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地質學專業課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地質學專業課程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地質學專業課程范文1

[關鍵詞]地質學專業 水文地質學基礎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146-03

一、引言

“水文地質學基礎”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一門重要主干基礎專業課程,同時也是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等工科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但國內理科地質學專業開設該課程的高校較少。

安徽大學立足安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地理信息科學等相關專業基礎上,于2011年開設地質學專業。在我校地質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水文地質學基礎”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開設,以培養學生具有地下水方面的知識和意識。本文就兩年來我校地質學專業“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探索和實踐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便更好的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

二、教學探索與實踐

(一)使用教材優中選優

在教學活動和教學改革中,教材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一本好的教材不僅要內容豐富、知識點全面,更要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學生容易接受,而且要反映學科最近進展。[2]因此,需精心挑選教材。

目前,國內水文地質學基礎方面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幾本。①張人權等編著,地質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質學基礎》(第六版,2011年),該書是在我國水文地質學重要奠基人王大純先生主編的《水文地質學基礎》(前5版)基礎上修訂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②崔可銳主編,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質學基礎》(2010年),該書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巖土工程和工程地質專業系列規劃教材。[3]③陳南祥主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質學》(2008年),該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4]④肖長來等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質學》(2010年)。[5]⑤高宗軍等編著,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質學》(2011年),該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6]③④⑤三本教材針對非水文地質專業方向,不僅包含“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還包括地下水運動、水文地質參數計算、水文地質勘察、地下水資源評價等內容。

考慮到:①我校地質學專業有地下水動力學、專門水文地質學等后續選修課程,因此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宜使用《水文地質學基礎》教材。②調研發現,國內多數高校在水文地質學入門課程使用張人權等編著的《水文地質學基礎》教材。該書著重闡明水文地質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廣泛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討地下水資源及地下含水系統概念,引入地下水流系統理論,強調與地下水有關的生態環境問題。[1]因此,我們選用該書作為我校地質學專業本科教材。實踐表明,選用該教材是合適的,學生普遍反映該教材通俗易懂,概念清晰,內容豐富且新穎。

(二)教學手段四位一體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通過不同器官獲取知識的能力不一樣。通過聽覺獲得的知識一般能記住15%,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住25%,同時使用這兩種器官能記住獲得知識的65%,在交流過程中對自己所說的內容能記住70%。而且,人通過不同媒介認識事物所需的時間也不同,通過實物、圖形圖像認識事物所需時間最短,通過語言描述認識事物的時間約是上述的2倍。[7]基于這一認識,本門課程采用課堂講授、隨堂討論與練習、實驗實習、上機操作等四位一體式教學手段,以增加知識的保持度,同時縮短學生對新事物認識所需時間。

1.課堂講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該課程的教學中。[8]因此,課堂講授主要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數字課件,輔以板書。本門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文字簡潔精煉,圖片(照片)經典豐富,不但配有水文循環、潛水承壓水示意圖等經典圖片(彩色),而且還有黏性土的微觀掃描電鏡照片、淮南地區猴家山組灰巖(含裂隙)、巢湖地區南陵湖組板狀灰巖照片(含裂隙)等任課教師科研中積累的照片及我校學生實習照片,全部課件有照片近200張。給文字、圖片配以教師講解,使講授內容既豐富多樣,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隨堂討論與練習

隨堂討論與練習主要是為了給予學生思考、聯想、創新的啟迪,以及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在詳細了解學生以往所學過的地質學基礎課的基礎上,教師以實際問題為例,以啟發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新的概念和專業術語。通過教師和學生互提問題,大家共同討論的方式,使同學們試圖為解決該問題提供思路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不只是對書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

比如在地下水運動的基本規律這一部分內容講授完之后,把學生分成10個小組,隨堂討論達西公式的應用條件、巖土介質滲透系數的測試方法等問題;并進行8個題目的練習,涉及實際流速與滲透流速的關系、地下水流向的判斷、水力梯度與單寬流量的計算、地下水水位線的繪制等達西定律的理解與應用問題。通過討論和練習,增加了學生對達西定律的認識和理解,并提出一些巖土介質滲透系數測試有意義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3.實驗實習

由于初學者缺乏對地下水的感性認識,同時,地下水科學具有綜合性,只有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才能掌握理解。因此,實驗和實習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該環節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9]

我校根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知名高校教學實驗情況,從上海江科實驗設備有限公司定制水文地質實驗儀器28臺,開設了雷諾實驗、孔隙與水、達西滲流實驗、砂土中水的毛細運動、潛水模擬演示、承壓水模擬演示共6個實驗,進行編制潛水等水位線圖、達西定律的物理實質及其應用、地下水化學成分形成作用實例分析、讀水文地質圖等4個實習。

通過開設的實驗實習項目,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提高了我校復合型和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質量。

4.上機操作

數值模擬可視化是新興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以實時動態模擬可視化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公式和概念表達具體化和形象化,以加強學生對計算模擬結果的感官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10] [11]

使用GMS軟件,對學生進行了4個學時的上機操作訓練,采用直接建模法演練了有降雨入滲、河流排泄、人工取水等條件下的地下水流問題。多數學生在練習之后的報告中直接談到“通過上機模擬,直觀地觀察到地下水的運動狀態,同時,也將該課程的基礎理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把研究問題可視化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三)任課教師團隊化

在教學過程中,組建教學科研團隊,將“一課一人上”變為“一課多人上”的教學模式,每個教師發揮自己科研領域的獨特優勢,將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長的一個或幾個部分,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可領略不同教師的不同教學風格,豐富模塊的知識結構。

同時,任課教師把各自近幾年相關科研成果實施到教學工作中來,提前讓學生接觸科研,打破他們對于科研的“敬畏”,并組建創新團隊,對他們的新想法進行創新實驗。比如,2013級地質學5位學生在進行砂土中水的毛細運動實驗之后,積極思考,主動查找文獻,設計并進行了粉煤灰及其改良砂質土壤的毛細上升試驗,獲取了粉煤灰中毛細水上升規律和過程。

(四)考核方式多樣化

在課程教學中,考核方式具備檢驗和激勵雙重功能。一方面要全面、客觀、公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的激勵功能,特別是在課外拓展學習中的激勵性。在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中,細化考核因子,采用三級指標體系(圖1)進行考核。

圖1 考核指標體系及權重

1.增加平時考核的適用性

平時成績是考核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方面,要客觀公平、全面,且要有實際可操作性。具體做法是把平時成績分成三個部分,包括出勤率(30%)、課堂知識回顧與提問以及小組討論情況(30%)、課后作業練習及文獻閱讀等(40%)。這種平時成績考核方式,不僅僅是要學生來到課堂,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性”學習變為主動的“發現性”學習或“探究性”學習,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提高試卷考核的開放性

“水文地質學基礎”這門課程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學,但試卷考核題型應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避免出現試卷分數很高,但只記住概念,不理解概念的現象,要提高試卷考核的開放性,把基本概念的考核融入圖件的繪制、實際問題的分析中。

比如,在考查含水層、隔水層、潛水、承壓水等基本概念時,比較簡單的做法是以名詞解釋或簡答題來考查學生。筆者考查的題型則是繪圖分析題,具體題目是“繪制一水文地質剖面圖,使之反映并表示出含水層、隔水層、潛水、承壓水、上層滯水,潛水含水層厚度、潛水埋深、承壓高度、承壓含水層厚度,以及潛水位、測壓水位?!痹擃}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既考查基本概念,又靈活開放,重點是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背記概念;②綜合程度較高,該題目把地下水賦存的基本知識點包括在內,而且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增加學生對地下含水系統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基本概念簡單機械的疊加;③該題目外延要求較高,而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地下水賦存的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學生對水文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有一定掌握,從另一個方面加強了學生的基本能力鍛煉,這在平時練習中也是重點鍛煉的。

三、結束語

通過優秀教材的比選,課堂講授、隨堂討論與練習、實驗實習、上機操作四位一體教學手段的構建,一課多人上的教學團隊化建設,三級考核指標的細化等措施的探索與實踐,有效提高了地質學專業“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為今后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也為其他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參考借鑒。

[ 注 釋 ]

[1] 張人權,梁杏,靳孟貴,等.水文地質學基礎(第六版)[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1.

[2] 楊治東.對高校優秀教材研發要素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19-20.

[3] 崔可銳,趙川,查甫生,等.水文地質學基礎[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4] 陳南祥.水文地質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5] 肖長來,梁秀娟,王彪.水文地質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6] 高宗軍,魏久傳,王敏.水文地質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

[7] 徐慧,章國安,嚴燕.現代化教學手段下教學模式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77-80.

[8] 郭會榮,梁杏,孫蓉琳,等.《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多媒體教學改革與實踐[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74-77.

[9] 梁杏,郭會榮.水文地質學基礎實驗實習教程[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

地質學專業課程范文2

關鍵詞:房地產發展 職業 基礎教育房地產城鎮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5文獻標識碼: A

在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大形勢下,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發展前景,特別是針對現行的國家城鎮化的發展。所以如何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們應思考的問題。我們在房地產職業技術教育中深刻的認識到,加強專業基礎教學是我們為當前的房地產企業輸送后備技術人才必須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認為,學生入學后第一年進行通識的基礎課教學,第二年就進入了專業基礎的學習,在幾年的專業課教學中,我們在設置課程是要考慮到學生在將來和當前的工作中能夠用到,在就業中有優勢,做到學以致用,真正的把學到東西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理論知識進行轉化,理論和實踐進行銜接的綜合教學改革,在教學中有了這種指導思想,我們對以往的教學進行了探索改革。

首先,加強基礎專業課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就業時能夠有足夠的專業基礎應對當前的就業形勢。

我國隨著畢業生人數逐年提高,就業是學生和家長的較為關心的突出的實際問題,這也是我們職業院校目前的生源競爭激烈的問題,那么就是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適合企業和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問題,就是培養什么樣的適合當前和企業及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要,那么建筑業培養人才就是在基礎教育的課程中我們如何教會學生應掌握那些專業知識,在學生進人社會后能用這些在學校掌握的基礎知識來駕馭這一行業的大部分工作,這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那些專業基礎知識使學生在將來和現實的就業中能夠很切實際的運用。

其次,我們認為加強基礎專業課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有較強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在工作中敢于承擔重任。

例如;我校的2011年至2013三年畢業生為例;總計畢業生人數為;259人。就業率在100%以上,他們在企業中擔任的職務普遍高于社會招聘的人員,原因就是他們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在實際中很快運用起來,在課程安排上我們加入了實訓教學,就是到校企單位邀請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現場講解與學習的課程相關的內容,學生在實踐中通過感官認識與書本結合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學生有自信心能夠駕馭本職工作,所以能夠較好完成工作任務,由于我們在教學中加入了實訓教學,使學生就業后能很快的進入角色,省略了熟悉工作內容、工作程序的時間,在這點上無論對于學生個人及企業都非常的有力。很快的給個人及企業帶來效益,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信息時效性對非常重要,所以進入企業及短時間對工作的熟悉,是企業與企業,個人及個人競爭的法寶,所以說加強專業基礎教育是當前職業技術教育的很重要的任務。

再次,加強基礎專業課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定的上升的空間。

例如;我校的2011年至2012的三年的畢業生為例;總計畢業人數為;259人。在就業的學生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20%的學生走向中層的領導崗位,成為了企業的中間力量,在這期間有部分同學走向與專業基礎知識相近的工作崗位,例如;在杭州的某房地產營銷部門我們的學生擔任了本部門的營銷策劃的總監,年薪達到白領的檔次,在實際工作中,他們用在學校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創新了本行業的銷售業績,這是我們有理由加強基礎專業課的課時量。

再者,加強基礎專業課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就業面寬。

在我們教師與企業的校企聯合的教學中,企業的有關專家向我們建議,在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加入輻射性的基礎課,例如;加強房地產專業基礎課程里的結構、材料、施工技術等,這樣在學生從事這個領域時如果崗位及個人還想深入的學習時,只要在專業方向上在學很少的專業課就能夠從事那個專業,這樣會給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寬更廣的就業領域。所以我們了解到這種情況后,及時的調整了教學的人才培育的方案,在我校的2013屆的學生專業課中及時的增加了幾門企業建議的課程,目前我們培養的學生受到企業的大力的歡迎,幾家企業到學校和我們預定學生到他們的企業工作,現在基本上達到供不應求的局面,這就是在當前看到了增加職業技術專業基礎課教育的成果。另外,我們要考慮到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將來長足發展的后勁,在整個建筑領域在某些課程的深度上雖不如名牌的院校,但我們在某些實用的課程上做足功課,在課程安排上和教材的選擇上多下功夫,找到最適合我們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的教學課程及教學方法,發揚職業技術院校的特點,靈活的和企業聯合,在實訓課教學中發揚我們的優勢,找到學生學習重點,有的放矢的教學,這樣我們的職業技術教育會越辦越好。

最后一點,加強專業基礎課的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培養。

我們在專業職業道德的培養上,也非常的重視,在教學中例舉工程中古今中外的實例;教育學生在職業道德的應具備的素質,在教學中例舉中外在職業操作中注重職業習慣成功案例,教育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在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勇于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

地質學專業課程范文3

關鍵詞:地質學基礎;室內實驗;野外實習;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035-03

《地質學基礎》是高等師范地理科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1]。眾所周知,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側重于研究地球的地下部分,是地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質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構造運動、發展歷史和演化規律[2],為人類的生活、生產和發展服務。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調查、室內實驗和模擬實驗及歷史比較法[2],客觀上決定了它的實踐性,不參加必要的室內和野外實踐,要想從事地質學的學習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地質學基礎》課程作為一個地質學這個學科的“濃縮版本”,同樣也具有很強的實踐特性。因此有目的地開展《地質學基礎》課程的見習實踐活動,不僅很有必要,而且對掌握《地質學基礎》課程的精髓意義重大?!兜刭|學基礎》課程的見習分室內實驗和野外實習兩大部分。作為長期從事《地質學基礎》課程的見習實踐者,筆者有責任、有義務對以往的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希望這些工作能對該門課程的見習有所幫助。

一、《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室內實驗

《地質學基礎》課程中很重要一部分內容涉及地殼及上地幔的物質組成。元素組成礦物,礦物組成巖石,巖石形成巖石圈。巖石圈的運動實際上就是板塊運動的重要內容。因此,認識并掌握重要的礦物類型和巖石類型對于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地質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意義重大。需要指出的是,和傳統的物理、化學實驗不同,礦物和巖石的實驗主要是認識實習。室內實驗的核心就是掌握礦物、巖石肉眼鑒定的方法,具體來講,就是憑借放大鏡、小刀、條痕板、稀鹽酸等簡單工具和化學試劑對礦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判斷[3],識別出礦物,然后根據礦物組合規律確定巖石名稱。

1.礦物的室內實驗。①實驗教學目的和要求:認識礦物的形態和重要的物理性質,礦物的物理性質的核心是光學性質和力學性質,其中礦物光學性質主要包括顏色、條痕、光澤和透明度;而力學性質主要包括硬度、解理和斷口等,要求實習學生熟記摩氏硬度計,體會解理和斷口之間的互為消長關系;學會肉眼鑒定礦物的方法;掌握常見礦物的重要鑒定特征。②實驗項目具體內容,包括目的、內容、主要實驗儀器、教學方式和實驗預習等。③實驗礦物的分類包括自然元素大類、硫化物大類、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大類、鹵化物大類和含氧鹽大類等五種類型。④注意區分經常容易混淆的礦物:比如自然金、黃銅礦和黃鐵礦;方鉛礦和輝銻礦;方解石、石英和螢石;等。

2.巖石的室內實驗。①實驗教學目的和要求:認識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和主要礦物成分特征;掌握常見巖石的肉眼鑒定方法和步驟。②實驗項目具體內容,包括目的、內容、主要實驗儀器、教學方式和實驗預習等。③巖石分類包括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需要指出的是,對于三大類巖石的認識,注意必須兼顧認識巖石的結構和構造。譬如,在火成巖室內實驗中,需要了解火成巖的分類原則,按照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火成巖可分為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等四種類型;由于火成巖形成因巖漿活動的方式不同而分為噴出巖和侵入巖,因此火成巖的種類相對而言就顯得比較復雜,例如中性巖既有噴出巖,又有侵入巖,即使二者化學成分相同,其巖石的面貌也會大相徑庭。所以說認識和肉眼鑒定火成巖一定要從巖石的結構和構造入手,才能弄清其成因,從而正確地區分不同種類的巖石。同樣,沉積巖和變質巖也應結合它們各自的結構和構造來進行肉眼識別,其中,沉積巖具有“成層”特征,即部分具有層理構造,含動、植物化石;而變質巖的礦物“定向性”的片理構造特別明顯。另外,結合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關系,也會對肉眼鑒定中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例如,沉積巖中的頁巖和變質巖中板巖具有親緣關系,具有一定的相似外貌,初學者容易混淆,從巖石的相互轉化關系中比較容易解釋,即頁巖經過變質作用就會形成板巖;同理,砂巖經過變質作用會形成石英巖,在肉眼鑒定的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④注意區分經常容易混淆的巖石類型;譬如石英巖和大理巖;頁巖、板巖和千枚巖;花崗巖和混合花崗巖;輝長巖和閃長巖;白云巖和石灰巖;花崗巖和花崗片麻巖等。

3.《地質學基礎》室內實驗課程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學方式,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一般采用先由實習教師講解肉眼鑒定方法,然后實習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觀察礦物或巖石標本。實習教師首先將課堂學習內容簡要復習一下,接著就重要的礦物和巖石種類進行講解,并及時、準確地回答同學在實驗期間提出的各種問題。每一次實驗結束后,要對實驗進行歸納和小結。(2)考核方式。①完成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內容要盡可能體現實驗內容全面、結果準確、形式靈活的原則。②實驗課的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辦法:考核方式分優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個等級,考核成績記入平時成績,約占平時成績的70%,規定沒有實驗課成績的學生,期末不得參加本門課程的考試。③如果有條件,室內實驗結束后應逐一對實習學生進行標本考核。

二、《地質學基礎》課程的野外實習

《地質學基礎》課程的野外實習主要目的是鞏固學習過的書本知識,弄清如何進行野外地質觀察以及怎樣取得野外地質觀察數據。由于時間和經費等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本課程的野外實習,實際上已成為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的一部分,實習內容涉及地層、褶皺、斷層、節理等地質體或地質構造的野外識別和觀察。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近20年來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的《地質學基礎》課程野外實習可以說是立足陜西,面向毗鄰省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實習點或實習基地,比如:陜西省漢中市梁山地質實習點、陜西省涇陽縣口鎮―關山大斷裂實習點、陜西省延安市楊家嶺、寶塔山地質實習點、陜西省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翠華山地質實習基地、陜西省洛川黑木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實習基地、陜西省西安市段家坡黃土地質實習點、陜西省西安市南五臺國家森林公園實習點、陜西省戶縣太平峪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實習點、四川省峨眉山地質實習基地、四川省都江堰市九甸坪―深溪溝地質實習點等。另外,我院還積極加強校際之間的合作,曾多次委托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系為我院地理科學創新班在南京地區和黃山等地進行了以《地質學基礎》課程為主要內容的野外實習,取得了良好的實習效果。為積累經驗,我院還將謀劃和其他兄弟院校進行合作,力爭盡快使本門課程的野外實習更上一層樓。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未來將更多實習基地建在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讓參加實習同學看到更多更好的地質遺跡,這樣不僅會增長同學們的地質知識,而且會陶冶他們的情操,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1.野外實習內容。由于不同地區地質狀況千差萬別,本課程的野外實習內容會根據具體情況而側重點會有所變化。以陜西涇陽口鎮―關山大斷裂實習點為例,野外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1)實習地區的地層;(2)觀察口鎮―關山大斷裂以及斷裂的地貌標志和斷裂面特征;(3)觀察斷層角礫巖;(4)觀察鄂爾多斯地臺南緣的褶皺;(5)野外如何區分節理和層理;(6)野外識別灰巖、砂巖、頁巖以及煤線;(7)識別地層之間的不整合;(8)羅盤的野外使用。對于每一次的野外實習,實習教師都要做到實習前的室內講解,不論實習地點多么熟悉,都要實地進行野外踏勘,精選實習線路,對實習內容精益求精、胸有成竹,對在實習期間學生的提問要耐心細致作答。

2.野外實習考核方式。野外實習考查方式是完成實習報告,一份實習報告實際是對實習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考查,報告的內容涉及實習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大地構造位置、地層、地質構造(褶皺和斷層等)、地質發展歷史等。要求報告圖文并茂,語言流暢、推理符合邏輯,實習報告的字數限制在5000字以上。野外實習的考核成績評定辦法:考核方式分優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個等級,考核成績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凡考核成績不及格者需要參加下一屆的野外實習,直到成績考核合格為止。通過多年來的《地質學基礎》課程的見習實踐,筆者認為不論是室內實驗,還是野外實習,同樣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廢。室內實驗是野外實習的前提條件,野外實習是室內實驗的進一步延伸,二者共同構建起了本課程的見習實踐環節。為保證室內實驗的順利開展,陜西師范大學在原有巖礦標本陳列室的基礎上,2013年再次由新成立的陜西師范大學基礎實驗中心為地質實驗室從浙江某地質教學標本廠購進了價值十幾萬元的礦物、巖石標本,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目前基本可以做到兩個參與實驗的同學擁有一套實驗標本。另外地質實驗室專門增加配備實驗管理人員,為相關實驗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除此而外,基礎實驗中心還對地質實驗課不時進行檢查,學校教學督導委員也定期進行全程聽課;這些措施的實施在筆者看來不僅僅只是反映學校對實驗課的重視,更重要的是保證了地質實驗課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的全面實現和提高。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熟練、準確地用肉眼鑒定礦物和巖石是從事地質學研究的工作基礎和基本技能。筆者認為肉眼鑒定礦物和巖石的重要法寶是多看、多比較、多記憶。而《地質學基礎》課程的野外實習更是不可或缺的野外實踐和地質認識經歷,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用在此處顯然是再貼切不過了。多年的實習反復證明,要成功地完成一次野外地質實習,除了前期的野外踏勘外,必須要有周密的野外實習計劃、寬裕的經費支持、科學的團隊管理、教學經驗豐富的帶隊教師團隊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做支撐;當然,野外地質工作的基礎知識準備是必要的,它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GPS儀器的使用方法、巖石和地層及地質構造的觀察與描述等。同時要加強野外實習教學內容與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實習生完成地質路線的信手地質剖面的繪制,完成必要的野外地質素描等;根據實習地點的具體情況,盡可能開辟出多條地質實習路線,盡量覆蓋課堂教學所講授的學習內容;實習結束后要按時編寫實習報告,及時組織實習學生進行必要的實結,包括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實習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證地質野外實習的絕對安全,其中最重要的是實習參與者的生命安全,作為實習的組織者,要有各種各樣的實習預案,以及處理實習突發事件的能力;對于實習的組織者而言,每一次實習路線的選擇都要慎之又慎,不然就會事倍功半。

參考文獻:

[1]劉護軍.高等師范地理科學專業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49):209-210.

[2]宋春青,邱維理,張振春.地質學基礎[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地質學專業課程范文4

關鍵詞:CDIO;成熟度模型;教學質量;評價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4-0225-02

一、引言

信息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在當前全球經濟、技術一體化的大數據時代,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大批知識交叉、融合的復合型人才,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正進入新一輪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啟動實施“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號角開始吹響,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簡稱“信管”)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主要專業之一,其教學質量的提升是高校建設“雙一流”的關鍵和重要保證,也是學校綜合競爭能力體現的重要方面。CDIO是借鑒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將學生培養過程視同產品從研發到運作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與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這種理念體現了學習過程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的統一,注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融會貫通。本文通過對目前高校教學質量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構建了信管專業課程教學能力持續改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為促進信管專業課程教學能力和質量的提升提供思考的路徑。

二、教學質量評價現狀及問題分析

1.教學質量評價現狀。我國高校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從“教師”的層面看,主要有三種評價模式,從“學”的層面看,也有三種評價模式。

(1)“教師”層面的評價模式。①以專家評價為主的評價模式。這種模式始于20世紀90年代,其組織方式是高校從各學科、各專業選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成立督導組,從事學科專業教學質量的檢查,多采用抽查聽課方式,評價課程和課堂教學情況,并將評價結果反饋回教務部門,由教務部門通報給各院(系)教學負責人,作為教師職稱評審和優秀教師評選的參考。從這種評價模式的實施效果來看,有助于教務部門對全校教學質量的宏觀控制,有助于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傳、幫、帶,指導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然而其弊端也是顯然的,即督導組人員人力、精力的有限性,聽課次數、聽課時間比較集中,短時間內難以準確反映被聽課教師全部的教學情況,難以衡量每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目前,這種評價模式仍然是中國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的主流模式。②同行評價模式。這種組織方式是由各院(系)自行組織,由各系和教研室教師相互聽課,相互評比。這種評價模式的優點在于:同行間由于學科、專業背景相同或相似,相互了解彼此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因而,評價結論相對較為準確,同時也有利于統一課程,集體備課,促進教研水平的提高;其缺點是這種方法難以制度化和持續化,一是受教師組織結構靈活性、松散化特點的制約,二是教師自身課程教學和學術研究任務較重,使得同行評價模式難以保持。③領導評價模式。其組織方式是由校、院(系)主管教學的負責人組織進行,通常采用隨機抽查聽課并以課程評價表作為依據,并制度化、經?;@種評價模式有助于校、院(系)教學負責人直接掌握和了解具體課程的教學狀況,是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一種有益補充,但從實施效果看,這種評價模式受行政干預的程度較大,對教學質量提升的意義有待商榷。

(2)“學生”層面的評價模式。為了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在教學質量評價中,也增加了學生的評價,主要有評價模式。①小組評價形式,定期開展評教活動,教學部門聽取學生意見,以學生意見作為教師教學效果、職稱評審和津貼發放的依據。②選聘學生作為信息采集員,對任課教師教學情況做評價,評價結果作為評定教師教學效果、職稱評審和津貼發放的依據。③全體學生參加評價,采取無記名填涂的方法,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全面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師風師德、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與水平、教學效果等。

2.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

(1)評價標準集中和統一,忽略了課程的多樣性和個性化。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習慣于集中管理和統一性要求,特別強調不同類型課程的共性要求,忽略了課程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建立在學科和專業基礎上的分科教育,這是大學教育與普通職業教育的區別所在。教學質量評價必須能夠反映出這一特征,能夠向學生介紹和展示本課程所屬學科的發展變化和前沿動態,能夠向學生介紹和點評相關領域不同理論流派和不同學術觀點。

(2)難以衡量教師工作的復雜性和創造性。目前的教學質量評價多數把教案準備、課件制作、板書等教學基本功、教學態度和責任心作為評價的重點,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作為通用的評價指標,評價不同的課程。

三、基于CDIO的信管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從系統論的角度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由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理念、教學環境、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組成。借鑒CDIO工程教育模式,其專業愿景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強調實踐能力、建立在對分布于企業管理各環節中的信息系統的構思―設計―實現―運行過程的背景環境基礎上的專業教育。其大綱應當將軟件工程師、架構師、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個人能力、團隊能力以逐級細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實現信管專業教育改革的目標。對照CDIO的12條標準,構建信管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條目并實施評價,強化信管專業教育改革具體化、可操作、可量化的力度。

本文借鑒軟件工程的過程成熟能力模型(CMMI)構建了信管專業課程教學能力的成熟度模型,如下圖所示。

上圖是基于CDIO生命周期的思想,以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四個環節作為信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載體,達到理論學習、實踐訓練、創新能力融為一體的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目標,所建立的教學質量體系可以概括梳理為四個環節:學習效果規范化、教學過程可控化、評估方法多樣化、學生學習證據化,以此促進教與學的改進和完善。同時,這一體系也強調“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既注重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量,更注重對學生專業理論、個人能力、團隊能力和系統協調能力表現的反映,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日志、表現評分、編寫代碼、制作網頁、開發系統等實際作品、筆試成績及其他測評結果作為學習評價的材料,并使用評估結果去改進教與學,從而達到較好的效果。

四、結語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教學質量評價實際狀況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構建了信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目的在于從信管專業的專業理論、個人能力、團隊能力和系統協調能力五個方面培養學生,促進信管專業學生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人文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爾維恩,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陳春林,朱張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學科教育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現代化,2010,(1).

[3]程玉霞.基于等效面積評價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5,(6).

A Study on the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CDIO

WU Cui-hua

(College of Management,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地質學專業課程范文5

關鍵詞:職業學校;課程開發;基本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218-02

一、調查社會需求

1.對課程內容需求調查,一是了解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劃,把握產業結構調整后新的就業機會;二是了解勞動生產結構變化調整對原有職業崗位提出的職業能力;三是了解新的科技、設備、工藝和材料的采用對勞動者提出新智能要求。

2.對課程現狀分析研究,一是對課程受益者即旅游行業進行調查;二是對課程編制者和實施者即教師進行調查;三是對課程使用者即學生進行調查。

3.對課程數據收集整理,一是人口統計數據信息;二是勞動力市場信息;三是原有課程反饋信息,如課程改革重點開出率,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或專業大類對口率及整體就業率。

二、分析工作任務

根據旅游服務和管理專業所對應的一個職業崗位或一個職業群,進行調查分析,由精通職業崗位,工作第一線的專家及長期從事教育的教師把需求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工作規范一一進行排列,編成一套描述從業人員履行職業、職責的任務目錄。對工作崗位的工作職責進行劃分,形成8~12個工作職責即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綜合能力,再對每個職責進行分解,形成6~30個更為具體的工作任務,而完成每一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即為專項能力,與該職業崗位的業務范圍有關,當然也與分解的粗細成度有關,一般來說在100~200個之間。每個專項能力包括了完成這一工作任務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工具、時間和質量標準要求,同時確定每一專項能力在職業崗位工作中出現的頻度、學習難度及學生畢業時應掌握的程度,即職業入口水平。專業能力完成后要得到該職業崗位工作人員的認定。

三、教學分析

課程開發人員先將一系列的專業能力轉化為教學單元(或模塊),并將專業職業能力目標轉化為教學目標,將相關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具體的學習、訓練內容。每一教學單元應包括相應的知識技能、態度及考核標準。轉化的關鍵是對單元教學目標的描述。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操作性的目標,應采取包括活動、條件、標準三要素的表達方式加以描述,做到行為化、可觀察、可測量。形成一系列與職業能力相對應的教學單元組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體系。然后,按照專業目錄規定的業務標準,科技進步及勞動方式優化提出的新知識、技能和能力要求,學生個性發展和未來繼續學習的必要準備,以及原有相同或相近的教學經驗,將教學單元分為三類:一是基礎的,包括普通文化和職業通用基礎性的內容,如語言能力、計算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職業道德等;二是職業專業基礎性的,即同類專業通用的知識、技能,如專業基礎理論與專業技能,以上兩類多為具有可遷移性的內容;三是職業專業特殊性的,主要是針對職業專長要求的知識與技能。

四、確定課程

首先對全部教學單元進行歸并。綜合形成各門教學活動歸并的原則是將性質相同、聯系緊密、便于進行教學的單元結合在一起。教學單元歸并為課程后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排序。內容排序要研究學生學習課程的心理準備狀態和認知特點,尋求課程內在的邏輯順序和學生學習的心理順序之間的最佳結合方式,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先專項后綜合、循序漸進的進行。課程內容的排序還要注意各門課程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以便做到各門課程在內容和密度上相互銜接配合平衡。在此基礎上,根據某一類專項能力的性質功能,學生學習的便利,教學條件與傳統經驗等選擇課程類型。一般來說,必要的基礎性理論知識以學科型課程為宜;專業基礎性課程以綜合性或模塊為佳;技能性課以核心課程為主;實踐課則以活動課程為宜。研究表明,專業基礎課程和某些文化課程可以與專業課程“集成設置”。

五、編寫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編寫要做到科學規范,可操作性。要將組成課程每一個單元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按照相應的專項能力在實際職業工作中出現的頻度、內容難度和掌握程度進行排序。排序原則:將專項能力中頻度高者所對應的教學單元轉化為教學重點內容,低的轉化為一般要求;將難度高的專項能力所對應的教學單元定為教學難點;并將專項能力所對應的教學單元中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要求,按教學慣例進行統一規范,采取理解、熟悉、掌握、運用等加以描述。教學大綱應列出課時細目及內容,明確學習范圍的深度和廣度,對學習目標分解配合適宜的學習訓練時數。提出各部分教學法的選擇建議,列出配套的教學儀器設備與媒體,考核考試標準和方法。

地質學專業課程范文6

摘要:隨著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工科院校的地質工程專業的GIS課程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通過調查回訪等

>> 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橋)專業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 工科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生物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 論工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煤炭院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工程地質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工科院校食品專業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工科院校環境保護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工科院校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地方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雙語教學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工科院校《織物結構與設計》教學改革探討 工科類專業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教學改革 醫學院校在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地方工科院校安全工程專業建設及教學的改革與思考 RS和GIS專業地質地貌學教學改革探索 地方工科院校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工科院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等工科院校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軍隊工科院校裝備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醫學院校工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探討 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

[3]王璐瑤.高校學生流行“秒課”[N].重慶商報,2011-01-05(23).

注:受“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課程建設(編號:k110203)資助。

作者簡介:董東林(1969-),男,陜西乾縣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質工程與環境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GIS和水文地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瑟图|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 | 国产日韩欧美自拍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臂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自拍 欧美 在线 综合 另类 | 日韩第一页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彩精品 | 欧美亚洲图区 |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 极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 欧洲 另类 综合 自拍 |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在线看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欧美精品小视频 | 成人精品一级毛片 | 日韩在线激情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二区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 亚洲激情另类 | 久久精品无遮挡一级毛片 |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1 | 欧美高清正版在线 | 日韩毛片在线影视 |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亚洲另类综合 | 最新国产在线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