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涉外禮儀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涉外禮儀范文1
禮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溝通人們之間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嚴,增強人們的尊嚴感;其次,它有助于發展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的友誼。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國際慣例和一定的禮節,有利于我國的對外開放,有利于展現中國禮儀之邦的風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禮儀可以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廣交朋友,避免隔閡和怨恨。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禮,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誠懇、謙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們的尊重。
國際社交場合,服裝大致分為禮服和便裝。正式的、隆重的、嚴肅的場合著深色禮服(燕尾服或西裝),一般場合則可著便裝。目前,除個別國家在某些場合另有規定(如典扎活動,禁止婦女穿長褲或超短裙)外,穿著趨于簡化。
我國服裝無禮服、便服的嚴格劃分。一般地講,在正式場合,男同志著上下同質同色的中山裝,或著上下同質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領帶,配穿同服裝顏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場合(如參觀、游覽等),可穿各式便裝、民族服裝、兩用衫,配額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質鞋。
在涉外交往中,著裝應注意下列事項:
任何服裝都應做到清潔、整齊、挺直。上衣應熨平整,下裝熨出褲線。衣領、袖口要干凈,皮鞍應上油擦亮。穿中出裝要扣好領扣、領鉤、褲扣。穿長袖襯衣要將前后擺塞在褲內,袖口不要卷起,長褲褲筒也不允許卷起。兩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邊一個,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應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女同志夏天可光腳穿涼鞋,穿襪子時,襪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參加各種涉外活動,進入室內場所均應摘去帽子和手套,脫掉大衣、風雨衣等送入存衣處。西方婦女的紗手套、紗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為服裝的一部分允許在室內穿戴。在室內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鏡。有限疾須戴有色眼鏡時,應向客人或主人說明,并在握手、交談時將跟鏡摘下,離別時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館房間內接待臨時來訪的外國客人時,如來不及更衣,應請客人稍坐,立即換上服裝、穿上鞋襪,不得赤腳或只穿內衣、睡衣、短褲、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際場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紹和會面時握手;遇見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關系親切的則邊握手邊問候,甚至兩人雙手長時間握在一起;在一般情況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時應稍稍欠身,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與婦女握手時,應只輕輕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順序,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先問候,待對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時擂手,切忌交叉進行,應等別人握手完畢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時應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國家還有一些傳統的見面禮節,如在東南亞信仰佛教的國家見面時雙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國傳統的拱手行禮。這些禮節在一些場合也可使用。
公共場合遠距離遇到相識的人,一般舉起右手打招呼并點頭致意,也可脫帽致意。與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多次見面,只點頭致意即可;對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識者,在社交場合均可點頭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與外商談話時表情要自然,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談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點人。談話時的距離要適中,太遠太近均不適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時,不要湊前旁聽;有事需與某人談話,可待別人談完;有人主動與自己說話,應樂于交談;發現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第三者參與談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若談話中有急事需離開,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談話時若超過三人,應不時與在場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同個別人只談雙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談的問題不便讓其他人知道,可另約機會。
在交際場合,自己講話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別人講話時,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的看法。對于對方談到的不便談論的問題,不應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要善于聆聽對方的講話,不要輕易打斷,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在相互交談時,應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別人講話不要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視別處、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煩的樣子,或做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在交際場合結識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紹,也可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要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愿望,不要貿然行事。無論自我介紹或為他人介紹,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談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趨前打招呼,這位熟人便將你介紹給其他客人。自我介紹時,要主動講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單位(國家),對方則會隨后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時還應說明與自己的關系,以便于新結識的人相互了解與信任。介紹其他人時,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別人。介紹也有先后之別。應先將身份低的、年紀輕的分紹給身份高的、年紀大的,把男子介紹給婦女。介紹時,除婦女和年紀長者外,一般應起立。但在宴會桌上、會談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紹者只要微笑點頭有所表示即可。交換名片也是相互介紹的一種形式。在送給別人名片時,應雙手遞出,面露微笑,跟睛看著對方,在接受對方名片時、也應雙手接回,還應輕聲將對方的姓名等讀出,然后鄭重地收存好。
涉外交往在談話時,內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謊誕離奇、聳人聽聞、的話題。不應徑直詢問對方的履歷、工資收入、家庭財產等私人生活方面的問題。對方不愿回答的問題不應究根尋底,對方反感約問題應表示歉意或立即轉移話題。在談話中一定不要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不要議論當事國的內政,不要恥笑諷刺對方或他人,不要隨便議論宗教問題。
男子一般不參加婦女圈內的議論。與婦女談話更要謙讓、謹慎。不宜詢間婦女的年齡和婚姻狀況,不要說對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話題。不要與婦女開玩笑,更不要無休止的攀談以免引起對方和他人的反感。
涉外禮儀范文2
一、涉外商務禮儀中的注意事項
1、進入室內場所后通常應脫下手套和帽子,脫掉大衣、外套、風衣等等。
2、室內通常不戴墨鏡或其他有色眼鏡,特殊情況下必須帶有色眼鏡是應主動說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談時應該摘下墨鏡。
3、西方婦女的紗手套、紗面罩、披肩、短外套等作為服裝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室內穿戴的。
二、涉外交往禮儀中的穿著要點
1、衣褲要整潔、干凈,尤其是衣領和袖口。
2、穿長袖襯衣時應將襯衣扎在褲內,不要卷袖子和褲腳。
3、穿西裝時,若西裝是單扣或多扣,則應全部扣起來,雙扣的可以只系上面一個。
4、男士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女士穿涼鞋的話可以光腳,若穿襪子則不要將襪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應注意不要穿著睡衣、睡褲或者拖鞋接待外國客人。
以上就是穿著上的涉外禮儀知識要點。
三、涉外交往禮儀中握手的注意事項
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如果是初次見面,一般在介紹自己時主動伸手,如m Green, nice meeting you.同時握手。
2、在一般情況下,握手時間不宜過長,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關系很熟的話握手時間可以稍微長一些。有時年輕的對年長的、身份低的對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與女士握手,輕輕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禮儀中握手時伸手的順序也有些講究: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和婦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時不要交叉,等別人握手完畢后再伸手,握手前脫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
四、涉外禮儀知識之談話技巧
1、談話時表情自然,語言得體,可適當做些手勢,不要手舞足蹈地動作太大。
2、不要用手指他人,有這樣的習慣的朋友可以手上握支筆或拿本書以消除這樣的動作。
3、如果要參加別人的談話應打招呼,比如說Excuse me, may I join you?如果別人在個別私聊,就不要湊過去了。
4、尊重別人的講話,別人發言時盡量不要打斷,需要發言可以等別人講完再說。
5、談話中如果有要離開,應向對方打招呼并表示歉意,例如m sorry Ive gotta go. Its very late now.
6、交談過程中應目光注視對方,別人講話不要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樣子,不要玩弄其他東西或者老看手表,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五、涉外禮儀知識之談話內容
1、自我介紹時,一般說說自己的姓名即可,也可加上自己來自于哪,例如m John Lee from Shanghai.
2、介紹別人時還應該說明和自己的關系,例如Shes Susan, a friend of mine. Shes from Beijing.
3、涉外交往中談話內容盡量避免宗教、疾病、死亡、等話題。
4、不要詢問別人的收入、家庭財產等私人生活問題。
5、不要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不要恥笑譏諷別人。
6、與女士交談時,不要詢問女士的年齡和婚姻狀況更不要評論對方的身材、健康、收入等。當然夸獎對方的寒暄是很好的,例如hey you look so charming today.
六、涉外交往禮儀中的常用禮貌用語
無論是涉外交往禮儀還是涉外商務禮儀都要求多用禮貌用語。例如下面斜體字所示:
Excuse me, may I take a look at this picutre? 對不起,我能看下這張照片嗎?
Excuse me,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打擾了,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
Help me put the map on the wall please. 請幫我把這張地圖掛在墻上。
涉外禮儀范文3
在人際交往中,波蘭人的舉止優雅,語言文明,彬彬有禮,是世人有口皆碑的。
同外人打交道時,波蘭人對稱呼極其重視。他們的習慣,是要盡可能地采用鄭重其事一些的稱呼。對于男士,波蘭人言必稱“潘”。對于婦女,他們則非要稱之為“帕那”或“帕妮”不可。
在社交場合問候他人時,波蘭人肯定會對對方以“您”相稱。他們假如與對方以“你”相稱,則多半意味著雙方關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
按照波蘭人的習慣,自己在交際場合被介紹給他人之后,必須要主動同對方握手為禮,同時還要報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為失禮。
在波蘭,最常用的見面禮節有握手禮和擁抱禮。在波蘭民間,吻手禮則十分通行。
一般而言,吻手禮的行禮對象應為已婚婦女,行禮的最佳地點應為室內。在行禮時,男士宜雙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輕吻一下,假如吻出聲響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規范的。
(2)服飾禮儀
波蘭人的穿著打扮極有自己的特點。除正式場合要穿西服、套裙之外,波蘭人日常著裝的最大特點,是崇尚個性,講究與眾不同。
(3)餐飲禮儀波蘭人的飲食習慣與其他東歐國家大致相似。
具體而言,波蘭人平時以吃面食為主。他們愛吃烤、煮、燴的菜肴,口味較淡。
在飲料方面,他們還愛喝咖啡和紅茶。在飲用紅茶之時,波蘭人大都愛加入一片檸檬,并且不喜歡茶水過濃。
在飲食禁忌方面,波蘭人主要不吃酸黃瓜和清蒸的菜肴。
波蘭人在人際交往中非常喜歡請客吃飯。在宴請客人時,波蘭人有不少的講究。一是忌諱就餐者是單數。他們認定此乃不吉之兆。
二是在吃整只的雞、鴨、鵝時,波蘭人通常講究要由在座的最為年輕的女主人親手操刀將其分割開來,然后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食盤之中。
三是不論飯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爭取多吃一點,并要對主人的款待表示謝意。
四是口中含著食物講話,在波蘭人看來,是很粗魯的。
(4)習俗禁忌
波蘭人普遍愛花。在所有鮮花之中,他們最喜歡三色堇,并將其定為國花。給波蘭人送花時,宜送由一種鮮花所組成的單束花,但不宜送雙束花。
波蘭人最喜歡的動物是白鷹,被定為國鳥。
波蘭的公共設施,還被標以與眾不同的標志。比如男用衛生間的標志是倒三角形,女衛生間的標志則是一個圓圈。
與波蘭人進行交往應酬時,有三個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
第一,天主教在波蘭的影響無處不在。
涉外禮儀范文4
涉外交往著裝禮儀 在涉外交往中,一個男人一個女人的著裝禮儀,有一種規范性的說法,兩句話:“女人看頭,男人看腰”。
女人看頭是看什么呢?
看發型,比如染不染色,長度如何等等。像我們服務行業,政府機關一般公務員是不染彩色發的,除非把花白的頭發染黑。另外頭發不宜過長,作為女性,一般工作崗位上不長于肩部。有同志講了,長于肩部如何?長于肩部要做技術性處理,盤起來、挽起來、梳起來,不能隨意披散開來。道理很簡單,年輕姑娘的一頭飄逸的長發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這兒一甩,沒準附近的每一個人就暈了。
“男人看腰”,看什么呢?
不是看我們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帶是什么品牌,而是看這樣一個細節,腰上掛不掛東西。我們說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話,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一個有層次的人,在大庭廣眾之前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你見過普京總統腰上掛手機嗎?你見過安南腰上有一串鑰匙嗎?
涉外禮儀范文5
座次安排
餐桌為正方形或長方形,西方國家中唯一擁有圓桌的乃是神話中的亞瑟王。亞瑟王是英國的一位傳奇性的國王,他在西歐神話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國的地位。雖然根據神話所說,亞瑟王是英國國王,但大多數關于他的故事卻載于法國及法國文學著作之中。亞瑟王有一個圓桌,這樣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誰也不感到比別人低人一等:他們的等級都是相同的。事實上,神話故事集稱?quot;圓桌的故事"。
感恩禱告
千萬注意!還不到用餐的時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時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飯前感恩禱告,為所用飯食而感謝上帝。這種禱告可用任何語言進行,而時常用拉丁文。在此場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則應起立,否則不用起立,仍坐原位。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雙手合十。感恩禱告時間不長。
用餐器皿(刀、叉、勺、盤、杯)
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為數甚多。據悉,全人類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國,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后繼續使用,他們凈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國將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樣。在英國和美國,刀不放在刀架上。但在美國有另一個關于用刀的習慣。那就是,在菜盤中切割食物,然后將刀放在菜盤左邊,再將叉子轉到右手。這種作法現在不多見了,但是如與一個美國家庭聚餐,或與年長的美國人用餐,便可能看到這種使用刀叉的方式。
靠左邊的小盤是盛面包用的,有時用于放色拉和水果的盤子也擺放在那個位置。與某道菜相關的刀具或則放在主菜菜盤之前,或者放在最后側,放在最中間的匙和叉是供飯后用甜食時使用的,不然就從外邊向里邊接著用。
如果餐桌上有你不喜歡的食物,可以拒絕食用。將盤中的食物全部用光被視為有禮貌;除非你要求再加一些食物,否則不會添加。在正式宴會上,從不給添加食物。在這方面,應當很注意中國和西方禮儀上的差距:在中國,主人自然認為客人的菜盤應當盛滿菜肴,在西方則不然。
食物由侍者端上,總是從左方擺上,空盤于每道菜肴用畢后自左方撤下。
菜肴和酒的順序
記住菜肴和酒的順序是重要的,因為,如果是非正式的自助餐要依同樣順序用餐。與有的人的想法相反,在宴會上,菜肴的順序與中餐宴會一樣嚴格,但原則有所不同。在不是很盛大的宴會上,菜肴的數目常常有所削減,但是上菜的順序總是相同,即使減去很多道菜,也是如此。然而,近年來,在大型宴會上,菜肴的數目又增加了。上述菜肴的順序為:
(冷或熱開胃菜)
湯雪梨酒
魚干白酒
果汁雪糕紅酒
肉食及蔬菜
色拉甜白酒或香檳
甜布丁紅葡萄酒(葡萄牙產)或烈性甜酒
香薄荷
干酪
水果
咖啡(另有卷煙或雪茄)白蘭地或甜露酒
在法國,干酪在布丁之先食用,這種情況在其它國家也常見。除此以外,菜肴的順序各國都是一樣。干白酒和甜酒或香檳酒經冷卻后飲用,紅酒則根據所食肉食的類別而定。濃紅酒與厚味肉食相配,較淡的紅酒則供食用略為清淡的肉食時飲用。紅酒在室溫下飲用,并在事先開瓶,酒的年代愈小,愈應早些開瓶。
濃紅酒可以串杯,葡萄牙產的紅葡萄酒,烈性甜酒和雪梨酒總是要串懷。總的原則是,酒的香味與飯菜的美味相得益彰。
在美國,總有冷水可供飲用,在歐洲則不一定。
還應當注意另一點,即在北歐,女客在女主人飲酒之前不應飲酒。
吸煙
絕不應在正式祝酒之前吸煙,僅可在為國家祝酒之后吸煙。永不在食桌上吸煙這一習慣現已變得普通了。咖啡、白蘭地和露酒在另一個房間飲用。在少數情況下,女士們先離開餐室并去往另一房間。在此情況下,男士便在餐桌吸煙。這是一個很老的作法,但近來又已回潮。
祝酒
祝酒是另一個容易出錯的事,在西方國家,在用餐當中非正式祝酒,如同人們在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所看到的,直到150年以前都是常見的習俗。這個習俗現已不復存在,現在,面對你認識的客人舉起酒杯,啜飲一小口而不談話,這種方法還是可以的。男士若對女士作這樣舉動應當注意,因為這種姿態寓有確定的涵義,如果該女士對這一舉動不予贊同,那就把她大大得罪了。
在祝酒前,將紅葡萄酒放在桌子上的串酒懷中。與其它酒不同的是,紅葡萄酒不是由侍者侍飲,而是由來客傳送,其次序總是由右向左,具體方式是將本人的酒杯斟滿,然后將串酒杯向左傳出。
紅葡萄酒在向國家祝酒之前絕不應飲用。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有欠明智,因為可能有另一次甚至數次祝酒。在每次祝酒之前會有一次講話。講話可能很長,達30分鐘,或者很短,僅兩個字。有的祝酒時應當起立,有的則可保持坐姿。
有些盛大的宴會上,將一個"流動杯依次傳遞。這是一個古老的飲酒禮節。這種酒杯是一個大杯,每位賓客都從杯中飲用。這種禮節之以現代的形式建立起來整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如果在這種場合做得正確,不啻為自己爭光。當你的鄰座客人接過酒杯時,他轉向你,要向你鞠躬,你鞠躬還禮,用右手將杯蓋取下,將杯高舉,飲酒的人以雙手接杯,飲用,然后以系于杯底的餐巾擦拭杯口。此時你將杯蓋蓋上,然后將杯傳到你手中,這套禮節便重復一遍。當你已將酒杯傳出之后你得保持站立,直到你的鄰座已經飲酒,然后坐下,可以看出,這種禮節源于蠻荒時代的飲酒儀式。位于飲酒者兩邊的人要站立,以保持飲酒者免受敵人侵害。以右手持杯蓋,因為右手乃是持劍的手。
在主賓離席之前而離席是不對的。如有必要先行離席,應先向主人說明。
還有三種其它形式的社交聚餐形式,即在餐館室用餐,在俱樂部用餐及在某人家中聚餐。飯菜的順序和飲酒的順序總是同樣的,但要簡單一些。除非是正式宴會,菜肴的數目不超過四道,少則兩道,色拉不能用以代替第一道菜。
在餐館用餐
在西方,在餐館就餐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每人選取自己的飯菜,因而在開始用餐前應當對自己喜歡哪樣飯菜有所考慮。再者,在最好的餐館,菜單是用法語印制,這就要求有專門的知識才能看懂。在點菜之前向人請教,完全不成問題;問問侍者有什么可以推薦的菜,也毫無不妥之處。
在西方餐館里遇到的另一個問題乃是如何對待酒單的問題。這種酒單與在中國餐館里的菜單相同的方式對待,即將酒單傳來傳去,因為誰都不愿意要為大家點酒這個面子。如果你運氣好,點酒的人精于此道,那就好了。精于酒道是很風光的事,甚至比精于菜肴更為風光。中遠集團有些領導在這方面樹立了榜樣,他們對外國酒知之甚多。關于酒,有許多書籍可供研讀。
不懂怎樣正確飲酒,就不能好好品味醇酒佳釀,便很難登大雅之堂?;ㄙM很多錢財點來名酒,卻飲而不知其味,實屬失禮之至,因此而引起他人不悅,乃是意料中事。中國人在這方面常常遭受西方人士批評。即使是與友人共飲,而且酒款已付,以為可以自行其是,然而飲酒而有失禮儀,也被視為粗俗可鄙,對此,同一餐館就餐的其它賓客因而倍感震驚,甚至發出怨言。
點酒是在點菜之后。這是因為點酒的人可以針對座上不同賓客所已選定的菜肴而選用與之相配飲的酒。
酒類侍者(他本人是或者應當是酒品專家)在將酒開瓶之前將其拿到前(向點酒者展示該酒的標簽正確無誤),然后開瓶。白酒放在冷酒器中,紅酒則在桌上開瓶,并在飲用之前"放訖"。點酒的人先品嘗酒味,然后將酒倒入各位賓客的酒杯之中,其目的在于確認該酒未在貯藏期間變質,如已變質,則將其撤去,另點一瓶。
如果你自己是點酒的人,但卻心中無數,便可征求侍者的意見,而如該侍者對你愛莫能助,則作為一般的原則可為點魚的客人選用一瓶干白酒,而為選用肉食的客人點紅酒。不要從酒單上專選價格最低的或價格最高的,而要選第三便宜的酒,很多人點價格第二便宜的酒,而那常常不是好酒,餐館正欲將它賣掉。
如果飲起酒來好像飲用啤酒或白酒那樣,那可太有失體統了。飲酒的樂趣部分來自酒的芬芳,部分來自酒的甘醇,部分來自酒的外觀,而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其中所含的酒精。設想一下你在品嘗極佳的香茗。首先是鼻聞榮香,然后是口償榮味,輕握杯柄,小口啜飲,則飲榮之樂莫大焉。如果你對飲酒并無樂趣,則裝作開懷亦無傷大雅。如果不喜歡酒,則不必多飲。
如在餐飲時需要將你的電話手機打開,則應向在場賓客表示歉意。當然,將手機關閉方為上策。
在俱樂部用餐
俱樂部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及其它受過這些國家影響的地區如香港和新加坡是普通的餐飲、聚會之處。
(nightclub)這種真正的俱樂部可以分為兩類,即社交俱樂部及健身俱樂部。社交俱樂部中設有餐廳、一個或兩個酒吧、一個圖書室,有時還為前來的會員提供臥室。健身俱樂部設有進行某一專項體育活動的設施,(這從該俱樂部的名稱便可看出),但也設有餐廳及酒吧。
例如在香港,香港俱樂部及中國俱樂部是社交俱樂部,賽馬俱樂部、足球俱樂部及高爾夫球俱樂部等則為健身俱樂部。在紐約,商業區健身俱樂部是健身性質的俱樂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個健身中心,但它常被紐約航運界人士用為社交俱樂部。
如果你應邀在你主人所屬的俱樂部用餐,這與在其家中用餐頗為相似,因為俱樂部是私人聚會之處,只有其成員及其賓客可以進入。俱樂部的規則必須遵守。大多數俱樂部規定,不準攜帶公務文件入內,并嚴禁使用電話手機。俱樂部常有關于衣著的嚴格規定,例如許多俱樂部不準穿牛仔服等。
在俱樂部用餐與在餐館用餐相差無幾,但在俱樂部用餐不提付賬的事,因為只有主人付帳。
在家用餐
在他人家里用餐比較不太正式,除非這家人極其富有。應邀在他人家里用餐時給主人帶些花束,是很得體的,但不應帶白花(白花是喪禮用的),而且也不應帶紅花,除非你有意向女主人表示浪漫之情。
涉外禮儀范文6
塞內加爾共和國(TherepublicofSenegal).簡稱塞內加爾,位于非洲最西部的塞內加爾河中下游。面積19.67萬平方公里。國家不大,卻是一個以生產花生聞名于世界的國家。塞內加爾是世界上第4大花生產國,也是世界第1大花生出口國。有“花生之國”的美稱。
塞內加爾國名來源于國內的最大河流——塞內加爾河(在該國境內長1030公里)。人口679萬,它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部族有自己的語言,比較通行的語言是沃洛夫語(尚無文字),官方語言是法語。有84%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達喀爾(Dakar),在大西洋沿岸佛得角的南端,為大西洋航線要沖,人口100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交通樞紐,也是西非最大的海港和商業中心。達喀爾港水深港闊,可同時停靠10萬噸位以下的輪船40多艘。歐洲到南美,及南非至北美的來往船只幾乎都要經過該港,是重要的中途站。
1959年4月4日,塞內加爾同蘇丹(今馬里)組成馬里聯邦。1960年馬里聯邦宣告獨立。同年8月20日塞內加爾決定退出馬里聯邦,宣告成立塞內加爾共和國。
貨幣: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CFAF(FrancedeLaCommunauteFnanciereAfricaine)。
塞內加爾人熱情好客、喜歡舞蹈,特別是手鼓舞。他們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是宰羊節。按照伊斯蘭教歷,5月25日是伊斯蘭教的宰羊節,名塔巴斯基。節日來到時,街頭巷尾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清晨達喀爾一片誦經聲,當盛典結束后,許多人家院子里開始宰羊。人們把羊肉分贈親友,把羊血灑在挖好的土坑里。
宗教對塞內加爾人的生活習俗影響較大,他們多數都忌諱使用豬皮和豬內臟作的日用品,也忌諱談論有關豬的事情。他們還尊奉伊斯蘭教規,在公共場合下是禁止飲酒的。
塞內加爾人的穿著一般都比較簡單,男子習慣穿一種白色的“布布”大袍,女子一般都穿顏色鮮艷的長裙,有的還在頭上蒙著一條圍巾。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還有這樣的風俗:一般的人都把頭剃得光光的,只在左耳朵的上方留下一塊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