治療,可以更好地促進滲出液的吸收而消腫,達到更好的減壓、止痛效果。總之,補肝腎、強筋骨、通經活絡、消除神經根壓迫,促進患者腰部血液循環,緩解炎癥水腫,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關鍵[8]。

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刺結合TDP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效果顯著高于單純針刺組。由此可見,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予以針刺與TDP聯合治療,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14.

[2]湯治中,徐應樂,易進科,等.綜合康復訓練結合針灸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6):978-979.

[3]曾巧.中藥外敷結合電磁波治療對腰椎術后功能恢復影響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6,13(2):84-85.

[4]黃小麗.中藥藥熨配合紅外線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1):97-98.

[5]陳柏書.針刺結合電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3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26(6):124-126.

[6]宿小滿,連樹林.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特定電磁波灸療貼聯合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8,45(8):1734-17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版 |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老牛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 国产二区精品 | 最新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页色 |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国产精品一级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99 |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视色 | 欧美三级一区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日本久久香蕉一本一道 |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 | 精品伊人 | 亚洲午夜视频 | 免费观看日韩大尺码观看 | 亚洲视频第一页 |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 日韩色视频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 日韩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本在线 | 色在线播放 | 欧美日韩 在线播放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