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呼吸系統疾病病理實驗報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呼吸系統疾病病理實驗報告范文1
【摘要】 病理學實驗教學是醫學生學好《病理學》的重要環節,直面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能夠為有針對性地、切合實際地進行改革提供思路,從而促進病理實驗教學的全面發展,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創造條件。
【關鍵詞】 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
病理學實驗教學作為病理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病變最生動、直觀、感性的直接體現,尤其是當學生首次這么近距離地觀察各種疾病病灶,在感官上受到強烈的刺激,從而激發好奇心,調動學習興趣。而當這種好奇心被平鋪直敘的、冗長的解釋和說明一次次重復抑制,學習的過程變主動為被動,味如嚼蠟,索然無趣,這是病理學實驗教學的核心問題所在。病理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而病理學實驗課又是理論聯系實踐的紐帶,因此實驗課的教學尤為重要。改革單一化、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提倡多樣化的、開放型的創新教學勢在必行。
1 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1.1 傳統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導地位 病理學實驗教學由本系統知識回顧(課件復習理論課內容)、大體標本觀察與講解、顯微鏡切片觀察與講解三部分構成,基本上傳承著傳統的“灌注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大體標本和切片的觀察也在教師的講解中進行。雖然傳統的授課方法較為系統與深入,而且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全面復習理論課內容,但卻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乏活力,不利于培養創新開拓型人才[1],出現了“高分低能”,“知識”和“能力”嚴重脫節現象[2]。目前,高等教育正在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人才的培養由專業型向復合型轉變[2],本科教育的目標定位是培養社會中堅,以培養具有寬廣知識面和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從事一切非學術研究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復合型人才為主[3]。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側重在通識教育模式與實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結合上,培養從事科技開發和推廣以及將設計、規劃等轉化為現實產品的實用通識型和專業型人才[3]。因此培養各專業本科醫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新世紀的醫學教學重點。
1.2 陳舊的教學思維限制實驗課授課效果 師者僅僅“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思維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現代教育學界對“教學”賦予的新涵義是“教學生會學”[4]。病理學實驗課是學生對理論課所講疾病的具體實踐,不僅是學生掌握疾病本質,深刻體會和全面、真正理解疾病的過程,更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獨立分析、思考能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才是教學的雙重目的和最終歸宿。
1.3 病理學實驗教學條件限制 學生觀察切片需用顯微鏡,陳舊的顯微鏡不易觀察或視野不清,影響學生與教師隨時良好的教學互動。此外,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加,所用的大體標本和切片標本相對不足,需要隨時加以補充。尤其是新增專業的實驗教學,如口腔醫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的實驗標本和切片的相對短缺,會影響教學效果。
1.4 病理學實驗課內容多,學時數相對不足 針對臨床醫學的學生,有些重要疾病也只能是概要講解,大致觀察。比如: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病率近0.5%,是北方地區的常見病,應該在重點講解病理變化的基礎上擴展開來,強化臨床病理聯系,讓學生了解到患者在原有肺疾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外,又出現了以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為主的臨床表現,甚至是臨床上常規的治療原則都應該大致介紹,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識,又增加了趣味性,從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2.1 采用PBL[5]開放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如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即是在教師的參與下,圍繞具體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改變、病理臨床聯系、結局和轉歸等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對已有的臨床資料要靠自己去思考、分析和判斷。甚至除了病人的臨床表現外,還有實驗室及特殊檢查改變、疾病演變過程,甚至涉及其他相關學科的一些知識等等,這些是教材所沒有的,這就促使他們去認真讀書,查閱資料,甚至相互討論。這樣使學生由機械的學習變為靈活的學習;由灌輸式學習變為發現式學習;由封閉式學習變為開放式學習;由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斷能力和全面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輔之以適當的傳統講解的方法,這樣既能保證學習的重點內容達到精、深、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確保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講授教學大綱中需要學生熟悉和了解的內容,兩種教學方式取長補短、相互補充。在我國有部分醫學院校已經試用PBL教學法,教學效果良好[6-7]。
2.2 改進教學思想,注重培養能力 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學習一種疾病,然后對該病作一個全面的介紹,甚至包括臨床檢查項目和可能的預后,鍛煉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通過精心收集、編寫各種側重點、考核點不同的病例,采用PBL教學,鍛煉學生的全面分析、思考能力,或實際問題處理能力,或創新思維培養等等。也可以充分利用醫院病檢的標本,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動手,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等等。要做到授課效果最佳,則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授課內容及方式。
2.3 實行病理學實驗課考試制度 病理學理論課考試是考核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知識的記憶程度,而實驗課的考試應該是對學生能力的測試。學生的實驗報告只能算作平時成績??荚囆问娇梢远鄻?,試題需要精心編寫或設計。考核內容主要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等等。如此才可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
2.4 發揮主觀能動性,改善病理學實驗教學條件 充分利用病理外檢資料,收集和補充典型的大體標本和切片。同時可以通過數碼照相和圖文分析系統將制得的標本或切片轉換為圖片格式,作為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的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下載相關的圖片和資料供學生學習,也可以將實驗課課件直接掛在校園局域網上,學生隨時可以上網瀏覽學習。
2.5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積極開展病理學創新性實驗 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協助教師進行尸體解剖,熟悉尸體解剖的整個過程,在教師指導下認真仔細觀察各個重要臟器是否有病變及病變特點,并初步分析其死因。之后,可以讓學生參觀并了解病理切片整個制作過程,然后進行鏡下觀察,分析討論,最后書寫尸檢報告。本教研室已開展此項工作,學生踴躍參加,積極發言,認真分析,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思考分析判斷能力和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
總之,適應當前醫學教育的發展形勢,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效果更好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充分發揮病理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將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臨床課的學習及創造性工作奠定結實基礎是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目的,如何進一步完善、提高病理學實驗課教學質量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徐筱紅.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2):81.
[2] 馬云,何淑雅,曹運長,等.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生物學科創新人才的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42.
[3] 周連君,莊緒德. 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J]. 中國成人教育,2006,12:21.
[4] 蘇敏,田東萍,楊棉華,等.病理學CPC開放式教學法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24(5):52.
[5] 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等. 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