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全科醫學高血壓病例分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全科醫學高血壓病例分析范文1
[關鍵詞] 針刀;頸性高血壓;療效
[中圖分類號] RR544.1;R24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5(c)-016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tomy in treating cervical spinal hypertens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it. Methods Sixty-two 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as cervical hypertension in General Hospital of Armed Police Forces from Febr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each group had 31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acupotomy therapy every three days, 2 times a week, for 8 tim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ce a day, 7 times were as a course, total for 4 courses.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1), and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hypertensive disease by manipulation with acupotomy for cervical soft tissue can significantly release the blood pressure and cervical symptoms, the curative effect is definite.
[Key words] Acupotomy; Cervical spinal hypertension; Curative effect
i性高血壓特指頸椎病所導致的血壓升高,發病時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臨床癥狀,如頭脹、頭悶、眩暈、眼花、耳鳴、心悸、失眠、健忘等,以及頸椎病相關癥候群,如頸部疼痛、活動受限、酸楚、單側或雙側上肢不適等,體檢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壓升高,臨床極易誤診為高血壓病,部分患者已經被診斷為高血壓病而終日服藥[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原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人群90%以上,而繼發性高血壓只占高血壓人群5%~10%。近年來,隨著針刀一線醫務工作者的不斷臨床實踐摸索,針刀療法的適應證不斷擴大。隨著對高血壓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所謂原發性高血壓并非原因不明,大部分通過仔細問診、查體、檢驗均可找到病因,其中頸椎源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的比例高達20%。武警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疼痛科采用針刀非直視下松解頸椎周圍病變軟組織,改變頸椎周圍組織應力失衡狀態,治療頸性高血壓獲得肯定療效。為進一步探討針刀療法對頸性高血壓的影響機制及療效,本研究共收集我院疼痛科2014年2月~2016年12月共62例明確診斷為頸性高血壓的患者,分別采用針刀松解療法和針灸療法,取得了不同的治療效果,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2例患者均來自我院疼痛科門診,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35~72歲,平均(47.2±3.4)歲;病程最短3周,最長18年,平均(5.4±0.9)年;治療前收縮壓為145~20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為93~120 mmHg。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納入標準[2],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10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用SPSS 19.0統計軟件生成隨機數字表,由專業醫師(非針刀或針灸操作醫師)負責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35~70歲,平均(47.3±2.9)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16年,平均(5.1±0.7)年。對照組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38~72歲,平均(48.0±2.5)歲;病程最短3周,最長18年,平均(4.9±0.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關于頸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排除結核、腫瘤、顱腦損傷等器質性病變或腎、腎上腺、甲狀腺等病變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實驗組 實驗組治療方法采用針刀松解療法,由專業從事針刀操作10年以上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實施針刀操作治療。①治療:在頸椎后側或肩胛骨內上角針刀松解時采取俯臥位,胸前墊枕,五指交叉手背側朝上,額頭放于手背上,充分暴露后頸部;松解頸椎橫突前、后結節或前、中、后斜角肌時采用側臥位,頭部不墊枕,充分暴露頸側部;松解胸鎖乳突肌采取仰臥位,頭部墊枕并旋轉至針刀松解一側的對側,充分暴露胸鎖乳突肌。②治療點選擇:按照頸椎上、下項線,枕外隆突,項韌帶,棘突旁線,關節突關節,橫突前、后結節,前、中、后斜角肌,胸鎖乳突肌起止點及肌腹線,斜方肌上部,肩胛骨內上角順序觸診檢查,仔細探尋陽性結節、條索和病理改變,用針刀定位筆做好標記。單次標記治療點不超過15個。③操作要點:常規皮膚消毒3次,戴無菌手套,鋪一次性洞巾。用一次性4號針刀在定點處松解剝離。松解時首先沿著被松解軟組織纖維方向縱行疏通剝離后再轉動刀口線90°橫行疏通剝離數下,松解過程中以出現肌肉跳動、局部酸脹為佳,松解以針下徹底松動為度,快速出針。為保證針刀松解操作實施的規范性及安全性,應特別注意兩點:一、松解頸椎橫突前、后結節或前、中、后斜角肌起止點時,采用指切進針法,以右手持針為例,左手拇指或食指指尖部切壓住頸椎橫突前結節或后結節,右手持針,緊靠指尖部將針刀快速刺入皮膚直達骨面,避免傷及臂叢神經和椎間孔穿行的椎動脈。二、松解前、中、后斜角肌或胸鎖乳突肌肌腹時,采用提捏進針法,以右手持針為例,用左手拇、食二指將前、中、后斜角肌,斜方肌上部或胸鎖乳突肌肌腹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將針刺入,刺入深度不能超過左手拇、食二指指尖,避免損傷椎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術后針孔用針刀術后貼外敷。治療結束后,囑咐患者休息15~30 min,觀察確認無任何不適后方可離開。每隔3 d治療1次,每周2次,共治療8次后觀察療效。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治療方法。
1.2.2 對照組 治療方法采用針灸療法,由專業從事針灸操作10年以上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實施辨證論治。治療選穴以局部取穴及足厥陰、足少陽、足太陽經取穴為主,常取腧穴為頸夾脊穴、天柱、后溪、申脈、懸鐘、百會、風池,辨證屬風寒痹阻配風市、風門、大椎,勞傷血瘀配膈俞、合谷,痰褊帳⒄吲浞崧 ⒅須洌肝腎虧虛、陰虛陽亢者配肝俞、腎俞,肝陽上亢者配太沖、行間、曲泉,施針時均要求得氣,對于身體虛弱、年齡較大患者,不宜采用較強刺激針刺手法,應“運針候氣”即指針刺未能得氣時,停針靜候以待氣至,最終達到“氣至而有效”。針灸留針30 min,每天1次,7次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治療方法。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并評價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如下,治愈:頸部活動正常,無任何不適癥狀,血壓恢復正常;顯效:頸部癥狀明顯緩解,有輕微不適癥狀,恢復輕度工作,血壓降至臨界值;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改善[5]。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組內治療前后差異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通過門診、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得到隨訪。隨訪工作由經過培訓的專業醫師開展。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1周,分別觀察收縮壓和舒張壓變化及其頸椎癥狀的改善情況,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 < 0.01),且實驗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來自生活、工作壓力不斷增大,還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使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正逐漸攀升,且呈年輕化的趨勢[6-8]。最新美國心臟病協會流行病學調查,在美國成年人中高血壓病的患病率達到33%[9],進一步研究觀察已證實,夜間高血壓更容易加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10]。高血壓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鈉、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飲酒、精神緊張,以及其他危險因素,如年齡、高血壓家族史、缺乏體力活動等[11]。從以上因素看,頸椎源性因素并未被提及和充分重視,而且對頸性高血壓產生的原因和發病機制研究也較少,只是散在于軟組織針刺或手法治療的文獻資料里。究其原因,可能與高血壓患者群就醫習慣、頸性高血壓健康教育開展不足有關,部分從事高血壓防治醫務工作者對頸性高血壓認識不足也是其中一大原因。本研究部分病例已經被診斷為高血壓病,甚至被認為需要終身治療[12],但經針刀松解治療血壓恢復良好,說明頸椎病屬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之一,應予以高度重視。
傳統中醫學將高血壓病歸入“頭痛”“眩暈”等范疇,認為其發生常與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內傷虛損等因素有關,基本病機為風寒痹阻,痰濕壅盛,勞傷血瘀,肝腎陰虛,肝風內動,肝陽上亢[13]。針灸經絡學認為頸部是連接腦與軀干的重要樞紐,頸部筋脈氣血瘀阻不暢,氣血不能上達清竅,從而產生高血壓病的臨床癥狀。祖國醫學早在《黃帝內經.靈樞》就有相關論述,“海論”篇說:“腦為髓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
本研究對照組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比較有極顯著差異,說明針灸療法對于部分患者有一定療效,可能與針灸可調理頸部氣機不暢,疏通經絡瘀阻,活血化瘀行氣,從而達到交通任督二脈、祛風驅邪、濡養清竅之效有關[2]。曹玲等[14]觀察通過針刺頸椎后患者治療前后血漿內皮素(ET)含量變化,得出針刺可影響血漿ET從而影響血壓的改變,進而得出針刺治療頸性高血壓的有效性。但是由于頸椎的生物力學失衡未得到根本改變,頸椎周圍軟組織對神經、血管的刺激和激惹持續存在,故其臨床療效較針刀治療差。
現代醫學認為,頸椎病的發病機制是由于頸椎退變、勞損、外傷導致椎間關節發生錯位、骨質增生[15],同時伴見頸椎周圍的軟組織(如筋膜、肌肉、關節囊等)粘連、瘢痕、攣縮、堵塞,進一步刺激激惹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而出現一系列復雜臨床癥狀群[16]。X片正位片表現:棘突連線不在一條直線上,錯位椎體兩側椎板不等寬,椎間隙兩側不對稱,鉤椎關節增生等;側位片表現:頸椎曲度不正(變大,變直,反弓),椎體前后緣骨質增生,項韌帶鈣化,關節突雙突征,椎體后緣雙邊征等;張口位表現:齒狀突偏歪,寰椎側塊或寰齒間隙不對稱;斜位片表現:椎間孔變小,鉤椎關節增生等。頸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是基于頸椎病病變,頸椎椎體及周圍軟組織的失衡,牽拉、擠壓和刺激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交感神經以及頸上交感神經節[17],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血管痙攣[18-19],血管內徑變細,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管內壓應力增強[20-21],同時丘腦縮血管中樞與網狀結構外側加壓區發出異常沖動,導致血壓升高[2]。
針刀醫學從現代醫學和生物力學失衡的角度來分析頸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通過詳細的觸診和生物力學綜合判斷,尋找失衡的骨與軟組織失衡應力集中點,運用針刀精確地對病變的應力集中點進行充分松解,解除骨組織周圍軟組織應力失衡狀態,頸椎周圍動態失衡實現再平衡,從而改善頸椎增生和生理曲度,緩解頸部不適癥狀,解除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的激反應,恢復正常血壓。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針刀松解治療頸性高血壓病,通過對粘連、瘢痕、攣縮、堵塞的椎周軟組織充分松解,從根本上恢復頸椎的正常力學結構,解除對神經、血管組織的刺激和卡壓,從而顯著改善患者頸部和高血壓癥狀,研究結果統計分析,針刀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針灸治療總有效率,療效確切。但針刀松解治療頸性高血壓,不同于其他頸椎病的治療,更需要術者對患者術前進行綜合頸部力學功能評估與判斷,還需靈敏的手指觸覺以便尋找細小的病變組織,術中必須采用嫻熟的針刀操作技巧。本研究操作者為從事針刀操作10年以上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確保了治療的準確性和治療效果。但對初學者或經驗不足的醫者,是否能重復出同樣的療效,因人而異,療效亦可能參差不齊,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設計出更為簡易而確切的治療點和治療術式以及對患者更為快捷和完備的整體科學評估體系。
本研究選用病例數較少,為充分驗證針刀松解治療頸性高血壓病的效果,還需要更多前瞻性、多中心、多領域、大樣本量的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研究,其結果值得期待。另外,本研究觀察療程結束后1周的血壓變化,可以認為針刀松解治療頸性高血壓短期療效較為顯著,但由于時間、人力等原因缺少更長時間的隨訪,如半年到一年以上的遠期隨訪,尚不能臆斷認為針刀療法治療頸性高血壓有明確遠期療效,需要繼續深入地觀察和研究。本研究2014年2月~2015年12月經針刀松解治療的9例患者,有2例患者癥狀再次出現來診,其中1例患者6個月后受涼后誘發,另1例患者8個月后長期伏案工作復發,2例患者經針刀治療后均很快得到治愈。可見針刀松解后患者的自我保養和醫者的康復指導亦十分重要,是頸性高血壓或頸椎病不再復發的重要保障。下一步針刀松解配合頸背部康復治療將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新的方向和策略。
[參考文獻]
[1] 葉利斌,盧婷婷,吳漢元.頸源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新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3146.
[2] 張天民,龔重九.針刀整體松解術治療頸性高血壓病的機制探討與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12):40.
[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511-512.
[6] 傅世英.高血壓病防治的新進展[J].黑龍江醫學,2004, 28(1):1-3.
[7] 劉瑛,趙子彥,趙生法,等.城市老年人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8):18-19.
[8] 郭豐義,謝洪美,沈玉蓮.高血壓基因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06,5(3):21-22.
[9] 楊國紅,周欣.高血壓發病機制的基因學研究進展[J].武警醫學,2013,24(11):985.
[10] 文佳,李瑩,袁洪.關注高血壓影響因素,選擇合理治療方案[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8):861.
[1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82.
[12] 陳海東,龐玉娜,洪小茜.高血壓4種治療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武警醫學,2011,22(12):1056.
[13] 高樹中,楊駿.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48.
[14] 曹玲,王順.針刺頸部夾脊穴對頸源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內皮素影響的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7):9-10.
[15] Shapiro DA,Rcncoek S,Arrington E,et al. Aripiprazole,a novel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 with a unique and robust pharmacology [J]. Neuropsychopharmacoligy,2003, 28(8):1401-1411.
[16] 賴春柏,段俊峰. 頸源性高血壓實驗研究進展[J].頸腰痛雜志,2009,30(1):75-77.
[17] 畋潁何宗寶.頸上神經節與頸源性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4,22(2):129-131.
[18] Fonamw CC,Yancy CW,Hywood JT. Adherence to heart failure quality-of-care indicator in US hospitals:analysis of the ADHERE Registry [J]. Arch Intern Med,2005, 165(13):1469-1477.
[19] Zile MR,Brutsaert DL. New concepts in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Part Ⅱ:causal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J]. Circulation,2002,105(12):1503-1508.
[20] 王芳,金宏柱.頸椎病致血壓異常的中醫治療機制探討[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8,25(2):55-56.
[21] 彭杰.針刀為主治療頸性高血壓39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5,21(9):28.
全科醫學高血壓病例分析范文2
關鍵詞:高血壓病 降壓茶 輔助 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7-162-01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臨床表現的疾病,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營養狀況的改善,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并趨年輕化,目前我國高血壓病死亡人數占全國人口總死亡之數首位[1],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應用自擬降壓茶輔助治療高血壓病患者120例,取得滿意療效,結果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住的高血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40―70歲,平均55.8歲;對照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8―70歲,平均54.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內科學》[2]高血壓病Ⅰ期和Ⅱ期的診斷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發作史(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氨氯地平過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等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 給予氨氯地平片5mg/d 1/日,晨起頓服,4周為一療程。低脂低鹽飲食,戒急躁,適當運動,注意休息。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降壓茶。降壓茶成分:5g 夏枯草5g 牛膝10g 杜仲10g 澤瀉10g,開水沖飲。
1.3療效判定標準 按1993年衛生部中新(西)藥臨床試驗指導原則進行判斷[3]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且降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下降>20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或收縮壓下降>30mmHg;無效血壓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
2結果
2.1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比較見表1
由表1可見,兩組治療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比治療前有明顯下降,且茶飲治療組在降低舒張壓方面較藥物組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茶飲治療組對血壓影響效果更大。
2.2高血壓病患者降壓療效比較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6.67%和90.00%,2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但茶飲治療組的顯效率明顯高于單純藥物對照組(P
3討論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第一危險因素,致殘致死率高,常導致心、腦、腎、血管等靶器官損害。有研究表明,收縮壓每升高10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5mmHg,腦卒中相對危險升高40%,收縮壓每下降10mmHg,腦卒中危險下降7%,冠心病危險下降3%[4]。高血壓病屬中醫學頭痛,眩暈范疇,其病機特點是本虛標實,肝腎之精血不足是本,陽氣亢盛,血府淤滯是標,病因病機較為復雜,往往虛實互見,導致人體臟腑陰陽失衡,氣血失調;風火內生,痰瘀交阻,升降失度,故而血壓升高,諸證叢生。其病位在肝、腎,其次是心、脾。
有研究證實,有效成分主要為揮發油、黃酮苷、腺苷,其菊苷含量亦較高,有效成分有顯著擴張冠脈,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杜仲含杜仲膠,其中所含的生物堿、桃葉珊瑚苷、綠原酸和多糖均有不同程度降壓效果[5],降壓機制主要在于對血管平滑肌的直接舒張作用,擴張外周血管;夏枯草中有效成分有利尿作用,所以降壓作用明顯,但降壓的同時對心率無明顯影響,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有較好療效。牛膝可以補肝腎;澤瀉及其提取物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文獻報道澤瀉利尿作用機制與安體舒通相似,是直接作用于腎小管的收集管,抑制鉀離子及酸的排泄,同時抑制鈉離子的再吸收而行利尿作用。方中成分和杜仲擴張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夏枯草和澤瀉有利尿作用,牛膝補肝腎,均對血壓的降低有一定的療效。本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4周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服用西藥組,而不良反應沒有顯著性差異,進一步說明自擬降壓茶對輔助治療高血壓病療效好,且無明顯不良反應,臨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那開憲.社區是心腦血管疾病綜合干預的最好場所[J].中國臨床醫生,2009,37(9):73-75.
[2]葉任高.內科學[M],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258-26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
全科醫學高血壓病例分析范文3
【關鍵詞】 高血壓病; 腎病; 腎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004
Clinical expression of renal function indicators detection in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SHA Dan, DAI Mei, LIN Wen-tao. Hubei Xiantao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Xiantao 4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xpression of serum cystatin C (CysC) and renal function indicators in monitoring of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150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patients, with 50 cases in each stages of Ⅰ, Ⅱ and Ⅲ, all received automatic chemical test to detect serum CysC, urea (UR), and creatinine (SCR) contents for comparison. Expressions of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ir function in monitoring of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was evaluated. Results Stage Ⅰ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patients had CysC as (1.39±0.22)mg/L, UR as (9.86±1.52)mmol/L and SCR as (139.0±22.5)μmol/L. Stage Ⅱ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patients had CysC as (2.13±0.35)mg/L, UR as (10.07±1.71)mmol/L and SCR as (145.0±23.1)μmol/L. Stage Ⅲ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patients had CysC as (2.94±0.51)mg/L, UR as (10.71±2.06)mmol/L
and SCR as (153.0±24.7)μmol/L. Stage Ⅲ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patients had higher CysC content than stages Ⅰ and Ⅱ patients (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Nephropathy; Renal function
高血壓腎病是高血壓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它是由于高血壓病患者因血壓升高而引發的腎臟微血管并發癥, 進而導致腎小球硬化癥。高血壓腎病的早期表現為腎體積增大,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呈高濾過狀態, 以后逐漸出現間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 在不加控制的情況下, 隨著病程的延長出現持續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進而導致嚴重的腎功能病變,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者進行有效干預, 極容易出現腎臟不可逆損傷進而導致死亡。高血壓腎病系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害, 分為良性高血壓腎硬化癥和惡性高血壓腎硬化癥。前者是由于良性高血壓[≥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長期作用于腎臟所致, 后者指在原發性高血壓基礎上發展為惡性高血壓(舒張壓>130 mm Hg)后引起的腎臟損害。高血壓和腎損害如果同時存在, 會互為因果, 互相加重。為預防高血壓患者出現嚴重腎病引發臨床危象, 除了規范控制血壓外, 適時監測患者腎臟功能, 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早期干預, 防治腎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顯得尤為重要[1-3]。為此, 本課題專門就高血壓腎病各期患者進行腎功能相應指標監測, 分析各指標的敏感性及特異性, 以期為臨床找出監測高血壓腎病的敏感指標, 為高血壓腎病防控帶來幫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本院2014年4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病門診及住院患者, 選擇其中臨床診斷有高血壓腎病指征的患者共150例, 男84例, 女66例, 男女比為1.27∶1, 年齡43~65歲, 平均年齡56.7歲, 其中Ⅰ、Ⅱ、Ⅲ期各50例。
1. 2 研究分期標準 根據課題設計要求結合臨床診斷標準, 參照患者實際情況及實驗室檢測指標, 本課題將高血壓腎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進行對比研究, 標準為:Ⅰ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以尿中白蛋白排泄率異常為特征, 腎功能正常, 尿常規蛋白陰性;Ⅱ期(臨床蛋白尿期):以尿常規蛋白陽性、24 h尿蛋白定量>0.5 g為特征, 腎功能正常;Ⅲ期(腎功能不全期):以肌酐濾過率(Ccr)下降、SCR升高為主要特征。
1. 3 排除標準 根據課題設計要求設定病例排除標準為:凡是繼發性高血壓病所導致的腎臟功能改變患者;有腎臟功能改變但血壓正常的患者。
1. 4 研究方法 采用全自動化學法測定各期患者CysC、UR及SCR含量, 儀器采用OLYMPUS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試劑采用廣州科方生物科技公司產品, 具體操作及結果判定見儀器、試劑說明書。
1. 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Ⅰ期高血壓腎病患者CysC為(1.39±0.22)mg/L、UR為(9.86±1.52)mmol/L、SCR為(139.0±22.5)μmol/L, Ⅱ期高血壓腎病患者CysC為(2.13±0.35)mg/L、UR為(10.07±1.71)mmol/L、
SCR為(145.0±23.1)μmol/L, Ⅲ期高血壓腎病患者CysC為(2.94±
0.51)mg/L、UR為(10.71±2.06)mmol/L、SCR為(153.0±24.7)μmol/L。高血壓腎病Ⅲ期患者CysC含量高于Ⅰ、Ⅱ期患者(t=19.733、6.503, P0.05), Ⅰ期患者UR、SCR含量低于Ⅲ期患者(t=2.348、2.963, P
3 討論
隨著生存環境、生活模式的改變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 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率不斷上升, 且可能伴發各種(如腎損傷等)并發癥, 在我國, 高血壓病患者約2.3億, 而且該疾病的發生率在不斷上升, 高血壓患者中, 患病5~10年, 將會有明顯的腎病等并發癥出現。腎病早期有較強的隱匿性, 資料顯示[4-6], 早期診斷率不足20%~30%, 而當患者有了明顯腎病癥狀時, 病程往往已經進展到晚期, 治療上花費較大甚至是透析、換腎。早期發現腎臟病變, 僅需要很小的醫療成本即可實現有效控制病情發展目標, 所以針對高血壓腎病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干預。因此, 對患者早期進行腎臟功能檢測, 防止患者出現腎功能的進一步損害, 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現實意義。
傳統腎功能實驗室評價指標往往以血清UR、SCR含量來進行評價, 研究發現, UR、SCR對腎臟功能的改變起到了一定作用, 同時發現, 腎功能指標一旦發生改變時, 患者腎臟往往已經發生了實質性損傷并進入代償期或失代償期[7-9], 這給患者治療帶來挑戰, 為此, 近年來興起的評價腎功能的敏感指標CysC逐漸引起臨床重視。CysC是由有核細胞合成的基因產物, 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能準確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內源性標記物。其生成不受性別、年齡、生理、炎癥、飲食等因素的影響, 在體內含量穩定, 能在腎病早期提示有腎功能損傷, 是近幾年臨床發現的用于診斷腎臟疾病的理想指標[10]。本課題研究顯示, 高血壓腎病Ⅰ期患者CysC含量與Ⅱ期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顯示CysC較傳統指標在反映腎臟功能時具有更高的敏感性;Ⅱ期患者與Ⅲ期患者CysC含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Ⅰ期與Ⅲ期患者UR、SCR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高血壓患者早期由于沒有癥狀而自己沒有感覺, 只有當患者出現頭暈等相應癥狀后到醫院就診時, 才被診斷, 而此時, 患者均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腎損傷, 高血壓導致的腎血管損傷往往在疾病早期已經開始, 早期腎損傷又反過來促進了高血壓的進展, 因此,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早期CysC監測, 進行有效干預, 對預防高血壓腎病的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魏麗麗, 徐新娟, 珠勒皮亞. 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壓患者腎功能評價中的應用.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4, 22(1):79-81.
[2] 梁紅峰, 姚錦繡, 譚國據, 等. 血清胱抑素C測定在糖尿病及高血壓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華西醫學, 2012, 27(6):845-847.
[3] 高向陽, 楊春顯, 周紫燕, 等. 胱抑素C在原發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害診斷中的臨床意義.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5, 25(23): 4090-4091.
[4] 游小毛, 游海燕, 梅森林, 等. 隨機尿ACR與血清CysC早期診斷高血壓腎病的價值.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5, 33(6):745-746.
[5] 羅昌雄, 文彩云, 包佳佳, 等. 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胱抑素C的相關性.醫學綜述, 2014, 20(22):4218-4219.
[6] 阿布都扎依爾?買買提, 阿布都艾尼?庫吐魯克, 木卡達斯?迪力夏提, 等. 高血壓患者血清胱抑素C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5, 15(3):177-179.
[7] 趙敏, 沈小梅, 張紅靈, 等.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清胱抑素C與血管內皮功能的相關性.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5, 23(9):823-824.
[8] 郭皓, 袁勇, 郭立, 等. 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動態血壓均值、動態脈壓、動態脈壓指數與血清胱抑素C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4, 17(1):43-45.
[9] 孫建琦, 胡宇寧, 汪靖, 等. 胱抑素C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室壁厚度及心功能不全的相關性.安徽醫學, 2013, 34(10):1478-1479.
全科醫學高血壓病例分析范文4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健康教育;預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6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408-02
高血壓是當今社會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它與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腎功能損害關系密切,已成為影響人們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到目前為止,雖然高血壓的病因未完全闡明,但有相關研究表明它與遺傳、職業和環境等因素有關,特別是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關系密切,因此有人認為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提到,人們在不自覺中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促成了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并趨于年輕化。目前,世界上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住院費用高,導致家庭經濟負擔重,同時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特別是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使許多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出現情緒激動、焦慮和郁悶等征兆,最后走上了不歸路,給許多家庭披上了生活的陰影。另外,高血壓還是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偉大工程,令病人和家屬煎熬。本文結合自身的社區工作經驗,為積極預防高血壓,對高血壓的社區健康教育形式、內容和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社區健康教育形式
11健康咨詢,并發放宣傳資料為掌握了該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和目前健康狀況,在社區中心和社區街坊設立咨詢臺,讓健康專家與街坊人群進行零距離接觸,做一對一溝通,建立起患者或家屬與健康專家的信任關系,打破醫患之間的隔閡。同時發放高血壓相關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內容基本涵蓋了高血壓的含義、發病原因和機理、臨床癥狀、并發癥、臨床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體育鍛煉和飲食等)指導等,讓社區人群了解高血壓的危害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初步建立起醫患之間的溝通與信任關系,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礎。
12設計針對高血壓的健康調查表,并進行調查為全面掌握社區人群的健康狀況,特為高血壓患者和有潛在高血壓隱患的人群設計健康調查表,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家庭背景、飲食情況、生活情況、高血壓知曉情況等進行逐戶摸底調查,并建立工作檔案。
13進行社區高血壓知識講座針對前兩個階段的工作,對社區人群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有健康教育組織者組織進行專門高血壓知識講座,為取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提前在社區醒目位置或宣傳欄貼放講座通知,對重點對象要進行電話或當面通知,通過播放高血壓相關內容錄像、專家講解和現場互動徹底打破醫患之間的信任危機,使高血壓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14聯誼活動為建立高血壓的治療和預防的長效機制,通過建立社區聯誼活動,增強社區人們的友誼和互動,使社區人們彼此成為對方的健康指導者和監督者,促使社區人們自覺行動。
2健康教育內容
21心理教育給病人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對待高血壓病。
22飲食起居教育囑病人應少吃鹽、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以及動物的內臟、雞蛋黃等,對與新鮮的蔬菜、果類以及粗糧食物要多吃,還應該戒煙酒,保持膳食平衡。
23運動健身教育定期、適宜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血壓。
24定期監測血壓病人若無條件在家測血壓,囑其定期到附近社區衛生服務站測量血壓。還要定期進行血糖、血脂、心電圖的監測。
25堅持合理用藥要遵醫囑服藥,不能擅自加減藥量。
26健康講座教育經常在社區舉辦高血壓疾病知識的講座,幫助病人及家屬懂得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病的方法措施。
3效果分析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和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的治療和心理疏導,目前沒有徹底根治的有效方法,但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是可行的,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對社群家庭進行了第二次入戶調查,經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社區人群整體的健康狀況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主要表現在:①高血壓患者情緒穩定,富有激情,愿意與人交流,能夠積極配合醫院大夫進行正確用藥和治療,并發癥得到了有效控制;②社區起居有規律,飲食合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得到了大大改觀;③干預前血壓不穩定的人群血壓恢復正常;④社區居民關系融洽,和睦相處,間接起到了社區和諧的目的;⑤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顯著降低。等等,可見社區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積極開展有效的、周到的社區健康教育服務,為社區高血壓患者和潛在隱患者提供疾病預防知識,對降低與導致高血壓發生相關的有害因素的滲透、以及控制高血壓的發展和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潘光兵,鄭祺,鄭世玉,等社區高血壓的健康教育形式與內容的探索[J]醫學信息,2010,10:3008-3009
[2]牟建軍高血壓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7
[3]劉國仗,陳孟勤,周北凡,等我國高血壓病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9,27(4):248
[4]馮巧云,劉麗云談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4):28-29
[5]劉慶偉,姚海云高血壓病患者心態及心理護理后依從性改變的分析[J]山東醫藥,2010,45(16):70
[6]吳小敏高血壓的社區干預效果評價[J]現代實用醫學,2009,9(21):959-960
全科醫學高血壓病例分析范文5
關鍵詞:阿司匹林;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合并子癇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本病多發生于妊娠20w以后,以高血壓,蛋白尿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或功能衰竭;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此病是我國嚴重危害母嬰健康,導致孕產婦和圍生兒病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如何早期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高危人群,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治療,以減少高危人群進展為子癇前期甚至子癇的階段,是一個婦產科同仁一直在探索的課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文獻報道提出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預防子癇前期,但是近年的幾項隨機雙盲的大樣本研究又顯示小劑量阿司匹林未能降低子癇前期的發生率,故目前小劑量阿司匹林是否能預防子癇前期-子癇結論并不明確[2]。因此,筆者在本單位開展了阿司匹林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對照試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2月~2013年6月于我院產科門診就診的孕齡為18~20w的孕婦, 選擇其中孕早期平均動脈壓(MAP)≥88mmHg或有家族高血壓病史的孕婦作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高危人群,并排除有高血壓病史,或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的患者,共篩選出2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30例,兩組年齡、孕周、文化程度、血壓水平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按照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交錯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予常規的產前檢查以及治療;干預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阿司匹林腸溶片50mg/d,并于孕36w停藥,所有患者追蹤隨訪至產后12w。分別對孕產婦以及圍產兒預后的各項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tata12.0處理數據,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數據,P
2 結果
2.1無論是比較總的妊娠高血壓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等)發病人數,還是比較較為嚴重的病例(包括子癇前期以及子癇),干預組的人數均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統計學均有明顯差異(P
2.2比較兩組胎盤早剝,剖宮產以及宮內發育遲緩的病例,未能顯示出統計學的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子癇前期在妊娠晚期高凝狀態及潛在疾病引起凝血障礙基礎之上,在多種致病因素作用下發生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小動脈痙攣,引起血小板聚集活化并且破壞和消耗增加,激活大量凝血因子,啟動內外源性凝血途徑[3]。阿司匹林是當前使用最廣泛的有效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其機制是使血小板內環氧合酶不可逆失活,進而阻斷血小板內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轉化,進而拮抗血小板凝集反應和血栓形成[4]。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的這些作用可以預防小血管內血栓形成, 防范血栓烷引起的小血管收縮和痙攣, 降低血管對活性物質的敏感性, 使血管擴張,周圍循環阻力降低, 從而降低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婦血壓, 降低先兆子癇及子癇的發病率[5]。此次臨床試驗也從臨床的角度上證明了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
作為孕期使用的藥物,阿司匹林的安全性為人們關注。從本研究看,干預組的胎盤早剝,剖宮產率以及宮內發育遲緩的情況均和對照組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別,提示至少在這三個方面,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未給產婦以及胎兒帶來額外的不良反應。另有研究指出,小劑量的阿司匹林的治療干預不會影響產婦產后的出血量[6],對于胎兒,有國外學者對33217例孕期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孕婦以及其分娩的新生兒觀察統計,發現這些新生兒的死亡率和出血性疾病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7]。這些事實都提示,在孕期使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比較安全。
綜上所述,小劑量阿司匹林能夠有效的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且對產婦以及胎兒無明顯的不良影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豐有吉,沈鏗. 婦產科學[M].第2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8.
[2]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臨床版)[M].第1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56-157.
[3]王伽略,楊孜.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危重癥診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12):886.
[4]高英力,育斌.世紀長青-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病的應用綜述 [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18(4):331.
[5]Dumont A , Flahault A , Beaufils M, et al. Effect of aspirin in pregnant women is dependent on increase in bleeding time[J].Am J Obstet Gynecol 1999 , 180( 1 Pt 1) : 135 -140.
全科醫學高血壓病例分析范文6
【關鍵詞】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生活行為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behavior mod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Methods:One hundreds and six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experiment group 80 patients for health educa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observing the life behavior change.Results:After one year,the awareness of hypertension diagnostic standard in experiment group rised from 21.25% to 67.5%,higher than control.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ir lifestyle (exercise,sodium intake,alcohol) improved(P<0.01).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awareness on hypertension related knowledge rate and help them to build up good way of life.
Key words hypertension;patients;health education;living behavior way
高血壓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各種心血管病中發病率最高,大多數患者常合并心、腦、腎、代謝性疾病等[1]。不僅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也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同時發現高血壓的治療率、控制率及患者對高血壓知識的知曉率均很低。所以高血壓的防治不能以患者個體為基礎,必須在社區開展綜合性的防治,預防和阻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社區工作的重點。因此,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們系統觀察了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行為方式的影響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自于山東金嶺鐵礦社區。隨機抽取該社區160 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8~73 歲,其中男95 例,女65 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80 例。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社會背景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在社區開展護理健康教育,采用問卷調查,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情況,對實驗組實施以下護理措施。
1.2.1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方法
第一,邀請專家進行高血壓專題講座3 次。第1 次介紹高血壓的判定、發病原因、癥狀與體征、高危因素、注意事項等。第2 次介紹藥物治療原則及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如通過控制體重、體育活動、合理飲食、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等來防治高血壓病。第3 次針對患者個性問題加強指導,以強化薄弱環節。第二,發放宣傳材料,如高血壓運動處方、《防治高血壓病指南》等,以便強化記憶,盡快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三,每年4 次家庭隨訪,隨時了解患者生活行為方式和病情變化,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與患者的家庭成員積極溝通,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為患者提供家庭幫助。第四,發放社區的便民服務電話,便于患者電話咨詢,隨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1.2.2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內容
1.2.2.1 指導自我監測
指導患者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并注意“四定”(定人、定時、定血壓計、定)。
1.2.2.2 飲食健康教育
第一,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食鹽的攝入量,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食鹽攝入量的標準為每天不超過5 g(包括烹調中的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折合成食鹽的總量)。這對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是有益的。第二,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少食富含脂肪的食物,每日攝入脂肪的產熱量小于總熱量的30%,多運動,適當增加腦活動。第三,膳食合理搭配。為預防和治療高血壓,中國營養學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日常飲食應以谷類為主,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每日400~500 g,水果100~200 g,豆類及豆制品每日50~100 g,肉類50~100 g,魚類有益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可適當多吃,每周1~2次,每次150~200 g,蛋類每周3~4個,奶類每日250 g,食用油每日約25 g。第四,增加鈣的攝入量,膳食鈣與血壓呈負相關,增加鈣的攝入可降低高鹽對血壓的影響。第五,忌食濃茶和咖啡,禁止吸煙和酗酒。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如偏食、暴食等。
1.2.2.3 運動行為健康教育
第一,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過度勞累,堅持經常性有氧運動(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等),循序漸進,活動時以不感到胸悶、心悸為宜。可考慮“1,3,5,7方案”,即每天至少活動一次,每次活動30 min,每周至少活動5 d,活動后心率不要超過[170-年齡(歲)] 次/min。運動能降低體重,通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促進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減輕體重,同時使血壓降低[2]。第二,從事注意力高度集中,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患者和在噪音過大的環境中工作的患者,要學會勞逸結合,適當調節工作和休息。第三,告知患者九個危險時刻,即月中: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左右;6:00~9:00:血液易形成血栓;餐后1 h:血流減慢,血管瘀血,可誘發血栓形成;大便時;極度興奮時;洗澡時;看電視時;氣溫驟降時;性生活時。以上時刻應引起患者的重視,如出現不適,及時與醫護人員聯系。
1.2.2.4 控制體重
保持體重指數(BMI)<24 kg/m2;男性腰圍<85 cm,女性腰圍<80 cm。
1.2.2.5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調節及心理治療,使之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緩解精神緊張。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EPI2.1軟件進行錄入核查,采用t檢驗及χ2分析。
2 結 果
2.1 不良行為改變情況
通過健康教育,實驗組高血壓病患者在膳食結構改變、鈉鹽攝入量、限酒、堅持體育鍛煉、減輕體重等方面的情況明顯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戒煙行為有所改變,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1 進行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不良行為改變情況
2.2 高血壓診斷標準知曉率及對危險因素認識的變化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高血壓診斷標準知曉率由教育前的21.25%上升到教育后的67.5%,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其他相關知識均有顯著提高(P<0.01)(見表2)。表2 健康教育后對高血壓知識知曉率及對危險因素認識的問卷調查結果
3 討 論
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患者的不良行為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許多專家認為要使高血壓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殘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防治[3]。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從而提高遵醫行為的有效方法[4]。通過健康知識教育使社區的廣大群眾,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到高血壓病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認識到高血壓病在目前雖沒有有效的方法根治,但是可以預防。主動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學會自我調整,對提高療效極為重要[5]。依從行為主要表現為對藥物依從性和非藥物性治療建議的依從性,通過護理干預使患者的依從性有所提高,如根據醫囑及病情按時用藥,定期就醫復查,避免高血壓的誘發因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保持情緒穩定,合理搭配飲食,規律適度鍛煉,冬天注意保暖,預防便秘等[6]。社區健康教育促進了社區居民相互之間的學習,增加了溝通交流,改善了人際關系,促進了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的建立,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說明健康教育是成功的[7]。
【參考文獻】
[1]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0.〖1〗
[2]杜鵑,張素華.有氧運動改善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4,24(5):347-349.〖1〗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高血壓雜志,2000,8(2):103.〖1〗
[4]包銀珍,方紅.產科健康教育的實施與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4,16(16):56.〖1〗
[5]申華平,趙新娜,張淑芳,等.個體化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病人知識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32):2 919-2 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