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醫學影像入門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醫學影像入門范文1
第二條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影像、切片等資料的總和,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
第三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病歷管理制度,設置專門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本機構病歷和病案的保存與管理工作。
第四條在醫療機構建有門(急)診病歷檔案的,其門(急)診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沒有在醫療機構建立門(急)診病歷檔案的,其門(急)診病歷由患者負責保管。
住院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
第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嚴格病歷管理,嚴禁任何人涂改、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
第六條除涉及對患者實施醫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及醫療服務質量監控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該患者的病歷。
因科研、教學需要查閱病歷的,需經患者就診的醫療機構有關部門同意后查閱。閱后應當立即歸還。不得泄露患者隱私。
第七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編號制度。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應當標注頁碼。
第八條在醫療機構建有門(急)診病歷檔案患者的門(急)診病歷,應當由醫療機構指定專人送達患者就診科室;患者同時在多科室就診的,應當由醫療機構指定專人送達后續就診科室。
在患者每次診療活動結束后24小時內,其門(急)診病歷應當收回。
第九條醫療機構應當將門(急)診患者的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在檢查結果出具后24小時內歸入門(急)診病歷檔案。
第十條在患者住院期間,其住院病歷由所在病區負責集中、統一保管。
病區應當在收到住院患者的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檢查結果后24小時內歸入住院病歷。
住院病歷在患者出院后由設置的專門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集中、統一保存與管理。
第十一條住院病歷因醫療活動或復印、復制等需要帶離病區時,應當由病區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攜帶和保管。
第十二條醫療機構應當受理下列人員和機構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
(一)患者本人或其人;
(二)死亡患者近親屬或其人;
(三)保險機構。
第十三條醫療機構應當由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受理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受理申請時,應當要求申請人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一)申請人為患者本人的,應當提供其有效身份證明;
(二)申請人為患者人的,應當提供患者及其人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與患者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
(三)申請人為死亡患者近親屬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及其近親屬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是死亡患者近親屬的法定證明材料;
(四)申請人為死亡患者近親屬人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死亡患者近親屬及其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與其近親屬關的法定證明材料,申請人與死亡患者近親屬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
(五)申請人為保險機構的,應當提供保險合同復印件,承辦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證明材料;患者死亡的,應當提供保險合同復印件,承辦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近親屬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證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四條公安、司法機關因辦理案件,需要查閱、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在公安、司法機關出具采集證據的法定證明及執行公務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明后予以協助。
第十五條醫療機構可以為申請人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記錄)、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報告、護理記錄、出院記錄。
第十六條醫療機構受理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申請后,應當在醫務人員按規定時限完成病歷后予以提供。
第十七條醫療機構受理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申請后,由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通知負責保管門(急)診病歷檔案的部門(人員)或者病區,將需要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在規定時間內送至指定地點,并在申請人在場的情況下復印或者復制。
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經申請人核對無誤后,醫療機構應當加蓋證明印記。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可以按照規定收取工本費。
第十九條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應當在患者或者其人在場的情況下封存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
封存的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保管。
封存的病歷可以是復印件。
第二十條門(急)診病歷檔案的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診
之日起不少于15年。
第二十一條病案的查閱、復印或者復制參照本規定執行。
醫學影像入門范文2
1 復習解剖及病理學知識
人體的解剖結構是超聲診斷學的基礎,只有較好地了解正常的大體解剖和斷層解剖,才能正確認識正常組織的超聲圖像和鑒別異常圖像,并能對病變做出準確定位和診斷。因此,應對解剖知識進行復習,使學生迅速建立整體和空間概念,為深入理解超聲圖像打下基礎。同一種疾病不同的病理結構是超聲圖像不同的依據。因此,在講述每一種疾病時,應結合病理學,加深學生對圖像理解的深度。
超聲診斷學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五官科等多方面的臨床知識,它的基礎是物理診斷學及病理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對總論即物理診斷基礎部分作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否則會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其次,講解圖像內容要結合大體的病理知識及臨床診斷知識。例如:講授門脈性肝硬化時,要對其中的知識點做引導式講解,肝臟回聲粗糙,形態縮小是由于肝小葉被破壞,假小葉形成及結締組織組織增生所致。門脈增寬、脾腫大是由于肝內血液循環障礙使門脈高壓所致。當肝功能減退及門脈系統毛細血管內流體靜壓增高使膽囊壁水腫呈現“雙邊影”。這樣既復習了學過的基礎理論,又做到基礎和臨床相關聯。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增強其橫向思維能力,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待疾病,增強對疾病的整體認識,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超聲診斷學入門較難,精通更難,一個好的超聲診斷醫師必須了解各科有關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述、體征、病程、實驗室檢查,才可避免出現漏診、誤診,并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診斷。
我們在講解圖像內容時結合臨床診斷知識,這樣既復習了學過的理論知識,又和臨床結合,使學生能夠很快融會貫通,很容易理解各種疾病不同的超聲圖像表現。
2 歸納總結,化繁為簡
超聲診斷學內容繁雜,比較難于理解和記憶,有一些內容很混淆。在教學中,我們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化繁為簡,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其學習效率。例如:腎囊腫、肝囊腫及胰腺囊腫,它們的基本圖像都相同:即囊腫的聲像圖。但因他們生長于不同的臟器,又造成不同的繼發病變,因此繼發的聲像圖又都有所不同,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比較,使幾種不同疾病的超聲診斷既容易記憶,又容易區分。
3 豐富教學內容、學生理解快
超聲檢查具有以下的特點:超聲圖像是隨著探頭方向、位置而變化,所有診斷均在圖像動態顯示的過程中進行,而一些疾病的診斷往往具有多種顯示方式,例如腎動脈狹窄的診斷就需要使用二維、彩色多普勒血流圖、頻譜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等多種的顯示方式的圖像來進行綜合判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學生對圖像的判斷相對來說更覺得抽象,理解難度更大,學生靠死記硬背遺忘率高,以致教學效果較差等問題的出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單純使用文字及靜態圖片講解較易使內容過于枯燥和抽象,學生聽講后僅憑想象難以理解而對課程提不起興趣, ,教師也因難以表達清楚講解費時更多的問題,多媒體課件上機帶教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它甚至可以有活動影像;超聲檢查中的動態聲圖像,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得到充分展示,使教師在講解圖像中讓學生覺得更直觀,從而可很快建立起形態學思維,亦可很快理解。例如在靜脈血栓形成的超聲診斷中,是在二維圖像的基礎上增加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多普勒頻譜分析。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就能如檢查醫師一樣直觀地看到靜脈有無管壁的增厚、有血栓形成,動脈管腔有無狹窄甚至完全閉塞,還可以從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多普勒頻譜分析上來判斷血流方向、速度、范圍及有無血流紊亂、中斷及側支循環的開放等等,充分理解血管中血流速度和頻譜曲線的變化。上機帶教讓他們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同時對操作所得圖像和臨床檢查結果作相應的討論和分析。這樣做不僅能對書本上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同時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及臨床應變能力。使他們思維靈活不拘泥于書本。為他們邁向臨床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
以上是我們通過多年的臨床教學實踐,得出的關于超聲診斷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與體會,應用多媒體技術,以解剖學為基礎,以病理學為診斷依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重視前沿技術,科學選用教材,適合各個層面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醫學影像入門范文3
一、發展現狀及國際比較
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服務起步晚,增長態勢良好。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起步于1994年的廣州金域醫學檢測中心,由廣州醫學院、廣州市金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生物工程中心三方出資成立。2000年以來,達安基因、杭州艾迪康、迪安、上海美眾等醫學獨立實驗室相繼成立。2005年,達安基因、廣州金域和艾迪康等三家機構,開始了全國連鎖經營模式。目前第三方醫學檢測服務市場以迪安、金域、艾迪康、達安四家龍頭企業為主,規模占整體市場75%以上,行業年增長率達40%,且利潤水平較好。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發展態勢良好,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醫療檢測供需矛盾突出,為第三方醫學檢測市場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目前,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健康服務需求不斷增多。由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資金投入不足,主要公共醫療事業單位難以自主設立項目齊全的實驗室,尤其是一些社區衛生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根本沒有提供全面醫療檢測的能力。另一方面隨著醫改政策的不斷推進,外部環境不斷優化,推動了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市場的快速發展。從醫改政策來看,控制醫療費用無序增長、引導公立醫院合理用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及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服務市場等政策手段,為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見表1)。
與國外相比,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服務存在較大差距:一是服務項目不足。目前,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服務仍處于初級階段,只占總檢測市場比重的1.5%,可提供檢測服務僅2000余項,相比成熟國家35%的市場占有率、4000余項的檢驗項目還有很大差距。二是龍頭企業不夠強大。目前中國從事第三方醫學診斷的實驗室約有110家,但大部分規模較小。與美國Quest和LabCorp兩家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相比,我國龍頭企業差距不僅體現于規模、盈利能力較小,還表現在檢驗項目的差異。
目前,Quest和LabCorp兩家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除了醫療衛生機構外包診斷業務,也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診斷服務,并且以診所客戶為主,檢測項目主要是生化等常規項目。另外,還利用自身醫學診斷平臺開展更多的相關新業務,如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疾病風險檢測等。與這些企業相比,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企業檢驗項目主要以病理類、分子診斷類和高成本免疫類等產品為主。檢驗項目差異的原因在于,我國醫院,尤其是二級醫院及以上通常具有自設的檢驗科,以“血、尿、糞”三大常規為代表的常見項目通常會自己來完成。(見表2)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準入標準尚待完善
相對于其他社會醫療機構,第三方醫學檢測缺乏一套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和行規。2009年,衛生部出臺《醫學檢驗所基本標準(試行)》,僅對行業設置的資金、人員、科目等做了初步的入門規定,至今未有針對性的管理標準與法規細則。因此容易造成行業內部魚龍混雜,導致檢驗質量得不到根本保障。調研企業一直要求,在服務質量方面,必須要求行業內的機構通過一套質量體系的嚴格認證,精益求精,逐步淘汰一些不具備專業檢測能力卻仍在對外提供醫學檢驗服務的機構,使得整體的檢驗質量得到完善地保障,切實地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二)行業歧視、地方保護較為嚴重
行業歧視阻礙產業正常發展。作為社會醫療機構的一員,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無法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改。調研企業反映,目前僅能用三級醫院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身建設。另外,這些機構也普遍遭受了一些醫療質量和培訓主管部門不公平的對待。如在實驗室認可方面,積極吸收三級醫院,卻嚴格控制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的名額。此外,在培訓交流中,將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視同于試劑廠家或生物公司,費用是公立三級醫院的4-5倍。同時地方政府保護政策也干擾者市場的有序競爭。一般省會級城市設立的第三方醫學檢測實驗室機構可以憑借物流支撐和信息化建設實現全省的醫療資源配置。但是一些市級政府發文制定當地相關企業運作,這種非市場化的行蹤壟斷不僅違背了第三方醫學檢測規模化集約化運作的初衷,也有違公平的競爭。
(三)政策監管亟需完善
一是未能正常納入醫保目錄。在現行醫療體制下,一些醫院管理者因為醫學獨立實驗室未能被納入醫療保險體系而不愿將檢驗服務外包。醫保歸各地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只在醫保費用管控上與各級參保醫療機構發生業務關系。調研企業反映,在部分地區經常以“醫院的檢驗服務合作方是否為醫保單位”為由,設置檢驗服務的醫保準入門檻,對醫院自身不能開展的外送檢驗服務項目進行處罰和罰款;第三方醫學檢測服務機構在申報醫保認可中往往由于“現有醫保單位申報范圍未包含”而不符合申報條件。二是創新診斷項目審批限制嚴重。對于檢驗行業而言,最重要的是《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錄》和對應的各地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如北京,進入《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錄》的項目意味著可以在臨床上開展;進入《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意味著有了收費依據。但目前每個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的特色項目要進入這兩個目錄都極其困難。
(四)人才瓶頸制約嚴重
目前國家對于第三方醫學檢測病理實驗室醫生職稱晉升沒有明確政策,很多年輕醫生擔心職稱晉升受到影響,一有機會就會選擇公立醫院,因此導致部分優秀人才外流。盡管在收入待遇方面優于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醫療機構,由于醫生職稱晉升無明確政策,也難以招收優秀的醫學類應屆大學生就業。同時,雖然現在國家提倡醫生可以多點執業,但多數用人單位(公立醫院)對多點執業有嚴格限制,基本不認可醫生到民營單位兼職,導致目前第三方醫學檢測行業中高端人才嚴重缺乏。
三、政策措施建議
作為一種新興服務業,第三方醫學檢測發展與政府監管政策密切相關。調研過程中,企業反映,與爭取政策支持相比,更希望政府能夠在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提升第三方醫學檢測的行業地位
從歐美等發達地區實踐經驗來看,第三方醫學檢測服務是緩解看病難、優質醫療資源稀缺、減輕國民經濟負擔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促進醫療體制改革將市場機制引入醫療市場,逐步放開醫生多點執業和個體執業,則亟需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與之配套發展,例如獨立的醫學影像中心、生化檢測中心等為之提供支撐。因此,提升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的行業地位,應將其作為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充,積極推動建立多元化醫療服務體系。
一是給予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同等待遇,消除行業歧視,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消除人才合理流動的體制。二是放寬檢測服務市場準入門檻,加快完善醫學檢測服務標準制定,注重醫療服務標準監管。建立和完善新檢驗項目“參比實驗室”制度,推進國家項目檢測標準的完善和進步。三是加快對第三方“健康維護組織”的建設支持力度,促進越來越多的健康維護組織(如保險機構)參與到醫療服務改進的質量評價、成本評價、定價評價中來。
(二)推動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納入醫保體系
從醫保體系來看,國外保險公司可采用多種計算方式,有些直接與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結算。而我國醫保體系中,保險公司必須與醫院結算。將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納入我國醫保體系中,不但能夠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同時理賠手續更為簡化,也便于第三方醫學檢測服務操作和推廣。對符合醫保定點相關規定,滿足政府規定醫療服務標準,執行藥品價格政策等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應按程序將其將其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救助、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的定點服務范圍,簽訂服務協議進行管理,并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報銷政策。各地不應再以投資主體性質作為醫療機構申請成為醫保定點機構的審核條件。
(三)將年審制度改為校驗制度
美國采用實驗室間質量評價制度(簡稱“室間質評”),每年由FDA出具標本,由實驗室出具檢測數據,從而校驗實驗室檢測準度。目前,各地衛生主管部門對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年審制度不一致,如北京每年審核一次,上海、深圳等城市三至五年審核一次。我國應采取室間質評代替現有的年審制度,由國家衛計委或省級衛生主管部門出具標本,交予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測試。如第一次不合格要求其整改,第二次不合格給予停業警告,第三次不合格吊銷檢測資質,從而規范市場秩序。
(四)多方參與共同提交檢測項目
目前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項目都是由臨床醫生確定,并經醫院提交至國家衛計委備案。但檢測項目設計臨床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等多學科,只由臨床醫生提出并不科學。建立由臨床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等多學科專家組,共同討論確定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項目。
(五)放寬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價格管控
醫學影像入門范文4
四款ProLiant新品
近日,惠普推出了四款針對中小企業的ProLiant 100系列服務器產品,除了采用英特爾全新四核處理器及芯片組外,這些產品還集成了遠程管理卡,用戶能夠以較低的采購成本進行部署,并進行無人值守管理。這四款產品包括了代替DL140系列的機架服務器DL160、小型企業專用的塔式服務器ML110、DL180的升級版機架式服務器DL180 G5,以及面向小型企業的塔式服務器ML150 G5。
其中,DL160 G5是一款入門級的雙路1U服務器,支持兩顆英特爾四核Xeon5400和雙核Xeon5200處理器,采用最新的英特爾5400芯片組,前端總線主頻為1600MHz,內存為1GB或2GB容量(最大32GB);DL180 G5是一款雙處理器2U服務器,支持兩顆英特爾四核Xeon5400和雙核Xeon5200處理器,采用英特爾5100芯片組,1066MHz/1333MHz前端總線,內存為512MB或1GB標配容量(最大容量16GB)。
另外兩款塔式產品的配置則不同。ML110 G5可配置四核Xeon 3200處理器、雙核Xeon 3000系列處理器,也可配置雙核Intel Pentium系列處理器和單核Celeron處理器;ML150 G5是一款雙路的Xeon至強服務器,可選四核E5400和雙核E5200系列,支持1066MHz、1333MHz和1600MHz三種前端總線,內存可達16GB。(劉學習)
賽捷
Sage ERP X3 V5版
近日,賽捷軟件在京宣布與全球同步推出Sage ERP X3 V5版。全新的V5版面向成長型企業,不但為ERP軟件市場帶來了全新理念,更給用戶帶來了技術革新。ERP X3 V5不僅具有SOA的架構,還是基于Web的ERP,同時具有商業智能的功能。
Sage ERP X3 V5具有五大功能特性:業務流程管理,完整而集成的產品功能模塊、第二代工作流引擎、人機工程設計、操作流程的可視化、流程可監控性,以及簡單而優化的流程控制;企業協作,開放式的系統設計,基于SOA的架構;具有商業智能功能的ERP,內置了400多個標準報表,通過儀表盤實現直觀的數據展示,并對異常數據及業務進行警示,幫助企業進行實時數據分析;彈性的系統架構,企業可以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ERP,從而保護了企業的投資;內嵌二次開發平臺及內嵌的報表平臺,以及與微軟平臺的集成都保證了企業的最低維護成本。(服)
愛數推出
備份軟件3.0服務器版
繼去年10月推出了三種語言版本的面向企業服務器環境的愛數備份軟件服務器版產品以來,近日,愛數軟件又推出了包括Oracle數據庫備份與恢復、Domino數據庫備份與恢復、RAID環境下的系統恢復、裸機系統恢復和系統遠程恢復等新增功能的愛數備份軟件3.0服務器版產品。該產品是在充分考慮用戶反饋意見、調研企業數據類型、企業服務器應用環境的基礎上對原有產品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和革新,新增了許多功能,以確保企業服務器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郭平)
Avocent HMX IP桌面擴展解決方案面世
Avocent HMX IP數字桌面擴展解決方案利用局域網,在提供對計算機桌面訪問的同時,保持高質量的視頻和音頻。HMX解決方案利用一條TCP/IP連接,在不損害桌面體驗的前提下,將目標IT資產的桌面擴展到LAN上的任意位置,用戶可以遠程訪問位于數據中心機房內的專屬計算機或工作站。另外,HMX IP桌面擴展解決方案為管理員提供了更為簡化的服務配置、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據最終用戶的不同需要為他們提供實時的、高質量的計算體驗。(黃智軍)
Adaptec推出
醫學影像入門范文5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影像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探討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并膽管癌栓的CT及MRI表現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48例經手術證實為HCC并膽管癌栓患者的CT及MRI表現特點。結果45例術前CT或/和MRI增強掃描發現膽管癌栓,位于肝左葉16例、右葉20例、尾狀葉6例、累及左右肝6例,CT表現為膽管內稍低或等密度軟組織影,增強掃描大部分呈“早進早退”的肝細胞癌強化特征,部分不典型表現者呈中等度強化或輕度強化;MRI表現為肝內或/和肝外膽管內結節狀或團塊狀稍長T1稍長T2信號影,DWI上信號不均勻增高,同反相位及STIR上信號未見明顯衰減,增強掃描為與原發灶“快進快出”相似的強化特點。梗阻遠端膽管膨脹性擴張;膽管壁無增厚或受侵表現且Satoh等2簡化臨床分型后,Ⅰ型左葉、右葉、尾狀葉、左右肝葉分別為6例、7例、2例、2例,Ⅱ型分別為8例、10例、3例、3例,Ⅲ型分別為1例、2例、0例、1例。結論肝細胞肝癌并膽管癌栓CT及MRI表現有一定的特征,可幫助術前明確診斷。
關鍵詞 肝細胞癌;膽管癌栓;CT;MRI
[中圖分類號]R73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742(2014)12(b)-0038-03
[作者簡介]黃睿剛(1971-),男,福建漳浦人,本科(學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體部醫學影像診斷工作。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并膽管癌栓發生率1.9%~9%。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2007年—2014年經手術確診的48例HCC并膽管癌栓的CT或/和MRI圖像,與病理對照,總結其影像學表現特點。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復習該院經手術病理確診為HCC并膽道癌栓的48例患者CT或/和MRI影像資料,其中男40例,女8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55歲。入院主訴黃疸12例,腹痛24例,體檢或意外發現肝臟占位12例。輔助檢查:總膽紅素升高36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400μg/L38例,其中AFP>3000μg/L16例;所有患者HBsAg均陽性,γ-GT不同程度升高,伴慢性膽囊炎、肝硬化等。超聲檢查顯示肝占位或/和伴膽管占位,進一步行CT或/和MRI檢查,發現肝內及膽管占位病變;合并門靜脈癌栓14例,并膽管結石9例。
1.2手術及預后
3例手術時肝內多發轉移灶,行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癌栓+肝臟腫塊活檢術;其余45例行腫瘤責任半肝切除+膽管切開取癌栓+膽囊切除+T管引流術,所有病人均行淋巴結切除術。術后部分病人存活至今,生存3~60個月,平均20個月。
1.3檢查方法
19例術前行CT平掃及增強掃描,35例行MRI平掃及增強掃描。CT采用GELightSpeedVCT/discoveryCT750HD掃描儀,掃描參數:120kV,450mA,螺距0.984,轉速0.8sec,層厚5mm,層距5mm;掃描全肝,平掃+三期增強掃描;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入非離子型造影劑碘必樂(300mgI/mL)或碘海醇(350mgI/mL)80~100mL,速率3.0~4.0mL/s,于注射造影劑后25s、50~60s和90~120s分別行動脈期、門靜脈期和延時期(平衡期)掃描。MRI采用PHILIPSAchieva1.5超導磁共振掃描儀,相控陣體線圈,行橫斷面T1WI、T2WI、DWI(b=800)、T2-STIR、同反相位、冠狀面T2WI;肘靜脈注射釓對比劑GdDTPA,劑量0.1mmol/kg,行肝臟動態增強掃描。掃描序列參數:T1WI:TR400~600ms、TE15~30ms,T2WI:TR3000~4000ms、TE80~150ms,T2-STIR:TR1500~2000ms、TE60~90ms,矩陣256×256,層厚4.0~6.0mm,層距0.4~0.6mm。
1.4影像分析及病理
回顧CT或/和MRI影像,分析:(1)HCC位置、形態、大小、CT密度、MRI信號、邊緣、增強表現;(2)膽管癌栓位置、形態、大小、CT密度、MRI信號、邊緣、增強表現,與病理對照;(3)受累膽管的擴張情況、癌栓與膽管壁的關系;(4)有否合并門靜脈或/和肝靜脈癌栓、腹膜后淋巴結轉移、肝外轉移等情況。
2結果
2.1HCC的CT和MRI表現
48例均在術前彩超、CT、MRI檢查中發現HCC病灶,位于肝左葉16例、右葉20例、尾狀葉6例、累及左右肝6例。肝臟腫瘤大小在35~150mm。30例肝臟輕或中度肝硬化。CT平掃腫塊與周圍正常肝實質比較大部分呈低密度影,小部分為等密度影或稍高密度影。增強掃描大部分呈典型“早進早退”表現,小部分不典型表現。腫塊大部分邊界清楚,部分邊界不清,部分可見“假包膜”。
肝內HCC原發灶在MRI上表現為稍長T1稍長T2腫塊影,較大的病灶內信號多不均勻,可見更長T1更長T2信號影,DWI上信號不均勻增高,部分病灶與周圍肝組織分界清晰,部分分界不清,部分可見“假包膜”征,表現為T1WI上細線狀低信號環,增強掃描延遲期可見“假包膜”強化。動態增強掃描病灶呈“快進快出”表現,于動態增強早期即可出現明顯不均勻強化,相對肝實質呈高信號,隨著時間延長,門脈期強化程度減低,相對周圍肝實質呈低信號。
2.2膽管癌栓CT和MRI表現
Ueda1將膽管癌栓分為四型,Satoh等[2]簡化了臨床分型:I型,癌栓累及膽管一級分支,未到達左右肝管匯合部;Ⅱ型,癌栓延伸超過左右肝管匯合部;Ⅲ型,癌栓游離于原發腫瘤,在膽總管腔內生長。Peng等[3]認為Satoh分型簡單實用,更益于指導外科治療。該組48例中有45例膽管癌栓在CT或/和MRI圖像上清楚顯示,另3例患者影像檢查未發現膽管癌栓,而于術中發現膽管內癌栓。見表1。
膽管癌栓表現為擴張的膽管內軟組織腫塊,呈圓形或類圓形結節、短柱狀或樹杈狀鑄型,遠段膽管擴張,癌栓遠端呈杯口狀或不規則形。癌栓長度、直徑不等,該組病例最大者直徑約27mm。45例均見受累膽管擴大,該組病例最大膽管直徑約28mm。
與正常肝實質比較,膽管癌栓CT平掃呈低或稍低密度影、少數為等密度影;增強掃描不均勻強化,部分均勻強化,大部分表現為“早進早退”的特點。動脈期大部分顯著強化、呈高密度影,部分為等密度影或低密度影;門靜脈期大部分呈低密度影,部分為高密度影或等密度影;延時期均為低或稍低密度影。受累膽管壁邊緣清楚或較清楚,管壁無明顯增厚,增強掃描中等度強化,呈完整或不完整的稍高密度線樣影。膽管壁內緣與膽管腔內癌栓界限可清楚或不清,部分膽管壁內緣與膽管腔內癌栓間見特征性的裂隙狀邊緣清楚的低密度影(圖1)。膽管癌栓均未見向管壁外浸潤征象。癌栓遠段膽管腔不同程度膨脹性擴張,呈樹枝狀或圓形低密度影,近端癌栓邊緣呈杯口狀(圖2)。
圖1:尾狀葉HCC并膽管癌栓,動脈期腫塊邊緣及肝總管癌栓(長箭)明顯強化,呈高密度影,可見光滑線狀肝總管管壁及癌栓與膽管壁間不規則膽汁間隙;門靜脈早顯,考慮為肝動脈門靜脈瘺,并可見強化的門靜脈癌栓(短箭)。
膽管癌栓MRI表現為沿膽管管腔生長的軟組織影,呈稍長T1稍長T2信號影,DWI上信號不均勻增高,同反相位及STIR上信號未見明顯衰減。遠端擴張的膽管呈“軟藤樣”,膽管腔內T1WI上明顯低信號,T2WI上為明顯高信號,類似“腦脊液”信號。T2WI上能夠清晰顯示膽管內癌栓,表現為擴張的膽管內明顯高信號突然中斷,被軟組織信號取代。動態增強掃描,膽管內癌栓表現為與原發灶“快進快出”相似的強化特點。癌栓周圍膽管壁在動態增強早期顯示較清晰,表現為細線狀、光滑清晰的高信號影,若癌栓與膽管壁之間存在不強化的膽汁間隙,則更有利于區分上述兩者。(圖3)
該組中4例Ⅲ型癌栓游離生長于膽總管末端,其余病例癌栓遠端均見與肝臟腫瘤相連(圖4),并常延伸至肝外膽管。
T2WI上能夠清晰顯示膽管內癌栓,表現為擴張的膽管內明顯高信號突然中斷,被軟組織信號取代。筆者觀察這部分癌栓均為與HCC相連或靠近的病變,病理為HCC細胞癌巢,合并少量紅細胞、白細胞、壞死組織。
2.3影像表現與手術結果對照
48例HCC病理低分化30例,中等度分化18例。均行膽總管切開取癌栓術,術中癌栓分布與CT或/和MRI影像表現基本一致,其中1例術前顯示Ⅰ型癌栓及1例Ⅱ型癌栓病例術中于膽總管內探及癌栓。3例術前影像未見明顯膽管癌栓患者,術中發現2例Ⅰ型癌栓及1例Ⅲ型。手術標本膽管癌栓呈柱狀或條索狀,淺黑色或棕褐色,或血塊中見癌組織;膽管癌栓結構疏松、水腫,見多量壞死組織,部分可見充血、急慢性炎細胞浸潤,或伴有結石。
2.4其他情況
14例門靜脈肝段或肝葉分支內見癌栓,其余病例均未見合并門靜脈癌栓,部分病例可見近肝門部門靜脈受擴大的相鄰膽管壓迫變形。所有病例肝靜脈均未見癌栓。9例為肝臟腫瘤直接浸潤肝管致癌栓形成并合并膽總管結石。所有病例均行淋巴結切除,部分病例按肝門部膽管癌手術方式行淋巴結清掃,均未發現淋巴結轉移。48例術前檢查均未發現肝外轉移病灶。
3討論
由以上結果可知,45例術前CT或/和MRI增強掃描發現膽管癌栓,位于肝左葉16例、右葉20例、尾狀葉6例、累及左右肝6例,且Satoh等2簡化臨床分型后,Ⅰ型左葉、右葉、尾狀葉、左右肝葉分別為6例、7例、2例、2例,Ⅱ型分別為8例、10例、3例、3例,Ⅲ型分別為1例、2例、0例、1例。該組48例中45例膽管癌栓在CT或/和MRI圖像上清楚顯示,另3例患者影像檢查未發現膽管癌栓,而于術中發現膽管內癌栓。以上結果均與曾弘,文劍明,張銳,等[8]在關于肝細胞癌膽管癌栓的病理學特點及其對手術治療預后的影響中所研究的結果相一致,具有臨床意義,而探究其之間的關系,具體如下。
3.1膽管癌栓與腫瘤的關系
膽管癌栓形成的機制可能是:(1)腫瘤直接侵入薄壁的肝內膽管;(2)腫瘤先侵入門靜脈及淋巴管,再侵入膽管;(3)門靜脈癌栓侵入鄰近的膽管;(4)腫瘤經神經鞘間隙侵入膽管;(5)腫瘤先侵入膽管壁上的滋養血管,再穿破膽管上皮,進入膽管腔內。該組中4例Ⅲ型癌栓游離生長于膽總管末端,其余病例癌栓遠端均見與肝臟腫瘤相連,并常延伸至肝外膽管,該研究認為這可能是膽管癌栓的一個特征性表現,這也與癌栓形成的機制相符。該類HCC各肝段均有發生,右肝病例稍多,但仍需較大數量的病例統計驗證。邱智泉[4]等認為肝內腫瘤較小可能是該種類型HCC的一個特征,該組病例無明顯分布特征,可能與病例數較少有關。癌栓累及的肝段膽管與腫瘤的發生部位肝段一致,但腫瘤與肝門部的距離遠近未顯示與癌栓的發生明顯相關。桂文波[5]等認為膽管癌栓不是原發性肝癌的晚期表現,積極的外科治療可獲得較滿意的療效。胡曉燕[6]等認為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即使出現黃疸、輔助檢查膽管內癌栓形成,若相關檢查未發現遠處轉移征象,只要能耐受手術,積極行根治性手術治療仍是有意義的治療措施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3.2膽管癌栓的CT和MRI診斷
膽管癌栓的CT和MRI表現有一定的特征性。
直接征象:(1)肝臟腫塊,增強掃描呈典型或不典型強化。(2)膽管癌栓表現為沿膽管管腔生長的軟組織影[7]。CT平掃膽管內稍低或等密度影呈結節狀、柱狀、條索狀或不規則鑄型;增強掃描部分病灶呈動脈期高密度、門脈期及平衡期低密度的典型“早進早退”表現。MRI呈稍長T1稍長T2信號影,DWI上信號不均勻增高,同反相位及STIR上信號未見明顯衰減。T2WI上能夠清晰顯示膽管內癌栓,表現為擴張的膽管內明顯高信號突然中斷,被軟組織信號取代。筆者觀察這部分癌栓均為與HCC相連或靠近的病變,病理為HCC細胞癌巢,合并少量紅細胞、白細胞、壞死組織,這類病例提示癌栓與HCC的組織同源性;另外部分病灶輕度強化或不強化,該部分膽管癌栓常遠離HCC,病理以血栓或壞死組織為主,內含腫瘤細胞。(3)膽管壁無明顯增厚或僅有輕微增厚,表現為完整或不完整的線樣影,可見輕度強化,部分癌栓與膽管壁界限不清,部分癌栓與膽管內緣緊貼而界限可辨認或較清楚。
間接征象:(1)癌栓遠端膽管擴張呈“軟藤狀”,梗阻端呈杯口狀或不規則形,擴張的膽管壁光滑;CT上癌栓與膽管壁間可見邊緣清楚的不規則形低密度裂隙,暨膽汁間隙,該間隙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膽管癌栓與膽管癌的鑒別點之一[9]。MRI上膽管腔內T1WI上為明顯低信號,T2WI上為明顯高信號,類似“腦脊液”信號,若癌栓與膽管壁之間存在不強化的膽汁間隙,則更有利于區分上述兩者。(2)膽管癌栓較大時可壓迫臨近門靜脈,表現為門靜脈變形、局限性變窄,合并門靜脈癌栓時可見門靜脈充盈缺損。
其他情況:(1)SatohⅡ型及Ⅲ型患者常見梗阻性黃疸,血總膽紅素升高;(2)肝癌患者常有乙型肝炎、肝硬化、AFP升高等相關因素。
3.3膽管癌栓的鑒別診斷
主要是HCC并膽管癌栓與膽管細胞癌的鑒別,HCC常有肝硬化、肝實質內腫塊、膽管內邊界清楚的軟組織影;而典型的膽管癌動脈期及門脈期呈低密度,延遲掃描可輕度或明顯強化[10-11]。此外膽管癌栓與膽管壁結合疏松或可見低密度膽汁間隙的特征,與膽管癌腫瘤與膽管壁結合緊致、管周浸潤生長亦是鑒別特點之一。另外膽管癌栓還需與膽管結石、膽道出血、肝門部淋巴結腫大等鑒別,一般不難。
肝細胞肝癌并膽管癌栓的這些CT和MRI特征性表現,術前檢查可幫助明確診斷,并區分黃疸型肝癌的黃疸原因,對提高術前綜合判斷、指導制定及實行針對性手術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UedaM,TakeuchiT,TakayasuT,etal.Classificationandsurgical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withbileductthrombi[J].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4,41(4):349-354.
[2]SatohS,IkaiI,HondaG,etal.Clinicopathologicevalua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withbileductthrombi[J].Surgery,2000,128(5):779-783.
[3]PengSY,WangJW,LiuYB,etal.Surgicalinterventionforobstruc-tivejaundiceduetobiliarytumorthrombu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WorldJSurg,2004,28(1):43-46.
[4]邱智泉.AQP5、CCL20及NDRG2在原發性肝細胞癌伴膽管癌栓中的表達意義及功能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2.
[5]桂文波,肖開銀,林新居,等.肝細胞癌合并膽管癌栓53例臨床診斷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1,12(6):435-436.
[6]胡曉燕.18F-FDGPET/CT顯像對肝細胞癌與肝內膽管細胞癌診斷的比較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1.
[7]楊培,曾新桃,羅華.原發性肝細胞癌合并膽管癌栓的診斷與治療[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3(6):329-332.
[8]曾弘,文劍明,張銳,等.肝細胞癌膽管癌栓的病理學特點及其對手術治療預后的影響[J].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志,2014(1):.8-11.
[9]唐麗萍,朱志英,黃芳.肝細胞癌合并膽管癌栓46例外科治療的護理與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0):7552-7553.
[10]劉銘.肝細胞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手術切除和肝動脈化療栓塞療效比較[D].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2.
醫學影像入門范文6
【關鍵詞】 肱二頭肌; 長頭腱病變; 高頻超聲
中圖分類號 R81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8-0161-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92
肱二頭肌長頭腱(LHB)在肩關節活動中有重要作用。LHB的滑輪系由喙肱韌帶、盂肱上韌帶、崗上肌與肩胛下肌組成。當LHB損傷或穩定LHB的滑輪結構損傷時,都可引起肩關節活動障礙[1]。國內外研究表明,肩關節囊和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為肩部慢性炎癥最易侵及和受累的部位[2]。LHB病變的臨床表現與肩周炎相似,沒有試驗有足夠特異性,能獨立診斷出肱二頭肌腱病變[3]。目前可應用超聲診斷LHB腱鞘炎、LHB炎、LHB撕裂、LHB脫位,且特異性與敏感性較高。本文就LHB的解剖、病理生理、超聲檢查及定位引導作用進行綜述,以提高應用超聲診斷LHB病變及定位引導保守治療的認識,現報告如下。
1 LHB解剖、生理、病理特點
LHB長約9 cm,直徑5~6 mm,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結節,從結節間溝穿出關節囊后,在三角肌止點處與短頭移行為一塊肌腹,肱二頭肌遠端附著于橈骨結節上。因肱二頭肌跨過肩、肘兩個關節,肩、肘、腕關節運動都會改變LHB的張力。盂肱關節內的LHB有滑膜組織包繞并與肩關節相通。
當肩關節內收、內旋及后伸時肌腱滑向上方,外展、外旋及屈肘時肌腱滑向下方[4]。滑動時LHB與結節間溝之間發生磨擦,長期磨擦或結節間溝退化改變,致LHB腱鞘充血、水腫、細胞浸潤甚至纖維化,腱鞘增厚、粘連,肌腱滑動障礙。此外,肩袖損傷、鈣鹽沉著、肩關節內病變,也可造成腱鞘炎或LHB炎。長期肩部活動,LHB反復遭受肩峰下撞擊或長期遭受肱骨結節間溝的摩擦,肌腱可出現退行性變,在肌腱退變的基礎上,當受到輕微外傷或肱二頭肌用力收縮時,肌腱即可發生病理性斷裂。因退行性變而發生病理性斷裂的多為中年人,斷裂發生前,肌腱在關節囊處多有粘連,斷裂部位多在結節間溝上面,LHB與肩關節囊交界處[4]。在肌腱與肌腹連接部斷裂的多為年輕人,多因運動活動不充分突然抗阻力屈肘時發生。
2 LHB超聲檢查方法及正常聲像圖
熟練掌握肩部解剖、超聲檢查方法及聲像圖,是正確診斷LHB病變的基礎。國內學者對肩部超聲報告較多的是肩袖損傷診斷及超聲引導定位治療LHB病變,對LHB病變超聲診斷報告較少。國外學者對肩袖和LHB超聲檢查有了廣泛深入研究[5-8]。被廣泛接受的LHB超聲檢查方法及正常聲像圖可歸納為:用7~10 MHz的高頻探頭,患者坐在低轉椅上,面朝檢查者,前臂旋后放置在檢查側大腿上。探頭橫切放在肱骨上,結節間溝為肱骨大結節與小結節之間的骨性凹陷,溝內為LHB[9]。對比檢查雙肩的LHB和結節間溝,從患側開始。橫向及縱向掃查LHB和結節間溝的位置及正常聲像圖是:(1)橫向掃查,探頭垂直于肱骨近端的結節間溝,檢查時應從此處向LHB遠端1.5~3 cm處掃查,不要探頭加壓,結節間溝內的LHB顯示為卵圓形的強回聲結構。(2)縱向掃查。探頭在位置1a旋轉90°,平行于LHB的長軸掃查。LHB顯示為條索狀強回聲,檢查時輕微擺動探頭,使其與肌腱的長軸平行,保證LHB全部顯示,避免人為因素造成部分LHB顯示為低回聲。
3 LHB病變聲像圖表現
對于LHB病變,學者們比較肯定的聲像圖表現如下,(1)LHB腱鞘炎有兩種不同表現,一種是腱鞘回聲不規則增厚、回聲明顯增高,彩色血流未見明顯增多;另一種是腱鞘回聲局限性增厚、減低,彩色血流較對側明顯增多。多伴肌腱周圍積液。(2)LHB炎有兩種不同表現,一種是肌腱回聲雜亂,不均勻,內有點狀高回聲散在分布,彩色血流未見明顯增多;另一種是彩色血流較對側明顯增多。多伴肌腱周圍積液[10]。(3)LHB撕裂:肌腱回聲不連續,多伴肌腱周圍積液。LHB附著處撕裂超聲診斷較難,在上肢被動運動時檢查,有助于診斷。因受結節間溝和表面橫韌帶的限制,肌腱周圍積液在結節間溝處不易探及,而在結節間溝下方易于探及。橫切面比縱切面掃查顯示積液更準確。因LHB滑膜組織與肩關節相通,當肩關節積液時,肌腱周圍可顯示積液,并非LHB病變所致。肱二頭肌長頭腱炎時,肩關節內可無液性暗區[11]。(4)LHB脫位:表現為肌腱在結節間溝的內緣之上滑動,或完全移至結節間溝的外面。
4 超聲在LHB病變局部保守治療中的應用
LHB腱鞘炎、LHB炎多采用局部保守治療,超聲定位保守治療LHB病變有較高的療效。井茹芳等[11]探討超聲定位在體外沖擊波療法(ESWT)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炎的價值中,共治療96例,其中用超聲定位40例,用痛點定位56例,結果超聲定位與痛點定位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炎優良率分別是91.6%、79.2%。認為超聲定位比痛點定位療效好。邢更彥等[12]超聲定位在體外沖擊波療法治療肩部疾患中,超聲定位治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優良率分別為89.6%、92.3%,痛點定位治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優良率分別為67.6%、73.6%。同樣表明超聲定位優良率比痛點定位高。畢勝等[13]在超聲引導下注射治療肩部傷病中,經彩超引導選擇穿刺點,在肱二頭肌長頭腱的鞘內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炎,認為采用超聲引導下注射治療效果好。
5 LHB病變超聲彈性成像檢查的設想
李慧[14]初步研究正常肩袖及肩袖撕裂的彈性成像表現,將肩袖及周圍組織彈性成像分為六個級別,1級為紅色,2級為黃色,3級為綠色,4級為藍綠色,5級為淺藍,6級為深藍色,隨著顏色加深,順應性逐漸降低;彈性成像可以將肩袖組織與周圍組織明顯區別,準確描繪肩袖與表面滑囊的分界及肩袖止點,在肩袖撕裂超聲檢查中,可以幫助確診微小撕裂,鑒別部分撕裂與全層撕裂,可以輔助二維超聲確定撕裂邊緣,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Klauser等[15]通過對10具尸體14條跟腱行B超及超聲彈性成像檢查,比較跟腱的常規B超及超聲彈性成像表現與組織學診斷。結果,B超分為三級:1級,肌腱正常,表現為均質纖維回聲;2級,肌腱局部呈紡錘樣或彌漫增粗;3級,肌腱內可見低回聲區伴或不伴肌腱增粗。超聲彈性成像分三級及對應的硬度是:1級-藍色(最硬)至綠色(硬);2級-黃色(軟);3級-紅色(最軟)。采用K檢驗評估B超分級與超聲彈性成像分級的一致性,結果,所有11條經組織學檢查為正常的肌腱均由B超與超聲彈性成像證實為正常1級,超聲彈性成像顯示了全部14條中遠2/3段肌腱有組織學退變,而B超僅能發現其中的12條(86%),B超與超聲彈性成像的一致性中等,認為超聲彈性成像有助于預測跟腱退變的征象,并可能比B超更敏感。作者由此設想,LHB和肩袖、跟腱等均為肌腱組織,有相似的組織生物學特性和超聲表現,能否應用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參考肩袖、跟腱的超聲彈性表現來評價LHB病變,其診斷價值有待于前瞻性研究中探討。
6 超聲檢查LHB病變優勢及局限性
X線及CT能發現骨折及關節脫位,無法發現肌腱損傷。MRI能顯示LHB及附著點的解剖細節,但費用貴,無法在基層普及。Armstrong等[16]研究報道超聲具有很高的特異性與敏感性。隨著高頻超聲的快速發展,對肌腱病變檢查分辨力、準確性均明顯增高,可實時動態、雙側對比檢查、無創、費用低等優點,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17]。高頻超聲動態檢查肌腱時,能更容易發現靜止狀態下不易被發現的微小病變且能夠多切面觀察病灶狀態,但要注意檢查時患者及探頭擺放位置正確,以免出現各向異性偽像[18-20]。對檢查醫師有較高的要求,需具備相關的解剖知識及豐富經驗。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能顯示肱二頭肌長頭腱病變情況,能引導定位保守治療,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Braun S,Millett P J,Yongpravat C,et al.Biomecharnical evaluation of shear force vectors leading to injury of the biceps reflection pulley: a biplane fluorosoopy study on cadaveric shoulders[J].Am Sports Med,2010,38(5):1015-1024.
[2]趙亞平,陳建權,胡文江,等.肩關節軟組織炎癥與正常肩部周圍軟組織的聲像圖比較[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3,15(1):35-38.
[3]Hegedus E J,Goode A,Campbell S,et al.Physical examination tests of the 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tests[J].Br Sports Med,2008,42(2):80-92.
[4]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612-1613.
[6]Fornage B D.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Churchill LivingstoneInc,1995:113-121.
[6]Winter T C,Richardson M L,Matsen F A.Ultrasound of the shoulder[J].Rsna Electronic Journal,1997,10(1):1-2.
[7]Thain L M,Adler R S.Sonographyof therotator cuff and bicepstendon:technique, normal anatomy and pathology[J].J Clin Ultrasound,1999,27(8):446-458.
[8]Teefey S A,Middleton W D,Yamaguchi K.Shoulder sonagraphy,Stateof theart[J].Radiol Clin North Am,1999,37(4):767-785.
[9]王月香.四肢肌骨超聲入門圖解[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3.
[10]郭瑞軍,王金銳,陳濤.肌肉骨骼系統超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0-193.
[11]井茹芳,邢更彥,李春伶.超聲定位體外沖擊波療法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炎[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4,20(11):1748-1750.
[12]邢更彥,井茹芳,李春玲.超聲定位在體外沖擊波療法治療肩部疾患的價值[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4):193-196.
[13]畢勝,王月香,羅渝昆,等.超聲引導下注射在肩部傷病治療中的應用實例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5):428-430.
[14]李慧.肩袖撕裂高頻超聲診斷價值及彈性成像應用前景[D].上海:復旦大學,2012:2.
[15] A S Klauser,H Miyamoto,M Tamegger,et al.超聲彈性成像對跟腱的評估:與組織學的一致性[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3,36(4):382.
[16] Armstrong A,Teefey S A,Wu T,et al.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 pathology[J].Shoulder ElBow Surg,2006,15(1):7-11.
[17]丁敏俠,唐鳳珍,陸長春.超聲對肩關節疾病診斷的探討與臨床價值[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102.
[18]韓震,趙勝利,朱傳英.高頻超聲在肩周炎/肩關節周圍肌肉粘連定位診斷及治療觀察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療,2011,30(7):180.
[19]楊慶,王秋根,馬金忠.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診斷與治療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0,31(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