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1
源市位于遼寧省西部,與河北省、接壤,是連接東北與華北,內蒙古東部與沿海港口的重要節點城市。20世紀90年代凌源市的設施農業產業在政府的推動下快速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反季節黃瓜生產基地。當地菜農經過20多年的經驗積攢與創新,栽培技術基本成熟,作者通過與種植產戶多年的深入交流,總結出了凌源地區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高產高效栽培方法,與大家共享。
整地施肥
黃瓜根系是吸收營養并供應植株生長的重要器官,而營養來源于土壤。肥料通過微生物的分解轉化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空氣,微生物的營養來源于土壤有機物,水分也存在于土壤的有機質與縫隙當中,因此種植黃瓜前要經過整地施肥,使土壤變得疏松且富含有機質。
施用有機肥
定植前20~30天,應清除溫度內所有地膜等廢棄物,第1次全層深耕25~30 cm,打破上一年的種植苗床,保持溫室內南北水平。參考溫室測土配方的營養狀況,首先將所需化肥按氮:磷:鉀:鈣:鎂=5:2:6:9:0.7的比例施入,均勻撒施在溫室土壤表層。全部撒施后進行第2次深耕,再連續旋耕2次,使化肥、農家糞肥、土壤均勻混合,土壤與農家糞肥混合塊的大小不能超過3 cm。在旋耕前觀察土壤的含水量,達到表面既無干土又不粘腳還能站住人的程度為宜。干旱情況下需提前補充水分,過于濕潤則要通過開溝、鋤地等方法降低濕度。如果土壤沒有適宜的含水量,會造成有機肥與化肥不能被分解發酵,或定植后有機肥與化肥在分解發酵時產生大量有害氣體與多余熱量,造成黃瓜早期死苗的情況。提前20~30天全層施足有機肥,可以大大減少苗期的死秧現象,而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將提前儲備大量的速效養分,根系可以迅速吸收并供養植株生長。
秸稈反應堆
結合秸稈反應堆總結出了新的整地方法:在預備定植的黃瓜壟下開溝(單行定植30~40 cm,雙行定植40~50 cm),按秸稈反應堆要求鋪秸稈撒菌種,回填30 cm左右的土壤,其中有10 cm左右的沉降,定植土壤20 cm左右深即可。秸反應堆的應用增加了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碳氮平衡,減輕了土壤的鹽漬化,增加了土壤中有益菌群,還可以釋放大量的CO2。因此使用秸稈反應堆是改良土壤,使黃瓜高產、抗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畦
越冬一大茬黃瓜栽培采用高畦栽培,畦高15~20 cm,上畦面60~70 cm2,高畦地溫高于平畦,有利于黃瓜根系生長。按行距1 m,單行定植可在弱光期提高光利用率,大行距增加通透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育苗
普通黃瓜根系弱小,據侯鋒院士主編《黃瓜》[1]一書介紹,胡蘿卜根系總量是黃瓜根系總量的2倍,且生長在土壤淺表層。嫁接黃瓜苗的根系龐大、抗病、耐低溫,有效改善黃瓜品種及商品性。因此越冬一大茬黃瓜必須定植嫁接苗,隨著育苗工廠化與種植戶嫁接技術的成熟,工廠化育苗已經成為主流,黃瓜嫁接應注意以下幾點:
黃瓜苗齡應控制在26~30天以內。苗齡在這個時間段內,砧木根系短而白,利于黃瓜定植后根系在土壤中生長,苗齡過長的黃瓜根系長而褐,不利于扎入土壤。
種植戶在育苗配制營養土時應控制好殺菌劑的用量,并嚴格按照說明使用。
由于營養缽的空間狹小,沒有根系的生長空間,黃瓜生長第1~2片真葉時又不需要吸收過多營養,因此育苗期間嚴禁使用生根劑。
嫁接期間適度見光,光照是獲取溫度與光合作用的重要來源,適度見光是獲得優質黃瓜苗的條件之一。
購買育苗公司的黃瓜苗,建議適應管理3~5天再定植。對于短距離運輸的要進行水分適應管理;對于長距離運輸的還要進行光照適應管理。育苗公司對于水分的管理方法是定時進行葉面噴淋,晝夜溫差很小,而種植戶只能地面澆水,因此要進行水分適應管理。在保證營養缽濕度的前提下,第1天要噴淋3~4次水,第2天噴淋2~3次,第3天噴淋1~2次,第4、5天不噴水,溫度由高到低拉開晝夜溫差。長距離運輸的黃瓜苗與短距離運輸的黃瓜苗在水分管理上一致,但由于在保溫車內長時間沒有光照,故要進行光照管理。光照管理上要逐漸加強光照,切不可立即照射強光,否則可能導致瓜苗永久萎蔫。另外,黃瓜育苗品種有天津綠豐的‘津綠系列’‘琬美系列’‘津典系列’,德瑞特的‘中荷系列’等,其中科潤的‘津優35’‘津優36’為主栽品種。
定植
定植是植株與土壤的結合,是決定總產量的關鍵環節,提前造足底墑是豐產技術的一部分,埋墑法是提前造足底墑的最佳方法。提前7~10天按黃瓜苗定植的方向挖20 cm深的溝,視溫室土壤干燥程度適當補水,補水后將水溝還原填平,待定植。經過7~10天的蒸發,地表土壤含水量稍低,1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均勻一致,利于黃瓜定植根系生長。造底墑使得土壤提前沉降,種植戶應在定植前修正畦面達到南北水平。在定植挑選瓜苗時,應剔除長勢極強(這類苗有雜株的可能)和長勢極弱(根系或嫁接愈合有問題)的瓜苗,并把長勢正常的瓜苗按大、中、小分成3類以待定植。
開溝8~10 cm隨水定植或定植后及時澆水。定植時不用大量澆水,在保持地溫,底墑足的情況下,緩苗很快。瓜苗定植宜淺不宜深,以土缽上沿高出地面2~3 cm為宜;要遵循溫室前1/3、兩側5~10 m的地面用大苗,中間地面用中苗,后側1/3用小苗的原則定植;定植密度應根據黃瓜品種葉面積來決定。一般瓜苗的葉面積指數在3~4左右。因此,越冬一大茬黃瓜定植密度在4~6 株/m2比較合理。由于現在大部分棚戶定植密度過大,造成了產量及質量下降、病蟲害發生嚴重的情況。定植時應留出總苗量1%~2%的瓜苗,在今后管理中備用。
采收前植株管理
覆膜
越冬一大茬黃瓜的傳統覆蓋地膜時間為定植前后,經過多年實踐發現傳統覆膜時間并不合理,所以在定植后15~20天覆膜,是越冬一大茬黃瓜高產栽培技術的又一關鍵創新。
黃瓜開花標志著生殖生長開始,有關資料介紹,在第一穗花開生長15~20 cm時,根系停止擴張生長,植株分配給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營養各占50%,這時應及時覆蓋地膜,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地溫。栽培方式是單行定植,因此將1 m寬的地膜平均裁成兩幅小膜,蓋在單行的黃瓜秧兩側,這樣每667 m2的溫室2個人操作1~2 h便可完成覆膜作業(傳統覆膜2個人需要2天時間左右),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黃瓜根系需要呼吸、土壤氣體需要交換,覆膜時要在兩片膜中間留出10~15 cm的間距,也為以后調節根系,加肥、灌藥留出空間。
越冬一大茬黃瓜定植時處于10月中旬~11月上旬,最近幾年部分棚戶甚至提前到了9月中旬,此時外界溫度高、光照時間長;溫室覆蓋材料均為新換的塑料膜,透光率較高,溫室內熱量充足,黃瓜苗葉面積指數較小,陽光直射地面,使地溫升高;定植水充足,土壤含水量高。
越冬一大茬黃瓜在定植后立即覆地膜或定植前覆蓋地膜,白天會造成土壤中水分蒸發遇地膜受阻,夜間溫度降低水蒸氣在地膜上結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滴入地表,每天一個循環。由于地膜攔截的作用,讓土壤地表含水量境多,適合根系生長;土壤中下部相對干燥,不適合根系生長,這樣促使黃瓜形成強大的地表根。
初期,黃瓜在強大的地表根作用下,整體植株根系發達,枝繁葉茂。20天左右開花結果,植株逐漸從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長勢逐漸減弱。一個月后開始采收黃瓜,植株整體生長平穩。
但12月中旬~次年1月上旬外界溫度下降、光照時間減少,以及塑料膜長期的使用,透光率開始下降,導致溫室積溫逐漸降低。黃瓜植株葉面積指數很大,溫室地面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使地溫降低。黃瓜生長環境越來越差,黃瓜根系吸收的營養不能滿足營養生長的需要,植株開始逐漸衰弱死亡。此r是農戶留瓜的關鍵時期,這種情況會對農戶造成極大的損失。強大的地表根系是造成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提前覆膜是形成地表根系的主要原因,推遲覆膜是控制地表根系生長,使黃瓜高產穩產的關鍵。
中耕
中耕不控水是越冬一大茬溫室管理中又一關鍵技術。定植后不控水肥,要中耕3~4次。定植2~3天后開始第1次淺中耕(5 cm左右),一周內進行第2次中耕(10 cm左右),時刻保持土壤水分充足(澆水必須澆透),澆水后繼續中耕。多次中耕切斷了地表10 cm的黃瓜根系,使得地下10 cm以上的土壤干燥,不利于黃瓜根系生長。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黃瓜地表根系生長,促進土壤10 cm以下的黃瓜根系生長,為安全越冬做好提前準備。
越冬一大茬黃瓜要想高產穩產必須擁有龐大穩定的根系,地表根的存在是根系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提前覆蓋地膜、控水與不進行中耕均是造成地表根生長的先決條件。
植株調整
黃瓜植株整齊一致是越冬一大茬黃瓜豐產的技術關鍵。越冬一大茬黃瓜栽培定植后應以調整黃瓜植株大小一致為目標。高產、穩產與整齊適度壯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秧苗營養生長過剩會導致生殖生長的減弱,結果量變少,反之秧苗營養生長太弱不能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也會使植株產量降低。因此應對弱小的秧苗單獨管理,采取噴施低濃度葉面肥、多見光、肥水澆灌根系等措施;對于生長過旺的植株應采取適量減少葉面積(掐去幾片營養葉)或將植株新枝頂尖放于其他植株下方等措施,以保證植株整齊一致。如果單獨管理后植株長勢沒有改變,應直接拔除,并從預留的瓜苗中補充(定植黃瓜時預留1%~2%的瓜苗)。為了保證植株前期營養生長健壯,后期高產,應將6~8節以下黃瓜全部疏掉,6~8節以上的作為商品瓜管理。
存在問題與前景
越冬一大茬黃瓜栽培由高溫長日照的深秋(9月中下旬),到低溫短日照的冬季,再到日照見長、氣溫回升的春天,歷經深秋、冬季、春天3個季節,歷時6~8個月,在自然條件上很不適合黃瓜生長的要求。相較于栽培其他茬口黃瓜,此茬口的黃瓜技術難度高、病蟲害多。但是,此茬口黃瓜經濟效益好,已在凌源地區推廣種植。
目前,種植產戶管理溫室主要存在以下兩大誤區。
水分與肥料
據《黃瓜》[1]一書介紹,每生產10000 kg黃瓜,植株需要吸收氮24 kg、磷9 kg、鉀40 kg、鈣35 kg、鎂8 kg和微量元素,需要礦物肥料約116 kg、水9880 kg。肥料適量即可,水要不斷添加,這樣黃瓜才能高產。
黃瓜植株生理病害與侵染病害
現在菜農普遍忽略了黃瓜栽培中的溫度、光照、水分、肥料、氣體五要素的相互性,由于5要素的失衡導致新生病害。在栽培中生理病害占50%以上,如果管理不當將造成生理病害進而轉變為侵染病害的情況。如黃瓜的霜霉病是由植株的碳氮比失衡造成的,及時補充營養改善碳氮失衡情況,可以有效阻止霜霉病的侵染。
走出誤區,客觀公證掌握黃瓜生理特征,按照黃瓜植株生長需要栽培,是創造高產的唯一路徑。
參考文獻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2
Abstract: Celery is the umbrella-type family and biennial herb,also known as celery,celery drugs and Parsnip. Celery can be cultivated in four seasons,it is rich in minerals,salts,vitamins and celery oil,also nutrient-rich,with fragrant,it can increase appetite,but also could lower blood pressure,strengthen brain and gut purge,soit is popular among consumers and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is not difficult;therefore,we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關鍵詞:生物學特征特性;品種的選擇;育苗播種;田間管理;采收留種
Key word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variety selection;seedling planting;field management;harvesting seed
中圖分類號:S6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0-0232-01
1生物學特征特性
芹菜根系分布的比較淺,吸收能力較弱,栽培的密度大,所以,在栽培方面,對土壤的水分和肥料要求是十分嚴格的,芹菜屬于耐寒性的蔬菜,一般在冷凍濕潤的條件下生長。
2品種的選擇
2.1 中國芹菜,又名:本芹,葉柄細長,大約高100cm左右,葉柄的橫切面1cm到2cm左右,依據葉柄的顏色可分為青芹和白芹。
2.2 西洋芹,又名,美國芹菜,大約高60cm到80cm,葉柄厚而寬,多為實心,味淡,脆嫩,但是,沒有中國的芹菜耐寒耐熱。
3栽培技術
3.1 苗床選擇:選擇向陽、背風、地勢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好的沙壤土。
3.2 整地作畦:選擇地勢高平、易灌易排的地區。
3.3 浸種催芽:芹菜的種子較小,種子表皮革質,有油腺、帶絨毛、小溝,高溫時不易出苗,所以要進行浸種催芽。
3.4 適期播種:北方天氣寒涼,多以4月下旬為最佳播期,既可躲過4月初的寒流大風,又可躲避5月下旬的干旱高溫時期,在播種的前期,種子要經過2天的晾曬時間,然后用清水浸泡24小時,撈出后用手揉搓,直至種子的殼露出白色為止,用清水洗干凈后,放在通風的地方晾約4個小時,然后用種子的3到4倍的細沙與種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均勻的撒在苗床上,蓋上0.5cm厚的土。
3.5 苗期管理:播種至出苗前,應在育苗畦覆蓋細麥草遮陰,芹菜出苗后既要防止低溫的危害,又要避免高溫灼傷幼苗,低溫時要嚴壓地膜,高溫窯采取通風、接膜、遮陰、小水勤灌的管理方法。為了保持土壤的水分不流失,可采用噴霧器噴水降溫增濕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每隔1到2天在下午的時候澆灌,出苗后上面的覆蓋物就會逐漸的撤除。
4田間管理
4.1 換苗期:從定植到植株恢復正常生長時間需要18天左右,在此階段過程中,要注意促根緩苗,增溫保墑。要做好松土的工作,這樣可以起到提高地面的溫度,保持水分不流失和保持土壤肥沃的作用,這樣可以有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
4.2 蹲苗期:緩苗后控制進水,根據天氣情況蹲苗時間一般在10天左右,當幼苗變黑,新葉生長緩慢時,結合澆水和施尿素肥,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4.3 肥水管理:芹菜的根比較弱,種植的密度較大,需要充足的肥水供應,生長前期每隔4~5天要施一次稀糞水,生長后期濃度可提高,忌用人糞尿,避免起爛心或爛根,同時也要用磷和鉀作為輔助肥料。芹菜在生長過程中,噴灑些微量元素,可以對根系的生長有明顯的效果,由于該期多雷陣雨,故應在每次雷陣雨過后及時澆灌井水,降低地溫,芹菜在收獲前噴灑赤霉素溶液,也可以促進芹菜的生長。
4.4 保護地栽培:近些年來,市場前景是供不應求,為了提高芹菜的產量,春冬在塑料小棚中栽培,對提高芹菜的產量效果十分明顯。
4.5 培土軟化:在苗的高度長到33cm的時候開始進行培土軟化,培土的時候可用蒲芹板插入行間,再在兩個板的中間填上10cm到13cm的土,填完后,再把蒲芹板撤出來,再進行添加,如果沒有蒲芹板也可以用竹竿來代替蒲芹板,但是,每次培土都不要埋沒心葉。還有少數地區不采用培土軟化的方法,而是采用稻草在畦邊圍作屏障,使葉柄軟化,提高芹菜的品質。
4.6 旺長期:蹲苗澆水施肥過后,芹菜將進入旺盛生長時期,此段時間是保證產量高低和質量好壞的關鍵時期,所以,對水肥的管理時期是關鍵時期,為了不讓芹菜缺少水肥,可采用5~7天澆灌一次水,每隔10~15天可噴灑尿素施肥,除了這些,由于芹菜的苗期和整個生長期長,所以雜草較多,還要做好除草工作,可以選用專用的除草劑。
4.7 病蟲害防治:芹菜的主要病蟲是蚜蟲,病害為斑點病、斑枯病和黑斑病,生產應選用耐病品種,其中,斑枯病和斑點病均屬于真菌性的病害,在冷凍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生斑枯病,除了選用無病種子,對種子進行除害,還可以噴灑一些藥物,來對種子進行防治工作。然而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易發生斑點病,除了對田間管理加強外,也可以噴灑一些藥物來抵制。實行2年以上輪作的種子,要及時澆灌、追肥、合理密植等。
5采收留種
菜收期隨播種期、品種和市場需求情況而異,芹菜生長期較長,長至55~65cm高時,于8月開始進行采收,采收時應從根基部鏟下,用刀削下基部須根去除老葉,然后進行打捆待銷,秋蒲芹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上市最為多,一般情況下,采收的越早,產量越低。
6結語
芹菜不僅是蔬菜,而且還是中草藥,治療各種病癥,芹菜含營養價值也特別高,但是,要想芹菜能有個好質量,必須要具備以上幾點,只有做到高產栽培技術,才能夠擁有純綠色的高質量的產品,提高產量,做好田間管理,所以,生產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產量,同時,也要注重質量。一定要保證讓人們食用更富有營養的食品。
參考文獻:
[1]鄭軍輝,葉素芬,喻景權.蔬菜作物連作障礙產生原因及生物防治[J].中國蔬菜,2004.
[2]葉素芬.黃瓜根系自毒物質對其根系病害的助長作用及其緩解機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4.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3
按現代農業企業的標準,建設高標準的農業科技示范場
示范場建設伊始,按照“立足本地實際,圍繞河北市的蔬菜、果品、糧油主導產業,引進現代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發展設施農業、標準農業、精品農業、無公害農業、生態農業、可持續農業,與國際農業接軌”的思路構建了示范場建設框架,確定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高新農業科技成果為依托,以高新技術、新品種示范為核心,以綜合配套技術應用為保證,突出高科技,強化現代管理,使之成為一個集農業高新技術、示范、技術推廣、人才培訓、良種繁育和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展示示范基地,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為遷安市乃至周邊地區農業的發展提供窗口和樣板”的指導思想,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專家幫助規劃設計,分期實施,已建成集現代溫室生產、農業高新技術、名優種苗繁育、名優綠色果品展示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科技示范場。
目前,已建成24棟占地100畝的高標準節能日光溫室小區。其中包括4棟大跨度、鍍鋅管框架結構、雙層加芯聚苯板復合墻體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和20棟冀優I型改良溫室。一是進行名特優新品種的引進,工廠化育苗、生產及無土栽培。先后引進12個國家和地區的蔬菜、花卉及果樹品種78個:包括:法國、美國生菜;南韓西葫蘆;以色列紅、綠、黃三色椒;荷蘭大果青椒;尼加拉瓜大果椒及北京蔬菜研究所選育的四棱黃色青椒;以色列、荷蘭、臺灣西紅柿;日本、美國、西班牙草莓;美國甜脆香豌豆、西芹;日本、臺灣產青花萊;北京蔬菜研究所研制的黃瓜101、102品種;日本羽衣甘藍、綠菜花、櫻桃蘿卜、京水菜、十月紅菜苔、烏塌菜等14種特菜品種和16種草本花卉及多種優質木本花卉品種。今年又根據種植業調整需要,引進了歐洲李、西洋梨和無核葡萄品種26個。二是立足遷安,面向國內展示大田農業現代技術。引進示范了以色列滴灌技術、中科院上海植生所蔬菜無土栽培技術、中國農大微噴技術、北京蔬菜所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自動卷簾技術、大田節水灌溉技術、快繁技術、活性炭溫室加溫技術、苗木嫁接技術和機耕、機播、機管、機收技術,使農、水、機各專業及栽培、植保、種子、土肥多學科有機結合,以農作物高產、優質、低耗、高效為主攻目標,實現集約化經營、現代化生產。
展示、培訓、推廣相結合。推動傳統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改革
為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場的技術推廣職能,我們把新成果展示、技術培訓和農技推廣三個職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首先將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試驗示范任務放在大田展示區,組織群眾現場觀摩,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群眾得到感性認識后,再組織技術培訓,教給農民做,然后再利用示范場工廠化育苗系統、組培快繁中心的設備,繁育優質糧、油、菜、果、花及美化綠化苗木,提供優質種苗,將物化技術傳送給農民,帶著農民干。建場以來,圍繞河北市農業結構調整,市委、政府委托示范場繁育黃瓜、西紅柿、西葫蘆、錯季菜、特菜等蔬菜和美國萬壽菊、松葉牡丹、瓜葉菊、千日紅等花卉及紅葉小檗、小葉黃楊、苗木、花卉500萬株,帶動了全市6000畝設施萊的發展和夏官營鎮洪莊村,上莊鄉高各莊、七里坎、東孟莊、平林鎮村,遷安鎮菅莊村等百畝以上設施蔬菜生產專業村20個,共引進新品種130個,展示新技術18項,消化吸收11項。接待專家、領導、技術人員、農民來訪2萬人次,推廣農業新技術15項次,實現農民增收1300萬元,充分發揮了示范場的引導、示范、創新、輻射作用,為河北市的結構調整和美化、綠化城市建設作出了貢獻。
建立現代農業企業制度。完善運行機制
在對示范場的管理上,從轉變經營機制入手,建立全新的運行機制。一是加強組織管理。建立了示范場技術、銷售、管理三支隊伍,實行目標量化管理,把示范場各項工作目標進行量化,具體落實到每一個人,簽訂責任狀,實現農業項目工業化管理,保證示范場工作有序進行。二是信息管理。為了及時掌握市場動態,搜集、篩選有效、可靠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信息,示范場充分應用現代化的微機管理設備,與全國大中城市聯網,收集、篩選、信息,指導全市生產、加工與銷售。三是經營管理。①實行效益承包制,示范場將20個生產展示棚按每棚純收入3000元承包給示范場技術人員,所有生產用工及生產資料開支都由承包人自己負責,示范場只負責項目規劃、品種供應,技術人員包生產、包管理、包銷售,承包人在完成農場規定的業務目標前提下收益全歸自己,充分調動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②實行獨立法人制。注冊事業法人單位,建立起了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化管理機制,拓展了農業科技示范場的活動空間,增強了企業活力。③實行經濟股份制,按照現代公司法要求,廣泛吸收社會各界人士到示范場入股投資,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示范場建設投資機制。如在綠化苗木小區建設上我們嘗試股份制經營方式,農場以土地和現金形式入股31萬元,吸收農場及農業局職工個人入股30萬元,股份公司按公司法進行運作管理和利益分配,真正把示范場建設變成一項社會工程,促進示范場進一步上檔次、上水平、出效益、出經驗。四是科技管理。示范場將科技項目以招標形式分解到技術人員,實行包項目、包經費、包成果的“三包”責任制,保證示范場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
不斷創新,提高效益,滾動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源動力,為使示范場健康持續發展,我們始終堅持不斷創新,努力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充分利用示范場的現有設備優勢、技術優勢,向國家、河北省及唐山市有關部門爭取立項,進行超前性研究開發。先后有“甘薯專用型品種篩選與定向”、“甘薯脫毒與快繁”、“麥谷兩平高效模式開發”、“甘薯精深加工及產業化技術”、“綠色雜糧標準化生產及產業化技術”等五個項目分別得到了唐山市科委和河北省科委的立項支持,共爭取項目資金18萬元。同時,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了示范場的技術實力,提高了示范的知名度,也為示范場的發展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如通過“甘薯專用型品種篩選與定向”項目篩選出的“濟薯15”甘薯新品種已被確定為遷安的主推品種,所有一級種苗全部由
示范場提供,2002年共統一繁育供應“濟薯15”秧苗4000萬株,獲利20萬元。
二是瞄準國內外農業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大膽引進市場前景看好的名特優新種苗。投資20萬元建立的100畝名優果品展示區,其品種如“歐洲李”、“西洋梨”、“無核葡萄”等,在10年內免更新,都是未來果品栽培的主栽品種;投資6萬元引進的“轉雙抗基因741”楊樹,是剛剛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的環保型優質速生楊,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目前我們僅有的8萬株樹苗已全部預定售出,預計可獲收益16萬元。
三是積極開發農業產業化項目。目前,已投資13萬元的用于建設綠色雜糧加工車間,已完成了設備選型,年底即可投產,年生產加工能力可達到2000噸以上,年可獲利40多萬元。
雖然農業科技示范場在河北市的結構調整及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發揮了一定的示范輻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加入WTO,農產品市場與國際接軌,我們的示范場工作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們要以建設“鋼鐵遷安、中等城市”為目標,圍繞河北市的“菜籃子工程”、“花卉工程”、“苗木工程”、“綠色食品工程”實施,制定新標準,上新項目,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向果、萊、花卉、苗木等領域拓展。改善基礎設施,增添加溫設施,提高科技含量和產出效益,推進河北市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
在工作內容上,重點抓好三方面:一是加大種苗繁育力度。利用組培、脫毒、快繁設備與技術,重點加快轉基因毛白楊、金葉金枝國槐、四倍體刺槐、德國香花槐、金葉美國梓、法國錦帶花等美化苗木品種的繁育速度,明春繁育規模達到100萬株以上;二是按照無公害標準,在全市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為全市的農業標準化生產摸索經驗;三是依托市無公害農產品監測中心和已取得的農產品品牌,開發農產品分級、包裝、銷售項目,實現產、包、銷產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