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肺的康復訓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肺的康復訓練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肺的康復訓練范文1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康復訓練;運動功能;肺功能;生活質量;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5(a)-0175-04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 40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motor function, lung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Followed the voluntary, 48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ciev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other 48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did not receiv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training, the indexes of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six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 manual muscle, forced vital capacity,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dyspnea index (mMRC)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mMRC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性反應有關,致殘率和病死率極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1]。就算處于穩定期的COPD患者,但由于活動能力降低,導致各關節骨骼肌因費用而出現肌肉萎縮,肌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骨質疏松,協調能力下降等,如此而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臨床治療主要針對COPD患者的急性或亞急性期,對穩定期的患者往往忽略了相關功能康復訓練,絕大部分患者一到病情穩定時期,則會建議出院回家休養,臨床缺乏了康復的指導和建議,患者及家屬由于缺乏康復相關知識,也只能選擇出院回家[3]。本研究選取COPD穩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綜合康復訓練,進而探討穩定期COPD患者在綜合康復訓練下的各項功能改善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重慶三峽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4];②所有患者病情均進入穩定期,穩定期劃分標準參照COPD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5];③年齡55~76歲;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每位患者均識字,具有一定讀寫能力。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出血傾向;③惡性腫瘤;④合并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⑤精神異常,溝通困難或不愿參與者。

按自愿原則,以是否愿意接受綜合康復訓練為依據,將48例愿意接受綜合康復訓練的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齡55~74歲,平均(66±10)歲。將48例不愿意接受綜合康復訓練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56~76歲,平均(67±11)歲。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運動能力、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研究期間,護理人員給予健康宣教,包括宣讀疾病基本知識,強調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等以及常規的呼吸肌訓練指導,包括深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及呼吸體操,均1次/d,共訓練4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接受綜合康復訓練,包括上下樓梯訓練、上肢力量訓練和平板有氧運動訓練。

1.2.1 上下樓梯訓練 指導患者上下樓梯練習,選取距離為兩層樓之間樓梯,先上后下,共鍛煉10 min,中途根據患者情況做適當休息,1次/d,訓練4周。

1.2.2 上肢力量訓練 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合重量的啞鈴,指導患者分別進行屈肘、伸肘、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和內收等生理活動肌群的肌力訓練,每個動作做5個,左右上肢交替,1次/d,訓練4周。

1.2.3 平板有氧運動訓練 在運動安全監測的前提下,指導患者進行運動平板訓練,速度適中,訓練時間為15 min/次,1次/d,6 d/周,共訓練4周。心率

1.3 評價指標及標準

入組研究共4周,分別評價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1.3.1 運動功能 ①6 min步行試驗(6MWT)[6]:讓患者在一段長50 m的路面上往返行走,在保證不引起胸痛和難以忍受的呼吸困難情況下,6 min內盡量行走所測得的最長距離。②呼吸困難程度:采用改良英國MRC呼吸困難指數(mMRC)[7]評定,共分5級,分別從0~4級,隨著級數增加,患者呼吸越困難。③上肢關鍵肌肌力評定:按照徒手肌力六級分法(MMT)[8]評定,分別為0~5級,選擇上肢屈肘、伸肘和前屈肌力作為關鍵肌,分別評估后計算平均值(左右側分別計算)。

1.3.2 肺功能 測定患者治療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并進行對比分析。

1.3.3 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COPD患者生活質量采用COPDu估測試(CAT)[9],CAT分值范圍是0~40分,其中0~10分表示輕微影響;11~20分表示中等影響;21~30分表示嚴重影響;31~40分表示非常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評定[10],該量表共分為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廁、輪椅轉移、平地行走45 m和上下樓梯10項,總分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觀察組6MWT、MMT較對照組明顯增高,mMRC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觀察組肺功能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CAT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CAT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觀察組CAT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CAT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約有6億人受COPD困擾,每年將導致275萬人死亡。推測到2020年,它將躍升到第3位,成為第五大經濟負擔的疾病。我國COPD患者數高達4300萬人,主要是40歲以上吸煙男性,平均每分鐘就有2.5人死于COPD。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總的治療原則以糾正威脅生命的低氧血癥、糾正呼吸性酸中毒、治療原發病和防止并發癥為主,而對COPD穩定期的患者臨床上基本沒有更好的治療手段[11-13]。值得注意的一點,臨床藥物均不能延緩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趨勢,因此,藥物治療只是用來減輕癥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暫時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于吸煙患者來說唯有戒煙才能阻止病情進展[14]。

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肺康復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COPD患者,它可以幫助氣流受限、嚴重呼吸困難而少于活動的患者改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15-17]。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接受了健康宣教和常規的呼吸肌訓練指導,4周后,運動功能、肺功能及CAT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有明顯改善,說明健康宣教和呼吸訓練對COPD有明顯的療效。首先,通過健康宣教,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是最有利于肺功能改善的一個因素[18]。其次,呼吸訓練本身就是一種肺功能訓練方式,通過各種呼吸訓練和呼吸體操訓練,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從而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力,增加患者的活動量[19]。通過活動量的增加,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提高,上肢活動增加,力量得到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隨之提高,生活質量提高,故CAT評分下降。以上自然是一個相互相成,良性循環的過程[20]。

但呼吸訓練僅僅是肺康復的一方面,要盡可能提高COPD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運動能力,力量訓練及有氧運動訓練則必不可少。由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接受綜合康復訓練后,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在觀察組的訓練項目中,上下樓梯訓練一方面可以增強下肢力量,提高下肢運動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上肢×逖盜廢钅渴且幌蠲饗緣募×ρ盜廢钅浚由于大多數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動作均需要上肢主動參與完成,通過上肢力量的訓練,自然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平板運動訓練為有氧運動,通過有氧運動,能促能量進代謝,增強心肺功能,增強下肢的力量,緩解患者的心情,對預防焦慮、抑郁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1-23]。

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運動指標、肺功能指標和生活質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標均進行了比較分析,雖然得出了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的結果,但由于比較周期僅4周,而COPD的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COPD患者不可能長期待在醫院接受康復訓練,所以護士或康復科醫護人員一定要將康復鍛煉方式教給患者或患者家屬,回家后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方可獲得更好的療效,希望這里不要誤導患者。

綜上所述,穩定期COPD患者接受綜合康復訓練,不僅能增強呼吸肌力量、提高肺活量、減輕呼吸困難癥狀,還能增強四肢肌力,提高運動能力,緩解肌萎縮,進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鋒英,俞烽,杭晶卿,等.社區呼吸康復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1):47-51.

[2] 李艷嬌,史,劉啟貴,等.無支撐上肢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復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6):719-723.

[3] 李麗蓉,傅桂芬,胡瓊燕,等.PDCA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4,35(1):157-159.

[4] 衛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1):1-2.

[5]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6] Manens J,Ricci R,Damoiseaux C,et al. Effect of body weight loss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ssessed by 6-minute walk test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 obese dogs [J]. J Veter Int Med,2014,28(2):371-378.

[7] Jones PW,Nadeau G,Small M,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OPD population categorised using the GOLD framework by health status and exacerbations [J]. Respir Med,2014,108(1):129-135.

[8] 錢佳佳,王磊,曹震宇,等.核心力量聯合平衡訓練對老年人動態平衡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5):479-482.

[9] 吳浩,顧文超,齊廣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下肢亞極量運動康復的效果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10):1029-1032.

[10] 吳浩,孫興國,顧文超,等.心肺運動試驗計算個體化目標心率指導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運動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5):4323-4327.

[11] 薛廣偉,馮淬靈,姚小芹,等.健身氣功八段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康復中的療效評價[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2):139-144.

[12] 簡巨英,劉燕.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6):164-166.

[13] 劉晶晶.全程綜合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6):180-182.

[14] 席明霞,覃琴,唐朝,等.自我管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康復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7):509-511.

[15] 鄧艷芳,陳錦秀.八段錦單舉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2):1458-1463.

[16] 梁雪玲.八段錦單舉式康復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偷撓跋[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156-157.

[17] 王龍兵,吳衛兵,劉曉丹,等.傳統運動療法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5):1240-1242.

[18] 卜麗娜,宋愛玲,賈衛紅,等.肺康復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799-801.

[19] 張敏,徐桂華,李峰,等.健身氣功易筋經促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康復[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6, 35(4):339-343.

[20] 孫楷,聶洪玉,劉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與肺康復等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四川醫學,2015, 36(3):324-327.

[21] 楊曉莉,徐婷,金可可,等.簡易肺康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30):3792-3795.

[22] 李亮,曾明,王月麗,等.肺功能訓練儀用于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10):1117-1120.

肺的康復訓練范文2

[關鍵詞] 肺康復運動訓練;肺功能;肺葉切除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8-0118-02

肺部疾病患者采用肺葉切除術治療是一種主要的外科治療方法,實施肺葉切除術后大部分患者的生命能夠得到延續。但肺葉切除術后由于胸壁肌肉損傷,膈肌及胸壁運動能力下降,肺容積減小,肺順應性下降,患者肺功能及活動耐受力均出現不同程度降低[1,2]。因此探討有效的術后康復護理措施、促進患者肺活量及活動耐力的恢復非常重要。本研究設計和實施一套肺康復訓練,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間來我院接受肺葉切除術的患者,共60例。其中左肺葉切除術21例,右肺葉切除術39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70歲,平均(51.83±10.91)歲。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療方法進行分組,其中觀察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69歲,平均(50.67±9.45)歲;對照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70歲,平均(53.13±12.0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方法

術后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如指導深呼吸、有效咳嗽、活動等,但活動練習較隨意;試驗組接受肺部康復運動鍛煉。患者住院期間由護士每天督促并記錄康復運動的執行情況,返家前給予肺部鍛煉指導及手冊,返家后由家屬督促,同時研究者在出院后1周電話訪視1次,了解和督促運動執行。

規范化肺部康復運動訓練方案:術后第1天起執行規范化肺部康復運動方案,包括上肢、下肢及腹部運動(參考美國胸腔學會提出的肺部運動鍛煉計劃內容并結合胸科專家意見修訂而成),執行中可結合患者身體狀況間歇進行。具體鍛煉內容和持續時間為:術后第1天,上肢運動:兩側無負重舉臂共10 min;下肢運動:無負重抬腿運動5 min;腹部運動:腹部凸起5 min。術后第2天,上肢運動:無負重舉臂共10 min;下肢運動:無負重抬腿運動5 min,下床坐椅5 min,扶欄桿踏步5min;腹部運動:腹部凸起5 min;術后第3天:上肢運動:負重100 mg舉臂5 min,負重250 mg舉臂5 min;下肢運動:扶欄桿踏步5 min,至病室外走動5 min;腹部運動:腹部負重250 mg凸起10 min;術后第4天,上肢運動:負重250 mg舉臂10 min;下肢運動:扶欄桿踏步1 min,至病室外走動10 min;腹部運動:腹部負重250 mg凸起10 min;術后第5天,上肢運動:患側臂負重250 mg、健側臂負重500 mg舉臂10 min;下肢運動:扶欄桿踏步1 min,至病室外走動15min;腹部運動:腹部負重250 mg凸起10 min;術后第6天:上肢運動:患側臂負重250 mg、健側臂負重500 mg舉臂15 min;下肢運動:扶欄桿踏步1 min,至病室外走動15 min;腹部運動:腹部負重250 mg凸起10 min;術后第7天~1個月,上肢運動:患側臂負重250 mg、健側臂負重500 mg舉臂15 min;下肢運動:逐步爬樓梯12~24級,時間15 min;呼吸肌練習:腹部負重250 mg凸起5 min,每次隨呼吸腹部凸起持續10 s。

1.3 觀察指標的測定

對患者的肺功能測定采用便提式肺活量測量儀,測定的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患者的肺容量恢復情況可由此項觀察指標得到體現,其恢復情況隨著測量值的增大而呈現較好的狀態;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通氣量(MVV)、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患者的呼吸肌恢復情況可以通過以上三項觀察指標得到體現,患者的恢復情況隨著測量值的增大而呈現較好的狀態。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使用的統計分析軟件為SPSS 13.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FVC、FEV1、MVV、FEV1/FVC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的FVC、MVV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 0.05),研究組患者的FEV1、FEV1/FVC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3 討論

肺容量在肺葉切除術后早期呈現急劇降低的狀態,通氣血流由于微小肺不張的大范圍的存在等因素的影響呈現比例失調,肺泡的擴張及肺水腫的產生均會受到表面活性物質降低的作用而加速各種變化的進程,毛細血管總橫截面積由于肺泡擴張而減少,增加了血流阻力,使肺泡中能夠用于氣體交換的面積變少,影響了機體的氣體交換功能。所以,肺葉切除術后患者與術前比較其肺功能降低的較為明顯,引發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不安、焦慮及無助感[3,4]。肺部手術前肺功能的檢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現在臨床上越來越重視對手術風險和術后肺功能的評估,患者術后的肺功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與術前比較改變得較為明顯[5]。因此探討一套規范和有效的肺康復運動方案非常有必要。

近年來一些學者進行了肺葉切除術后的康復研究[6-8],如徐愛香等[6]研究發現肺癌患者實施呼吸功能訓練對于改善術后呼吸功能、促進肺復張及減少并發癥的效果;陳如紅[7]通過對肺葉切除術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王遠等[8]研究發現體育康復鍛煉可以促進肺癌患者術后肺活量的恢復。這些文獻均提示肺康復運動對促進患者肺康復有一定效果,但關于運動時間、運動項目或形式比較隨意,均沒有規范方案遵循,難以對臨床工作提供科學指導。本研究的規范化肺部康復運動方案動作簡單,易于患者執行;運動內容和量具體,運動強度根據患者術后的體力恢復逐步加大,經專家審閱認為設計科學。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術前FVC、FEV1、MVV、FEV1/FVC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 0.05),提示兩組患者具有較為相近的肺功能,具有可比性;兩組接受肺葉切除術患者在術后1個月肺功能的各項指標均未恢復到術前水平,但研究組患者術后1個月的FEV1、FEV1/FVC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提示本規范化肺功能訓練方案不僅簡單易行, 且對肺葉切除術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有較好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患者肺葉切除術后實施肺康復運動訓練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對于術后的康復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國強,張愛平,何志健. 肺癌患者肺切除術后右心功能及肺功能的改變[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5):138-139,153.

[2] 陳德鳳,郎紅娟,員俊茹,等. 肺切除術后并發癥與肺功能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現代腫瘤醫學,2009,17(6):1104-1106.

[3] 趙旭東,石開虎,吳君旭,等. 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后肺功能的變化[J]. 山東醫藥,2009,49(50):4-5.

[4] 閻申,宋曉明,李軍. 12例兩側肺切除患者手術前后肺功能測定與分析[J]. 山東醫藥,2010,50(15):104.

[5] 羅伍春. 肺康復運動訓練對肺葉切除術后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6):1481-1482.

[6] 徐愛香.系統呼吸訓練提升肺癌患者術后肺功能[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1):231-232.

[7] 陳如紅.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肺切除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08,14(5):6-7.

肺的康復訓練范文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點的疾病,且氣流受限逐漸加重。患者的心肺功能下降,運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1。尤其嚴重的COPD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漱等簡單的自理能力均需他人協助2。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GOLD)推薦肺功能分級Ⅱ級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應接受肺康復治療3。但由于各項康復措施收效緩慢,導致患者缺乏信心,往往不能堅持。為了更有效的落實康復教育工作,提高患者貫徹康復措施的依從性。我科開展了對在院的COPD患者先進行日常活動的節力訓練,待患者出院后在逐漸加入康復訓練的家庭隨訪活動,以督促、指導患者。從而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

1 一般資料

科開設床位60張,現有護理人員40名。2011年6-9月共收治COPD患者80人,經過篩選對其中的50名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重度緩解期間患者進行訓練。教育隨訪小組成員由10名高年資護士組成。

2 方法

2.1 制訂訓練教育流程、圖冊與崗位職責

根據臺灣黃大仙醫院編寫的《胸肺康復計劃》中有關節省體力的原則,規范、細化我科康復訓練中的節省體力的訓練教育內容及流程。制訂教育隨訪小組工作制度、職責。其中指定一名護士負責隨訪時間、人員的安排,資料的收集整理。

2.2 實施

2.2.1 在院患者的教育

患者病情穩定后,由教育小組成員每日對患者進行15分鐘的節力技巧的示范、指導。

2.2.2 出院患者的隨訪

2.2.2.1 隨訪對象 凡是在住院期間愿意并已開始進行康復訓練且出院時同意進行隨訪的患者。

2.2.2.2 建立隨訪檔案 病人開始進行康復訓練時,由主管護士填寫病人信息資料并在病人出院后將此信息卡交給隨訪小組組長,組長將該患者的資料建立檔案。內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診斷、聯系地址、電話、出院時間、康復教育的進度、患者接受程度、家屬支持度等。

2.2.2.3 電話隨訪 病人出院一周后由隨訪小組分管人員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有關目前身體狀況、用藥情況、訓練計劃完成情況及效果、心理狀態、目前存在的問題等情況進行記錄,并對康復訓練進行指導、督促。預約下次隨訪時間。網絡視頻,對病人進行直觀的訓練指導、觀察患者的訓練效果同時詳細記錄各類資料。

2.2.2.4 網絡隨訪 病人出院后隨訪小組分管人員定期通過網絡視頻對患者進行指導、督促及效果的觀察。

2.2.2.5 家庭隨訪 對于電話隨訪不能解決問題,且不具備通過網絡聯系的患者,由分管人員定期到患者家中進行訓練指導、觀察訓練效果、收集資料等。

2.2.2.6 召開病友會 定期組織病友會請病情較輕、出行方便的患者參加。會中講解各類康復知識、解答患者疑問,同時病友間可以互相交流經驗,最后填表收集資料。

3 效果

4 體會

4.1 開展康復訓練隨訪提高了病人的依從性

在隨訪過程中通過對患者的反復指導、督促,絕大多數患者均能積極配合訓練,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隨訪小組人員不斷改進訓練方式,提高訓練技巧。結果顯示,開展隨訪工作提高了COPD患者完成康復訓練的依從性。

4.2 開展康復訓練隨訪提高了護士的責任感、成就感

通過規范康復訓練流程使護士明確了任務,保證每位患者可得到的是全面、系統、針對性強的康復教育,、有效地避免了內容的重復、不連續性。病人受益后的好評滿足了護士的成就感。

4.3 開展康復訓練隨訪融洽了護患關系

隨訪工作的開展,等于是在醫患關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避免了患者從醫院到家庭出現的康復訓練脫節的問題。

5 結論

在COPD患者康復訓練計劃中將節力訓練做為第一項內容,提高了患者的康復訓練的信心,家庭隨訪工作,保證了患者在個體化康復訓練過程中得到適時而相應的指導,提高了病人康復訓練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繼續醫學教育,2007,21,(2):31-42.

[2] 護理管理雜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進展 2009,9(2):34-35

肺的康復訓練范文4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會支持; 治療依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世界性多發病,不僅給患者身心帶來了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增添了負擔。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功能對COPD患者的影響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COPD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高低,直接影響疾病的發展與治療的效果。社會支持對COPD患者治療依從性有何作用,本研究試圖探討二者的關系,為提高COPD患者治療依從性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選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山西省汾陽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緩解期COPD患者63例進行調查研究。入選標準:①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②初中以上文化水平;③確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在1年或1年以上;④曾采用抗COPD藥物治療方案的。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嚴重的軀體性疾病。②有嚴重的智力或認知障礙者。入選的63例中,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齡53~78歲,平均(64±6.74)歲,病程5~21年,平均12.33年。

1.2 調查工具

1.2.1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 為肖水源[1]修訂的1O個條目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該量表用于測量個體社會關系的3個維度,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分值越高,社會支持越高。

1.2.2 治療依從性問卷

目前尚無統一的COPD患者治療依從性問卷,故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聘請專家編制治療依從性問卷。評價標準如下:用藥依從性:A.您能否按照醫生要求的次數服藥;B.您能否按照醫生要求的量服藥;C.您能否按照醫生要求的時間服藥;D.自從診斷為該疾病以來,您能否按照醫生的要求長期服藥從不間斷;E.自從診斷為該疾病以來,您能否按照醫生的要求服藥從不擅自增加或減少藥品品種[2]。

呼吸康復訓練:能按醫囑堅持腹式呼吸和(或)縮唇呼吸和(或)呼吸操以及呼吸康復訓練器的使用[3]。戒煙:戒煙1年或1年以上。

上述各項采用4分制評分:1分,根本做不到;2分,偶爾做到;3分,患者基本做到;4分,完全做到。總分最高28分。按50%受試者治療依從性的平均得分為分界,高于平均水平為治療依從性好,低于此水平為治療依從性差。

1.3 方法

1.3.1 調查方法 受試者入院后第2天,由研究者或經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在了解受試者一般情況并知情同意的基礎上發放調查問卷,用統一的指導語指導其逐項完成。填寫后當場收回統計。回收率100%。

1.3.2 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11.5處理數據,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

2 結果

2.2 治療依從性情況(見表2)

2.3 社會支持與治療依從性的關系(見表3)。

3 討論

3.1 COPD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COPD是一不完全可逆的進行性發展的慢性肺疾病,患者能否鞏固療效,降低復發率,延長住院間期,提高生存質量,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有密切關系[4]。治療依從性指患者的行為與醫囑的一致性,是患者對醫囑的服從或接納[5]。本研究顯示,在呼吸康復訓練、戒煙 方面有較好的依從性,可能與我院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定期組織康復訓練及對戒煙困難者采用藥物性和心理咨詢相結合的戒煙方案有關;在服藥方面依從性較差,可能與疾病反復發作,長期用藥,經濟負擔重及喪失治療信心有關。

3.2 COPD患者社會支持與治療依從性的關系 社會支持指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包括家庭、親友、同事、黨團工會等組織所給予個體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與支援,反映個體與社會聯系的密切程度和質量。本研究顯示:COPD患者的社會支持程度越高,其治療依從性越好,說明COPD患者獲得較高水平的社會支持可促進其治療依從性。

3.2.1 主觀支持與治療依從性 研究顯示:主觀支持對改善COPD患者服藥依從性起到積極的作用,強調了患者在家庭及社會中體驗到的被尊重、被支持與滿意程度對提高治療依從性意義重大,提示家庭、社會等支持源在給予患者客觀實際幫助的同時,重視情感支持,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增強其康復的信心。COPD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常產生無用、自卑等消極情緒、消極認知。若患者能得到家人、朋友等的關心、照顧,得到較多的情感支持和肯定,那么,其生活的信心有所增強,進而激發其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自覺規范用藥、依從治療。

3.2.2 客觀支持與治療依從性 研究顯示:客觀支持與戒煙、呼吸康復訓練成正相關,說明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賴于家庭、社會的存在,支持以及認知上與物質上的直接幫助。做到完全戒煙與規律的呼吸康復訓練對COPD患者而言是重要且艱巨的任務,需要自身的毅力與周圍環境的督促與支持,尤其是自身及家人從內心認識到其意義與價值,這提示需要強化醫護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增強其認知水平,使家屬起到示范并督促患者康復訓練的作用;鼓勵患者參加有益健康的活動,增進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大力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定期進行COPD相關知識的教育及呼吸康復訓練操的訓練,增進醫患溝通、患患溝通,提高康復鍛煉的效果。

3.2.3 支持利用度與治療依從性 社會支持的利用度與COPD患者的呼吸康復訓練對成正相關,提示對社會支持利用度高的患者,其自我康復訓練的意識也相對較高。因而,鼓勵COPD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在可能獲得社會支持時,不要拒絕而應積極接納幫助。

總之,為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盡可能的調動有效的社會資源給與患者足夠的社會支持。形成良好的“醫院醫護、患者家庭、患者社會”的協同治療模式,讓患者及家人從“知”(疾病相關知識)、“信”(相信治療依從的意義)和“行”(改變行為)三方面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參 考 文 獻

[1]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2] 沈愛宗,陳飛虎,陳禮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研究進展.醫藥導報,2005,24(8): 712713.

[3] 陳煉, 張國林,林少姍,等.健康教育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認知狀況和治療依從性的作用.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4):311312.

肺的康復訓練范文5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穩定期; 康復護理; 血氣分析; 肺功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422-02

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臨床特征,目前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來如何通過康復護理來改善穩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減少急性加重的次數,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我院在對60例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專科護理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都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間診治的60例病情穩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納入組,其診斷標準需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2]對穩定期COPD的診斷標準,同時需排除合有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哮喘、肺結核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58~75歲,平均71歲; 按COPD嚴重程度分級:Ⅰ級15例,Ⅱ級15例,Ⅲ級20例,Ⅳ級10例。

1.2護理方法

(1)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識,消除對疾病本身的恐懼,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需根據自身的肺功能分級情況運用各種吸入制劑控制病情,并確保教會患者各種吸入制劑的使用方法。(2)指導患者進行綜合呼吸功能訓練:①需使患者認識綜合呼吸訓練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增強患者的醫從性。②腹式呼吸訓練:腹式呼吸法是指通過膈肌的舒縮活動來進行呼吸運動的一種呼吸形式。訓練時囑患者采用半臥位,兩膝半屈或在膝下墊一個小枕頭,使腹肌放松,兩手分別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緩慢吸氣時,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覺,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動,呼氣時腹肌收縮,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分鐘,每次訓練以5~7次為宜。③縮唇呼氣法: 縮唇呼氣法就是以鼻吸氣,縮唇呼氣,即在呼氣時,胸部前傾,口唇縮成吹口哨狀,使氣體通過縮窄的口型緩緩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要盡量做到深吸慢呼,縮唇程度以不感到費力為適度。每分鐘7~8次,每天鍛煉兩次,每次10~20分鐘。④綜合呼吸操鍛煉:按順序完成以下動作:a. 兩手握拳在肘關節處屈伸5~10次,平靜深呼吸5~10次;b. 兩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兩替在膝關節處屈伸5~10次;c. 兩腿屈膝、雙臂上舉外展并深吸氣,兩臂放回體側時呼氣,做5~10次;d. 縮唇呼氣,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驟由慢到快,循序漸進,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鐘完成。

1.3療效評價:10個月后對60例經綜合呼吸功能康復訓練的穩定期患者進行血氣分析及肺功能的評價,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標。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用x±s表示。康復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和肺功能的變化及SGRQ評分變化采用配對設計的 檢驗進行分析。

2結果

60例穩定期COPD患者經綜合呼吸功能康復訓練后其血氣及肺功能較訓練前有明顯改善,并存在統計學差異(P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50例穩定期患者在經過綜合呼吸功能訓練后,其P(O2)、血P(CO2)等血氣指標、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均較訓練前有顯著的提高(P

3討論

COPD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到2030年其將成為全世界第3大致死性疾病,死亡人數將接近全球死亡總數的8.5%[3],這將給社會和個人均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然而COPD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通過戒煙、藥物治療及合理的康復訓練可以顯著的延緩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死亡率[4]。目前世界上已經將康復護理作為COPD治療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綜合呼吸功能訓練則是COPD康復護理中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而且也更容易納入社區對穩定期COPD的管理[5]。呼吸功能訓練,主要是通過腹式呼吸、縮唇呼氣及綜合呼吸操訓練,以增加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動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氣量,利于肺泡殘氣排出,從而改善肺通氣功能,增加氣體交換。研究認為[6]呼吸訓練起到了強身健體、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減輕呼吸困難;提高活動能力;預防呼吸肌疲勞和呼吸衰竭的發生。而COPD患者在經過呼吸操訓練后,肺功能情況出現明顯的改善,這對延緩病情的進展,預防COPD的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60例穩定期患者在經過康復護理后,其P(O2)、血P(CO2)等血氣指標;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值分別為-1.21、-1.51、-1.31、1.68)均較訓練前有顯著的提高,且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P

參考文獻

[1]陳文宇,欽光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營養不良的機制及其干預研究進展.國際呼吸雜志,2011,31(23):1820-1824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COPD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繼續醫學教育,2007,21(2):31-42

[3]Deborah H, Colman A, James P, et al. Framework for COPD forecasting in the UK using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J].Earth Environ Sci,2009,6(14):142-144

[4]程顯聲,徐希勝,張珍祥,等. 1992~199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社區人群綜合干預結果[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10):570-583

肺的康復訓練范文6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患肢功能恢復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I)、功能恢復(Rankin)的影響。方法:選擇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144例,隨機分為兩組,康復組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進行康復治療,對照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未經指導的自我鍛煉。結果:經康復訓練后康復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評分、改良Rankin量表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 偏癱 康復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初次發病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44例,隨機分為康復組76例和對照組68例。康復組男48例,女28例;平均62.51±11.08歲;對照組男45例,女23例;平均63.96±10.08歲。均經腦CT或腦MRI確診,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 ,無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無心、肺等多臟器功能衰竭者。兩組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住院天數均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均根據《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并同時給中頻電治療及腦循環治療儀治療。康復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同時進行康復訓練。生命體征平穩者,在發病后或病情停止進展后48小時開始康復訓練,生命體征不平穩,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即開始功能訓練。在康復訓練前,康復訓練中,由康復師與臨床醫生一起,對患者的肢體功能及全身狀態進行評定,根據評定制定及調整康復方案。康復訓練程序:①正確的床上臥位(入院后即開始)。②關節活動度的訓練。③早期上、下肢主動運動。④異常姿態的糾正。⑤促進隨意運動及分離運動的訓練。⑥坐、立位平衡功能訓練、站立訓練、減重步行訓練等。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翻身訓練,練習床上起坐并從坐位恢復到臥位,學習從坐位起立和床到輪椅的轉移等,加強穿衣、進食、洗漱和入廁等技能訓練等。以上訓練每周5天,每天2次,每次40分鐘。⑧心理支持。⑨對家屬的康復培訓及參與。通過對家屬的培訓,康復師指導訓練以外的其他時間由家屬指導訓練。

評定指標:神經功能評定(NIHSS量表)、生活能力評定(Barthel指數,BI)、改良Rankin量表評分,分別于康復治療前1天、治療后2周、出院前一天由同一醫生對患者進行評定。

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9.0 數據軟件包進行分析。

結 果

康復組與對照組相比出院時NIHSS、BI、改良Rankin量表評分,康復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P

討 論

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訓練可有效地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ADL能力。其原理大多認為康復訓練加速了腦側支循環的建立,促進了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和代償,充分發揮了腦的“可塑性”[2],有效地挽救可逆轉的腦神經細胞以及促進功能重組。

本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減輕腦梗死導致的功能障礙。功能再訓練是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重組的主要條件,是運動再學習的過程。通過早期積極的臨床治療和康復訓練,對促進大腦皮質功能恢復,對促進大腦可塑性有益。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 在线欧美日韩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 麻豆亚洲一区 |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欧美中文娱乐网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久久久小说 | 性刺激欧美三级在线现看中文 |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 亚洲第一视频区 | 欧美色图亚洲激情 | 亚洲欧美专区 |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 中文字幕免费 | 国产精品制服诱惑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不卡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 欧美 日韩 小说 另类 | 欧美色第一页 | 亚洲图片欧美在线 | 日韩二三区 |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 | 中文字幕第4页 | 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牛牛 | 国产精品一区二 |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图片区 日韩 欧美 亚洲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一级毛片视频播放 | 日韩欧美高清一区 | 91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