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設備考察報告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設備考察報告范文1
一、總體概況
二、垃圾收集站基本情況
三、垃圾收集站規劃原則及建設標準
香港垃圾收集站的規劃原則與建設標準是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確定:①繁華街區每2萬名人口或在直徑500米范圍內設置一個離街垃圾收集站。②鄉郊或人口較少及分散的偏遠地方,每1000名人口設置一個鄉村式垃圾收集站。③大型地區發展或重建計劃時需預先考慮垃圾收集站的規劃,以解決垃圾收集站選址困難問題。④新規劃的垃圾收集站盡可能容許垃圾收集車輛使用車頭進出,以確保道路安全。⑤興建垃圾收集站的選址必須對市民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滋擾減至最低程度。⑥垃圾收集站必須配備空氣及廢氣凈化設施、高壓水喉、排放滲濾污水明渠及處理設施。⑦垃圾收集站的建筑設計盡可能美化環境,例如在垃圾收集站入口加上景觀屏障等。⑧興建標準型垃圾收集站應符合最低用地標準。
四、考察垃圾收集站情況
本次考察廣富坊垃圾收集站、側魚涌太古坊停車場垃圾站屬于較簡單的垃圾收集站,完全敞開式,沒有臨時貯存垃圾功能。廣福坊垃圾收集站為柵格型鋼棚架墻,玻璃鋼頂結構。側魚涌太古坊停車場垃圾站則是在停車場上放置了一個連體式垃圾壓縮機,僅地面設有鋼軌,以保護地面及定位。因為垃圾袋裝實行的較好,從收集到壓縮整個過程沒有散落、外露現象,垃圾可即時放入車內壓縮,不需等候,基本上沒有臭氣外溢。地面上也沒有污水橫溢現象。
本次考察大浦鄉村型垃圾收集站基本上都是若干個塑膠垃圾桶放置在一起就形成了收集站,主要靠后裝壓縮車收集。
五、垃圾收集運輸設備基本情況
香港垃圾收集、運輸設備有三種:第一種是鉤臂車配套連體垃圾壓縮箱,主要用于繁華鬧市區、標準垃圾收集站及私人屋苑的垃圾房,約有鉤臂車150輛,連體壓縮箱160個;第二種是后裝壓縮車,主要用于鄉村及偏遠地區的垃圾收集站,約有650輛;第三種是吊裝車,輔助垃圾收集設施,主要用于收集大件垃圾,約有100輛。據了解,香港以前收運垃圾是以后裝式壓縮車為主,后來也采用過分體式垃圾壓縮設備,因為運輸過程中的滴漏問題無法解決,已在幾年前全部淘汰,目前逐漸以鉤臂車配套連體垃圾壓縮箱為主。
六、垃圾收集運輸設備型號、供應商和設備優缺點
其主要選用的垃圾收集車型號為:
①
后裝壓縮車
羅爾巴hk130/hk180(norba
hk130/hk180)(6噸及12噸):約200輛(占30%)
②鉤臂車(拖頭及拖尾)及連體垃圾壓縮箱
底盤基本上采用鳳凰拖車(phoenix
trailer)及羅爾巴拖車(norba
trailer),鉤臂系統主要采用法國吉馬(占80%以上)。
連體垃圾壓縮箱主要采用荷蘭kiggen的pd系列,約131個(占80%),其主要技術參數見(左頁表二)。
在所考察的設備中,側魚涌太古坊停車場垃圾站的pd731連體式垃圾壓縮機已投入使用3年,但車廂無變形、表面沒有掉漆脫色、壓縮過程順暢、噪音小,走近壓縮機才能感覺出壓縮機的運作聲音。外觀整潔與普通集裝箱相差不大,在停放、運輸過程中不易引起周圍居民的反感。
目前食環署及其承辦商的垃圾收集模式大致可分為傳統垃圾車收集(包括后裝壓縮車及吊裝車)及掛接式垃圾車收集(即鉤臂車及連體垃圾壓縮箱)。兩種收集模式各有優缺點,
后裝壓縮車的優點為:靈活性較高;可收集大件垃圾;垃圾收集站不需要加裝額外供電裝置。其缺點為:成本及每年運行費用(燃油及保養維修)相對較高(見表3);在等候垃圾收集車到站前,垃圾需暫存于站內的垃圾桶,影響環境衛生;
運作時所產生的噪音相對較高。
連體垃圾壓縮箱的優點為:運作時所產生的噪音相對較低;垃圾可即時放入拖斗內壓縮,不需等候,從而減低對環境衛生的滋擾;成本、每年運行費用(燃油及保養維修)相對較低。其缺點為:靈活性低,不適合大件垃圾的收集;需較大面積放置電動拖斗;垃圾收集站需要加裝額外電力裝置供拖斗使用。
七、環保措施
設備考察報告范文2
關鍵詞:考察法;德國;職業教育;畢業設計
1背景資料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筆者參加了由珠海市教育局主辦,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協辦的“德國職業教育教學法”師資培訓班。本次培訓班共有3名資深德國專家授課,其中舒爾茨教授主要講授微觀教學法和引導文教學法;史侯德先生講授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勞倫斯先生講授考察法和媒體輔助教學法。
筆者所在的班級第一位教師是勞倫斯先生,他講授的考察法使筆者受益良多,對筆者正在同步進行教學的環藝專業《畢業設計》課程有直接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現將筆者本人的學習經驗以及應用的成果總結如下,期待與同行進行交流。
2考察法的定義及內容
考察法是指在實踐中對事實、經驗及行為方式等進行有計劃地現場考察的方法。它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織,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的??疾旆ㄔ趫绦羞^程中一般分六個步驟:準備――計劃――實施――評估――展示――反饋。
在準備階段,教師應首先注意如何用考察法來實現本專業教學目標;其次是確定考察地點與主題;第三是與考察地負責人確定考察時間、安全問題、活動安排等。第四是考慮如何到達考察地點、往返要多長時間、必要的設備和工具等問題;第五是要明確哪些知識必須在考察臨行前教給學生;第六是注意考勤信息。
學生方面,在準備階段要落實考察中需要弄明白教學內容、激發考察興趣;其次是思考考察對象、內容及預期結果;第三是與考察地負責人確定考察時間、安全問題、活動安排等。這個階段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教師只提供引導和建議;第四是準備考察時的提問技巧、采訪技巧、書寫技巧、結構化技巧。
在制定考察計劃時應注意三個問題:第一是全班共同討論并確立考察任務,學生制定考察任務及標準,教師應確??疾炷繕伺c培訓目標一致;第二是構建不同任務的工作組,也可以安排多個工作組相同的考察任務,通常3至5人為一個工作組。第三是獲得考察地點的第一手資料,從企業官方網站或企業宣傳冊或詢問相關人員。
在實施考察計劃時,要確定考察組內各成員的工作任務,如詢問、記錄、觀察、評估、測量、拍照等。工作組準備必要的考察材料,如采訪清單、調查問卷、考察記錄等。其次是確定由誰來購置考察中所需要的輔助技術設備(相機、攝像機、麥克風)。在計劃階段結束時,各小組須在班內展示考察方案,并在討論中對原方案進行優化。
最后就是考察反饋,包括評估、展示和反饋三個步驟。評估可以由教師做出標準,如按百分制打分,或者給予一段比較中肯的評語,也可以由各小組之間互相評估。展示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成果匯報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制作ppt.或者視頻等方式給予展示。反饋階段主要是針對本次考察的結果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以方便教師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并在下次教學中吸取經驗教訓。
3考察法在高職環藝專業《畢業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考察法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是非常適合使用的,如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餐飲空間設計》、《居住空間設計》、《展示設計》、《畢業設計》等專業設計課程,都適合使用考察法。
筆者在培訓期間恰好正在上2010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課程,該課程安排了2個選題:一是中山菌香園的主題餐廳設計,二是珠海金灣區三灶鎮富都小區景觀設計。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并結合本次培訓的學習心得,筆者安排學生首先進行設計選題的確定,然后再根據選題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調研(考察),并要求一周內以ppt.的形式提交考察報告。
學生大多數選擇主題餐廳設計課題,從最后提交的ppt.情況來看,各小組均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目標,也能夠較好地理解并應用“考察法”。其中有一個小組所做的調研報告ppt.內容詳實,也比較完整,成為本次畢業設計的典型案例,現摘錄如下:
該小組以“咖啡時間”西餐廳及康師傅私房牛肉面館兩個典型的主題餐廳為考察對象,從餐廳的設計定位及立意、空間布局、風格形式,以及在色彩、材質、燈光等方面的設計進行分析,進而從流線組織、功能分布、室內裝飾(包括設計定位、空間組織、風格形式、色彩、材質、燈光、陳設)等方面比較兩個主題餐廳室內設計的優劣,最后對本組畢業設計方案的初步構想。
首先,他們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到“咖啡時間”西餐廳的設計定位是以“咖啡文化”為主要設計理念。整個空間以懷舊色彩為基調,通過木質的餐桌,藤編的座椅,木質的隔斷窗格等等,這些裝飾元素來營造“咖啡文化”的主題。整個餐廳給人一種悠閑舒適的感覺。其次,餐廳的空間布局多以半封閉的形式進行分布,通過屏風隔斷對空間進行分割。整體呈現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色彩方面,整個空間在色彩上運用了大量的黑白色的對比,空間以重色為主調;材質方面,運用上用了大量的木材和藤編等自然生態的材質;燈光運用了柔和的暖光,整個空間燈光以暖色調為主,使得空間顯得溫馨愜意。最后,通過繪制簡單的功能泡泡圖,分析了該餐廳的交通流線組織和功能組織。
第二個考察對象為康師傅牛肉面館,因為康師傅私房牛肉面館的主要菜色以中國傳統的“面食”為主要菜系,因此在設計上應用了一些“中國元素”。 餐廳的整體設計以中式餐廳的形式進行設計??臻g布局以中軸對稱的形式進行分布,通過屏風隔斷對空間進行分割。整體呈現中式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色彩方面,運用了紅黑色的對比,空間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木制“花”形圖案的設計元素是整個餐廳設計的亮點,它貫穿著整個餐廳的主體空間;燈光方面運用了柔和的暖光,整個空間燈光以暖色調為主。
通過以上兩次考察并對比分析后,該小組決定綜合兩個考察對象的優點,立足本土文化,創作簡約、溫馨的主題餐廳設計方案。他們的畢業設計選題最終確定為“潮州菜館”主題餐廳設計,并擬將潮州方言、潮劇、潮州工藝、潮汕民居建筑、潮州木雕、潮繡、潮州大鑼鼓等潮州文化融入設計方案。
“考察法”幫助該小組迅速、順利地確定了畢業設計的選題及設計方向,可見,考察法在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課程中具有非常切合實際的用途。
4結語
考察法作為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之一,其由來已久,在以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中也已有使用,只不過以往稱為設計調研,而且其內容比不上德國專家講授的考察法這么具體,在執行過程中也缺乏貫徹的力度,有時甚至只是象征性地提交一份調研報告而已。此次勞倫斯先生所講授的考察法給筆者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整個“考察法”從概念到執行過程都相當完備,理論詳實而具體。勞倫斯先生在介紹主要理論內容時不厭其煩,哪怕是看似人皆共知的常識內容也逐一詳細講解,展示了德國專家特有的嚴謹、細致的工作精神。
二是對實踐過程的嚴格掌控。在理論講授結束之后,勞倫斯先生便提供了六個選題讓各小組成員選擇,并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考察法”的實踐訓練。這些實踐過程都有規定的時間限定,并在他的課件中以讀秒的方式計時,時間一到便要求提交(當然這也與德國專家來校講學的行程時間有關)。比如小組討論確定選題和小組成員分工,給定的時間是三十分鐘,時間一到便提交確認。這種方法雖然給各小組成員造成一定的緊迫感,而且由于沒有過多的時間考慮,后期制作上也難免倉促,但卻有效地避免推托、重復勞動和做無用功,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這點恰是以往我們在教學中的弱點――學生經常拖延時間,影響設計進程。比如這次筆者布置給學生的調研任務,完成時間是一周,而勞倫斯先生給定的時間只是一個下午。最后的成果證明,這一個下午和一周時間做出來的東西其實差不多,雖然一個下午做出的報告內容難免粗糙,但由于不假思索,執行力度強,反而容易迸發思維的火花。
第三是考核講評,勞倫斯先生讓各小組學員之間互相提問題并評分,充分調動了學員的課堂積極性,并且在互相講評中產生新的收獲,這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四,勞倫斯先生在上課過程中不僅展示了德國人嚴謹、嚴肅的一面,也展示了他風趣幽默的一面,比如對遲到的學員處罰唱歌,或是黃牌警告。在他講課過程中會忽然對不專心聽講的學員提問,這些提問的問題相當簡單,有時只是讓人猜猜他的課件中下一個笑臉圖案是什么顏色的,對于答對者給予一塊巧克力等小獎賞,答錯者也沒什么處罰。只不過即便沒有懲罰,也足以有效的制止學員不專心聽講的行為,并且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氛圍,使課堂變得不那么枯燥。這些方法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都值得我們中國教師學習。
短短一周的學習時間雖然很快過去了,但德國專家的治學精神和教學態度卻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所講授的教學方法,筆者也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逐一實踐,這或許會給我校乃至全省的職業教育帶來全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 馬樹超.中國高等職業教育 歷史的抉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楊巖,楊一丁.畢業設計的設計[C].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
[3] 中德師資培訓項目.專業教學法[M].中德師資培訓項目辦公室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