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文1

一、我國水庫管理現狀

我國大部分水庫建立的時間比較久,相對應的設施已經老化,管理手段落后,不能滿足當前水利工程的要求,當遇到自然災害時無法及時有效的應對,缺少信息化技術支撐。水庫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常因水庫的維修工作不及時、設施操作不當、大暴雨突發應對不及時使水庫發生險情等,水庫的功能和安全性逐漸喪失,嚴重時將出現潰壩等現象。國家有關部門對水庫存在“重建輕管”現象,水庫在維護等方面的投資和關注不夠,水庫的管理經費缺乏,在此情況的影響下,也減少了水庫管理的工作崗位。不少水庫在遭到自然災害的摧毀后沒能得到及時的修護,從而降低了水庫的整體效益。水庫的管理違背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我國個別地區的水庫包括小型水庫的管理體系中,一直沿用較落后的管理方法。水庫的管理機制落后,沒有達到建設信息化的水平,不能及時的進行改進和創新。這類管理方法沒有科學、完善的水庫管理體系,管理人員的考核也沒有具體的標準,造成水庫的管理工作走下坡路。甚至部分管理者無法及時認清自己的工作,遇到問題不及時匯報,導致問題累積,埋下安全隱患,致使水利工程不能快速發展。

二、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水庫是調節徑流的重要水利工程。水庫管理的重點是做好堤壩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潰壩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是新時代水利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也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建設,可以及時對水庫上下游進行監控,通過網絡及時觀察反映水庫大壩及相關地區的實時氣象及工程情況的信息,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構建信息訪問平臺。通過實時水文預報等,能夠更加直觀、全面的對水庫進行多種方案的模擬、分析,并提供解決和管理方案。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實時數據信息采集系統和處理“數字化水庫”的時代已經拉開帷幕。水庫效益是需要通過水庫調度來實現的,在水庫調度中,必須堅持發展服從于安全的原則。水庫的發展及調度要權衡多方面的因素,維護生態平衡等需要。為了能夠充分的發揮水庫的綜合效益,在水庫調度中,需要利用信息化建設進行某些技術工作。

三、水庫管理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水資源相對比較缺乏。人均水資源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相對靠后。要想促進經濟發展創建和諧社會,水庫管理是否能夠發揮自身最大的效益十分重要。在水庫管理上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如下:

(一)管理體制存在缺陷全國大中型水庫管理機構在計劃經濟時代上的基本定義是為集體社會提供公益,加之進行生產經營。但是,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變換,水利上實施的體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將遭受淘汰的命運。為了水利工程能有更好的發展,必須進行信息化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要合理的劃分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責,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意識,從根本上規范管理。

(二)忽視水污染問題在水庫管理上的主要問題就是防洪,嚴格管理以便造成潰壩等嚴重現象。特別是每到汛期,水庫的管理人員都會小心翼翼的做好防汛工作,從而忽視水污染的嚴重性,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日益增加,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直接對供水和生態安全構成了威脅,沒能在抓防汛工作的同時對水庫進行污染物的清理工作。為了徹底清楚污染物應由供水部門帶頭,成立專門的清污機構,定期對水庫范圍內的淤泥進行科學的清理,以徹底消除底泥對水庫水質的污染,這項工程龐大,耗資較高,但與重新修建水庫所花的費用來說有明顯優勢。

四、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

在水庫工程的信息化建設過程當中,大中型水庫起步較早,從電臺報汛、有線電話報汛逐漸向自動化遙測系統等現代通訊手段過渡。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屬三峽水庫,三峽水電站建立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達到一千零八十四平方公里。除三峽水庫以外,其它大型水庫工程信息化建設也在抓緊進行。實現水文現代化是提高水利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雖然目前我國也在進行全國防汛指揮決策系統的建設,但是水文自動測報系統中央只管理中央報汛站,盡管統一規劃,但是投入渠道卻不一樣。目前,全國有中央報訊站,各省有氣象方面的雨量測站,有山洪災害防治系統的測站,有地方的水文報汛測站,所以,難以同步進行建設,必須大力加強水文監測、優化站網密度,進行統一規劃。必須明確經費來源渠道,統一按照要求,對國家和地方進行共同建設管理。這樣,才能確保水文現代化的快速實現。還要注重科研和人才的培訓,高度重視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特別是洪水預報系統的研發,即如何將計算機技術、洪水預報模型與GIS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包括信息自動采集設備等等。雖然我們也很重視科技發展,但研究范圍還是不夠廣泛,科技含量低。開展研究的課題也相對較少,不利于水文建設的長期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的水利發展必須在這一方面盡快改變。為了推進水庫管理信息化系統運行,必須對水庫工作進行規范管理,確保信息化系統的穩定運行。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是現代化水庫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加強管理才能確保水利工程穩定可靠的運行。因此,制定相關的運行管理規程及操作規程,要求系統工作人員嚴格按規章制度、操作執行,是信息化系統得以正常運行的關鍵。水利信息化項目落成后,運行管理費用緊缺是當前水庫管理信息化存在極為普遍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信息化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明確維修管理費用的來源渠道是水庫管理信息化系統運行的重要保障前提。信息化工作的關鍵是加強培訓技術人才。在水利行業,特別是水庫等較為基層的水利單位,現代化技術水平較低、應用管理水平不高的現象普遍存在,懂水利又懂信息化的技術人才相當饋乏,已經成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應采取更豐富的學習形式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水庫工程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使水庫工程信息化系統發揮出最大效益。

五、結束語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文2

1以電子政務建設為核心的水利行政路線

目前,我國政府正在向服務型政府進行轉變,水利工作也正發生著巨大的轉變。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實現各類水利信息及其處理的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水利行政管理的核心是電子政務,電子政務建設是行政管理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根本目標是實現由傳統政府(工業時代的政府)向現代政府(信息時代的政府)的管理服務職能的轉變[1]。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內容主要分為以下3大部分:

1)以協同辦公、行政審批、檔案管理為代表的貫穿所有水利行政業務的綜合性系統。任何政府行為都離不開文件的上傳下達,而協同辦公系統的核心工作就是實現公文流轉與交換,因此協同辦公系統必將作為所有水利應用系統的基礎,所有應用系統所用到的文件都必將來自協同辦公系統。水利行政許可的辦理可以說是水利業務中最為基礎的工作。網上行政審批是行政許可的具體體現,行政審批涉及到水利業務的各個方面,所設計的各類水利數據更是可以作為各類水利業務應用系統的基礎,各個業務應用系統獲得基礎動態數據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對水利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來實現的。檔案管理系統是所有業務應用系統中所涉及到的各類文件、資料等的最終歸屬。所以說協同辦公、網上行政審批、檔案管理是貫穿所有水利行政業務的綜合性系統。只有做好這3個系統才能夠真正實現水利行政管理數據的資源共享和數據交換。

2)以人事勞動、財務、規劃計劃等為代表的單一性業務應用系統。

3)以監督督察、績效評估為代表的需要融入到各個業務應用系統之中的水利執行系統。主要通過綜合水利監督與績效信息系統來監督各水利業務的完成和信息化系統的運行情況,是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等體系的具體實現。能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和方法,強化責任和效率意識,提高工作效能,確保政令暢通。這類系統在建設過程中不能作為單一的系統來建設,而應該在建設每個應用系統時,都在各自的系統中嵌入一部分監督檢查、績效評估的業務。水行政績效監督信息系統就是要把這些散落在各個業務應用系統中的監督檢查、績效考核等模塊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和評估,形成1套完整的涉及水利所有方面的監督考核體系。水利信息化應用系統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電子政務在水利信息化建設中起到貫穿全局的作用。

水利電子政務的建設從多方面積極推動和保證了行政管理創新模式的建立,對于促進政府管理向著公平、公正、廉潔、高效的方向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2]。同時,電子政務不是孤立的系統,對于水利信息化來說任何業務系統都離不開電子政務。所以其他信息系統都要與電子政務發生聯系,因此以電子政務為核心的水利行政管理主線是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主線之一。

2以水利工程管理為核心的水利業務路線

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的是通過水利信息化建設實現對水利業務的準確、高效、快捷的管理,使水利工作能最大限度地體現社會價值。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核心是通過對各種水利工程的管理來實現對各類水利業務的管理,任何業務都伴隨著1類或幾類水利工程的管理。如防汛抗旱業務的管理,就包含了對各類水庫、河道、大壩等方面的管理,通過保證這些工程的安全來實現對汛期各類危險事故的管理;同時在出現事故時,也可通過對各類工程的合理利用來實現對各類水旱災害的控制。水利工程的管理一般可分為靜態和動態拓展管理2大部分。

2.1靜態管理

1)基礎資料的管理。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庫、河道、灌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小流域治理、農村飲水、節水灌溉等一系列工程項目,而每個工程項目又包含大量的工程數據。如何把全省所有重點工程項目的基礎數據采集起來形成全面工程數據庫,對水利信息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對整個水利工作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不過由于基礎工程的種類繁雜,數量巨大,工程數據非常龐大,牽扯到的工程項目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項目,需要做大量的原始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系統涉及多個水利業務,更涉及到多個業務部門,如發展規劃處、財務處、建設處、工管局、農水處、水資源處、水保處、紀檢組等,幾乎牽扯到水利主管部門的各個處室,同時也涉及到全省所有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大中型水利工程,屬于綜合性非常強的業務應用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工作橫向涉及到各業務部門,縱向涉及到省、市、縣級水利部門和基層的各種其他水利組織,其過程必然需要以行政動員的方式發動全體尤其是基層工作人員,才能夠取得,成果不但產生海量數據和信息,同時也能對水利行業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和控制。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分析和加工產生的信息資源對整個水利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解決信息孤島、資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2)新建工程項目的審核審批管理。主要完成對新建項目和項目工程的數據及信息的收集與管理,并與原有數據和信息保持統一,進行有機結合,統一管理。這是保證數據可持續性和準確性的基礎。

3)大型工程項目的建設管理。大型工程項目一般工期較長,季節性強,技術復雜,設計變更較多,需要協調的關系多,規模和投資比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諸多環節。因此,大型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管理有難度大,問題多等特點。如何通過推行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資和質量,縮短工期,達到既定的質量和安全目標,成為水利開發投資企業和主管方面關注的重要問題。

2.2動態拓展管理

動態拓展管理是利用“數據倉庫與挖掘”技術對水利工程進行進一步管理,使水利信息化能夠更好地發揮調度的作用,達到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的效果。水利應急指揮系統實際上是水利工程動態拓展的一種表現方式。現代化應急指揮系統是各個部門通力協作,不同系統之間互相調度的結晶。例如在指揮應對1座即將潰壩的水庫時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2點:

1)調度關鍵數據。如水庫的現時水位、當時的降雨量、2h后的預計降雨量、水庫當時的庫容、水庫的設計水位和庫容等。

2)對比關鍵數據。通過幾項關鍵數據的對比,來預判水庫潰壩的預計時間,當前水庫所處的危險等級,根據危險等級來確定水庫的泄洪量,以及泄洪后水的流向,并根據水的流向來確定水庫下游需要轉移的群眾數量,群眾轉移后的安置點[3]。臨時加固水庫大壩所需的物料方位、數量及把應急物料運過來的行走路線等。同時,還應該知道處理這個事故所有需要的部門及各部門人員的聯系方式等,只有盡快得到并掌握這些數據,才能實現準確無誤的應急指揮,任何1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時間的延誤,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

通過水利工程的動態拓展管理可實現在“一張地圖”上就能輕松了解所有信息,并根據現有信息及時快速地制定出詳細可行的調度方案,以最短的時間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而這些數據都來源于以前建立的水利工程和實時采集的水文水資源等數據庫,所以說工程基礎數據的采集是所有水利工作的基礎,只有有了這些基礎數據,并對這些基礎數據進行分析,才能發揮水利信息化在水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才能使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工作中發揮其巨大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動態拓展管理之水庫搶險圖如圖2所示。水利工程中的數據和信息是其他水利業務應用系統的基礎數據資料和建設的基礎,可以說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建設不好,其他所有業務應用系統都不可能建設好,更不可能發揮其作用。通過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不但可以使山東省各類水利工程集中管理,同時也可以體現廳機關各部門之間多部門協作的能力。綜合以上因素,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業務主線的核心,也是水利工作的核心,信息化的實現程度和效能對業務的流程再造和機構改革都必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因此,以水利工程管理為核心的水利業務主線作為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第2條核心主線。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文3

關鍵詞:匯流過程、監測強降雨、聯合調度系統

中圖分類號:TN948.61文獻標識碼:A

一、 地理信息系統建立 地理信息系統應用于防汛抗旱信息管理與指揮決策服務, 主要概括如下:1、量算和統計

通過應用軟件, 可分別在一維、二維、三維空間里實現對各種研究對象的長度、面積、體積進行快速量算, 然后將各種 信息匯集在一起, 通過系統的統計和分析, 獲得一些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如:實現對臺風當前路徑、預報路徑、影響范圍等信息的生成和動態演示, 結合有關歷史數據和技術參數, 提供防臺風、抗臺風的決策支持。

2、監測和預測

通過查詢和檢索功能, 可為決策者快速而準確提供系統的監測, 為科學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應用數學模型、模擬算法可以實現對事物發展的預測。如:結合常規的洪水預報模型, 研究給定降水區域的產匯流機制、匯流過程和洪水的時空分布, 真實模擬洪水演進和淹沒過程。

3、規劃和管理

進行多要素的綜合分析和管理, 提供專題空間信息。如:對區域地下水位、河道水位及雨情和水情等系統的實時數據與預測預報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 及時生成防汛抗旱調度方案, 可以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統籌與管理。

4、輔助決策

在其空間數據庫支持下, 通過構建一系列決策模型, 并對這些決策模型進行比較分析, 為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如:可以利用洪水風險分析模型結合進行災前分析, 提供最優、最科學和最實用的防災減災方案, 也可以利用的網絡分析功能確定救災物資調配的最佳路徑, 為受災人員和財產的安全有效轉移提供決策依據, 為防汛搶險提供快捷服務。拓撲關系和空間分析功能也是其主要的應用之一。如:對快速采集來的洪澇災害和洪水淹沒情況進行空間分析與綜合評價,,進行災害統計和處置規劃。

二、構建防汛抗旱區域信息管理體系

1、多種形式的綜合信息采集傳輸體系

綜合信息采集體系就是要在現行信息采集的基礎上,探索氣象雷達在監測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中的應用,結合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開展,提高降雨監測的密度和精度,滿足洪水預報預見期和精度要求;穩步推進遠程視頻監控技術在重點防汛抗旱工程管理的應用,及時掌握重點工程運行狀況,為快速科學決策提供手段;強化航天遙感技術在旱情監測、評估、預警中的應用,為流域抗旱管理奠定基礎;積極實驗飛艇、無人機等為載體的航空攝影技術在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處置中現場查勘和快速場景構建中的應用,為搶險救災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2、建立分區域、多層次、多目標的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系統

大型水電站的建成及投運,建立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系統已迫在眉睫,這將有助于協調水庫群在防洪、發電、航運、供水和生態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關系,充分發揮水庫群綜合利用效益,有效避免各梯級單庫調度可能產生的上下游水庫蓄泄矛盾,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推動以干支流控制性水庫聯合調度系統建設,結合區域水文氣象與洪水預報系統的優化,確立發揮水庫群綜合效益的聯合調度運行原則、方式和方案,綜合考慮防洪、發電、供水、泥沙及航運等各方面需求,構建以水庫為核心的干支流水庫群多目標聯合調度模式與模型,初步建立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系統。

3、完善信息資源,構建防汛抗旱知識管理體系

在現有信息資源基礎上,不斷充實完善防洪工程、社會經濟、防汛抗旱物資、洪旱災情及險情等各類數據庫,繼續開展防洪工程圖、風險圖、基礎地理圖等圖形庫建設,不斷豐富防汛抗旱信息資源。

同時,防汛抗旱是一項經驗性極強的工作流域,為實現一流的防汛抗旱業務管理的要求,構建防汛抗旱知識管理體系是一項重要手段。通過累積工作中產生的各類文字和多媒體知識逐步建立防汛抗旱知識庫,并讓這些信息與知識充分共享,透過獲得、傳播、分享、使用、整合、創造、更新等過程,促進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知識庫的應用,既有利于學習型組織建設,有助于防汛抗旱科學決策,還能提高防辦的創新能力、反應能力、工作效率以及技術技能。

三、信息化系統實際應用1、視頻采集和異地會商系統 視頻采集和異地會商系統主要由信息采集存儲、傳輸裝置數據顯示和控制裝置等組成。攝像頭采集信息通過光纖或其他傳輸裝置傳送到指揮中心后存儲,最后通過顯示系統顯示到相應的計算機或大屏幕上,同時可以通過控制裝置或軟件遠程操控攝像頭的轉向,實現多方位監控。此系統是防汛抗旱及水資源指揮調度分中心的關鍵部位,它建立在綜合信息的實時查詢及圖像可視的基礎上,通過圖像遠程監視系統,會商人員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指揮調度,與現場人員進行信息交互,指揮人員和專家可以及時準確掌握水情、工情、災情、險情發生的技術指標數據和現場情況,適時做出決策,下達指揮命令。

2、水庫工程實時監控

水庫工程實時監控利用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及傳感器技術,具有水庫實時、遠程、全方位監測、監視的功能,實現了及時發現水庫工程險情、自動報警的目的。系統根據水保總站、防汛辦等部門劃分的泥石流危險度區和鄉鎮實際調查的居住情況,劃分為泥石流高危險度區、泥石流中危險度區、泥石流低危險度區及無泥石流活動區四個等級。在汛期,當某地區的降雨量達到或超過該地區泥石流臨界雨量時,實現自動報警,同時顯示這些區域的險村險戶信息。

3、搶險救災作戰圖

系統以距離近、路況好為原則,提供給決策者最優的搶險救災路線。在提供各個分指揮部基本信息的同時,總指揮部到各個分指揮部搶險路線的動態演示,更加形象和直觀。

參考文獻:

[1] 李慶國,安催花,付健,萬占偉,孟景. 西霞院水庫運用方案分析[J]. 人民黃河. 2012(08)

[2] 谷艷昌,王士軍,孟波波,葛從兵. 水庫大壩震損基礎數據平臺[J]. 水利水運工程學報. 2012(06)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文4

【關鍵詞】 南溝門水庫 通信系統 組網方式

南溝門水庫樞紐工程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境內,水庫壩址位于葫蘆河河口上游約3km處的寨頭河村南溝門附近,距黃陵縣城約25km,距洛川縣城約17km,距延安市約120km,距西安市約180km。南溝門水庫通信系統是南溝門水庫樞紐工程管理調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主要建設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各個監控點、監視點與南溝門水庫樞紐管理站之間的通信鏈路。通過建設樞紐工程區內的光纖通信鏈路,實現各個監測控制設備、視頻監視設施、語音通信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鏈接。同時采用租用方式,建設延安市南溝門水庫管理處與水庫管理站調度中心之間的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同時滿足市話呼叫、長途直撥與國際互聯網聯接的需要。

一、建設目標

通信系統是為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管理調度系統提供傳輸平臺,建設的目標是根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選用當前主流技術,建設適用于工程特性、滿足各級管理機構工程安全運行調度及信息系統寬帶傳輸業務需求的通信系統。通過建設實現視頻信號、監控數據的傳輸。按照數據交換、視頻傳輸、語音通信三網合一的建設思路,建設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的通信系統,以滿足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的運行管理、數據交換、視頻傳輸的需求,保證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自動化系統的安全運行。

二、通信系統組網方式

1、通信方式的選擇

(1)南溝門水庫樞紐和馬家河引水樞紐。南溝門水庫樞紐管理站和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相距約25公里,通過自建光纜進行通信。兩個樞紐工程自身在不到2km2范圍內建設管理調度系統專用通信網絡,其它任何通信方式的傳輸帶寬、穩定性、可靠性、抗干擾能力、系統建設投資等都無法與光纖通信相比擬。同時由于在水庫樞紐需要建設以水雨情自動測報、工程安全監測、視頻監視、閘門與電站監控等項目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化網絡系統平臺,這些系統建設所提供的網絡設備,為建立水庫管理調度光纖寬帶通信系統提供了設備條件,使通信系統的建設簡單易行。(2)管理站與管理處之間的通信。南溝門水利樞紐管理站通過租用電信公網與延安市南溝門水庫工程管理處進行通信。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通過與南溝門水利樞紐管理站之間的自建光纜將數據首先傳到南溝門水利樞紐管理站,然后再通過租用的電信公網由南溝門水利樞紐管理站傳至延安市南溝門水利工程管理處。

2、通信系統組網

根據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總體設計和水庫管理調度系統工程總體建設內容,擬以行政與調度電話通信、計算機網絡互聯與資源共享、視頻監視動態圖像實時傳輸三位一體的建設思路,構建水利樞紐管理調度通信網絡系統,同時建設與公眾電話網、國際互聯網銜接的通信鏈路,滿足話務通信、數據交換、視頻傳輸的需要,如圖1所示。

(1)水利樞紐工程通信專網:按照通信數據、視頻監視、語音話務三網合一的設計思路,通過自建光纜與租用電信公網,建設延安市南溝門水利樞紐管理處至南溝門水利樞紐管理站再至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的通信骨干網絡。(2)水利樞紐工程內部通信專網:根據水庫管理調度系統工程所包含的水情測報、工程安全監測、視頻監視、閘門與電站監控等項目所需要的通信網絡和信息化網絡基礎平臺建設,綜合通信路由、通信帶寬以及通信安全、可靠的需求,擬在水庫管理調度中心與工程安全監測室、壩后電站、水情監測室、閘門監控室之間建設光纖通信專網。(3)內部語音電話通信網:內部語音電話系統采用電信軟交換系統,軟交換系統同時稱為VoIP系統就是俗稱的IP電話,利用Internet/Intranet(IP)網絡傳遞話帶業務(包括話音/傳真/話帶數據等),即在分組交換網上通過(TCP/IP)協議實現傳統的電話應用。它是一種新型發展的非常快的新興技術,在許多專網和運營商的系統中應用的很普遍了。設備包括網守、中繼網關及語音網關等。網守主要負責所屬區域內用戶的地址解析和認證,防止非法用戶的接入和非法網關的登記,并負責向所屬網關提供路由信息,包括被叫網關的端口信息等。中繼網關是PSTN網絡(傳統的電話網絡)和Internet網絡之間的匯接設備,完成語音信號和數據系統信號(IP包)的轉換,實現PSTN網和數據網的融合。(4)內外信息交換通信網:樞紐管理站與延安市南溝門水庫管理處采用租用光纖通信方式建立通信鏈路。所有語音網關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連接到南溝門水庫工程管理處調度中心核心交換機,核心交換機通過語音網守連接至電信公司網絡。

3、通信鏈路設計

(1)光纖組網。① 光纖。南溝門水庫管理站與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之間布設約20公里光纜。南溝門水庫管理站光纜布設分別到達各個閘房、壩后電站中控室、視頻監視點、工程安全監測室和水清測報監測室。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光纜布設分別到達各個閘房、視頻監視點、工程安全監測點。②交換機。根據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調度管理信息化網絡平臺設計的綜合考慮,擬在水庫樞紐管理處、水庫樞紐管理站和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布設核心交換機,在工程安全監測室、閘房、壩后電站中控室配置接入交換機,進行組網。(2)內部電話網。根據水庫管理調度的需要,擬在南溝門水庫管理站配備滿足50用戶的語音電話,在馬家河引水樞紐管理站配備20用戶的語音電話,在安全監測室配備8用戶的語音電話,在水情測報室配備10用戶的語音電話,在閘房配備2用戶的語音電話,在電站配備30用戶的語音電話,在延安市南溝門水庫管理處配備30用戶的語音電話,形成完整的水庫管理調度話務內部通信網。在水庫管理調度中心設置語音網守,在管理內部用戶4位小號呼叫的同時,通過與中國電信等通信運營商協商,通過2M光纖或16路中繼線接入公共通信網,滿足用戶本地市話、國內國際長途呼叫的需要。電站與電力調度部門的聯絡,采用載波電話或專用電話,本項設計遵從電站設計的結論而不再考慮,但本項設計的電話系統可作為電調的備用鏈路。(3)國際互聯網出口。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管理調度系統從嚴格意義上講,屬于內部專用綜合業務網,但是,為了擴大對外交流,提高管理水平,通過嚴格的隔離措施,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聯接還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擬在南溝門水庫管理處和南溝門水利樞紐管理站采用VPN網關方案實現內外網的隔離,并解決好防病毒問題,滿足整體工程管理的需要。

三、總結

在水庫信息化系統中,無論是從測控點獲取水情、工情數據和視頻、音頻信息,還是下達閘門控制指令,以及信息中心與信息分中心之間數據的傳輸,都要以通信鏈路為載體。因此,通信系統是信息傳輸的命脈,是水庫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

參 考 文 獻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文5

關鍵詞: 水利 信息化 管理 技術 系統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為了有效的提高水利事業活動的效率,我國的水利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引進水利信息化管理技術。水利信息化管理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立足于社會信息化的統一規劃,要開展水利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做好水利信息的采集工作,充足的資料數據將成為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有利保障,在采集大量信息和數據的基礎上,還要做好信息的傳輸存儲和數據處理工作。要充分的利用已知的水利信息資料,并對其進行綜合的分析,讓其對今后的水利管理進行有效的指導。本文作者自身有著豐富的水利管理經驗,在對水利信息化管理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指出了進行水利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并結合我國水利情況提出了加強我國水利信息技術化管理的措施。

一、水利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水利信息資源開發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從總體狀況看,現代化水平參差不平,主要表現在:1)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工作相對滯后。隨著水資源管理和水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突出,需要開發的水利信息資源越來越多,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但信息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工作相對滯后,加上系統的維護管理經費渠道始終未得到很好地解決,致使目前我國在水利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信息服務方面,與國際的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2)對信息工作的認識不到位。水利系統的干部和職工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沒有形成統一的建設機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甚至部分單位還沒有統一的規劃和明確的發展目標。3)水利信息化發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從事水利信息化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相關機構對行業應用理解不夠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產品的易用性、實用性差,甚至無法推廣或交付使用。信息化發展的保障條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廣、量大,信息化技術發展快,而現在國家某些投資政策和項目管理制度不太適應信息化建設要求,導致長期以來在水利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

二、數據庫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

水利工程基礎數據庫:主要信息如下:(1)河道概況:河道特征、河道斷面及沖淤情況、橋梁等。(2)水沙概況:水沙特征值、較大洪水特征值、水位統計及洪水位比較、控制站設計水位流量關系等。(3)堤防工程:堤防長度、堤防標準、堤防作用、堤防橫斷面、加固情況、涵閘虹吸穿堤建筑物、險點隱患、護堤(壩)工程等。(4)河道整治工程:干流險工控導工程狀況、支流險工控導工程狀況、工程靠溜情況、險情搶險等。(5)分滯洪工程:特性指標、水位面積容積、堤防、分洪退水技術指標、滯洪區經濟狀況、淹沒損失估算、運用情況等。(6)水庫工程:樞紐工程、水庫特征、主要技術指標、泄流能力、水位庫容及淹沒情況等。

水質基礎數據庫:完成數據庫表結構的設計,在整編基礎上,逐步形成包括基本監測、自動監測和移動監測等水質數據內容的水環境基礎數據庫,開發數據庫接口程序和服務軟件,為水資源優化配置、水資源監督管理、水資源規劃和科學研究提供水環境基礎信息服務。(3)水土保持數據庫:規范數據格式,完成數據庫表結構設計,逐步建立包括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土壤侵蝕、水土保持監測、水土流失防治等信息的水土保持數據庫。(4)地圖數據庫:采用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件平臺,對數字地形圖進行數據入庫,建立地圖數據庫。要求地圖數據庫具有各種比例尺地形圖之間圖形無縫拼接、圖幅漫游、分層、分要素顯示、輸出等GIS 基本功能。(5)地形地貌數字高程模型:利用地形圖地貌要素或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的方法,生成數字高程模型,直觀表示地形地貌特征,并利用DEM 進行各種分析計算,如沖淤量計算、工程量計算、庫容計算、斷面生成以及洪水風險模擬、嚴密范圍分析等。(6)地物、地貌數字正射影像:對重點區域、重點河段進行航空攝影成像,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編制數字正射影像圖,清晰、直觀表示各種地物、地貌要素。(7)遙感影像和測量資料數據庫:收集衛星遙感影像,編制區域遙感影像地圖并建立遙感影像數據庫。根據不同時期的遙感影像,反映全區域治理開發成果,實現對本地區的動態監測。測量資料數據庫包括各等級控制點、GPS點、水準點資料,表示出點名、點號、等級、坐標、高程及施測單位、施測日期等。

三、強化信息中心的執行職能

為順利推進和實施水利信息化工作,除要求信息化主管部門參與相關決策,還要求實施部門具備相應的職能、能力。作為信息化工作具體執行及日常運行維護的保障部門,需要進一步落實和強化職能,加強能力建設,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順利開展。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除了要在政策法規、規劃計劃、財務等方面加以引導和規范,從立項、實施、運行維護等信息化建設全環節加以控制外,各

級信息中心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要為各級水利業務部門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傳輸、應用支撐、安全保障,以及其他水利信息化的相關建設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務與支持。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重視水利信息化專業隊伍的建設,形成集中的水利信息化人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整體化、系統化的建設與運行管理作用,促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四、GIS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應用

4.1 通過GIS 技術實現水質監控和數據分析

水利工程同時也是環境工程,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不斷受到污染,民眾越來越關注水質狀況,對水質的實時監控和分析已成為水利信息化管理的一個日常重要工作。只有掌握瞬時變化的水質信息,才能對環境質量進行動態評價

和有效監督,才有可能應對水污染突發事件。運用GIS 對水質信息進行管理,可以合理地選擇能代表水質總體狀況的站點,進行自動實時的監測。不同的水污染類型( 主要包括水體富營養化、泥沙污染、石油污染和廢水污染及熱污染和固體漂浮物污染等) 的反射率等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將在遙感影像中呈現出不同的特征,結合GIS 的空間數據和GPS 的定位數據進行遙感影像分析處理,可以快速地獲取水污染的類型、地點及其污染范圍,并以專題圖的形式直觀生動地表現在用戶面前。同時,結合地理地質信息、人文信息、供水信息和其他相關環境因素,形成綜合信息圈,為應對水污染的突發事件提供決策依據。

4.2 通過GIS 模擬和監控水資源調度

水資源調度涉及大量的空間特征信息,GIS是空間型的信息系統,能很好地處理各類空間特征信息,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量的估算,監控和計算降雨量分布,并結合估算的水資源分布及供求量情況,將GIS 與水資源調度模型集成,直觀演示調水過程,模擬不同的水調方案,實現調度管理的可視化,更好地發揮輔助決策的作用。水資源調度過程主要分為3 大部分,前期預

測和調水模型推演,調水過程監控,后期統計分析,這3 步驟中GIS 技術都將發揮主要作用。在調水之前通過GIS 地圖的形式顯示目前流域中的工程安全狀況,有異常情況需要在地圖上顯著標識出來,能查詢該地域監控設備的信息和維修記錄。通過GIS 地圖展示當前水資源分布,結合用水單位的需水情況,通過不同的調水模型進行模擬推演,最終確定最佳的調水方案。

結語: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氣候變化,影響水利使用效果的因素越來越多,對水利的管理業不能只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方式和水平。要想有效的解決洪澇、干旱和污染等水資源問題,就要加強對水利資源的管理和水利信息資料的收集。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高新技術被應用到水利信息管理中來,其中包括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引入、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等等。這些技術完善和加強了我國水利信息技術的效果,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加強了對水利資源的管理。本文作者根據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介紹了一些水利信息管理技術的特點,對加強我國水利信息管理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參考文獻:

水庫信息化建設方案范文6

關鍵詞: 安全監測 水情 信息化 融合

中圖分類號:X924.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的大面積鋪開,水庫大壩安全監測信息化程度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小型水庫在除險加固中,都提出了進行安全監測以至于水情工情系統信息的要求。

但是由于安全監測的儀器種類繁多,信息點較少,布置地點較為險峻或者難于接電,水情系統又往往存在信息點人員罕至,交通不便難于經常維護的問題。于是要求在中小型水庫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兼顧水情與安全監測,在較少信息點個數,較多信息接口種類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減少投資費用,同時又保證功能完備可靠。本文中作者嘗試以湖北省棗陽市華陽河水庫信息化項目為例,從技術思路,實施方案兩個層次介紹了項目的經驗。

背景

華陽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位于棗陽市興隆鎮王家陡坡村,距市區約30公里。水庫承雨面積139km2,總庫容1.07億m3,設計灌溉面積7.5萬畝。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管等組成,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養殖、發電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庫。

大壩安全檢測系統建成后能隨時掌握大壩的安全情況,實時采集、傳輸、接受各測點的監測信息,能處理按指定格式儲存的數據文件;具有數據采集、計算、分析等功能;建立數據庫管理數據,并根據數據繪制過程線圖、斷面浸潤線圖、數據年報表、月報表等,提高了水庫運行管理水平。

為能及時掌握水庫流域內的水雨情信息,提供準確、可靠的水情預報,為水庫防洪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合理調度提供可靠保障服務,系統建設目標是:

能實時采集、傳輸、接收遙測站的雨水情信息,現場存儲;具有數據監測、糾錯等處理功能,建立實時、歷史雨水情數據庫,為水庫報汛、調度提供雨水情信息;能進行入庫洪水和水庫洪峰水位綜合預報;系統能夠實現可靠的無人值守,運行穩定,具有較強的防雷、抗干擾能力;能與本地區水情計算機局域網共享雨水情信息。

1、需求分析

1.1業務流程

目前,隨著現代化治水思想的確立,良好的宏觀環境,明確的工作項目和技術條件的成熟,使水利事業處于前所未有的發展好時機。在數字水利工程實踐活動中,眾多專業技術開發商積極探索并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技術解決方案,其努力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1.2功能需求

水庫信息化建設由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和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兩部分組成。而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包括變形監測,滲流、滲壓自動監測系統兩部分。水雨情自動監測系統包括水位和雨量自動監測。系統功能需求如下:

(1)系統應具備巡測和選測功能。應能根據需求采用中央控制方式和自動控制方式進行數據采集;

(2)系統應有顯示功能。應能顯示建筑物及監測系統的總體布置,各監測子系統組成、過程曲線、報警狀態顯示窗口等;

(3)系統應有操作系統功能。應能在監測管理站的計算機或監測管理中心站的計算機上實現監視操作、輸入/輸出、顯示打印、報告實時側直狀態、調用歷史數據、評估系統配置、進行系統測試和系統維護等;

(4)系統設備應具備掉電保護功能。在外部電源突然中斷時保證數據和參數不丟失;

(5)系統應具備數據通信功能。包括數據采集裝置與計算機之間的雙向數據通信,以及監測管理站和監測管理中心站內部及其系統外部的網絡計算機之間的雙向通信;

(6)具有網絡安全防護功能。確保網絡的安全運行具有多級用戶管理功能,設置有多級用戶權限,多級安全密碼,對系統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7)系統具有自檢功能。以便能為及時維修提供方便;

(8)系統應配備工程安全監測管理系統軟件。該軟件有在線監測、離線分析、數據庫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應包含數據的人工自動采集、測值的離線形態分析、圖形報表制作等日常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內容;

1.3性能需求

根據水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量程的傳感器。采集裝置能滿足規范要求,因水庫多處于雷區,防雷系統應滿足現有規范要求,接地電阻一般應不大于4歐姆。系統應能長期穩定可靠運行;數據采集要求準確可靠,關鍵部位應有人工監測的接口,以保證即使自動化系統發生故障,也不會丟失監測數據;應用軟件應運行穩定,確保不發生致命錯誤;系統必須具有較強的自診斷能力及防雷和抗電磁干擾能力。

系統運行方式:支持24小時不間斷運行,并可根據需要調整。

系統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大于6300小時。

系統抗瞬態浪涌能力應達到:系統抗雷電應500W~1500W;瞬態電位差小于1000V。

選測(單點)系統采樣時間:無控制、常態測量小于1min;有控制、常態測量小于10min;無控制、快速測量小于0.5min

1.4安全需求

大壩安全監測系統的設備大部分都是在室外,而且都是貴重的電子設備,要做好設備的保護工作,在野外的設備應針對人為破壞采取相應措施。所以設備要做好防雷工作,并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和維護。

為系統設置接地網,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同時在安裝測控裝置的部位設置連接接地網的接地點。

大壩監測系統采用集中供電,在系統的供電入口采用組合電源防雷器、隔離變壓器、USP等隔離穩壓防雷裝置,以減少從電源線上引入的雷電感應;在電源引入測控裝置處設置電源防雷器,在傳感器接入測控裝置時采用繼電器電路,在不測量時切斷干擾入口,以減少雷電感應對信號的干擾。

2、 系統總體設計

2.1設計思路

水庫安全監測系統設計總體思路是根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土石壩安全檢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從大壩安全實際需要出發,取得必要的監測項目,從經濟、實用、先進的角度,建成以信息采集為基礎、信息網絡平臺為支撐、以工程的安全運行為主體的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建設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實現水雨情信息自動采集,為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創造條件,為大壩安全和防洪調度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2.2系統組成

系統結構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根據監測對象和操作權限,系統由監控中心站、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站和水雨情監測站組成。

根據系統結構,中心站采用星型以太網結構,服務器和工作站通過中心交換機連接,形成計算機網絡共享平臺。中心站與大壩安全監測站和水位、雨情監測站采用有線通訊方式。大壩安全監測站布置在大壩腳下,水庫雷電頻繁,為提搞系統防雷能力,大壩安全檢測站(MCU)與中心站之間采用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光纖通訊方式;水雨情監測站與中心站之間采用信號電纜通訊方式;中心站通過租用公網采用VPN方式與水利信息網連接,實現遠程通信。

2.3系統劃分

根據系統結構,系統劃分為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和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大壩安全檢測系統和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共享中心站計算機網絡平臺,并通過中心站計算機網絡將監測的工情信息上傳到水利信息網。

討論與總結

通過統一的網絡架構,根據不同應用的及時性要求特點,采用總體統一架構,水情與安全監測劃分不同Vlan的形式,設計了信息骨干設備融合,軟件層次異構,虛擬網絡功能疊加的網絡結構,在信息量不大,外界影響因素較少的環境下,實現了多應用共用骨干設備,節省了投資,加快了施工建設速度。取得了良好效果。融合設計不失為一種較小規模水庫管理系統的靈活方式,可以應用于信息點多,信息量小,及時性要求相對較弱的水庫信息系統。

參考文獻:

CAMPOLO Marina ,ANDREUSSI Paolo , SOLDATI Alfredo. Wate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river Arno [J ] . Water Research , 2002 , (36) :2673— 2680.

DANIEL L T,HANK N M. Spatial and temporal hydrodynamic and water quality modeling analysis of a large reservoir on the South Carolina (USA) coastal plain[J ] . Ecological Modeling , 1999 ,114 :137— 173.

張小平. GSM污染源自動連續監控系統的設計及實現[J ] .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3 ,20(2) :158— 160.

禹雪中. 水環境功能區管理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J ] . 環境科學研究 ,2000 , (6) :49— 51 ,59.

SOPHIE Fabre ,XAVIER Briottet ,ALAIN Appriou. Impact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n pixel fusion[J ] .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2001 ,40(9) :1997— 2010.

POHL C , VAN GENDEREN J L.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in remote sensing : concept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J ] . Int J Remote Sensing ,1998 ,19(5) :823— 854.

GAO J . Integration of GPS with remote sensing and GIS: reality and prospect [J ] .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Remote Sensing ,2002 ,68 (5) :447— 4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第一页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在线免费视频国产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一国产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网址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本在线 | 又大又硬又爽 | 国产精品v一区二区三区 | 永久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 日本高清天码一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成|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专区 | 亚洲视频大全 |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 | 国产图区| 四虎影视最新网址 | 欧美性妇 | 欧美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视频免费看 | 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18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www.国产精品.com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va欧美vahd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 妖精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