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范文1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醫學影像;利用
醫學影像其實是一種依靠計算機進行組建的一種數字化圖像,簡單的說它是根據電離輻射的自身特點和非電離輻射的自身性質兩者相互產生作用下所產生的規律,并用計算機技術所采集而成的一種數據。醫學影像在醫學中運用廣泛,它是醫生進行患者醫療診斷的重要工具。而要很好保證一張醫學影像的質量,就必須依靠計算機技術進行后期的處理.但是在鄉鎮醫院里這項技術卻發展得不是很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利用計算機技術時會出現很多問題。
1醫學影像的分類
現代醫學影像一般包括這樣幾類;超聲成像,主要是對人體的超聲回波進行測量,X線成像;測量人體內的X線,例如胸透。光線成像、磁共振成像、發射型計算機斷層PET、核醫學成像等等,這些影像都是醫院的寶貴材料,對于診斷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2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醫學影像處理提高質量
2.1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提高醫學影像的分辨率其實不管是X線影像還是CT影像、磁共振影像等等,剛剛出來的成像信息量是非常少的,要想增多的它的信息量就需要后期利于計算機技術提高它的分辨率.醫學影像它都是由一個個相連接的像素矩陣所組成的,如果在一個影像的固定面積內所含的像素越高,影像得到的各種信息量就更多,內容更加豐富。要想實現這一點,就的依靠計算機技術進行更改,例如現在設計常用的各種軟件photoshop,美圖秀秀等都有這方面的功能可以更改一張尺寸固定的影像像素,步驟如下:首先打開photoshop,打開一張未處理過的影像,點擊“圖像”調整“畫布大小”打開對話框,這里就可以調整影像的像素,寬度的像素、高度的像素,寬度和高度是否按比例調整等等。一般來說分辨率的提高是需要增加影像的像素,以此增加更多的信息量,保證影像的質量,通過計算機后期的處理就可以實現。
2.2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醫學影像的對比度提高對比度也是影響一張醫學影像好壞的根本因素,一般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中,所謂的對比度,其實是指的是兩個相近的像素灰度值之間的一個差異。如果兩個相
近的像素灰度值之間的差異截然不同,差異越大,兩者的對比度的數字越大,看清醫學影像的內容更清晰、更容易。例0和4之間的灰度值比較相鄰,就很難講它們進行區分。而0和150之間的灰度值的差異就非常大,對比度就很強,也使人們對醫學影響的內容更容易分辨。而用計算機的軟件技術photoshop,美圖秀秀等。則可以改變對比度。首先打開photoshop,打開一張未處理過的影像,點擊“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然后將0和4之間分別乘以20,這樣把0和4之間變成了0和40之間,那么醫學影像的對比度就會增強,分辨起來也就越容易,也就更能提高醫學影像的質量。
2.3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醫學影像亮度的提高根據一般規律人們對于分辨率值低的圖像分辨能力較差,剛剛成像的未經修改的影響就有這樣的特點,這張影像的質量就大打折扣了,醫生無法看清影像信息的內容,也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時就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photoshop,美圖秀秀等改變影響的亮度,首先打開photoshop,打開一張未處理過的影像,點擊“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其取值范圍為0-255,0表示影響全黑暗,255表示全白或者全亮,可以隨意進行調整,直到你看清楚整張影像為止。
3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凍結的影像進行處理
由于過去的技術落后,很多影像都是采取凍結處理,如果需要采集這些圖像的信息就需要計算機技術。這里介紹一款醫學影像處理體統,現在筆者就說說如何利用它來進行醫學影像的增加。首先把圖片分門別類整理,處理的目的最終是要提高圖像的清晰程度。影像的分類并不是能隨便分的,而是按照某種特征進行分類。這些特征又是和圖像的灰度分布的形式如何息息相關,這種分布又是不定性,X放射科的系統最大問題就是圖像的對比度低,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使用系統的增強功能,例如前面提到的提高圖像亮度、對比度、對比拉伸等等,這樣凍結過后的圖像影響就會清晰得多。
4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內窺鏡
醫學影像,建立三維模型隨著醫學的發達,例如胃鏡、腸鏡、咽喉鏡等內窺鏡技術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這個技術的出現,給疾病診斷增加了準確性,但是患者卻痛苦萬分,醫生操作也非常不方便。加上傳統膠片的落后性,診斷起來也非常困難。這就需要入計算機技術,同過計算機技術對病人相關部位影像進行處理,做一個三維重建,然后構建一個模擬化的相關器官圖,這樣各種內窺鏡就能在其中進行檢測,減輕病人的痛苦,增大判斷的效果。
5總結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給醫學領域帶來了一次新的革命,計算機不僅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廣泛,在醫學領域中運用也非常廣泛,尤其在醫學影像方面,由于拍攝剛剛成型的影像存在不足,需要計算機技術進行后期處理,對于年代久遠的影響清晰度低,也需要計算機技術進行醫學影像后期處理,新的醫學技術也需要計算機技術進行醫學影響后期處理,這就需要醫學人員掌握更多的影像處理技術,懂得如何計算機技術對各種醫學影像進行后期處理、后期調整:例如圖像增強、對比度的變化、亮度的調整等等,最終幫助醫生得到更準確的患者信息,幫助醫生做出最正確的醫療診斷。
參考文獻
[1]何友全,方磊.醫學影像計算機傳輸與處理[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6月第3.期
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范文2
【關鍵詞】 空腹血糖; 高胰島素血癥;肥胖;左室舒張功能
The influence of blood glucose,insulin level and obesity status to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JING Tao,LIU Pei-liang,LU Yun-zhao.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Jinqiu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plasma insulin level and obesity with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aged hypertensive people. Methods Three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led group (32 people),hypertensive (46 patients) and obese hypertensive group(30patients).Fast blood glucose,serum isulin and heart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were all recorded. Results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was decreased in the hypertensive group and E/A value was reduced.It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obesity patients. Conclusion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hyperinsulin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ll can influence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Key words】
Fasting glucose; Hyperinsulinema; Obesity;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既往研究發現,多數高血壓病患者存在一定胰島素抵抗(IR),同時長期胰島素抵抗很快導致高胰島素血癥。而IR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1],對高血壓的發病及進展起一定作用。高濃度胰島素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釋放內皮源性舒張肽,促進血管內皮產生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有利于外周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增高[2]。我們通過對健康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及高血壓病伴肥胖者的空腹血糖及胰島素水平與反映左室舒張功能的研究,以探討血糖水平、胰島素代謝狀況及肥胖對老年高血壓左室舒張功能變化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健康老年人32例,年齡60~79歲,男22例,女10例。高血壓病組46例,年齡61~80歲,男26例,女20例,均符合WHO高血壓病診斷標準,既往無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診斷標準為體重指數(BMI)>24 kg/m2。肥胖伴高血壓者30例。
1.2 方法 空腹10 h后,75 g葡萄糖溶于200 ml溫水中10 min飲完。分別抽取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靜脈血標本。測定血糖GS和胰島素(IS)水平,血糖(GS)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IS測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超聲心動圖檢查:機器為美國GE公司VIVID7彩超顯像儀常規檢測左室舒張末內徑(LVD)、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多普勒血流頻譜測:二尖瓣舒張早期流速峰值(EPFV),二尖瓣舒張晚期流速峰值(APFV),二尖瓣舒張早期及晚期流速峰值比(E/A)。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所有計量資料均以(x±s)形式表示,多組之間的比較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用二變量相關分析,以P
2 結果
與正常組相比較,高血壓組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有明顯差異(P
3 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與單純高血壓患者比較,伴糖尿病及肥胖的患者在左室舒張功能上的影響上有顯著差異,本研究證實,糖尿病及肥胖的患者LVH(左室肥厚)的發生率增高,E/A比值減低,說明伴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左室結構受損及功能紊亂。同時也與胰島素水平密切相關的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中也同時存在著左室功能障礙。血糖升高引起的血脂異常狀態可導致糖的氧化,進一步增加IR的程度,影響左室功能[3]。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左室舒張功能各參數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有顯著差異。并有糖耐量異常及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增高,提示高血壓患者舒張功能異常的病理生理機制可能與葡萄糖及胰島素代謝異常有關[4]。因血糖濃度增加,使心肌膠原纖維合成過程增加,同時非膠原性糖蛋白及蛋白聚糖等細胞外基質成分也在細胞間質聚積,使心肌僵硬度增加,故加重左室舒張功能障礙[5]。
通過本研究還發現高血壓組IVST、E/A值同健康老年人亦有變化,而高血壓合并肥胖患者變化更明顯,提示其舒張功能障礙更為嚴重,故肥胖也是引起左室舒張功能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6]。肥胖患者心肌纖維肥厚,心肌順應性下降,導致左室舒張早期主動馳張功能降低,所以導致左室等容舒張期延長,E峰峰值速度降低,加速時間及減速時間延長,A峰峰值速度提高,E/A比值下降。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出現血管內皮的損傷,血管運動異常,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IR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扮演重要作用。體內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的比例發生了變化,影響了機體對葡萄糖的代謝。所以我們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時應關注多方面因素,在降壓治療中,不僅要使血壓達標,還要密切注意患者糖代謝及血漿胰島素水平異常情況,及早糾正代謝異常,對延緩高血壓病進展及發生并發癥起到積極作用。另外,積極控制飲食,改善生活方式及早發現IR,積極治療血糖異常對高血壓治療均顯得極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1] 殷曉麗,劉鵬,侯平.胰島素抵抗和高血壓.中國實用醫學,2010(5):228-229.
[2] 葛金文,梅志剛,朱惠斌.一種新的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細胞研究模型:葡萄糖、胰島素、低密度脂蛋白聯合誘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研究.血栓與止血學,2005,11(6):245-249.
[3] 張穎,劉小慧.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疾病.中國臨床醫生,2010,38(6):15-17.
[4] 宋執敬,任緒功,耿慶勝,等.培哚普利對高血壓病患者血胰島素水平的影響.臨床心血管病雜志,1996,11(12):4.
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范文3
醫學影像技術高素質人才培養計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醫學領域醫學影像技術也在計算機技術的帶動下,進入了智能化、數字化以及精細化的時代。這種趨勢的發展給我國醫學影像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由于受各種原因的影響,我國這方面的高端人才培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急需根據實際情況對課程體系以及培養方式進行調整,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當前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現狀分析
醫學影像技術的提升主要有兩個要素:一是設備,二是人員,下面著重對這兩點進行分析。
1.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醫學影像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漸向智能化、數字化以及精細化轉變。在醫院的應用中,CT、DSA以及PET等設備有了大范圍的應用。這對于提升我國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設備的應用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各個大型醫院的醫療影像設備不能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醫學影像設備的質量也很難得到控制;其次,現在我國各個大型醫院的醫療影像設備主要靠進口,每年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設備,而我國自己開發研制的設備與國外技術相比,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
2.任何科技含量高的醫療設備的應用,都需要相應的人才。人才是根本,沒有人才的支撐,技術水平就無法得到提升。然而,當前我國醫學影像人才的培養中,所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嚴重。首先,自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進行醫學影像技術培養主要是以中等教育為主,這就使得目前我國各級醫療機構中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的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低、知識結構老化的問題,極大的阻礙了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的提升。其次,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問題,國外的醫學影像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為主,而我國卻將重點放在了診斷人才的培養上,這使得我國培養的高學歷醫學影像診斷博士以及博士后比較多,而影像診斷技術人才卻相當的貧乏。
二、我國醫學影像技術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鑒于我國在醫學影像技術培養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從理論以及實踐上對其進行反思,從而構建起符合時展與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筆者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病查閱了相關資料,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不斷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十分的迅速,尤其是在當前信息技術時代,醫學影像技術早已進入了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精細化的發展階段,這就給課程教學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傳統的教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以及今后教學的需要。因此,需要對教材進行補充和完善。在教學中,不但需要使用主教材,還必須配備相應的輔助教材。教學內容應該從單純的X線教學向多種醫學影像教學發展。與此同時,要在教學課件中及時的補充新的內容,以便能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符合時代的發展。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將課堂充分的讓給學生,并安排影像事例分析,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2.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方式也有了很大變化。當前,多媒體教學等新的教學方式已經被多數人所接受。因此,在進行醫學影像技術教學的時候,要充分的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理論課程的教授可以使用幻燈片或者問題式解答的方式進行,同時對于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轉變原來的單向教學方式,向師生互動方向發展。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3.重視學生影像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
思路決定出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進行醫學影像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提高學生影像分析思維能力。對于教學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可以先設置疑問,之后再進行解答。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鼓勵學生、啟發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主的提出問題,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另外,還要不斷提升學生影像診斷思維水平,這就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臨床基礎知識。對于教師來說,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進行學習,掌握最新的知識,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法,重點關注如何從思維上提升學生發現問題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當前我國在這方面人才培養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水平。在本文的分析中,筆者對當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期待這些建議有助于我國醫學影像技術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曉艷,王鵬程,宋莉,邱建峰,謝晉東. 培養我國醫學影像技術高素質人才的思考[J].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13,(03):4212-4214.
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范文4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 課程設置 技能培養
[作者簡介]劉穎輝(1966- ),男,吉林白城人,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二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設備教學及維修、高等醫學職業教育。(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4-0139-03
2005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試行)“規定了專業劃分、名稱及所屬職業技術門類,反映了職業技術人才的業務規格和培養目標,是國家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進行宏觀管理的一項基本的指導性文件,是指導高等院校設置、調整專業、制訂培養方案、組織教育教學和人才預測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在該《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的招生專業由原來的可以開辦相關醫學類專業調整為只能開設醫學技術類專業。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對醫學技術類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環節作出了界定:“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核心能力:醫學影像檢查與治療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和主要實踐環節:人體解剖學基礎、醫學電子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基礎、外科學基礎、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核醫學與放射治療、醫學影像設備原理及構造、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該簡介中培養目標強調高職高專院校醫學技術應該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學科性人才。學生所具有的專業核心能力是影像檢查與治療技術。為了適應新的需求,高職高專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只有改革傳統的課程設置,才能應對新形勢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挑戰。
一、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對課程設置闡釋
課程設置主要是指課程結構的合理性和課程內容安排的科學性。課程結構的合理性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包括開設的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和各課程之間的有序銜接,能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與訓練,獲得某一專業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課程內容安排的科學性指課程的內容安排符合知識論的規律,課程的內容能夠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它是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
(二)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目前的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課程結構不合理。沒有合理定位影像技術專業課程。目前大多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不是脫胎于原來的中專學校,就是參照醫學類本科院校課程,很少做必要的調整,有的學校甚至是因人設課,能夠真正深入社會調查市場需求和用人動態而調整專業計劃并合理設置課程的高職高專院校很少。課程科目的設置往往偏重醫學類科目,學時分配不合理,單純理論性學時過多。通識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開設不合理,通識類課程和專業基礎課所占比例過大,人文類課程太少或幾乎沒有開設。教材的選擇兩極分化,不是沿用中專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醫學類的教材,不能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這就導致學生所學不多或難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養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2)輕實踐環節,重理論課講授。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高級應用技術人才,而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不注重實踐,單純突出理論課的講授作用,多數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并不重視實驗環節,認為實踐內容只是理論內容查缺補漏的方式而已,沒有固定的實踐課程安排,實踐內容安排的隨意性大,缺乏系統和科學性,完全達不到實踐課程在技術類課程中所應該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實踐環節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論學時之后,學生只是單純按照試驗大綱或實驗指導進行操作,極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意識,導致學生喪失了實踐中的探索、鉆研意識,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層次上,最終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基礎知識不牢動手能力又差的學生。(3)采取單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結果不能作為全面衡量學生能力的依據。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因為升格于中專學校或脫胎于本科院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仍舊沿襲原來學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單一的考核方式,側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對實踐環節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單憑理論考試成績確定學生的優劣,學生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計,學生在學業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觀地評價。從這種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學質量情況難免以偏概全,失去準確度。
二、應對新形勢,優化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所界定的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醫學技術影像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僅僅突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用性和綜合性還不夠,更要建立科學、系統和完善的實踐培訓體系。在課程設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識內容外,還應該通過課程的設置,提高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課程選擇上應立足于高職高專院校
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提升自中專院校或脫胎于本科院校,加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特殊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教學內容不是相對滯后就是脫離高職高專院校實際,處于探索與實踐階段的高職高專院校課程建設還是參照傳統的醫學類專業的課程建設模式,不能脫離母體的羈絆,所做的只是在課程科目的數量和難度上加以減少和降低,而沒有開設適合高職高專的課程。為了適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服務社會的職能,高職高專院校應該結合專業特點和市場需要,優化原有的課程設置,脫離醫學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創設新的課程,增開一定門類的技術類課程。結合服務區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資源與優勢,大力發展校本教材。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有所取舍,側重實際應用技能的展示與講解,適當減少單純的理論研究。
(二)醫學技術類專業的特點是課程體系基石,實踐內容所占比重過小
合格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是高職高專醫學技術類專業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是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開設成敗的關鍵。科學、完整、合理的課程體系應該建立在工學醫學結合基礎之上,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根據就業市場用人需求,通過讓學生及早接觸與熟悉工作崗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及實踐操作技能。同時要兼顧學生職業能力可持續提升,培養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契合專業特點,要以影像技術崗位職能培養為出發點
教師安排教學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到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工作職能要求,改革傳統的以理論內容為主忽視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式,根據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崗位的職能要求等選取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本著“理論內容是實踐能力的基礎,實踐能力是理論內容的升華”的指導思想,明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從而達到培養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時刻以問題為基礎,知識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證相融合,教學中采取院校與模擬醫院和附屬醫院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學校影像中心和現代化教學設備及附屬醫院專業崗位的人力、設備等優勢,把部分理論課堂內容直接搬入模擬教室或到附屬醫院影像科室去講授,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真實的學習場景。
(四)以堅持技能培養和工作相結合為出發點,積極推進整體課程實施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應該在傳統講授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路,注重學生校內學習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做到校內學習和實際崗位工作需求的統一。在專業技能課程方面,采取理論為點,實踐鋪開的方式,采用任務型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應用為載體,以注重培養學生具體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能力為目標,為學生理論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可持續提升提供一個有效和良好的途徑。
采用模塊化教學方式,將醫學技術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為一個總教學模塊,參照綜合醫院影像科的設置來設置子教學模塊,也就是各門課程所包含的章節。這樣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上就會避免出現錯位現象。學生在系統學習掌握好實際操作后既可勝任醫院影像科的某一個職業崗位工作,學校也可根據各級醫院影像科不同的職業崗位需要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這樣,既便于安排各門課程的教學進程,又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及就業崗位意向重點選擇一個或幾個課程模塊,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績觀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筆試+ 技能操作+ 平時作業+ 實踐報告的綜合考評方式。通過測評,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術能力。重視實踐考核的績效分值,使其考核總分值與理論考試成績權重相等。考核內容以醫學影像技師所應掌握的技術標準,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加大實踐教學內容的比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實踐性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有著它自己的獨立性,通過加強實踐教學能夠印證學生在理論課中掌握的理論知識,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著日常理論教學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過加大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實踐性教學所包含的實驗、實訓與實習三大環節中,不但要認真編制實踐教學大綱與計劃,還應該對實驗內容及方法進行合理改革調整,在實驗中,指導教師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帶動學生,促進學生的實際技能操練。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實驗與實訓中讓每兩位學生結成訓練對,分別扮演醫生和患者的角色進行操作訓練并互換角色,教師對于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給予指導。實踐教學是影像技術專業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 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應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還應該適當增加實訓教學,每學期抽出一定的時間,以“模擬醫院的方式將醫學模擬設備應用于影像技術專業技術實踐教學, 倡導以貼近醫院的真實環和更符合醫學倫理學的方式開展實踐和考核”。或者帶領學生到附屬教學醫院,充分利用醫院的影像設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臨床實際操作技能。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充分安排學生在三級以上具備CT、MRI等大型影像設備以及具有較高診斷和操作技術水平的教學醫院實習,開展技能實訓,讓學生在崗位的氛圍中印證所學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健全實習管理制度,確保實習質量。
(六)立足校本實際,深化豐富教學資源
課程設置的成功依賴于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整體素質決定了課程的實施。作為應用型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富有前瞻性,能夠站在技術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業的工作背景和行業發展情況。院校在師資的培養上要注意突破教師的單一教書職能,積極鼓勵教師到醫療衛生行業的一線進行充分的理論實踐,豐富教師的專業素養。同一門課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師承擔,互幫互學,取長補短。院校可以根據需要合理地甄選本行業優秀人才做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發揮各自所長,共同承擔課程的教學任務。
積極研制與開發校本教材,從本院校與服務區的實際出發,增強專業課程的適應性。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鼓勵各個高職高專院校開設學校的特色課程。而目前大多院校的課程建設研究只是初級階段,基本是沿用原來的老教材,目前還沒有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影響力的教材。所以院校應該根據影像技術專業的特點,大力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根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點和職業崗位的要求,可以由院校和附屬醫院共同合作編寫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色教材及與之相配套的實驗、實訓指導書,并由附屬醫院共同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和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模式,以提高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目標,為畢業生在各級醫院就業做好更充分的崗位適應準備。鼓勵教學一線教師積極采用國內外同類課程的優秀教材,通過對該教材內容的吸收與消化,并結合本校實際和專業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進行校本化處理,提高教材的適用性。體現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的特點,理論知識宜廣不宜深,實踐內容要以就業崗位職能為依據。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同時加大資金投入,購入先進的教學設施和相應的實驗設備,充分滿足教學需要。
人類已經邁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各類醫學人才的需求急劇加大,所以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必將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為了應對新的機遇,高職院校醫學影像專業必須深化課程改革,了解課程結構的現狀,深入分析其不足,對現有課程結構體系進行變革,按照有關依據和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結構,以培養一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宏毅.高職高專教育課程體系的構想[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9).
[2]劉燕,羅英輝.新形勢下高職高專藥學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
[3]強琛,尹曉寧,陳楠.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設置與考試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7(10).
[4]武丙云.培養面向社區服務的實用型醫學人才[J].衛生職業教育,2010(7).
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范文5
物理學與醫學是人類知識寶庫中的兩個重要分支,隨著物理學在醫學中應用深度和廣度的發展,各種人體成像和放療設備,構成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一類醫療設備,這些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和儀器占有醫院大約50%以上的固定資產,是現代醫院的重要標志。由于缺乏專門人才,目前這些設備除了常規診斷外,很多功能沒有發揮出來,這些設備產生的我國特有的大量正常人體信息,尤其是病理信息資源得不到利用,因此,抓緊醫學物理人才培養,已經成為開發應用設備功能進。的當務之急。
1現階段我國培養醫學物理人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國外醫學物理學科發展已經比較成熟
國外醫學物理學科的發展已經相當完善,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建立“英國醫院物理學家協會(BHPA)”;1958年成立“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AAPM)”;1965年初成立“國際醫學物理學組織(IOMP)”,現已有七十多個國家加入。縱觀國外,醫學物理學科的形成與發展,不僅從根本上改善了醫院大批高精尖醫療設備的性能、顯著提高了醫學診斷與治療質量、醫學科研水平的縱深發展,同時帶動了相關醫療器械產業的迅猛發展。與此同時也建立了相應的醫學物理學人才培養體系。20世紀90年代末,國際原子能機構啟動了一個系統而全面的醫學放射物理學的教學計劃,包含許多不同水平的培訓項目和短期培訓課程(如IAEATRS-277和TRS-398測量規程培訓),IAEA技術合作項目用專門資金支持各個國家在自己的大學建立醫學放射物理專業的研究生項目培訓。美國的AAPM在1990年制定了《初級醫學物理師的培訓計劃》,要求對剛進入醫院從事腫瘤放射治療、影像診斷及核醫學的醫學物理學碩士或博士畢業生最少進行2年的臨床培訓,1993年制定了《醫學物理學碩士學位的教學計劃》[1]。由此可見,國外的醫學物理學科的發展已經比較完善,從課程設置、入學要求、學制以及畢業要求都已經比較完善。其醫學物理人才一般是理學或工學院校畢業的本科生再到醫學院校學習臨床知識,一般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60多年來發達國家已經培養了大批量的醫學物理師,目前這些國家腫瘤放射治療中醫師與物理師的比例是2:1或1:1[1-2]。
1.2我國醫學物理學發展的現狀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是以國家、社會和專業職位的需求為基礎,才能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專業應用等方面全面發展。目前,我國雖然擁有自己開發的醫療設備,但口碑較差,大多數醫院以進口高檔醫療設備為主,每年花費大量外匯。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醫院中尚未設立醫學物理師崗位,很多專家雖然在醫院中從事相當于醫學物理師的崗位但在職稱晉升上只能走其他的職稱系列;另一方面是醫學物理學科尚未進入本科專業目錄。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在醫療診斷、治療裝備提高之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是醫療機構實現以民為本、服務人民的宗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我國的醫療機構中長期以來主要由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的醫生或技術員承擔著國外由醫學物理師所做的工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老一輩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3年以唐孝威院士為首的11名院士和15名教授給吳儀總理寫信要求成立醫學物理學科;2004年在北京召開的第221次香山科學會議專門討論我國“醫學物理發展問題”[3]。到目前為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及在核技術及應用學科下建立了一套涵蓋醫學物理主流內容的學科體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課程和教材,形成了“產學研、理工醫”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培養了一批合格的碩士和博士。與此同時,蘇州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學校都曾嘗試著培養我國醫學物理人才,但目前各校有各校的特點,有的在核物理下培養、有的在放射醫學下培養、還有的在生物醫學工程下培養,沒有一套統一的培養模式。
2本科階段醫學物理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泰山醫學院放射學院于1985年開始創辦醫學影像學專業,1998年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學碩士,其中醫學影像技術方向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醫學影像學專業為山東省教育廳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試點專業,山東省特色專業、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山東省成人教育品牌專業,影像技術實驗室是山東省省級教學示范中心,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是山東省重點學科;1989年開始舉辦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專科專業,2001年開始招收與此專業相對應的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目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山東省特色專業。在這一背景下,從2005年開始嘗試培養醫學物理學本科人才,探索我國培養醫學物理人才的新模式。
2.1加強“雙師型”[4]教師隊伍建設,實現知識結構雙向融合
我們學院培養的醫學物理師的職責是與臨床醫生配合,工作在腫瘤放射治療領域,從事臨床診斷和治療的物理和技術工作,特別是診療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保健物理和輻射防護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作用。醫學物理師的職責決定了醫學物理人才培養的師資類型、師資結構的要求與傳統本科有所不同,他需要較高比例的具有講師、副教授、教授資格,同時又具備工程師(主管技師)、高級工程師、教授高級工程師資格、有豐富臨床實踐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我們的設想和做法是: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努力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其次,學校面向三甲醫院及放療設備生產企業聘請具有較強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實習實訓指導教師;第三,鼓勵年輕老師到三甲醫院的放療科及放療設備生產企業做“訪問學者”,通過現場實踐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業務水平,真正使學生接受“雙師型”教師的業務水平。通過這些方式,以期提高授課教師的業務水平,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2.2以實踐教學為核心,實施“3+1”[5]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
因學科專業目錄里面沒有醫學物理專業,所以我院醫學物理人才培養的專業為應用物理學專業(醫學物理學方向),四年制,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在我國應用物理學專業培養模式一般實行“3.5+0.5”的培養模式,即三年半學習加上半年實習。在開辦此專業初我們也是實行此種培養模式。經過2005級學生的畢業實踐,發現在醫院半年實習時間太短,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角色,實習期就快要結束了,而且學生在進入實習點時,各大醫院上一年的要人計劃已經基本結束,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偏弱,實習醫院層次不高,不利于學生就業。從2006級開始我們通過調整課程設置,修改培養方案逐步試行“3+1”培養模式,即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優化課程設置,逐步試行三年在校學習,一年在外實習的培養模式,在校學習期間通過加大實驗課所占比例及利用假期見習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目前從2006級學生就業情況及醫院評價來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分頁標題#e#
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范文6
【關鍵詞】醫學信息技術;實訓基地;管理
在醫學漫長發展歷程中,科技力量一直是重要的推動力,為醫學數字化奠定基礎,醫學數字化過程是指從對以往復雜生命系統的定性判斷發展到精確化,運用現代科技方式尋找生命系統中本質的差異變化及變化規律。目前國內數字化醫院的建設重點是以“醫療數字化”為主,即著重發展醫院內與醫療活動相關的各種信息的數字化管理和綜合應用。職業院校是培養具有專業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職業院校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要接受該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今后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如何加速實驗室建設與規范管理并充分發揮實驗室內資源的效益,是實驗室建設與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我校立足狀況,正建立護理實訓大樓(完全模擬醫院內的設施及內部裝飾)并將投入使用。
1.實訓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數字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它以信息技術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的應用為基礎,主要包括關鍵技術有:信息獲取技術,信息儲存與管理技術,超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可視化科學計算技術。在實訓基地實現信息化管理和模擬數字醫院,就是要將整個實訓基地建成一個網絡系統,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和實驗資源數據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得與實驗相關的信息、傳遞信息、學生協作實驗、提交電子實驗報告等。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批改學生提交的電子實驗報告、學生實驗成績記錄與分析、學生實驗監控等。
2.實訓基地建設總體構思
2.1研究模擬數字化醫院的背景
要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質,處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學生模擬實驗獲得的數據處理是信息處理中的一部分,應運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實現數字化處理。實訓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統應該建立實驗數據處理系統,使學生的實驗數據處理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由于一樣的信息系統,特別是大、中醫院的系統穩定安全性要求特別高,學生在醫院實習時,很難進行模擬實訓。為此,在醫療衛生信息技術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礎上,學校有了建立一個“模擬數字化醫院(實訓基地)”的設想。
2.2模擬醫院信息系統的設計
目前,我國醫院信息系統開發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側重事物處理和經濟管理方面。現在,在各醫院建立的醫院信息系統中主要包括的系統有:門急診計價收費系統、門急診掛號系統、病房醫囑處理系統、住院病人(入、出、轉)管理系統、財務核算系統、藥品管理系統、人事工資管理系統。我國建立的醫院信息系統基本上涵蓋了醫院大部分的事務性管理。我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由以下5個部分組成,其主要模塊功能有:
護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對并執行醫師電子醫囑等,自動打印藥單,并能錄入查詢業務甚至包括科室護理排班等;
醫生工作站:能按醫療業務流程和規范實現臨時醫囑和長期醫囑的開立和管理,了解患者費用情況,及時調閱醫學影像結果或圖像,包括檢查、檢驗報告等;
門診醫生工作站:將醫師醫囑產生的相關項目自動收集到醫師的所在科室,開立醫囑給患者等;
住院收費:按不同的結算類型進行靈活結算,打印出院費用、實時打印業務報表等;
門診掛號收費:一人一卡制,專家門診排班表,刷卡后自動歸屬費用并產生費用記錄、各種日結統計等。
2.3模擬數字化醫院(實訓基地)的建設
2.3.1模擬數字化醫院(實訓基地)建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構建醫院信息化平臺――提高實訓基地技術檔次
提高實訓基地技術檔次,是指突破常規的儀器設備配備標準,引進具有實用價值的先進儀器設備來擴充實驗室裝備規模,改善實驗教學條件、手段和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實訓基地教學技術、實驗技術、管理技術檔次;建立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使實訓基地具備現代素質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職能。建立高檔次的實訓基地,不僅可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的人才,也可以促進專職教師的科研開發,以促進學院教職員工的整體素質水平提高。
(2)引進醫院信息化主要應用系統
建立模擬數字化醫院(實訓基地),提前為在校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醫院信息化環境,模擬各種已有的信息化應用環境,了解和熟悉掌握各種應用系統,數據從源頭采集,按統一格式,實現數據采集標準化:信息數字化的存儲格式以實現信息存儲數字化;通過網絡傳輸數據,用戶權限和應用程序保證信息傳輸網絡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擬實踐,模擬系統常見故障發生情況;引導學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決故障方案。
2.3.2實現資源系統的共享
資源共享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硬件系統由高性能計算機或服務器、大容量存儲裝置、分布各用戶終端設備以及數據通信線路等組成信息資源共享的網絡。軟件系統采用具有多用戶和多功能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包括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各種醫院信息數據庫與數據庫管理系統。
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醫院,盡快上手。我校已經將醫學信息技術考核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能考核項目。根據衛生部的有關要求,未來各級醫院在招聘人員時都會將“掌握醫療衛生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技能”作為進院考核的必要條件之一。同時,獲得“醫療衛生信息技術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證書”的復合型醫務人員將會得到優先錄用。所以,我們建議不妨將醫療衛生信息技術資格認證歸入職業資格之中,真正讓醫學生獲得從事現代醫療衛生職業的資格。伴隨醫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飛速發展,醫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必將能促進職業院校醫學生能力的培養,當然在今后它還將面臨更大挑戰,如何能進一步形成職業院校醫學信息技術基礎教學體系,仍值得我們繼續思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