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籃球高低運球教學反思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籃球高低運球教學反思范文1
在我們上體育課時,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學生把體育課當成了活動課、“玩”課,他們喜歡我行我素,老師的說教總是徒勞無益。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習時,學生總是很被動,缺乏積極性,即使在老師的高壓下,也缺乏對學習的熱情。而教師呢,我不說勞而無獲,至少也是勞而少獲。那么,怎樣來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怎樣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變“要我學”、“要我練”為“我要學”、“我要練”呢?我認為,必須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針對常規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普遍現象,如老師教的累,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積極性不高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嘗試,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課堂效率。下面以一節課為例來說:
在這堂教學課的開始前,我以一首富有節奏感和震撼力《龍的傳人》作為背景音樂,一幅幅中國奧運冠軍健兒的精美圖片以多媒體動畫形式滾動播出,營造了一個極富運動感染力的課前環境,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情趣:在課的開始和準備部分,宣布好課的內容和要求后,以直觀的多媒體演示跑動過程和在極富節奏感的音樂背景下,以奧運五環為跑動路線,途中設置鉆跨欄架、跳躍障礙物、繞桿等內容,進行“龍形”趣味跑。之后,教師、學生一人一球進行玩球練習,在節奏感較強的音樂背景下,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自創動作練習,教師參與其中,進行引導,達到師生同樂的目的。在課的基本部分,我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原地運球的技術要領和口訣,再以多樣的練習(原地高低運球、原地節奏運球、原地看數運球、雙人結伴創想運球和增強活動氣氛的游戲比賽(運球叫號)作為原地運球的復習內容,發展和鞏固原地運球的技術技能;通過教師提問:怎樣才能控制好球?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進行向前直線運球、向后直線運球、向左(側向)移動運球、向右(側向)移動運球和向前曲線變向運球等練習,其中,完成一個練習后,就讓個別學生示范,再讓全班集體交流與討論,讓學生通過實踐,體悟行進間運球的感受。通過游戲比賽(運球繞桿),活躍了課堂氣氛,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悟行進間運球的身體感受的同時,更讓學生體驗了體育鍛煉的樂趣;在接下來障礙跑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列出自設障礙跑菜單,讓學生直觀、形象的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務及要求。通過分組討論、嘗試、調整后,進行障礙跑接力比賽,在歡快的音樂背景下,讓學生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了合作、感受了競爭,教師參與其中并集體點評。在課的結束部分,我利用舒緩、輕柔的音樂作背景,引導學生做原地放松練習,最后,教師對整堂課進行小結與評價。
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中心環節和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以往的課堂體育教學存在這樣的現象:一是重知識輕方法:二是重技術輕素質;三是重應試輕應用;四是重繼承輕創新。這些教學方法阻礙了當前體育教學的發展,因此必須突破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中心的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以確保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改“一言堂”為“群言堂”,變主講為主導,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當然,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能否實現,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老師手里,教師只有真正認識了現在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教師也才能比以往的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如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真正實現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把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籃球高低運球教學反思范文2
關鍵詞:初中生;體育課堂;自主練習
【中圖分類號】G807.04
一、班級背景:
本學期擔任初二(2)班的體育課,班中22名男生、17名女生,其中31名本地生、8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總人數為39人。這個年級期初剛重新分班,這個班雖然還是2班,但原來初一(2)的學生只有1/4左右,加上友誼中學撤并過來,班上一下子又多了幾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體育基礎參差不齊,身體素質高低不一,特別是從友誼中學合并過來的同學,體育基礎差、學習習慣差、行為規范差,上體育課時連基本的原地三面轉法都不懂,部分同學從友誼小學升入友誼中學初一,上學7年卻沒有上過1節正常的體育課。這就是我要面對的班級、面對的現狀。
二、案例過程:
那天體育課原本的教學內容是:行進間運球和"螞蟻搬家"接力游戲。在上完了主教材行進間運球后,我準備組織學生游戲時,突然想到這個游戲以前做過幾次了,而且,同學們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往往加快速度全力以赴,最后衣服上全是灰塵,搞得灰頭土臉,影響下一節課的正常上課,漸漸地,大家的練習情緒受到了影響,幾位學生還在嘴里嘀咕:"衣服今天剛換上去的,這游戲一做,滿是灰塵,回家又得被老媽訓斥,真沒勁。"其他同學也在附和:"是啊,是啊,能不能換一個項目活動呀。"我靈機一動:"既然有不少同學對這個游戲不怎么感興趣,那么這樣吧,下面的時間我讓大家自己組織練習,自由支配,只要是有組織有目的的體育活動或游戲,你們喜歡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一回學習的主人,不過,下課前要有小結,老師要讓你們說出你為什么喜歡做這個練習,目的是什么,好不好?"這樣一說,全班同學一下樂開了花,學習的熱情一下高漲起來,大家議論開了,有的女生說:"咱們來做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吧!因為這個游戲有趣,而且能培養我們的靈活性。"有的男生說:"我們幾個來做立定跳遠的比賽好嗎?這個練習可以鍛煉腿部力量,初三體育考試時能跳得遠、跑得快!"也有同學說:"我們來做倆人三足行的練習吧!老師不是要我們提倡合作練習嗎!"還有的同學說:"我們來打半場籃球比賽"......我對他們提出要求:"你們在練習時要注意安全,有什么要老師幫忙的盡管提出來,討論好了就開始練習。"話音剛落,很多同學都去邀請同伴練習去了,有幾位同學搶先過來說:"老師,我們做倆人三足行的練習不夠刺激,我們準備模仿'陽光伙伴--合作跑'比賽,你來給我們計時,好不好?"四位男生也搶過來說,他們要到跑道上練4×100米接力,準備校運會的接力跑比賽,要求我給他們作指導。看到他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馬上答應了。接力跑練習結束后,其中一位男生對我說:"老師,我感覺短跑還行的,我想參加田徑隊,還收初二的學生嗎?""當然收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勁,我想將來你一定會是個出色的校隊隊員。"其他幾位同學也說:"我們也要參加田徑隊。"看著同學們向往的表情,我真開心:"只要你們能跑過他,當然也能參加了。"他們滿意地又去比、去練了。再回過頭來看看其他同學,一幫幫、一群群練著自己喜歡的項目,一個個都真帶勁。下課前小結時,我讓他們回答自主練習的感受,一個個都做了認真的回答,我還對有些回答的不夠具體的給予了補充,這樣相信他們會記得更牢,以后會練得更帶勁,別看他們平時上體育課有點隨隨便便、無精打采,甚至個別學生還有點吊兒郎當,自主練習起來還真是全身心地投入,這種自主組織形式所產生的高效性、實效性真讓我始料不及。
三、案例反思:
原來的計劃被學生的情緒波動打破了,我臨時改變了注意。當時我的想法是,通過他們的自主練習來了解一下開學一個月以來學生掌握技能的情況,了解一下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有哪些,沒想到發現了許多意外的收獲:如有的學生想成為校田徑隊的隊員;有的學生能自己組織同伴進行練習;還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如"陽光伙伴--合作跑",三人半場籃球比賽的部分特殊規則,等等,讓我深切感受到:把體育課堂還給學生是體育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勢在必行。
1.把體育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自主練習的空間
初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生理、心理正在趨于成熟,這個年齡階段是他們身心發展突變的時期,無論在生理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著不少特殊矛盾:渴望獨立自主與成人管教的矛盾;個人活動的欲望與集體行為的矛盾;個人活動能量大與其認識水平低的矛盾。學生在班集體里的活動已經不需要老師像小學時那樣事必躬親、指導得那樣具體細致了,他們希望通過自己與同伴的合作來掌握學習的自,使自己的獨立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初中生的自主意識開始占優勢,抽象思維開始占主要地位,理解能力明顯提高;正因為他們自我意識增強,"成人感"突出,因此,他們既能自覺地評價自己,又力圖在任何場合中都表現自己,但為了表現自己是強者,他們有時會出現一些冒險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去關心他們,對他們的評價要恰如其分,教育他們學會客觀、全面地看待別人和自己,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逐步引導他們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打破以往教學中一切都由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做同一活動的做法,而多給學生有選擇性的自主練習空間,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樂趣,發現自己的特長,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把體育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自主表現的空間
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練、自己去學,就給了部分學生表現的良機,就如有的學生很想成為運動員,就大膽邀請老師參與他的活動,通過表現來實現他的愿望;有的學生想當小老師,就組織一些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一起來練習,培養了組織能力;有的學生在練習時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那勁別提有多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