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婦科科普小知識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婦科科普小知識范文1
由于經濟落后,財力匱乏,黃圩鎮基礎設施及教育發展極為落后,全鎮沒有一條象樣的路,晴天車子一過,黃塵滾滾,后車觀前車,黑車轉眼成了黃車;雨天土路則成了泥漿路,車子進得去出不來。全鎮25所中小學教學設施極其簡陋,近一半校舍為危房,許多適齡兒童迫于家境貧困而輟學。
理思路 深情繪藍圖
“晴天白蒼蒼,雨天水汪汪”,面對黃圩這片貧瘠的土地,面對黃圩3萬多干群滿懷希望的目光,1995年,由省國信集團組成的駐黃圩進行掛鉤幫扶的工作隊員明確表態,“不脫貧不脫鉤,不達小康不撤兵”,他們來到黃圩剛放下行里,就一頭扎進鄉村、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調查了解農民現狀,及時掌握農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貧工作思路,制定詳實的扶貧工作計劃。在工作重點上,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通過請本地先進典型現身說法,組織到外地參觀學習等形式,組織基層干部和群眾代表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幫助干群換腦子、理路子、出點子,從而激發干群致力致富的內在活力;在資金投向上,堅持效益優行、擇優扶持,不搞“天女撒花”,無論是鄉鎮主導產業還是一般產業,不論是社會事業項目,還是經濟發展項目,只要當地干群自身有積極性,項目有效益,有市場的,就盡力幫扶;在資金使用上,堅持無償資金有償使用,除了對改水、鋪路、草危房改造等社會公共事業項目采取無償投入外,對經濟發展項目大多采取抵押擔保貸款的形式投入。實踐證明,無償資金有償使用的資金使用方法,不僅可以將扶貧資金用于再投放,擴大扶持面,提高資金利用率,又減少部分村、戶過于依賴扶持的現象;在激勵機制上,堅持有獎扶持,項目補貼,對困難村、戶自身積極發展致富項目的實施“獎勵+補貼”的辦法,多上項目的多獎多補,少上或不上的,少獎少補或不獎不補,對講信譽守信用的村、戶,逐步提高獎勵額度和補貼比例。這種用市場經濟理念進行幫扶的方式,極大的增強了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意識,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通過兩年的扶貧,基本實現了村村脫貧的目標。
1998年根據已取得的成功經驗,圍繞三年達小康的目標,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將扶貧工作重點轉移到為民辦實事上。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多次論證后,認為要讓黃圩人民徹底擺脫貧困,必須采取強根固本的方法,決定通過實施基礎設施工程、希望工程、安居工程、甘泉工程來構筑黃圩村通道路、教育、草危房改造、降氟改水的主骨架,使黃圩經濟再次實現歷史的大跨越,開創了經濟發展的嶄新局面。
辦實事 情暖百姓心
14.9千米交通閉塞,道路不暢也是阻礙黃圩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要致富,先修路,為了徹底改變黃圩鎮交通落后的面貌,駐黃圩扶促工作隊員深入鄉村,走進農戶,調查情況,了解哪條路需修,哪條路要建,據此而形成的一份份申請報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建議書,接連不斷地送到后方單位領導的手中,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扶貧修路資金源源不斷地匯到黃圩,這些扶貧款,款款情深,流淌著幫扶單位對老區的一片深情,黃圩鎮三萬多干群將感激化為熱情,在全鎮掀起了男女老少齊上陣,千軍萬軍修路忙的“大會戰”,通過兩年的努力,黃圩鎮全鎮24個村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落后的狀況。據統計,1998年至今,省國信集團先后為黃圩投入資金60多萬元,為黃圩鎮鋪設砂石路60公里,混凝土路面47公里,從根本上改善了黃圩鎮落后的交通狀況。
實施“希望工程”,為黃圩的明天鋪起了希望之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黃圩要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由于種種原因,黃圩中小學教育設施年久失修,破爛不堪,中小學校舍60%已成為危房,這不僅影響到農村孩子的學習,還嚴重威脅著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貧隊員迅速將這一情況向后方單位領導作了匯報,作為在黃圩定點幫扶的省國信集團上至領導下至員工,時刻牽掛著黃圩,公司專門拔出資金用于黃圩鎮改造中小學校舍,為中小學添置辦公設備,從根本上改善辦學條件。總經理趙國楨、副總理徐祖堅、蔣旭升等主要領導多次親臨黃圩視察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在公司領導的重視和工作隊員的努力下,省國信集團先后為黃圩投入扶貧資金180萬元,興建了黃圩中學教學樓和操場、報廊等附屬設施,興建了灣圩小學教學樓、改造了龍馬、大拐、高莊、仇堆等5所小學,同時,國信集團還向黃圩中小學捐贈累計價值50萬元的電化教育設備及其教學用具,極大地改善了鄉村教育條件。
決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這是省國信集團工作隊員的心聲。進駐黃圩幾年來,國信集團干部職工自發組織先后為黃圩失學兒童捐款捐物15次,累計捐款近80萬元,先后資助特困生733人,使全鎮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1995年以來,省國信集團扶促工作隊在按計劃實施安居工程、甘泉工程等幾大工程改善人民生活條件的同時,還結合實際及時調拔資金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2000年8月30日一場暴雨給響水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特大災情牽動著國信集團領導和員工們的心,公司副經理徐祖堅、袁裕法和黃圩工作組長李小石在第一時間水中驅車趕到黃圩,與黃圩人民并肩作戰。公司董事會也在第一時間內作出在扶促資金外為黃圩追加50萬元救災款項、捐贈40萬元救災物資等決定,并在洪水稍退后將救災款物送到災區,及時地幫助黃圩人民渡過難關。
調結構 鋪就小康路
傳統單一的種植結構,制約了農民致富。1995年,省國信集團駐黃圩扶促工作隊引導農民面向市場抓“雙增”,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變糧棉二元結構為糧、棉、菜、經四元結構,加快發展多種經營,按照“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在全鎮范圍內形成“南藕、北林、中間桑”的格局,幫扶黃圩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興辦農業龍頭企業,集中力量加快主導產品的培植,以農民聯辦、村戶聯辦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民創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初步形成了工業農業并駕齊驅的強勁發展態勢,促進全鎮農業產業化發展。
4000立方米木材、淺水藕、蠶繭等加工企業的引進,給黃圩農業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至目前,黃圩已初步形成了林業、淺水藕、蠶桑為三大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化格局,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