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道德與法治學習計劃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道德與法治學習計劃范文1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以個人電腦、網絡技術和多媒體傳播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給許多領域都帶來了革命性變革。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有價值的文化信息的傳遞,為學生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從文化傳遞的角度講,信息技術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學科課程和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能否將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更好的有助于學生預習復習呢?那么,應如何結合呢?
筆者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談幾點想法:
首先,預習時應先預習課本后用信息技術。因為只有讓學生先自主閱讀了課本的內容,學生才能帶著問題去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進行網絡查找學習。閱讀前教師可精心設計提綱,引導學生通讀課本,了解該章節的概況,理解該章節的重點、難點,讓學生能自主形成一個初步的學習內容的框架,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在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還不能解決的前提,就可以上網去查找有關內容,從而解決疑難問題;另外,上網還可以擴展知識面。若還有困難,可做好記錄待上課時解決。如學習《金屬材料》時,可以由課件展示以下提綱:(1)金屬材料包括哪幾類?人類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是哪幾種?(2)金屬具有哪些共性和個性?(3)為什么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4)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5)為什么燈泡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鐵制或銅制?如果用鐵或銅制,會出現哪些不良后果?(6)為什么對廢舊金屬要進行回收處理?不回收處理有哪些現實意義?(7)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閱讀與交流,能激發求知欲,明顯提高學習效率。
而在復習時,則可以先用課件等信息進行復習,擴展知識面,然后再回到課本上進行重點、難點的復習。這樣效果會較好,既有寬廣度也有深度。
其次,可以把預習、復習和制作相關課件的形式結合起來。就預習而言,教師可先布置制作某個主題內容的課件,在上課討論中,學生還可以向其他同學展示,既可以豐富上課的形式,也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在制作課件的過程當中,學生亦能把有關的內容及知識框架了然于心,上課時學生也可以充分發揮主動性。復習時則可以讓學生把有些內容用制作課件的方式進行深化總結,或者制作網頁等方式進行班內學生間的交流。
第三,網上溝通學習法,通過QQ、BBC等網絡交流方式在課后去討論、去相互學習。可是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是老師的解答等。信息技術是無盡的資源,它由浩大的互聯網絡資源作背景,它既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又發揮著教學環境的作用,讓開放的網絡服務于課程,以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教師在提供資源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充分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信息或交流的主題要具有代表性、相對集中性,要明確,并適當留有思索空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有利于學生去自由發揮才能,去探究性地學習,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主張言論,又不因盲目地搜索資料而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