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文1

 

關鍵詞:先秦 音樂思想 倫理思想

    先秦時期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胚胎”和“萌芽”時期,作為倫理學的“德”的觀念發韌于夏代,中經殷周和春秋戰國,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思想,是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上有著重大影響的時期。由于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在對音樂文化的闡釋中,先秦音樂思想凸顯了中國傳統音樂深厚的倫理意蘊。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德”具有總攝諸體、兼收并蓄的意義及功能。尤其作為中國音樂思想中一個最為重要、最核心的觀念,從先秦典籍《論語》、《左傳》到漢代《禮記·樂記》,從戰國末期孟子、荀子的《樂論》到魏晉秘康的《聲無哀樂論》,以迄于唐、宋、元、明、清,歷代樂論、筆記、詩詞、小說、曲論、唱論,無不浸潤著“德”的觀念。謹遵道德規范,乃是中國古代音樂倫理、政治、美感和形態的最高理想。

      一、先秦時期的音樂倫理思想著述研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倫理精神與音樂藝術之間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中國傳統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藝術的境界,傳統藝術又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人格的完成。先秦時期思想家學派繁多,在思想領域中產生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成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一頁。先秦典籍、諸子百家的著述、先秦考古文獻(包括出土的文獻如“簡犢”“帛書”及“銘文”等)、文物實物資料是研究先秦音樂思想史料的主要來源。這些文獻史料如儒家孔子的《論語》,孟子、荀子的《樂論》及《周易》“象”,《周豐山“春官宗伯·大司樂”,《尚書》“堯典”、“皋陶漠”,《禮記》等經典;墨家的墨子《三辯》、《非樂上》、《非儒樸和《公孟》;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商鞍《商君書》、韓非子;雜家的《管子》、《呂氏春秋》、《列子》、《國語》、《左嘟(先秦史書);以及漢代的《史記》 ,《樂記》(后人記載的先秦歷史資料)等均載有一定的論樂文字。

    第一個提出較系統的作為倫理學道德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孔子,他是儒家的開創者、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先秦,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被稱為“顯學”;以孔子為宗師,孟子和荀子繼承和發展的儒家學派建立了一個以“仁”“和”為核心的倫理思想體現;墨家學派的開創者是墨翟,與儒家并稱為“顯學”,他們興起聆儒家學派之后,但所持思想觀點與儒家學派針鋒相對,是儒家的反對派。在文藝生活中,墨家認為藝術的美與道德的善是應當統一的,違背道德的娛樂享受應該禁止:法家音樂倫理思想出現于先秦,以商較和韓非為主要代表,其核心觀點是“不務德而務法”,片面強調社會作用,否認了道德的社會作用。盡管法家的“法治”理論并未被完全拋棄,但其“不務德而務法”的原則在以后的封建社會中被否定,因此對后世并無顯著影響。孔子及其前的音樂思想是儒道兩家音樂思想的共同源頭,以老子為最早代表的道家出現于春秋末期,是兼采儒墨而又批評儒半的一個學派,老子和莊子為其主要代表,“道”是道家音樂倫理思想的核心。

    先秦時期豐富多樣的音樂生活中,產生了許多很有價值、影響至今的音樂理論思想。諸子就音樂倫理思想的論述相互對立,亦各具其思想之精要,這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堪稱音樂史上思想繁榮的鼎盛時代。因為封建主義宗法等級統治的需要,儒道兩家思想貫穿了2000多年中國發展史,稱為這個渙映大國數千年的土流思想而影響于后世,其重要性遠在其他各家之上。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文2

    一、作新王:以《春秋公羊傳》為代表的王道論體系

    在秦漢初期的思想領域,除了秦始皇與秦二世信奉法家學說之外,占據主導地位的是《呂氏春秋》《淮南子》和黃老之學,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以老子道家思想為根本,建構起了以自然時、空演進為框架的天道論體系。與之同時,儒家學派也在順應時展,積極建構自身的思想體系。當時在朝的一些儒家學者,如陸賈、賈誼等,他們的思想來自于現實社會政治本身,推崇儒學的倫理政治主張,但在建構思想體系的時候,往往都要借用道家思想,自覺不自覺地以自然之道作為思想體系的建構基點。而真正擔當起以儒學為根本來建構體系化思想任務的,則要歸功于那些在野的儒家學者群體,他們以先秦儒家所傳承的古代經書為依托,闡述其王道政治理想,最終成為漢武帝時期儒學獨尊的真正的源頭活水。孔子儒學是先秦時期的顯學,與其他諸子相比較,儒學的最大特色在對上古、三代元典文化的繼承弘揚,史載孔子“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經典研究遂成為儒學的特色,成為儒家學派傳播文化知識及其自身學派價值理想的媒介,在孔子以及孟子、荀子等大儒身后有一個龐大的經典研究群體存在。在儒學傳承的經典中,《春秋》一經尤為特殊,它為孔子所“修”,即為孔子所“作”,而與其他四經以“述”為主大不相同。對于孔子“作”《春秋》的深意,孟子就有揭示:“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3]?!焙髞淼娜寮覍W者繼承發揮孟子的觀點,提出孔子“素王”說、“王魯”說等,認為在王室衰微、諸侯亂政的禮崩樂壞的時代,孔子“作新王”,以著作《春秋》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王道理想,為萬世立法。在戰國末至秦漢初期,關于《春秋》經的研究在儒學中蔚為大觀,而在西漢初期真正產生巨大社會影響和思想影響的首推《春秋公羊傳》。《春秋公羊傳》傳說源自孔子弟子子夏,“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與其子平,平傳與其子地,地傳與其子敢,敢傳與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共弟子齊子胡母子都著于竹帛”②?!洞呵锕騻鳌防^承孔子以來儒家經典研究的傳統,在秦漢初期儒學受到抑制的歷史境遇中,薪火相傳,為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政策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以《春秋》公羊學為代表的儒家學者在建構思想體系上是十分自覺的,它以經典解說的形式,容納先秦儒學的思想精髓,建構起了一個系統的王道論體系。王道是儒家學派在人倫政治上的一貫主張,司馬遷轉述董仲舒的話概括孔子作《春秋》之意說:“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鬃又灾挥?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4]3297?!薄洞呵铩酚涗浭穼崢O為簡略,但后人認為,孔子在整理、刪定的過程中對史實的記載寓有褒貶之意,后世稱之為“春秋筆法”。根據《春秋》公羊學派的說法,孔子是承天命作《春秋》為漢代立法的,其中藏有“微言大義”,這個“微言大義”的實質就是孔子以《春秋》當一王之法?!洞呵锕騻鳌吠醯勒擉w系的理論基點就是人倫政治的主宰者“王”,要用王來一統天下?!洞呵锕騻鳌吩诮忉尅洞呵锝洝返谝痪洹霸甏?王正月”時說:“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③?!边@里提出“大一統”,而“大一統”在這里是“大”“一統”的意思,即推崇以王為基點的天下一統。王不僅是人道的基點,同時也是天道的基點,所謂“王正月”。但《春秋公羊傳》提出“王”指的是“文王”,即它并非完全以現實王者為基點,而是以理想中的圣王“文王”為王道政治的基點,從中也可以看出,《春秋公羊傳》所推崇的王道是孔子儒家變化了的王道政治,是一種理想的政治,而非《春秋經》所記載的春秋時期維持現實人倫政治秩序的舊禮制,當然更不會是當時的種種“非禮”之制?!洞呵锕騻鳌逢U述以王為基點的王道論體系,其基本內涵則是儒家學派所主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司馬遷轉述董仲舒的話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后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4]3297-3298。”這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政治規范,既是孔子儒家對上古三代王道政治的繼承,也是孔子借修《春秋》所蘊含的“微言大義”,它對維護傳統中國宗法等級社會的穩定、有序是最有效的,而以《春秋公羊傳》為依托的《春秋》公羊學之所以在漢代盛行一時,原因即在此。《春秋公羊傳》王道論體系的實質內涵是尊王、大一統、君臣等級制度等,但在理論體系的組織結構上,它是以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作為框架依據的。它通過評價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發生的事件來闡述自己的理論,以批判現實、追求理想的王道政治為理論體系的歸宿,所謂“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后代的《春秋》公羊學者總結出《春秋公羊傳》中所闡發的體例、義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東漢何休的“三科九旨”說,“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二科六旨也。又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④。”這種體例、義法就是《春秋公羊傳》歷史解釋學中所體現出來的王道論體系的基本結構,它所遵循的是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而不同于秦漢初期占據主流地位的《呂氏春秋》《淮南子》、黃老之學等所遵循的天道自然的時、空變化。《春秋公羊傳》開創的這種以儒為本,通過經典詮釋所闡發的王道論體系在秦漢時期影響深遠,是“獨尊儒術”前夜儒學的最主要的思想創作,為董仲舒的儒家經學哲學體系奠定了基礎。這種思想體系強調“法古、法圣”,從歷史中總結王道政治的根本,但關于王道政治的論述缺乏天道的依據,易限于歷史相對主義,所以司馬遷在記述伯夷、叔齊之事后感慨:“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4]2124-2125”另外,這種思想體系受制于儒家經典詮釋的限制,往往湮沒了其思想的體系性。

    二、大一統:董仲舒對秦漢初期體系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董仲舒的主要活動年代在漢武帝時期,此時距西漢建國已經過了60余年的時間,距秦王朝開創大一統帝國則有了80余年的時間。而在學術思想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黃老之學逐漸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如何會通百家,尤其是汲取《呂氏春秋》《淮南子》、黃老之學的天道論體系,同時繼承弘揚秦漢初期儒家經學尤其是《春秋》公羊學的王道論體系,建構起一個能夠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帝國的學術思想體系,成為擺在董仲舒等儒家學者面前的緊迫任務。董仲舒是西漢《春秋》公羊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體系是在《春秋公羊傳》和之前的《春秋》公羊學派的影響下提出的,但就董仲舒思想體系而言,其內涵非《春秋公羊傳》所能籠絡。董仲舒的著述,主要有《春秋繁露》一書和保存在《漢書?董仲舒傳》中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主要著作,也是儒家學派的重要典籍之一,徐復觀先生曾對《春秋繁露》一書的內容作了分類,認為由“《春秋》學”“天的哲學”以及其他一些關于禮制建設的內容等3部分組成[5]。徐先生對《春秋繁露》一書內部結構所作的劃分基本可信,但可再作斟酌,即第3部分雜論祭祀等禮制的內容實可歸屬于其“天的哲學”部分。所以,筆者的觀點是,從《春秋繁露》來看,董仲舒的學術主要有兩部分內容,即“《春秋》學”與“天的哲學”,前者來自于對之前《春秋公羊傳》為代表的儒家王道論體系的繼承發展,后者則更多地汲取了《呂氏春秋》《淮南子》、黃老之學的天道論體系,兩者融為一體,正顯示出董仲舒對秦漢初期兩大體系化思想潮流的綜合創新。董仲舒對于建構統一的思想體系是十分自覺的,在著名的《天人三策》中,他答對漢武帝的策問,明確提出“獨尊儒術”?!啊洞呵铩反笠唤y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6]2523。董仲舒認為,思想統一了,才能有統一的法度,人民才能有統一的行為準則,這樣才能鞏固和維持君主集權制度。在答對漢武帝的策問中,董仲舒還進一步闡述了大一統政治的實施措施和效果,他說:“臣謹案《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洞呵铩飞钐狡浔?而反自貴者始。故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氣奸其間者。是以陰陽調而風雨時,群生和而萬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間被潤澤而大豐美,四海之內聞盛德而皆徠臣,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而王道終矣[6]2502-2503?!边@里的一元論也就是大一統論,董仲舒提出元作為萬物和人類的最高本原,元也就是天,以天統率王、以王統率天下,在宇宙上是統一于天、元,在政治上則是統一于王。所謂大一統,就是要使自王侯至于庶人的人類社會,以及自然的山川、萬物統統置于天子的治理之下,大一統不僅是政治統一,也是社會秩序的統一、宇宙秩序的統一,這是大一統的最高境界。董仲舒所說的“大一統”來自于他對《春秋經》《春秋公羊傳》的解釋發揮,但從其所處時代的思想背景來看,則顯然也和以《呂氏春秋》為代表的天道論體系的道本源論相關,也和當時流行的“太一”崇拜相關?!按笠唤y”主要有兩種意思,即“大”一統和“大一”統,前者是主張政治上以王為中心的統一,后者則是主張宇宙論上以太一為本源的統一。在董仲舒的思想體系中,天、道、一、元、氣等概念都是對本源的指稱,天構成了其思想體系的基點,天既是宇宙的本源,又是王道的本源,天、王合一,尊天、法古合一,這從表面上看是向上古三代天命論和先秦儒家天道論的回歸,而實質上則是對以《呂氏春秋》為代表的天道論和以《春秋公羊傳》為代表的王道論的綜合。董仲舒把儒家王道政治理論與秦漢雜家、新道家的天道自然論融合起來,所以班固才會評價說:“漢興,承秦滅學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6]1317?!倍偈鎻睦碚撋险撟C了天道天意——圣人之意——儒家經典的內在統一性,他說:“古之圣人,謞而效天地謂之號,鳴而施命謂之名,名之為言鳴與命也,號之為言謞而效也。謞而效天地者為號,鳴而命者為名。名號異聲而同本,皆鳴號而達天意者也。天不言,使人發其意;弗為,使人行其中。名則圣人所發天意,不可不深觀也[7]647。”董仲舒把圣人所發天意而制的名號看作是真理的化身,是人們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所以,集中了圣人名號的《春秋》《詩》《書》《易》《禮》等古代傳下來的書籍自然就成為人們必須學習、遵守的經典了。以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文3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鬃訌?0歲開始一直從事教育。相傳,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個出名的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

孔子是一位品學兼優、虛心好學的人,他從小就十分崇尚禮制,讀書也十分勤奮、謙虛,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笨鬃犹岢鲆欢鄦?。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創立了儒家學派,他勸君主要以“仁”治國,要愛護老百姓還要講禮儀,孔子說“國君要像個國君,臣子要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

孔子一生有遠大的抱負,但他卻不得志??鬃釉诙畾q就立志想成為大官,但是由于敵國的詆毀,使得他在50歲時才做了一個小官,叫大司寇。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文4

關鍵詞:儒家 孔子 孟子 自然主義教育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當屬孔子和孟子,所以也有人稱儒家學派為“孔孟學派”,他們的思想主張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整個儒家學派的思想主張。因此,了解儒家思想須從孔孟始。

一、孔子及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他的思想主張主要體現在其弟子輯錄的《論語》一書中。他是歷史上公認的儒家學派的開山始祖,其教育思想流傳至今,影響深遠??鬃咏逃枷氲暮诵木褪且粋€“仁”字,即“教人不二”,要讓每個人都成為其生來的樣子,不要惡意去改變他。同時他認為人的稟賦天質是相近的,“性相近也”,在天生的自然條件下,大家都是平等的。但他的思想帶有鮮明的階級性,他所言的“平等”是階級內部的平等,不能也不允許跨越階級的界限。受這種等級觀念的嚴重影響,孔子主張按人的“天性”的聰愚,有區別地教化他們。他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言下之意就是說上等的“智者”與下等“愚人”是改變不了的。教育要遵從人的自然本性,就必須對“智者”和“愚人”施以適合他們那個階層的區別教育,這與孔子“有教無類”的廣達教育思想主張是相悖的。

孔子還認為教育弟子應該重點給以他們指導,而不是指令和教條。在《論語?述而》中,孔子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大概之意就是說,教導學生,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欲言而又說不出的時候,不要去啟發他。這一點酷似于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蘇格拉底法”)教學法。通過讓學生本人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得出問題的結論,老師只是在關鍵的“危難”時刻加以適當的引導和點撥,那么就能達到讓學生自然明道知理的教育目的。

從教育內容來看,孔子主張“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行”即是要求學生躬行實踐,從做中學,“發自然之理”。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學文”。這些話都表明孔子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而且在這里他將實踐性學習擺在了首位,認為為了實踐鍛煉可以犧牲一點“學文”的時間。因為他相信,來自自然界和現實社會中的“原型”的東西,比書本上的“經驗”要實在得多。

二、孟子及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儒家學派的另一位大家――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也是魯國人,其思想主張主要保留在《孟子》一書中。他承襲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有了新的發展。孟子提出了“性善論”,認為人之初始,其本性都是善良的。因此,他主張教育應當尊重人“善”的本性,以“求其放心”,即教育要保留人善良的天質,讓其自然生長,自然“向善”。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以此證明人“善”的本性,有人將其簡稱為“四心”(仁、義、理、智)。孟子還進一步指出:“仁義理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币布词钦f“仁義理智”這幾個方面不是外界強加于人的,而是人內心之中原本就已存在的東西。既然如此,只要外界(此指老師)給以必要的引導啟發,那么就能喚醒人的沉睡的心靈,使之沿著“善”的云梯不斷上升,達到“復性”之目的。

在教育方法上,孟子也主張讓學生“自求”,“內發”。認為人的本性既善,那么經過適當教育,就可以讓人自動地學習,如果能自動地學習,則可以用一顆平靜的心來深研學問,至善至巔。他在《離婁》下篇中說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得之也?!奔幢砻髁怂倪@一觀點。在此基礎上,孟子進一步主張用啟發的方法,教導學生去實現自身的向善。他說:“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辈坏f明了此觀點,同時也提出了在啟發誘導學生時我們老師應準確地把握一個“度”,“能者從之”,適可而止。

此外,在孟子的“因材”教育思想中,也體現出明顯的自然主義思想成分?!睹献?盡心上》言:“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應答者,有私淑艾者”。在這里,孟子就將學生按各自天生特質的不同進行了分類,并在此基礎上各施其教。但其中孟子又不主張給學生過多的提醒,因為他認為這樣將會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自然發展?!皩W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正確的做法是: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稍加點撥指導即可?!斑@個辦法好像花木只要給予及時的雨露的潤澤,就能自行生長一樣?!?/p>

總之,作為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與孟子的教育思想中無不包含著自然主義的教育因子。二者在主張進行自然主義教育方面雖是見仁見智,各有側重,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反對過分“人為”,主張“效法自然”這個問題上是近乎是一致的。孔孟二人都把順應人的天賦稟性作為其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這種順應,不僅要求與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無違,而且要求將高度社會化了的教育背景返樸歸真為自然?!边@些是非??扇〔⒅档眠M一步發揚的。

參考文獻:

[1]程昌明譯.論語[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2]梁海明譯.孟子[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黎順清等.中國古代教育名著選讀[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4]喻本伐,雄賢君.中國教育發展史[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李桂林.中國教育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6]楊少松,周毅成.中國教育史稿[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文5

【關鍵詞】先秦諸子;哲學;探究

一、先秦哲學的產生和發展

學者梁啟超認為:“先秦之學,即稱極盛,則其派別自千條萬緒,非易定論。”①先秦哲學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中國哲學的萌芽、諸子前哲學和諸子哲學3個階段:

哲學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聯系的,主要表現為相信靈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發觀念。在殷商奴隸社會就出現了上帝神權觀念,周朝時期出現了天命主宰一切,以及出現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以《易經》和《洪范》為代表的早期陰陽、五行觀念尚未完全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表現了科學思維的萌芽同宗教、神話幻想的一種聯系。

諸子前哲學是發生在西周末至春秋時期,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出現了危機,天命神權也發生了動搖。在《詩經》中出現了疑天、責天的思想。出現了原始的陰陽、五行觀念,對自然界的變化作了某些唯物主義的解釋,表現出無神論的傾向,同時發展了樸素辯證法的思想。用陰陽學說基本的理論框架去闡釋《周易》,正是沿著孔子解《易》的發軔而構建了“新儒學”的“天人合一”的哲學體系。梁啟超先生曾評論說:“陰陽五行說,為二千年來,迷信之大本營。直至今日,在社會上猶有莫大勢力?!雹陉庩栁逍凶鳛橹艽摹霸跽軐W”,被諸子解構后落實在古代文化哲學的系統之中,成為人們對待世界的一種有著重要影響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結構理論與思維模式。

諸子哲學大致形成于春秋末年,那時候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儒家學派獨領,也使得中國哲學進入諸子百家之學的開端。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社會處于大的變革當中,先后出現儒、墨、道、法、名、陰陽、雜、農、小說家等十二個重要學派,圍繞著天人之際和古今之變以及名實、禮法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哲學論辯,學派之間既互相斗爭又互相吸取,每個學派內部也不斷分化和發展,使這個時期的思想斗爭呈現出錯綜復雜的情況,從而促進了哲學的繁榮。

二、先秦哲學的諸子哲學思想

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的發端,是形成學派和建立哲學體系的重要歷史時期,在這個社會大變革,諸侯爭霸,群雄割據,戰爭頻繁連年不絕的年代出現了時代的新生力量。百家之學說應運而生“九流”、“十家”異說紛呈,學術思想在當時的年代里別有一番韻味。主要派別有:

⑴儒家:儒家創始人孔子早期孜孜求索于西周的禮樂文化和道德精神,來建構他的以“禮”“仁”為核心的、具有實用理性精神的倫理型哲學體系。儒家思想提倡以“禮”、“樂”來約束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性情。主張以禮義治國,恢復西周時期的德治。而社會各階層人士應恪守本分,以達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諧局面,這種觀點更加契合了哲學思想上的意識能動性作用,使人們能夠樹立“仁”“禮”意識,從而恪守古代的人倫制度。儒家思想還對對鬼神之說抱著“存而不論”的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但卻十分重視祭祀祖先。把原始陰陽說中粗淺的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升華為宇宙的普遍規律,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對待與解釋世界的對立統一辯證觀及理論致思的結構模式與思維方式,從而使儒學完成了宇宙自然(天―)與社會人事(人)比類合一的系統和完備的哲學體系。

⑵道家:道是老子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独献印芬婚_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③道家的理論的鼻祖是老子,老子的《道德經》流傳了上下五千言,書中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同時也提出了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老子的思想是復雜的,他還提出了一個以“道”為核心的系統完整的宇宙觀,既有唯物主義的意向,又有唯心主義的內容。在老子看來,道先于物質世界而存在,并且獨立于物質世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從描述來看,他的道與黑格爾所說的“絕對精神”十分相像,既先于物質世界而存在,又是物質世界的本原。他的部分觀點還透露出樸素辯證法的觀點,他認為事物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事物之間,無此則無彼,無彼則無此。

⑶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尚賢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綱領。墨家以強力非命論反對占統治地位的儒學“天命論”墨子的強力非命的思想, 從人與自然關系上看, 其實質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否定了天的超自然的神性, 強調了宇宙萬物起源和變化的自然本體性。他提出的“實先名后”及其“三表法”的思想,首先肯定了認識對象的客觀實在性, 將認識的外部世界看作是獨立存在的。然后在《墨經》中又將客觀實在的外部世界概括為“物”, 這在先秦來說是對認識論的一大理論貢獻。

⑷法家:法家是在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主張“以法治國”,法家非常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干授予官職。嚴格落實法律制度。這樣的作用就是“定分止爭”“興功懼暴”。法家的一系列措施和嚴厲的酷刑。是封建時代為了加強統治而采用的一種實用的取實用主義哲學觀,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義體系。

⑸兵家:兵法的關鍵是如何從宏觀上把握戰爭。兵家作戰從政治、軍事、天時、地利等客觀的具體情況去考慮戰爭的勝負,而不是靠天命迷信,或從主觀的臆測出發,戰爭的勝敗除了客觀條件的對比外,還決定于主觀指揮的正確與否。而且還要從戰爭與其它事物的普遍聯系中來觀察戰爭、分析戰爭。有時還得從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看問題,看到事物相互矛盾的兩重性。這一連串的作戰方法都體現出與哲學的息息相關。除上述派別外,先秦諸子百家之學還有陰陽家、農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等學派。他們的哲學意義也同樣不容小覷。

綜上所述, 當前的諸子哲學研究不僅要有新的視角,轉換傳統探究中孤立性和片面性的缺欠,而且要把握住諸子思想的實質內涵與哲學意義。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先秦諸子哲學發生發展的脈絡。而且有助于現代中國在哲學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3.

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范文6

這是漢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統治的主要精神支柱。為了提高儒家思想和孔子的地位,歷代統治者對孔子的加封和尊稱。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魯國陬邑人??鬃邮侵袊糯乃枷爰摇⒔逃遥_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鬃尤ナ篮?,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來源:文章屋網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在线免费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免费一级a毛片在线播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aaa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黄色成人在线观看 | 久久三级视频 | 草逼电影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牛 | 真实的和子乱拍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一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 日韩伦理亚洲欧美在线一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美女啪啪 | 欧美 日韩 中文字幕 | 午夜一级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 国产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夜色精品噜噜亚洲a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亚州第一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韩级在线观看 | 欧美交配 |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 国产精选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 黄色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在线小视频 |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