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呼吸疾病治療方法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呼吸疾病治療方法范文1
近年來,隨著大量關注于睡眠呼吸疾病的報道不斷涌現,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醫務人員和普通群眾的關注。其實,除了疾病本身,給健康帶來更多危害的是其并發癥,特別是心腦血管系統的并發癥。
據統計,我國的頑固性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與睡眠呼吸疾病相關的糖尿病發病率也出現升高。這些數據提示,睡眠呼吸障礙其實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呼吸系統疾病,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睡眠呼吸疾病不能只受到呼吸科醫生的重視,需要廣大的諸如心血管科、神經科、內分泌科等各個專業領域的醫生來共同關注。對睡眠呼吸疾病的綜合防治不僅可以減少發病,還能降低隨之而來的危害。如果能夠使睡眠呼吸疾病得到早診斷和早治療,高血壓的發病率就會降低,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也就隨之而降。所以,它的意義是巨大的。
睡眠呼吸障礙的關鍵發病機制在于其在夜間的呼吸暫停所造成的缺氧。這種缺氧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持續性缺氧不同,是間歇性缺氧,而且其對人體的危害更甚于持續性缺氧。臨床上所見的許多病例都與之相關。
如果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同時服用 3 種以上的降壓藥也不能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此時,需要考慮到患者是否有睡眠呼吸暫停的癥狀。一旦發現可疑癥狀,就需要讓患者進行睡眠監測。患者一旦確診進行了有效治療,就有可能少吃、甚至不吃藥也能改善高血壓癥狀。
夜間反復發作的冠心病患者,很多也是由于夜間的睡眠呼吸暫停造成了缺氧,從而導致冠心病發作。還有一些心率失常患者也是如此。面對這樣的患者時,都要習慣性地考慮睡眠呼吸疾病因素,然后進行相關的詳細檢查和治療。如果解決了夜間間歇性缺氧的問題,很多患者不需要使用起搏器也能使心律恢復正常。
特殊人群的睡眠呼吸疾病管理
很多女性在妊娠期間會出現打鼾等情況,甚至是睡眠呼吸暫停的癥狀。這會造成妊娠期女性一直處于缺氧狀態,可能導致妊高癥,甚至引起先兆子癇。不僅如此,缺氧也對胎兒不利,造成出生時胎兒過小和發育不良。
隨著肥胖兒童的增多,睡眠呼吸障礙在這一群體也屢見不鮮。發育期的兒童一旦長期處于缺氧狀態,對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必將造成巨大的不良影響。所以,兒童患者一定要盡早進行治療,并且兒童早期治療的效果也很樂觀。
內睡眠醫學科發展展望
據統計,我國的失眠群體約為3億人,打鼾群體約為2億人。但我國卻普遍缺少專業的睡眠學科設置和人才。在很多醫院,睡眠醫學科只是附屬于五官科或、神經科、呼吸科。我們有如此之大的患者群體,建立專業的睡眠醫學科將是必然趨勢,也是與國際接軌。
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并沒有專門的睡眠醫學科目的設置,這就是對睡眠健康的重視不足所造成的。國際上的交流,特別是類似于本次ERS會議級別的學術交流,將會大大提升國內的重視程度。國家對于慢病管理愈加重視,這當然也離不開睡眠健康的管理。這些趨勢都有利于我們培養更多的專家和專科醫生,甚至能夠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進行普及。
睡眠呼吸疾病治療新方法
過去一提到睡眠呼吸暫停的治療,所能采取的手段不是手術,就是呼吸機。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設備的發展,現在出現了能夠判斷使用者睡姿的“智能腰帶”。當使用者仰睡的時候,腰帶就發出震動把他驚醒。這種設備就是通過讓使用者側睡的方式減少打鼾,從而減少呼吸暫停,最重要的是,它不會給使用者帶來任何危害。
呼吸疾病治療方法范文2
[關鍵詞]無創機械通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效果
Ⅱ型呼吸衰竭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但病死率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較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抗炎、祛痰、平喘及吸氧治療,但效果不太理想。近幾年,也有的臨床工作者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嘗試有創的機械通氣治療,但此種治療方法不僅對患者產生額外的創傷,且也易造成患者對呼吸機的依賴,不能從根本上達到治療疾病的目標。我院采用無創機械通氣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臨床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7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5.0±10.0)歲;觀察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為(67.0±9.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比及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方法,即抗炎、祛痰、平喘及吸氧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機械通氣治療時吸氣壓從8―10cmH2O逐漸調到15-20cmH2O,而呼氣壓則維持在3-5cmH2O,呼吸頻率保持在12-16次/min,呼吸機每天使用頻率則根據SpO2及時調整。患者好轉后逐步減少呼吸機使用頻率等參數,直至停用。
1.3 觀察目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SaO2等動脈血氣變化情況,及比較兩組患者死亡、插管、住院時間及治療有效率等指標。同時觀察觀察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1.4統計分析方法
以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動脈血氣改善分析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如表1,表2,表3。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觀察組動脈血氣改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分析(X±S)(mmHg)
組別
治療前
治療4h
治療24h
治療48h
觀察組
47.9±6.1
57.0±5.9
69.0±6.4
79.9±7.0
對照組
48.9±6.0
51.9±5.6
60.9±6.0
71.9±6.7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CO2分析(X±S)(mmHg)
組別
治療前
治療4h
治療24h
治療48h
觀察組
78.9±9.5
66.9±5.7
56.0±6.1
49.9±7.5
對照組
77.9±9.0
75.9±6.0
74.9±6.0
69.9±6.7
表3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pO2分析(X±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4h
治療24h
治療48h
觀察組
78.9±7.2
84.9±6.5
90.1±5.7
91.9±6.6
對照組
77.1±7.0
79.9±6.4
80.9±6.9
85.9±6.8
2.2 兩組患者死亡、插管、住院時間及治療有效率分析
觀察組患者死亡病例、插管病例、住院時間及治療有效率明顯好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死亡、插管、住院時間及治療有效率的比較
組別
死亡
插管
住院時間
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
2
16.5±4.0
92.0
對照組
3
8
21.5±5.0
86.0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2例患者出現腹脹,1例患者出現胸悶,但均自行緩解,且觀察組患者均無出現氣壓傷等反應。
3 討論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通過在患者呼吸氣時分別提供兩個不同的氣道正壓,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如患者在吸氣時提供一個較高的氣道正壓,以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氣量;呼氣時則提供一個較低的氣道正壓,用于抵抗內源性呼吸末正壓,防止氣道閉陷,以有效促使CO2排出。
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出,觀察組PaO2、PaCO2、SaO2等動脈血氣指標與對照組有明顯的差異,且觀察組治療后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可快速增高患者PaO2,并快速速進CO2排出,快速減低PaCO2;在治療后4h,即可明顯提高SpO2。其次,在死亡病例、插管病例、住院時間及治療有效率等指標上,觀察組也明顯好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的治療有效率高達92.0%,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不僅有效避免患者的死亡,也可使患者有效避免插管吸氧治療的創傷,且也可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另外,觀察組2例患者出現腹脹,1例患者出現胸悶,但均自行緩解,且觀察組患者均無出現氣壓傷等反應。提示,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無創機械通氣可快速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萍,邱澤亮,范正君,等.BiPAP呼吸機聯合沙美特羅/氟替卡松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0):2208-2210.
[2]張金翠,閆秀琴,黃杰,等. BiPAP無創通氣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護理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53-154.
[3]諶向忠,陳鵑,趙建,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392-1393.
[4]欽光躍,程海峰,吳健,等..經口/鼻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搶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呼吸衰竭[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3,12(10):688-689.
[5]劉振千,馮華松,姜義,等.無創正壓通氣對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10):1062-1065.
[6]方保民,楊鶴,靳毅明,等.長期家庭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癥型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1):50-54.
呼吸疾病治療方法范文3
[關鍵詞]兒科;呼吸系統;反復感染;治療效果
呼吸系統疾病是兒童的常見病與多發病,由于兒童免疫力較弱,尚未形成全面的免疫系統,所以在天氣突變或換季時都很容易出現呼吸系統感染的情況。反復性呼吸系統感染不僅給患兒家長帶來了苦惱,同時還可能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及身心健康。此時,醫院及兒童家長必須充分重視呼吸系統感染疾病的危害,對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期減少反復感染給兒童帶來的影響,并逐漸探索出提高兒童免疫力的有效途徑。
1、兒科呼吸系統反復感染治療情況概述
每年冬春之交、秋冬之交都是兒科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也是醫院兒科工作的高峰期。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前往我院兒科就診的患者共有720名,其中因呼吸系統反復感染而入院的患者共有102名。這些患兒在入院接受治療之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難、氣短、喘息等現象,在肺部檢查中出現陰影或紋理增強。從統計數據上看,這102名患者的年齡從8個月到9歲不等,平均年齡僅為4.2歲,患者中男性患兒為52人,女性患兒為50人。患者病程在4個月到18個月不等,平均病程為11個月,在此期間,每位患兒都出現了不同次數的呼吸道反復感染現象,平均感染次數為6次。
根據患兒的身體精神狀態及病情發展階段,醫院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呼吸道反復感染的常規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吸氧、霧化等,由專業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隨時監控護理,對出現病情反復或呼吸困難等癥狀的患者,需要給予其平緩、間斷式的吸氧治療,以此來緩解他們的癥狀。對觀察組的患兒,除了采用必要的治療方式外還加用一種有效的治療藥物,用藥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及病情發展對用藥量及用藥周期進行調整,并隨時觀察患兒是否出現不良治療反應。
2、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觀察
從治療方法上看,針對兒科呼吸系統反復感染病情所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一是以緩解病情,幫助患兒度過發病周期的臨床型治療,其二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為主的治療方案。在藥敏實驗過程中,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及實驗結果進行治療方案調整,將一些抗生素類藥物加入到霧化治療環節中,以此實現控制感染癥狀,緩解患兒痛苦,提高患者免疫力。
在治療工作開展期間,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肺部的聽診情況及其肺部拍片的情況來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向及用藥選擇情況。在治療效果的評判方面,醫護人員可以在患兒肺部聽診聲音轉為正常,呼吸困難、氣短等癥狀消失,精神狀態及血液檢查恢復正常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停藥。在用藥療程結束后,若患兒在半年時間內沒有再次出現呼吸道感染等情況,則可以判定這階段的治療收到了顯著效果,若患兒在停藥后的半年時間內呼吸系統感染情況明顯減少,免疫力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有偶發性呼吸道問題出現,則可以判定治療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還需要長期持續用藥及定期復查檢查,以此來保證患者的身心恢復情況正常。
在治療效果觀察期內,醫院醫護人員必須充分考慮季節及時間方面的因素,在兒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及易感期加強對患兒的監控及患兒家屬的協調。對于實驗組的患兒,醫生還要綜合考慮他們的用藥情況及藥物效果,觀察藥物使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問題,盡量采用間斷性用藥與小劑量用藥,因為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藥物可能給年齡太小的患兒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能讓治療的結果更加明顯,對比性更突出。
3、治療效果討論
引發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較為復雜多樣,結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及身體發展情況,醫院可以將兒科呼吸系統反復感染類疾病的成因歸為兒童呼吸道相對狹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對多數細菌病毒缺乏抗體與抵抗力、體內微量元素不足或身體素質較差等原因。
在治療和觀察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充分重視呼吸系統反復感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向患兒家長普及一些疾病的常識性知識,引導他們學會關注患兒疾病發展,及時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與應急措施,緩解患兒可能出現的呼吸困難等癥狀。另外,醫護人員還要充分考慮疾病給患者造成的身心影響及其反復發作給患兒造成的免疫力損害與身體健康隱患。對于那些患病原因不明,出現反復感染等情況的患兒,醫生在臨床治療活動中應采用針對性治療方案,盡量采用相對溫和且效果明顯的方案進行治療,并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患兒產生耐藥性或產生用藥不良反應。
在對比治療實驗中,我們還能發現,雖然患兒呼吸系統感染的反復出現與外界環境及細菌病毒感染有密切聯系,但究其根因卻是與兒童免疫力不高有關。因此,治療活動應從單一性用藥向免疫力調節方向進行調整,逐步減少抗生素在疾病治療環節中的比重,給予幼兒以恢復自身免疫力和提高抵抗力的可能。此時,匹多莫德顆粒在輔助治療中收獲了較好的效果,其對控制感染的發展與蔓延,緩解感染癥狀,縮短患兒入院治療周期都有明顯療效。這種情況下,醫生可以讓患兒在出院后繼續適量服用該藥物,以此來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與正常發育。
4、小結
減少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反復感染出現的概率,緩解患兒的發病癥狀,使其獲得較好的免疫力及環境適應力是兒科醫生亟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當下,必須適時改變現有的治療方案,將提升免疫力放在相對重要的位置上,減少抗生素在治療環節中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呼吸系統疾病頻發的現狀。
[參考文獻]
[1]張麗琴. 兒科呼吸系統反復感染34例治療體會[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9):711-712.
呼吸疾病治療方法范文4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療效;機械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在老年人中是一種非常多發的肺部疾病。這種疾病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可能發生缺氧或呼吸性酸中毒,必須依靠機械通氣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1]。COPD并發呼吸衰竭時會產生呼吸肌疲勞,因為它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會增高氣道阻力,形成內源性呼氣末正壓。近幾年,危及老年人生命及預后的疾病之一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療的關鍵是:及時通氣,讓血氧含量與氧飽和度提高,防止高碳酸血癥,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壓。通過調查顯示,機械通氣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過程中對患者的創傷少,且并發癥較少,有優異的臨床效果[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近年來我院診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0例患者,對照組60例應用傳統的吸氧和抗感染的方法治療; 實驗組60例患者,在傳統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增加機械通氣治療。對照組60例患者中有34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齡53~77歲,均齡67.2歲;實驗組60例患者中有37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齡54~78歲,均齡在6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在統計學上具有可比意義。
1.2排除及納入標準 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屬確診病例,并且簽有知情書,神智不清者由其家屬簽署知情書。排除合并心源性休克、排除ARDS、急性肺栓塞、I 型呼吸衰竭、心排出量降低、間質肺疾病和心律失常所致的疾病。
1.3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的吸氧和抗感染的方法治療,如營養支持、治療原發疾病、保持呼吸道暢通、抗感染、吸氧等;實驗組,在傳統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增加機械通氣治療。機械通氣運用飛利浦品牌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機,保持低流量輸氧;輸氧前,讓患者仰臥和接受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害怕的心理;輸氧時,要根據患者動脈血氣情況慢慢的調整其吸氣壓力至適當水平[3]。
1.4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的過程中,實時監測血氣變化、心率、呼吸和不良反應等身體指標,并進行相應的統計學分析。
1.5療效評定 療效分為:顯效、好轉、無效和惡化四等。顯效:臨床癥狀(呼吸衰竭癥消失或者幾乎消失);好轉:臨床癥狀(呼吸衰竭癥減輕);無效:臨床癥狀(呼吸衰竭癥無任何緩解);惡化:病情加重,甚至患者死亡[4]。
1.6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7.0對比較數據進行詳細分析,通過比較幾項不同的指標, P
2結果
2.1比較兩患者的動脈血血氣,具體情況見表1。
注: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經研究對比發現,實驗組的PaO2高于對照組,S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對比兩組患者呼吸頻率、心率、不良反應見表2。
注:對比兩組患者呼吸頻率、心率變化差異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見表3。
注:兩組患者的對比治療效果具有明顯差異,效果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現如今,機械通氣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方法具有療效好、治療并發癥少、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少等優點,在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時得到大力應用。通過兩組患者在PaOP與SaOP指標、PaCO2指標、治療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方面,都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
綜合討論,發現機械通氣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確實有著很好的優越性,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侯坤,李亞軍,席芳.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家庭無創通氣的效果分析[A].河南省護理學會.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續專業護理服務暨規范化管理學術研討班論文集[C].河南省護理學會:,2012:3.
[2]陳志鵬.連續護理干預對家庭無創正壓通氣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響的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12.
[3]姚慧文.有創機械通氣在搶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03:352-354.
呼吸疾病治療方法范文5
【關鍵詞】 肺炎支原體;呼吸道感染;兒童;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hcumoniae,MP)是一種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直接黏附于人體呼吸道黏膜,誘發機體免疫反應從而導致呼吸道炎癥,是兒科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1]。但是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往往臨床癥狀較輕,陽性體征較少,臨床診斷容易出現誤診漏診。另外由于抗生素使用增多,導致病原體發生變異,出現耐藥現象,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所以本文通過分析165例患兒的臨床資料,探究兒童輕癥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65例輕癥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按治療方法將所有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8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8.5±1.6)歲;對照組8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8.3±1.4)歲。所有患兒均經我院專科醫師檢查,并行兒童胸部CR檢查以及支原體抗體檢測,根據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中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排除患有肺結核、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對大環內脂類抗生素過敏的患兒。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基本情況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靜脈滴注紅霉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4023638;生產單位: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進行治療,用藥劑量為30mg/kg?d,每日一次,共治療2周。
觀察組給予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197;生產單位: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治療,用藥劑量為10mg/kg?d,每日一次,治療3天停4天,共治療2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體溫恢復時間、咽痛消失時間、胸片病灶消失時間以及治愈時間,同時對兩組患兒的療效作出評價,顯效:體溫恢復正常,咳嗽咳痰、咽痛、咽部充血等癥狀消失,肺部無干濕音等陽性體征;有效:體溫下降,咳嗽咳痰、咽痛、咽部充血等癥狀得到改善,肺部干濕音等陽性體征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或病情好轉后又反彈。并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l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2 結 果
觀察組患兒治療后體溫恢復時間、咽痛消失時間、胸片病灶消失時間以及治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3 討 論
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發生于兒童,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其主要作用機制為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并直接黏附于黏膜組織,引起人體細胞膜表面抗原結構發生變化,從而誘導了人體自身免疫反應,導致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以及肺炎等廣泛炎癥[3]。而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與病毒和細菌引起的感染相比,沒有嚴重的炎癥滲出、化膿及組織損害,所以導致該病的臨床癥狀較輕,陽性體征較少,臨床診斷過程中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而肺炎支原體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則危害較大,會威脅到患兒的呼吸道及肺部功能,嚴重的會導致慢性呼吸道感染甚至哮喘,嚴重影響到患兒的恢復[4]。
本文對患兒進行支原體抗體檢測,所有患兒均為陽性,從而可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同時對患兒行兒童胸部CR檢查,發現患兒感染圖像多為局限性,且形態多樣,主要表現為肺紋理粗重模糊影像。通過上述檢查可彌補該病診斷過程中臨床癥狀和體征較少所造成的缺陷,提高臨床診斷水平。
在治療方面,本文對比了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紅霉素與阿奇霉素同屬于大環內酯類藥物,其中紅霉素是傳統治療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藥物,其療效較好,但是紅霉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且易發生惡心、腹痛等消化道不良反應,尤其對于兒童,藥物副作用較大。而阿奇霉素是一種新型的大環內酯類藥物,其在體內的半衰期較長、藥效穩定、組織滲透性強,且對肝臟無損傷,不良反應較少,適宜兒童治療。本文通過分析165例患兒的臨床資料,得出觀察組患兒治療后體溫恢復時間、咽痛消失時間、胸片病灶消失時間以及治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療兒童輕癥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較好,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厲敏香,范錚,方成超.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體會[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996.
[2] 饒敏,劉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3):407.
呼吸疾病治療方法范文6
【關鍵詞】沐舒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的一種常見病,祛痰對于COPD的治療尤為重要,可以明顯減輕臨床癥狀、使病情的進展速度變慢,由此可以降低病死率[1]。本文采用沐舒坦霧化吸入輔助治療了44例COPD患者,并采取了適當的護理措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呼吸內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57~74歲,平均年齡(68.4±5.2)歲,病程2~18年,平均病程(9.6±1.7)年;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7.3±4.4)歲,病程3~19年,平均病程(9.1±2.1)年。兩組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內科綜合治療方法,包括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沐舒坦30mg加入5ml生理鹽水中霧化吸入,2次/d,治療7天。
1.3 療效評定標準[2] ①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為臨床控制;②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肺部音明顯減少,痰液變稀薄且易咳出,痰量明顯減少為顯效;③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略有好轉,肺部音稍有減少,痰液稀薄、痰量較多為好轉;④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見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為無效。以臨床控制、顯效以及好轉的病例數為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與對照組的81.82%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3.18%,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護理
3.1 霧化吸入前的護理 護理人員應保持病室干凈、整潔、安靜、通風,室溫應保持在18℃~22℃,濕度55%~65%,室內嚴禁放置鮮花等易過敏的物品,以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導致病情的惡化[3]。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將霧化吸入的目的、注意事項等詳細講解給患者,以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配合護理人員的治療。
3.2 霧化吸入時的護理 霧化吸入治療時,應使患者采取坐位,因為坐位可使膈肌下降,氣體的交換量以及呼吸深度均明顯增加,對于霧滴沉降在終末支氣管黏膜十分有利;對由于體力問題不能采取坐位的患者可采取側臥位,并將床頭抬高30°。飯前、飯后2h是采取霧化吸入治療的最佳時間,可以防止進食后由于藥物的刺激引起咳嗽,從而引起嘔吐。在霧化吸入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反應要密切觀察,如患者出現不適癥狀,如呼吸、心率變快以及胸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應暫停霧化吸入。
3.3 霧化吸入后的護理 霧化吸入治療后要給予患者拍背,以幫助病人將痰液排出,對于痰液的性狀、顏色和量有無變化等要密切觀察。
4 討論
COPD是由吸煙、感染、過敏、吸入粉塵等導致支氣管黏膜改變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癥,該病緩解期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癥狀、延緩疾病進展、減少肺功能的損害,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使死亡率降低[4]。沐舒坦是一種新型的黏液溶解劑,可以分解糖蛋白的多糖纖維,并使之發生斷裂,痰液的黏稠度明顯降低,痰液的排出加快,呼吸道分泌物溶解;該藥物還能夠作用于氣道分泌細胞,使呼吸系統漿液和粘液的分泌受到調節,纖毛的活動加快,有利于痰液的排出[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的81.82%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93.18%,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松明,張繼先,汪毅,等.鹽酸氨溴索(沐舒坦)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55-56.[2]謝永平,龔衍,吳瑞明.沐舒坦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5):1437-1438.
[3]周彩蘭.沐舒坦氧氣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觀察及護理[J].河北醫學,2009,15(6):7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