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文1

[關鍵詞]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

[中圖分類號]G2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2-0070-02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文化價值,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各個朝代遺留下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我國文物工作的方針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首先強調的是保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經費投入不斷加大,館藏文物保護的狀況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某些文物特別是金屬類可移動文物存放在庫房里并不是萬無一失的,仍然面臨著腐蝕的危險,這就需要文保工作人員定期對文物進行病害評估,判斷文物的病害種類和病害性質,然后給出文物保護修復建議。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的病害評估流程加以介紹,為文保人員編寫文物保護修復方案及實際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依據。

一、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流程

金屬類文物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技術規程對文物病害評估的整個程序加以規范,是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操作的指導書。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的病害評估流程以文物的安全為首要前提,同時遵循科學性、規范性與簡單實用相結合的原則,評估流程要符合評估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文物信息收集

文物信息收集包括基本信息收集、修復歷史信息收集和保存環境信息收集三個部分。基本信息收集包括文物名稱、入藏時間、收藏單位、文物登錄號、文物來源、文物時代、文物材質、文物級別、文物尺寸和文物質量等項目。通過基本信息的收集,病害評估人員能夠對擬進行病害評估的文物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修復歷史信息收集需要記錄以往歷次修復的時間、內容、技術、材料及后期效果評價,通過修復歷史信息的收集,病害評估人員在對文物病害進行檢測分析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避免以往歷次修復對病害檢測造成的干擾。保存環境信息收集為病害評估人員判斷文物的保存狀態提供參考依據,包括文物保存環境狀態、溫度、濕度及特征污染物等項目。

(二)病害識別

文物病害識別是為了確定文物的病害種類,包括文物檢查和文物檢測兩類方法。文物檢查主要包括目視觀察、拍照攝影和顯微鏡觀察三種方法。文物檢測分為文物原位分析和取樣分析兩種手段,通過文物檢測給出文物病害定性或定量的科學數據,出具文物檢測報告。依據“不改變文物原狀”與“最小干預”原則,實際工作中優先采用直接觀察法識別文物病害種類。在直接觀察法無法判定文物病害時,可采用原位分析的方法進行檢測。對于某些采用原位分析仍無法確定的文物病害,則依據文物本體的實際情況,進一步采用取樣分析的方法,最終確定文物的病害種類。取樣分析屬于有損分析,一般是文物病害種類檢測的最后手段。金屬類文物病害識別流程大致為:取樣體式顯微鏡視頻顯微鏡X光探傷工業CT掃描紅外光譜分析金相分析X射線熒光分析相描電子顯微鏡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離子色譜分析。文物病害識別之后,要繪制相應的文物病害圖,對文物整體的病害加以分類和標注。

(三)病害活動性質判定

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的病害類型包括穩定病害、活動病害和可誘發病害三種。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病害主要包括殘缺、斷裂、裂隙、變形、層狀堆積、孔洞、表面硬結物、礦化、點腐蝕、微生物損害、含氯腐蝕產物、可溶鹽腐蝕產物等十二大類。其中殘缺、斷裂、變形、層狀堆積、孔洞、表面硬結物、微生物損害等七類病害屬于穩定病害。穩定病害一般無需處理。層狀堆積、礦化、點腐蝕、含氯腐蝕產物、可溶鹽腐蝕產物等五類病害屬于活動病害。活動病害必須加以處理,消除病害及其根源,才能保證文物的安全。裂隙、層狀堆積、表面硬結物、礦化、點腐蝕、微生物損害、含氯腐蝕產物、可溶鹽腐蝕產物等八類病害屬于可誘發病害。可誘發病害要及時跟蹤觀察,一旦發現病害有蔓延擴展趨勢,必須立即加以保護處理。金屬類可移動文物在進行病害評估時一般還進行離子化學分析,檢測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硝酸根離子、磷酸根離子、二價銅離子、二價鐵離子及三價鐵離子的含量,依據檢測結果判定病害活動性質。病害活動性質判定之后,針對具體的病害還需進行相應的測量,進一步確定各種病害的數量、長度、面積以及病害的分布部位等,同時根據檢測分析數據做出綜合判定。

(四)文物病害評估

文物病害評估之前,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定的圖示符號和要求繪制文物病害圖,明確標識文物各部位的病害類型。病害圖圖示的尺寸使用時可按比例適當擴大或縮小。符號為黑色圖形,白色襯底。病害輕重程度可用文字描述,多種病害出現在同一部位時,可分別繪制病害圖表示。病害評估人員根據文物病害圖計算文物病害數量、病害面積和長度。結合上述結果,對金屬類可移動文物的病害現狀做出評估,完成文物病害綜合評估表。評估意見應包括識別出的病害種類及活動性質。在評估意見的基礎上評估人員給出文物保護修復建議。

(五)評估報告撰寫

文物病害評估最終應有規范的評估報告,評估報告由報告封面、正文和附件組成。報告封面包括文物名稱、委托單位、評估負責人、評估審核人、評估單位、評估日期等項目。報告正文包括文物基本信息表、文物病害信息表、文物病害識別記錄表、文物病害綜合評估表。報告附件主要包括文物的分析檢測數據、圖片和檢測報告等內容。評估報告的撰寫是文物病害評估的重要環節,要準確、規范,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標準進行。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文2

姚遠:明故宮雖說是重點保護遺址,可的確前些年保護不力。最近幾年政府最新出臺了《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南京老城南歷史城區保護規劃與城市設計》《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法案,使文化遺產保護有法可依,這對明故宮這樣的遺址保護十分有利。明故宮現存3座城門城臺,午門、西安門和東華門,但其城樓都已不存。現在保護規劃計劃“加頂”恢復的僅僅是午門城樓和重建角樓。這次規劃主要是為了建設一個遺址公園,而非要重建整個明故宮遺址。此次做的遺址公園規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如何修復午門,確實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至于明故宮的保護修復的意義,我認為這并不僅關乎城市歷史的保護,更重要的是為了呼吁社會關注文物保護、規劃的透明度、公示度問題:目前規劃編制中,關于文物保護規劃的方案和決策過程不夠透明,文物保護和規劃更需要公眾的參與,我認為這才是此次討論明故宮如何保護的意義所在。不管是哪里的遺址保護,公眾的參與和公開透明的規劃都是很重要的,只有一個好的程序,才能帶來好的結果

《東方養生》:我們看到一些您針對明故宮修復問題的文章,您主張保持明故宮的原狀,維護歷史變遷在遺址上留下的“殘缺美”,而市政方面則主張要復建。也有聲音稱,大多數人不知道明故宮就是北京故宮的藍本,若不進行復建,公眾人無法了解其原貌和歷史價值。您如何看待這些觀點?

姚遠:所謂“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范本”,指的是《明實錄》中提及的:“營建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但是具體建筑是怎樣的,可能和南京故宮不完全一樣。事實上也有考古發現,明朝時南京的午門和北京、中都(鳳陽)的午門就有所不同。今人無法確鑿地了解當年故宮的原貌,如今要修復,也僅是對歷史的推測。還有就是明故宮城樓之毀壞,遭受了歷代的自然災害破壞,經歷了戰爭洗禮,這些歷史上的毀壞也是明故宮承載歷史的本來的一部分——這就是真實的歷史!因為遺址的歷史就是它被毀掉的過程,而我們要保護的就是這段歷史的真實過程。有的建筑專家認為要“復原”,這是和文物保護法律的基本理念是相沖突的。

《東方養生》:您提出的遺址“殘缺美”,重在“遺址保護”而非“復建”。但從2006年起,明故宮就已經成為江蘇省重點文物遺址進行保護,可保護的效果、以及民眾的支持度都不容樂觀,您如何看待這一現實問題?

姚遠:確實前幾年在遺址管理、保護上不是很樂觀,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管理體制存在問題。比如明城墻、明故宮的保護管理并非僅僅是文物保護部門在做,而是進行多頭管理,例如歸屬于旅游、園林或是建設部門等,不是每個單位都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對遺址進行恰當的保護。但是,這幾年南京有了很大的進步,經過多次民間專家學者的呼吁和公眾參與,制定了不少重要法規,讓古城保護有法可依。目前的問題是,如何讓這些規劃條例落實。

《東方養生》:關于明故宮的遺址保護問題,您還提及“將真實的遺址融入城市空間體系”,應該怎么做?請具體談談。

姚遠:這很簡單,因為南京現在有多處歷代都城遺址,發現一處重要遺址就應該原址保護,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將其展示出來,這樣周圍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時,就可以將遺址變成一條路徑,一個公園,或是和某個歷史街區進行配套,將遺址和周圍的歷史景觀融入在一起。讓遺址不僅僅是一個“死”的被保護對象,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市民生活、休閑,可以互相交流的文化場所和公共空間。

《東方養生》:目前公眾關于明故宮遺址的另一個關注點,是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問題,您對“申遺”有何看法?姚遠:明故宮目前暫未納入申遺名錄,它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已足夠。南京市申報世界遺產的是明城墻,并不包括明故宮部分,至于未來是否會申報遺產,這涉及到政府決策,但目前沒有該計劃。明故宮午門其實是南京明代四重城郭的一部分,是南京宮城城墻的城門,如果明故宮遺址保護整治好,是可以同南京城墻,作為南京都城的一部分來申報世界遺產的——關鍵在于能不能將明故宮的真實性保護好。

《東方養生》:有些人都將明故宮的修復保護同奈良平城宮跡做對比。平城京當時已經完全毀壞,卻在日本政府努力下,遺址成功還原復建,也申遺成功,這似乎和您的主張相違背。您曾存日本學習生活多年,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姚遠:有關該問題有兩點:首先,日本的平城宮并沒有完全修復,僅恢復了其中的朱雀門等極少部分。平城宮跡保留大量宮殿的遺址原貌,比如一些建筑基址等,只是復原了很小的局部而已。第二,平城宮跡的修復在國際的文物保護界存在較大的爭議。而且申遺并不是平城宮一處,是奈良若干文物點作為“奈良的文化財”進行捆綁的遺產申報。

至于平城宮跡的修復對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的參考價值,我認為首先應該按照中國的文保法規來保護南京明故宮。日本文物保護的經驗,有好有壞,也不乏出于日本國內民族主義的政治考慮,而非完全出于保護目的。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文3

關鍵詞: 高等教育 古籍修復 人才培養 教學體系 創新設計

一、引言

“古籍修復”是一門應用性、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長期以來,古籍修復技藝的傳承主要還是依靠行業內部的師徒相授、口耳相傳。這種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在技藝延續中曾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但逐漸顯現出生源基數少,入學渠道狹隘、教學方法保守、從業人員文化層次低等弊端,不利于現代社會背景下傳統手工藝技術的發展和傳承。近年來,在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下,古籍修復專業已正式納入高等教育體系。普通高校在辦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人才培養、專業定位、學科建設、課程體系的科學模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經驗和科學結合,突出研究實驗能力與實操技能并重的教學思路,努力發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為古籍保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

二、發達國家古籍修復及相關專業的發展現狀

古籍修復現代人才的培養既要堅持傳統修復技藝的傳授,又要重視引入新技術和新知識。與保護技術比較發達的歐洲和亞洲國家相比,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下的古籍修復專業人才培養仍停留在較低層次。突出表現為,教學內容重文輕理,知識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課程的設置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創新亟待進一步加強。

國外修復人員的培養,具有研究實驗能力與實操技能并重的特點,有利于古籍修復方案的科學制訂,使操作技術更加可靠。據初步調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波蘭等古籍保護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一般都有多所高校開設古籍(文化遺產)修復或保護專業,也設置古籍及紙質文獻的保護方向。[1]其課程設置兼顧繪畫、微生物學、化學、材料技術、藝術史、修復理論、文獻研究方法、計算機應用等實踐環節,涵蓋針對性較強的修復與保護訓練,并根據教學內容安排有大量的專業實習,甚至包括到國外相關機構接受實訓。最后,學位論文的撰寫過程中還要求包括一次文物的修復工作。

國內檔案、文博保護的相關專業已具有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并針對需要加入一些理科的課程設置及應用。就古籍修復專業而言,近年的辦學經驗也提醒我們這門學科的發展不僅需要目錄學、版本學等文科基礎知識,而且需要規范嚴格的技術技能,更需要拓展與修復密切相關的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基礎知識,加強對修復材料和修復環境的分析及監控,讓“古籍修復”真正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在實操技能、實驗研究能力、科學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應該借鑒國內外古籍修復與保護專業及相關學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立足傳統修復技藝,引進相關學科知識,不斷進行修復技術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傳承創新。只有這樣,才是培養古籍修復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科學方向。

三、現代社會背景下古籍修復專業的發展趨勢

古籍文獻對人類文明與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同時也是我國檔案文獻遺產中重要的一部分。據有關專家估計,保存至今的古籍約23萬卷,全國古籍藏量應在5000萬冊左右,可謂卷帙浩繁[2]。古籍修復專業對課程設置、知識技能的要求科學、嚴謹。如何將傳統的技術傳授科學地融入現代高等教育體系框架之下是高校辦學中探索的重要問題。現代古籍修復人才的培養強調應用型、創新型的特質。高等教育實施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學體系中必須大力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并充分考慮以下幾點:

1.關注實操技能學習的過程性。

傳統的古籍修復多是手工勞動,其技術傳承依靠師傅的口傳心授,而熟練技工的養成則依靠不斷地積累經驗。通過專業辦學培養古籍修復人才,必須尊重和延續這種技能習得的過程。在實踐教學中繼續堅持“師帶徒”傳授方式的合理內核,一對一全面傳授、技術觀摩,輔之以修復方案集體討論以促進修復技術的傳承和發展。修復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科學嚴謹的工作流程。修復前要預先制訂完整的工作計劃,修復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安全性、真實性、適宜性、規范性、最少干預的工作原則,修復環節要涵蓋清洗、去污、溜口、補破、補蛀、鑲補、揭裱、托裱等步驟,讓學生在實踐實操中提高感性認識。通過親歷親為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掌握技能。

2.注重培養實驗研究能力。

通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研究能力,激發學生對傳統修復方法進行思考,促成古籍修復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提高這項傳統手工技藝的科技含量。

實踐環節中應進行理化和生物上的科學實驗,通過先進的儀器設備觀察那些肉眼無法看到的紙質媒材內部的變化,監測紙張纖維和保護測算,從而積累科學數據,使修復方法更科學和更有效。建立專門的古籍修復實驗室,配備自控式殺蟲防霉機、厚度儀、進紙機、紙張抗張強度試驗機、白度測定儀、耐折度儀、干燥箱、紙張水分儀、造紙纖維測量儀、酸度儀、高像素數碼相機等設備,對紙張材料的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屬性建立分析。配備書芯壓平機、紙漿補洞機、紙漿補書機、切紙機、自動壓書機、曬紙架等儀器和設備。這些新產品,都是實踐的產物,都是技術創新的產物,能幫助師生提高修復效率,使修復工作事半功倍。另外,在修復材料的加工制作上,應實行科學檢測、制定標準和按需定購,使修復材料的質量得到保證,從根本上杜絕不良修復材料對古籍文獻的負面影響。

3.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引進先進的教學內容。

古籍的修復越來越多地運用高科技手段,一些現代化的高科技儀器設備應該逐漸被引入古籍修復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如在古籍修復過程中使用數碼影像、電腦和工業機械等手段參與修復或輔助修復,用來研究古籍載體材料的特性,認識其損毀規律,尋找更好的保護手段,為提高修復古籍的技術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引進和運用高科技,新技術可以有效推動古籍修復實踐教學中的知識創新,促進傳統修復技藝的提高,推動人文內涵的豐富和延續,是引領古籍修復理論和技術發展的風向標。

古籍資源數字化是傳統學術方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古籍數字化是保護和傳承古文獻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必然趨勢。[3]引入古籍數字化教學內容,完成對古籍再生性保護的知識儲備是古籍保護工作的發展趨勢。古籍資源數字化是傳統學術方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在數字化過程中,對于古籍特有的個性,需要我們采取一些特殊的加工手段和技術措施。因此,古籍的數字化需要一批既懂得古籍整理又精通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

綜上所述,只有實現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合理構建、提升修復教育的科學規范化程度、推進古籍修復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科學研究的能力,使其自身達到可持續發展,從而適應古籍保護事業不斷發展的動態需求。

四、“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意義和作用

1.構建合理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古籍修復人才培養目標。

在加強古籍修復人才培養方案學科建設的同時,也要通過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譜系來提高和完善學生的技術能力和知識結構,這是塑造現代古籍保護人才的前提和基礎。新時期的古籍修復工作人員除卻需要基本的動手能力和身體條件外,還要具備充分的知識儲備和對現代化設備和儀器的操作能力。現代古籍保護人才應該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諸如版本、目錄等古籍文獻基礎知識,同時也要掌握造紙技術、書籍裝幀、材料化學、基礎物理等相關知識,甚至要了解藝術學、美學等有關知識,從而規范并延續科學有效的古籍保護方法與修復技術。因此,在論證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必須對學科體系和課程設置進行梳理,更重要的是把現代科學技術及先進文化成果及時地貫穿人才培養方案,大力增強課程設置的多元化和綜合性,以適應現代修復人才和高校學歷教育的需要。

2.注重古籍修復領域的學科建設,提升修復教育的科學規范化程度。

古籍修復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技術的歷史由來已久,它的產生和發展與文獻的產生和文獻載體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現代修復人才不僅要繼承古代文獻修復的經驗,還要在技術和方法上大膽創新。因此,古籍修復是一項既古老又年輕的事業,甚至可以說現代古籍修復是重新研究古籍保護和重新解讀傳統文化的一門新興學科。納入高等教育中的古籍修復人才培養,應從學科建設的高度對文獻的修復和保護進行探索研究,走出經驗階段,借鑒國外文化遺產保護中修復教育的科學化、規范化,以全新的方法和理念揭示古籍文獻的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更有效合理地保護和搶救作為古代文化載體的文獻遺產。

五、“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1.調整實踐教學的內容、優化知識結構、完善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設計。

相對國外古籍修復和保護的科技水平和研究能力,國內的古籍修復和保護基本還停留在經驗階段。古籍保護與修復的可持續發展,決定了實踐技術與理論知識缺一不可。根據應用型、創新型古籍修復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基本特質,高校的古籍保護與修復專業教學,其課程設置應該兼顧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在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中,應根據實驗條件和師資條件對研究領域、專業分化做合理安排。其中實踐性課程設置應包括:材質和材料分析、技術和制作工序、保護方法和技術、預防性保護和修復、制作物件復制品、信息技術、計算機輔助應用、科學研究方法等內容。此外,實踐環節中引入古籍數字化教學內容,完成對古籍再生性保護的知識儲備是古籍修復未來的發展趨勢,且在數字化過程中,對于古籍特有的個性,需要我們采取一些特殊的加工手段和技術措施。因此,古籍的數字化將需要一批既懂得古籍整理又精通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

2.打造一流的實驗平臺,提高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技術保障。

古籍修復是一個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引入實踐教學,對高校辦學的軟硬件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應完善古籍修復專業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政、產、學、研相結合的科學發展道路,大力建設滿足教學需要和推動專業發展的實驗平臺。古籍科技保護實驗平臺是以古籍修復及古文獻保護為基礎,融原生性及再生性保護為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

六、“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具體內容和措施

為實現應用型、創新型古籍修復人才的培養目標,古籍修復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應滿足如下要求:

1.實踐教學體系融入自然科學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使修復人才具有從經驗修復到科學修復的潛力提升。

在高等教育體系下,古籍修復不僅是一種應用技術,還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一門以修復技術為基礎,綜合了化學、物理、藝術學、美學的應用科學。因此,新時期的古籍修復人才,不僅要傳承傳統的修復技術,還要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增加古籍修復的科技含量,推進理念創新、知識創新,探索古籍文獻修復的方法論,將傳統修復技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完成從經驗修復到科學修復的轉化,從而使傳統古籍的修復適應現代古籍保護的需要。

2.加大重點實驗室建設力度,打造古籍科技保護實驗平臺。

古籍科技保護實驗平臺主要包括紙質文物保護和文獻保護技術兩個重點實驗室。

紙質文物保護實驗室主要拓展在紙質文物方面的綜合保護項目,于實驗教學中引入用于化學分析、紙張耐久性與物理強度測試與纖維質量分析等的實驗項目,著眼于科學修復中所需的工藝檢測環節。為加強古籍修復的科學性,紙質文物保護實驗室主要從紙質文獻載體的變化、保存空間溫度、濕度的影響和微生物滋生等方面,分析紙質文物老化受損的原因和機理,總結出紙質文物保護的具體方法和內容,加大紙質文物保護實驗室的建設力度,使其成為古籍科技保護方面的實驗基地。

文獻保護技術實驗室主要開展傳統古籍的修復與民國文獻的保護等實驗項目,用于培養學生古籍原生性保護的專業技能。文獻保護技術實驗室以培養學生古籍保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立足于古籍修復、保護類實驗的獨特性、科學性,為古籍保護人才的培養在實驗教學方面提供物質基礎,并利用自身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加大實驗室的建設力度,使我校成為古籍修復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古籍修復師鑒定基地。

七、結語

高等教育背景下創新“古籍修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完善實驗室建設的具有獨特性與時代性。現正值國家、省市教育系統遴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有關高校應加大古籍科技保護實驗平臺的建設力度,增強綜合實力,為申報古籍保護類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提供硬件條件,還應進一步加強對古籍修復專業教學體系的科學論證,為古籍保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宏彥.國外古籍修復人才的科學培養對我們的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9:(4).

[2]覃燕梅.我國高校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工作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7(4).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文4

此次培訓采取授課講座、座談交流和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培訓地點包括大學、世界遺產、文物建筑保護管理機構、博物館等。培訓內容圍繞《英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歷史城鎮論壇29年的管理經驗》《愛丁堡的文化遺產保護》等多達12個不同主題展開,由倫敦大學、伯明翰大學、英國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英國教堂建筑保護協會等的專家學者系統講解了英國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實踐。培訓團先后在倫敦、布萊福德城市周邊考察了英國的世界遺產和著名博物館,拜訪了英國有關的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和文化遺產所在地,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與各機構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

歷史文化遺產如何保護?

《1913年古跡綜合及修訂法》賦予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以強制性。在該法律的規定下,英國建立了古跡委員會以監督古跡的保護工作,保護范圍也擴展到古跡的周邊土地。土地所有者必須參與古跡的修復工作,不配合保護、修復工作的所有者可能被罰款,而拒繳罰款將面臨牢獄之災。

英國文化遺產保護卓有成效的原因并非全是立法的功勞,其中合理的規劃體系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在編制當地的規劃政策上,都會考慮歷史文物和當地環境。他們在地圖上標識了歷史建筑,如果有一個建筑非常有名,會有一個小范圍的保護地區。每15年會更新制定一個長期戰略規劃。規劃對于建筑規定的用途是比較嚴格的。在保護區中的建筑要改變油漆的顏色都不行。如果你要建造一個新的建筑,房屋的使用發生變化或改變顏色,必須申請許可證,不批準的可以通過上訴的方式來裁決。

民眾對歷史遺跡的關注也為英國遺產保護帶來了大量的資金,有效推動了保護的發展。諸如英國遺產委員會、國民信托和英國教堂保護信托這樣的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的慈善機構,占有很大比例,有時甚至全部的保護經費都來自會費、募捐或志愿者的服務。我國目前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基本是政府投入,還沒有建立多方參與、共同投入的機制。借鑒英國的經驗,中國可積極探索吸引民間資本投入文物保護工作的途徑。

保護下來的文物如何合理利用?

保護下來的文物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合理利用?如何使它們在當代甚至更久遠的未來得以發展存在?如果只是將古建筑“維修好”、“供起來”、“不能動”,這無疑不適合文化遺產保護的模式轉變成可持續發展。

英國在愛丁堡的老城和新城的保護利用中,管理方和研究機構針對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城市設施的更新、合理利用能源、城市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做了很多創新性的研究,合理設計和設置了必要的附加措施和設施。還有英國教堂保護的一些具體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鑒。培訓過程中,我們接觸到一個案例,該信托機構找當地企業或機構,共同修復教堂;通過廣泛宣傳,鼓勵年輕人參與保護教堂,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參觀教堂。

教堂原本是一個祈禱懺悔的地方,現在有了教育、觀光的功能,還有了新的收費來源。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雖然改變了局部原狀,但確保了這個原先破敗、閑置的教堂重新被人們使用。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在修復教堂時,他們采用了新技術、新能源,引入新設施(廁所),有效地延續和提升了教堂的使用功能。持續的修復工作又培養了大量的修復技術人員。2015年,該機構獲得了歐盟頒發的文物保護獎。對比我們的保護工程,這些理念是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目前,我們在實際文物修復工作中會面對大量保存狀況不好、不完整的古建筑。修復古代建筑的目的,一是修復歷史的損傷,使它更為堅固;二是賦予其新的功能,或者說新的生存能力。

約克大教堂的基礎修復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案例。如果片面地強調原材料、原工藝、原式樣、原結構、原環境,這座宏偉的教堂不會是這樣一個面貌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正是因為在結構加固上采用了現代的工程措施,這座建筑才有可能至今并繼續屹立著。

不僅僅是教堂,在英國我們看到很多古建筑包括民居都采用了風格性修復的手段。我們都清楚無論哪種做法都是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現代手段,各自均有自己的好處,也有明顯的局限性,針對每一個修繕工程個案,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是成立的,不必強求統一。我們應該鼓勵修繕設計師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根據不同文化遺產的特性,制定適宜的、特定的修復方案,換句話說就是為每一個修復工程“量身打造”適合它的修復方案。

如何讓文化遺產成為藝術教育基地?

文化遺產有一項主要功能是公眾教育。在大英博物館、V&A博物館,乃至每一家博物館、每一處歷史建筑、每一個遺產展示地,我們都能看到眾多的中小學生在參觀學習,有的學校甚至將課堂搬到博物館里,引導學生臨摹美術作品、現場制作陶器、完成各項學習報告等;他們還組織社區的老年人作為志愿者,為來訪者做導覽和介紹。同時,所有的場館都建立了多個國家文字介紹、多種語音導覽系統,并出版了各種形式的普及性讀物。在公眾教育方面,用心之足、用心之細令人嘆服。英國是這樣在做,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需要更多地學習和借鑒的。

英國是誕生近代考古學的國家,考古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這得益于英國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能力和大量的專業人才隊伍。做好基礎研究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重要前提。我們觀察到巨石陣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已逾百年,并且持續不斷;我們也了解到坎特伯雷大教堂有一支自己的維修隊伍。學術研究為遺產保護與利用提供了強力的基礎支撐,而數量龐大、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則為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注入了不竭的力量源泉。這正是浙江目前縣一級文物管理部門急需用力的地方。

我們訪問了莎士比亞全球劇場,這是我們文化遺產保護“走出去”拓展思路的一個很好機會。17世紀時莎士比亞大多數作品都在環球劇場演出,原址上的劇場1599年首次對外開放,1613年被大火焚В但很快重建起來。1642年劇院又被清教徒關閉。直到1987年在離劇院原址約200米處重新奠基,1997年6月12日重建的劇場在英國女王的主持下正式開放。目前,每年莎士比亞全球劇場的收益在1100萬到2400萬英鎊。

雖然說重建的劇場設計、建筑方式、建材運用等,都力求與原貌保持一致,但它的小劇場是依據為數不多的圖紙和文獻拼湊出劇場的結構原貌而修建的,而大劇場的復建依據更少,僅僅是遺跡或描述,現在的建筑形式是研究者和建設者合作的結果。但這并不妨礙莎士比亞全球劇場成為一處成功的文化場所。這里不僅僅是一處表演的舞臺,還是藝術教育的基地,更是文化觀光的目的地。

對于有價值的非物質遺產,如果原有遺產存續的場景不存在了,比如說我國的媽祖廟、孔廟等,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原有的建筑物或場所恢復起來。所恢復的建筑當然不是歷史建筑,更不是文物,而是旅游建筑。我們恢復這些非物質文化的歷史場景,恢復它的文化價值,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英文化遺產保護帶給我們的啟示

以往,我們認為西方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先進首先體現在“保護”上,文化遺產以保護為主,經濟建設、城市發展均服從于文化遺產保護,強調在保護的前提下發揮文化遺產的精神文化與教育功能。近距離觀察以后,我們發現英國的文化遺產保護要實在得多。隨著保護行動的深入開展,更多的人認識和體驗到文化遺產保護也是現代英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有更多的參觀者因為這些被保護的遺產,慕名前來參觀和訪問,切實帶動了當地零售業、服務業和運輸業的發展,遺產地的經濟由此得到很好的推動。

考察英國文化遺產項目的良性發展,我們認為與這些文化遺產的產權、管理權和收益權統一是有關的。產權人從資產收益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必然會謹慎對待遺產的處置、改造和利用的所有細節。遺產保護是責權利統一前提下的最佳選擇。

通過21天的培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是不能關起門來搞,而要善于學習國內外先進理念、技術與方法,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同時以重要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平臺,邀請國際著名遺產保護組織來浙江省作傳授指導或開展合作,充分借鑒各國各地區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先進理念與經驗,積極探索適合浙江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有效途徑。

Protect, Entertain and Inspire

A look at th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UK

By Fu Zhengrong

A delegation of 18 members led by Chen Yao, deputy director of Zhejiang Cultural Relics Bureau, took part in a 21-day training program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and held in London in October, 2016. The participants were from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museums across the province.

The program’s various activities including lectures, forums and field research were set in different venues and focused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the UK. The participants visited a cluster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London and the Bradford outskirts and exchanged thoughts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country’s most prestigious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An amendment act issued in 1913 established a secure framework of regul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island nation’s heritage. The law gave birth to a special historical protection committee that takes a supervising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not only cultural sites but also the periphery, and requires property owners to cooperate with the protection work.

However, law is just part of what’s behind UK’s outstanding success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trategic urban planning at the governmental level also planning plays a critical role. All the historical sites are marked out in the map, with a special ‘protection zone’ earmarked for each. The protection plan in the long run is updated every 15 years. In the UK, the change of the use of a property that’s categorized as a ‘cultural site under protection’ and even the change of the color of the paint used for the fa?ade needs to be approved from the government.

Strong public awarenes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lso brings plenty of capital resources to the country’s cultural protection endeavors. The work of such NGOs as the English Heritage, the National Trust and Church Protection Trust is based on membership fees, fund-raising and the services of volunteers. Such a high level of non-governmental capital involvement is thought-provoking to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practitioners in China.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utilizing, for which Edinburgh and many churches in the UK have set a brilliant example.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Edinburgh contributes to the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hurch Trust works closely with local compani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urches, encourages young people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tection and spares no effort in finding ways to attract tourists. Many churches in the UK have become venues for education and sightseeing and therefore eked out a new source of income.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energy brings a new life into the churches and has trained a growing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 restoration technicians in the process. A very good example is York Minster, which is formally known as the Cathedral and Metropolitical Church of Saint Peter.

During the three-week program, the participants from Zhejiang also learned a lot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innovation in cultural protection. In the UK, the workers and technicians are encouraged to be creative to work out tailor-made protection plans.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文5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屈峰一晃就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了十年,這其間他有內心的掙扎,有看著文物在他手中被修復后的喜悅,也有對文物修復未來滿滿的擔憂。《經濟》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戴著口罩,在充滿塵土味道的故宮博物院修復室里修復清代紫檀木。

修:拼圖游戲

擺放整齊的古代木器、用于切割木料的現代化工具、一本厚厚的清宮檔案、三張辦公桌……填滿了整間屋子。屈峰在自己的辦公桌旁,一邊眼睛盯著清代的紫檀木,一邊手做著記號。“做記號表明我已經從運來的殘件中找到了可拼接的另一塊。”屈峰解釋說。

這只是進行修復前的查找環節。屈峰介紹說,一般情況下,一件文物被分配到這里,修復人員首先要對文物進行基本清理,然后拍照留存根,隨后在有傷的地方標上記號,并進行統計。之后根據送來的殘件對文物進行大概拼裝,確認完之后進行分析。最后形成具體的修復方案進行報備,討論通過后才開始修復。

看起來挺復雜的一件事,在屈峰看來,修復本質就是完成一個拼圖游戲。不同的是,這一件件東西必須要小心對待,不能出一丁點差錯。

“所以說我們這工作屬于高危嘛。”屈峰笑著說,同樣是工作,做好了沒事,沒做好就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但我們也是普通人啊。”

說到這里,屈峰指著他辦公桌上的紫檀木:“你看,這兩件紫檀木原本是對稱的,但另外一邊的輪廓卻無法從殘件中找到。”

“用機器掃描,然后錄入電腦行不?”記者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屈峰解釋說,以前的東西大多是純手工制作,就算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也會不一樣。當在殘件中找不到丟失的這一塊時,屈峰采取的辦法是用橡皮泥先按照已存在的那部分來捏出大體模樣,再放入殘缺處進行細微改動,在完全合適的情況下,再把橡皮泥模型掃描進電腦,最后用同樣材質的木頭做出來。

“再粘上我自制的魚鰾膠,整個修復就完成大半了。”屈峰一邊說著,一邊拿來他自制的魚鰾膠――土黃色的液體凝固在鍋周圍,屈峰說,“用時加點水,煮開就能用。”

在古代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貴族階級流行用魚鰾來做膠,普通老百姓用豬皮來做膠。“我們選擇與當時工藝相同的手法來完成整個拼接。”屈峰說。

難:推理和抉擇

在修復行業,用這樣4個字來評判修復的好壞――“修舊如舊”。“恰恰‘如舊’是文物修復工作者難做的地方。”屈峰說。

一方面是技術上的困難,屈峰指了指桌上還未修復完的木器說:“這木器啊,不好修,有時候也許折騰了一個月,才發現根本無法找到修復的辦法,像這種情況也就只有擱置,等到下次有機會時再進行修復。”

另一方面,是選擇的困難。木器和其他文物修復還不一樣,木器經過時間的積累,會存在變形等情況,這時候的如舊到底是應該恢復到木器制作成型時的模樣,還是變形之后的模樣呢?

“根據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屈峰說。

讓他最頭疼的是2013年修復的一件紫檀嵌粉彩瓷片的椅子。這類椅子總共有14把,需要修復的這一把椅子殘損比較嚴重:四條椅子腿中,三條都已經斷了,而且椅子的壓板和尾部都已經劈裂。

剛接到這個任務,屈峰就把整個椅子端詳了一番,與一般椅子相比,要小一點。而且一次制作了14把,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這椅子的制作極有可能與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有關。”

這把椅子名叫坤椅,是專供宮廷女子所坐。椅維是七屏風式的構造,邊框用紫檀木圍繞,并在邊框中嵌入黃花梨木做木板。在木板的中間再嵌入有吉祥寓意花鳥圖案的粉彩瓷片,比如鵪鶉和、喜鵲和梅花、牡丹和孔雀等。“這些東西都很有講究,這樣復雜的工藝更加說明這把椅子的歷史價值。”屈峰這樣認為。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把這椅子修復到如剛生產出來的模樣還是椅子腿變形之后的模樣呢?

屈峰斟酌再三,又拿來其他13把椅子進行比對,一要保持椅子的平衡感,二要保持椅子的歷史感和年代感。最終屈峰決定把這把椅子恢復到如其他13把椅子一樣。

“你沒經歷過,可能不知道,每一次的選擇都很兩難,不管修復到哪個年代的模樣,都是文物,都有歷史價值,但讓我們做這個選擇題,就很艱難。”屈峰說。

念:情懷?金錢?

十年來,屈峰經手的文物至少也有幾百件了,無論是小器作還是大木作,都能拿來就上手。這也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記者在修復室待了一會,就發現喉嚨很不舒服。問及屈峰等人的感受,他們說這里灰塵很大,口罩是他們的強大軍團。盡管如此,對身體的傷害還是很大,而且是永久性的。這方面,屈峰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多做好防護。但他們并不因為這些而不好好修文物,“我們是有情懷的人。”屈峰略顯尷尬地說。

實際上,這年頭,情懷是很重要,但能生存下去更重要。這也是屈峰他們這批修文物的工作者所困惑之處――修文物的工資待遇并不高。“反正餓不死,但如果想非常體面地在北京生存,還是有些困難。”談及此,屈峰眼神暗淡了不少。

回到剛才并未繼續深入的話題,屈峰認為,一線修復人員做著在別人看來很重要的工作,每天面對著不能出一丁點差錯的文物,內心壓力可想而知。但畢竟人無完人,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最簡單又現實的問題:如果在工作時還在為孩子的奶粉錢而發愁,誰還有心思好好修文物呢?”屈峰說。

因此,恰逢這一輪國家對文物保護的關注,屈峰希望修復工人的待遇能夠好一點,“這待遇能撐得起這份想修文物的情懷就可以”。

另外屈峰比較擔心的一點是修文物的接班人的培養。

“現在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他們的實踐能力遠遠不夠。”屈峰對此十分擔憂。他認為,學校對學生的學科培養上,第一,門類需要細化,不能設置一個比較籠統的學科,比如文博專業。“什么都學一點,就會導致什么也都不會。”第二,不僅要知道文物的材料,還需要知道當初制作這件文物時的加工工藝。到了今天的年代,涉及文物保護,該如何保護等。第三,要有綜合的文物素養,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在某一方面,有時候它既具有歷史價值也有審美價值,或者更具有現實意義。

談及此,屈峰又拿出了他自己制作的寶貝――魚鰾膠。他指著魚鰾膠對記者說,學理科的人能夠分析出文物的成分,但他如果沒有相關歷史知識的話,就無法精確到具體的點,拿魚鰾膠來說,他們就不知道到底是用哪種動物做出的膠。

文物保護修復方案范文6

第一條博物館藏品是國家寶貴的科學、文化財富,是博物館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為了準確鑒別藏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加強藏品的保護管理,確保藏品的安全,充分發揮藏品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條款,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博物館應根據本館的性質和任務搜集藏品。藏品必須具有歷史的或藝術的或科學的價值。藏品必須區分等級,一般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藏品必須重點保管。

第三條博物館對藏品負有科學管理、科學保護、整理研究、公開展出和提供使用(對社會主要是提供藏品資料、研究成果)的責任。保管工作必須做到:制度健全、帳目清楚、鑒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四條藏品保管是博物館一項經常性的重要業務工作,應由館長分工負責領導。必須設立專門保管部門或配備專職保管人員。保管人員必須實行崗位責任制,并保持相對穩定。

第五條保管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刻苦鉆研業務,忠于職守,廉潔奉公。對于接觸有毒藥品、塵埃的保管工作人員,應比照當地有關工種享受相應的勞動保護福利待遇。

第六條為保證藏品安全、進行科學研究或充分發揮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調撥或借用全國文物系統所屬各博物館的藏品;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調撥或借用本行政區域內文物系統所屬各博物館的藏品,其中一級藏品的調撥、交換,須經文化部文物局批準。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鑒定、登帳、編目和建檔

第七條征集文物、標本時,必須注意搜集原始資料,認真做好科學記錄,及時辦理入館手續,逐件填寫入館憑證或清冊,組織有關人員認真進行鑒定,確定真偽、年代、是否入藏并分類、定名、定級。鑒定記錄應包括鑒定意見及重要分歧意見。凡符合入藏標準的,應連同有關原始資料一并入藏。各種憑證每年裝訂成冊,集中保存。

第八條登帳

(一)藏品總登記帳是國家科學、文化財產帳,設專人負責管理,永久保存。登記時要嚴格按照文化部文物局規定的格式,逐件、逐項用不褪色墨水填寫,字跡力求工整清晰。如有訂正,用紅墨水劃雙線,由經辦人在訂正處蓋章。未登入藏品總登記帳的大量重復品、參考品和作為展品使用的復制品、代用品、模型等,應另行建帳,妥善保管。

管理藏品總登記帳的人員不得兼管藏品庫房。

(二)藏品定名

自然標本按照國際通用的有關動物、植物、礦物和巖石的命名法規定名;歷史文物定名一般應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年代、款識或作者;特征、紋飾或顏色;器形或用途。

(三)藏品計件

單件藏品編一個號,按一件計算。成套藏品按不同情況分別處理:組成部分可以獨立存在的,按個體編號計件;組成部分不能獨立存在的,按整體編一個號(其組成部分可列分號),也按一件計算,在備注欄內注明其組成部分的實際數量,以便查對或統計。

(四)藏品計量單位

按照國家計量總局公布的統一法定計量單位辦理。

(五)藏品時代

按其所屬的天文時代、地質時代、考古文化期、歷史朝代或歷史時期而定。以前的文物,有具體紀年的寫具體紀年,并加注公元紀年;具體紀年不明的寫歷史朝代或歷史時期。后的文物,一律寫公元紀年。

(六)藏品現狀

寫明完殘情況及重要附件等。

(七)藏品來源

寫直接來自的單位、地區或個人,并注明“發掘”、“采集”、“收購”、“撥交”、“交換”、“揀選”、“捐贈”、“舊藏”等。自然標本應寫明時代和產地;出土文物應寫明出土時間、地點和發掘單位;近、現代歷史文物應寫明與使用者和保存者的關系。

(八)藏品總登記帳、藏品分類帳上的登記號,應用小字清晰地寫在藏品的適當部位(不妨礙觀瞻、不易磨擦之處)或標簽上,并回注在入館憑證(清冊)和總登記帳上。

第九條編目、建檔

(一)博物館必須建立藏品編目卡片。編目卡片是反映藏品情況的基本資料,是藏品保管和陳列、研究的基礎工作。除填寫總登記帳的項目外,還必須填寫鑒定意見、銘記、題跋、流傳經歷等。文字必須準確、簡明,并附照片、拓片或繪圖。

(二)博物館必須建立藏品檔案,編制藏品分類目錄和一級藏品目錄。《一級藏品檔案》和《一級藏品目錄》的格式由文化部文物局規定。

各博物館的《一級藏品檔案》和《一級藏品目錄》報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文化部文物局備案。

(三)為加強博物館的現代化建設,各地博物館可根據本館經濟及人才條件,逐步使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藏品。

第三章藏品庫房管理

第十條藏品應有固定、專用的庫房,專人管理。庫房建筑和保管設備要求安全、堅固、適用、經濟。建立定期的安全檢查制度,發現不安全因素或發生文物損傷要及時處理并報告主管文物行政部門。發生火災、藏品失竊等案件,應保護好現場,并立即上報當地公安部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文化部文物局。發生一級藏品損傷等重大事故,應立即上報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文化部文物局,并查明原因,根據情節輕重給有關人員以必要的行政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一條庫房應有防火、防盜、防潮、防蟲、防塵、防光(紫外線)、防震、防空氣污染等設備或措施。庫內及其附近應保持整潔,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腐蝕性物品及其他有礙文物安全的物品,并嚴禁煙火。庫房區無人時,應拉斷該區所有電源開關和總閘。

第十二條藏品要按科學方法分類上架,妥善收藏。一級藏品、保密性藏品、經濟價值貴重的藏品,要設立專庫或專柜,重點保管。

第十三條藏品出入庫房必須辦理出庫、歸庫手續。對藏品的數量和現狀,必須認真核對,點交清楚。藏品出庫后,由接收使用部門負責保管養護,保管部門對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使用部門應尊重藏品保管部門的意見,對發現的不安全因素,應及時予以糾正。

第十四條嚴守庫房機密,建立《庫房日記》。非庫房管理人員未經主管副館長、館長或藏品保管部門負責人許可,不得進庫房。經許可者由庫房管理人員陪同入庫。庫房一般不接待參觀。

第十五條建立健全各類藏品的保護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每年均應從博物館的業務經費中劃出適當比例,用以更新和添置必要的藏品保護、藏品收藏設備,改善庫房條件,減少、防止自然的和人為的因素對藏品的損害。

第四章藏品的提用、注銷和統計

第十六條館內需要提用藏品時,必須填寫提用憑證,一級藏品、保密性藏品、經濟價值貴重的藏品經主管副館長或館長批準,其他藏品經保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始得辦理出庫手續,用畢應及時歸庫,按原憑證進行核對,辦清手續。陳列的藏品,要以確保安全為原則,采取切實措施加強管理。纖維質素的文物要特別加強保護。每年提取的次數不宜過多,每次陳列的時間不宜過長,并應減少或避免紫外光照射。未用于陳列的藏品,必須及時歸庫。

第十七條館級負責人提用藏品,須經同級其他負責人同意,藏品保管部門負責人提用一級藏品,須經主管副館長或館長批準,提用其他藏品,須經本部門其他負責人同意,填寫提用憑證后辦理出庫手續。

第十八條館外單位提用藏品時,一般應在館內進行。一級藏品經主管副館長或館長批準,其他藏品經保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后,由有關保管人員承辦并負責藏品的安全,用后立即歸庫。

藏品借出館外應從嚴掌握,一級藏品須經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其他藏品經主管副館長或館長批準后,辦理借出手續。借用單位必須采取措施,確保藏品安全,并按期歸還。

第十九條藏品嚴禁出售或作為禮品。館際之間藏品可相互支援、調劑余缺、互通有無。

調撥、交換一級藏品,須報文化部文物局批準,調撥、交換其他藏品,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準。

調撥、交換出館的藏品,必須辦理注銷手續;進館的藏品,必須辦理登帳、編目、入庫手續。

第二十條藏品總數及增減數字,每年年終應及時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文化部文物局。重要情況應附文字說明。

第二十一條已進館的文物、標本中,經鑒定不夠入藏標準的,或已入藏的文物、標本中經再次鑒定,確認不夠入藏標準、無保存價值的,應另行建立專庫存放,謹慎處理。必須處理的,由本單位的學術委員會或社會上的有關專家復核審議后分門別類造具處理品清單,報主管文物行政部門批準后,妥善處理。

第五章藏品的保養、修復、復制

第二十二條積極開展藏品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活動,運用傳統保護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設備,防止自然因素(溫度、濕度、光線、蟲害、污染等)對藏品的損害。根據需要與可能,建立藏品消毒、修復、復制、標本制作和科學實驗等設施,培養專門技術人員,逐步加強藏品保護科技力量。

第二十三條因藏品保護或科學研究的特殊需要,必須從藏品上取下部分樣品進行分析化驗時,由館長或其授權的人員組織技術人員會同藏品保管部門共同制定具體方案。一級藏品一般不予取樣,盡量使用時代、類型、質地相同的其他藏品替代,必須使用一級品原件進行分析化驗的,其取樣方案,須報文化部文物局審批。其他藏品的取樣方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審批。

第二十四條凡采用新的藏品保護、修復技術,應先經過實驗,通過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和專家評審鑒定后推廣運用。未經過實驗和評審鑒定證明可確保藏品安全的新技術,博物館不得隨意采用。

第二十五條藏品修復時,不得任意改變其形狀、色彩、紋飾、銘文等。修復前、后要做好照相、測繪記錄,修復前應由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制定修復方案;修復中要做好配方、用料、工藝流程等記錄;修復工作完成后,這些資料均應歸入藏品檔案,并在編目卡片上注明。

一級藏品的修復方案由主管副館長或館長審核同意后報上一級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其他藏品的修復方案,國家博物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由藏品保管部門負責人批準或由藏品保管部門負責人會同科技修復部門負責人審批。其他博物館由主管副館長或館長批準。

第二十六條經常使用的一級藏品和容易損壞的藏品應予復制,作為陳列、研究的代用品。復制品應加標志,以免真偽混淆。復制品使用的材料、工藝程序、復制數量和復制時間等,均應作出詳細記錄歸入藏品檔案。

為藏品保管和陳列研究需要,復制一級藏品,由主管副館長或館長批準。這類復制品,不得作為商品對外提供。復制其他藏品,國家博物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由藏品保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其他博物館由主管副館長或館長批準。

第六章獎懲

第二十七條對在藏品保管工作中,有下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或獎勵。

(一)認真執行本辦法,成績顯著的;

(二)庫房保管措施落實,忠于職守,全年未發生文物損傷事故的;

(三)為保護藏品與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斗爭的;

(四)在藏品保護科學和修復、復制技術方面有重要創造發明的;

(五)為博物館征集文物、豐富館藏做出特殊貢獻的;

(六)長期從事藏品保管工作,貢獻較大的。

第二十八條有下列情形者,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行政處分:

(一)違反本辦法和《文物工作人員守則》的;

(二)發現藏品被盜、損壞或不安全因素,隱匿不報的;

(三),違章操作,造成藏品損傷事故的;

(四)利用工作之便,,中飽私囊但尚未構成刑事犯罪的。

第二十九條有下列情形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因瀆職造成藏品(特別是一級藏品)重大損失,情節嚴重的;

(二)監守自盜藏品的或內外勾結、偷盜藏品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條款從重制裁。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適用于全國文物系統所屬的各類型博物館,同時也適用各級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文物保管所。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由館長組織實施,當地主管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上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對實施的情況進行必要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道在线 | 欧美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综合在线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a护士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热久久伊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成人一级毛片 |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 欧美亚洲天堂 | 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韩国美女vip福利一区 | 国产最新网址 |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1区二区三区公司 | 91久久精品国产性色也91久久 | 欧美一道本| 欧美 日韩 国产 在线 | 久久福利免费视频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 91激情网| 亚洲欧洲第一页 |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 狠狠干欧美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 | 亚洲综合欧美日本另类激情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插插插叉叉叉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资源 | 日韩日韩日韩 |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日韩成人在线电影 | 俄罗斯女人禽交zoz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