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茶藝的魅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茶藝的魅力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茶藝的魅力

茶藝的魅力范文1

農村小學問題學生“蝴蝶效應”作為班主任,我們的眼中沒有后進生、只有差異,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一片樹葉都應該翠綠。只要我們懷著這樣的一種愛去對待每一個學生,那么任何問題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一、問題學生的成因

當下,孩子學習競爭日益激烈,他們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往往被我們忽視。而這些心理因素的消極作用,恰恰是阻礙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最大隱患。如果這些障礙沒有得到及時疏導,長期積累,往往會產生“問題學生”。那么什么是問題學生呢?

“問題學生”是指由于教育失缺、失誤、環境誤導等因素造成在思想、行為習慣方面存在嚴重偏差的學生,是教育失誤的積累。狹義上,我們會把在學習和行為習慣中的雙后進生定為問題學生。他們有的自卑、憂郁、缺乏自信心;有的憎恨和逆反心理強烈;有的孤僻、任性、放縱;有的意志薄弱。這里有些問題雖然在小學階段表現并不明顯,但如果不引起重視,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

那么,這些問題學生是怎樣產生的呢?

1.家庭教育的失誤。(1)平時不聞不問,成績下降就打罵的簡單教育。(2)空巢家庭,爺爺奶奶帶大的粗糙教育。(3)“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頂峰教育。

2.學校教育的失缺。某些老師重智輕德、分數至上的觀念使學生產生焦慮情緒、挫折感和人格障礙,再加上教師面對學生過錯簡單的處理。

3.孩子自身的原因。由于學校、家庭的原因,這些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戒備性心理、逆反心理。

二、轉化策略

在小學階段,因為他們年紀小,可塑性強,所以只要教師針對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能通過各種渠道,及時解決;能采取措施,積極做好預防工作,結果往往事半功倍。

1.培養學生的自信,相信缺陷也美麗。教師要端正心態,要承認學生個體之間有差距。由于長期的不良習慣,“問題學生”的進步,不能期待他們立竿見影。不但要有做長期艱苦細致工作的思想準備,而且還應該放低標準,要用放大鏡來看他的進步,循序漸進,慢慢提高要求,幫他建立自信心,樹立他在同學中的威信。

例如,班級中的小杰,他在其他方面確實很差,而且自暴自棄,但在體育上還可以。一次跑步比賽,他原本在班中排第三,不能參加學校比賽,但我通過對前兩名學生的安排,毅然讓他參加了跑步比賽。這讓他感覺到我對他很重視。最后,雖然在比賽中得了第四名,但我還是真誠地表揚他已經盡力為班級爭光了??梢钥闯觯敃r他非常激動。此后,他看到我總是笑的,對我產生了信任,作業也漸漸完成了。當學生犯錯時,我們習慣說:“我不相信你的理由,我只看重你的行動”“我不需要任何理由,我只要結果”。實際上,很多時候,學生也許是“好心犯了錯”,或是“意外犯了錯”,這時教師不問青紅皂白地迎頭痛批,那么只能坐失教育良機。有時,教師能耐心地傾聽學生出錯的原由,善意地尋找學生犯錯的原因,缺陷往往也變得美麗。

教育專家通過研究還得出,人在傾訴中,實際上就等于把自己做的事情再梳理一遍,學生在梳理中,往往能發現自己的過錯。

2.教給學生改正的方法,反復進行,跟蹤到底。問題學生不良心理問題往往會不斷反復出現的,那么一次的心理輔導活動不是“一勞永逸”。因此,要反復進行心理輔導,要有耐心,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上進心,即使他曾經(或現在)違規違紀,但他不是天生就有錯誤的人,只要我們用適當的方法予以輔導和教育,他們還是可以變好的。”例如,班中的小鑫,作業拖拖拉拉,上課常做小動作,仗著自己身高馬大,看到同學間有矛盾,總是要多管閑事,結果是勸架不成,自己倒成了犯錯者。一次,我在班中公開宣布:這星期,老師將重點觀察小鑫和小吳,比一比,誰進步快。我說到做到,整整一星期,不管什么課,一下課,我就到教室中,目光無時無刻不追隨著他們倆,不是訓斥而是用信任的目光鼓勵他們。遇上語文課,時時提醒他們,每節課的課后,耐心詢問他上課的情況,及時表揚,及時幫助。起初,他們興致勃勃,看到老師這么重視他們,改得很快??傻谌?、四天,就渾身不自在了。這時,我及時鼓勵,找他們談心,激勵他們互相比賽。一周下來,家長跟我說,孩子認為我對他們特別重視,各方面都乖了。第二個星期,我轉換目標,同時不忘表揚他們、鼓勵他們。反復進行,跟蹤到底,學生不改變都不行了。

3.加強家校聯系,注重方式方法。問題學生的家長對教師的電話是很敏感的,如果你一味告狀,那后果適得其反。就像剛才提到的例子,我一打電話,孩子家長就以為學生又犯錯了。即使你想報報喜,也聯系不上他們。即使電話打通了,話沒講三句,家長接下來肯定會說:“老師,你幫我們管得嚴一點。老師,我們忙啦,你幫我們多管管吧……”或許這就是農村問題家長的特征吧,而要想真正改變問題學生,家長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總有一些奇怪的心理,不管他怎么不怕家長和老師。在學校里,他特別怕老師向家長打小報告。在家里,又總是怕家長向老師打小報告。我索性在班中公開告訴學生:“老師打電話保證不告狀,只是告訴你們的家長,在家里應該怎樣幫助你們學習。所以,對你們只有幫助,你們不用擔心?!蔽颐看魏图议L聯系,也總是先報喜,再報憂,最后說一些教育的方法。對偶爾有主動向我打電話的學生家長,我總會在第二天及時表揚他的孩子。漸漸地,家長就樂意主動和我打電話了,對問題學生的轉變也幫助不少。

茶藝的魅力范文2

關鍵詞:物理教育文化;差異;學生

中國和美國有著不同的科技、文化傳統,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也不相同,兩國不同的教育理念也體現在學校的物理學教育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可略見一斑。

1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中國傳統物理教育強調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提倡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這有利于學生打下堅實的物理知識基礎,但這種物理教育方法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因為它忽視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只知念死書,全盤接受所學的知識,最終走到一個越來越窄的道路上去。美國教育制度倡導自由式的物理教育方法,學生常常是在亂七八糟之中把知識學了進去,是在不太清楚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是一種與中國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方法不同的稱之為“滲透式”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知識體系的漏洞非常之多,后勁略顯不足,但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在混亂的思維中孕育出真理,并且能把握先進科技的發展方向,能很快站到物理科學的最前沿。

現代科學發展有兩個突出特點,即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一方面門類越分越細,另一方面由于各學科廣泛滲透,并由此產生許多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所以,我們不僅要強化物理知識,還要注意物理與其他相關學科,如化學、生物、天文、計算機之間的聯系,很多學物理的留學生到美國以后才發現自己選錯了專業,有的幸運地改到了自己適合的專業,有的改得不太成功,吃了很多苦頭,這就是中美物理教育文化的差異造成的結果。

2 中國傳統物理教育要求學生謙虛向上,倡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樣的觀念。這種物理教育的優點是使人更加扎實,你不了解情況就免開尊口。但是其缺點是使人變得謹小慎微,使學生不愿意去參加跟自己研究方向無關的討論,浪費了增長新知識的機會。美國的物理教育方式與此相反,特別強調人的個體能動性的發揮,提倡創新精神,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這可以激勵學生思索前人還沒有發現的東西,并與原有的物理知識融會貫通。

當然中國學校的課程設置造成了中國學生的知識面不寬,由于知識面不寬,在參與討論的時候也就沒有切入點從而失去發言的機會。中國的學生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入學以后要讀哪個專業,比如系統物理和固體物理是兩個不同的專業,并且從大一開始不同專業就開始開設不同的本專業課程。而美國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并無專業之分,而是先按照一定的要求學習一些公共科目,只有到了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才有機會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并且會有各種學術顧問給學生做專業方向的指導。在確定了專業后,學生開始學習專業課程。所以美國的物理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有顯著的優勢,能夠讓畢業生保持對物理學的興趣。

3 中國傳統物理教育比較注重于理論和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但是比較輕視動手和實驗能力的培養,這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觀念有關。這種物理學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強,且習慣于從理論到理論,但在中國目前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這樣的人才并不是最需要的。美國物理教育傳統注重于發展學生的動手和實驗能力,注重于培養學生從實跋到理論的科學的思維方法。雖然這樣的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中國學生差一些,但他們對于所學的東西不是全盤吸收,不會分不清主次,而是對物理學科發展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能夠較好地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

1945楊振寧來到紐約,經費來推薦成了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的學生。他在芝加哥大學寫了一個實驗物理的博士論文,之后就開始做實驗,但楊振寧的試驗工作并不順利,他逐漸認識到自己和很多中國留學生一樣動手能力較差,他的同學最喜歡講的話就是“哪有爆炸哪就有楊振寧”。后來,在泰勒的建議下楊振寧決定轉攻理論物理學。

4 中國傳統物理教育要求學生虛心地向“先賢”、老師和書本學習,學生從小就被訓練得習慣于聽從教師和父輩的教誨。這種方式培養出的學生通常訓練有素、守規矩、進取心強,且學習成績極佳,但不習慣于懷疑和考證,更難以自覺地發現問題,難于做出創造性的貢獻。美國物理教育則完全相反,它鼓勵學生自由發展,注重個性的培養,雖然這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對學生某些方面的要求,但這種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創新,他們從不滿足于現狀,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現代物理科學所需要的。

茶藝的魅力范文3

關鍵詞:所有權貿易統計;跨境貿易;中美貿易不平衡

中圖分類號:F7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6260(2009)04-0042-08

一、引言及觀點綜述

中國和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兩大經濟體,影響著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長期以來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近年來,中美貿易的格局基本是以中國整體對外貿易順差不斷上升、美國整體對外貿易逆差不斷攀升為基本背景,而中美之間的貿易結構是以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逐年上升為顯著特征的。巨大且持續增長的貿易順差給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第一,加劇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尤其是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第二,為以美日為首的西方主要國家對人民幣升值施壓提供了口實;第三,使得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選擇陷入因內外均衡的沖突而左右為難的窘境。因此,探究中美貿易順差形成的真實原因,從而重估中美間的貿易差額的真實情況,有利于化解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嚴重的國際壓力,為中國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經濟貿易環境。

中美之間的這一貿易格局引起了政策層、商界和學界的極大關注,并進行了許多政策性和理論性的討論,提出了爭議極強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由于人民幣人為地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從而導致了中國對美國不斷上升的貿易順差。這種觀點主要集中在政策界,尤其是美國的政策層,而理論界深入系統的研究較少。Chou(2000)是學界少有的系統分析中美貿易與人民幣匯率關系的學者,但他的研究局限于匯率波動與貿易余額之間的關系。中國學者如光(2005)、盧向前等(2005)以中國對世界的貿易,而不是中美間的貿易為對象,研究匯率與貿易差額之間的關系,計量結果顯示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對進出口額有顯著影響。但李稻葵等(2006)的評價認為光沒有考慮到時間序列的單位根問題,而盧向前雖然考慮了單位根,但使用簡單的最小二乘法回歸是不合適的。李稻葵等(2006)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的變化對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以及中國從美國的進口的變化都沒有任何統計上顯著的相關性。

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國在對國際市場出口(包括對美國出口)方面有大量的政策鼓勵和制度激勵,人為地導致大量的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相反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受到了種種政策性和制度性的限制,以至于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阻力非常大,致使兩國貿易不平衡。這一觀點也主要集中在美國政策層,認為中國實行了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政策。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同樣的貿易體制和政策下,中日和中韓的貿易結構并沒有出現中美貿易那樣大規模的變動。如中日之間在2002年由貿易順差變為逆差,而中韓之間的貿易逆差一直在擴大。

第三種觀點認為,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由中美兩個經濟體儲蓄率的不同所導致。這是美國的宏觀經濟儲蓄率近年來不斷下降,而中國經濟的儲蓄率不斷上升的結果,因為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一國的貿易順差的本質就是儲蓄過剩,逆差就是儲蓄不足。如李揚(2005)認為,以中國高儲蓄率和美國低儲蓄率為特征的中美兩國宏觀經濟失衡導致了中美貿易收支的不平衡增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國人的高儲蓄支持了美國的高消費。李稻葵等(2006)通過比較復雜的計量經濟分析,認為中美兩國相對儲蓄率的變化導致了中美貿易余額的變化,并且分析出了貿易余額變化的95.45%由中美儲蓄率差異帶來,美方因素則占總體的78.11%。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必須說明,那就是到底如何計量儲蓄率。中國目前專門針對儲蓄率問題進行的研究很少,很多人(包括學者)對儲蓄率概念產生了誤解。我們平常所講的儲蓄實際上是貨幣銀行學中的一個概念,即儲蓄存款,它是一個存量,而在經濟學中所講的儲蓄是一個流量。經濟學中與貿易收支相聯系的儲蓄概念,實際上是國民儲蓄,而不是國內儲蓄,更不是居民儲蓄。同時中國國內所引用的儲蓄率與國際慣用的儲蓄率在計量方法和統計口徑上不一致,因而中美之間儲蓄率差異的可比性是令人懷疑的。任若恩等(2006)利用美國NIPAs中的儲蓄率計量方法和口徑對中美之間的儲蓄率進行重新核算,發現中美之間的儲蓄率差異并沒有那么大。然而很多學者在討論中美兩國儲蓄率的差異時,用中國的國內儲蓄率同美國的居民儲蓄率相比較,從而得出中美兩國儲蓄率相差巨大的結論,并將其認為是產生中美貿易順差的原因。另一方面,根據開放條件下的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應該是儲蓄―投資缺口才與貿易收支差額相聯系。盡管統計數據顯示出中國儲蓄率確實很高,但同時中國的投資率也是非常高的,因而儲蓄―投資缺口并不一定很大(周加來等,2006)。

第四種觀點在關注中美貿易失衡時,主要解釋為什么中美之間所報告的統計數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他們認為中美貿易不平衡被夸大了,其原因是由于進出口統計的產銷國原則、進出口計價因素、香港轉口貿易因素、服務貿易因素等所導致的。如Fung 等(2006)認為,應該在現行中美貿易差額統計的基礎上作如下四項調整:一是船邊交貨記錄原則轉化為船上交貨記錄原則及成本保險費加運費調整;二是通過香港或其它地方的轉口貿易扣除;三是轉口貿易加價;四是服務貿易調整。經過四項調整之后,他們測算得出中美2005年的貿易差額應該為1707億美元,這高于中國海關的統計(1142億美元)而小于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16億美元)。而Schindler等(2005)在分析中美貿易差額時,尤其強調香港在中國轉口貿易中的顯著作用,他們認為現行的報告數據并沒有反映這些,因而誤解了中國的進出口實際情況。他們經過重新測算后認為,2004年的中美貿易差額在530億美元到1290億美元之間,低于美國的統計而高于中國的統計。但他們研究的重點是解釋中方和美方所報告的數據為什么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而對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深層次原因和問題的解決缺乏深入的探索。

第五種觀點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以及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中國處于產業鏈的下游,使得現行的貿易統計體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國際商業活動,從而夸大了中美貿易的不平衡。如郭彥英(2005)強調國際產業分工對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影響,認為中美貿易差額的不平衡實質是國際產業分工所處位置高低導致的利益分配鏈條上的層級關系;而賈懷勤(2006)和李月芬(2006)認為,在全球化條件下,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使得傳統貿易統計背離了國際交易當事方利得。這種觀點指出了問題的實質所在,為本項目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論上的基礎,但是沒有提出更為具體的更具說服力的數據。而姚枝仲等(2006)雖然提出了“中國國民對外貿易差額”的概念,并進行了一些很粗略的估算,但只能說明中美貿易差額形成的深層次原因,而無法真正揭示在新的國際經濟背景下中國參與國際商業活動的實際利得。

因而在引進美國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框架的前提下,以所有權為貿易統計原則,通過捕捉FDI對貿易收支的影響,本文發現中美貿易順差大部分是由外商直接投資所致,從而正確評估中美貿易不平衡,使得理論界、實務界以及決策層對中美貿易不平衡有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認識。

二、美國基于所有權統計原則下的四種國際商業活動差額

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即按照資產的“所有權原則”而不是“產地原則” 來統計對外經濟活動的數據美國商務部經濟普查局基于海關申報表的關聯方進口貿易定義為直接或間接擁有6%以上表決權股份的關聯公司間的進口貿易,關聯方出口則定義為直接或間接擁有10%以上表決權股份的關聯公司之間的出口貿易。?!八袡嘣瓌t”能夠很好地彌補“產地原則”的缺陷,如海外附屬機構反向母公司所在國銷售這種“跨境”而實際上并不“跨國民”的公司內部交易,以及海外附屬機構在東道國銷售這種并不“跨境”但“跨國民”的交易(吳海英,2006;萬光彩 等,2007)。而且在“所有權原則”下,也能夠較好地克服國際生產網絡中中間品交易的重復計算問題,如當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其要素投入時,其最終產品形成過程中的中間產品在跨國公司內部流動時,“所有權原則”就避免了“產地原則”下的重復統計問題。

美國由于最早意識到現行貿易統計體系的缺陷,因而啟用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框架作為對現行體系不足的補充。早在1989年,美國的貿易統計專家就提出建立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體系的構想,并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啟用以所有權為基礎的貿易統計框架(李月芬,2006)。但美國并沒有拋棄傳統的貿易統計體系,而是在傳統貿易統計框架的基礎上,用以所有權為基礎的統計體系作為經常賬戶的補充賬戶。這個被稱之為“一個基于所有權統計框架的美國經常賬戶(An Ownership-Based Framework of the U.S. Current Account)”的報表,其基本結構如表1(Lowe,2008)。通過表1,我們能夠測算出美國基于所有權統計原則下的四種國際商業活動差額。

第一種是經常賬戶差額,這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傳統差額,它等于表中的line1-line21+line41,即,表1中的第1行“貨物和服務出口及收入”減去第21行“貨物和服務進口及支出”加上第41行“凈單邊轉移”。表1數據顯示,2006年美國的經常賬戶差額為-8114億美元。

第二種是貨物和服務貿易差額,它等于表中的line3-line23,即,表1中的第3行“貨物和服務出口”減去第23行“貨物和服務進口”。表1數據顯示,2006年美國的貨物和服務貿易差額為-7585億美元。

第三種差額是基于所有權統計原則下得出的一個新的差額,稱之為“貨物和服務、來自附屬公司銷售凈收入的差額”,它的計算公式為:line2-line22。即,表1中的第2行“貨物和服務出口、來自美國海外附屬公司的銷售凈收入”減去第22行“貨物和服務進口、向外國在美附屬公司購買的美國凈支出”。表1數據顯示,2006年美國的這一差額為-5843億美元。

第四種差額也是基于所有權統計原則下得出的一個新的差額,我們稱其為“外國投資凈收入與凈支出差額”,它的計算公式為:line8-line28,即,表1中的第8行“來自附屬公司銷售的美國母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凈收入”減去第28行“向在美附屬公司購買的凈支出”。表1數據顯示,2006年美國的這一差額為1742億美元。

第四種差額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現行貿易統計無法反映的部分。但是它卻真正反映了美國參與國際商業活動所獲得的利益。在現行基于產地原則的統計框架下,由于無法正確反映跨國公司通過附屬機構銷售,因而不能真實反映一國參與國際商業活動的實際收益。而在美國基于所有權的統計原則下,通過表1第8行中的“來自附屬公司銷售的美國母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凈收入”項目,記錄美國跨國公司母公司的海外附屬機構在外國商業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它等于海外附屬機構的銷售收入減去該附屬機構直接從美國購買的貨物和服務,再減去應計入別國的成本和利潤(如附屬公司雇員的報酬支付等),再減去向同一美國母公司的其它附屬機構的銷售。表1的數據顯示,2006年美國的海外附屬機構獲得的凈收入為3102億美元。同時,通過表1第28行中的“向在美附屬公司購買的凈支出”項目,記錄外國母公司在美的附屬機構在美國從事商業活動所獲得的投資凈收入。它等于外國母公司在美國的附屬機構的銷售收入減去在美國附屬公司直接在海外購買的貨物和服務,再減去應計入美國的成本和利潤(如在美附屬公司雇員的報酬),再減去對同一母公司的其它在美附屬公司的銷售在完整的“基于所有權的美國經常賬戶”中,記錄有美國母公司海外附屬公司經營活動的具體情況,而且該賬戶還記錄了外國母公司在美國的附屬公司經營活動的具體數據。。表1的數據顯示,美國2006年向在美附屬公司購買的凈支出為1360億美元。這兩者的差額就構成了我們所定義的“外國投資凈收入與凈支出差額”。

三、美國貿易逆差被夸大了多少?

由于同跨境貿易一樣,跨國公司通過附屬公司銷售產品和服務也是一國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方式。因此,現行的僅僅統計跨境數據的國際貿易差額,并不能真實反映一國參與國際商業活動的實際獲益。因而在“原產地”原則的跨境貿易統計基礎上,考慮到那些“跨境”而不“跨國民”以及“跨國民”而不“跨境”的商業活動收入,才能夠真實反映新形勢下國際商業活動的真實圖景,而這就是基于所有權貿易統計的實踐意義。根據這一統計原則,我們在國際收支平衡表貿易差額的基礎上加上“外國直接投資凈收入與凈支出差額”,這樣就得到基于所有權原則調整后的貿易差額。根據調整后的差額數據,我們發現被極力渲染的美國外部不平衡實際上被嚴重夸大了(如表2)。表2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美國的貿易赤字平均被夸大了25%左右。然而這一基于所有權的更科學的貿易差額數據,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基于產地原則的貿易差額數據仍然是政府、政治家和媒體衡量國際商業活動的惟一標準。

四、所有權原則視角下的中美貿易失衡

由于現行貿易統計體系在統計外國附屬機構這種更為重要的國際商業活動數據上的無能為力,那些FDI流入大大超過流出,以及處于國際網絡分工下游的國家,其貿易差額的現行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因此這些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FDI大量流入的國家,應該考慮建立一個以所有權為基礎的貿易統計體系,從而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評價參與國際商業活動的實際情況。而美國在這方面的實踐經驗是我們最好的借鑒。實際上,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收集海外子公司的經濟活動數據,并不斷地對其進行豐富和發展,這是美國能夠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啟用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框架的前提。然而在中國建立這樣的體系還面臨很多困難,其中最大的挑戰是有關跨國公司經營活動數據的缺乏。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商務部自2004年起開始公布有關FDI經營活動的數據,并正在為建立和不斷豐富這一數據庫而不懈努力如自2004年起,商務部開始《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一)基于所有權原則的中美貿易

由于目前中國在相關數據統計上的嚴重缺乏,因而不可能像美國的“基于所有權的經常賬戶”那樣,能夠準確捕捉跨國公司經營活動數據。因此我們基于所有權的統計思想,在現行的跨境貿易統計差額的基礎上對中美貿易差額進行調整。我們的目的是想在現有的數據上反映FDI對跨境貿易的影響,而這正是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原則在中國的應用。在所有權的統計原則下,現行貿易統計差額應該在以下幾方面作出調整:

第一,在現行跨境貿易統計下,中國海關不能區分哪些是中國公司對美國進出口,哪些是外國母公司在中國的附屬機構對美國的進出口。因此在所有權原則下,應該在現行跨境貿易統計中考慮外國(包括美國)母公司在中國的附屬機構通過中國海關對美國的進出口。

第二,美國母公司在中國的附屬機構在中國當地銷售和購買等經濟交易,實際上發生了所有權在“中國國民”和“美國國民”之間的轉移,但由于這種交易沒有跨越中國國境,因而中國海關無法統計這些數據。因此在所有權原則下,應該在現行的跨境貿易統計中考慮美國母公司在中國的附屬機構在當地的銷售和購買。

第三,中國海關無法統計中國母公司在美國的附屬機構在美國當地的銷售和購買交易,而這些交易導致了所有權在“美國國民”和“中國國民”之間的轉移,因而在所有權原則下,應該在現行的跨境貿易統計中考慮中國母公司在美國的附屬公司在美國當地的銷售和購買。

第四,在現行的跨境貿易統計下,中國海關不能區分哪些是外國公司在美國的附屬機構通過美國對中國的進出口,哪些是美國公司對中國的進出口。因此在所有權原則下,應該在現行跨境貿易統計中考慮外國母公司在美國的附屬機構通過美國對中國的進出口。

由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中國母公司在美附屬公司而產生的貿易規模很小(姚枝仲 等,2006),因而這里我們將其忽略如2004年,在美國的中資企業反向中國的出口只有46億美元,而同期在中國的美資企業反向美國的出口額高達530億美元,兩者相差12倍多。。在上述調整原則的基礎上,我們得到一個更加簡化的基于所有權的中美貿易關系圖(如圖1)AA表示整個外商投資企業對美國的進出口,而CC僅表示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中的美資企業在當地的購買和銷售。。圖1中AA和BB表示海關所統計的中美跨境貿易。然而如果以所有權為統計原則,則跨境貿易中的AA路徑就不屬于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所有權貿易,因而應該在中美跨境貿易差額中減去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與美國所發生的貿易差額;另一方面,在所有權原則下,圖1中的CC路徑屬于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所有權貿易,它雖然沒有跨越國境,但發生了所有權的轉移,它相當于在華美資企業在中國當地實現的進出口,因而必須在中美跨境貿易差額中加上中國當地企業與在華美資企業之間發生的交易(賈懷勤,2006)。這兩方面的調整概括在下面的調整公式中:

TBownership=TB-NXFDI+NXADI

上式中,TBownership表示調整后的中美貿易差額,TB表示現行統計體系所統計的中美貿易差額,NXFDI表示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美國的凈出口(即AA路徑的交易),它等于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美國的出口減去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從美國的進口,NXADI表示在華美資企業在中國本土實現的對中國的“凈出口”(即CC路徑的交易),它等于在華美資企業在中國當地的銷售減去在華美資企業從中國購買的中間品投入。

(二)FDI是造成中美貿易順差的根源

在上面調整公式的基礎上,我們搜集了大量的權威數據(如中國海關數據、美國商務部數據以及中國商務部外資統計數據),從而對中美貿易差額進行調整,其結果如表3。表3的數據顯示,盡管中美貿易順差由2000年的297億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1142億美元,但是經過所有權原則的調整后,中國所有權企業與美國所有權企業之間貿易差額基本保持平衡。因此現行海關統計的中美貿易順差并不是由“中國人”造成的姚枝仲(2006)將我們調整后的中美貿易差額稱之為“中國國民貿易差額”,以說明哪些差額是由中國人造成的,哪些差額是由外國人造成的。而“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劃分是通過“國民”原則而不是“居民”原則。。

表3顯示,自2000年以來,中美貿易差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通過中國海關對美國的凈出口。如,2005年中美貿易順差1142億美元,而在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美國的凈出口就高達800億美元,占全部順差的70%,而2004年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73%,其它年份也都在65%以上。而在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對美國的出口中,在華美資企業向美國的出口是主要部分。根據中國商務部的《中國外商投資報告》,2000年至2004年,在華美資企業對美國實現的出口分別為181、185、257、351、553億美元,在所有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美國的出口中所占比重平均高達63%左右,而2004年更是高達70%。這說明自2000年以來,在華美資企業反向本國的出口是中美貿易順差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表3的數據還顯示,在華美資企業利用FDI的“綠地”投資方式繞開各種壁壘,而通過附屬機構在中國當地銷售產品和服務,也是中美貿易順差的原因之一。如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00年至2005年,在華美資企業在中國當地分別銷售了299、364、467、588、750、1076億美元的商品,盡管它們也在中國購買了中間投入產品和勞務,但是中國的外資優惠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在華美資企業在中國獲得了大量的凈收入。如2004年和2005年分別獲得了225億美元和323億美元。因此美國母公司通過FDI,在中國銷售產品和服務,把中國原本要從美國進口的貨物,變為在中國加工,在當地銷售,從而降低了跨境貿易下中國的進口數據,進一步虛夸了跨境統計中的中美貿易失衡程度。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兩點主要結論:

第一,在FDI使得國際商業活動變得越來越無國界,尤其是跨國公司的發展,其海外附屬機構銷售已經成為一種更為直接和有力的市場準入方式的國際環境下,現行的以“物品跨境”為統計原則和通過“報關登記”的數據采集方式的跨境貿易統計體系,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國際經濟環境的新變化,因而需要構建更加合理的貿易統計新體系。而美國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啟用的基于所有權的經常賬戶補充統計體系,適應了跨國公司海外附屬公司大量從事國際商業活動的發展趨勢,因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反映了參與國際商業活動各方的實際利得,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中間產品交易所導致的重復統計問題。本文在這一統計原則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進行調整,發現美國貿易赤字自2000年以來平均被夸大了25%。

第二,在基于所有權的統計思想下,我們通過區分產生中美貿易順差的資產所有權歸屬,發現中美貿易差額中源自“中國人”的順差,自2000年以來基本不存在。更進一步研究發現,現行統計體系下的中美跨境貿易順差70%源于FDI。FDI一方面直接造成了中國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把中國原本要進口的貨物,變為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把原本從其它國家出口的貨物,變為在中國加工后再出口,從而進一步拉大了中國的跨境貿易不平衡。而在中國的FDI對美國的出口中,在華美資企業反向其母國的出口,占了最大的比重。因而在華美資企業是造成中美貿易順差的重要根源之一。另外,通過FDI的經營活動,美國母公司通過在中國的附屬公司向當地銷售商品和服務,而獲得大量的直接投資收益。這在現行的產地原則統計下,是無法反映的。

因此,為了能夠更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國參與國際商業活動的實際利得,改變現行統計體系給中國造成的不利局面,中國應在現行海關跨境貿易統計的基礎上,盡快建立一個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體系。據此,我們提出如下的對策建議:

(1)盡快建立反映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經營活動的微觀數據庫,該數據庫不僅包括在中國的FDI企業,還包括中國“走出去”的國外直接投資企業。中國商務部雖自2004年開始公布《中國外商投資報告》,然而其所涉及的指標均為宏觀經濟指標,如“各領域吸收外商投資情況”、“外商投資流入的國別或地區”以及“FDI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等。而對于外國附屬公司的經營情況的微觀數據,卻沒有進行相應的統計。因此要建立以所有權為基礎的貿易統計體系,首先必須建立這樣的數據庫,它既能收集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在中國經營活動指標的數據,又能夠收集中國國外直接投資企業在外國的經營活動數據,并且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這一數據庫。

(2)數據庫的建立和豐富應多部門協調運作。鑒于商務部在外資統計上的基礎性工作,應該在現有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有關FDI經營活動的微觀數據。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海關的統計數據,而應該以海關數據庫為基礎。因而基于所有權的貿易統計體系并不意味著放棄現行的基于產地原則的跨境貿易統計體系,只有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反映參與國際商業活動各方的利益。

(3)必須重新審視中國的外資政策?,F行的外資政策是在中國資金匱乏,尤其是外匯短缺的特殊背景下制定的。它曾經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現在它已經成為造成中國對外貿易不平衡的主要根源。

參考文獻:

郭彥英. 2005. 中國對歐美和亞洲貿易平衡特征及原因[J]. 改革(12):59-67.

賈懷勤. 2006. 在地貿易統計還是屬權貿易統計?――FDI對傳統貿易統計的顛覆及其對策[J]. 統計研究(2):40-44.

李稻葵,李丹寧. 2006.中美貿易順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 國際經濟評論(5):13-16.

李揚. 2005. 中國的高儲蓄、高投資現象分析[G]. 首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

李月芬. 2006. 中國亟待建立一個以所有權為基礎的貿易差額統計體系[J]. 國際經濟評論(1):32-38.

盧向前,戴國強. 2005. 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1994―2003[J]. 經濟研究(5):31-39.

任若恩,覃筱. 2006. 中美兩國可比居民儲蓄率的計量:1992―2001[J]. 經濟研究(3)::67-81.

商務部. 2006. 中國外商投資報告[J/OL]. 商務部網站.fdi.省略/pub/FDI/default.htm.

萬光彩,劉莉. 2007. “原產地”統計原則、“所有權”統計原則與中美貿易不平衡[J]. 財貿經濟(1):116-122.

吳海英. 2006. 基于所有權的美國經常項目[J]. 國際經濟評論(5):29-34.

姚枝仲,劉仕國. 2006. 中國國民對外貿易差額[J]. 國際經濟評論(5):22-28.

光. 2005. 人民幣匯率問題: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 經濟研究(5):17-30.

周加來,萬光彩. 2006. 中美貿易不平衡:成因及特征[J]. 改革(7) :79-84.

CHOU W L.2000.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s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8(1): 61-79.

FUNG KC,LAU LJ,XIONG Y Y. 2006. Adjusted estimates of United StatesChina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an update [R]. Working Paper No. 278, April.

LOWE J H. 2008. An ownership-based framework of the UScurrent account, 1997-2006 [R].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Working Paper NO. 61.

SCHINDLER J W,BECKETT D H. 2005. Adjusting Chinese bilateral trade data: how big is China's trade surplus[R].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 from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U.S.) .

OwnershipBased Principle,Real Payments of FDI

and Balance of SinoUS Trade

WAN Guangcai

(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茶藝的魅力范文4

[關鍵詞]語境理論 高語境 低語境 文化差異

1 引言

語境作為語言科學的一個概念,最先由德國語言學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但當時并沒有引起語言學界多大反響,在之后的30年中,語境理論也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直到1923年馬林諾夫斯基重新討論語境這個問題,提出了“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這個概念,并把它應用于不同語言的翻譯和理解之中,并于1935年提出“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概念,語境研究才被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語境理論認為,交際過程中有種種不同的語境,而不同地區因為所處的語境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如果從語境理論角度出發對中美文化差異進行分析,這些文化差異也就變得很容易理解,同時通過這樣的分析,人們也可以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2 語境理論

霍爾(Hall)在1976年出版的Beyond Culture書中提出并區分了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

根據霍爾的表述,我們可以作以下的界定:在一種文化的言語交際過程中,如果話語意義的創造對語境的依賴程度比較高而對所使用的言語的依賴程度比較低,那么這種文化就是高語境文化;相反,如果意義的產生對所使用的言語依賴程度相對較高而對語境的依賴相對較低,那么這種文化屬于低語境文化。

文化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霍爾進一步提出高語境交際和低語境交際,“refers to the fact that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they take for granted how much the listener knows about the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In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knows very little and must be told practically everything. In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is already "contexted" and does not need to be given muc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及交際的特點差異較大:高語境交際中,符號所引發的意義在較大程度上依賴于交際雙方的共有的文化知識;依賴于人們思想預先設定的、先入為主的程序來傳達信息。高語境交際過程中所使用的言語較少,對言語的依賴程度較低,更多地借助于非語言語境;低語境交際則相反。

通過對比,霍爾得出結論: “有著偉大而復雜文化的中國就處在天平的高語境一方”,而“美國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較低的一方?!奔粗袊幕哂懈哒Z境特性而美國文化具有低語境特性。(Samovar, 2000:98)

3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下的中美文化差異

屬于高語境文化的中國文化與屬于低語境文化的美國文化有著很大的差別,從語境理論來分析,可以看出的中美文化差異有很多:

(1)直接與間接交際方式的差異

高語境和低語境的不同決定了直接與間接的不同和交流方式。美國人愿意坦率直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中國人則喜歡以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愿。在交際的過程中,中國人更多考慮的是對方的感覺和面子問題習慣于把自己的真實思想隱蔽起來婉轉地表達出來。為了避免雙方尷尬, 我們常試圖利用表情, 身勢來暗示對方, 其真正意圖有時很難從字面上判斷。美國人則截然相反,他們不愿意受別人施加的影響,所以在表達時多是坦率直言。事實上,西方人有時不了解中國人的習慣,不善于察言觀色,往往會引起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

(2)成功交際責任所屬的差異

在低語境中,大量信息都要靠編碼清晰的信息來傳遞,所以美國認為對交際成功負責的是說話者或作者,他們應該通過言語將意思表述清楚。如果言語沒有完整清晰地表述意思,聽者和讀者可以要求得到更多的信息。說話者將這理解成積極的行為,因為它表明了聽話者理解了并希望更全面的理解。而在高語境中,絕大部分信息很少出現在編碼清晰的信息里,所以中國人認為說話者不必在言語中完整精確地表達意思,聽話者有責任通過注意言語表達的語境來闡釋言語的意思,他們期望聽話者在闡釋信息意思中負更多的責任,發揮語用推理能力,進而推導出說話者的意圖,聽話者也習慣于并善于從身體語言、沉默等話外之音中去尋找意義。

(3)用語方面的差異

相比中國人,美國人不注意非言語傳達的信息。當他們做出回應時,他們是回應人們所說的而不是回應人們是怎樣表現的,而對情景,參與者的角色等語境因素不予注意。通常中國人在理解這些語境信息的意思是沒有困難的,當中國人看見美國人不能或沒有對語境信息做出回應時,他們會認為美國人對他人的感受不敏感。美國人確實也使用一些表達問候、謝意的禮節用語,但是這些固定短語和慣用語在低語境中的作用比在高語境中的小得多。由于作為低語境的交際者的美國人希望其他人說的話信息量大,所以他們常常誤解禮貌用語的意思。低語境的交際者常常不滿高語境的交際者在言談中使用套話,他們希望所有的言詞都有意義。

4 結語

由于語境不同,屬于高語境文化的中國文化與屬于低語境文化的美國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已經、正在而且還會給中美跨文化交際帶來困難。從語境理論出發對中美文化差異進行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克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研究高低語境文化及由其決定的高低語境交際,對于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實踐必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種指導意義在此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Samovar, L.A, Poter, R.E&Stefani, L.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Guo-Ming Chen, William J.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茶藝的魅力范文5

【關鍵詞】商業插畫;藝術設計;傳播媒介;表現形式;繪畫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設計領域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表現形式,如專業的商業攝影、多媒體運用等等,形成了藝術設計表現形式百花齊放的局面。商業插畫在這個設計時代中獨樹一幟,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接納并成為很多運營商的首選推廣信息的形式。這與其自身屬性與特色是分不開的。本文著重闡述商業插畫在藝術設計的獨特魅力。

一、商業插畫的含義

插畫,按漢字表意理解,可以說是插附于書籍或文字之間的繪畫,給文字做附圖,即“附圖以助說解”,其目的是解釋文字內容,增強文字的視覺感?!安瀹嫛边@個詞,在《辭海》中的解釋是:“指插附在書刊中的圖畫。有的印在正文中間,有的用插頁方式,對正文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作用?!边@種解釋主要是針對書籍插圖作為的定義,是一種狹義的定義?!?】

由于信息時代的來臨,現代社會的發展,如今插畫的含義已從過去狹義的概念(只限于畫和圖)變為廣義的(下轉第72頁)概念,“插畫”就是我們平常所看的報紙、雜志、各種刊物或兒童圖畫書里,在文字間所加插的圖畫, 統統稱為“插畫”。插畫,在拉丁文「illustraio的字義里,原是“照亮”的意思。望文思義,它原來是用以增加刊物中文字所給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分能更生動、更具象地活躍在讀者的心中。而在現今各種出版品中,商業插畫的重要性,早已遠遠地超過這個“照亮文字”的陪襯地位。它不但能突出主題的思想,而且還會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商業插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視覺傳達形式,以其直觀的形象性,真實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現代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廣泛的應用于現代設計的多個領域,涉及到文化活動、社會公共事業、商業活動、影視文化諸方面。但凡帶有一定商業行為的繪畫設計,均可納入“商業插畫”的范疇?!?】

二、商業插畫的特點

在現代設計領域中,插畫設計可以說是最具有表現意味的,它與繪畫藝術有著親近的血緣關系。插畫藝術的許多表現技法都是借鑒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技法。插畫藝術與繪畫藝術的聯姻使得前者無論是在表現技法多樣性的探求,或是在設計主題表現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著長足的進展,展示出更加獨特、更具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繪畫藝術已逐漸成為基礎學科,而商業插畫則成為應用學科??v觀插畫發展的歷史,其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特別在信息高速發達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商業信息的今天,商業插畫設計已成為現實社會不可替代的藝術形式。

商業插畫和藝術繪畫的本質區別在于:從創作主體上看,繪畫藝術在創作中只需考慮到自身的創作情感,最大限度的體現自身創作欲望;商業插畫在設計過程中卻有很大的限制性,既要考慮到商家的需求又要兼顧客戶需求、市場規律、商業信息等諸多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設計的創作。從價值產生和所有權上看,繪畫藝術作品在沒有被個人或機構收藏之前,可以無限制的在各種媒體上刊載或展示,作者僅得到很小比例的收益。但是作者對作品擁有絕對的所有權,且作品本身不可復制;而商業插畫只能為一個商品或客戶服務,一旦支付費用,作者便放棄了作品的所有權,相應得到比例較大的報酬,且作品本身可以無限復制進行傳播,沒有真贗之分。從使用壽命上:藝術繪畫作品流傳久遠,而且隨著年代的推移其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成正比發展;商業插畫的使用壽命則是短暫的,具體表現為一個商品或者企業在更新換代時,此幅作品即宣告消亡或終止宣傳。

從這一點上來看,商業插畫的結局似乎有點悲壯,但另一方面,商業插畫在短暫的時間里迸發的光輝是藝術繪畫不能比擬的。因為商業插畫是借助廣告渠道進行傳播,覆蓋面很廣,社會關注率比藝術繪畫要高出許多倍。【3】

三、 商業插畫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范圍

商業插畫在設計領域中涉足非常的深廣,可由傳播媒體分類,亦可由功能分類。以媒體分類,基本上分為兩大部分,即印刷媒體與影視媒體。

印刷媒體包括招貼廣告插畫、報紙插畫、雜志書籍插畫、產品包裝插畫、企業形象宣傳品插畫等。影視媒體包括電影、電視、計算機顯示屏等。概括起來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類:

招貼廣告插畫:也稱為宣傳畫、海報。在廣告還主要依賴于印刷媒體傳遞信息的時代,可以說它處于主宰廣告的地位。但隨著影視媒體的出現,其應用范圍有所縮小。

報紙插畫:報紙是信息傳遞最佳媒介之一。它有著最為大眾化、成本低廉,發行量大,傳播面廣,速度快,制作周期短等特點。

雜志書籍插畫:包括封面、封底的設計和正文的插畫,廣泛應用于各類書籍。如文學書籍、少兒書籍、科技書籍等。如今商業插畫在電子書籍、電子報刊中也擔任承載著大量信息量的重任,并逐漸成為其主要的展示形式。

產品包裝插畫:商業插畫在產品包裝上的運用促使產品信息傳播的更廣泛。產品包裝設計包含標志、圖形、文字三個要素。商業插畫在包裝設計中有雙重使命:一是介紹產品,二是樹立品牌形象。最為突出的特點在于它介于平面與立體設計之間。有助于產品信息的生動化,有利于受眾群對商品信息的接受。

影視媒體中的影視插畫:是指電影、電視中出現的插畫。一般在廣告片、電影海報中出現的較多。影視插畫也包括計算機熒幕。計算機熒屏如今成了商業插畫良好的表現空間,眾多的圖形庫動畫、游戲節目、圖形表格、都是商業插畫的一員。

商業插畫的形式、特點符合現代信息發展的規律和需求。媒介的豐富多彩使受眾群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寬廣,商業插畫的形式和分類恰恰適用于多種多樣的媒介手段,有利于商業信息的傳遞速度。

四、商業插畫的基本職能

現代插畫的基本訴求功能就是將信息最簡潔、明確、清晰地傳遞給觀眾,引起他們的興趣,努力使他們信服傳遞的內容,并在美的熏陶下欣然接受宣傳的內容,誘導他們采取最終的行為。

(一)商業插畫展示生動具體的產品和服務形象,直觀地傳遞信息。在插畫師的精心設計下,產品信息和服務形象以其自身的設計思維,設計意識生動的展現給受眾群體。使商品信息與個人情感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溶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這要求插畫師對產品信息進行嚴謹分析和深入了解,對受眾群體的調研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也是成功的商業插畫設計的前提。

(二)商業插畫擔負激發消費者的興趣的職能。商業插畫本職職能是傳達商業信息,商業信息傳遞的最終目的是刺激消費,所以如何引起消費者感官興趣尤為重要,此時插畫師自身的基本素養和個性創作發揮重要作用,讓自身的作品具有大眾的感染力,讓個性充滿商業插畫設計中,從而得到認同感和激發消費者的興趣。

(三)增強商業信息的說服力是商業插畫的另一職能。商業插畫是商業信息的載體,其設計緊緊的圍繞著商業信息進行,對商業信息進行闡述、展示、強化以增強商業信息的說服力。

(四)強化商品的感染力,刺激消費者的欲求。

商業插畫的這些特征為其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和受眾群的喜愛。成為越來越廣泛的藝術傳播形式,并且為其服務的商品增添藝術魅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商業插畫在藝術設計領域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更好的順應了時展、藝術發展的趨勢并形成獨具自身氣質的藝術類別。

參考文獻

[1]劉建三邢港夏,《商業插畫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于小紅 ,《商業插畫》[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9

茶藝的魅力范文6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中美差異 啟示

人力資源是企業持續競爭之源,是現代社會核心資源之一。美國能在近半個世紀以來發展成為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方面的世界一流大國,其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并實行了具有競爭力的較為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我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起步較晚,加之特殊的國情和文化背景,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

一、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建立,我國企業加快了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探索步伐和改革力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無到有,從借鑒到創新,從全盤西化到中國特色,已經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較前些年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時,由于我國多數企業一直沿用傳統的為計劃經濟服務的人事管理模式,我國企業現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企業制度等級觀念較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初期,在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體制的過程中,由于計劃經濟的影響,人事行政管理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企業中的等級觀念較為嚴重,上下級溝通不暢,下級對上級一般是服從,管理者給員工的感覺是“高高在上”。領導與成員之間的互動和相互影響較少,員工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對企業的影響力。

2、招聘配置與企業需求脫節

在員工招聘過程中,重資歷、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仍然存在。同時,對人力資源的使用也缺乏規劃,招聘人員由于缺乏企業對崗位的職務分析,導致所招聘的員工往往與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不符,難免產生“用非所學,學非所用”的人力資源浪費現象。

我國企業人力資源配置能力較弱,其職能多為人員調配、晉升、培訓等,沒有按照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將員工作統一規劃,難以形成合理流動的優化配置機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因人設崗、人情安置的現象依然存在。

3、培訓效率偏低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極大提高,企業領導者們開始意識到開展人力資源培訓的重要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只注重思想意識教育。目前我國企業培訓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注重思想意識的改造,要求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和發展戰略,強調員工對企業的奉獻和承諾,這樣的結果使思想意識的培訓流于形式和說教,效果不理想。二是只注重短期效益。由于培訓是企業人工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企業往往只注重員工工作技能的提升,而忽略對現代企業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使得一般員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級員工按部就班、創造力不佳的現象成為常態。

4、薪酬及績效考核激勵作用不強

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推行的是崗位工資制,員工薪資的增長主要依靠職位的調整。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員工的薪酬成為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大多數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盡可能降低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使得員工收入與企業業績脫節,與國際水平嚴重脫軌,導致人才積極性差,流動性大。目前我國企業稀缺性人才流失嚴重與這種靈活性不高的薪酬模式不無關系。

現如今,我國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了績效考核的重要性,并逐漸將其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在績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較大精力。然而,許多企業的績效考核工作仍存在很大誤區,暴露出許多嚴重問題:過多關注員工現在是否遵守行為規范,是否實現既定目標,而忽略了未來的發展變化;考核結果不足以與員工晉升、提薪、獎勵、調動、培訓等掛鉤,也無法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反饋及人員行為的激勵及約束。

5、創新能力不強

作為在典型集體主義文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現代中國企業,也呈現出高度的集體主義特征:重視人際關系、淡化個人的性格色彩和成就的重要性、個人與企業是附屬與被附屬的關系,普通人對企業戰略、發展方向不必參與意見、不用承擔責任,領導者與下屬之間的關系、員工之間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這樣便導致企業內部看似表面非常和諧,實則整體效能不高,創新能力不強。

二、美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

1、更傾向于重視理性和個性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高度個人主義文化的國度,崇尚個性和自由。在美國的企業中,也呈現出高度個人主義的特征:重視法制和契約精神,制度和管理是企業與個人之間聯系的紐帶,推崇個人奮斗、自由競爭和自我實現,企業內部則都致力于認同個人的努力和成就,有利于營造自由競爭的良好氛圍,崇拜英雄,提倡冒尖,通過激發每一個職工的創造性來提高企業的活力。

2、美國企業勞資關系緊張

美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屬于技術型,勞資關系被視作一種純粹的經濟契約關系,認為企業管理是管理者的事,員工的職責就是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其勞動貢獻通過工資就可以補償,員工沒必要也不應該參加管理,更無權過問企業的經營情況。由于不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加上與管理層收入的懸殊差距,員工對企業缺乏信任感和歸屬感,對管理者懷有對立情緒,勞資關系比較緊張。此外,由于可以隨時招聘員工,對于那些罷工、對公司有不滿情緒的員工也可以隨時解雇,如果在經濟發展的高速期,這種頻繁的勞資糾紛以及罷工,會給公司帶來經營上的風險。

3、人力資源招聘配置靈活

在美國,企業和勞動者之間能進行充分自由的選擇,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靈活地實現個人與崗位的最優化配置,對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市場化機制給予憑個人能力實現職業流動或工作轉換的員工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同時,美國企業在管理上實現了制度化和專業化,人力資源管理的規章制度非常完善,對個人素質的技術要求、工作職責和突發性問題的處理都有具體的規章可循,職務分工明確細膩。這種細膩的職務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為美國公司高度的專業化打下了基礎,也為員工的錄用、考評、工資制度、獎金發放以及職務提升等都提供了依據。

4、開展廣泛的人力資源培訓

美國企業認為學校的普通教育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實際經營具體、多元、多變的要求,因此需要對員工進行進一步的培訓,以不斷提高各級各類人員的工作適應能力。在美國企業,員工一經錄用,首先需要接受系統的職前培訓,以熟悉和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并在正式進入崗位之前完成自身的“社會化”教育。之后員工一般都需要接受在職培訓,其培訓內容包括技術再培訓和職業意識再教育。除常規的教學和輔導外,還開展諸如研討會、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文件篩選、管理游戲、工作轉換等各種形式的人力資源培訓。 轉貼于

5、薪酬及激勵方式較為靈活

歐美國家工資一般占企業運營成本的50%左右,員工可以享受到完善的養老、醫療、失業救濟等社會保障,施行基于能力的薪酬模式,能力薪酬是以人才本身具有的知識、技能及素質水平作為基礎,激勵員工不斷學習以提高任職技能和能力。它的基本假設是員工能力越高,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就越多,即相信“有好的能力,就有好的結果”,鼓勵員工自覺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識。

美國企業的獎勵制度名目繁多,優秀員工與落后員工之間的工資福利差別相當大,總裁的年收入(包括獎金)甚至可以達到上千萬,是普通員工工資的幾百倍。這種高獎勵、強刺激的薪酬手段,對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素質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在中高層領導實現自我價值、積極工作、不斷增加公司的收入和價值的激勵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對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

美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有其特點和優勢,對我國企業有可借鑒之處。我們要善于學習和借鑒美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做法和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企業實際的、具有本國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1、樹立和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為本”的關鍵在于尊重人才,員工是直接生產產品的人,如果不把員工的地位認識清楚,就不可能生產出最好的產品和提供最佳的服務,因此企業應該將員工放在第一位。我們要將企業作為人類群體,首先要為這一群體的人員服務,包括自己的職工、管理人員和公眾?,F代管理理論找回了“人”原本應有的位置,企業不僅要謀求自身的發展,還應高度重視員工的發展,使二者達到有機的統一。

2、建立以誠信為基礎的契約機制

勞動契約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心理契約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國企業應注重中西方文化的結合,建立以誠信為基礎的契約機制。誠信是人才交流與管理的基礎,是控制契約的最佳機制,建立以誠信為基礎的契約機制,應視員工為客戶,實施新興的企業與員工模式,從而贏得員工忠誠度。

3、加強現代化企業培訓

企業培訓的直接目標是提升員工的技能,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最終方式則是提升人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培訓應該建立“全員素質提升”的理念,加強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培訓,鼓勵員工共享多元化的價值理念,建立技能培訓、思維培訓等多系統并行的人才開發培訓體系,將課堂價值理念培訓融入到企業文化和工作制度政策中來,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4、激勵方式要與時俱進

激勵是建立在員工需要的基礎之上,需要不同,激勵的方式或手段自然就不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型員工的比例逐漸增加,員工的需要層次逐步提高并趨向多元化,其精神需求也逐步成為主導需求。在激勵方式的選擇上,要根據員工不同層次的要求而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梢愿鶕髽I實際情況引入一些長期物質激勵手段,如設計核心員工持股、經營者年薪制及股權激勵等來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同時,要注重精神激勵,企業應建立員工全方位、多渠道參與管理決策的民主制度,鼓勵員工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還應注重增加優秀員工的培訓機會,設置職業發展多條通道,給人才提供充分的發展機會和實現個人自我價值最大化的舞臺。通過綜合運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真正建立起適應企業特色、時代特點和員工需求的激勵體系,激發員工的潛力和工作熱情,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苗小洛: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人力資源管理,2009(5).

[2] 閆曉萍:文化背景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美日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對中國的借鑒[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 高巍:淺析中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發展趨勢[J].經營管理者,2008(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国产麻豆91 | 亚洲 欧美 视频 | 免费毛片网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网址 | 欧美曰韩 | 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 国产淫视频 | 欧美亚洲第一页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 欧美色图亚洲天堂 |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片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一本二本三区 |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韩日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日韩在线亚洲欧美专区 |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麻豆 |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 | 久久www免费人成_看片美女图 | 国产在线视频资源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下载 | 欧美日韩中文 |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 | 欧美色图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 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