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文1

【關鍵詞】土地規劃;整理;技術

1 引言

土地規劃整理是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目標,對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建設,對用地結構進行優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以充分挖掘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目的所作的安排和布置。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提高土地質量,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實現耕地數量保護與質量保護統一,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重要手段,對于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土地規劃整理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現有的耕地很多還缺乏灌溉措施與抗旱能力,農業產量不高,為了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必須對現有土地結構進行統籌規劃; 實施山、田、水、路、林綜合治理,配套、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和土地利用效; 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調整土地產權關系,保護土地權屬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3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規劃原則與目標

3.1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包括: 分析土地利用基本狀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適宜性分析、土地利用潛力分析、水資源平衡分析等; 制定項目區土地整理的目標、任務和方針; 確定項目區土地利用方向、各類用地的數量及布局; 確定灌排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 通過技術、經濟論證,確定規劃方案; 擬定規劃實施和管理的相關政策和措施。

3.2 土地規劃的規劃原則

為了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結合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應該遵循如下規劃方針: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項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條件和土地質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因地制宜地確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項工程的規模及其配置,提高規劃設計的可操作性; 政府決策與公眾參與相結合,調動廣大力量充分論證規劃方案,使規劃更加有效合理。

3.3 土地規劃的規劃目標

土地規劃的目標是通過土地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過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間道路系統,為合理布局各種農作物,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供良好的土地條件; 合理配置灌排系統,增強農田水利設施排灌功能,提高灌溉保證率,提高耕地的潛在生產能力;通過改良項目區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通過營造水土保持林,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4 土地規劃的關鍵技術問題分析

4.1 土地適宜性分析

對規劃區內待整理的土地,在分析評價過程中,把土地利用現狀、土壤理化性狀、氣候、植被、地貌、海拔、排灌條件、開發改造條件、位置等作為參評因子,通過綜合分析,確定其開發改造方向。評價采用實地調查法、主導因子法和相關因子參考法進行。以坡度、灌溉、土壤厚度為主導因子,坡度小于25°的、能灌溉的以開發改造為水田為主;其中一種或數種因子達不到要求,以開發改造為旱地為主。土地復墾的,以土壤類型為主導因子,灌溉條件、周圍耕地類型為相關因子進行綜合評價。

4.2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4.2.1 水平梯田修筑

水平梯田的修筑完全改變了地表的坡度,農民在田面內部耕作時通過人工修筑土壟,改變了坡面徑流的流向。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擾動表土層可能造成一定水土流失,但建成后,不但不會引起新的水土流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更不會出現土地沙化、鹽漬化的不良狀態。

4.2.2 種植農田防護林

對于項目區存在水土流失及風害影響的要規劃種植防護林,選用經濟樹種,一般可沿田間道兩旁種植白楊等形成基本農田防護體系,起到一定程度上防治水土流失及風害影響的作用。

5 土地規劃的總體工程布局以及其技術要求

5.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將現有荒草地及灘涂整理開發成耕地,對所有耕地進行局部平整,形成便于機械化作業的田塊,山區和丘陵地區則形成梯田,梯田田面走向基本沿等高線方向布局,小彎取直,大彎就勢。水平梯田局部平整根據坎高和地形坡度確定田面寬,采用挖高填低的方式,平整成層層梯地。

5.2 農田水利工程

農田水利工程必須結合規劃區作物需水量以及地勢、降雨等綜合考慮水利設施布局及分布。根據氣候、地形、地貌、土壤等特征,確定項目區整體灌排設計方案,結合梯田工程完善蓄排設施,以達到提高灌溉保證率,涵養水源,保水保土,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5.3 道路工程

一般考慮田間道和生產路兩個級別,其中田間道主要為農產品及貨物運輸服務,路面為厚碎石,路面寬4m,對原有田間道加以修復,部分盲段新修田間道,使所有田間道相貫通。田間道多沿等高線進行布線,田間道路縱向坡度一般不大于8%。生產路主要滿足人工田間作業和管理的需要,沿原始地面設計路寬110m,碎石路面,沿著渠道鋪設,每隔200-300m布設一條。

5.4 農田防護工程

本項工程內容主要是興建防護林帶,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包括改造現有的疏林地,營造水土保持林和護路林、田埂植草等。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

進行生態林建設,并對田間道路和溝邊進行防護林建設,在田坎基部用石砌,其上采用水泥圈護坡,以保持水土。

5.5 防護林工程

為了減少風害、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項目區沿田間路布置防護林帶,以涵養水源,保水保土。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結合當地經驗,一般可選用白楊、泡桐防護林帶,間距4m。

6 規劃效益分析

6.1 社會與經濟效益

土地規劃平整有利于促進勞力、資金、技術的合理流動,可以充分吸引農村閑散勞力參與土地開發整理,帶動建筑、建材、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道路及灌排經改造以后,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方便居民的出行、生產和生活取水; 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進一步提高耕地數量和質量,滿足建設用地占補平衡的需要,實現耕地保護的數量保護與質量保護的統一; 通過土地開發整理搞好土地資源配置,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也有利于農作物布局的調整,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進程,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6.2 生態效益

土地規劃實施后,可以有效增加植被覆蓋面積,防止旱澇災害影響,減少水分蒸發和水土流失,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荒坡開發以后,耕地質量得到提高,土壤結構得到改良,可以相應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減輕化學污染,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生化環境。配套完善的渠路防護林帶不僅可以有效固結土壤,而且長年落葉成肥,還可以相應提高耕地質量。通過實施開發整理,可以形成樹成蔭、田成梯、路通達的良好的生態區域。

參考文獻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文2

關鍵詞:土地規劃;整理;技術

Abstract: The land consolidation is on the basis of consolidation planning goal of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and land development,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of water, road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for optimal allocation and rational layout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order to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the l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and layout arrangements made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land consolidation, land planning and task plann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and land planning key technic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land use planning overall project layout and planning benefit analyses!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F301.23

1. 引言

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提高土地質量,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實現耕地數量保護與質量保護統一,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重要手段。它對于緩解人地矛盾,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發展地區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近年來農業投入不斷增加,農村經濟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研究土地整理規劃的一系列理論與方法的提出,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了。

2 土地規劃整理意義的分析

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現有的耕地很多還缺乏灌溉措施與抗旱能力,農業產量不高,為了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必須對現有土地結構進行統籌規劃; 實施山、田、水、路、林綜合治理,配套、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和土地利用效; 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調整土地產權關系,保護土地權屬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3. 土地規劃的具體闡述

3.1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包括: 分析土地利用基本狀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適宜性分析、土地利用潛力分析、水資源平衡分析等; 制定項目區土地整理的目標、任務和方針; 確定項目區土地利用方向、各類用地的數量及布局; 確定灌排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 通過技術、經濟論證,確定規劃方案; 擬定規劃實施和管理的相關政策和措施。

3.2 土地規劃的規劃原則

為了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結合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應該遵循如下規劃方針: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項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條件和土地質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因地制宜地確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項工程的規模及其配置,提高規劃設計的可操作性; 政府決策與公眾參與相結合,調動廣大力量充分論證規劃方案,使規劃更加有效合理。

3.3 土地規劃的規劃目標

土地規劃的目標是通過土地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過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間道路系統,為合理布局各種農作物,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供良好的土地條件; 合理配置灌排系統,增強農田水利設施排灌功能,提高灌溉保證率,提高耕地的潛在生產能力;通過改良項目區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通過營造水土保持林,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4. 土地規劃的關鍵技術問題分析

4.1 土地適宜性分析

對規劃區內待整理的土地,在分析評價過程中,把土地利用現狀、土壤理化性狀、氣候、植被、地貌、海拔、排灌條件、開發改造條件、位置等作為參評因子,通過綜合分析,確定其開發改造方向。評價采用實地調查法、主導因子法和相關因子參考法進行。以坡度、灌溉、土壤厚度為主導因子,坡度小于25°的、能灌溉的以開發改造為水田為主;其中一種或數種因子達不到要求,以開發改造為旱地為主。土地復墾的,以土壤類型為主導因子,灌溉條件、周圍耕地類型為相關因子進行綜合評價。

4.2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 水平梯田修筑

水平梯田的修筑完全改變了地表的坡度,農民在田面內部耕作時通過人工修筑土壟,改變了坡面徑流的流向。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擾動表土層可能造成一定水土流失,但建成后,不但不會引起新的水土流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更不會出現土地沙化、鹽漬化的不良狀態。

(2) 種植農田防護林

對于項目區存在水土流失及風害影響的要規劃種植防護林,選用經濟樹種,一般可沿田間道兩旁種植白楊等形成基本農田防護體系,起到一定程度上防治水土流失及風害影響的作用。

5. 土地規劃的總體工程及其技術要求

5.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將現有荒草地及灘涂整理開發成耕地,對所有耕地進行局部平整,形成便于機械化作業的田塊,山區和丘陵地區則形成梯田,梯田田面走向基本沿等高線方向布局,小彎取直,大彎就勢。水平梯田局部平整根據坎高和地形坡度確定田面寬,采用挖高填低的方式,平整成層層梯地。水平梯田原則上要求田塊標準100m×17.5m,梯地田坎層差在1.5m。格田內部相對高差不超過±10cm。規劃旱地為坡式梯田,每2m等高距布設一埂坎,埂坎頂寬30cm,高30-50cm,田塊長150-200m,寬度依地形坡度而定等高溝埂采取挖溝筑埂,埂在上、溝在下形式。土地平整工程要在保護環境、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節約投資的原則下,保持水土、盡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還應該符合農作物耕種的要求,以及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

5.2 農田水利工程 農田水利工程必須結合規劃區作物需水量以及地勢、降雨等綜合考慮水利設施布局及分布。按照《土地開發整理標準》規定,結合實際狀況,規劃設計灌溉保證率采用P=80%,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24h暴雨(124.3mm) ,水旱田1日排干。根據氣候、地形、地貌、土壤等特征,確定項目區整體灌排設計方案,結合梯田工程完善蓄排設施,以達到提高灌溉保證率,涵養水源,保水保土,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排灌渠系總體布局采用“溝2路2渠”模式依地勢布設,排灌分家。灌溉輸水工程實行自流灌溉,通過各級渠道將水引自田間。排水工程有截洪溝、排水溝及交叉建筑物。以天然溝道為承接系統,結合田面平整工程布局排水溝,實行自流排水。

5.3 道路工程 為了滿足農民出行、便于田間作業與田間管理,設計田間道路工程。一般考慮田間道和生產路兩個級別,其中田間道主要為農產品及貨物運輸服務,路面為厚碎石,路面寬4m,對原有田間道加以修復,部分盲段新修田間道,使所有田間道相貫通。田間道多沿等高線進行布線,田間道路縱向坡度一般不大于8%。生產路主要滿足人工田間作業和管理的需要,沿原始地面設計路寬110m,碎石路面,沿著渠道鋪設,每隔200-300m布設一條。

5.4 農田防護工程 本項工程內容主要是興建防護林帶,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包括改造現有的疏林地,營造水土保持林和護路林、田埂植草等。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 進行生態林建設,并對田間道路和溝邊進行防護林建設,在田坎基部用石砌,其上采用水泥圈護坡,以保持水土。

5.5 防護林工程 為了減少風害、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項目區沿田間路布置防護林帶,以涵養水源,保水保土。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結合當地經驗,一般可選用白楊、泡桐防護林帶,間距4m。

6. 規劃效益分析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文3

2009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66.4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2萬人;全區GDP為114.73億元,人均GDP為2.09萬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44元。根據南川區的地形地貌、生態環境特點和產業規劃,南川區可劃分為三大類區:北部生態農業示范區,主要以大觀、興隆、木涼、河圖、黎香湖為核心的20個鄉鎮;中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主要以東城、南城、西城三個街道為核心的5個鄉鎮(街道);南部金佛山區,主要以金佛山為中心的金山、頭渡、德隆等9個鄉鎮。南川區的土地利用總體戰略目標是在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統籌土地利用。穩住耕地的基礎地位,保住農業生產地位;以上級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為控制,保障基礎設施用地,特別關注城市和工業用地的健康發展。目前,南川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鑒于其特色生態旅游區和現代農業發展區的發展目標,本文選取南川區作為研究區域,對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對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驗證,對南川區規劃期間的生態環境保護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研究方法

2.1柵格單元

采用柵格單元作為評價單元,可以把行政區內部各指標在空間上的差異性列入其中,打破了行政界線的限制和約束,使指標具有空間性,能結合GIS把評價結果落實到每一個柵格單元中[9],從而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在土地利用類型矢量數據柵格化過程中,通常采用主要類型法、中心點法、重要性法、長度占優法和比例分成法對柵格進行賦值[10],綜合比較這幾種方法,為了保證柵格內各土地利用類型無面積信息損失,本文采用比例分成法對柵格單元進行賦值。比例分成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針對每個土地利用類型單獨生成一個柵格數據,各柵格數據中每一個格網的值源于該類型要素在本單元中所占的面積比例。

2.2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法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指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系統功能的綜合[1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起的土地利用結構和分布格局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土地這個陸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進而影響包括農用地、水體、草地等在內的生態功能,因此對這些用地類型變化導致的生態服務功能和價值的變化進行核算,可以定量評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在土地利用規劃用途分類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地類的生態服務價值,將南川區的土地類型整理合并為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水體6大類。由于裸地和交通用地的生態價值很小,故本文中不考慮其生態服務價值。參考Costanza[12]、冉圣宏[6]、陳仲新[13]等人對土地利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結果,并根據式(1)進行適當修正,確定南川區各種土地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單價,并將南川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分為10項。

3數據來源及數據處理

3.1數據來源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自于《南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本輪規劃基期年為2005年,規劃的基礎數據采用的是2009年南川區第二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數據,規劃年數據采用規劃方案確定的2020年土地利用數據。評價選取的數據主要包括基期地類圖斑、土地規劃地類、基期線狀地物等面狀和線狀矢量數據。

3.2數據處理

3.2.1比例分成法評價模型根據南川區區域特征和區內各土地類型的空間分布特點,在ArcGIS9.3平臺中按平面坐標和區域范圍建立大小為100m×100m的格網,建立格網單元編號字段,并通過Fieldcalculator計算賦值。采用Overlay空間疊加分析工具,將格網圖層與基期地類圖斑、土地規劃地類分別進行疊加,計算各圖斑內各土地利用類型所占的比例。通過屬性選擇工具輸出各土地利用類型的柵格圖層,利用格網面積、地類所占比例和該地類單位生態服務價值計算各格網該地類的生態服務價值。最后通過外部表格連接法將各土地利用類型的生態服務價值累加賦值給各格網單元,在此基礎上根據生態服務價值對格網圖層柵格化,得到基期年和規劃年各格網單元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柵格圖層。

3.2.2規劃前后生態環境狀況

分別計算各格網單元規劃基期年和規劃年的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并據此將生態環境狀況分為優、良、一般、將各格網單元規劃年與基期年的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相減,并求得其所占基期年值的比例,得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后生態環境狀況的變化幅度。

4評價結果與分析

對研究區域基期年和規劃方案規劃目標年的土地利用類型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評價結果表明,在土地利用類型數量與結構上,研究區域在規劃方案實施后整體的生態環境狀況明顯變好,全區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從基期年的101157.13萬元上升到規劃年的108936.49萬元,提高了7.69%(表5),說明該規劃方案對南川區建設特色生態旅游區和現代農業發展區的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通過相關系數分析得出規劃期間各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變化值和其生態服務價值變化值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95,說明區域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對其生態環境狀況能夠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說明了該規劃方案中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對生態環境改善的積極作用。該規劃方案中通過生態綠地和防護綠地等生態工程建設、土地整治、金佛山水庫建設和為建設現代特色生態農業園區進行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大增加了園地、林地、水體等生態用地的規模,生態用地總面積比2009年增加了7790.73hm2,總規模擴大到108756.15hm2,尤其是林地規模的擴大對生態環境狀況的改善起了重要作用,其面積增加了12361.12hm2,生態服務價值貢獻值增加了6722.87萬元。同時,該規劃方案中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減少了603.65hm2,通過土地整治,有3136.93hm2的農村居民點得到綜合整治,其中規劃至耕地1591.22hm2,林地826.62hm2;且新增農村居民點控制在1948.53hm2,新增城鎮用地控制在741.65hm2,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1012hm2。城鄉建設用地總體規模的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占用耕地面積得到合理控制,有效地增加了耕地和林地等生態用地的規模,并很好地促進了建設用地的集約節約利用,這也很好地促進了全區生態環境狀況的改善。

南川區在規劃基期年生態環境狀況一般的地區占全區面積的44.24%,52.28%的地區生態環境狀況低于一般水平,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的地區僅占全區面積的3.48%。規劃目標年生態環境狀況低于一般水平的地區下降到45.32%,生態環境狀況一般的地區占51.03%,并且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的地區所占比例上升到3.65%。同時,比較基期年與規劃目標年,生態環境狀況變化幅度R為正的地區占全區總面積比例高達92.32%,生態環境狀況明顯變好的區域更是達到了13.09%;而生態環境狀況變化幅度R為負的地區僅占全區面積的7.68%,只有2.65%的區域生態環境狀況明顯變差,說明該規劃方案對全區的生態環境整體狀況產生了極大的有利影響。從圖1—2可知,基期年和規劃年南川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均以南部金佛山特色生態旅游區為最佳,北部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次之,中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最差;這主要是因為方案中南川區規劃前后生態服務值最大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金佛山區,生態服務價值次之的耕地、園地等主要分布在北部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生態服務功能較低的建設用地則相對集中分布于中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全區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的地區則主要集中在龍巖河、黎香湖水庫、肖家溝水庫、金佛山、楠竹山、山王坪、黎香湖等主要河流、重大水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城市規劃的綠心綠帶等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區域。由圖3可知,南川區大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在規劃期間無明顯變化,但明顯好轉的區域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在新規劃的金佛山水庫、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建設的重點區域如金佛山區、城鎮和場鎮規劃確定的永久性生態綠地區等體現的最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林地和水體等生態用地的增加給這些地區帶來了有利影響;生態環境狀況變差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等生態用地的地區,尤其是新增的龍巖河、水江、南平等工業園區和南涪鐵路、渝湘高速等交通用地周圍表現的最為明顯。

5結論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文4

1.建立新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

土地利用規劃作為國家一項行政政策,是國家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新一輪規劃修編中,除建立從中央―省―市―縣的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外,還應該在各級總體規劃指導下,編制市區、縣城區和鄉鎮土地利用詳細規劃,來完善土地規劃體系,進一步落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

總體規劃期限為15年,詳細規劃期限為5年~10年。總體規劃屬于指導性規劃,一般情況下不得修改,只有到期或遇到特殊情況,才能進行修改。詳細規劃可以規定每5年修編一次,遇到不符合規劃的情況,可以依據總體規劃的要求,進行適應性調整。

2.科學設置規劃指標,滿足宏觀調控的職能要求

強調規劃指標設置問題,并不是否定上輪規劃指標的設置,而是要依據宏觀調控職能的要求,用一種新的思路來設置規劃指標。新一輪規劃修編在設置指標時應改變方式,由市縣根據國家或省控制指標要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本地的規劃指標,國家或省級政府只負責組織確認地方規劃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地方享有一定程度的指標設置自,能使規劃更突出地方特色、更符合地方實際。而控制性指標,如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規模、建設用地規模等,仍由國家或省級政府下達。

3.積極開展農業地質調查,確定統一的耕地和基本農田土壤理化質量標準

要通過農業地質調查,分析耕地和基本農田的理化指標,提出本地耕地和基本農田土壤理化質量標準,作為劃分耕地和基本農田的依據。對符合耕地和基本農田土壤理化質量標準的土地,規劃為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把保護責任落實到農戶;對不適宜種植無公害農產品的土地,調整為林地或建設用地;對已被工礦企業污染的土地,積極采取修復技術進行修復,不能修復的,調整為建設用地。

4.依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優化功能分區

要依據國家“十一五”發展綱要,按照“體現地方特點,因地制宜、協調統籌”的原則,形成科學合理的土地開發結構。要根據不同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在不同的區域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

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濟和人口集聚條件較好的區域,要在保證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可以適度擴大用地供給;對開發密度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逐漸趨弱的區域,要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本身較弱的區域,則要嚴格實行用途管制。

5.注意與其他專業規劃相銜接

一是與城市規劃銜接。可以利用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的空間布局來劃分圈層,留足城市發展的空間。對城市規劃近期范圍,土地利用規劃應設定為建設預留區;對大于土地規劃的部分,即城市規劃遠期范圍,應將其設定為城市建設用地過渡區。

二是與交通、能源、水利等規劃銜接。交通、能源、水利等工程通常屬于單獨選址的項目,詳細規劃中要設置一定的彈性指標,為這類項目留出調整的空間。

三是與農業、林業規劃銜接。設立剛性的基本農田保護區,保護責任落實到鄉鎮,落實到農戶,一般情況下不得改變。對各類自然保護區,不得規劃為建設用地,也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文5

浙江余姚慘遭重創,降水量達68個西湖。數日后,城區積水基本消退,交通恢復通暢。在整個城市被浸泡在大水中后,人們不得不重新深思:災后要如何重建水資源系統?

近些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我國是嚴重干旱缺水的國家,也是洪澇災害頻發的國家。現在公眾既關注缺水也關注洪水,防汛抗旱的關系漸成表里。開發利用洪水資源,減害增利,以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門話題。

“入海為安”的利弊之辨

洪水資源化一直是一個比較受關注的話題。

遼寧省供水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鄧程林說,洪水資源化的提出意在把生活與防洪減災、除害與興利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給洪水出路,讓洪水為我所用”的治水戰略,進一步促進人水和諧發展。正像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課題調研組在洪水資源化調研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洪水資源化就是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按照新時期治水思路和理念,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轉變“入海為安”的思想,統籌防洪減災和興利,綜合運用系統論、風險管理、信息技術等現論、管理方法、科技手段和利用工程措施,實施洪水有效管理,對洪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時,努力增加水資源的有效供給,維系良好生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防洪抗旱支撐。

有關專家認為,洪水資源化的重點應在北方地區,尤其是水資源緊缺、開發利用程度高的流域,在流域內應重點考慮上中下游洪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流域間考慮洪水資源的調配。我國北方大部分河流的汛期為2個月,汛期來水占全年60%以上。受制于目前的一些防洪要求與規則,汛期大部分水量往往被溢棄,而汛末又無水可蓄,造成人與洪澇、干旱災害的不

和諧。

通過洪水資源化調度,不僅強調防洪風險,也著重于防范干旱風險,尤其對于北方水庫,在一定的可接受風險水平內能提高水庫汛末蓄滿率,可有效地緩解北方城市嚴重缺水的狀況,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與經濟價值。鄧程林特別強調洪水作為水資源的特殊性,“洪水作為水源不具有長期利用的特性,供水保證率低,具有水害、興利的雙重屬性,而且開發利用洪水資源的難度、風險比常規水資源要大,甚至會造成災害,具有超越一般意義水資源的特殊性。開展水庫洪水資源化調度,要利用水文、氣象預報信息,因而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水庫防洪一旦失事,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水庫洪水資源化調度中,一定要開展風險分析,研究防洪風險率的變化情況”。

不單是攔蓄更多的水

本世紀初以來,對洪水資源化的理論研討和實踐探索漸趨活躍。面對這種形勢,水利專家程曉陶指出,要避免洪水資源化走入誤區,洪水資源化不單是攔蓄更多的水。

水庫攔洪雖然是實現洪水資源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洪水資源化不能簡單理解為讓水庫攔蓄更多的水,因為這樣的思路仍然僅以滿足部分人的需求為導向,有可能繼續加劇區域間的矛盾與生態環境的危機。

從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出發,洪水資源化的另一有效途徑是做好灘區、行蓄洪區以及農田的文章。在以往多年的記憶中,農田被淹是洪水危害人類的典型災情之一。在新的觀念下,需要對此作具體分析。海河流域在1996年8月遭遇洪水過程中,部分蓄滯洪區與農田受淹后地下水得到明顯回補,農業反而豐收的事實,證明關鍵不在于如何確保不淹,而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受淹的范圍、水深與淹沒歷時,減少淹沒損失與不利的影響,同時促使地下水得到較多的回補,產生滯水、沖淤、沖污、洗堿、淋鹽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綜合效益。

相較于農村,城市水災問題更為突出。在世界范圍內,隨著人們對洪水及其環境及生態作用認識的不斷加深,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探索。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起,力圖實現“安全確保”的防洪方略,經過30多年的經營,建立起了較高標準的防洪工程體系,近來也認識到通過防洪工程確保安全既不可能也不經濟,防洪觀念轉變為一定防洪標準下的 “風險選擇”策略。在利用洪水方面采取了雨洪(降水形成的洪水)就地消化,洪水資源化利用,在原渠道化的河道上人為造灘、營造濕地、培育水生物種以求形成類似于自然狀態的“多自然河川”等措施。

歐洲的洪水資源化管理經驗表明:要實現洪水資源化必須改變對洪水的行為:改變徑流特征,增加蓄水能力,增加河道的排洪能力,減少人類活動對流域的影響。

洪水源頭控制

包括森林恢復在內的洪水源頭控制是很吸引人的理念。但是森林恢復及保護有必要進行全年考慮,當土壤處于飽和狀態時,來自林地的產流和來自農業的產流沒有太大的區別,區別是在干旱的季節,事實證明在干旱季節林地可以明顯減少洪水發生的概率,并且對生態系統也有保護,專家指出減少徑流的不僅是那些樹,還包括樹下的截滲、填洼和其他阻擋徑流形成的東西。

而在日本,稻田被認為是蓄滯洪水的有效手段,其實稻田還有別的好處,例如增加地下水的交換等。長江流域的稻田能提供多大的蓄滯洪水的能力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實際上,我們應該期待的是稻田數量的減少,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民數量的減少,農民將會把種植轉向更有經濟價值的作物,例如蔬菜等,那么就會失去相應的蓄水能力。

干旱地能夠有效地捕獲雨水并且滲透到地下土壤和地下水中,中國的缺水意味著蒸發力很強,但是地下水的存儲卻是非常吸引人的。

城市是收集雨水的高效系統,從城市流出的徑流往往超過了人們生活飲用所需要的水量,因此,城市源頭控制在能收集和利用雨水的城市是非常誘人的選擇。

目前其他的一些源頭控制方式需要足夠的空間,所以發展的不多,在英國22%的土地已經用于城市使用,政府加大開發土地的城市化進程,這對源頭控制是不利的。

土地使用控制加強風險管理

土地使用控制是洪水風險管理的常規手段。中國未來的30~50年將持續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所以通過用地控制來減少洪水風險值得研究,我們的問題是:土地規劃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土地規劃?

流域一體化管理要求土地規劃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利用流域這個整體而不是將洪水減到最小,在實際操作中,有多個目標和約束,如果單從減少洪水風險來考慮土地的使用會引發其他問題,常見的問題是在洪泛區允許什么樣的發展。

規劃土地的使用比實際實施要容易的多。策略性的規劃,通常是主方案,大多數的大城市都有這種規劃,但是規劃付諸實施可能會不同。用地控制可以認為是一種壓力,是來自于發展和阻礙發展的壓力,如果來自發展的壓力比較大,尤其是某一區域迫切需要某種發展,那么,無論州政府的土地規劃是怎樣的,這種發展總會發生。不過,土地使用控制有產生腐敗的危險,原來的關于該區的土地規劃可能會被擱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設立發展吸引因子而不是將某種可能的發展排除在某一區域之外,還不能確信這種方式能否有效控制某一區域的發展,但是對那種常規土地使用規則還是要持悲觀態度。

濕地恢復減少洪水風險

通過濕地恢復來減少洪水風險是被廣泛推薦的做法。從大的范圍來說,平坦的地區更好進行洪水風險管理,這個平坦是從水平和垂直兩方面的,這樣的區域可能是濕地、湖泊或者是一個滯洪區,實際上,從洪水風險考慮,濕地與湖泊沒有多大區別。

大的平坦區域有兩個作用:首先,它能夠降低洪水流速,主要是由于濕地的阻擋造成的。其次,它能蓄滯部分洪水并且能夠潛能地削減任何量級的洪水,濕地只有得到控制的情況下才可以發揮以上兩個功能,常規洪水有可以淹沒濕地,但在極端洪水到來之前,這些濕地的存水最好都是排干的,以便能攔截更多的洪水。

任何大的濕地都會如此,在英國,農業用地被用來分滯極端洪水。他們那樣做是因為該國的洪水常發生于冬季,這時已經過了莊稼生長的季節,英國的河堤比中歐的要寬的原因也是由于英國洪水一般在作物生長期之后,中歐的洪水一般發生于盛夏,會毀掉很多高桿作物。

林地規劃與土地規劃范文6

關鍵詞 黑刺溝;生態移民遷出區;現狀;生態修復措施;寧夏固原;原州區

中圖分類號 X1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4-0243-01

1 黑刺溝生態移民區現狀

黑刺溝位于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西南,與六盤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次生林區相接,距固原市區30 km,該區域轄滴水崖、劉家溝、黑刺溝、鳳凰蛋4個點,原有住戶260戶1 048人,于2002—2012年先后在區內、區外移民,共有土地面積1 437.33 hm2,其中耕地面積420.00 hm2,退耕還林82.47 hm2,有林地128.00 hm2,未成林地307.53 hm2,宜林荒山76.00 hm2,封山育林423.33 hm2;屬黃河中游西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溝壑區,全境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土壤退化、地形破碎,生態脆弱,嚴重失調。而寧夏又是中國西北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目前仍有105萬貧困人口,其中極度貧困的35萬人生活在不適宜居住和發展的地方。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長期無法解決,成為寧夏扶貧開發的瓶頸。通過改善遷入地的生產條件,不僅有利于脫貧致富,還可以緩解遷出地的人口壓力,為改善和恢復生態環境創造條件[1-2]。因此,國家易地搬遷扶貧工程在原州區又稱為生態移民搬遷工程。2001年,寧夏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易地搬遷試點工程項目區之一,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條件嚴酷、自然資源貧乏、生態環境惡化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搬遷,易地安置,使扶貧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有效結合起來創造了條件。201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的若干政策意見》,決定拿出上百億資金進行生態移民,切實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把這部分居民搬遷到近水、沿路、靠近城市適宜生活和創業的地方,并將20萬hm2移民遷出區定為生態恢復區,有力地推動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順利實施,確保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原州區是寧夏中南部最貧困的縣區之一,在國家和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自治區生態移民總體規劃,認真扎實地落實計劃和政策配套措施。“十二五”期間,原州區共將搬遷安置移民1.5萬戶6.2萬人,其中縣內移民5 983戶24 377人,是全區任務最重的縣區。2011年,原州區計劃移民4 706戶17 443人,占“十二五”總任務的30.9%,其中區內移民1 910戶6 937人。移民安置點建設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設標準,基礎設施先行、產業配套跟進,嚴格程序管理、規范透明辦事,保證了移民工程質量好、成本低、群眾負擔輕。移民新村實現了水、電、路先通,村活動室、衛生室、文體室及小學、幼兒園、超市等社區化服務設施配套齊全;移民實現戶有1棟房、1棟設施拱棚、1棟養殖圈棚、1座衛生廁所、1臺熱水器、1臺太陽灶、1臺衛星接收器,使移民群眾發展有基礎、生活有保障、致富有門路,促使了工程順利進展。

2 生態修復措施

(1)大力宣傳生態建設的政策及其重要意義,增強群眾移民及參與生態恢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對移民遷出區土地、宅基地及村集體公共用地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利用,邊搬遷邊拆除,對搬遷戶的院落進行全面徹底的拆除,收回移民承包土地,原則上生態移民遷出所用土地規劃為林業用地,用于生態建設,切斷了移民兩頭跑的后路,為生態恢復奠定基礎[3]。

(3)對靠近現有國營林場的移民遷出區就近劃歸現有林場管理;對離現有林場較遠、集中連片且面積較大的移民遷出區新建國營林場或林木管護站進行管理。

(4)加強對生態移民遷出區現有林地、林木資源和其他固定資產的管理,嚴禁將移民遷出區內林地、草原、耕地用于與林業生態建設無關的開發;保護遷出區村莊四旁樹和其他林木。保留移民遷出區原有村部、學校房屋及配套的電力、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為后續林業生態建設提供保障[4]。

(5)原州區把生態移民遷出區作為年度營造林重點區域,采取先易后難,先近后遠,科學選擇樹種,通過人工造林綠化、封山育林等措施重點營造生態公益林,使遷出區生態環境得到休養生息,加快了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恢復,達到移出一片、治理一片、見效一片的目的。

(6)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推進,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實行集中整治、綜合治理、全面恢復。部門聯動,鄉鎮負責具體實施,林業部門負責規劃設計、苗木供應和技術指導,采取“封、造、育、管”4項措施,對生態移民遷出區進行魚鱗坑、反坡帶子田等整地方式進行大搬遷、大綠化,做到全面治理,共造林整地423.33 hm2,栽植樟子松、油松、山桃、刺槐113萬株,播種檸條、榆樹種子12 t,使移民遷出區生態得到全面恢復,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3 參考文獻

[1] 薛新樂,柳智平,田國江.寧夏隆德縣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恢復及管理問題探討[J].甘肅林業科技,2011,36(4):53-54.

[2] 李寧,龔世俊.論寧夏地區生態移民[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19-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色图中文字幕 | 91狠狠干 | 国产99精品 | h片在线播放 | 中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va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 欧美爆操|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欧美xx在线 | 图片一区 | 精品在线播放 | 午夜看一级特黄a大片黑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66 |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 操日韩| 国模吧国模吧一二区 |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 |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 夜夜操夜夜骑 | 欧美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 | 国产一级片视频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 性xxxxfreexxxxx国产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 四虎影院永久免费观看 | 国产国语高清在线视频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 | 久热福利 | 欧美极品在线播放 | 欧美另类图片亚洲偷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