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wǎng)精心挑選了腦卒中護理現(xiàn)狀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腦卒中護理現(xiàn)狀范文1
1 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心理
1.1 自卑。患者在情緒上表現(xiàn)為悲傷、恐懼、絕望、焦慮等。在人際交往中也變得敏感起來,于是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于外界朋友去接觸和溝通,不喜歡出門,變得不喜歡跟人交流,聊天。
1.2 焦慮。焦慮的癥狀表現(xiàn)為全身不適、失眠、無助感等,常伴有一些生理反應。高度焦慮不僅增加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還會對康復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護士要引導患者以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一個平常心和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事實,接受現(xiàn)實,要告知患者,焦慮只會讓患者的病情加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讓患者多走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多去接觸外邊的人和事。
1.3 抑郁。抑郁是一種持續(xù)的情感低落。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痛苦憂傷,喪失了以往的生活樂趣,主動語言減少,睡眠障礙,食欲減退和體重減輕,個別病人認為活著沒有意義,產(chǎn)生厭世的念頭。[2]這種心理極度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對于患者的康復也產(chǎn)生極大負面的影響。因此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很有必要。
2 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中的作用
心理護理是在心理學原理和相關理論指導下有計劃、按步驟對患者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征或行為施加影響,使之發(fā)生變化的過程[3-4]。
腦卒中偏癱患者在疾病的各個時期均有可能出現(xiàn)某些心理障礙或心理問題而加重病情,影響康復訓練及治療,使治療效果下降。護士在與患者的密切接觸中,要多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多于患者溝通,盡量讓患者能夠敞開心扉,沒有戒備心理的把自己的心理情緒都講出來,護士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護理,使患者能經(jīng)常保持樂觀自信的心境,并善于協(xié)調(diào)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能使功能康復計劃比較成功地完成,從而提高患者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5]。
研究[6]表明,老年患者突發(fā)腦卒中后,心理障礙的發(fā)生率較高,約23%~65%,而腦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率為40%~50%[7]。患者往往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煩躁,缺乏主動性,是腦卒中后的一種情緒反應,對病情的恢復十分不利,可導致病情反復。良好的心理護理,可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使其主動配合治療,促進疾病康復。陳燕等[8]也認為良好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對自己困境的解脫感到有希望,增加了患者恢復的信心,充分調(diào)動其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在力量,積極主動加強功能鍛煉及配合治療,從而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
3 心理護理的方法
首先是要熱情接待,態(tài)度誠懇,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使患者一進入病房就有安全感與信任感,通過溝通技巧向患者說明病情及預后,幫助患者完成角色轉變,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面對現(xiàn)實,調(diào)節(jié)心理,樹立信心,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護士要積極鼓勵患者的親屬和朋友常來探視,給患者鼓勵和安慰,使患者充分享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溫暖[9]。再者,護士可以將科室內(nèi)偏癱患者組織起來,讓大家一起相互鼓勵、激勵,并且邀請已康復的人員給大家講述自己康復的經(jīng)歷,使患者更有信心。
4 小結
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心理康復對策,使所有患者的心理問題得到相應的改善,說明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的同時,采用心理康復,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一名康復人員,只有全面了解偏癱病人的心理問題,并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幫助病人擺脫殘疾后出現(xiàn)的心理上的障礙。鼓勵病人積極配合努力訓練,完成每個階段的訓練任務,提高訓練質量、促進身心健康。幫助病人及早回歸家庭和社會。
參考文獻
[1] 李韻.早期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后心理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4,4(26):241-242
[2] 宋波,吳波,崔秋紅.腦卒中偏癱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家庭護士,2007,8(5):32-33
[3] 王艷霞.腦卒中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3):123
[4] 曾麗,賈秀萍,馬淙,等.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11):6-7,13
[5] 周彥,王素香.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訓練中的心理康復[J].中國水電醫(yī)學,2007,5,304-305
[6] 董海春,喬遠靜,丁淑玲,等.老年腦血栓50例心理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3):83
[7] Pohjavaara T,T eppavuoriA,S ilm I ,et al .Frequen cy and cli n i cadet e m i nan ts o fpost strok e dep ress i on [J] .S troke ,1998,29(3):2311 - 2317
腦卒中護理現(xiàn)狀范文2
【關鍵詞】 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腦卒中患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9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055-02
由于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以及致殘率高的特點,已經(jīng)成為危害人們健康和生命重大疾病之一。而因為腦卒中患者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或者情感障礙等,所以需要進行長期的康復護理工作。而家庭綜合病床的開設,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醫(yī)院病床緊張的問題,也能消除患者對與住院的一種抵觸心理,具有很好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本文對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效果進行了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的92例腦卒中患者分成對照組40例和干預組52例,干預采用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一般的出院護理模式。其中,患者中無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等疾病。干預組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體重和血壓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 對于對照組和干預組都進行規(guī)范的藥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知識教育,對干預組進行的家庭病床綜合護理的內(nèi)容如下:
121 健康知識教育 對腦卒中患者以及其家屬簡析腦卒中的發(fā)病的原因、病患誘發(fā)的因素以及預防治療措施等;講解腦卒中可能會導致的一些并發(fā)癥等,讓患者對腦卒中有充分認知,并理解積極康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22 行為護理 護理醫(yī)生以及護士應該根據(jù)腦卒中患者發(fā)生的后遺癥情況來指導并且協(xié)助患者去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有針對性的進行肢體功能訓練、肢體康復訓練、吞咽功能訓練、語言能力訓練以及日常生活的訓練等。
123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該要多和腦卒中患者進行溝通,以能夠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需要,以便及時為患者解決問題,同時也能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
124 隨訪護理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隨訪,根據(jù)患者的實際障礙情況,一般是第一個月每周進行三次隨訪,第二個月每周兩次、第三個月每周一次,在此情況上可以適度調(diào)整隨訪的頻率。
13 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本研究采用了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Barthel指數(shù)(BI)以及Fugl-Meye運動量表(FMA)來分別對腦卒中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認知功能、運動功能、神將狀態(tài)、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同時采用生存質量測定是量表(WHOQOL-BREF)來評估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等四個方面的生存質量。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引用SPSS150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 來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來進行組間比較,用 來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P
2 結 果
腦卒中患者的隨訪前后的各項指標評分變化,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慢性疾病已經(jīng)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提高的兇手,這些慢性疾病加大了社會的衛(wèi)生資源需求,而由于現(xiàn)有的醫(yī)療設施以及資源分配體制的限制,導致衛(wèi)生服務方面存在著共需不足的情況[2]。而正式由于這種需求而產(chǎn)生了家庭病床綜合護理這種護理形式。家庭病床是以社區(qū)以及患者的家庭來作為醫(yī)療護理的主要場所,它是醫(yī)院病床的衍生補充形式,可以為患者提供醫(yī)療、護理以及康復教育和心理指導等醫(yī)療服務。家庭病床的開展有利于患者的康復,也可以減輕患者家庭的住院負擔以及醫(yī)院的病床不足壓力[3]。
有許多研究證明了家庭病床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腦卒中患者相關功能障礙的恢復,并且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減少腦卒中帶來的并發(fā)癥,并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本次研究采用了對腦卒中患者的家庭病床綜合護理的形式,在護理中使患者得到了相應的知識教育和行為指導,并且得到有效的醫(yī)療護理。這些都表明了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療,并且促進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上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黃麗偉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研究新進展[J]吉林醫(yī)學,2011,3(19):4039-4040
腦卒中護理現(xiàn)狀范文3
[關鍵詞] 腦卒中 照顧負擔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19 -(2011)02-24-04
Association between Caregiver Burden of Stroke Patien ts and Quality of Life
Liao Yingjiu,Guo Fengying,Wang L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iyang Medical College in Hunan province,Yiyang H unan 4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giver burden and quality o f life in stroke caregiv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nursing car e.Methods ZBI and SF-36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aregiver burden and qualityof life in 200 cases of stroke caregiver.Results The total burden score was 40 .12±14.26,and 87% of the subjects lied in the mild to moderate levels.The s cores of all the dimensions of the SF-36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in the caregive rs than norms,all P<0.01.The total burden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those ofall the dimensions of the SF-36,all P<0.01.Conclusion The caregiver burdenof the stroke caregiver proves to be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The nursing sta ff should decrease the caregiver burden of the stroke caregiver according the in fluencing factors,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thus elevating the care qualit y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recovery of the stroke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Caregiver burden;Quality of life
腦卒中為較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和病死,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 質量,而且還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由于大多數(shù)腦卒中存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認 知行為、心理、社會和肢體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需要照顧者長期協(xié)助。因此 ,照顧者作為促進腦卒中患者康復的重要角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而長 期過重的照顧者負擔不僅影響照護質量,而且對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亦有不良影響 ,隨之而來的照顧者自身的生活質量問題同樣也不容忽視[2]。作者通過對本地區(qū) 綜合醫(yī)院的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和生活質量水平進行調(diào)查分析,旨在探討腦卒中患者照顧 者負擔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為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以減輕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和提高其 生活質量提供參考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diào)查對象 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在益陽 市4家綜合性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接受治療的腦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顧者200人。入選標準:處于恢復 期或后遺癥期的腦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顧者;與患者同住的配偶、父母、子女、兒媳或女婿等 ;年齡在18歲以上,意識清楚,言語清晰,無精神性疾病;無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 全等疾病;執(zhí)行照顧活動至少1個月,至調(diào)查截止前仍在照顧患者;非家屬照顧者如護工、 保姆除外;同意參加本研究并能配合調(diào)查。其中男性占80例,女性120例,年齡20~78(48. 5±13.5)歲。有配偶者占180例,不在職者108例,照顧者中配偶90例,女兒52例,兒子40 例和其他18例。
1.2 調(diào)查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 內(nèi)容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 、經(jīng)濟狀況、照顧時間、與患者的關系和醫(yī)療費用來源等;
1.2.2 Zarit護理者負擔量表(ZBI)中文版[3] 該量表反映了照 顧者對照顧負擔的主觀感受,由個人負擔和角色負擔等2個維度、共22個條目組成,主要涉 及照顧工作對照顧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情感、與患者關系和對照顧者社會生活的影響。前21 個條目按照沒有(0分)、偶爾(1分)、有時(2分)、經(jīng)常(3分)、總是(4分)等5個等級來評分, 第22個條目按照無負擔(0分)、輕度負擔(1分)、中度負擔(2分)、重度負擔(3分)、極重負擔 (4分)來評分。按照量表總分劃分照顧負擔的嚴重程度:0~分為無或很少負擔,20~分為輕 度負擔,40~分為中度負擔,60~為重度負擔。該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2.3 健康調(diào)查簡易量表(SF-36)中文版[4] 該量表涵括了生理 、心理、功能以及主觀感受等4個方面的健康概念。由36個條目組成,包含生理功能(PF)、 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和 精神健康(MH)等8個維度。各維度計分采用累加法計算原始分數(shù),再以標準公式計算轉換分 數(shù),每一維度得分范圍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健康狀態(tài)越好,生活質量越高。
1.3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一般問卷調(diào)查法。在征得受試者知情同意情況下,由 經(jīng)過嚴格培訓的護理人員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進行問卷調(diào)查。問卷當場發(fā)放填寫并收回,共發(fā)出 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回收率為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 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 采有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腦卒中患者Zarit照顧者負擔量表評分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個人負擔 、角色負擔和總負擔評分分別為(28.26±8.15)、(10.15±5.54)和(40.12±14.26)分 。個人負擔評分明顯高于角色負擔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t=25.989)。總負 擔評分分布情況見表1。
2.2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SF-36各維度評分與中國常模[5]的比較見表2。
2.3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與生活質量的關系 見表3。
3 討論
3.1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處于輕、中度水平 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是一個 長期的過程,長期的照顧工作使照顧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主觀幸福感降低,嚴重 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時亦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何紅等[6]研究發(fā)現(xiàn),住院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社會負擔明顯高于生理負擔,生理負擔明顯 高于心理負擔,患者住院次數(shù)、照顧者年齡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與照顧者所承受的負擔 密切相關。本組資料顯示,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總負擔評分為(40.12±14.26)分,表明本 組受調(diào)查的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處于輕度負擔水平。但是從本組資料的總負擔評分分布情況看 ,有87.0%的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總負擔評分處于輕、中度水平,提示本市的腦卒中患者照 顧者負擔處于輕、中度水平。這與Morimoto等[7]研究結果相符,但與張錦玉等[8]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這可能與腦卒中患者功能獨立性水平不同、照顧者的照顧需 求不同有關,也可能與中國人的家人生病、家屬照顧天經(jīng)地義的傳統(tǒng)思想有關。本組資料還 顯示,腦卒中患者照顧者個人負擔評分明顯高于角色負擔評分,這可能與長期繁重的日常生 活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社會功能損害比生理、心理功能更明顯有關。因此,為了減輕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所承受著身心、經(jīng)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壓力,使其順利地進行角色轉變,護 理人員應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上全方位地提供早期并具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提高其對 腦卒中康復的知、信、行水平,指導其正確有效地引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提供及時有效、 多渠道的信息支持,加強其社會支持,協(xié)助照顧者樹立自信心。
3.2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普遍低下 生活質量的評估不僅能 全面反映患者的健康水平,而且還能準確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狀況,更是護理工作質 量評價的良好指標。重視并提高照顧者的生活質量有助于提高腦卒中患者照顧質量。但是目 前有關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生活質量水平的研究較少,且研究內(nèi)容比較局限,有必要對照顧 者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9]。陳丹霞等[10]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 定問卷(GQOLI)調(diào)查了168名腦卒中患者配偶生活質量水平,結果顯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得分均低于正常對照組。本組資料顯示,腦卒中患者照顧者S F-36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國內(nèi)常模,表明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普遍低下,其 中尤以軀體疼痛和精神健康最明顯。其原因可能與照顧者自身因素(年齡、體力因素、心理 狀態(tài)、自身健康狀況、知識缺乏)、患者因素(患者患病次數(shù)、肢體障礙與自理能力、患者對 照顧者的依賴程度)、家庭因素(家庭成員數(shù)及相互關系、家庭經(jīng)濟情況)、社會因素(社會支 持和認可、人際交往)有關[2]。因此,護理人員在為腦卒中患者提供診療措施的同 時,應密切關注照顧者的健康狀況,針對影響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生活質量的各種因素采取 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如給予照顧者交流平臺、加強家庭訪視、建立康復中心和提高照顧者 對腦卒中的知、信、行水平,繼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3.3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 照顧負擔作為壓力源, 當其強度超過心理承受能力時,可導致機體平衡失調(diào),繼而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產(chǎn) 生負面影響。本組資料顯示,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與生活質量各維度均呈顯著負相關,表 明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負擔越重,其生活質量越差,負擔會消極影 響照顧者的生存質量。提示減輕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是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因此,有必要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上全方位地采取相關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以減輕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照顧負擔,以提高其生活質量,繼而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照顧質量 ,促進其全面康復。
4 小結
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處于輕、中度水平,其生活質量水平普遍低下,且兩者間存在相關性 。護理人員在為腦卒中患者提供診療措施的同時,應密切關注照顧者的負擔水平,針對腦卒 中患者照顧者負擔的影響因素,減輕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全面提高其生活質量, 繼而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照顧質量,促進其全面康復。
5 參考文獻
[1]王慧萍,陳京立.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體驗的研究現(xiàn)狀[J].中華護 理雜志,2009,44(12):1145
[2]胡潔,王愛紅.社區(qū)腦卒中病人照顧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 理研究,2010,24(8):669
[3]王烈,楊小,侯哲,等.護理者負擔量表中文版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 公共衛(wèi)生,2006,22(8):970
[4]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狀況調(diào)查問卷SF-36的介紹[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 分冊),2002,29(15):116
[5]李寧秀,劉朝杰,李俊,等.四川省城鄉(xiāng)居民SF-36評價參考值[J].華西醫(yī) 科大學學報,2001,32(1):43
[6]何紅,金三麗.住院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J]. 護理雜志,2009,26(5):26
[7]Morimoto T,Schreiner AS,Asano H.Caregiver burden and health-relat 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Japanese stroke caregivers[J].Age Ageing,2003,32(2 ):218
[8]張錦玉,呂探云,王君俏,等.腦卒中主要居家照顧者照顧負荷與照顧者需求 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5):401
[9]劉臘梅,周蘭姝,呂偉波,等.我國家庭照顧者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J].解放 軍護理雜志,2007,24(8):51
腦卒中護理現(xiàn)狀范文4
【關鍵詞】 護理干預; 首發(fā)腦卒中; 效果觀察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rting Stroke/XU Lan-f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5):077-078
【Abstract】 Objective:To further study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car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rting stroke proposed in our hospital,and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help for the nursing practice of patients with starting stroke.Method:124 cases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in the starting stroke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taken for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Result:In the somatization symptoms,forced,depression,hostility and anxiety scores,compared between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and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Starting stroke; Effect of obser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ace County,Heping 517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40
回顧以往臨床上護理首發(fā)腦卒中患者的同類報道后我們發(fā)現(xiàn)[1-2]:針對患者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相比較臨床效果顯著。鑒于此,為了進一步研究和比較筆者所在醫(yī)院針對首發(fā)腦卒中患者所提出的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護理效果,從而為首發(fā)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實踐提供指導和幫助,本文選取了筆者所在醫(yī)院首發(fā)腦卒中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4例首發(fā)腦卒中患者,性別分布為男67例(54.03%),女57例(45.96%);年齡47~73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6.87±10.48)歲。按照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情況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 男
例(%) 女
例(%) 平均年齡
(歲)
觀察組(n=62) 33(53.23) 29(46.77) 55.65±12.83
對照組(n=62) 34(54.84) 28(45.16) 57.22±8.82
P值 >0.05 >0.05 >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和措施[3]。
1.2.2 觀察組的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和措施的基礎上,采用以下的措施[4-5]:(1)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典型的康復效果好的病例情況,解除患者心理障礙,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好的行為和積極情緒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通過熱情和誠懇的態(tài)度,消除患者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陌生和恐懼感。(2)日常生活護理:護士每日應多次深入病房,指導患者學習用患手抓取較大物體,進而拿取筷子、紙,學習使用匙、梳、刷子、筆等。鼓勵并指導患者患手或健手帶動患手穿脫衣服、洗臉、刷牙、洗澡以及簡單家務活動技巧。訓練要循序漸進,避免急躁。
1.3 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進行SCL-90評分、生活質量問卷和KPS評分,針對結果比較比較研究[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心理狀態(tài)情況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心理狀態(tài)情況比較結果如下:從兩組患者實施干預后的SCL-90評分比較結果上分析,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敵對、焦慮等評分方面,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均顯著地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水平,且P均
2.2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生活質量和功能狀況評分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生活質量和功能狀況評分比較結果如下:從兩組患者實施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問卷和KPS評分比較結果上分析,在總體生活質量、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等評分方面,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均顯著地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水平,且P均
表3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生活質量和功能狀況評分
比較結果一覽表(x±s) 分
分組 總體生活質量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 社會功能
觀察組(n=62) 58.35±8.43 63.12±4.21 66.53±5.98 58.98±5.42
對照組(n=62) 52.87±4.32 58.42±4.32 60.53±4.98 55.42±5.87
P值
3 討論
腦卒中,民間通俗的稱為為“中風”。實際上是指由向大腦輸送血液的血管疾病而在臨床上引發(fā)的一種急性疾病。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患者一旦發(fā)病會對患者的大腦組織造成一些列相關的突發(fā)性損壞,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患者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細胞缺氧的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會面對死亡的風險。腦卒中患者實施救治之后往往由于腦部神經(jīng)功能的受損而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的并發(fā)癥,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相關研究進一步證實,對于首發(fā)腦卒中患者來說,由于發(fā)病較為突然,加之患者及家屬缺乏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6-7]。
回顧以往臨床上的同類研究報道后我們發(fā)現(xiàn)[8],針對腦卒中患者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可以顯著地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態(tài),提高的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對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也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9-10]。
從本文的研究比較結果上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針對首發(fā)腦卒中患者所提出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較好的臨床實踐效果:從兩組患者實施干預后的SCL-90評分比較結果上分析,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敵對、焦慮等評分方面,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均顯著地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水平,且P均
參考文獻
[1]劉玉芳,鄭重.綜合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經(jīng)康復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2):318-320.
[2]趙雪萍,薛小玲,蘇翠紅,等.協(xié)同護理干預對社區(qū)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生活質量及照顧能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06-208.
[3]吳華,董力微,顧旭東,等.認知訓練結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跌倒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4):295-297.
[4]鄧娟,沈潔,姜安麗.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二級預防護理干預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87-89.
[5]吳燕,季琴花,沈玉妹.腦卒中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18):2230-2232.
[6]陸俊芹,張慧,劉方.老年腦卒中患者便秘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6):995-996.
[7]張小燕,許繼晗,蘇永靜,等.初發(fā)腦卒中患者延續(xù)性護理需求的調(diào)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2,9(7):294-296.
[8]李金萍,李小丹,丁海敬,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32):3856-3857.
[9]王莉,任鳳榮,李哲.預防急性腦卒中患者下呼吸道醫(yī)院感染的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1):2560-2562.
腦卒中護理現(xiàn)狀范文5
關鍵詞:腦卒中 住院患者 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06-02
1 關于誤吸性肺炎
1.1 問題的提出。腦卒中患者的誤吸性肺炎發(fā)生率為20%~30%,34%的急性腦卒中患者死于誤吸性肺炎,合并誤吸性肺炎是卒中后首月內(nèi)死亡的第3大原因[2]。
1.2 循證。查詢發(fā)現(xiàn):吞咽功能障礙是腦卒中常見癥狀之一,導致患者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常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由于腦卒中患者多為老年人,即使是局灶性病變也可以引起嚴重的吞咽困難。誤吸是口咽部分泌物或食物等異物進入聲門以下氣管內(nèi),是吞咽困難的癥狀及并發(fā)癥之一[3]。
1.3 護理干預。
1.3.1 重度吞咽困難。重度吞咽困難患者不能經(jīng)口進食,為防止吸入性肺炎和保證患者的生理需要量,給予鼻飼。每次鼻飼后口腔護理和鼓勵患者多做空吞咽動作,經(jīng)治療訓練后,基本完成吞咽過程,應盡早拔除胃管,進行下一步吞咽功能康復訓練。
1.3.2 中度吞咽困難中度吞咽困難患者進行間接和直接吞咽訓練。
1.4 效果。234例腦卒中患者中吞咽困難56例,在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基礎上,同時采用吞咽和進食功能訓練,53例患者吞咽功能基本痊愈,恢復了經(jīng)口攝食,3例帶鼻飼管出院。未發(fā)生吸入性肺炎。
2 關于泌尿系感染
2.1 問題的提出:泌尿系感染是老年腦卒中病人較常見的并發(fā)癥,常導致死亡率的增加,不利于疾病的恢復。
2.2 循證。查詢發(fā)現(xiàn)原因有:老年人的膀胱變化,隨著年齡增長,膀胱肌層逐漸變薄,纖維組織增生,膀胱容量減少,排尿收縮能力減弱。排尿中樞神經(jīng)功能衰退,易使膀胱不不能自主收縮,引起尿失禁,加上膀胱局部對細菌的抵抗能力減弱。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骨盆底肌肉松弛。留置導尿管等[4]。
2.3 護理干預。
2.3.1 注意觀察病人小便顏色及性狀,勤換內(nèi)衣,定時更換床單。
2.3.2 尿潴留病人導尿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做好會護理,集尿袋每天更換,每天2次安爾碘消毒尿道口,每2周更換尿管一次。
2.3.3 插導尿管者囑每天飲2000~3000ml水。
2.3.4 隨時復查尿常規(guī),如有異常,應作尿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
2.3.5 尿袋應低于恥骨聯(lián)合水平。
2.4 效果。234例腦卒中患者中,并發(fā)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14例,出院時泌尿系感染已基本痊愈。
3 關于廢用綜合征
3.1 問題的提出。腦卒中由于發(fā)病急,病情危險,在急性期為搶救生命,常常強調(diào)臥床休息,絕對制動;在生命體癥平穩(wěn)后,也沒有及時實施康復治療。久病臥床1~2個月后,由于活動不足,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僵硬、活動不靈、肌肉萎縮、骨質疏松,有的還會發(fā)生直立性低血壓,這就是很常見的廢用綜合癥。
3.2 循證。查詢資料發(fā)現(xiàn):早期活動能減少廢用綜合癥,降低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殘率,有效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功能,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多數(shù)研究報告[5],無論是缺血性腦卒中還是出血性腦卒中,只要患者全身狀態(tài)穩(wěn)定,從發(fā)病入院時就可以床上活動,同時進行康復訓練。早期活動對大多數(shù)卒中患者無害而有益,大量研究結果表明[6],早期活動并不會增加患者病死率,以早期活動為重點的早期康復訓練安全可行。
3.3 護理干預。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對卒中患者進行被動活動和主動活動。
3.3.1 被動活動。對出血性腦卒中或急性期癱瘓較重患者不宜進行主動活動或無法進行主動活動,宜進行被動活動,首先加強護理,勤翻身,多按摩,勤翻身不但防止壓瘡,也改善了血液循環(huán),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按摩既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又能促進癱瘓肢體功能恢復,上肢自手指開始至肩部,下肢自腳趾開始至髖關節(jié)處,每日按摩2-3次,每次10-20分鐘,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被動活動。
3.3.2 主動活動。早期坐起有利于排痰,排便及進食,有效防止感染的發(fā)生,囑患者咳嗽排痰,鼓勵患者鍛煉膀胱功能,指導病人練習張口,伸舌,鼓腮,吹氣等動作,以改善面部肌肉運動,床上移動,搭橋,起坐訓練,指導患者自行用健手握住患手做患側肢體被動運動。
3.3.3 早期活動禁忌癥。一般來講早期活動安全可行,對大多數(shù)卒中患者無害而有益,急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疝、昏迷、神經(jīng)癥狀進展,嚴重直立性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心衰、急性冠脈綜合癥,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暫不宜進行。
3.4 效果。早期活動促進了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調(diào)動了患者主觀能動性,234例患者有效預防了廢用綜合癥的發(fā)生。小結在實踐中體會到,循證是臨床護理的基礎,并蘊含在臨床護理之中。針對腦卒中患者我們采用提出問題,循證及護理干預過程,以人為本,對護理對象的多個層面進行系統(tǒng)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同時,循證護理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在循證醫(yī)學實踐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全過程地認識問題,全面占有資料,不斷更新知識,獲取最新最佳的證據(jù),進行循證醫(yī)學實踐。通過循證護理也提高了我們自身的護理認識、護理管理及護理技術。
參考文獻
[1]延安.循證護理在護理教學中的運用現(xiàn)狀.護理管理雜志.2006.3
[2]劉再新,周樹虎.吞咽及進食功能訓練預防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吸入性肺炎效果觀察.山東醫(yī)藥,2008,48(17):96-97
[3]馮瓊青.200例急性腦卒中后中重度吞咽困難患者的護理分析,公文易文秘資源網(wǎng).2009.5
[4]樸福善.老年腦卒中病人合并泌尿系感染的預防與護理.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11
腦卒中護理現(xiàn)狀范文6
1、復發(fā)性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其管理
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可改變的和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控制及管理是二級預防的關鍵。研究表明通過飲食改變、運動、降低血壓、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降低膽固醇藥物治療等至少有80%的復發(fā)性卒中可以被避免[4]。
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是比較難控制好的危險因素,往往因患者的不重視而被忽視。這類患者要著重于降壓、控制血脂血糖,通過飲食、運動、減重等積極的生活狀態(tài)改變達到預防重復性卒中發(fā)生的目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鈉的攝入應該小于的2.4克每天,并進一步的降低鈉的攝入到1.5克每天,應少食糖類和紅色肉類(羊肉、牛肉等),多食水果、蔬菜、谷物、含脂肪少的魚和肉、橄欖油和堅果等,但并不推薦額外補充維生素片劑[5]。有能力進行運動的患者推薦每周進行3~4次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運動持續(xù)40分鐘,如散步、騎自行車及慢跑等[5]。對于吸煙患者或患者家屬吸煙者醫(yī)護人員應該強烈建議其戒煙。對于藥物治療應該個別對待,主要在于加強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特別是老年患者,一定要糾正患者血壓降低后就可停藥的思想,提高藥物依從性。
2、復發(fā)性缺血性卒中的二級預防現(xiàn)狀
2.1 復發(fā)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現(xiàn)狀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吸煙者占23.48%,有四分之一患者在患卒中后仍未戒煙,肥胖患者占6.08%,高血壓患者占67.07%,脂代謝異常者占35.98%,糖尿病者占15.24%,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三高”仍是卒中患者二級預防需要重點干預和管理的危險因素[7]。另一項研究顯示,55.6%的卒中患者沒有每年進行體檢的意識,最近一年內(nèi)沒有測量過血壓、血脂及血糖的患者分別約為33.3%、50.0%、52.8%,有52.8%的人沒有每周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的習慣[8] ,這表明患者對卒中總體認知水平不高,對于可能帶來的危害性了解不足,自身對卒中預防的積極性不足。
2.3 復發(fā)性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中護士的作用
護理人員對卒中患者的二級預防干預包括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正確功能鍛煉、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改變、定期復查等。通過對卒中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可效地的幫助患者控制危險因素、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改變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有效降低了卒中復發(fā)率 [9]。現(xiàn)實中,隨著科技的進步,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很快就出院了,二級預防宣教在往往不能做全面,因此護士對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尤為重要。同時醫(yī)護人員通過不斷的學習,將宣教內(nèi)容根據(jù)新指南更新,確保宣教信息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