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1
>> 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效果觀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效果及評價 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意義 對社區120例糖尿病患者足病知識個體化健康教育的體會 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規范胰島素筆注射及強化相關知識的效果調查 護理程序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依從性影響 社區個體化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指標的影響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急診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實施個體化延續護理的效果 基層社區醫院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的臨床效果探討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觀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跟進式個體化健康教育及護理體會 基層醫院2型糖尿病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 運用護理程序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糖尿病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系統化健康教育的實施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與評價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劉學梅,溫世玲,劉峰.個性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13,29(7):11-13.
[3] 劉琳.宜用多種形式開展糖尿病教育[J].藥品評價,2008,5(6) :276 - 278.
[4] 包愛娥.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護理雜志,2010,26(5) :72-73.
[5] 金濤,葉俊杰.社區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的知識與技能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1) :76-77.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2
關鍵詞:個體化健康教育;藥物治療;糖尿病;臨床療效
0引言
糖尿病是常見的臨床慢性疾病之一,存在并發癥多、治療難度大的特點。隨著日常生活質量的提升,糖尿病發病幾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僅次于心血管和腫瘤疾病的一種疾病,嚴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因此臨床研究中糖尿病的預防十分重要。本文對治療糖尿中實行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療法的效果進行以下敘述。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我院選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參與研究,依據患者入院就診時間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患者例數為38例,實驗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最大病程8年,最短病程3年,中位病程(4.5±3.6)年,平均年齡為(50.21±8.8)歲。參照組中女性19例,男性19例,最大病程7年,最短病程2年,中位病程(4.8±3.5)年,平均年齡為(52.34±8.5)歲。兩組患者都不存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兩組患者病程、性別等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P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滿足醫囑的情況都給予對癥治療和常規降糖護理。實驗組在上述藥物治療中實行個性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適量運動、飲食控制以及知識宣傳。第一,知識宣傳。醫護人員為患者詳細闡述糖尿病相關知識,醫護人員告知患者發病機制及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醫護人員以和藹、熱情的態度為患者建立抵御疾病的信心,緩解患者不良情緒[1]。第二,飲食控制。醫護人員指導患者正確進行飲食,為患者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提醒患者不可以食用辛辣刺激以及甜食,禁煙酒,少吃多餐。醫護人員也應該對患者攝入總熱量進行控制,以清淡飲食為主。第三,適量運動。醫護人員依據患者體制和身體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適量運動,一般在飯后一段時間進行運動,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保持適中運動量[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水平以及總有效率。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的76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7.0進行處理分析,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用率(%)表示,采取卡方檢驗,兩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等比較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
2結果
治療前,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統計學無意義;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等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有意義。
3討論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多發病,患者因為胰島素功能衰退引發碳水化合物異常代謝的疾病。糖尿病嚴重危害人們健康,不僅引發患者機體蛋白質、糖類、脂肪等代謝異常,也會導致患者組織器官慢性并發癥,嚴重的甚至出現高滲性糖尿病、酮癥酸重度等癥狀。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發病率逐漸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對人們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本次研究了我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改善情況都顯著優于參照組總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的改善情況,可以完全展現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治療的作用和重要性。個體化健康教育能夠促使患者充分認識和了解疾病,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方式,提高治療依從性,并且通過飲食控制、適當運動等來對糖尿病病情進行合理控制,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4]。綜上,將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療法應用于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緩解病情的發展,控制血糖平衡,值得進一步應用[5]。
參考文獻
[1]林麗英.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對糖尿病治療的效果分析[J].海峽藥學,2015(9):181-182.
[2]富志南,魏廣成,馬合金,等.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5):99-100.
[3]李峰.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5(45):353-353.
[4]楊慧,郭存玲,袁新健,等.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9):268-269.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3
【摘要】目的: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提高他們的糖尿病知識水平,增強糖尿病的防病治病能力。方法:采取回顧性的研究方法對宜昌市某醫院自2008年8―2011年4月的30例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在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后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對血糖的正常范圍和控制標準、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自注胰島素的方法、飲食、運動原則、降糖藥服藥方法、血糖儀使用、主要并發癥的危害性掌握程度等均高于實施前。結論: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值得廣泛運用。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 個體化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均壽命的延長,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發病率已達11.34%[1]。200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30%受到聽力損失或耳病的困擾。在以前的健康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由于各種原因,往往不能很好的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特別是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醫院在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作的過程中摸索出了一種針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現將效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自2008年8月―2011年4月醫院共收治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 例;文化程度:中學20例 ,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4例,在知情同意原則下排除老年癡呆和不愿參加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于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前進行糖尿病知識問卷調查(在
參考文獻基礎上自行設計),內容包括8個方面,共50題,每題2分,總分100分。由管床護士負責調查,統一指導填寫。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2.1 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法 管床護士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采取講解、圖片及文字等多種方式的一對一宣教,發放糖尿病知識小冊子,將要求病人掌握的知識簡練、通俗化,用短文形式列于紙上,小量、多次教育病人,切忌文字多而小。將每次宣教要點摘抄打印于紙上放于病人日常起居處,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被重復提醒。如所服降糖藥物的名稱、劑量、服藥時間及可能的并發癥等放于病人服藥桌上,便于病人每次服藥前對照。將低血糖的癥狀及處理措施放于床頭桌下,便于病人自我監測。同時,老年性耳聾病人多對高頻音不敏感,對低頻的聲音接受程度高[2,3]。因此,護士與病人交流時應用低沉、柔和的語音和緩慢的語速。在病房走廊通道墻壁懸掛設計精美的海報,加深患者對血糖監測、自注胰島素的方法、并發癥的預防、低血糖癥狀、各項代謝指標控制標準等內容的理解,向患者示范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及交待注意要點,并讓其在管床護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直至完全掌握為止。
實施后使用同一糖尿病知識問卷對患者再次進行調查,了解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2.2 統計學方法 t檢驗
2 結果
個性化健康教育前后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X±S)
由表可見,實施后患者除血糖監測項目外,其余項目知識掌握率明顯提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個體化健康教育注重個人、整體地、全面地看待患者,讓其表達期望,澄清想說出、想改變的內容,根據優先次序予以健康教育,符合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需求,促進獨立性[4]。個體化健康教育針對性強,能讓患者系統地了解糖尿病的治療、護理和預防保健知識[5]。而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作為其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更應該采取個體化健康教育。
在教育過程,應根據老年耳聾患者的特點,教育進度放慢,每步逐點指導,力求患者能充分理解;重點問題重點教育、反復教育、長時間教育。并用記憶輔助措施,如筆記本加強記憶、采用圖片以及觀看表演進行記憶。通過個體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在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自注胰島素、飲食、運動原則,口服降糖藥服藥方法,以及主要并發癥的危害性等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實施前明顯提高(均P<0.05)。說明了個體化健康教育手段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的有效性。但患者在血糖監測項目實施前后相關糖尿病知識沒明顯變化(P>0.05),可能與老年人節儉,不愿花錢有關。
文獻報道[6],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態度對糖尿病控制有很大的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直接影響其血糖控制水平。因此通過個性化健康教育的實施,增強了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治療依從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春霖,陳菊明.老年糖尿病的進展[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6,5(3):136.
[2] 劉建琴.糖尿病教育護士的地位與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0,7(7):445.
[3] 柏玉靜,閆春榮.老年疾病護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87.
[4] Gerrish K.I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actice within amultiethnic societ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1):91-99.
[5] Arseneau DL,Mason AC,Wood OB,et a1.Comparisonof learning activity packages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for diet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Educ,1994,20(6):509.
[6] 譚建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探討[J].現代臨床護理,2005,4(2):54-55.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104
近年來小兒哮喘的發病率只升不降, 反復發作次數亦隨之增加[1], 已然對患兒自身心理狀況、家庭和社會經濟等方面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本文旨在尋求相應的健康教育方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治療的58例小兒哮喘患兒, 將其按照單雙號編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9例。觀察組男20例、女9例, 年齡1~11歲, 平均年齡(5.76±1.75)歲。對照組男21例、女8例, 年齡1~12歲, 平均年齡(5.37±2.21)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健康教育。主要為給予哮喘患兒及其家屬口頭宣教, 發放相關哮喘知識的資料等。
1. 2. 2 ?^察組 在對照組臨床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 聯合個體化方式進行健康教育, 具體如下。
1. 2. 2. 1 形式包括給予患兒及家屬進行一對一講解(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和家屬的文化程度)[2];相關知識講座(整體哮喘教育知識培訓);24 h電話咨詢和答疑(確保做到全程、隨時、無縫隙性哮喘知識健康教育);針對年齡較大患兒, 使用畫冊、游戲等方式提高患兒對哮喘的知識掌握程度。
1. 2. 2. 2 宣教 包括哮喘的發病因素、病情狀況、概念等方面, 給患兒及家屬進行宣教培訓, 并指導和講解相關儀器的使用方法, 提高患兒及家屬自主的應急治療能力, 做好預防的相關準備。生活指導:針對患兒的日常運動、飲食, 患兒的家庭及相關生長環境, 患兒的日常生活習慣等方面展開。藥物治療教育和指導:根據患兒的年齡, 按照患兒個體差異, 給患兒及家屬講解各種藥物的使用方式, 督促其需做到長期用藥。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患兒及家屬對哮喘知識的掌握情況(采取問卷調查, 總分20分, 正向評分);患兒哮喘控制率(包括患兒急性發作、再住院的次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依從27例, 不依從2例, 依從率93.10%;對照組依從20例, 不依從9例, 依從率68.9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971, P
2. 2 兩組患兒各項哮喘情況比較 觀察組哮喘知識掌握評分、哮喘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小兒哮喘疾病與患兒的心理狀況、患兒的日常環境、患兒的飲食以及遺傳等方面均具有密切的關聯性, 臨床主要采取藥物治療, 由于哮喘需長期堅持服藥, 故患兒及家屬的自我管理、治療依從性對控制哮喘的發作和復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4]。
臨床常規的健康教育僅采取口頭等方式實施教育, 該方式過于形式化、缺乏針對性, 對于哮喘患兒的個體狀況以及患兒、家屬的參與等方面缺乏主動性, 導致其最終的效果不甚理想。
個體化健康教育本著個體化、針對性為原則:①根據患兒的臨床哮喘癥狀、患兒家屬的文化程度等方面, 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②按照查漏補缺的方式, 針對具備相關哮喘知識的患兒及家屬, 進行補充教育;不具備者實施全面教育。③ 使用畫冊、游戲等直觀的方式, 進行教育宣講, 提高患兒及家屬學習興趣和知識接受能力。在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宣教后, 患兒及家屬對哮喘疾病能夠正確的認識, 降低患兒對疾病的恐懼心理, 緩解患兒家屬的焦慮等負面情緒, 從而提高患兒及家屬對治療的依從性[5, 6];通過宣教使得家長能夠掌握相關器械的使用技術, 如峰速儀的自測, 家庭空氣壓縮泵的正確使用等, 能夠在患兒發作時, 第一時間給患兒進行相應的操作, 從而降低患兒發作和復發的幾率[7, 8]。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5
【關鍵詞】 個體化護理;早期干預;社區;糖尿病
本研究在社區對2型糖尿病采取個體化護理聯合早期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選擇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入選的患者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7.24±10.20)歲;病程3~17年,平均病程(6.85±2.41)年;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學31例,初中及高中65例;中專及以上3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由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則在上述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護理聯合早期干預方法進行護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1)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兩組患者與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水平采用自行設計“社區老年糖尿病保健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調查[1]。(2)血糖控制情況:測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水平[2]。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兩組間差異用P值(P=0.05)表示。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由表1可知兩組患者干預前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而干預后觀察組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患者的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例(%)]
注:采用x2檢驗,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 P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由表2可知兩組患者干預前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而干預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的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血糖控制情況
注:采用t檢驗,與本組干預前比較,c P
3 討論
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對某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制訂的個體化早期護理及早期預防措施,將個性化護理、早期預防結合起來,進行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和干預,并與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進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血糖控制效果等比較。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王萍,陳倩,梁仁瑞.個體化運動干預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9):13-15.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6
1臨床資料
1.1研究對象所有病例均來自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出院的65歲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1例,女29例,平均年齡(74.5±8.9)歲,糖尿病病史2個月至40年。所有人員在身高、體重、腰圍、吸煙及飲酒史、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
1.2入選標準①診斷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意識清楚、思維正常、可以進行語言溝通、無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重度感染及糖尿病急性并發癥。
2方法
2.1所有患者住院期間均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常規的治療、護理、糖尿病知識宣教和出院指導。
2.2入、出院時分別由責任護士在詢問患者后填寫《糖尿病健康教育調查表》,了解患者對于糖尿病臨床表現、自然進程、并發癥預防、需要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基礎知識、血糖控制目標、營養治療措施、體育鍛煉原則、口腔和足部皮膚護理技巧、自我血糖監測方法及便攜式血糖儀的使用、口服降糖藥物的注意事項、胰島素注射技術及合理使用、發生低血糖或急性應激情況的應對辦法等問題的掌握情況。
2.3出院后要求患者每周至少監測1d5點血糖(空腹、三餐后及睡前),每月1次電話隨訪,由住院期間的護士長或總責任護士負責了解本月內患者的血糖、飲食、運動、用藥及家庭支持等狀況,完善上述調查表的同時,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問題,采取個體化教育及護理干預。每3個月1次強化指導,鞏固相關糖尿病知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及護理指導。鼓勵患者隨時電話咨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于每個階段性目標實現后,結合患者血糖監測結果,對其進行鼓勵,幫助患者及家屬樹立信心,增加依從性。
2.4提醒患者每3個月復查1次靜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1年后與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評分一起作為衡量出院后跟進式個體化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效果的評價指標。
3結果
采用上述跟進式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1年后,所有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大幅度提高,血糖水平控制良好。
4體會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迄今為止,尚無根治方法,但是可以預防和控制[3]。糖尿病的控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治療,而是系統的管理,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的行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關鍵。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理解力、記憶力及動手能力均較差,性格又往往更固執,積極面對疾病和有效自我控制是相對比較困難的,并且更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4]。因此,追蹤隨訪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對這類人群更為必要。
電話隨訪方便快捷,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更為適用。由患者住院期間的護士長或總責任護士負責每月1次的隨訪和每3個月1次的強化指導,能保證記錄的連貫性與完整性,也更能根據每個老人的特點,及時發現問題,提供個體化的系統教育、輔導、糾錯、督促及建議,幫助或指導患者就不同問題與相關醫生、營養師及家屬進行溝通解決。
我們在進行出院后跟進式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過程中,注意總結每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心理及疾病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指導。盡可能使用老年人熟悉的語言,重點突出,語速適中,熱情講解,耐心示教,反復強化,以使患者充分領會并熟練掌握受教內容。同時,努力培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創造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注重對患者每個階段性進一步給予充分的肯定、贊揚和鼓勵,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后續治療依從性,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獲得醫生、患者及家屬的多重肯定。
參考文獻
[1]《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94-95.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紀立農,等.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3.