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油田化學論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油田化學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油田化學論文

油田化學論文范文1

油田尤其是滲透率比較低的油田,其油藏特征決定了其在開發時普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油井改造,使用比較密集的井網,這就導致了大量油田壓裂廢水的產生。油田壓裂廢水中含有多種微生物、原油細菌以及難以生化降解的固體懸浮物與高分子聚合物等,具有化學需氧量高、粘度高的特點,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受到了世界各國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本篇論文主要對油田壓裂廢水處理試驗作了研究。

關鍵詞:

油田;壓裂;廢水處理;試驗;研究

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也得到了不斷提高,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量正在不斷的增加。水力壓裂技術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研究與實驗實踐,逐漸成為一種成熟的技術,在油田生產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及使用。但是在其發展以及應用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壓裂廢水。本文主要對油田壓裂廢水處理試驗作了分析與研究。

1油田壓裂廢水

水力壓裂技術作為一項對油層滲流特性進行改造的技術,能夠促進注水井增注、油氣井增產,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油田開采效益。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研究與實驗實踐,水力壓裂技術得到了顯著的進步,在油田勘探、開采以及生產等領域內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特別是在滲透率比較低的油田中,應用水力壓裂技術能夠獲得十分明顯的效益。但是壓裂作業結束之后,壓裂液會出現破膠返排到地面的現象,從而導致了大量油田壓裂廢水的產生。據相關研究統計,我國某油田壓裂廢水的年產生量高達50000到80000立方米。壓裂液返排而產生的壓裂廢水中,含有壓裂液、原油中的多種污染物質,例如硫代硫酸鈉、丙烯酰胺、甲醇、瓜膠等無機添加劑,以及咪唑硫代衍生物等有機添加劑,此外,壓裂廢水中還會帶有從地層深處而帶出來的巖屑、粘土顆粒等多種污染物質。如果不及時對壓裂廢水進行處理,經過長時間的存放,壓裂廢水就會產生惡臭的氣味,對油田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不過必經過處理就直接外排,壓裂廢水就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特別是會對地表水系、農作物等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

2油田壓裂廢水處理試驗研究

2.1處理實驗所使用的儀器主要有:真空過濾裝置、恒溫箱、微量加藥器、分析天平、旋轉粘度儀、化學需氧量測定儀、濁度儀、混凝試驗儀以及電熱恒溫水浴鍋等。分析試劑主要包括:分析純、氫氧化鈉、硫酸、氯化鋇、硝酸銀、硫酸亞鐵、丙酮以及油醚。污水處理藥劑主要包括:氫氧化鈉、聚丙烯酰胺、聚合硫酸鐵、聚合氯化鋁、高錳酸鉀、次氯酸鈉、過氧化氫以及氧化鈣。本文所采用的試驗方法是化學氧化實驗以及混凝試驗。首先進行化學氧化實驗,在燒杯中放入50毫升壓裂廢水樣品,并將其調節到設定的pH值,所使用的藥劑是濃硫酸,再加入定量的氧化劑,對其進行充分地攪拌,促進氧化反應,攪拌一段時間后將其靜置15分鐘,之后取上清液進行水質指標分析;其次進行混凝試驗,將進行化學氧化實驗后的壓裂廢水作為實驗樣品,并加入復合調節劑將其調節到設定的pH值,之后依次加入無機混凝劑以及有機絮凝劑,之后將其靜置15分鐘,取上清液進行水質指標分析。

2.2結果隨著返排時間的變化,壓裂廢水的黏度、石油類污染物質含量與重鉻酸鹽指數、懸浮物含量及pH值均有所變化,具體見圖1、圖2、圖3。由圖1、圖2、圖3可知,隨著返排時間的不斷變化及推移,壓裂廢水的黏度總體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壓裂廢水中的石油類污染物質含量、重鉻酸鹽指數、懸浮物含量總體呈現出了增大的趨勢;壓裂廢水的pH值總體呈現出了降低的趨勢,并逐漸地趨向于中性。經過試驗發現將化學氧化實驗的pH值設定為3.0,氧化劑次氯酸鈉投入量為12.5毫克每升,氧化時間為20分鐘;將混凝試驗的pH值設定為9.0,氫氧化鈉、氧化鈣的投入量分別為200毫克每升、50毫克每升,將聚合氯化鋁作為無機混凝劑,投入量為800毫克每升,將1200萬分子量的CPAM作為有機絮凝劑,投入量為5毫克每升,將無機混凝劑、有機絮凝劑的投加間隔設為30到40秒時,能夠獲得最好的處理效果。在上述條件下對壓裂廢水進行處理,結果壓裂廢水中的總鐵離子、硫化物得到了全部去除,石油類污染物質含量、懸浮物含量最高風別為4.5毫克每升、25.5毫克每升,對壓裂廢水進行處理后,水質完全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3結語

綜上所述,油田壓裂廢水屬于多相分散體系,構成十分復雜,因此其處理難度也比較大,國內外許多研究學者對油田壓裂廢水處理試驗作了非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本篇論文經過學習與借鑒國內外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對油田壓裂廢水處理試驗作了研究,望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劉曉輝,沈哲,王琦,王文杰,張曉龍,劉鵬.油田壓裂廢水處理試驗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01:156-160+170.

[2]馬云,秦芳玲,田春艷,濮陽.油田壓裂廢水的絮凝-Fenton氧化-SBR聯合處理實驗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1,01:95-99+12.

油田化學論文范文2

[論文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術引起了微生物學界、石油工業界、石油地質界和地球化學界等相關學科的廣泛興趣和關注。詳細介紹微生物采油技術概況,明確分析微生物采油技術概況機理,并探討其發展方向。

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術(microbialenhanancedoilrecovery,MEOR)

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動,微生物代謝作用及代謝產物作用于油藏殘余油,并對原油/巖石/水界面性質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動性,增加低滲透帶的滲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項高新生物技術。該項技術的關鍵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種能否在地層條件下生長繁殖和代謝產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動性質及液固界面性質。與其它提高采收率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地層和環境等優點。

一、微生物采油技術概況

1926年,美國科學家Mr.Beckman提出了細菌采油的設想。1946年Zobeu研究了厭氧的硫酸鹽還原菌從砂體中釋放原油的機理,獲得微生物采油第一專利。I.D.shtum(前蘇聯)及其它國家等學者也分別作了大量的創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礎。美國的Coty等人首次進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礦物試驗。馬來西亞應用微生物采油技術在Bokor油田做先導性礦物試驗,采油量增加了47%。2002年至2003年,我國張衛艷等在文明寨油田進行了微生物礦場應用,累計增產原油1695t,累計少產水1943t,有效期達10個月。

美國和俄羅斯在微生物驅油研究和應用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術增加油田產量,微生物采油項目在降低產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1985年至1994年,俄羅斯在韃靼、西西伯利亞、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產原油13.49x10t,產量增加了10~46%。1988年至1996年,俄羅斯在11個油田44

個注水井組應用本源微生物驅油技術,共增產21x10t。

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對微生物采油技術進行研究,但發展緩慢。80年代末,大慶油田率先進行了兩口井的微生物地下發酵試驗(30℃)。大港、勝利、長慶、遼河、新疆等油田與美國Micro~Bac公司合作,分別進行了單井吞吐試驗。1994年開始,大港油田與南開大學合作,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采油微生物,該微生物以原油和無機鹽為營養,具有降低蠟質和膠質含量功能,并在菌種選育與評價、菌劑產品的生產、礦場應用設計施工與檢測等諸方面取得了成績。1996年以來,吉林油田與13本石油公司合作,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術在扶余油田東189站的29口井進行的吞吐試驗,21口井見效,見效率達70%。2000年底,大慶油田采油廠引進了美國NPC公司的耐高溫菌種,在Y一16井組進行了耐高溫微生物驅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現場試驗,結果表明,采收率達43.41%,增加可采儲量1.81×10t,施工后當年增油615.5t。勝利油田羅801區塊外源微生物驅油技術現場試驗提高采收率2.66%。

二、微生物采油技術機理

(一)微生物采油技術與油田化學劑

在大慶油田開發的各個階段都會使用不同性質的化學劑,現以大慶油田為例。當大量化學劑進入油藏后,將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對微生物采油過程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化學劑既可引起微生物生存環境(滲透壓、氧化還原電位、pH值)的改變,又可直接改變生物的生理(呼吸作用、蛋白質、核酸及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大分子物質的合成)以及影響微生物細胞壁的功能,從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降低采收率。

(二)微生物驅油機理

因為,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涉及到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除了具有化學驅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機理外,微生物生命活動本身也具有提高采收率機理。雖然目前的研究不斷深入,但仍然無法對微生物采油技術各個細節進行量化描述,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原油乳化機理。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表面活性劑、有機酸及其它有機溶劑,能降低巖石一油一水系統的界面張力,形成油一水乳狀液(水包油),并可以改變巖石表面潤濕性、降低原油相對滲透率和粘度,使不可動原油隨注入水一起流動[1引。有機酸能溶解巖石基質,提高孔隙度和滲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動性,并與鈣質巖石產生二氧化碳,提高滲透率。其它溶劑能溶解孔隙中的原油,降低原油粘度。

2.微生物調剖增油機理。微生物代謝生成的生物聚合物與菌體一起形成微生物堵塞,堵塞高滲透層,調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驅掃油效率,降低水油比,起到宏觀和微觀的調剖作用,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封堵,改變水的流向,達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較大多孔隙中,微生物易增殖,生長繁殖的菌體和代謝物與重金屬形成沉淀物,具有高效堵塞作用。

3.生物氣增油機理。代謝產生的CO、CO2、Nz、H、CH和C3H等氣體,可以提高地層壓力,并有效地融入原油中,形成氣泡膜,降低原油粘度,并使原油膨脹,帶動原油流動,還可以溶解巖石,擠出原油,提高滲透率。

4.中間代謝產物的作用。微生物及中間代謝產物如酶等,可以將石油中長鏈飽和烴分解為短鏈烴,降低原油的粘度,并可裂解石蠟,減少石蠟沉積,增加原油的流動性。脫硫脫氮細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脫出,降低油水界面張力,改善原油的流動性。

5.界面效應。微生物粘附到巖石表面上而生成沉積膜,改善巖石孔隙壁面的表面性質,使巖石表面附著的油膜更容易脫落,并有利于細菌在孔隙中成活與延伸,擴大驅油面積,提高采收率。

(三)理論研究

1.國內外的數學模型。20世界80年代末,國外的Islam、Zhang和Chang等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數學模型并開展了相應的數值模擬研究。Zhang模型優于Islam模型在于可描述微生物在地層中的活動,卻難于現場模擬。Chang模型是三維三相五組分,能描述微生物在地層中的行為,不能描述在油藏中的增產機理。

2.物理模擬。物理模擬研究基本上是應用化學驅的物理模型試驗裝置及試驗過程。微生物驅油模型的核心是巖心管部分,其長度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應建立大型巖心模型,使微生物充分繁殖,便于分析研究微生物的驅油效果。通過物理模擬研究微生物驅油法,可獲得微生物在巖心中的推進速度及濃度變化,對巖心滲透率的影響等信息。

(四)源微生物的采油工藝

國內油田(大慶等)已進人高含水開發期,是采用內源微生物驅油還是采用外源微生物驅油,要根據具體油藏內的微生物群落進行分析。若具體油藏中內存在有益微生物驅油的微生物群落,宜采用內源微生物驅油工藝,這是目前國內致力于運用最新微生物采油技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油田中,特別是大慶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術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對大多數的油藏都能充分發揮微生物采油的優勢。制約微生物采油技術的主要因素在于油藏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現場試驗工藝及物理模擬實驗的局限性。外源菌種的選育和評價指標、特性,微生物的研究、菌液的生產和礦場試驗等方面還需深化。

參考文獻:

油田化學論文范文3

關鍵詞: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12-0055-03

2009年,教育部對研究生教育結構類型進行了重大調整,確定開始招收以應屆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并逐年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國家計劃五年內調整為學術型與專業型研究生比例各占 50%,計劃十年內調整為專業型研究生占碩士研究生培養總量的 70%,工程碩士是專業學位的一種類型。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起步于1997年,經歷了試點培養、規模發展到質量提升三個階段[1],目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涵蓋40個授權領域,200多家培養單位,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類型。和學術型研究生相比,實踐性、應用性、職業性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顯著特點。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我國首批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09年按照教育部的部署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009年招收128名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2015年招收577名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比2009年增加3.5倍。作為石油行業院校,具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工程、石油化學等石油特色鮮明的學科領域,承擔著培養石油石化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重任。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成為教育部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工作試點單位,努力打造專業學位教育品牌。

一、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研究生成為能掌握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2]。它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重視工程實踐和應用。實踐能力培養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是與工學碩士在培養體系上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和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基礎薄弱,對于如何提高實踐能力、達到預期培養目標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課程結構失衡,體系不完善

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招收對象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這部分學生嚴重缺乏實踐經驗和工作經驗。學生入學第一年首先進行課程學習,課程也就成為學生獲取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中介與橋梁。因此,課程設置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研究生專業基礎的寬廣度和研究潛力能否發揮,決定著研究生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3]。

經過多年發展,學術型研究生在課程教學方面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課程體系。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制定之初,石油學科的課程設置仍沿用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思路,課程重理論輕實踐,實踐課程嚴重缺乏。選修課程偏少。除政治、外語和專業基礎課外,選修課程所占學分相對較少,有些領域選修課學分僅占學生總學分的1/4。

(二)“雙導師”指導效果欠佳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直接指導者,在研究生各個環節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采取“雙導師制”,研究生不僅有校內導師指導還擁有由企業專業人員擔任的校外導師指導。雙導師的設定就是為了彌補校內導師工程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點,發揮校外導師的作用,達到共同指導的目的。

石油學科聘請100余名企業專家擔任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校外導師。但是校外導師因對人才培養認識不足,而參與研究生培養過程環節較少。即使在企業實踐基地,工程應用工作并未讓研究生過多參與,甚至個別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放羊”狀態,實踐能力培養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教育部《關于制訂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中的應屆本科生要參與不少于一年的專業實踐。對學校而言,實踐基地的建設對培養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專業學位教育起步較晚,適應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經驗不足。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規模逐年增加,增幅較大,而實踐教學平臺數量與學生規模相比明顯偏少。管理部門對已建立的實踐基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管。一是學校和企業相距較遠,與企業溝通不夠,從而對實踐基地建設情況掌握不及時。二是培養基地的管理水平不高,導致實踐方案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影響培養效果。

(四)畢業論文缺乏工程實踐設計

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采取教育部推薦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的三段式培養模式。學位論文的選題強調應用性、開發性和實踐性,考察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所依托的課題一般應直接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和應用價值,但在學位論文完成階段,很多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論文選題與學術型研究生的相似,在工程實踐方面涉及較少,并且與專業實踐環節相脫節,缺乏工程實踐設計。

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

石油學科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逐漸暴露的問題,結合實踐能力培養實際,構建由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學位論文工程背景等方面為組成要素的培養體系,這些要素之間互相關聯,互相支撐,逐步形成以課程設置為基礎,以實踐教學為手段,以學位論文為載體的培養體系(見圖1)。

(一)發揮石油學科優勢,構建特色實踐課程體系

服務國家能源戰略、滿足石油石化企業人才需求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學科領域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的。課程體系是培養方案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指出,“科學設計課程分類,根據需要增加研究方法類、研討類和實踐類等課程”,“鼓勵培養單位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開設實踐性課程”。該意見強化了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

1.優化課程結構,廣泛開設選修課。結合石油石化企業的人才培養目的及知識結構需求,按照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根據學科領域和專業的性質,制定培養方案,著力體現工程碩士培養的工程性、實踐性和職業性,課程設置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三部分組成,適當調整開設的專業課程,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在選修課方面強調涵蓋內容廣,除開設油味濃的專業課外,還開設交叉課程,包含現代管理、技術經濟、計算機等方面的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課,知識面得到擴充。

2.改變教學模式,增設實訓課程。以往的教學模式基本都是“填鴨式”教學,石油學科改革教學模式,采取“授課”和“實訓”相結合的模式,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開設了校內實訓課程,采取理論學習、案例教學的方式,增強了課程的實踐性。例如:地質工程領域開設“油氣勘探地質綜合技術實訓”、“油藏地質基本技能實訓”、“綜合地球物理勘探實訓”和“地球物理測井綜合實訓”,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領域開設“油氣田開發設計與應用”、“油氣井工程設計及應用”、“采油采氣工程設計實訓”、“油田化學工程與應用”實訓課程。實訓課程的開設,使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得到有機融合,培養研究生初步具備分析工程實踐問題和掌握基本的工程實踐能力,為以后的專業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完善“雙導師”指導

學校在工程碩士導師隊伍建設方面大力探索,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雙導師”指導作用,為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保障。

1.加大對指導教師的考核與遴選力度,包括校內教師和企業專家,主要采取每兩年對在崗導師和申請新增導師進行全面的考核和遴選。采取能上也能下的制度,對不符合當年遴選條件的導師實行停止招生。將理論基礎扎實,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并且在企業科研項目較多的教師選擔任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指導教師,以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更加結合實際。

2.加強企業導師培訓,充分發揮企業指導教師的作用。企業導師對行業工程應用方面深入了解,對指導學生的方式方法等知之甚少。通過對企業導師培訓,明確包括授課、講座、工程實踐、學位論文、實踐基地建設等在內的導師職責,使導師充分認識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特點和發展規律,激發企業導師參與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熱情。

3.全面提升校內導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和建設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是提高石油主干學科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基礎。工程碩士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不能完全依賴于企業導師,應逐步提高校內導師工程實踐能力。鼓勵校內導師參與石油石化生產一線的生產實踐,參與應用型課題研究,也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

(三)深化與石油石化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構建綜合實踐平臺

實踐教學平臺是石油學科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載體和依托。經過幾年的發展,石油學科建成了校內實踐實訓平臺、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相互依托的綜合實踐教學平臺(見圖2)。校內實踐實訓平臺是依托學校建設的,科研實力較強的研究所、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或者校辦企業,除了開設一般實驗課程,校內實踐基地還著力建設高仿真訓練系統,加大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建設校企聯合培養基地。依托產學研合作,學校逐步在勝利油田、中原油田、遼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大慶油田等石油石化企業建立石油學科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近40個,包括企業實習基地、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企業工作站等。

圖2 綜合實踐教學平臺

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聯合培養基地建立以后,如何有效管理、最大化地發揮其培養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是目前大家關注的問題。校企雙方協商成立聯合培養基地管理委員會,由其全面負責培養基地的運行。管理委員會人員來自校企雙方,通過定期協調、溝通和反饋,有效保障培養基地的運行。培養基地如果連續三年沒接納研究生參加專業實踐和論文研究或不具備培養條件或管理混亂,協議將取消。

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培養基地參與到科研課題和技術改造中去,使研究生能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得到及時的指導。企業同時將大量的科研開發資金投入到培養基地開展科研攻關,來自企業、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內在激勵機制使學生能夠主動去開展工作,提升科研能力,也為完成高水平論文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將學位論文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

學位論文階段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最后一個階段,應和專業實踐階段緊密結合。首先,論文開題在第二學期末或第三學期初進行,此時學生對生產實際、行業現狀有了一定認識,可以結合專業實踐內容,選定論文題目,邊實踐,邊開展論文。其次,學位論文選題應具有工程背景,強調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和可行性,選題應來源于生產實際,或者是導師已立項以及準備立項的技術課題,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最后,審查專業實踐完成情況。學生不參加專業實踐或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的,不能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需要重新參加專業實踐環節等。評定研究生論文還應參考現場實踐工作量、綜合表現及現場實踐單位的反饋意見等,綜合評定論文成績。

通過專業實踐環節,明確生產實際問題,針對問題進行論文選題,在國家油氣重大專項項目、校企聯合科研項目的支撐下,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開展學位論文工作,最終由企業專家為主導,進行質量把關。通過這些學習環節的銜接,激發學生實踐創新意識,提升解決實際生產難題的能力。

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點和目標。石油學科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為石油學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為其他學科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樹立了典范。培養體系建設不僅鞏固了研究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了研究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也促進了研究生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為研究生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與崗位要求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平,楊連茂,甄良等.淺議全日制工程碩士生實踐能力

培養體系的構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

[2]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

的若干意見[Z].教研〔2009〕1號,2009-03-19.

油田化學論文范文4

關鍵詞:鉆井廢棄泥漿 生物處理 微生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對石油的依賴和需求也逐年上升,勘探開發的石油井數量也逐年增加,隨之產生大量的鉆井廢棄液帶來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如不加以處理就直接排放,必然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

一、鉆井廢棄泥漿的污染物組成及危害

廢棄鉆井泥漿成分復雜大多呈堿性,pH值在8-12之間,甚至達到13以上,且色度大,外觀呈粘稠流體或半流體狀,具有顆粒細小,含水率高,不易脫水,粘度大等特點,由于鉆井泥漿中含有多種有機和無機類化學處理劑,個別污染指標甚至超出國家允許排放濃度的數百倍,其中的主要污染物有:(1)懸浮物(2)酸堿物(3)有機質及其分解產物(4)油類(5)重金屬(6)鹽類(7)其他化學添加劑。

由于廢棄鉆井液成份比較復雜,鉆井廢棄泥漿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表現為:(1)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2)各種重金屬滯留于土壤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微生物的繁殖(3)過高的pH、高濃度的可溶性鹽及石油類造成土壤板結,危害動植物的生長(4)廢物中的有機處理劑使水體的COD、BOD增高,影響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

二、鉆進廢棄泥漿的主要處理方法

目前國內外對鉆井廢液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固化、注入地層、處理后直接排放、回注、焚燒、填埋等化學和物理方法。化學固化法被固化后的有害物質不再向環境擴散和遷移,但固化處理需一定的成本,一次性處理量大;回注法是廢棄泥漿經化學絮凝等方法處理后應用于配制泥漿或將其注入井中,但是優良的絮凝劑較少;焚燒法處理成本高,而且會給空氣造成二次污染;填埋法易對地表及地層水產生污染。這些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鉆井廢泥漿進行了處理,但是鉆井廢泥漿中的有機污染物并未分解,依然對環境可能造成污染。

三、鉆進廢棄泥漿的生物處理方法概述

廣義的生物處理技術指一切以利用生物為主體的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包括利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轉化土壤或水體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將有毒有害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也包括將污染物穩定化,以減少其向周邊環境擴散。目前鉆井廢棄泥漿的生物處理技術已成為國內外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作業技術中的研究熱點,根據生物處理技術所利用的生物種類,可分為動物處理、植物處理、微生物處理以及微生物——植物聯合處理技術。目前,以微生物處理技術研究和利用的最為廣泛,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四、微生物法處理鉆進廢棄泥漿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處理技術是在人為優化的條件下,利用自然環境中生息的微生物或人為投加的特效微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來分解污染物,微生物對物質進行各種轉化作用的生理學基礎是其新陳代謝活動,即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可用于生物處理的微生物有很多,包括細菌,真菌等。

1.微生物法處理鉆井廢棄泥漿的影響因素

人們對微生物處理廢棄鉆井泥漿的研究較多。主要是從廢棄鉆井泥漿中篩選出高效降解微生物,然后將其投加到廢棄鉆井泥漿中,調整微生物作用環境,如溫度,營養元素,pH值,鹽度等。部分地區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生物降解速率慢,通過提高溫度,施加營養元素,接種專性細菌等方法促進生物降解。

2.微生物法的室內研究

崔靖園等利用從平湖油田鉆井廢棄液中分離的一株菌株對廢棄液進行處理,使COD和TOC的降解率達到50%以上;樊琳從石油污染土壤中分離出一株假絲酵母菌株Y2,通過正交實驗確定最佳培養溫度、pH值、營養因子構成,使廢棄泥漿中的石油烴降解率達到91%;廖玲通過色度和CODcr去除率的高低從四川井場中篩選出六株高效降解菌種,并對其中五個菌株做了16srDNA分析,構建了系統發育圖。

3.微生物法的現場應用

通過向廢棄泥漿池投入菌劑以及必要的營養物質,達到使廢棄物降解和富集的過程。陜西省科學院酶工程研究所生產的復合菌劑在長慶油田應用,陳立等利用目標泥漿池篩選優化的復合菌劑,處理陜北地區58個油氣田的廢棄泥漿,經30-60天的微生物處理,治理效果完全達到國家標準。高磊等從廢棄泥漿池中篩選出四個優勢菌種,利用正交試驗確定菌種最佳配比及培養最佳條件,在目標泥漿池投入菌劑,經四十天處理后,廢棄泥漿完全固化,殘余烴含量明顯降低,龜裂度較高,pH值由堿性恢復中性。

五、展望

目前低污染低成本的微生物處理技術處理效果好,生化處理后污染物殘留量低,對環境影響小,對人體無害。但是目前的微生物處理技術還不完善,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研究。

1.如今多數降解菌是從污染物中直接分離出的,廣譜性不強,具有降解多種污染物的基因工程菌的研究還比較少。

2.研究微生物,動物植物聯合降解廢棄物,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并相互協同,從而達到高效降解有害物的目的。

3.微生物處理廢棄物的時間較長,如何提高菌種的降解速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4.建立已有降解菌的數據庫,研究每一分支的降解機理,建立廢棄泥漿組成的數據庫,研發二者相關聯的應用軟件,以便為目的廢棄泥漿快速選擇相應的降解菌。

參考文獻

[1]崔靖園,李輝,牟伯中.生物法處理鉆井廢液的研究.[J]石油煉制與化工,2011.41(12):56-60.

[2]黃漢仁,楊坤鵬,羅平亞.泥漿工藝原理[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4.

[3]丁克強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研究[J].生態學雜志,2001,20(4):16-18.

[4]陳立.陜北地區油氣田鉆井混合廢棄物的微生物原位修復技術研究[學位論文].西安:西北大學,2009.

[5]廖玲.鉆井廢棄泥漿降解菌的分離及特性研究:[學位論文].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10.

[6]徐同臺,王奎才,門廉魁.我國石油鉆井泥漿發展狀況與趨勢[J].油田化學,1995;12(1):74-83.

油田化學論文范文5

關鍵詞:外輸管線;防腐技術; 陰極保護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金屬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易受環境作用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受到損壞或性能下降,根據發達國家的調查統計,全世界每年因腐蝕損失高于7000億美元。由此可見,金屬腐蝕問題十分嚴重和普遍。

1、概述

1.1管線的腐蝕原理分析

傳統的腐蝕理論認為金屬腐蝕是金屬材料及其制件在周圍介質的作用下逐漸產生損壞或變質現象。輸油管道按其腐蝕作用機理主要分為化學腐蝕、流速腐蝕、電化學腐蝕。這三種腐蝕都會給管線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

化學腐蝕是金屬直接和介質起作用,在腐蝕過程中沒有電流伴隨。確定被輸送介質的質量,從腐蝕觀點分析,如下成分將極大影響腐蝕速度:各種鹽、有機酸、水、氧、二氧化碳、硫化氫、細菌、生成的硫化物等。這些物質和管道內壁發生化學反應,一方面造成管道內部腐蝕,另一方面產物在管內的積累,會引起管內結垢。

流速大能減少腐蝕,所以水管內的流速建議不小于0.9m/s,水管內間時流速不應小于0.3m/s,設計時應給出使腐蝕最小的流速控制范圍。流速的下限應使雜質保持懸浮在介質中的速度,從而使管線中的腐蝕物質的積存量小;流速的上限應使磨蝕、腐蝕、氣蝕或沖擊作用最小。

電化學腐蝕是金屬和電解質組成原電池而使金屬腐蝕的過程。金屬在腐蝕的過程中有電流伴隨。碳鋼有主要成分(Fe)、少量的碳化鐵(Fc3C)和碳(c)及其他合金元素,由于Fc,C具有不同的電位,C的電位局(惰性)是陰極,Fe的電位低(活潑)是陽極,Fc―C之間存在電位差,在導電介質中就產生腐蝕電流造成電位低的鐵腐蝕,即鐵轉變成鐵離子。在油田管線腐蝕過程中,電化學腐蝕起主導作用。

1.2油田陰極保護簡介

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是通過外加直流電源以及輔助陽極,迫使電流從土壤中流向被保護金屬,為其表面上進行的還原反應提供電子,使被保護金屬結構電位低于周圍環境,從而抑阻被保護體自身的腐蝕過程。該方式主要用于保護大型或處于高土壤電阻率土壤中的金屬結構,如長輸埋地管道。外加電流法陰極保護則是利用外部電源對被保護體施加陰極電流。

2、油田外輸管線的保護措施

2.1聯合保護的優越性

聯合保護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延長防腐層的保護壽命,消除防腐層破損造成穿孔的隱患。單憑防腐層保護還存在腐蝕穿孔的隱患,有陰極電流保護使裸鐵部位不再發生腐蝕。同時,鋼管不生銹,不會造成銹層因體積膨脹而使防腐層鼓破、脫落,大大延長防腐層壽命。

二是可減少陰極保護電流的消耗。由于大面積防腐層,使保護電流只消耗在裸鐵部位的小面積上,故所需電流大大減小,減少陽極消耗和設備的輸出功率。

三是縮短陰極極化到保護電位的時間,使保護電位達到均勻分布、保護距離長,效果好。因此聯合保擴是目前最經濟最有效的防腐措施。

2.2油田外輸管道外防腐保溫層簡介

油田外防腐保溫層采用擠出聚乙烯泡沫夾克保溫管簡稱夾克管,中國有的油田稱作黃夾克,它是擠出聚乙烯覆蓋層在防腐保溫管中的具體應用。該防腐層是由聚氨酯及AB組合料等組成。通過聚氨酯發泡設備加溫、加熱、組合按比例注入鋼管與保護層中間,使聚氨酯通過化學反應迅速膨脹發泡形成硬質泡沫體,在保護層與鋼管中間對鋼管起保溫作用,保溫層均勻厚度為40mm,外保護層是使用局密度聚乙烯通過加熱制成,保護層厚度為3mm,外保護層具有抗拉、耐壓、防潮、不易受損等優點,可延長管道使用壽命,可用于高溫度65℃環境中,鋼管除銹達St3級以上,按要求刷環氧煤瀝青兩遍。

(1)底漆作用,一則為增強聚氨酯與鋼管的粘結性,二則以防聚氨酯遇水后對鋼材的腐蝕。

(2)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導熱系數很低,比重輕,強度適宜,化學穩定性好,是一種較理想的保溫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在發泡時密度的控制,泡沫推薦密度為60kg/m3。

(3)塑料夾克管:對埋地管道而言,目前多數國家認為聚乙烯覆蓋層是外防腐保溫管的理想保護材料。為保證聚氨酯泡沫與夾克管的牢固粘接,聚乙烯管內壁要進行電火花極化處理。

(4)防水帽:泡沫管接頭密封的好壞對于整個管的保溫效果以及使用壽命起著重要作用。接頭密封不僅在防止儲存、運輸和施工過程中的水分從端部滲入,還在于管道埋設后,―旦發生外防腐層局部損壞使水分滲入時,防水帽還起到阻隔作用。

熱烤纏帶是瀝青類防腐層的專用補口材料,其特點是技術成熟、施工簡捷,關鍵性工藝參數是管體、纏帶表面的烘烤溫度及纏繞方式,對操作人員要求較嚴格。如果操作得當,纏帶與防腐層相容性較好,會獲得滿意的補口結果。但在現場實際工作中受環境、溫度、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和限制,各工序間的工藝參數不易始終如一達到標準的要求,易造成補口質量的不穩定。如烘烤溫度的控制,烘烤過度,引起瀝青流淌,使厚度達不到要求,基帶產生焦化;烘烤濕度不足或不均勻,瀝青未達到熔融狀態,導致補口區粘結不良,這些影響因素都會成為日后管道腐蝕的隱患。

2.3外輸管線陰極保護效果及經濟效益

外輸管線自2006年7月陰極保護系統投入運行以來,運行效果良好,達到了方案設計保護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場應用效果。管線腐蝕速度明顯降低,腐蝕穿孔次數明顯減少,降低了維修工作量;通過檢測發現和修復防腐保溫層97處,避免了因腐蝕穿孔造成的不安全生產因素,為生產順利平穩運行創造了條件。

二是經濟效益。陰極保護運行后管線腐蝕穿孔次數的明顯減少,節約了維修費用和人力、物力的投入,為整個油田降耗增效做出了貢獻,同時延緩了外輸管線的腐蝕。

三是環境保護方面。同時避免了因管線腐蝕穿孔造成的跑油對當地環境造成的污染,為公司的環保工作做出巨大貢獻。四是更重要的是由于陰保系統剛剛投入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陰極保護效果將越來越明顯。

3、結語

總之,通過上述了解,我們知道了陰極保護是一種公認的防腐蝕技術,其應用領域廣,涉及到地下、水中及化工介質中的管道、容器、港口碼頭、船舶及化工設備等各個方面,其防腐蝕效果和其它防腐技術相比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簡單介紹了油田外輸管線的保護措施油及輸管線陰極保護效果和其經濟效益,對陰極保護方法進行了探討,論文對油田外輸管線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黎洪珍,徐立,龐宇來,蔣曉蓉.集輸管道陰保效果分析及措施研究[J].天然氣與石油.2007(02)

油田化學論文范文6

英文名稱: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

主管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主辦單位:遼河石油分公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遼寧省盤錦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6535

國內刊號:21-1357/TE

郵發代號:8-17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4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 欧美在线视频网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 国内不卡1区2区 |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专区 | 精品123区| 日韩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 美国人禽交ooo | 国产全部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字幕 | 欧美激情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一区不卡在线观看 | 精品91精品91精品国产片 |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 亚洲美女网站 | 久久久香蕉 | 国产 高清 在线 | 无遮挡免费看 |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91在线资源 | 欧美国产精品 |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 九九久久国产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 国产一级特黄全黄毛片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对白在线播放九色 | 息子五十路 | 九九爱精品视频 | 欧美阿v| 日韩一二三|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 欧美精品在线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