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臨床護理路徑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臨床護理路徑范文1
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提高護理質量為前提建立標準化、程序化的護理計劃。在患者住院期間,對其進行治療、護理、康復指導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照顧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夠有效地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時一定要考慮要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計劃,要嚴格依據臨床路徑標準并參照現有的醫療護理常規標準,結合大量的資料數據,并運用日常歸納的護理經驗制定出自己工作項目范圍內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要及時對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回訪,以病人的滿意度,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比率、康復指導的效率、平均住院天數和平均住院費用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機率等信息作為臨床護理路徑的病人指標,并以此為依據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對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及時的調整,使其能夠適合更多病人的需求。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時也會有臨床護理變異情況的出現,一旦發現要對其原因和結果進行詳細的記錄,并與護士長匯報溝通,并及時地退出臨床護理路徑。
2臨床護理路徑的基本內容
2.1制定臨床護理路徑
首先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制定出相關的臨床護理路徑,這主要是以時間為基準,對患者需要進行的護理內容進行詳細的策劃,并將制定好的計劃表交給患者及其家屬,使他們對護理措施有詳細的了解,以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從而使患者享受到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2.2提供常規護理服務
護理人員除了要執行臨床護理路徑計劃表外,還負責病房的消毒和打掃等常規工作,保證室內空氣流通,使患者的居住環境處于無菌狀態,以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現象的出現。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飲食情況、精神狀況、病情發展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并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不斷變更護理措施,以提高護理效果。
2.3飲食護理
要依據患者的身體變化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為患者提供均衡營養的食物搭配模式,以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增強患者的抵抗能力。護理人員還要根據患者的大便情況及時對患者的飲食結構作出調整,必要時可以為患者提供必要的按摩服務以促進患者的腸胃蠕動。
3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方案
臨床護理路徑范文2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為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62例外科患者,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5.2±1.3)歲。其中普外科患者22例,腦外科患者15例,骨外科患者18例,胸外科患者7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健康宣教,促使患者了解熟悉外科疾病治療及檢查中的重點注意事項,在患者住院期間,對其病情實行嚴密觀察,謹防出現意外情況。
1.2.2實驗組護理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本院自擬的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方法包括:①首先對外科護士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指導護理人員掌握臨床路徑的內容及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程序。②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責任護士將有關臨床護理路徑的相關內容及相應的護理目標進行全面細致的說明。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將可能出現的問題對患者做好解釋說明,以此獲取到其理解合作,從而幫助在護理工作中達到最佳護理效果。責任護士根據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的內容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果患者病情出現變化,且未朝著臨床路徑方向發生改變,需做好認真記錄,以此提醒相關醫護人員做好準備工作。與此同時,在護理記錄中體現患者病情發生變化的原因、影響因素分析,從而促使患者病情朝正常路徑發展。③患者在入院后,護士要對患者熱情迎接,進行入院環境介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在護理過程中,不但要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減輕其焦慮與恐懼,做好飲食指導,做好疾病康復知識的宣教,患者提出疑問時應耐心解答,做到語言溫柔,態度和藹,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
1.3評價指標
在所有患者出院前發放護理工作滿意調查表,表中滿分總計為100分,85~100分為滿意,60~84分為比較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中,30例滿意,1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6.77%;對照組中25例滿意,1例比較滿意,5例不滿意,其滿意度為83.87%,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質量評分中,實驗組患者的平均分為(9.7±0.2)分;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分為(8.1±0.1)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范文3
1.1方法患者入院后,對照組患者實行傳統護理方法,針對觀察組患者實行CNP護理,護士成立專門的臨床護理小組,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執行。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記錄患者的病歷及過敏史等,并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測和記錄,同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思路的引導,從客觀上給予治療程序的介紹,從情感上給予安慰,保持情緒的穩定,情感的樂觀積極。另外,對于臥床、牽引的患者要設置適宜的安置,在保證受傷關節固定的基礎上確保健康關節的有效運動。對于患者進行跟蹤的全方位數據記錄并繪制表格,主要目標從階段治療、給藥、飲食、排泄、健康教育等進行記錄。根據術后恢復的需要正確放置,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傷口滲血情況、患肢的血液循環,對出現問題給予積極處理,防止并發癥發生。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肢的生理功能。在患者出院后使其家屬明確復查時間、對于需要鍛煉的患者提供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告知藥物的使用階段和用量以及突況處理。對照組實行一般傳統的護理方法,即患者入院后既有護士人員觀察記錄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基本情況,對情緒不穩定患者進行感情上的疏通,引導患者信任醫療技術,并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到治療康復過程中,由此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內部環境。患者出院后對于病情的狀況分析可以隨時到醫院進行了解。
1.2觀察指標在臨床護理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采取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的考核,量表考核分數從1分到4分不等,分值與癥狀成正比,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慮值越高;對于患者住院時間及費用的統計也同樣列表格進行分析和對比;為了能更好地確認患者的治療效果情況,護理人員對患者并發癥情況予以記錄。
1.3滿意度評價標準制訂患者滿意度指標考核,分別設置三個級別: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從而了解患者對于醫院護士的滿意程度。滿意:護士按照護理要求對患者進行鍛煉方法的演示,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專業知識,非常到位的引導患者進行鍛煉,具有很好的溝通能力;較滿意:護士基本上按照護理要求對患者進行鍛煉方法的演示,服務態度較好,有良好專業知識方面,對患者鍛煉的引導基本到位,溝通能力較好;不滿意:護士不能按照護理要求對患者進行鍛煉方法的演示,服務態度較差,對專業知識不是很了解,不能引導患者進行鍛煉,與患者間的溝通存在障礙。
1.4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0.0對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有計數資料均計算均數及標準差,結果采用(±s)表示,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臨床護理路徑范文4
骨折是指骨頭或骨頭的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 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 大多是因為受到外力傷害而導致的骨斷裂。患者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休克、發熱、畸形、異常活動、骨擦音或骨擦感等情況 , 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帶來較大的影響。臨床上通常采用手術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但同時, 有效的護理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來幫助更快更好的痊愈達到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團。在本次的討論中,筆者即對臨床護理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在20 巧年4 月至2 016 年4月收治的4D 例骨折患者作為觀察組, 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 再選取同時期我院收治的4D 例骨折患者作為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中, 男性患者23 例, 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齡最小的2 0 歲, 年齡最大的58 歲, 平均年齡( 3.5 3士.2 6 )歲; 病程h3 口d0, 平均病程( .2 3士.0 4 ) do 對照組中, 男性患者2 例, 女性患者18 例; 患者年齡最小的19 歲, 年齡最大的60 歲, 平均年齡( 3.5 9士.2 4 ) 歲; 病程h5 田d , 平均病程( .2 2士.0 5 )do 選取的患者中, 股骨骨折3 0 例, 髓骨骨折20 例, 胸腰椎骨折巧例, 四肢骨折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 P 0.05 )。
1.2 方法。
①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按照醫囑為患者派送所需藥物、靜脈注射、病況檢查等基本護理, 關注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 并為患者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
②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首先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接觸后, 對患者進行全方面的了解, 尤其是心理信息和客觀量化的心理評定, 根據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和心理情況來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 然后, 在進行護理期間, 對患者進行適宜的心理鼓勵和指導, 留意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病情變化與心理之間的關系。心理上的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對病情的緊張、憂慮;同時, 對患者進行認知療法。盡量讓患者把自己對事物和個人的看法說出來, 從患者的表述中觀察患者的態度, 轉變患者的消極情緒, 為患者建立全新的自我認知, 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應對病情; 最后, 在日常生活中帶動患者多做放松心情的練習和運動, 比如深呼吸練習、意識性呼吸練習、嘆氣練習等等,并鼓勵患者培養興趣愛好, 轉移注意力。還有, 如果患者表現出疼痛難以耐受的情況, 要及時使用藥物來對其進行緩解, 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臉色等, 做好預防措施。
1.3 觀察指標。
① 采用目測類比評分法( v A s 評分法) 來對患者的疼痛感進行評分, 評分標準為O 分, 其中:0 分, 無痛;1 田分, 有輕微疼痛; 4 王分, 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 7 口O分,患者有強烈的疼痛。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
②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進行統計,取平均值來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在本次的研究中, 相關的統計結果均以數據的形式來進行表達, 并且將數據輸入到SP S 1.9 0 軟件中去, 其中, 計量資料以`牙士s ) 的形式來進行表示, 并對相關的數據進行丁值檢驗, 計數的資料則以( % ) 的形式來進行表示, 然后再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卡方值檢驗。在兩組間進行對比, 對比的值用尸來表示, 當六0.05 時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比較。
在進行護理干預前,觀察組的疼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 無明顯的差異( P .0 05 ) ,而在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二者之間的差異顯著。
臨床護理路徑范文5
【關鍵詞】臨床 護理路徑系統 設計 應用
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人類醫學發展水平也不斷提升,醫療護理同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就是重要表現之一。近年來,我國在積極構建現代化醫院的過程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大信息建設水平。而提升醫院護理工作質量是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水平以及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近年來我國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取得的一定發展,護理信息化建設水平提升,然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國醫院臨床護理質量的提升還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臨床護理路徑系統的設計與應用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1 傳統臨床護理路徑的缺陷
1.1 對護理執行時間的不正確反映
傳統的臨床護理路徑以紙質為主,能夠對患者所需護理內容以及實施時間進行明確的規定,然而,護士工作中,由于時間緊迫、任務量大,很難對每一項護理工作進行及時而全面的記錄,同時也無法有效的跟蹤和確認實際的護理工作行為。因此傳統的護理路徑無法對護理執行時間進行充分的反映,對護理質量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促使醫院運行過程中,對護理行為的規范能力降低。
1.2 對患者綜合信息的不及時掌握
傳統的紙質臨床護理路徑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對護理內容以模板的形式進行有效的規定,然而,無法將每一位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患病信息、特點等進行詳細的記錄,更重要的是也無法及時的向患者提醒費用信息,而護理路徑中存在的缺陷無法得到及時發現和彌補,因此很難有效統計護理費用,醫院對整個路徑所耗費的費用狀況也無法實現有效控制。
2 信息化臨床護理路徑的設計與應用
2.1 系統模塊
該系統的整體架構,是根據實際護理工作內容,對信息化臨床護理路徑系統進行詳細的劃分,包括護理評估、患者資料查詢、護理方法以及健康教育等多個板塊,該系統運行過程中,可以對護理內容進行自動生成,在對移動護理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將其同電子病歷聯系在一起,促使結構化和系統化在護理路徑中得以充分的體現。
各模塊的功能如下:首先,患者資料查詢。護理人員可以對該路徑中的所有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充分的查詢,同時還可以針對某一時間段中,路徑發生變異的原因、變異發生的概率以及路徑完成情況下進行有效的查詢;其次,護理評估。患者自住院之日起,路徑中就能夠結構到具體評估單,這一評估單存在于電子護理病歷當中,將其錄入到移動護理床之中,并可以對護理記錄進行自動生成;再次,護理方法。根據病情以及患者不同的個人狀況,醫生會給予不同的遺囑內容,在對這些內容錄入到路徑當中以后,系統會自動的生成護理方法,忽視在工作中,需要嚴格按照護理步驟以及方法來工作,還可以在掃描患者腕帶的過程中,對無線護理設備進行應用。對于已經實現的護理工作來講,該系統能夠自動生成記錄,極大的節約了護士人員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實踐;最后,健康教育。在該系統當中,醫院的用藥系統以及知識庫能夠同電子病歷建立緊密的聯系,路徑運行中,相關健康教育內容會自動彈出,在對該系統進行利用的過程中,護士人員能夠隨時隨地的補充自身的知識,并將這些內容傳播到患者當中,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教育記錄會在掃描腕帶的過程中生成,促使健康教育切實得到全面宣傳。
2.2 系統功能
2.2.1 統計查詢變異原因
該信息化臨床護理路徑在應用過程中,能夠針對某一種病在一定時間內發生變異的情況進行檢測,同時可以通過統計分析,展現出發生變異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的計算出滿足這一變異的病人數量以及沒有完成變異病人的數量,并指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這樣一來,能夠為修改以及維護這一路徑奠定良好的基礎,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對以往的臨床護理路徑中的不足進行及時的掌握,并通過重新修訂,構建全新的護理路徑規范,促使林場實際需要可以被護理的內容進行滿足。
2.2.2 監控信息化臨床護理路徑中產生的費用
移動護理應用過程中,可以實施監控和統計路徑內部實際產生的護理內容以及因護理而造成的設備材料消耗,并對消耗內容所造成的費用進行統計,從而提升信息化臨床護理路徑中的費用進行有效控制,促使患者對服務以及費用進行更加充分的掌握,有助于提升患者滿意度,減輕患者的看病負擔。這一路徑有效實施的過程中,有助于患者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參與到診療活動中來,對于提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義。
3 結論
我國在積極構建現代化醫院,將信息技術同臨床護理進行了緊密的結合,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對于提升我國整體醫療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階段,我國部分醫院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已經能夠實現護理電子病歷以及移動護理等功能,極大的提升了臨床護理工作效率。同時這也充分說明臨床護理路徑信息系統能夠規范我國的臨床護理工作內容,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同時護理中發生差錯的概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臨床護理路徑系統的設計與應用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建容,羅春梅,駱書蘭,楊紅利.頸椎間盤置換術后監護期間臨床護理路徑表的設計及應用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5,01:42-43+47.
[2]張秋平,李紅顏,李領娣.慢傳輸型便秘外科手術治療臨床護理路徑的設計與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05:527-529.
[3]辛曉燕,單玉靜,祁佳.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支氣管炎病人中應用效果的系統評價[J].護理研究,2015,34:4240-4244.
作者簡介
薛F(1985-),女,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現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信息處理技術員。研究方向為醫學信息。
臨床護理路徑范文6
【關鍵詞】 臨床路徑;胸外傷;護理質量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800-02
胸外傷及其合并傷是胸外科常見的創傷性疾病,因為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傷后往往引起呼吸、循環的功能障礙,傷情緊急復雜,而且時有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的損傷,及時正確的治療及護理是搶救成功的關鍵[1]。我院胸外科自2008年1月份來,對76例胸外傷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選擇我院心胸外科共接收胸外傷患者144例,其中交通傷98例,擠壓傷24例,墜落傷12例,其他傷10例。按入院單雙日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68例,男45例,女23例,平均年齡(34.5±10.5)歲;實驗組76例,男50例,女26例,平均年齡(33.2±10.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傷情、合并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兩組患者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方法進行臨床護理,即入院后常規檢查、術前準備、心理護理,術后臥床休息、飲食指導、皮膚護理、密切觀察病情,出院指導,并隨機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患者根據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進行護理。
1.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制訂 我院臨床護理路徑的制訂是按照循證醫學的要求,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及責任護士組成科室臨床路徑小組,參照《臨床路徑應用指南》[2]制定出最適合本地實際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和評價指標,內容主要包括住院天數、監測指標、用藥、護理、健康教育及飲食活動等。人員需經過臨床護理路徑知識的崗前培訓,確保其具備較高專業技能水平及熟練的掌握路徑內容,嚴格采用制定的臨床路徑表對患者進行護理。
1.2.3 臨床路徑管理的實施 ①患者入院后,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述路徑的有關內容和要達到的治療、護理目標;②主管醫師根據臨床路徑開具醫囑,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路徑的要求護理患者,完善相關檢查,負責患者的飲食、活動及健康宣教等;③科主任及護士長隨時檢查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情況,及時督促指導;④對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患者床頭懸掛醒目標識;⑤責任護士每日按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進行觀察、治療、護理及各階段的健康教育,并負責填寫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表格;⑥對于變異,要主動處理,并做好分析記錄,并盡量減少或消除變異。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死亡率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1.5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死亡率采用χ2檢驗。P
2 結 果
2.1 實驗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數、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臨床護理路徑又稱臨床程序,是為已確證為某種疾病的一組病人制定的、以病人為中心、從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住院護理模式,在縮短病人平均住院日、限制醫療費用增長、規范診療行為、改善護患關系、提高病人滿意度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3]。在美國,臨床路徑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近20年時間,由于臨床路徑能夠切實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及改善醫療品質,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普及。我國對臨床路徑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作為目前最新的單病種質量管理手段已顯示出其良好效果[4]。臨床路徑是醫療護理同時進行,在整體思想觀念的指導下,對特定的診斷、手術做出最恰當的有順序和實踐性的照顧計劃,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以及其他人員都依此計劃為病人服務,發揮一種團隊精神。
病人的來源會影響到臨床路徑的實施,因此臨床路徑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醫院的特長;②已經開展臨床路徑醫院的結果及經驗;③患者的承受能力;④整體護理開展的情況;⑤系統化貫徹護理程序的情況;⑥護理人員實施護理程序的能力;⑦參與人員的素質等。
本研究針對胸外傷患者具體診療情況制定了臨床護理路徑表,并通過在臨床中的運用發現,臨床護理路徑可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費用,降低死亡率,說明使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有利于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急救工作,使患者在入院時即得到最好的護理方案,從而縮短了住院天數,使醫療費用降到最低。
我們在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過程中還體會到,臨床路徑不僅科學準確,還具有記錄簡單易行的特點,縮短了護士的書寫時間,增加了護士與患者的接觸機會。護士長也可根據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情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質量監控,保證了護理質量的提高。本實驗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就是其具體體現。
當然,胸外傷患者的個體情況千差萬別,對待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及醫療護理活動中的種種不確定因素,嚴格的標準化和程序化是不可能的[5]。制訂出最適合本地實際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是為臨床提供建議和程序化的醫療、護理工作,使住院的胸外傷患者得到最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樹貞.現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907.
[2] 臨床路徑應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3-27.
[3] 申曉芬,李黎,楊爽,韋小蘭.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西部醫學,2012,24(3):5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